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歌之部 第三单元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公开课教案_7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教学课件:第三单元 篇目五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教学课件:第三单元  篇目五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五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 四调: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 《高祖还乡》属“般涉调”,“哨遍”是曲牌名,“高祖还 乡”是曲题。
知文意
本曲以想象、夸张的手法,通过一位乡民的口吻,讲出了 他所看到的刘邦返沛的滑稽情景,对那些一阔就变脸的政治暴 发户极尽讽刺和嘲笑之能事,揭开了皇帝道貌岸然的外衣,具 有强烈的讽刺意义。
2.索.应付 3.今日还乡.故. 4.畅好是妆.么.大户 5.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
但有的:_凡__是__、__所__有__的___ 推故:_借__故__推__托___ 索:_必__须___ 乡故:_故__乡___ 妆么:_装__模__作__样___ 引定:_引__来___ 火:_通__“__伙__”__,__一__伙___
知”为手段,将皇帝的仪仗、銮驾、导驾官等被认为是神圣威 严的东西及大人物变成了滑稽可笑的嘲讽对象。二是作者大胆 想象,采用童话式的处理方法,将乡民见皇帝时,当众揭皇帝 的老底,数说皇帝的种种丑事,并逼皇帝还债这种现实生活中 不可能出现的情景写在曲中,借助童话式的夸张性和荒诞性扫 尽皇帝的威风,把他的劣迹一一抖搂出来。
散曲起于金元,便于清唱,它包括套数(散套、套曲)和小令 两种。
小令每一首都能独立成篇,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可 重复,同时,它又能歌唱。它体制短小,句调长短不齐,却有 一定的腔格,元人称为“叶儿”。
套数(套曲、散套)沿自诸宫调,是由同宫调的两支以上的曲 子相连组成,成为有头有尾的一个整套曲子。必须具备三个条 件:1.整套必须有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互相联缀而成。2. 每套作品除了用带过曲作结以外,大多数在结束有一尾声。3. 整套作品一般用一、二支小曲开端,中间选用的调数可多可少 (少则二三调,多则二三十个曲调)。不管散套多长,采用多少曲 子联缀成套,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套数应标明该曲子属 于何宫何调。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般涉调·高祖还乡》课件 (24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般涉调·高祖还乡》课件 (24张PPT)
• 9、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下“求贤诏”在全 天下广招贤士人才的皇帝。
• 10、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写诗的皇帝,其诗 作——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
• 11、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祭祀孔子并重用儒 士的皇帝。
• 12、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孝治理天下的皇 帝。
历史上很多人都称赞刘邦的才能,如毛
反复铺陈欲抑先扬,造成戏剧性 的效果。
汉高祖是刘邦死后的 尊号,作者却为什么把这 尊号放在刘邦生前呢?
一则是这个尊号已为大 家所熟悉,借用一下;二则活 人为了赖债,竟然要用死人的 尊号,也增加了讽刺意味和喜..的普通农民。
刘邦: 好酒贪杯,欠账不还,强
取豪夺,假公济私,得势后大摆架 子的流氓无赖。
布衣皇帝----刘邦
刘邦十二项第一
布衣皇帝----刘邦
• 1.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 皇帝。
• 2、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 天下的皇帝。
• 3、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发明“招降纳叛” 和“统一战线”军事战略战术的皇帝。
• 4、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休养生息” 为国策从而在全国大力发展经济的皇帝。
散曲
小令( 叶儿):曲短小精炼。源于 晚唐五代,依一个曲牌填写一支小 曲。
套数( 套曲、散套):由不同曲牌 同一宫调的若干支小曲联缀成套。
作者简介
睢景臣,元散曲家。扬州人,生卒年不详。
• “高祖还乡”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实, 《史记》《汉书》均有记载。元曲中写 “高祖还乡”这件事的很多,但睢景臣的 这首《高祖还乡》却成为当时压倒各家, 技盖群雄之作。
皇帝外出的车驾是非常威武壮
观的,可我们在读二至四三支描写
这种场面的曲子时,感觉到异常滑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鉴赏及译文注释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鉴赏及译文注释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鉴赏及译文注释《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由睢景臣所创作的,全曲八段。

首段写乡中接驾的准备,众人忙碌而“我”独不解,一开头便为全篇定下诙谐,嘲讽的基调。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元朝:睢景臣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

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

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

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胡芦。

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幺大户。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胡踢蹬吹笛擂鼓。

见一彪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

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

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

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

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

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煞]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

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

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秆,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

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

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古诗简介《哨遍·高祖还乡》是元曲作家睢景臣的套曲作品。

此曲以嬉笑怒骂的手法,通过一个熟悉刘邦底细的乡民的口吻,把刘邦“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之举,写出一场滑稽可笑的闹剧,以辛辣的语言,剥露了刘邦微贱时期的丑恶行径,从而揭露了刘邦的无赖出身,剥下封建帝王的神圣面具,还其欺压百姓的真面目。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高扬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视频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高扬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视频

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总序第教案课题高祖还乡共课时第 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元曲的一般常识,懂得小令、套数、杂居的异同。

2.理解文章要内容,归纳人物形象。

3.理解文中所运用的手法和主题的积极意义。

重点难点鉴品味课文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

教学策略朗读法,讨论法,问答法教学活课前、课中反思一、导入《史记高祖本纪》中刘邦的形象。

二、解题1、关于元曲( PPT显示 ) 强调散曲与杂剧的区别 2.“般涉调”——宫调;“高祖还乡”——标题.4 “哨遍”以第一首曲子的曲牌名作为全套的曲牌名。

三、疏通字词在阅读本文时存在两个难题,其一是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其二是在套由中存在着大量北方方言、俗语、口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是读懂课文的关键。

1.男如各派代表进行抢答,或男女生齐抢答,非同常一不寻俗胡乱的一胡踢蹬(略)四、理解文章内容1.这篇套曲由八支曲子组成,标题为“高祖还乡”,文中哪支曲子描写高祖回到家乡?明确:只有一支由子描写高祖回到家乡,即[三煞]。

2.其他由子分呀写了哪些内容?明确: [哨遍] 描写村里准备迎驾。

社长忙着布置,乡老、忙郎准备献上贡品。

[要孩儿]写乐队和旗以。

[五煞]描写仪仗队。

[四煞]描写刘邦的侍从。

[二煞]、 [一煞]、[尾声]写乡民抖出刘邦的老底。

五、朗读文章,探究行文风格。

1.古代王出行是一件十分讲究的手,气势要大 ,场面要有排吗气氛要严肃,在读较时 ,你们读出了什么样的感受?明确:搞笑——幽默。

2.郎读时要读出幽默感的注意事顶:节奏、韵脚.3.作者运同了哪些手将刘邦回乡的盛大庄严场面写得幽默诙谐?明确:运用讽刺的法, 在句子修辞上使用对比、夸张。

整体行文上反复铺陈,欲抑故扬形成戏剧性的效果。

|六、探究本文的主旨.1.文章的主人翁我是一个什么人?在文章中起什么你用?明确:“我”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民,本文以“我”的见闻为线索,生动地勾勒了皇帝衣锦还乡的排场情况,装腔作势的丑恶嘴脸以及卑贱时期的丑恶行径,从而撕下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神圣面目,否定了他的无上权威。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营静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营静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思考并回答问题
本文写高祖还乡时,乡民 眼中的刘邦及其仪仗是怎 样的形象?作者是怎样来 写的?
装腔作势--------君王 奇怪可笑--------仪仗
-----对比、夸张、口语 化
思考并回答问题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从乡民的角度来揭露最高统 治者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当朝统治 者的不满
思考并回答问题
高祖还乡
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赏析曲中的 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独特的创作手 法及其目的
预习检查
文学常识 曲
预习检查
皇帝的车架 纳草--- 交纳草粮 根脚---- 根底 耽--- 沉溺 揪捽--- 抓住
预习检查
齐读曲子,读准字音
陌生化
形象
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 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 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你须身姓刘, 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 耽几盏酒……
陌生化
情感
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 税粮中私准除。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 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你认为本文和《高祖本纪》 在写法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陌生化:
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 陌生化,使形式变得困难,增 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 为感觉本身就是审美目的
------《形式主义文 选论》
陌生化
视角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 着个毕月鸟。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 旗蛇缠葫芦。……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 金镀。明晃晃马鞋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
总结

本文从另类的视角打破了我
们日常的阅读与理解,给作品带来

高中语文文言文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原文与译文【含赏析】【原文】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社长排门告示[二],但有的差使无推故[三],这差使不寻俗[四].一壁厢纳草也根[五],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六].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七],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八],赵忙郎抱着酒胡芦[九]。

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十],畅好是妆么大户[十一]。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十二],胡踢蹬吹笛擂鼓[十三]。

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四],匹头里几面旗舒[十五]。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十六],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十七]。

一面旗鸡学舞[十八],一面旗狗生双翅[十九],一面旗蛇缠葫芦[二十]。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二一],甜瓜苦瓜黄金镀[二二],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二三],白雪雪鹅毛扇上铺[二四]。

这些个乔人物[二五],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二六],车前八个天曹判[二七],车后若干递送夫。

更几个多娇女[二八],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

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二九].猛可里抬头觑[三十],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煞]你身须姓刘[三一],三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三二]: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三三],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

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三四]。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秆[三五],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三六].明标着册历[三七],见放着文书[三八]。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三九],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四十].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四一],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四二].[二]社:古时地方的基层单位。

元代以五十家为一社。

[三]无推故:不要借故推辞.[四]不寻俗:不寻常,不一般.[五]“一壁厢"句:一边要供给马饲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示范课教案_17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示范课教案_17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睢景臣;积累元散曲相关文学常识,区分小令、套数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感知作者对汉高祖刘邦及封建皇权的批判性态度;②与《史记·高祖本纪》中的相关记载对比,体会本文的“新奇之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较为全面地把握“高祖还乡”这段历史,能更为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知作者对汉高祖及封建皇权的批判性态度。

2.难点:体会这一历来被传诵的元曲名篇的“新奇”之处。

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文件五、教学过程:㈠预习检测,夯实基础1.借助解题<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导入元散曲文学常识。

课前设疑: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文学常识:元曲分为北曲和南曲。

南曲又分为杂剧和散曲。

在散曲里包含小令和套数。

散曲(乐府、今乐府)有小令和套数两种体裁。

小令(叶儿):曲短小精炼。

源于晚唐五代,依一个曲牌填写一支小曲,是词的发展每句用韵,并加衬字。

套数(散套、大令):曲富赡雍容。

由同一宫调不同曲牌的若干支小曲联缀成套。

这些连缀的曲子可根据需要在同一宫调中进行选择,但需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而且一韵到底,且末了都用"煞调"和"尾声"结束;整套作品一般用一、二支小曲开端,中间选用的调数可多可少。

(少则二、三调,多则二、三十个曲调)不管散套多长,采用多少曲子联缀成套,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套数应标明该曲子属于何宫何调。

五宫: 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

四调: 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

明确:般涉调——(宫调)哨遍——(曲牌)高祖还乡——(标题)2.听音频,正读音,结合注释感知文意A.让学生听录音,标出读音。

B.对照注释,读通课文,圈出通假字。

C.从整体上感受文本的语言风格和情感基调。

睢景臣《【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原文、注释、译文

睢景臣《【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原文、注释、译文

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原文、注释、译文【原文】《【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元·睢景臣【哨遍】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

一壁厢纳草除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

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

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

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幺大户。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

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

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

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衣服!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

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

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

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

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二煞】你须身姓刘,你妻须姓吕。

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

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

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

有甚胡突处? 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

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摔住? 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注释】社:古时地方的基层单位。

元代以五十家为一社。

无推故:不要借故推辞。

不寻俗:不寻常,不一般。

“一壁厢”句:一边要供给马饲料。

一壁厢,一边。

索应付:须认真对待。

索,须。

车驾、銮舆:都是帝王乘的车子,以此作为皇帝的代称。

乡老:乡村中的头面人物。

忙郎:一般农民的称谓。

糨(jiàng)来:浆好,刷洗。

用米汤给洗净的衣服上浆叫“糨”。

高中语文文言文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原文与译文【含赏析】【原文】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社长排门告示[二],但有的差使无推故[三],这差使不寻俗[四]。

一壁厢纳草也根[五],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六]。

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七],今日还乡故。

王乡老执定瓦台盘[八],赵忙郎抱着酒胡芦[九]。

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十],畅好是妆么大户[十一]。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十二],胡踢蹬吹笛擂鼓[十三]。

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四],匹头里几面旗舒[十五]。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十六],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十七]。

一面旗鸡学舞[十八],一面旗狗生双翅[十九],一面旗蛇缠葫芦[二十]。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二一],甜瓜苦瓜黄金镀[二二],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二三],白雪雪鹅毛扇上铺[二四]。

这些个乔人物[二五],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二六],车前八个天曹判[二七],车后若干递送夫。

更几个多娇女[二八],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

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二九]。

猛可里抬头觑[三十],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煞]你身须姓刘[三一],三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三二]: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三三],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

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三四]。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

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秆[三五],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三六]。

明标着册历[三七],见放着文书[三八]。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三九],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四十]。

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四一],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四二]。

[二]社:古时地方的基层单位。

元代以五十家为一社。

[三]无推故:不要借故推辞。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赛课教案_6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赛课教案_6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古典诗歌所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体味本曲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手法。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师生互动,提高学生赏析古典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多元化看待历史人物的意识,以及热爱祖国古典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点:本曲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手法。

教学难点:多元化地看待历史人物,热爱祖国古典诗歌【导入】(PPT刘邦图片)图片上的这位是汉高祖刘邦,他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早在《鸿门宴》中,我们就结识过他,那时他是一个忍辱负重、知人善认、能言善辩的人。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刘邦,看看在《【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中,他又是怎样一个人?一、诵读感知(本篇高祖还乡可以说是元散曲的扛鼎之作,历来为人称道。

但作品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如何才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它的文学魅力?诵读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下面,老师先来范读,范读的目的是抛砖引玉,相信一会儿同学们的朗读会更加精彩。

)(下面同学们自由放声的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思考:作者对刘邦持什么态度?)二、整体感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元曲的文化常识,疏通了句子含义。

本节课,我们要对本曲的内容进行赏析。

)(一)、理清层次(首先我们来理清本篇套曲的层次结构,本篇套曲由八支曲子组成,从内容上可以分成几部分?说出每一层的大意)(PPT结构图)【明确】第一部分(1)描述迎驾前,村里的忙乱景象。

第二部分(2—4)写皇帝仪仗队进村豪华热闹的场面。

第三部分(5—8)描写见驾、骂驾的情形,揭刘邦早年行径。

(二)、感知作者的情感态度(通过理清层次,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刘邦持什么态度)【板书讽刺】三、合作探究(到这,老师不禁有了疑惑,我们都知道刘邦是赫赫有名的汉高祖,对于他还乡这事,传统的文学作品都是赞赏有加,那么本曲为什么要讽刺刘邦?他又是怎样讽刺刘邦的?这样写其进步性和局限性又是什么?【板书】(PPT)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对本曲进行赏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示范课教案_13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示范课教案_13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1.教学内容《哨遍·高祖还乡》是元曲作家睢景臣的套曲作品,以嬉笑怒骂的手法,通过一个熟悉刘邦底细的乡民的口吻,把刘邦“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之举写成了滑稽可笑的闹剧,以辛辣的语言,剥露了刘邦微贱时期的丑恶行径,从而揭露了刘邦的无赖出身,剥下封建帝王的神圣面具,还其欺压百姓的真面目。

全曲情节鲜明,形象生动,角度独特,风格朴野,诙谐泼辣,对比手法的运用,揭示本质,具有强烈的喜剧性与讽刺性,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该篇设置在人教版选秀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三单元,单元主题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要引导学生在感悟套曲艺术特色的同时能融入感情去朗读,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去诵。

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整个单元所涉及的篇目后能够掌握一定的鉴赏技巧,具备了一定的品读能力,但对于元曲、元杂剧的有关知识相对匮乏,文意理解有困难,因此应以解释字词及文化常识、疏通文句、概括大意的思路入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曲、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了解这篇套曲新奇的构思、形象的人物塑造、幽默的语言和富有生活气息的场面描写等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吟咏曲词,赏读结合,问题探究人物形象,小组讨论主题及思想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这一元代著名套曲在思想上的进步意义及其局限性。

三、教学重点:赏析这篇套曲的构思、语言及艺术形式上的新奇之处。

四、教学难点:了解这篇元曲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

五、学法指导:吟咏,赏读结合,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时数:2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史记·高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高祖还归,过沛,留。

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

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示范课教案_14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示范课教案_14

《菩萨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词作的内容及情感,学会鉴赏词作情感和美感的基本方法;了解花间派词作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字词,学习分析词作感情的方法;通过讨论、点拨的教法使学生掌握欣赏词作形式美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鉴赏、品读词作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词作情感美、形式美的喜爱;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以及将美转化为内在,不断追求的动力。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归纳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语]宋禅宗有一首诗偈,开头两句如此写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世界处处有美,四季皆美。

人生在世,读书便是一件美事,书给我们以智慧之美,理性之美,情感之美,甚至视觉、听觉之美。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词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片明艳的花园,在这片明艳的花园中有朵精致的小花叫花间派,而花间派的鼻祖是温庭筠,温庭筠的代表作便是《菩萨蛮》。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朵小花,领略它的芬芳。

一、疏通词意:(一)[过渡]首先,老师为大家加几个注释1、小山重叠小山:古代女子十种眉形之一,形状弯弯。

重叠:过了夜女子女眉黛深浅不均如远山重叠浓淡不一。

2、金明灭:金指额黄,唐代女子善额黄妆,用金色在眉心一点或以花朵(桃、梅)。

3、金明灭:过夜后其色脱落有明有暗。

4、鬓云:双鬓之头发如云般又细又软又蓬松。

5、前后镜:前镜:梳妆台上之大镜。

后镜:手中拿之小镜。

6、贴:一种绣花方法,先将花样绣好,再绣合在衣裙上。

二、探讨情感:(一)诵读①轻声各自诵读②齐声读(二)词作的主人公是一位晨起梳妆的女子,她心绪如何?结合词作中的某个字或某一句谈谈你的想法。

①相思——双双金鹧鸪,眼神所滞处流露出心思所结之因,鹧鸪双双对对,而自己却孤影一人,人不及物的相思之情呼之欲出。

②懒、弄、迟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才懒懒地起床,随意地、漫不经心地装扮,慢慢吞吞、意迟退。

在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什么?a、内心空虚,百无聊聊赖生活,生活闲适。

【课外阅读】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赏析

【课外阅读】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赏析

【课外阅读】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赏析《高祖还乡》套曲是元曲家睢景臣所作的著名套曲之一。

套曲的体制是用同一宫调中的曲子若干支联缀成一套来叙事抒情的,是没有说白的纯粹歌曲,如果加上说白就成了杂剧的形式了。

套曲通常又称为套数。

睢景臣的生平事迹,我们知道得不多。

据钟嗣成《录鬼簿》说,景臣在元大德七年从扬州来到杭州才和他相识。

知道他很爱读书,心性聪明,精通音律。

当时扬州的曲家都用高祖还乡的题材作套曲,以景臣所作的为最新奇,压倒其余各人的作品。

我们知道汉高祖刘邦是历史上由平民而做皇帝的第一人,也是夺取农民起义的果实的第一人。

他本是丰邑人(江苏丰县),当过秦朝的一名小小亭长。

秦汉时,十里有一亭,亭有一长,长有两名卒,一管开闭扫除,一管逐捕盗贼。

他的家庭成份,大约是中农,或者是富农。

他的父亲和两个哥哥都是自己耕田。

他却好酒贪色,不爱劳动,考得了亭长的职位。

当陈胜吴广被迫起义的时候,他也响应义军。

后来他的势力强大,战胜了强敌,统一了全国,做了汉朝第一任的皇帝。

历史上称为太祖高皇帝。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上有记载他还归沛县的一段文字,说他在沛宫,把故人父老子弟都唤来饮酒作乐,召集了120名儿童教他们唱歌。

他自己击筑(古代有弦索的乐器),唱他自己作的《大风歌》,高兴得手舞足蹈。

他在沛县逗留了十多日,临走时,父老还想挽留他,他说:“我的人多,父兄供给不起。

”于是沛中的人空县来送他。

他又留下,乐了三日,这才走了。

这段记载写得非常热闹,好像沛县父老子弟对这位皇帝十分亲爱的样子。

但是睢景臣的《高祖还乡》套曲却大大的不同,他是从沛县乡民的立场和皇帝并不神圣的观点来描画的。

我且先把这套数的曲词录出,略加解说,再分析它所表现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这个套曲是用般涉调中八支曲子组成的。

第一支为[哨遍],第二支为[耍孩儿],第三至第七支为[煞曲],其中五煞四煞等是同一曲子的连续用,第八支是[尾声]。

(下面的曲词是把有韵的写成一行)[哨遍]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张东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张东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结尾一曲是全组套曲的高潮, 特别是最后三句:“白什么改了姓, 更了名,唤做汉高祖”,更是余味 无穷。怎样理解这个结尾呢?
汉高祖还乡,结尾结在向他要帐上,这实 在是意想不到的结局。而且最后三句意在指 责他至今还想赖帐不还,更使人料想不到。 但仔细想来,却又是合情合理的。
汉高祖是刘邦死后的尊 号,作者却为什么把这尊号 放在刘邦生前呢?
写作的时代背景:
在元代,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都很深重,汉 人列在蒙古人、色目人之下,知识分子的地位更 是低下,有“九儒十丐”的说法。这套套曲虽是 写刘邦,却把刘邦这个皇帝典型化了,作者蔑视、 斥责的就不止是历史上的刘邦,所表现的是人民 群众敢于对强大统治者的挑战,这是它的积极意 义所在。
内容提要
先写社长告示,乡民被迫迎驾的 忙乱情景;接着又对刘邦极其奢华的 仪仗队进行嘲笑和讽刺;最后嘲讽刘 邦骄傲丑态及揭他的老底,数落他的 无赖行径,及表示对他的蔑视。全篇 浑然一体,错落有致, 有一气呵成之 感。
积极意义:对皇权大胆否定。
思想局限:把“喂牛切草,拽 俱扶锄”作为出身低微卑贱的 标志。
请与《史记》相关 记载比较,谈谈本文在创 作上有哪些过人之处。

高祖还归,过沛,留。

置酒沛宫,悉召故人(老朋友)父老子弟纵酒,

·
得沛中儿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

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 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令儿皆知习之。(让 儿童们跟着学唱)
郎”忙得不可开交。 二、 【耍孩儿】 【五煞】 【四煞】
乐↓队和旗队 仪仗队 刘邦的侍从 三、 【三煞】 【二煞】【一煞】【尾声】
直接写刘邦 这乡民抖出刘邦的老底
揭露刘邦的无赖行径:假公济私、中饱私囊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公开课课件_11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公开课课件_11

(2)反复铺陈、欲抑故扬
套曲写的是高祖还乡,为什么 主角不很快出场,而是用一半 的篇幅去写支差迎驾,銮舆仪 仗之类的场面?是否有点走题?
(3)夸张、对比手法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 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
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
注:①化用唐代灵沏和尚的诗句:“相逢尽道 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
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简要分析。(6 分)
这首元曲撕破了官吏的嘴脸, 假名士的画皮。对这些猥琐 小人“尽道便休官!”假扮 清高、言行不一的无耻行径 进行了冷峻的揭露和辛辣

子衣锦还乡的场景。
新 奇
2、就全套曲子看,这个嘲骂皇帝
” 的“乡民”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呢?
虽见识不广、性格刚直、豪爽、疾恶如 仇、敢说敢为的普通乡民。
(三)表达的思想主旨“新奇”
探 究
本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主旨? 这种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是

什么?
本 的
本文以一个乡民的口吻,生动 地勾勒了无赖皇帝衣锦还乡的

排场情况,装腔作势的丑恶嘴

脸以及卑贱时期的丑恶行径,

从而撕下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

神圣面目,否定了他的无上权
威。
积极意义:整篇套曲思想的进步 性主要表现在蔑视皇帝,否定皇 权的思想倾向上。
深刻性:《高祖还乡》批判的锋芒不
仅仅指向汉高祖一人,而是指向所有欺 压百姓却要装模作样的封建统治者及其 爪牙,更是指向残酷地实行阶级压迫和 民族压迫的元代统治者。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赛课教案_5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赛课教案_5

诗歌鉴赏之思乡怀人诗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悉和体会思乡怀人诗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常用表达技巧。

(重点)2.使学生掌握此类诗歌鉴赏的题型及方法。

(难点)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一、温故知新1.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6.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二、思考讨论(1)思乡怀人诗常见的意象有哪些?时空:年关、佳节、梦、乡人乡景乡音等。

物象:月、雁、杜鹃、笛声、柳等。

(2)思乡怀人诗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边关思乡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李清照《一剪梅》。

三、真题回溯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潘玉霞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潘玉霞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
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
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
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
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
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 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帐饮三日。

——《史记·高祖本纪》
• 你认为八支曲中最搞笑(幽默)的是那几 支?
再读文章: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 笛擂鼓。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 旗舒。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 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 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 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 扇上铺。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 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品读文章
• 本课的幽默方式是什么?
• • 讽刺是如何进行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 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 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 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 家常折券弃责。

畅好是
妆么
匹头里
白胡阑
红曲连
大作怪
猛可里
觑册历Leabharlann 文书揪捽(zuó) 住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
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
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周晓丽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周晓丽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首段写乡中接驾的准备,众人忙碌而“我”独 不解,一开头便为全篇定下恢谐,嘲讽的基调。
•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 擂鼓。 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 旗白胡 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 月乌。一 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 缠葫芦。
• 忽然,瞎王留叫来一伙不三不四的男女胡乱地 吹笛打鼓,好像在欢迎什么。一大队人马从村 口进来,前头的人拿着几面旗子,颇威 风似 的。那些旗子上的图案千奇百怪:有白圆圈 里套住一只白兔;有红圆圈里套着一只黑乌鸦; 有画着一只学跳舞的鸡;有画着长翅膀的狗; 有画着蛇缠在葫芦上……(这些乌七八糟的, 太好笑了!)
作者简介
睢景臣,元散曲家。一作舜臣,字景贤, 又作嘉贤,扬州人,生卒年不详。元成宗大 德七年移居杭州,与《录鬼簿》作者钟嗣成 相识。心性聪明,酷嗜音律,而仕途不得志。 著有杂剧《屈原投江》等三种,今不传。散 曲尚存三套,其中《高祖还乡》制作新奇, 被人推为绝唱。
背景简介
刘邦,丰邑人,当过秦朝的亭长。父 兄都耕田,他却好酒贪色,不爱劳动。陈 胜吴广起义时,他响应起义军。后来势力 渐强,攻破秦都咸阳,夺取了农民起义的 胜利果实,统一了全国,做了汉朝第一任 皇帝,史称太祖高皇帝,简称汉高祖。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曲、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2.了解这一元代著名套曲在思想上的进步 意义。 3.赏析这篇套曲新奇的构思、幽默的语言 和富有生活气息的场面描写等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元曲、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2.赏析这篇套曲新奇的构思、幽默的语言 和富有生活气息的场面描写等艺术特色。
元曲
布衣皇帝-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 • 2、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
皇帝。 • 3、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发明“招降纳叛”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导学案1、了解元曲的一般常识,懂得小令、套数、杂剧的异同,体会本篇的特色。

2、理解本篇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

3、体会这一历来被传诵的元曲名篇的“新奇”之所在。

【预习】:作者简介:《高祖还乡》套曲是元曲名家睢景臣所作的著名套曲之一。

睢景臣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他的出生年月也不清楚,根据一些材料推定他大约是生活在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

据钟嗣成《录鬼簿》说: 景臣大元大德七年从扬州来到杭州才和他相识,知道他很爱读书,心性聪明,精通音律。

当时杭州的曲家都用高祖还乡的题材作套曲,以睢景臣所作的最新奇,压倒各家的作品。

他还著有杂剧《屈原投江》、《莺莺牡丹记》等三种,都没有流传下来。

2背景简介:刘邦本是丰邑人,当过秦朝的一名小小的亭长。

他的父兄都是自己耕田,他却好酒贪色,不爱劳动。

陈胜吴广起义时,他占据沛县,响应起义军。

后来他的势力逐渐强大,打破了秦的京城。

在他与项羽争夺农民起义胜利果实的战争中,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统一了全国,做了汉朝第一任皇帝,历史上称为太祖高皇帝,或者简称汉高祖。

3元曲简介:元曲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体裁之一。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二者都是当时流行的北曲 (散曲分南曲和北曲两种,它们最初的萌芽都是从“词里蜕化出来的) 。

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如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纪君祥等,因此人们把元曲称为元朝文学作品的代表。

散曲起于金元,便于清唱,它包括散套(套数、套曲)和小令两种(也称清曲)。

小令每一首都能独立成篇,(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可重复),同时,它又能歌唱。

它体制短小,句调长短不齐,却有一定的腔格,元人称为“叶儿”。

(小令有一种特殊形式“带过曲”,课文未选。

)如《潼关怀古》的曲牌是“山坡羊”,作者是张养浩。

套数(套曲、散套)沿自诸宫调,是由同宫调的二支以上的曲子相联组成,成为有头有尾的一个整套曲子。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整套必须有两支以上同一宫调是曲子互相联缀而成。

2、每套作品除了用带过曲作结以外,大多数在结束处有一尾声。

3、整套作品一般用一、二支小曲开端,中间选用的调数可多可少。

(少则二、三调,多则二、三十个曲调)不管散套多长,采用多少曲子联缀成套,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套数应标明该曲子属于何宫何调。

五宫: 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

四调: 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

《高祖还乡》属“般涉调”,“哨遍”是曲牌名,“高祖还乡”是题目。

1、朗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銮( )舆( ) 糨( ) 银铮( ) 觑( ) 拽埧( )斛( )揪捽( ) 2、解释词语(1)但有的差使无推故 但有的 : 无推故: (2)索应付 索: (3)银铮了斧 银铮:(4)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大作怪:(5)猛可里抬头觑 猛可里: 觑: (6)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埧扶锄 拽埧: (7)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白甚么:3、本文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

“般涉调”是______,“哨遍”是______,“高祖还乡”是这一套曲的___ ___。

4、本文的“新”和“奇”主要表现在哪里?5、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6、作者故意说出哪句不合情理的话?这样做合适吗?7、在[耍孩儿]、[五煞]、 [四煞]中,作者为什么那样写皇帝的仪仗队呢?8、就全套曲子看,这个嘲骂皇帝的“村民”有什么性格特点呢?9、作者这样描写一个皇帝,在当时社会里有什么积极意义?学习目标10、作品中什么地方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11、从课文中找出五个运用口语的句子来。

这样说有什么好处?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额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1、这组套曲按内容可分成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支曲子,第二部分从第二支曲子到第四支曲子第三部分是第五支曲子到第八支曲子2、这套曲子塑造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这在元散曲中还是不多见的。

找出这些人物并分析这些人物为什么会具有这么高的艺术价值?3、曲子的思想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哪里?分析:这篇套曲思想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蔑视皇帝,否定皇权的思想倾向上。

曲子中的乡民不仅不尊重刘邦,反而当众抖搂刘邦的丑事,使皇帝“原形”毕露,否定了皇帝不是什么奉天承运、高贵得不可侵犯的圣人。

曲子中的被嘲弄的皇帝刘邦,只不过是作者借以调侃讽刺皇帝的艺术形象,作者正是通过否定刘邦而表现了他否定皇权的思想。

4、本文反映了怎样的现实?元朝的?汉朝的?或者是整个封建社会的?这套曲子由八支曲子组成,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写汉高祖来到村前,村里一片忙乱。

第一层: 社长派差摊税,农民议论纷纷的忙乱情况。

社长挨家挨户在粉壁上写通知,说这次差使不寻常。

只要有差使派下来都不能借故推脱,一边要交纳除了根的草料,一边又要派差,都必须负担。

这样差税齐下,反复强调,在农民的眼里不知道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要发生了。

“车驾”、“銮舆”本来是皇帝坐的车子,历来就把它作为皇帝的代称,但是农民们不知道。

他们却在莫名其妙的议论纷纷,互相传说“车驾”“銮舆”要回故乡了。

“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又表现了农民在心里嘀嘀咕咕的纳闷着不知究竟是谁回来的心理状态。

同时也为以后汉高祖的出现埋下伏笔。

第二层: 写王乡老、赵忙郎一个手里捧着个瓦台盘,一个怀里抱着个酒葫芦在等候接驾。

这里用“新刷来”、“恰糨来”、“畅好是装么大户”等口语勾画了农村中王乡老、赵忙郎一类的人装模作样、趋炎附势的丑态,表现了这个农民对这种人的厌恶情绪。

第二部分: 写皇帝仪仗队进村的场面。

元代仪仗队中有马鼓队和金鼓队。

皇帝出巡的时候,装饰华贵的马鼓队和金鼓队与旗队走在前面作先导。

旗队过后就是仪仗队中的兵器,接着就是皇帝的车马,车前有八个由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翰林学士、黄门侍郎等大官组成的导驾队伍,车上坐着皇帝,一把曲柄黄伞遮盖在皇帝的头上,车后是捧着香案、交椅、水盆、唾盂、净巾等的扈从官,还有随行的妃嫔等。

这里也是按这个规定顺序来写的。

“一伙乔男女”,是指吹吹打打奏乐的人们。

说“乔男女”、“胡踢蹬”,表示对他们瞧不起。

皇帝的乐队在这个农民眼里看来是一伙怪家伙在瞎折腾。

那些绣在旗上歌颂文治象征祥瑞和神圣的神禽仙兽,都是些农村中常见的兔、鸟、鸡、狗、蛇。

那些炫耀武功,显示天威的兵器,只不过是农家常用的叉子、斧头、马镫和常吃的甜瓜、苦瓜。

至于那些导驾官,不过是几个冷漠无情的天曹判官,扈从官就是递送夫,那些尊贵的随行妃嫔成了多娇女。

总之,一切庄严神圣的外衣,在这农民眼里全被剥光了。

堂皇富丽的仪仗队,成了一群荒唐可笑的人,这种化神奇为腐朽的讽刺手法是辛辣的,意味深长的。

第三部分:写见驾、骂驾。

第一层: 写见驾。

在仪仗队过后,汉高祖出现了。

这里三次称汉高祖为“那大汉”,真是不敬得很,但也表现出这个农民到此时还没有弄清来的人是谁。

看到众乡亲都向他跪拜,而他只是欠欠身,十分高傲,并不尊重他们。

突然抬头一看,这个农民差点气死了,原来被人们被称作“车驾”、“鸾舆”的就是无赖刘三。

这里呼应了开头的疑问。

第二层: 写骂驾。

情节至此也急转直下,从讽刺挖苦变成了指名道姓的愤怒揭露和斥责,把刘邦的出身和过去的丑事一口气不停地都数落了出来(见课文[二][一])。

刘邦并不是什么龙种、赤帝子,而是和他们一样出身于农家的人,不过刘邦还是一个好酒贪杯,明借暗偷,敲榨勒索,样样都干的流氓。

这样一数落,皇帝头上的灵光也被抹掉了,“有甚胡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这几句话把事情说到了十分,真可谓淋漓尽致,不留余地。

这样,又把刘邦从皇帝的宝座上推了下来。

在这个农民的眼里流氓摇身一变成了皇帝,皇帝的公开税赋不过是流氓的敲榨勒索。

在[尾]中更逼进了一层,转向刘邦索债,说“差发内旋拨还”,“税粮中私准除”都可以。

最后结尾“谁肯把你揪捉住?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课 我的疑惑祖! ”似乎刘邦是为了赖帐才改名换姓称作汉高祖的。

其实,汉高祖是刘邦死后的谥号,也不是刘邦活着时的称谓,所以这一句很不合情理,但是非常出奇、有趣。

这在抒发感情上也达到了高潮。

三、课堂小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诙谐、幽默(使用口语、俚语),动作传神本文的局限性: 在揭露刘邦的“根脚”时,把“喂牛切草,拽坝扶锄”作为出身低微卑贱的标志,显然是不好的,是作者受历史局限的表现。

【训练题】1、下列加线字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A、差(chāi)夫拽(zhuài)坝揪捽(zuó)供给(gěi)B、糨(qiàng)铮(zhēng)斧钺(yuè)銮(luán)舆C、蹬(dēng)(dèng)小觑(xū)耽(dān)酒D、强秤(chēng)了麻三秤(chèng)偷量(liáng)了豆几斛(hú)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銮舆马妆梳挪身B、施礼耽酒胸脯祥细C、礼数器仗发迹慷慨D、贯酒沽酒恢谐揪捽3、对本文构思巧妙的理解,评述有误的一项是()A、前五支曲子写“我”在高祖还乡时所见,后三支曲子写“我”所想。

B、作品通过一位熟知刘邦底细的乡民来揭刘邦的老底,正表现了这种揭露是真实可信的,从而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C、本曲采用漫画化的夸张手法来描绘乡里郑重其事地准备迎驾的景象,高祖还乡的庄严盛大场面和刘邦的倨傲作态,正是为了使这个封建帝王毫无神圣可言。

D、这套曲子中的“我”,是作者实现作品立意和施展讽刺技巧的凭借,是作品艺术构思的关键。

4、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元曲指的是元代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高祖还乡》即是以“般涉调”为宫调,以“哨遍”为曲牌的套曲。

()(2)、小令与套曲没有宾白科范(科介),这是与元杂剧的区别,但在宫调和一韵到底方面与杂剧是完全一样的。

()(3)、在语言方面,散曲与诗词各具特色:诗词语言典雅,较多使用书面语;散曲语言朴实,较多使用民间口语。

()(4)、元代仪仗中有马鼓队和金鼓队。

皇帝出巡时,马鼓队、金鼓队和旗队走在最前面,接着是兵器队,后面才是皇帝的车子;车前是导驾官队伍,车后跟着扈从官,随行的还有嫔妃等、文中的仪仗队伍,就是按元代皇帝出巡的情况写的。

()(二)简答题:1、“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这句话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它传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曲是通过一个农民的眼睛来写刘邦还乡这件事的,从文中的描述,这个农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曲对皇帝的讽刺与世界著名童话家安徒生哪篇作品相似?它们表现了什么样的共同主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小资料《史记•高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