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诫子书

合集下载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1-
武 侯 祠 图 片
-22-
武 侯 祠 图 片
-23-
武 侯 祠 图 片
■ 称颂诸葛亮的诗句
-24-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八阵图》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修身名言,请选一个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4-
·
道出了“志”与“学”的关系,“志”是成才的前提 和基础,胸怀大志方能成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两

句话有什么作用?

点明“淫慢”“险躁”的不利之处,从反面补充论述
,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

■“文章最后一段话表达了什么?
诸葛亮劝诫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有所作为。
■ “静”与“俭”关系是怎样的?。
文题解读
《诫子书》——“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 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信。以此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简洁明了。
诫子书
-7-
夫(fú)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dàn


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词类活用
1.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2.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3.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4.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6《诫子书》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6《诫子书》
译文: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 不能内心安宁,寡欲清静,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广才:增长才干。广,增长。 成:成就。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 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遂:最终、终于。 枯落: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接世:对社会有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所住的陋室。
复:又。
何及:怎么来得及。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 守着那穷困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乃:才。
足:值得。 佳:赞赏。
故:所以。
所以:……的原因。
积渐:逐渐形成。
饰:修饰。
行:实践。
告琳,近来我听说你与几位年轻朋友一起讲论学习《书传》,一天 到晚勤勤恳恳孜孜不倦,刻苦努力毫无懈怠,这确实很好,我很高兴。一 个人研究学问,最重要的是看他有没有坚强的意志,而要获得知识学问, 必须靠不断地积累,才可能有更多的收获。这就像山间的细流,是再软 不过的了;但水滴石穿,坚硬的石头却能被它凿穿。再比如小小的蝎虫, 那是再弱小不过的虫子了,可坚硬的木头却能被它咬坏。流水本不是 凿石头的铁凿,蝎虫也不是钻木头的钻子。但是它们都能凭借微小的 形体、脆弱的力量,征服坚硬的东西。这难道不是由于不断地下功夫, 逐渐积累才实现的吗?古训说:“仅仅学而知之,还不值得推崇,脚踏实 地地去实践才值得赞赏。”所以这正是学者爱好各种实践的原因啊!
重点解读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以 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要从淡泊宁静中 下工夫,最忌怠惰险躁。

16 诫子书

16   诫子书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字孔明,号 卧龙,琅琊(今山东临沂 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 乡侯,谥曰忠武侯;代表 作有《前出师表》《后出 师表》《诫子书》等。 “诫子书”即告诫儿子 诸葛瞻的家书,是诸葛亮 对晚辈的谆谆教诲,也是 他自己在这方面的亲身体 会。

二、声情并茂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我能翻译
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没有志向 就不能成就学业。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过度享乐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 不能陶冶性情。
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
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 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 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四、合作探究
1.文中的中心论点?从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3.从文中选取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并简
要说说理由。
五、拓展延伸
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 立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 惜时: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卢梭 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 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 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整体感知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
整体感知
2.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 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 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 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整体感知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 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 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 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 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 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 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 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
背景知识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 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 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 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 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 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朗读节奏 诫子书
分析:多用对偶,精简地传递了作者的意图,鲜明地表述了作者的 观点。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更易为人接受;句子整齐,读来朗 朗上口,便于记忆。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考点精讲课件(2024秋)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考点精讲课件(2024秋)
书:书信
16 诫子书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儿子的信。




形声兼会意字。篆文从言,表示用言语向人发出警 告;戒声,戒也兼表警戒之意,表示“诫”是让人产生 警戒之心而不犯错。楷书写作誡,简化作诫。本义是警 告、规劝,让人有所警觉注意。
新课导入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 汉贼明大义,
从惜时的角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告诫我们一定要珍惜 大好的学习时光,不要等到老年一事无成之时才悲叹浪费的时间。
典型考题
1.名句默写。 (1)吟诵诸葛亮的《诫子书》,其中的“__非__淡__泊__无__以__明__志___, __非__宁__静__无__以__致__远___”让我们懂得在淡泊宁静中才会坚定志向, 进而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道理。 (2)《诫子书》中,诸葛亮用“_淫__慢__则__不__能__励__精___,_险__躁__则__ _不__能__治__性__”一句从反面论述不“静”的害处,实际上还是在 彰显“静”的价值。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说说学完本文之后你有哪些启示和收获。
从立志的角度,“非志无以成学”。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就 不会奋发向上,也无法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青春年少的我们,应 树立自己的志向和梦想。
从学习的角度,“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在日新月异的时 代,我们更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走出“舒适区”,不断完 善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yín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
zào
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suì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柳州中考)下列对[甲]文(《诫子书》)中画波浪线句子朗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16 诫子书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16 诫子书

分读试诵
夫 ,以 ,以 。 非 无以 ,…非 无以 。
夫须 非 无以
则不能
,须

,非 无以 。
, 则不能 。
连读成诵
读诵小口诀
一夫带两以,外加两句非无以 二夫跟两须,仍是两句非无以 ,后多两个则不能 三组四字句,两两成双背
展诵亮剑
用最工整美观的书写默 写你能背诵出来的语句
诸葛亮
初读作者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背景:这篇《诫子书》是诸
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静以修身,俭 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一门两兄弟 气节万古传
◆他十七岁时,被后主刘掸招为驸马。历任骑都尉、侍 中、尚书 仆射加军师将军等职。西元261年后,与董殿共 同执掌蜀汉军政。西元263年,魏将邓艾入蜀,他率军至 涪迎战。邓艾在阵前写信诱他投降,他怒斩来使。在绵竹 与魏军决战时,由於寡不敌众,壮烈战死。
◆晋太傅王览建议朝廷,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 职,惟他未至。经查访得知,原打算给他封爵,他推辞说 生活可以自给,无才干补国,愿终老於家。晋帝同意了他 的请求。
——句式整齐 富有韵律
自读亲文
要求:1、放声朗读
夫fú 2、结合书下注释给相 淫yín 应的字标音
3、连读三遍
范读增感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练读获能
同桌或前后两人互读 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理解 这句话表达了时间的宝贵性 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年纪 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 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 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 贡献。到那时再悔恨又怎么 来得及呢?
拓展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这句话形 象地描绘了时间流逝的无情和意志 消磨的可悲。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时 间、把握机会,不要等到年老体衰、 意志消沉时才后悔莫及。这种警示 在现代社会中尤为具有现实意义, 因为现代社会节奏快、竞争激烈, 只有珍惜时间、不断努力才能取得 成功。
静以修身
“静”指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修身”指修养身心。
02
俭以养德
“俭”指节俭;“养德”指培养品德。
03
淡泊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04
明志
“明”指明确、坚定;“志”指志向。
05
致远
“致”指达到;“远”指远大目标。
01 02 03 04 05
险躁
“险”指轻薄;“躁” 指浮躁。
治性
“治”指修养;“性” 指性情。
● 拓展:“静”在现代生活中意味着内心的平静和专注,有助于人们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保持冷静和 理智,避免被外界干扰所影响。而“俭”则是指节俭和简朴的生活方式,它提醒人们要珍惜资源、 避免浪费,并培养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生活方式。这些品质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有 助于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
遂成枯落
最终变得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05
多不接世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01
悲守穷庐:只能悲 哀地守着陋室。
02
将复何及:又怎么 来得及呢?
03
四、路漫而求索
04
(一)句子理解与 拓展
05
夫君子之行,静以 修身,俭以养德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动词,学习
名词,学业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 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广,增长。 成:达成,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淫(yín)慢:漫不经心。淫、放纵;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尽心,专心。励,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 , 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一说通“冶”。
读准字音
JIE ZI SHU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 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读准字音
JIE ZI SHU
一词多义
夫学须静也 学:动词,学 习
非志无以成学 学:名词,学 业
重点句子我翻译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1、非学无以广才 广:增长 形容词作动词
2、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远大的目标 形容词作名词
1、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无常 今义:危险 2、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屏除杂念干扰 今义:环境安静 3、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 今义:速度慢
JIE ZI SHU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陆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 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文天祥
JIE ZI SHU
诫子书
诸葛亮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提出论点
正(静)反(躁)论 证(治学、修身)
劝诫惜时勤学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
15 诫子书
第二课时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 此想到了哪些诗句?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 及!(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 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 间有什么关系?
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需先立志,之 后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珍惜时间,刻苦学 习。“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 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 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 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志向呢?必须“宁 静”,即清心寡欲、专心致志(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此说来,一 个人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修养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养品德呢?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来,“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 德”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
告诫、劝勉之义。
诫子书
即诸葛亮写给儿子的旨在告诫、劝勉的信。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修身养德。

16 诫子书

16 诫子书

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 ) 散精力 今义:指环境安静
非学无以广才( 古义:增长 今义:广泛;宽广 )
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古义:轻薄 治,古义:修养
今义:危险,惊险 今义:治理

年与时驰(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 今义:奔驰,奔跑)
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 具备哪几个条件?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A、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课文解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1.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 2.“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1.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
因为古代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学有所成的人,是 一般人学习效仿的榜样。诸葛亮希望儿子也能成为一 名君子。
他是我国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
课外拓展:
你知道吗?
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 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 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 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收二川:诸葛亮收复的蜀国两处根据地:东川、 西川

16 诫子书

16 诫子书

第四单元
16诫子书
文学常识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品文言文对照翻译
作品主旨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主要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记文言知识
1. 重点注释
①诫.(告诫、劝勉)子书.(书信)
②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君子
..(有才德的人)之行
③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
④非淡泊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
⑤年与.(随同)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⑥遂.(于是,就)成枯落
..(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⑦悲守穷庐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 词类活用
①形容词作动词:非学无以广.
才(增长) ②形容词作名词: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大目标) 3. 古今异义
夫.
君子之行 古义:f ú,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今义:丈夫
险.
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
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4.一词多义
成⎩⎪⎨⎪⎧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遂成.
枯落(变成,成为) 学⎩⎪⎨⎪⎧夫学.须静也(学习)非志无以成学.
(学业) 志⎩⎪⎨⎪⎧非淡泊无以明志.(志向)非志.无以成学(立志)。

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

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
诸葛亮
俭以养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
才须学也
非志无以成学
险躁则不能治性
意与日去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决心和毅力就会半途而废。 你是否想过:一鼓作气的人多,坚持到底的人少的道理?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益处,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信天才论,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①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
②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③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 子 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非澹泊无以明志,( )。 夫学须静也,( ),非学无以广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 )。年与时弛,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02
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
03
当堂检测
(1)解释词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 ) ②非志无以成学 ( )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 ( ) ④年与时驰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约束,不放纵2)节省3)少4)短小5)歉收 6)谦逊
来,表目的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远大的目标就无法学有所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 (共26张PPT)
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 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 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 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181—234),复姓 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期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号卧龙 先生。
诸葛亮
你知道他有哪些事迹吗?
作品简介
《诫子书》家训,家书。高度 概括了作者一生做人的准则,堪 称教子的千古范文。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品析文意:
学生活动一
小组讨论:在诸葛亮看来成为
君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资料助读:
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 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 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 死,时年16岁。
感悟文情:
学生活动二
从《诫子书》中我读出: 他,不仅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 一位 的父亲?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 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 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 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 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 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 (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
自然成诵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澹泊无以明志,( 才须学也 )。 夫学须静也,( ),非学无以 非志无以成学 广才,(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则不能励精 意与日去 ,( )。年与时弛,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
母爱子,无微不至,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 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1],有用之才耳。方今国 事扰攘[2],外寇纷来,边疆屡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 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汝自幼即好弄, 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 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3],为金 马玉堂中人物也[4]。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当时诸前辈犹 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5],故排万 难送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余少年登科[6],自负 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然世事多艰,飞武亦佳, 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汝今 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勿惮劳[8],勿恃贵,勇猛坚 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 在用武之秋,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
持之以恒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称,“夫学须静也,才
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 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 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XXX 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 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 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 成功。诸葛先生的阐述已经十分精辟了,结合 当前的工作实践,恐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 力:
衰亡,都是因为没有能够保持艰苦创业时的俭朴勤俭,一度浪费无 度,放松了思想警惕,就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其后果是无法补偿 的。例如战国时期的吴国,吴王夫差 整天迷恋于美貌的西施,不再理 朝治和加强国防建设,结果在派兵攻打别国时,被越王勾践乘虚发兵 灭掉吴国,导致吴王夫差自杀,国人流亡的惨状。俭朴勤俭,时刻警 醒是多么的重要啊!
诫子书(邱民亭作品)

新版七年级上册16课《诫子书》

新版七年级上册16课《诫子书》


积累单音节字词
夫(fú ) 遂(suì ) 庐(lú )

积累双音节词语
修身
养德 淫慢 (yín ) 励精 险躁 治性
朗读美文
诫子书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 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 (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 /复何及!
资料助读:
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 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 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 死,时年16岁。
主题归纳
本文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
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
最忌“淫慢”“险躁”
感悟文情:
从《诫子书》中我读出: 他,不仅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 一位 的父亲?
一词多义
行:
夫君子之行 行为操守 行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词类活用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Hale Waihona Puke 品析文意:小组讨论:在诸葛亮看来成为 君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A、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
1、自译与质疑相结合。
2、补充注释:
行:行为操守;
才:才干
成学:学有所成
遂成枯落:最终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才德的人的行为操守,(依靠) 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节 俭来培养品德。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23)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23)
16.诫子书
情景导入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罗隐)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 “羽扇白纶巾,堂堂六尺身。”(项安世)
这些诗句在赞颂哪位名士?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的谆谆教诲。
学习目标
1.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思路,体会文章主旨。
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穷 人困住潦的倒 陋之 室。又怎么来得及。
庐,将/复何及!
整体感知
【译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 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能内心恬淡,不 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 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必须通过学习。不学习就无法 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不能振 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 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 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潦倒之人 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增长。
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整体感知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放纵懈怠。淫, 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 修养性情。
放纵。慢,懈怠。 励,振奋。 险,轻薄。 治,修养。
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
疾行,指迅
凋落,衰残。比喻人 大多对社会没
速逝去。
年老志衰,没有用处。有任何贡献。
重难讲解
4.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请分析下面句子妙处。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诫子书(共42张ppt)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诫子书(共42张ppt)

1.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 高尚的品德。
2.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 平和清净、集中精神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三、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 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语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修身的条
件,劝诫儿子惜时并有所为。同时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
“躁”字,对比鲜明。
拓展迁移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
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
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借 )
◆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 )
非志无以成学(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 )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 )
◆文言句式
倒装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宾语前置,即“以静修身, 以俭养德”)
课文解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课后作业
仔细阅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说一说学习了 这课之后有什么启发。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 课文。 品德高尚的人的操守,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俭朴 节约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法明确 自己的志向;不平和清静、集中精神,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振奋精神。励,振奋。 修养性情。治,修养。 岁月。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新课导入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 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 帐里,变金木土y爻áo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君子 忠臣 智者
慈父
诸 葛 亮
学习目标
一 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理解文意。 二 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三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和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培养“静以 四 修身,俭以养德”的良好品质,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去 太丘舍去 ——动词,离开
日始出时去人近 ——动词,距离
古今异义
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 今义:迟缓,速度低。
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 今义:危险。
参考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内心恬淡、不 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 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 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 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 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 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 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词类活用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作动词,立志
一词多义
学 非学无以广才——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时 年与时驰——名词,时光
元方时年七岁 ——副词,当时 意与日去 ——动词,丧失
zhān
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诸葛瞻八岁时已通天文,晓地理。他认为像他父亲这样 的人才,应该过荣华富贵的生活。这种想法让诸葛亮极 为担忧,他担心儿子的早慧会使,恐不为重器耳。” ——《与兄瑾言子瞻书》

16、诫子书(教学)解析

16、诫子书(教学)解析
取西蜀,(指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谋划下,进攻西蜀的刘璋, 夺得根据地) 定南蛮,(指蜀国南部的民族地区叛乱,诸葛亮率 大军平定) 东和北拒,(指诸葛亮一生的战略,东面跟孙吴讲和, 北面与曹魏对抗)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指诸葛亮运筹 帷幄,精通术数,有神机妙算之能,) 水面偏能用火攻。 (指公 元208年,赤壁之战,诸葛亮借助东风,周瑜谴黄盖诈降曹操,在 江面上烧着了曹军的战船,大获全胜)
深入探究
8、诸葛亮几千前前对儿子说的话, 今天还有意义吗?你如何理解?
拓展:惜时诗句、故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 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 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 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 确的时间安排。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 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 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爱迪生珍惜时间的故事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 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 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 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 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 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 偏能用火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诫子书
导入一他有济世爱民之心,经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特别是隆中决策,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引后世无数英雄竞折腰,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他是谁?他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的事迹可谓家喻户晓,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导入二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一部小说,下面请几位同学说出《三国演义》中几个印象深刻的人物的姓名.(刘备、曹操、孙权、张飞、关羽、诸葛亮等)说到诸葛亮,谁能说几个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名称?(草船借箭、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空城计、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等)千百年来,诸葛亮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但是今天我们不谈他身为蜀国丞相在治理国家时的鞠躬尽瘁,也不谈他作为军事家在指挥千军万马
作战时的运筹帷幄和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就谈谈诸葛亮在家中,作为孩子的父亲,是怎样教育他的孩子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封诸葛亮给他儿子写的书信——《诫子书》.
导入三同学们步入初中已经很长时间了,我想,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学习进步、成才成学.那么,怎样才能成功成才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高人,他就是蜀汉名相、智慧化身的诸葛亮.相信通过和他的对话,你一定在学习和修身养性方面有很多
收获!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1.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无
法有效地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宁静专一.
2.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有规律的俭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3.计划的力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
4. 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他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裨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5.立志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他忠告孩子,人生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长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6.速度的力量
“淫慢则不能励精”——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地掌握要点.快人一步,不但容易实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
7.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作出种种平衡取舍,要“励精”,也要“治性”.
8.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他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唯有抓住每分每秒.
9.勾画语句,提炼精髓
重点语句翻译: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才干需要学习,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1.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全文总共86个字,用语简明,用意却很深刻.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在这86个字里面,我们读到了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超脱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全文短小精悍,辞约意丰.
2.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
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文字清新雅致,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用自己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以慈父的口吻教导儿子,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
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1.诸葛亮简介(详见光盘内容)
2.写作背景(详见光盘内容)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选入理由:
本文通过周公对前往鲁国的儿子的告诫:贵为君王者,更应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乃至精神内敛,重才不露,大智若愚,揭示了守业之难以及礼贤下士是守业的根本保证.
1.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觉得,对于生命持一种无忧无虑的淡泊态度,将抵偿他自身的一切缺点.——威廉·詹姆斯2.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切萨雷·帕韦泽
3.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宋史·隐逸列传》
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资治通鉴》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6.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渡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