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识记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一、造成别字的原因

1、形近致误

如松弛(不能写成松驰)、潦草(不能写成缭草)、缭乱(不能写成燎乱)、如火如荼(不能写成如火如茶)、相形见绌(不能写成相形见拙)、杳无音信(不能写成沓无音信)、惦念(不能写成掂念)等。

2、音近致误

如:提纲(不能写成题纲)、国籍(不能写成国藉)、重叠(不能写成重迭)、更迭(不能写成更叠)、仗义执言(不能写成仗义直言)、川流不息(不能写成穿流不息)、一筹莫展(不能写成“愁”)随声附和(不能写成“合”)委曲求全(不能写成“屈”)、人情世故(不能写成“事”)、人才荟萃(不能写成“汇”)、百战不殆(不能写成“怠”)等。3、义近致误

如:擅长(不能写成“善”)、掠夺(不能写成“略”)、门可罗雀(不能写成“落”)、鸠占鹊巢(不能写成“雀”)、积毁销骨(不能写成“消”)、东奔西闯(不能写成“撞”)、天花乱坠(不能写成“堕”)等。

4、音形两近致误

如:急躁(不能写成“燥”)、插科打诨(不能写成“浑”)、贪赃枉法(不能写成“脏”)、气冲霄汉(不能写成“宵”)、脱颖而出(不能写成“颍”)、精神矍铄(不能写成“烁”)。

二识记技巧:

1、增强记忆,注重积累

记忆与积累是做好字形辨析题的基础,平时读书、写字都要留心。首先,对课文中出现的重要汉字要认准;其次,重视生活积累,主意收集日常生活中容易写错的汉字;

第三,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不放过任何一个“模棱两可”的汉字;第四,建立错字档案,并注意整理分类,做到收录有条理,查找方便。

2、掌握识记方法,提高识记效率

尽管字形错误的原因很多,情况多样,但辨析、识记字形,我们还是有“法”可依的。

(1)据“义”记“形”

①字义决定着汉字的正确使用。在一定的语境或词语中往往形成特定的语境氛围,

需要意义相应的字“对号入座”。因此,明了字义是明辨字形正误才基础。实际上,有些字词本身含义隽永,根据意义记字形,会平添许多趣味,产生“巧记”效果。

如:“融会贯通”容易写成“融汇贯通”,有人还振振有词地为这种错误写法寻求理由,说“融会贯通汇聚了多方面的东西,有了通彻的理解”,其实不然,“融合”和“汇聚”的意义是相同的,“融汇”相连,就会造成语意重复,表意狭窄。“融会贯通”的基本词义应该是“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进行体会从而全面透彻的领悟”,这里需要有体会的含义,因而必须用“会”而不能用“汇”,如果把词语中易错的字的意义搞明白了,就会有效地避免写错。

再如“不刊之论”,古代把字刻在龟甲兽骨或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得用刀一类的的工具将错误笔迹刮削掉,所以现代汉语还有“刊刻”的说法,发展到现在,“刊”就有了“更改”“修改”之意了。“不刊之论”用来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所以“刊”不能写成“堪”,知道了我国历史上书写材料和工具演进的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就可以避免发生错误。

②依据造字法确定字的意义。汉字中有80%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汉

字的意义类别。因而,推断形旁,明了字的意义所属,就能大致判断该字在词镜或语境之中的运用正确与否,从而辨别字书写的正误。

如,“(沤)讴歌英雄”和“(沤)呕心沥血”中易混淆的三个字,“讴、沤、呕”

都是形声字,读音相近,字形相似,声旁相同,但形旁却完全不同。这就可以从形旁入手分辨它们,“讴”形旁是“言”字,表示该字与语言或话语有关,“讴歌英雄”当然需要用优美的语言歌颂杰出的英雄了。因此“沤歌英雄”中的“沤”必须写作“讴”。再如,“罄竹难书”,古代竹子是重要书写材料,这个成语是说一个人罪行累累,哪怕是耗尽所有的竹子都不能记录完他的罪恶。“罄”的意思由“盛东西的器物”引申成“尽”“空”

之意。其中“罄”很容易误写成“馨”和“磬”,它们的上半部分都相同,意义不同在于下边的“缶”“香”“石”等偏旁,它们的意义分别指“盛东西的瓦器”“气味”和“石头(古代做乐器的材料)”。因此,它们分别组成“罄竹难书”“馨香”和“钟磬”。通过这样的辨析,就不会混淆了。

有些词语是会意字,如“残羹冷炙”,“炙”(zhì)不能写成“灸”(jiǔ),“炙”是会意字,是“肉”放在“火”上烤,本义为“烤肉”,引申为“烤的肉”,与“羹”的意义同类。本字可组成相关的词语“炙手可热”“炙热”等。这个字与“针灸”的“灸”容易混淆,“灸”是由“久”和“火”构成的一个上声下形的形声字。针灸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用燃烧的艾绒熏烤一定的穴位以获得治疗效果。

有些词语中有通假字。这就要求我们弄清通假关系来识记字形。通假字包括通用字和假借字,词语中用了通假字,如不弄清某字的通假情况,就会对识记字形产生障碍。

如:被发文身,“被”通“披”,“披发”就是“披散着头发”之意。这类词语还有被发缨冠、被褐怀玉、被山带河、被苫蒙荆等。

(2)弄清典故出处识记字形。

大部分成语都有一定的来源,所以在把握这类词语的形态时,就要结合其最初的来源和典故,这样有利于准确、牢固地记忆其字形。如:“子虚乌有”“逢人说项”“班门弄斧”“墨守成规”这几个成语中,“乌有”指一个人,即成语故事中的“乌有先生”,所以“乌”就不能随意地写作“无”;“项”指“项斯”这个人,故不能写作“象”;“班”

指“鲁班”,故不能写作“搬”;“墨”指“墨子”,故不能写作“默”。“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讲的是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时的故事,所以,是“桃花源”

而不是“桃花园”,是“世外桃源”而不是“世外桃园”。如果不清楚这个典故,就很容易误解为“桃园”。

(3)借助词语结构识记字形。我国在几千年的文明演进过程中,语音也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许多意义丰富、结构紧凑、结构上具有对称关系的词语,主要是成语。因结构对称,所以意义上也具有对应关系——互证关系、相反相对关系、对比关系等。如“改弦易张”,“改”跟“易”出现在对应位置上,它们的意义都是“更改”“改变”,那么,跟“弦”

出现在对应位置上的“张”就应与“弓”有关,所以应是“张”而非“章”。“张”与“章”

意思相差甚远。

(4)读准字音

如“穿插”一词,把“穿”字的字音读准,就不会误写作“串”;“叹为观止”的“止”字,把字音读准,就不会误写作“之”;“草菅人命”的“菅”,把字音读准,就不会误写作“管”。

(5)设境记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