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生理学期末考试重点考点内容

生理学期末考试重点考点内容

生理学期末重点考点一、名解1、肺通气量: 是指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总量。

2、阈强度: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3、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吸引水分子的能力。

4、肾糖阈: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5、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6、易化扩散: 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小分子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7、胸式呼吸: 以肋间外肌舒缩引起胸骨和肋骨运动为主的呼吸运动。

8、腹式呼吸: 以隔肌舒缩为主引起的呼吸运动。

9、心动周期: 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用的时间。

10、神经递质: 是指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末梢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是受体,并产生突出后电位的信息传递物质。

10、氧容量: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氧气量称为血氧容量。

11、胃-肠反射:在12指肠壁上存在多种感受器,酸、脂肪、高渗溶液及机械扩张均可刺激这些感受器,反射性地抑制胃的运动,使胃排空减慢。

12、机体内环境: 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细胞外液,故生理学中将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13、体位性低血压: 当机体有平卧突然转为直立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心脏以下静脉血管充盈扩张,造成大量血液滞留,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排量减少和血压降低引起脑、视网膜一时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的现象。

14、主动转运: 离子或小分子物质在膜上膜蛋白的作用下,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的号能转运过程。

15、血型: 指血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16、呼吸: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17、消化: 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加工、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8、反射: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19、出胞: 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类物质被排出细胞的过程。

20、通气血流比值: 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生理学重点整理(动物生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生理学重点整理(动物生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生理学复习Bible第一章绪论1.生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研究生物有机体各种技能的科学,对象为人体及高等动物了的各种机能。

其层次分为器官和系统水平,分子和细胞水平,整体水平。

2.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3.什么是稳态homestasis和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有哪些部分?内环境:细胞外液,其各项理化因素的相对稳定是高等动物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稳态: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动态平衡。

内环境占体重的20%,其中血浆5%,组织液14%,脑脊液和淋巴液较少。

4.人体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其特点是?神经调节:机体调节的主要方式,主导地位,其方式为反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特点是:快速而精准体液调节:人体体液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如激素和代谢产物等,可随血液循环或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对其功能活动进行调节,有时候体液调节收到神经系统控制。

其特点是:缓慢,但持久而广泛一些。

自身调节:生物机体的器官或组织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可不依赖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而陈胜适应性的反应。

其特点是:作用比较局限,可以在神经和体液调节尚未参加或不参与时发挥其调控作用。

5.生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急性实验(离体细胞、组织、器官的实验方法和活体解剖方法等)和慢性实验。

6. 负反馈和正反馈negative/posi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起到纠正控制信息的作用者,称为负反馈;它是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

反馈信息的作用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一致,起到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者称为正反馈;它使某一生理活动过程逐步增强直至完成(分娩和凝血反应)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在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的变化率固定不变时,能够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成为阈强度。

2.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细胞在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相对稳定的电位差3. 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细胞膜两侧电位的迅速可逆的倒转和复原,包括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一些列相继的过程。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重点)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重点)

一.名词解释1.兴奋性:指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2.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3.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血液的百分比。

4.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的液体状态下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5.搏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

6.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

它等于搏出量和心率的乘积。

7.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8.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9.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气体量,等于潮气量与无效腔气量之差乘以呼吸频率。

10.通气/血流比值:是指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人安静时,比值为0.84。

11.肾小球滤过率:指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料量,正常成人安静时125ml/min。

12.渗透性利尿:若小管液溶质溶度升高时,小管液的渗透压随之升高。

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这种利尿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

13.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发生功能接触的部位。

14.牵涉痛:内脏疾患引起体表特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15.激素: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

16.允许作用:一种激素对某种生理功能没有直接作用,但它存在可大大加强另外一种激素的这种生理作用,前一激素对后一激素的这种作用。

二.填空题反应的基本形式:兴奋与抑制。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细胞。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有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和相对疲劳性。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精神活动。

促进蛋白质的激素:生长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1.维持身体平衡 2.调节肌紧张3.协调随意运动。

血浆中的抗凝物质有抗凝血酶3 蛋白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肝素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心肌收缩力、重力和体位、呼吸运动、骨骼肌作用。

淋巴生成的意义?1.回收蛋白质 2.运输营养物质3.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 4.防御屏障的作用呼吸包括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

大学生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大学生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大学生理学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稳态: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2.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机体内环境。

3.兴奋:活组织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反应。

兴奋性:刺激引起生物电和其它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4.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5.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特殊的化学物质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

6.自身调节: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情况下,自身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7.反馈:效应器活动作用于本身或本系统的感受器,感受器发出的继发性冲动维持或校正反射活动,有正反馈和负反馈。

二、问题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几种?分别有什么特点?有3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神经系统起主导作用。

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

其特点是作用迅速、准确而短暂。

2.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特殊的化学物质对各类功能举动进行的调节即体液调节。

其特点是迟钝、广泛和持久。

3.自身调节: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情况下,自身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其特点是准确、稳定,但调节幅度小、灵敏度较差。

第二章细胞生理一、名词解释1.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可兴奋细胞受到一个适当(不小于阈值)刺激时,其膜电位所发生的一次可扩布的、迅速的、短暂的倒转和复原。

也称为神经冲动。

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3.绝对不该期:细胞在发生兴奋的一段长久的工夫,兴奋部位对继之而来的刺激都不再发生兴奋,称为绝对不该期。

相当于锋电位的持续工夫。

4.相对不应期:细胞的兴奋性逐渐恢复,但对原来的阈刺激仍不发生兴奋反应,必须用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反应,这一时相称为相对不该期。

生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生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1、简述生命的基本特征。

生命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新陈代谢是指人体与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及能量交换,是生命的最重要特征。

兴奋性是指机体受到刺激时能作出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适应性是指机体代谢和功能活动能随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适应变化的过程。

生殖是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产生与亲代相似子代的过程。

2、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因为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稳为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要引起组织细胞兴奋,刺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要引起组织细胞兴奋,刺激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刺激必须具有一定强度,如果刺激强度太小,细胞不会兴奋。

(2)刺激必须具有一定的作用时间,如果刺激的时间太短,细胞也不会兴奋。

(3)刺激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变化率越大,刺激越有效。

4、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细胞受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短暂可逆可扩布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钠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上升支的去极化过程。

随后细胞膜很快又恢复了对钾的通透性,钾离子快速外流,产生了动作电位下降支的复极化过程。

7、动作电位的传导原理?比较有髓鞘纤维和无髓鞘纤维动作电位传导的差别?动作电位的传导原理是局部电流的扩布有髓鞘纤维是呈跳跃式传导,传导速度快。

无髓鞘纤维是非跳跃式传导,传导速度慢。

8、血浆与血清的区别?血浆是血液抗凝后所析出的淡黄透明的液体。

血清是血液凝固后所析出的淡黄透明的液体。

前者含有纤维蛋白原,后者不含纤维蛋白原。

(还有其它次要区别)9、交叉配血的概念?如何看待其结果?献血者的红细胞及血清分别与受血者血清及红细胞相混合,观察有无凝集反应现象的试验称为交叉配血试验。

主次两侧均无凝集反应为配血相合,可以安全输血。

只要有一侧发生凝集现象则为配血不合。

不能输血。

10、组织液生成的原理?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生理学》复习重点

《生理学》复习重点

《生理学》复习重点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以下是《生理学》复习的重点内容。

一、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这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分为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和经通道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和出胞与入胞。

需要理解各种转运方式的特点和机制,例如单纯扩散的物质有哪些,易化扩散的载体和通道的特性,主动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等。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要熟悉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如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等。

了解这些通路中涉及的分子和作用机制。

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重点掌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产生机制以及影响因素。

明白极化、去极化、超极化等术语的含义。

还要了解局部电位的特点和意义。

4、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熟悉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理解肌肉收缩的机制(滑行学说),以及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如前负荷、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等。

二、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清楚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掌握血浆蛋白的功能,血液的比重、黏度、渗透压等理化特性,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的意义。

2、血细胞的生理重点复习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和生成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的作用);白细胞的分类、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黏附、聚集、释放等)和功能(止血、凝血等)。

3、生理性止血了解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和血液凝固。

掌握凝血的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和抗凝系统(抗凝血酶、肝素等的作用),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和意义。

4、血型和输血原则明白 ABO 血型系统和 Rh 血型系统的分型依据和特点,掌握输血的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的意义。

三、血液循环1、心脏的泵血功能理解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心房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心室舒张期)和特点,心输出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每搏输出量和心率),以及心肌的电生理特性(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

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

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其生命活动的分子、细胞和整体水平上的规律的学科,并试图揭示其机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生理学知识点的总结。

一、细胞生理学1.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能选择性地允许物质进入和离开细胞。

细胞膜中的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起到了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细胞呼吸作用: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基本过程。

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类型。

4.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通过细胞信号传导网络来接受和传递信息。

包括细胞表面受体和内在信号转导途径。

二、神经生理学1. 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传递电信号和传导信息。

2. 神经传导:神经传导是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其它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包括化学传导和电传导两种方式。

3. 突触传递: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的地方,在突触间隙中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来传递信号。

4. 大脑:大脑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控制着思维、感觉、运动等功能。

三、心血管生理学1. 心脏:心脏是泵血器官,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循环。

2.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人体内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循环的过程。

方向有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

3. 血压调节:血压通过血管阻力和心脏泵血量的调节来维持稳定。

4.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机体停止出血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四、消化生理学1.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负责食物消化和吸收。

2. 食物消化:食物在消化道中通过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来分解和降解成更小的分子,便于吸收。

3. 肠道菌群:肠道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对人体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如帮助消化和合成维生素等。

五、呼吸生理学1.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和肺等器官,负责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2.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通过扩散来完成。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Ⅰ、名词解释〔35个中任意抽5个〕一、阈强度:是在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二、环境:细胞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三、正反响:但凡反响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一样的反响,称为正反响,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四、负反响:但凡反响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响,称为负反响,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五、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借助膜蛋白的帮助,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方式。

六、被动转运:指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形式,转运不需要细胞代提供能量,其动力为细胞膜两侧存在的浓度差〔或电位差〕。

七、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小分子物质或离子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逆浓度差〕转运的方式。

八、极化:细胞在安静时,保持稳定的膜电位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

九、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十、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根底上爆发的一次迅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十一、阈电位:对神经细胞和骨骼肌而言,造成膜上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十二、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容积与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十三、血型:根据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将血液分为假设干型。

十四、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一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十五、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十六、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收缩射出到动脉的血量。

它等于每搏输出量×心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为5L/分。

十七、搏出量:一侧心室每一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

十八、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安静状态安康成人的射血分数为55-65%。

十九、心指数:以单位体外表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指数为3.0-3.5L/分×平方米。

二十、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

生理学期末总复习 重点知识

生理学期末总复习   重点知识
5.比较物质跨膜转运的几种主要方式?
• 静息电位的概念和产生机制
• 动作电位的概念、特征和产生机制 • 兴奋性的变化及其机制: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 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机制与特征
• 骨骼肌收缩的过程


1.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的组成 和生理作用 2. 红细胞、各种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的 主要功能 3.何谓血型? 简述ABO血型和Rh血型的 分型原则
1.肾小球的滤过 2.肾小管和集合管 的重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管
的分泌与排出
思考题
神经系统
1、神经纤维的传导特征 4 2、突触传递的过程和突触后电位
3、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 5、大脑感觉区投射规律
6、脊休克与牵张反射
6
4、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7、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
内分泌与生殖
1、激素的概念 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4 3、下丘脑-腺垂体-靶腺功能轴 4、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 5、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6、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7、睾丸与卵巢的功能 2 3症
循环系统
• 心室肌和窦房结AP及其形成机制
0、1、2、3、 4期
• 心肌的生理特性及影响因素 兴奋性、自律性
传导性、收缩性
要 点 小 结
1、心脏泵血包括:心室收缩---射血
心室舒张---充盈血 2、心动周期包括:心房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
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
3、心音:第一心音;第二心音
8、雌激素与孕激素的作用
第二心音5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1每搏输出量2心率一定范围3外周阻力4大动脉管壁弹性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4动脉血压的形成1前提条件

生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生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直接接触的生存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稳态——是指细胞外液中的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反射——是批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

4.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

5.膜电位——生物细胞心膜为界,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跨膜电位。

6.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电位波动,细胞兴奋时发生的这种短暂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7.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

8.阈值——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9.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就出现膜上的钠通道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

10.兴奋性——可兴奋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1.血型——指血细胞上所存在的特异抗原的类型;通常主要指红细胞血型。

12.血液凝固——血液从可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13.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14.心输出量——也称每分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收缩的血量。

它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

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约5L/min。

15.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窖的百分比。

安静状态健康成人的射血分数55%-65%。

16.呼吸——指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17.肺通气——是指外界空气经呼吸道进出肺的过程。

或气体经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

18.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之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等于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三者之和。

19.时间肺活量——指在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呼气,分别记录第1、2、3秒末所呼气体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大学生生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生生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三、名词解释:1、极化状态:细胞在安静时保持稳定的膜内电位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

2、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3、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爆发的一次迅速,可逆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4、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无张力变化的收缩形式。

5、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无长度缩短的收缩形式。

6、兴奋-收缩耦联:把肌膜电兴奋和肌细胞收缩过程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

7、强直收缩: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数值时,可使各个单收缩发生完全总和的收缩形式。

8、钠钾泵:又称钠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能够逆浓度梯度把细胞内的钠离子泵出细胞,同时把细胞外的钾离子泵入细胞,它还具有ATP酶的活性。

9、超极化: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的方向变化即称超极化。

10、化学依从性通道:通过膜上的特异受体被细胞环境中的递质,激素或药物等化学信号所激活时才改变其功能状态的离子通道称化学依从性通道。

如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可在乙酰胆碱的作用下开放,而且开放的数目只决定于受体相结合的乙酰胆碱分子的数量。

11、电压依从性通道:由膜两侧的电位差决定其功能状态的离子通道,称电压依从性通道。

如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上的钠通道多数处于关闭状态,当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时,这个电位变化就会激活钠离子通道,使之处于开放状态,于是引起峰电位上升支的出现。

四、问答与论述题:1、什么是动作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产生的一次可逆的,并且是可传导的电位变化。

产生的机制为1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使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顺浓度剃度及电位差内流,使膜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2钠离子通道失活而钾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负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3钠泵的作用,将进入膜内的钠离子泵出膜外同时将膜外多余的钾离子泵入膜内,恢复兴奋前时离子分布的浓度。

2、什么是静息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

【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兴奋性: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兴奋: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安静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增强。

近代生理学中,兴奋即指动作电位或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即细胞外液。

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感受体内外环境的某种特定变化并将这种变化转化成为一定的神经信号,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相应的神经中枢,中枢对传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并做出反应通过传出神经纤维改变相应效应器的活动的过程。

反射弧是它的结构基础。

正反馈:受控部分的活动增强,通过感受装置将此信息反馈至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再发出指令,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再增强。

如此往复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破坏原先的平衡。

这种反馈的机制叫做正反馈。

负反馈:负反馈调节是指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它原先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的反馈调节。

稳态:维持内环境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

阈值: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按单纯物理学原则实现的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跨膜转运。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或某些离于借助于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载体或通道蛋白)的帮助所实现的顺电一一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属被动转运)主动转运:指小分子物质或离于依靠膜上“泵”的作用,通过耗能过程所实现的逆电一一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行主两类。

继发性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在逆电一一化学梯度跨膜转运时,不直接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而利用膜内、外Na+势能差进行的主动转运称继发性主动运。

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可逆、并有扩布性的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生理学》期末复习各章填空题归纳第一章绪论1.刺激引起反应所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机体不断地_______________自身衰老的结构,同时又不断地_______________自身结构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3.分布于__________为细胞内液;分布于__________为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脑脊液。

4.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_______________称为兴奋性,衡量兴奋性常用的指标是_________。

5.神经调节是指通过___________的活动,对体内___________的功能所进行的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它包括________反射和________反射_______________两种。

6.反射弧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五个部分组成的。

答案:1.足够的刺激强度足够的刺激作用时间刺激强度的变化率2.破坏和清除重新建造3.细胞内的体液细胞外的体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4.动作电位的能力阈值5.神经系统各组织器官反射条件非条件6.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当细胞受刺激时, _________减小,产生____________,达到某一个临界值时就产生动作电位。

这一能引起细胞产生动作是位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它是导致____通道开放的关键因素。

2.载体易化扩散具有三个特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同一细胞动作电位传导是通过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产生_____________而实现的。

4.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与初长度呈________,肌肉在某一初长度进行收缩时产生最大张力,此时的初长度为_______________,此时的负荷为_______________。

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1.反应:细胞或生物体感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称为反应。

2.兴奋性:兴奋性是指细胞或生物体具有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3.内环境:细胞直接生存的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4.稳态: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动态相对稳定,称之为内环境稳态。

5.反射:指生物体在中枢神经参与下,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刺激发生的规律性的适应性反应。

)6.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原来活动相反方向改变。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反馈信号能降低控制部分的活动。

即在某种变化过程中,其结果降低了这一过程的发展速度。

)7.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8.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的相同方向改变。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反馈信号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即在某种变化过程中,其结果加强了这一过程的发展速度。

)9.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10.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

11.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功能所进行的调节。

(机体某些细胞能生成和分泌某种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作用于机体的组织、细胞,对其活动进行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生物功能1.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和少数水溶性小分子物质顺浓度梯度火电尾差的跨膜物质转运,如:水、二氧化碳、氮气、氧气等。

2.易化扩散:水溶性的小分子或离子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或通道,由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3.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侧的电位差,一般为内负外正。

生理学复习重点(统一打印)

生理学复习重点(统一打印)

生理学重点简第一章体液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机体功能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和反射弧第二章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物质转运的特点。

细胞的兴奋性的基本概念(阈值,阈电位,峰电位)第三章血量及血液的基本组成血液的理化性质(PH,渗透压),血浆和血清的区别。

血浆的成分和血浆蛋白质的种类,功能,血浆渗透压。

血小板的形态和生理功能。

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搞凝的物质及作用。

加速或延缓血液凝固的基本措施及原理。

第四章心动周期,心率,心输出量,射血分数的概念心脏的泵血过程,心肌的基本生理特性,心肌静脉压静脉回流的血量的因素微循环的组成和路径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脏血管的影响作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人影响作用心血管的压力和化学感受器的反射调节第五章胸内压,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肺的通气量,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肺的牵张反射体液性调节是怎样影响呼呼吸的第六章唾液的组成和功能单胃的运动方式,复胃的运动的方式(反刍和喛气)胃液的成分和功能,小肠运动的基本方式。

胰液和胆汗的组成与消化功能。

主要物质在小肠的吸收部位和吸收的基本原理胃液和胰液分泌和调节方式第七章动物的散热方式和动物维持体温恒定的基本方式第八章肾小球旁器的组成和功能原尿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因素肾小管各段的转动方式抗利尿激素对尿液生成的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尿液生成的调节有效滤过压尿液的浓缩与稀释,排尿反射第九章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偶联骨骼肌收缩的机制(肌丝滑动学说)第十章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突触的种类、突触传递的机理和基本特征神经递质与受体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感受器的概念和特征脊髓的感觉传导通路,丘脑的感激投射系统什么是骨紧张,腱反射和牵张反射大脑皮层对运动神经调节的两个系统(锥体、锥体外)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内脏活动的特征第十一章激素的概念和分类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和神经内分泌的概念激素的作用机制下丘脑和垂体激素的种类和功能甲状腺的功能和调节方式甲状腺素,甲状旁腺激素,胰腺,肾上腺内分泌第十二章性初期和性成熟,睾丸,卵巢的主要功能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的来源和功能第十三章乳的生成和调节,排乳反射和调节(这还不算全部的重点,大家最好还根据平时上课听的,做的笔记,把老师的课件好好地看一篇)生理学重点详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生理学第一章1、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功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生命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也就结束。

2)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征,称为兴奋性。

兴奋组织有神经、肌肉和腺体阈强:刚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3)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动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征称为应激性。

4)适应性 5)生殖3、体液细胞内液(40%)(60%) 细胞外液(20%)组织液(15%)血浆 (5%)4、稳态:生理学中通常将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叫稳态。

5、人体生理功能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1)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反射反射的基本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特点:迅速、准确、局限、短暂2)体液调节特点:缓慢、持久、弥散3)自身调节特点:影响范围小、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6、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系统包括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1)非自动控制系统2)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控制系统:可逆。

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减弱控制部分活动。

维持人体生理功能活动常处于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

正反馈控制系统: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活动。

例如:排尿排便反应、分娩射精过程、血液凝固第二章7、物质转运小被动运输单纯扩散:不需要介导分(高-低不耗能)易化扩散:需要介导子运主动运输原发性主动运输:每分解一个ATP伴随着3Na+移到膜外同时2K+进膜内输(低-高耗能)继发性主动运输:不直接伴随ATP分解和其他物质消耗由原发性提供入胞与出胞式物质转运(固体叫吞噬液体叫吞饮)8、介导分为通道、载体、离子泵通道:离子选择性、门控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9、细胞膜上的钠泵活动的意义?1)维持细胞内高K+浓度2)维持正常的渗透压3)能够建立起一种势能储备10、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产生条件:1)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 2)安静时,只对k+有选择性透过11、极化:把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状态叫做膜的极化超极化: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70mv—-50mv)去极化: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复极化:细胞先发生去极化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12、动作电位:指各种兴奋性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细胞膜两侧所产生的快速、可逆、有扩布行的电位变化产生条件: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 2)细胞膜受刺激时,对离子的通透性13、兴奋性的周期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图见P5114、阈电位:能进一步诱发动作电位的去极化临界值15、局部兴奋及其特点:1)不是“全”或“无” 2)衰减性:不能在膜上作远距离传播3)可以互相叠加第三章16、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接头前膜、接头间隙、接头后膜17、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Ca+Ca+内流囊泡内的乙酰胆碱释放(量子释放)终板膜对Na+、K+K+)通透性增加EPP)EPP点紧张性扩至肌膜去极化达到阈值,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18、骨骼肌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滞黏性19、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收缩性、传导性20、骨骼肌的收缩形式:1、单收缩(频率低)2、强直收缩 a不完全强直收缩b完全强直收缩3、运动时收缩形式 a缩短收缩(等张收缩等动收缩)b等长收缩c离心收缩第五章21、血液的组成红细胞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血浆蛋白白蛋白血液固体成分球蛋白血浆(8%-10%)水(90%—92%)2212)用电泳法可将其分为α1、α2、β和γ球蛋白3)主要功能:a形成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b运输功能c缓冲功能d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e参与凝血、抗凝和纤溶等生理过程f作为储备蛋白为机体提供营养23、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24、血量:正常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25、晶体渗透压组成:无机盐葡萄糖等小分子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血浆胶体渗透压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分布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及功能胶体渗透压组成:血浆蛋白等大分子有机物,主要是白蛋白作用: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正常的血浆容量26、血浆的等渗溶液:0.85%NaCl溶液 5%葡萄糖溶液 1.9%尿素血浆的等张溶液:0.85%NaCl溶液 5%葡萄糖溶液27、血液的功能 a运输功能 b维持内环境稳定 c防御和保护作用 d调节体温28、血细胞的生成部位:早期在卵黄囊—肝、脾—骨髓29、红细胞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1012/L功能:1)运输O2、CO2 2)缓冲血液的酸碱度生理特性: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生成基本原料:蛋白质和铁影响红细胞成熟因素:叶酸和维生素B12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雄激素红细胞破坏:红细胞在肝、脾被巨噬细胞吞噬(经消化后,铁可再利用)当脾功能亢进时,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贫血30、缺铁性贫血:又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原因不成熟的红细胞缺乏促肾性贫血:原因肾疾病或肾切除的患者EPO(糖蛋白)生成减少31、白细胞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32、血小板正常(100-300)*109/L)生理特性:黏附、聚集、释放、吸附、收缩功能:a保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b促进凝血过程 c参与生理性止血过程33、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胶冻样状态的过程34、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钙离子(内) 组织因子(外)35、凝血过程: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 2)凝血酶原激活转变为凝血酶3)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内源性凝血途径:XII外源性凝血途径:III36、血清:血凝块回缩时,挤压出的淡黄色的透明液体血浆:血液抗凝后,在上层的透明淡黄色液体血浆与血清的区别: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因子,但又增加了少量凝血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37、血液在血管中为什么是以液体的形式存在?1)正常血管内皮光滑,可避免凝血系统的激活和血小板的活化2)血液中有许多抗凝物质,例抗凝血酶III 、肝素等3)血浆中存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4)血液循环不息、血流迅速,即使局部有少量凝血因子被激活也会随及被血流冲走38、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39、凝集原:红细胞膜上一些特异糖蛋白起着抗原的作用凝集素:血浆中相应的抗体40、输血原则 1)同型输血2)交叉配血试验(主次都不凝,可以输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Ⅰ、名词解释(35个中任意抽5个)
一、阈强度:是在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二、环境:细胞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三、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四、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五、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借助膜蛋白的帮助,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方式。

六、被动转运:指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形式,转运不需要细胞代提供能量,其动力为细胞膜两侧存在的浓度差(或电位差)。

七、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小分子物质或离子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逆浓度差)转运的方式。

八、极化:细胞在安静时,保持稳定的膜电位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

九、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十、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暴发的一次迅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十一、阈电位:对神经细胞和骨骼肌而言,造成膜上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十二、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容积与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十三、血型:根据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将血液分为若干型。

十四、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一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十五、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十六、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收缩射出到动脉的血量。

它等于每搏输出量×心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为5L/分。

十七、搏出量:一侧心室每一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

十八、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安静状态健康成人的射血分数为55-65%。

十九、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指数为3.0-3.5L/分×平方米。

二十、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

正常成人约4-12cmH2O。

二十一、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十二、肺活量:指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呼出的气体最大的量。

正常成人男性约为3.5升女性约为2.5升。

二十三、消化:指食物在消化道被加工、分解的过程。

二十四、吸收:指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二十五、能量代:生物体物质代过程中所伴随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的过程。

二十六、基础代率:机体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的能量代。

二十七、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二十八、渗透性利尿:小管液中的溶质含量增多,渗透压增高,使水的重吸收减少而发生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二十九、视力:是指眼分辨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三十、视野:是指单眼固定地注视正前方一点不动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围。

正常人颞侧和下侧视野较大,鼻侧和上侧视野较小。

白色视野最大,绿色视野最小。

三十一、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

三十二、牵涉痛:是某些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三十三:受体:细胞膜上或细胞能特异的特殊蛋白质,能特异性结合神经递质、激素等化学物质,并引发特定的生理效应。

三十四、脊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暂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称为脊休克。

三十五、激素:分泌细胞分泌的传递信息的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

Ⅱ、填空题(借鉴以往的考试试题,预判分析)
1.当细胞受剌激时,膜电位减小,产生去极化,达到某一个临界值时就产生动作电位。

这一能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它是导致Na+通道开放的关键因素。

2.观察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时,若主、次侧均不凝集为O型血。

3.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主要受体液渗透压和血容量的调节。

4.肺每分通气量等于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乘积。

5.胆碱能M型受体的阻断剂是阿托品。

6.眼的调节主要包括晶状体的调节、瞳孔的调节和眼球会聚的调节。

7.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所致;呆小症是由于胎儿或出生后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

8.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并分泌雌激素、孕激素、抑制素和少量的雄激素。

9.物质跨膜转运的形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10.静息电位值接近于钾平衡电位,而动作电位超射值接近于钠平衡电位。

11.视近物时眼的调节有晶状体前凸、瞳孔缩小和视轴汇聚。

12.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心室舒末期容积、动脉血压、心肌收缩能力和心率。

13.体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胰液和小肠液。

14.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和相对不疲劳性。

15.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有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淋巴回流。

16.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呼吸膜的面积、呼吸膜的厚度、气体分压差、
气体溶解度、温度、气体分子量和通气/血流比值。

17.机体最典型的三条分泌轴是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和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

18.影响能量代的形式有肌肉活动、温度、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精神因素。

Ⅲ、选择题(借鉴以往的考试试题,平时的作业,预判分析)
1.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D)
A 组织液
B 淋巴液
C 房水
D 血浆
E 脑脊液
2.心室肌前负荷增加时不引起(D)
A.心室舒末期压力增高B.每搏量增加C.心室肌被动力增大
D.心室肌达到最大力所需时间延长E.心室肌收缩产生的主动力增加
3. 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错误的是?(E)
A. 壁细胞分泌因子
B. 壁细胞分泌盐酸
C.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
D.幽门腺分泌粘液E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
4.某人的红细胞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该人的血清与A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该人的血型是(C)
A A型 B. B型 C.AB型 D. O型 E.无法判断
5. 关于体温生理波动的描述,正确的是(B)
A.变动围无规律
B.昼夜变动小于1℃
C.无性别差异
D.女子排卵后体温可上升2℃左右
E.与年龄无关
6.下列哪项CO2分压最高(D)
A 静脉血液
B 毛细血管血液
C 动脉血液
D 组织细胞
E 肺泡气
7.保持甲状腺激素浓度相对稳定的主要机制是(D)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正反馈
D.负反馈
E.自身调节
8.与单纯扩散相比,易化扩散的特点是(D)
A.转运的为小分子物质
B.不需细胞膜耗能
C.顺浓度差转运
D.需膜上蛋白质的帮助
E.能将Na+泵出
9.大量出汗后尿量减少的原因是(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