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2024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2024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2024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2024一、引言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培养目标,制定的用于规范和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本标准将为中等职业学校提供新的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指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基本原则1.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为核心。

2.以课程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确保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

3.以课程资源适应教学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4.以课程评价为导向,传统的分数评定方式,注重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估。

三、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类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等,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2.职业素养类课程:包括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职业安全与环境保护、职业技能与实训、职业生涯规划等,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3.专业技术类课程: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课程,如机械制造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酒店管理、护理技术等。

4.实践教学类课程:包括实验实训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为目标。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1.通识教育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2.职业素养类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3.专业技术类课程:根据专业需求设置相应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实践教学类课程:提供实验实训和实习实训机会,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实训、案例分析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评价方式:取消传统的分数评定方式,采用多元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实践表现、综合能力考核等。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阶段,其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指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等方面所作的规定和规范,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

下面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要求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使其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2.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使其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应当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特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2.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包括相关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3. 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包括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创新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包括创新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要求应当具体明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要求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教育质量;2. 课程要求应当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特点,确保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3. 课程要求应当突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确保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4. 课程要求应当注重创新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才能更好地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人才做出贡献。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课程信息一、课程简介《职业素养提升》课程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以“培养就业观念端正,掌握职业发展与就业基本技能,能理性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溶为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课程开设宗旨。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帮助学生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掌握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

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1、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确定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以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人可持续发展要求为选取课程内容的标准,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达成学生学会工作的教育目标。

2、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确定课程内容以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础,通过对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的分析,确定课程内容。

3、教学内容模块化结合高职类学生在职业发展与就业过程中的能力培养要求,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职业价值观、职场道德、职场礼仪、职场沟通、职场协作、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七个主干模块。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

4、以“能力本位”为基本价值取向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同时兼顾态度、知识、技能、情感等基本要素。

以“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作为课程内容安排和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自始至终强调义务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道德教育。

《大学生职业素养》课程标准(word文档良心出品)

《大学生职业素养》课程标准(word文档良心出品)

《大学生职业素养》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适用于本系大一至大三高职学生。

二、课程性质《大学生职业素养》是学院结合各类专业岗位需求所开设的一门任选课。

旨在提升学生职业形象、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职业化的蓝领人才。

三、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生职业素养》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即将所从事职业的道德基本规范;通过多种教育教学手段,根据不同专业具体要求,有针对性的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达到增强就业竞争力的目的;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明确职业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四、能力要求1.职业核心能力要求:根据不同专业要求,掌握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2.职业素养要求:学生应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秉公办事。

3.敬业精神要求:学生要学会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遵守纪律,尊重同事。

五、教学内容参考学时:90学时1.专业课中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参考学时:34学时)(1)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和讲座(参考学时:10学时)(2)提高职业核心能力的活动与竞赛(参考学时:8学时)(3)典型案例分析讨论(参考学时:8学时)(4)职业素质基本规范培训(参考学时:8学时)2.行业企业调查(参考学时:20学时)3.优秀毕业生跟踪调查(参考学时:20学时)4.企业家劳模等讲座(参考学时:16学时)六、教学要求专业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相关教学内容。

七、考核方式1.考核要求本课程采用实践与作品考核形式(1)本课程取消期末考试,采用平时课程完成情况来评定成绩。

(2)学生不得以任何原因提前结束本课程的学习或免修。

2.考核组织以学生处为主,与学生所在系学办协作,共同完成写生成绩评定。

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判断信息 价值并予 以筛选的 能力
信 息 贮 存、检索 和交换能 力
8
组织和执 领会上级 制定和推 组织人、 调动合作 行任务的 意图的能 进任务计 财、物落 者 积 极 能力 力 划的能力 实的能力 性 , 按 计 划分步推 进实施过 程的能力 9 推销自我 敢于推销 根据对方 推销自我 巧妙展示 的能力 自己的心 需求调整 时讲究礼 自 己 技 理基础 自 己 的 能 貌的能力 能 、 特 长 力 和文化底 蕴的能力 10 谈判能力 制 定 谈 判 在 谈 判 前 谈 判 中 讲 谈 判 时 分 程序的能 了解对方 究礼貌礼 析对方心 力 和 做 好 准 仪 和 尊 重 理的能力 备工作的 对方的能 能力 力 11 竞争能力 竞 争 的 心 积 极 进 讲 究 效 注 重 效 理基础 取、不畏 率、合理 益、追求 强手的能 安排时间 最佳效果 力 的能力 的能力 12 创新能力 创 新 的 基 创 新 的 思 创 新 的 方 创 新 付 之 础 维能力 法能力 于实践的
适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职成[2000]1号
《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
专业技能不等于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涵盖专业技能
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内涵
实践能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
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
能力,强调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 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实际 作用 •职业能力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 现出来的实践能力,由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组成
主 要 能 力
职业能力的构成
职业能力 方法能力
学会学习 学会工作
专业能力
掌握技能 掌握知识
社会能力
学会共处 学会做人

(完整word版)《职业素养》一体化课程标准

(完整word版)《职业素养》一体化课程标准
∑违纪扣分≤60分,扣分标准建议如下:迟到一次扣1分;早退一次扣1分;旷课一课时扣5分;上课睡觉一次扣5分;看课外书籍一次扣1分;未经批准使用手机一次或上课手机响一次扣5分等(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3。交流与合作。热心参与交流与合作,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运用交流与合作的方法进行课堂讨论、探究与合作。(占10%)
4.认知心理健康状态,掌握心理健康标准,了解常见心理问题,学会正确对待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正确对待生命,学会心理保健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
5.帮助正确认知自我,知道职业生涯规划及规划步骤,了解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工具,能够应对职场面试,学会适应职场环境,正确面对职场竞争,学会解决职业生涯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
9.掌握自我学习能力的内涵,了解自我学习的方法,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学会自我检测学习的效果。
10。认知信息和信息处理,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信息收集的渠道和手段、信息传递或发布的途径以及信息反馈的途径。11.了解自主创新的含义及分类,自主创新能力所包含的五方面内容;知道生产领域的技术革新也是自主创新的主要内容;了解自主创新能力对个人、集体、国家的影响和作用,以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方法。
二、具体目标:
1、中技生通过《职业素养》的学习,能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企业文化、健康心理、职业生涯,美好环境等六方面知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使他们的社交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等职业核心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和提升,并能够利用获取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按照职场中级工的工作标准和工作规范,完成中级工的相应工作,取得相应的成绩。
10

信息处理能力
10
十一
自主创新能力

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的知识、理解、技能和能力。

学科素养涵盖广泛,可以包括语言沟通、数学思维、科学实验、文化传统等不同学科的要素。

2.创新与创造素养:创新与创造素养是指学生具备解决问题、提出新想法、设计新产品等创新能力。

这种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学生有效获取、评估、使用和分享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养涉及信息搜索、信息筛选、信息分析和信息传达的技能,也包括对信息的理解、判断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社会与文化素养:社会与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具备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能力,以及参与社区、社会和全球事务的责任感。

这种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公民意识和全球视野。

5.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素养: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学习与自我管理素养:学习与自我管理素养是指学生具备有效学习和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

这种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等学习技能。

这些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提高综合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另外,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还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7.创新创业素养:创新创业素养是指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能力。

这种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意生成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跨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具备在不同学科领域内进行综合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这种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视野、系统思维和学科之间的融合能力。

9.数字素养:数字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理解和应用数字技术的能力。

这种素养培养学生的电子信息获取、数字内容创作和信息安全意识,帮助他们在数字时代进行有效的信息处理和沟通。

中等职业专业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专业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专业课程标准中等职业教育是指在高中毕业后,通过职业学校或技术学院进行的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

为了确保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需要制定中等职业专业课程标准,以指导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

下面将介绍中等职业专业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结构中等职业专业课程标准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课程结构,即确定所需的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核心课程是指针对其中一职业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的课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选修课程是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需求,选择的增强能力的进修课程。

课程结构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职业市场需求、行业发展趋势和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

二、课程目标中等职业专业课程标准还需要明确课程目标,即学生应该在学习结束时达到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课程目标可以分为基本技能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

基本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如阅读、写作、计算和沟通等。

职业能力目标是指学生应具备的与特定职业相关的能力和技能。

课程目标的设定需要充分考虑职业需求和行业标准,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相关职业的工作。

三、课程内容中等职业专业课程标准需要详细规定每个课程的内容和学习要求。

课程内容应围绕核心技能和知识展开,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

通过理论教学、实践训练和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内容还应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等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

四、评价方法中等职业专业课程标准还需要确定适用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考试、实践任务、实习报告、综合评价等形式。

评价标准应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要求制定,既能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能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中等职业专业课程标准是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依据。

通过明确课程结构、设定课程目标、规定课程内容和确定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地指导教学实施,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需要不断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和行业需求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变化。

《大学生职业素养》课程标准

《大学生职业素养》课程标准

《大学生职业素养》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适用于本系大一至大三高职学生。

二、课程性质《大学生职业素养》是学院结合各类专业岗位需求所开设的一门任选课。

旨在提升学生职业形象、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职业化的蓝领人才。

三、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生职业素养》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即将所从事职业的道德基本规范;通过多种教育教学手段,根据不同专业具体要求,有针对性的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达到增强就业竞争力的目的;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明确职业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四、能力要求1.职业核心能力要求:根据不同专业要求,掌握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2.职业素养要求:学生应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秉公办事。

3.敬业精神要求:学生要学会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遵守纪律,尊重同事。

五、教学内容参考学时:90学时1.专业课中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参考学时:34学时)(1)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和讲座(参考学时:10学时)(2)提高职业核心能力的活动与竞赛(参考学时:8学时)(3)典型案例分析讨论(参考学时:8学时)(4)职业素质基本规范培训(参考学时:8学时)2.行业企业调查(参考学时:20学时)3.优秀毕业生跟踪调查(参考学时:20学时)4.企业家劳模等讲座(参考学时:16学时)六、教学要求专业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相关教学内容。

七、考核方式1.考核要求本课程采用实践与作品考核形式(1)本课程取消期末考试,采用平时课程完成情况来评定成绩。

(2)学生不得以任何原因提前结束本课程的学习或免修。

2.考核组织以学生处为主,与学生所在系学办协作,共同完成写生成绩评定。

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标准是指教育系统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而制定的课程标准,其核心目标是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责任。

该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职业道德意识:培养教师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职业责任和社会使命,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职业职责,注重职业操守和道德修养。

2. 职业道德情感:培养教师对学生和教育事业的热爱、关心和责任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的提高。

3. 职业道德行为:培养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注重职业道德标准的落实,具备职业道德行为素养和能力。

4. 职业道德责任:培养教师对教育教学中的职业责任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能够自觉承担职业道德责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本身的共同努力,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 1 -。

职业素养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课程标准思想本课程旨在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终身研究理念,提高研究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实践、创造、就业和创业能力。

它的宗旨是“培养就业观念端正,掌握职业发展与就业基本技能,能理性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溶为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课程性质和定位本课程不仅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性,而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帮助学生在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再到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掌握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程和专业素养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

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课程设计思路1、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确定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

以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和学生的个人可持续发展要求为选取课程内容的标准,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研究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达成学生学会工作的教育目标。

2、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确定课程内容。

以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础,通过对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的分析,确定课程内容。

3、教学内容模块化。

结合高职类学生在职业发展与就业过程中的能力培养要求,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职业价值观、职场道德、职场礼仪、职场沟通、职场协作、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七个主干模块。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

4、以“能力本位”为基本价值取向。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同时兼顾态度、知识、技能、情感等基本要素。

以“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作为课程内容安排和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自始至终强调义务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道德教育。

5、贯彻“体验式教学”思想。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以高职类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基础,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素质技能的合格高职人才。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职业素养提升2.课程学时:163.课程性质:本课程在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在校各阶段的任务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强化学生的职业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能够为其他专业课程提供有力的支撑,使学生学会做一名合格的职业人,真正实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4.适用专业:本课程标准适用于2015级各专业。

二、课程三级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不同专业的职业标准和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牢记医药行业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重要性;了解团队的概念和类型;了解实习期间安全注意事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和职业行为习惯;使学生在职业场合中正确、灵活的运用基本职业技能;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前的各项准备。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热爱医药事业,牢固树立“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职业理念,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

三、课程内容标准、要求及教学设计序号项目名称工作任务知识内容和要求技能内容和要求素质内容和要求教学情景或教学设计结果(作业、报告等)课时1 医药行业职业标准与职业要求1.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所对应的行业,及与之相匹配的岗位2.掌握目标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要求与职业素养要求1.了解专业、行业与岗位的概念和三者之间的关系2.了解岗位的规范与要求1.根据设定的职业理想,制定一份切合实际的职业素养提升规划。

2. 在执行职业素养提升规划过程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自觉提升各方面能力1.通过了解行业职业标准与职业要求,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2.通过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使学生自觉医药行业规范,努力成长为合格的医药行业职业人。

1.案例教学:邀请行业内优秀毕业生回校,以贴近实际的案例深化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

体会、小型论文、实践能力考核,制定职业素养提升规划,具体考核参照《职业素养提升课程考核办法》43.掌握达到岗位需求的方法和途径4.强化职业素养要求,组织学生开展职业素养对标活动,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理想2 医药行业职业道德1.了解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2.牢固掌握医药行业的特点和医药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3.强化学生对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是医药行业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的认识。

职业素养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课程信息一、课程简介《职业素养提升》课程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以“培养就业观念端正,掌握职业发展与就业基本技能,能理性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溶为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课程开设宗旨。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帮助学生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掌握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

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1、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确定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以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人可持续发展要求为选取课程内容的标准,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达成学生学会工作的教育目标。

2、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确定课程内容以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础,通过对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的分析,确定课程内容。

3、教学内容模块化结合高职类学生在职业发展与就业过程中的能力培养要求,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职业价值观、职场道德、职场礼仪、职场沟通、职场协作、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七个主干模块。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

4、以“能力本位”为基本价值取向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同时兼顾态度、知识、技能、情感等基本要素。

以“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作为课程内容安排和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自始至终强调义务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道德教育。

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标准

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标准

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标准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2011年12月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标准(一)指导思想在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这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能,而且要有深厚的职业基本素养。

因此高职院校要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探索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切切实实把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与专业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培养目标本课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它具有个体的普适性、专业的普适性、岗位的普适性、时间的普适性,对学生职业人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通过《职业基本素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提高与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意识、意志品质、创新意识等,并在课程专门的实践活动和各专业的实习、实训中不断内化职业基本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拥有核心竞争力。

(三)专职教师任职资格及工作安排表1专任教师资格(四)实训装备—校内一体化教学的最低配置要求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专门职业生涯规划实训室,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师以及各专业实习实训环境,塑造了良好的实训培养机制。

(五)特色该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二、课程标准结构(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定位队管理职业基本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完成十个学会职道通场图1 课程定位2.《职业基本素养》课程建设成为三年全过程养成教育体系,与上下游课程实现了四个结合:第一、把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既有远大目标又有具体目标,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现实追求,在社会理想教育中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标准进行民主意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的教育,并注意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等当代职业人必备的意识;第二、把劳动品质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高职学生是面对一线的技术型人才,既要面对先进技术、设备的使用,劳动技术的含量也在增大,这就要求学生不管在学习阶段还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必须具备愿意动手、勤于动手的习性,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第三、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心理品质教育结合起来,高职生正处于青年发展的中后期,在这一时期,必将面临很多重要的人生课题和发展机遇,必然会遇到各种困惑、矛盾和竞争的压力,能否及时有效的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适应将要面临的一切,培养职业兴趣,逐步形成职业荣誉感、幸福感、责任感等良好的职业情感;第四、把行为养成教育与职业纪律教育结合起来,职业纪律的养成必须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入手,从良好的习惯和文明的举止等基本素养做起。

职业素养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课程信息一、课程简介《职业素养提升》课程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以“培养就业观念端正,掌握职业发展与就业基本技能,能理性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溶为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课程开设宗旨。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帮助学生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掌握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

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1、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确定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以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人可持续发展要求为选取课程内容的标准,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达成学生学会工作的教育目标。

2、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确定课程内容以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础,通过对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的分析,确定课程内容。

3、教学内容模块化结合高职类学生在职业发展与就业过程中的能力培养要求,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职业价值观、职场道德、职场礼仪、职场沟通、职场协作、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七个主干模块。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

4、以“能力本位”为基本价值取向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同时兼顾态度、知识、技能、情感等基本要素。

以“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作为课程内容安排和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自始至终强调义务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道德教育。

职业素养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课程信息一、课程简介《职业素养提升》课程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以“培养就业观念端正,掌握职业发展与就业基本技能,能理性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溶为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课程开设宗旨。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帮助学生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掌握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

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1、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确定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以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人可持续发展要求为选取课程内容的标准,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达成学生学会工作的教育目标。

2、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确定课程内容以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础,通过对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的分析,确定课程内容。

3、教学内容模块化结合高职类学生在职业发展与就业过程中的能力培养要求,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职业价值观、职场道德、职场礼仪、职场沟通、职场协作、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七个主干模块。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

4、以“能力本位”为基本价值取向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同时兼顾态度、知识、技能、情感等基本要素。

以“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作为课程内容安排和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自始至终强调义务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道德教育。

《职业素养》一体化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一体化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一体化课程标准概述职业素养是指在职场生活中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等。

因此,职业素养的培养成为每个人必须重视的事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素养的标准也越来越多元化。

本文将介绍职业素养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内容和意义。

职业素养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内容1.沟通技能–理解和使用有效的听力、口语和书写技巧,以及合适的沟通方式,包括面谈、电话、电子邮件和其他社交媒体交流。

–理解和应用有效的非语言沟通技巧,如姿态、手势和微表情。

2.自我管理–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包括成功的压力管理技巧以及情感智力的应用。

–了解和实践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锻炼和身体健康检查。

–制定并实行自己的职业目标。

3.领导能力–理解和应用各种领导风格,并根据环境和任务选择适合的风格。

–理解和应用有效的决策制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理解和应用团队建设技巧,包括有效的沟通、协作和谈判。

4.关系管理–理解和应用不同角色的工作方式和需求,并维护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理解和应用参与行业组织和社区活动的重要性。

5.专业素养–理解职业所需的技术和行业知识。

–理解和维护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职业素养一体化课程标准的意义职业素养的标准化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职业素养,而且还能够帮助用人单位招聘和评估人才。

采用职业素养一体化的课程标准,可以确保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职业素养一体化的课程标准也能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职业类型和工作,以及在现实情况下需要培养的各种职业技能和素养。

通过课程标准的引导,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需求,为自己的未来职业道路做出更准确的规划。

最后,职业素养一体化的课程标准为社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社会经济和人才需求的一种“舒适保障”。

职业素养一体化课程标准是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它不仅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而且也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真正需求。

同时,职业素养一体化的课程标准还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和需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出更准确的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标准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2011年12月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标准(一)指导思想在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这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能,而且要有深厚的职业基本素养。

因此高职院校要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探索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切切实实把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与专业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培养目标本课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它具有个体的普适性、专业的普适性、岗位的普适性、时间的普适性,对学生职业人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通过《职业基本素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提高与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意识、意志品质、创新意识等,并在课程专门的实践活动和各专业的实习、实训中不断内化职业基本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拥有核心竞争力。

(三)专职教师任职资格及工作安排表1专任教师资格(四)实训装备—校内一体化教学的最低配置要求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专门职业生涯规划实训室,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师以及各专业实习实训环境,塑造了良好的实训培养机制。

(五)特色该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二、课程标准结构(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定位队管理职业基本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完成十个学会职道通场图1 课程定位2.《职业基本素养》课程建设成为三年全过程养成教育体系,与上下游课程实现了四个结合:第一、把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既有远大目标又有具体目标,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现实追求,在社会理想教育中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标准进行民主意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的教育,并注意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等当代职业人必备的意识;第二、把劳动品质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高职学生是面对一线的技术型人才,既要面对先进技术、设备的使用,劳动技术的含量也在增大,这就要求学生不管在学习阶段还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必须具备愿意动手、勤于动手的习性,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第三、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心理品质教育结合起来,高职生正处于青年发展的中后期,在这一时期,必将面临很多重要的人生课题和发展机遇,必然会遇到各种困惑、矛盾和竞争的压力,能否及时有效的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适应将要面临的一切,培养职业兴趣,逐步形成职业荣誉感、幸福感、责任感等良好的职业情感;第四、把行为养成教育与职业纪律教育结合起来,职业纪律的养成必须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入手,从良好的习惯和文明的举止等基本素养做起。

对高职生来讲,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在校生活的全过程,从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到遵守校规校纪,在教育上不仅要学生明白“为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导和训练学生“怎样做”,使知识转化成行为。

3.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为主线,以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途径,以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为标准,以课程建设为载体,突出素养养成的特点,使学生掌握职业发展的安身立命本领。

以三年全过程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职业活动调研依据彰显广泛的普适价值,夯实学生未来发展的根基是我们这门课程的价值体现。

课程对高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及将来从事不同岗位、不同工作都具有广泛的普适性。

通过全过程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一种基础的、可迁移的、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素养,适应社会不断发展。

课程体现出学生现在学习与将来工作的结合、个别需要与一般需要的结合、情商发展与智商发展的结合、一时需要与一生需要的结合。

我们根据调研的结果和高职教育特点,归纳和提炼出最核心的十个方面的素养要素构成了课程的基本内容。

(二)职业能力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2职业能力与课程内容对应表(三)能力目标学生职业基本素养行为的养成以及在职场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本门课程的最终能力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完成课程基础学习部分;依托校内外实践平台,将学生活动表现与日常行为纳入到教育体系中;把专门课程实习与学生职业性岗位锻炼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校企双导师指导,提升与内化职业基本素养。

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标准图3能力目标实现途径(四)知识目标针对职场的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对职业人的职业基本素养进行归纳、总结、提炼,首次提出了“十个学会”的教学内容,总结提炼出“敬业、诚信、务实、表达、协作、主动、坚持、学习、自控、创新”十个关键知识点。

课程以“十个学会”为主线精心设计,每一单元都是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职场态度,掌握职场基本要求。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表3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具体体现四、课程目标我院在高职院校中率先建立了“职业基本素养系统工程”,专门开设了“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成为学生职场能力培养的主渠道,作为首创的素养养成课程,将会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和改革力度,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将我们现有的成果和积累全部展现出来,并不断完善提高,努力探索课程资源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开放的、动态的职业基本素养课程资源库。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强化课程特色,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努力将优质的课程资源实现共享,按照成就学生安身立命之本的责任与使命、秉承职业基本素养的养成特点与规律,努力建设国家一流优质课程、追求养成教育一流实施成效。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课程整体内容说明本课程遵循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基本规律,以行动导向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

科学设计教学任务,使教、学、做结合,实现理实一体化。

课堂教学部分:共计42学时,每个单元内容都按照工作过程整合、序化成若干个教学任务,每个任务都注重素养养成的过程。

实训教学部分:通过校内外实训活动,强化学生对职业基本素养的认知与体验,提升职业基本素养,固化职业行为。

(二)具体任务体现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标准表4具体任务体现(三)知识和技能的考核点和考核方法以及学生的评价方法为培养学生实际的职场意识和职场态度,课程考评实行开放式、发展性、重过程的学生综合考核方式,实行自我考评和他人考评相结合的原则,考核的重点在于每堂课的活动与训练,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每个活动分值为7分,考核点为活动中的责任态度体现、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克服困难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的具体体现。

为与职场要求相匹配,采取签到式纪律考核方法,分值为20分。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包括每次活动小组的整体表现评价以及个人表现评价,评价点为敬业、诚信、务实、表达、协作、主动、坚持、学习、自控、创新能力的体现。

六、课程实施的说明根据素养养成规律特点及“十个学会”的具体教学要求,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更好地注重情感体验,强化实践融入。

按照行动导向教学组织要求,课程主要运用专题研讨、案例分析、视频观摩、角色扮演、团队拓展、任务实践等教学方法。

课程充分利用与单元设计相匹配的多样化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依托职前教育网络学堂、在线测试系统、在线互动交流平台等,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支撑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职场教学场景中,主动去感知→思考→认同→体验→养成。

课程拥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形成了以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为主渠道,以“职前教育网络教育系统”为纽带,以校园文化为氛围,以图书馆为资源库的学习平台,以校园数字化为支撑等的网络学习资源和硬件条件。

1.人员条件:校内专职教师、专业实习教师以及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构成,构架合理的教学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专兼比例,形成实力雄厚的教学梯队。

2.环境条件:为实现课程要求,精心设计每次课的教学环境、训练环境、模拟仿真或职业现场需要的设施条件及氛围环境,构建专门的网络学堂。

七、教学组织与方法根据素养养成规律及“十个学会”的具体教学要求,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更好地注重情感体验,强化实践融入。

按照行动导向教学组织要求,在本课程中主要运用了专题研讨、案例分析、视频观摩、角色扮演、团队拓展、项目实践等教学方法。

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标准图4教学组织与方法(一)专题研讨法:比如讲授大学生诚信问题时,我们让学生进行我院大学生诚信状况,我院学生文明行为状况,结合所学专业调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专题研讨,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撰写小论文和发言提纲,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演示完毕后,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学生进行答辩,展开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研讨,最后由教师结合研讨情况进行总结。

(二)案例分析法:教师收集职场经典案例,辅助学生从剖析案例入手,虚实结合,具体生动,让理论联系实际更有成效。

案例可以是文字材料也可以是视频。

教师引导学生在案例设置的情境中独立思考,并在对案例分析、探讨并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获得启迪。

(三)角色扮演法:模拟学生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表达自我观点和见解,体验所扮演角色的心路历程,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

(四)视频观摩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播放相关职业文化的视频材料,使学生通过观看生动的图像资料,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心灵的陶冶。

同时,围绕视频资料中的某一问题,借助网络、课堂,设计相应的互动教学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五)团队拓展法:通过专门设计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利用种种典型场景和活动方式,让团队和个人经历一系列的考验,磨练克服苦难的毅力,培养积极进取的职业态教学方法专题研讨项目实践案例分析团队拓展视频观摩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度,增强团队合作的协作意识。

(六)现场教学法:教师带领学生到专业实习基地、企业工作现场,进行现场教学。

与以往教学不同的是,学生可以直观感受企业职业文化,并与企业相关人员交流。

(七)项目式实践:采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方法,如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精心设计序列化主题实践项目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在行中学、学中思,思中行,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八、教学材料的编写与选择我们采用刘兰明主编、国家银领工程教材系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基本素养》作为教材,本教材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体例新颖、特色鲜明、勇于创新,较好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与应用的统一,实现了教材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宗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