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思想文化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历史必修三考点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2019年高考历史必修三考点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北宋学者石介在《中国论》中说:“闻乃有巨人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

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

”其言论意在()A.通过文化融合缓和民族关系B.反对文化交流保护华夏文明C.削弱佛道冲击意图复兴儒学D.宣扬华夷观念维护北宋统治解析:选C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北宋”和材料信息中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得出对中国传统儒学的冲击,意图复兴儒学,故C项正确。

2.《西游记》一书记载了孙悟空等人学习道家的法术甚至医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的故事。

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

这表明() A.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B.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C.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弱D.三教合流符合政治需要解析:选D材料中记载有道家、佛教与儒学,但是其目的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即为政治服务,故D项正确。

3.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对儒教和佛教的论述,特别是“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体现了当时儒学面临来自佛教的冲击,出现了儒、佛合流的现象,故B项正确。

4.东汉末年,关羽是一个带兵的将领,刚傲而缺乏处世的谨慎周详,他不顾利害让自己两面受敌,弄到战败授首。

千年之后,关公被中国人奉为战神、财神,戏曲脸谱中特具枣红色。

这反映了()A.儒学的神学化、宗教化B.理学的社会化、世俗化C.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取向D.戏曲可以体现真实的历史解析:选B宋明理学是国家正统思想,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深刻影响,“财神”等反映出普通人追求财富的价值观念,戏曲是市民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脸谱中……枣红色”体现了正直、正义的人物特点,这正是宋明理学价值观在人们生活中的体现,故B项正确。

高考历史思想文化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共94页文档

高考历史思想文化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共94页文档

高考历史思想文化史宋明理学及明末 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32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人民版

(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32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人民版

(对应学生用书P118)1.(2011广东文综)“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3.(2011课标全国)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解析:选C。

题干的主要意思是:不管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在乡野之间,是非不能由君主一个人说了算。

应该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这实际上是否定君主专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强调百姓对国家的责任。

“民为邦本”“民贵君轻”强调百姓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跟否定君主专制无关。

“天下为公”指天下应该是天下人的天下。

因此C项是最接近题干意思的。

4.观察右图,该著作的最精彩之处在于( )A.将儒、佛、道三教合流B.将心学发展到顶峰C.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D.提出工商皆本思想解析:选C。

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代表作,再根据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判断该著作最精彩之处在于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5.(2011天津文综)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7.(2011江苏单科)“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二 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二 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3.(命题点:朱熹的思想)朱熹说:“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 其心私而且邪”“饥而欲食,渴而欲饮”“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 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由此可知,朱熹的思想 ( D ) A.扼杀了人性的正当需求 B.极力为封建统治辩护 C.宣扬了封建的伦理纲常 D.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
解析:选 D。据材料可知王阳明认为每个人找到的良知才是判断是 非的标准,故 A 项错误;王阳明继承了程朱理学的纲常礼教,但材料中 未体现,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王阳明的思想有利于人们追求自由平 等,但王阳明并不反对君主专制,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王阳明的思 想有利于人们追求自由平等, 为进步思潮产生奠定了基础, 故 D 项正确。
1.(命题点:魏晋至隋唐传统思想演变 )东晋高僧慧远曾说:“道法 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相 同。”东晋道士葛洪著《抱朴子》有内、外两篇, “其内篇言神仙方药, 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 事臧否,属儒家”。这说明( A ) A.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 B.佛、道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 C.儒、道、佛的终极目标一致 D.东晋最终实现了三教合归儒
第 30 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 活跃局面
考点一
宋明理学
一、理学的创立 1.背景 (1)儒学的困境:魏晋时期佛、道两教广泛传播冲击着儒学地位。
复兴儒学 的主张,提出儒家的“道 (2)唐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____________
统”思想;李翱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孔子之道。 (3)北宋时期:士大夫们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鼓励下,掀起儒学复 兴运动。
考点二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思想 (1)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2)反对盲从孔子,认为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材料三 在儒学发展史上,唐宋转型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隋唐以来,儒、 释、道三教鼎立,但在斗争中他们彼此融合、相互渗透。面对三教并存,尤其 是佛教的异军突起和势力膨胀,儒学内部就如何应对佛教的挑战,存在着分歧。 一派以韩愈为代表,他认为佛老不讲君臣礼仪、伦理纲常,破坏了中国传统的 君臣、父子、夫妻关系,扰乱了封建的等级秩序,故力主建立儒家道统,排除异 学。另一派以柳宗元为代表,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容各家之长,以开放的思维 使儒家获得新生。唐代的思想论争开启了宋学的新局面。
③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 a.著作:《_船__山__遗__书__》。 b.思想主张: 政治思想:主旨是“_循__天__下__之__公__”,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 哲学思想:在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 _物__质__运__动__规__律__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c.评价:在一定意义上,王夫之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 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 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 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 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 “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易错陷阱】 黄宗羲的思想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仅是个别残暴的“恶”君,“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主张并不能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的观念,他的思想本质上还是封建传统的 民本思想;他所倡导的法治主要是一系列的统治方法,而不是法治统治的一系 列基本原则。

(必修三专题一)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必修三专题一)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 今天更是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 1】 从 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到 2011 年的“地沟
油事件”,再到2012年的蒙牛篡改生产日期事件,食品安全
问题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人们用一句流传了 千年的话:“真是伤天理了”,表达着自己的不满。这里的 “伤天理”在古代主要是指 A.与当事人的基本意愿不符 ( )。
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 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解析 根据关键信息 “ 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 焉,以求尽其心”可知,D项正确;A、B、C三项都对题干 有曲解,排除。 答案 D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 4】 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 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不断探究成为时 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领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 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正确答案是
(
A.“百家争鸣”时儒学广泛传播 B.西汉对儒学加以推广,并成为文化的主旋律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出现
(2)相同点
①都属于儒学范畴,并对儒学有所发展。 ②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属于唯心主义。 ③都要求克服私欲,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④都是古代哲学的重要成果。 ⑤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⑥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高考总复习《历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ppt课件

高考总复习《历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ppt课件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2021年高考复习
36
(3)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1)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 发展;而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 经济的发展。 (2)阶级因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 大,他们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 治走向腐化。
(4)思想因素: 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统治者的专制思想占主导地位,八 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了人们的个性,摧残了人们的思想,早 期民主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②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 界注入崭新的时代气息。
2.影响 (1)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 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 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2)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 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3)发展: ①北宋士大夫推崇《春秋》中的“ 尊王攘夷 ”之旨, 认为要长治久安,必须复兴儒学。 ②北宋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重 忠孝、讲廉耻、励 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理学在这场儒学复兴运动中孕 育而生。 2.理学出现的背景 (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魏晋时期,佛教、 道教的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 核心价值 观念的地位。 (2)唐宋儒家学者掀起儒学复兴运动,吸收和融合佛教、道 教思想。
[易错提醒]
明清之际的进步儒学思想≠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 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只是着眼于对黑暗 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 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

高考历史浙江选考课件:第29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高考历史浙江选考课件:第29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走出误区 “三教合一”不是简单的三教合并 儒、道、佛在中华文化的体系里是不断从对抗、排斥到互相融合,而又 独立并存的,故“三教合一”是指将儒家的纲常伦理,佛教的劫变、来 世观念,道教的修炼理论和方法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合并”。 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和程 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③“ 天理 ”的高度,形成一整 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4)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④《 四书 》,并
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
陆王心学 陆九渊 王守仁
南宋 明朝
提出“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反 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 ”
心学的开创者
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学以至圣的修养 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
3.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 显的佛学化特点,例如吸收禁欲主义思想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二、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 认识“理” 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
主张“心即理也”
同 实现“理” 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 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
,理不能离开气
于孔子和孟子
(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慎思明 (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
辨,格物致知”;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起了
(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认为道的价值内 重要作用
涵是“三纲五常”;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第24讲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第24讲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

教材补遗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就是花时间,讲方法,深刻探究万事万物的本质,以达到对 普遍天理的认识。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
合作探究
主题 程朱理学兴起的背景及特点
史料呈现 史料1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
此理。只为从那里来。“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1.陆九渊:南宋思想家,心学的开创者,其提出的核心命题是 “ 心即理也 ”,其名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明朝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认为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在于 “ 致良知 ”;修养的方法是要做到“知行合一”。
3.心学出现的影响: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图解历史 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
考点二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自主学习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李贽的思想 (1)挑战① 孔子 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2)批判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 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
2.黄宗羲的思想 (1)批判② 君主专制 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③“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 (3)反对重农抑商思想,提出④ 工商皆本 的经济思想。
3.古代某学者说:“我今说个□□□□,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 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 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该学者和填入材料中“□□□ □”里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 C ) A.董仲舒:天人感应 B.朱熹:格物致知 C.王阳明:知行合一 D.顾炎武:经世致用
教材补遗 三武灭佛 “三武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 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一个武字。若加上 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三武灭佛”主要与 当时僧侣地主和世俗地主间日益突出的经济利益矛盾有关,也大多与意 识形态领域的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汇相关。也就是说“三武灭佛”一方 面是佛教的发展已对社会经济正常运转产生负面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 也是佛教与中国儒家正统文化和道教文化争夺思想统治权的结果。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件 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件 人民版

思想
批判地继承儒学,主张经 世致用
项目
内容
黄宗羲
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激烈 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顾炎武
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 并实践
王夫之
哲学贡献大,是古代唯物 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易混易错】 (1)韩非“重农抑商” 与黄宗羲“工商皆本”都是符合时代 发展的经济思想。
(2)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与文艺复兴的 相同点在于都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和反 封建思想。
王者皆贼也” 后世产生了深远
影响
命题视角预测探究
把脉高频考点,突破教 材重点
本讲的主干知识是汉代以后儒家的发
角 度
展历程,以传统文化角度认识儒家思 想,寻找儒学思想中优秀的元素,是 考试中的命题重点,宋明理学、明清
之际的儒学是高频考点。
立 意
非选择题题量逐步加大,总体难度偏 大,注意与政治学科知识结合,加深 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分析。
【比较辨析】 心学与理学的不同 (1)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性 即理”的根本观念,属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则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 念,属主观唯心主义。
(2)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 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心学则主 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 知,从而为善。
对点训练 (2010·高考课标全国卷)王 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 对立的观点是(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思维拓展】 以程颢、程颐、朱熹 为代表的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间 万物的本原,提出了“格物致知”以 求理的方法。到了南宋,人们开始对 程、朱探究真理的繁琐方式表示不满, 陆九渊提出了“心即理也”

高考历史大一轮精讲 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人民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精讲 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人民版

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考纲要求] 1.宋明理学。

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考点一 宋明理学1.理学的创立⎩⎪⎪⎪⎨⎪⎪⎪⎧ 背景⎩⎪⎨⎪⎧①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②唐代的韩愈、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创立:北宋时期,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北宋五子”将儒学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创立了一种新儒学体系——理学。

“二程”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并认为天理的核心是“仁”。

张载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2.理学的成熟⎩⎪⎪⎨⎪⎪⎧标志:南宋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表现⎩⎪⎨⎪⎧ ①理气关系:朱熹认为理气互相依存,但理 先于气,理不能离开气。

②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强调“仁”和仁者 境界。

③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 五常”,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影响: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维护了专 制主义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

错误![思维导图]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史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3.陆王 心学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朱熹《朱子语类》解读史料阐述了“理”和“气”的关系,是客观唯心主义。

史料二“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朱熹解读史料反映了程朱理学倡导“存天理,灭人欲”。

所谓“天理”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理学实质上是用儒家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望,以维护专制统治。

史料三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解读史料阐述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主张,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高中历史 考点深化与探究 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

高中历史 考点深化与探究 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

第30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宋明理学主题1:理学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因素(1)历史原因:①魏晋南北朝以来,儒、佛、道三家出现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的情况,到唐宋时期,三教并行使官方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②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学家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他们吸收佛、道哲学思想,力图建立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

(2)社会因素:①政治上:两宋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

②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

③思想上: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

主题2:理学与心学的异同1.不同点:(1)程朱理学:①认为宇宙万物有“理”和“气”两个方面,理先气后,是客观唯心主义。

②主X用外在的“天理”来规X行为。

(2)陆王心学:①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②主X通过内心反省达到“致良知”。

2.相同点(1)都属于儒学X畴,并对儒学有所发展。

(2)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属于唯心主义。

(3)都要求克服私欲,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4)都是古代哲学的重要成果。

(5)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6)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方法点拨:图示法巧记心学和理学的关系(参考右图)史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朱熹《朱子语类》史料二: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史料一认为意识(理)先于物质(气)存在,意图在于强调用外在的“天理”来约束、规X客观之人的行为,史料二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观点,强化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

二者在哲学认识论上分别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二.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主题1:明末清初儒家思想出现活跃局面的条件有哪些?(1)经济因素: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第39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4.下列关于唐甄及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揭露批判专制君权,反对神化帝王 B.倡导经世致用之学 C.深刻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D.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
(
)
唐甄的批判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只是
着眼于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揭露。
[答案] C
第40页
返回导航
第11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3)政治理论上 ①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 三纲五常 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 ②秦汉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是 无道之君 治的长期黑暗。 ③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 其关键在于“正君心 ”。 , 所以才导致了政 ”, 将儒家价值化为
第12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材料四
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五 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六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 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 欲”是什么关系?
(4)理学经典上:将《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集为 《 四书 》 ,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经典。 3.影响: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 维护 专制主义 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第13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标志: 心学 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 已经完成。
第29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秦宋王朝把天下当私产是 孤陋寡闻) 1.主张 (1)主旨“ 循天下之公 ”, 猛烈抨击“孤秦”、 “陋宋”。 (2)批判暴政 ①帝王 横征暴敛 是民生疾苦的根源。
②帝王 独尊 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 ③ 法制之弊 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第7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理学奠基 (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为 “理”生
万物
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邵雍:重新排列《 周易 》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 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3)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 了理学的 基本宗旨 和精神。
第8页
第22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3)①可取的一面: 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 强调人与自然、 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 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宋明理学 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 了推动和促进作用。②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 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 轻法的观念等。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所以我们对待古代文化一定要采取一分 为二的观点不可“一刀切”。
第27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1.地位:是一位大学者,在历史学、地理学、音韵学、金 石学等方面都有独到建树,开清代 考据学 之先河。
第28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主张 (1)深刻揭露 君主政治 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2)提出“ 众治 ”主张: “以天下之权, 寄之天下之人。 ” 梁启超将之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注重实学,经世致用,著有《 日知录 》 《天下郡国利 病书》等。 3.评价:改革弊政、拨乱反正的愿望十分强烈,但还不具 有近代的“ 民权 ”意识。
(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1.地位:清初 经世致用 之学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2.主张 (1)对 专制君主 大胆批判,“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 贼也!” (2)猛烈抨击“ 官 ”,认为大多数官吏“为盗臣”“为民 贼”。
第32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3.评价 (1)进步性: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影响。 (2)局限性:没有跳出儒家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的 理想。
有变化 ”中的阴阳变化。
第10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修养论上 ①区分了教育的“ 小学 ”和“ 大学 ”两个阶段,强调日 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②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 道德价值 的终极源泉。 ③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 仁民爱物 。 ④仁者强调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 的 社会责任感 。
(2)王守仁 ①理论:人是天地的心,“ 灵明 ”是人的心,“灵明”就 是天理,就是本心,就是良知。 ②结论:“心外无物,心外 无事 ,心外无理”;人人都有
良知 ,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强调“ 知行 合一 ”。
第16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即时练 1.宋代理学在中国历史上有巨大影响,关于它的叙述,正 确的是 ( )
第4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复兴 (1)唐代中后期 ① 韩愈 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 ② 李翱 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2)北宋 ①推崇《春秋》中的“ 尊王攘夷 ”之旨,批评唐代政治。 ②认为要巩固中央集权,必须以唐为鉴,复兴 儒学 。
第5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专题一 · 第 2讲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 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他认为 “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
是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农业是其经济基础;明清时期商品经 济发展,封建制度逐渐衰落,“工商皆本”思想产生。这两种 观点基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都是正确的。
[答案] C
第35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共 同点是 ①反对君主专制 世致用” ②主张“天地之化日新” ( )
A.它是以传统儒学为基础,吸收了佛、道两教思想发展 而来的 B.北宋的朱熹是其集大成者 C.它是一种唯物主义思想 D.本质是维护奴隶制度
第17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解析] 本题适用排除法。朱熹是南宋人,故 B 项错;理 学是一种唯心主义体系,故 C 项错;其本质是维护封建制度, 故 D 项错;东汉后传统儒学受到了佛教、道教的冲击,因此复 兴儒学者便吸收了某些佛教和道教的观点用来改造传统儒学, 使之发展成新儒学,即理学,故选 A 项。
[答案] D
第19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 熹:“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二 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 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 人教人第一义。”
第20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3. 理学的创立: 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天 理”的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是“ 仁 ”。
第9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标志: 朱熹 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 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2.表现 (1)理气关系上 ①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 理先于气 ② 气 。
第25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客不能欺主) 1. 地位: 精研天文、 算学和地理, 是 浙东 学派的创立者, 《明夷待访录》是其代表作。
第26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思想 (1)批判 君主专制 ,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 (2)提出限制 君权 的主张,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 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3)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 工商皆本 。 3. 评价: 为中国近代 反专制主义 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 的思想武器。
第23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主张 (1)提出“ 穿衣吃饭 ,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就在 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2)认为不能以“ 圣人 ”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 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
第24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3)他提出“绝假纯真”的“ 童心说 ”,反对礼教的虚伪 与官场欺诈。 (4)在诗文写作风格方面,主张“ 真心 ”,反对当时盛行 的摹古文风。 2. 影响: 李贽对社会现实的大胆批判, 引起统治者的不满。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 2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知识回顾
能力探究
知识整合
课后作业
第2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知识回顾
第3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一、宋明理学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背景 (1) 东汉 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 作 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第33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即时练 1. 《吕氏春秋》主张“重农抑商”,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主 张“工商皆本”。形成两种不同思想的根源是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 )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