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思想文化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D
第19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 熹:“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二 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 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 人教人第一义。”
第20页
是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农业是其经济基础;明清时期商品经 济发展,封建制度逐渐衰落,“工商皆本”思想产生。这两种 观点基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都是正确的。
[答案] C
第35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共 同点是 ①反对君主专制 世致用” ②主张“天地之化日新” ( )
③倡导“经
④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①③ D.③④
A.①② C.②③
第36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解析]
②只是王夫之的观点,④是黄宗羲的观点。三者
都反对君主专制,故①正确。三者都是明清之际“经世致用” 思潮的推动者,故③正确,故选 B 项。
[答案] B
第37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王守仁 ①理论:人是天地的心,“ 灵明 ”是人的心,“灵明”就 是天理,就是本心,就是良知。 ②结论:“心外无物,心外 无事 ,心外无理”;人人都有
良知 ,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强调“ 知行 合一 ”。
第16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即时练 1.宋代理学在中国历史上有巨大影响,关于它的叙述,正 确的是 ( )
第11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3)政治理论上 ①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 三纲五常 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 ②秦汉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是 无道之君 治的长期黑暗。 ③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 其关键在于“正君心 ”。 , 所以才导致了政 ”, 将儒家价值化为
第12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A
第39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4.下列关于唐甄及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揭露批判专制君权,反对神化帝王 B.倡导经世致用之学 C.深刻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D.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
(
)
唐甄的批判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只是
着眼于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揭露。
[答案] C
第40页
返回导航
第21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材料二和材料三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3)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 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答案] (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2)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 阳明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 心中。
第4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复兴 (1)唐代中后期 ① 韩愈 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 ② 李翱 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2)北宋 ①推崇《春秋》中的“ 尊王攘夷 ”之旨,批评唐代政治。 ②认为要巩固中央集权,必须以唐为鉴,复兴 儒学 。
第5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第30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3)政治思想和历史观: ①在发挥古代“气一元论”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 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②反对“天命”、“神道”、“道统”对 历史 的主宰。 2.评价:其 哲学思辨 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第31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 2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知识回顾
能力探究
知识整合
课后作业
第2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知识回顾
第3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一、宋明理学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背景 (1) 东汉 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 作 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
③万物各有其理, 终归为一, 就是“ 太极 ”中的阴阳变化。
第10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修养论上 ①区分了教育的“ 小学 ”和“ 大学 ”两个阶段,强调日 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②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 道德价值 的终极源泉。 ③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 仁民爱物 。 ④仁者强调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 的 社会责任感 。
[答案] A
第18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 “北宋五子”对儒学的复兴起了重要作用。 下列人物不 属于“北宋五子”的是 A.程颐 C.张载 B.邵雍 D.韩愈 ( )
[解析]
“北宋五子”是指北宋时期的周敦颐、邵雍、张
载、程颢和程颐并称“北宋五子”。韩愈虽然最早提出了复兴 儒学的主张,但他是唐代人,故选 D 项。
A.它是以传统儒学为基础,吸收了佛、道两教思想发展 而来的 B.北宋的朱熹是其集大成者 C.它是一种唯物主义思想 D.本质是维护奴隶制度
第17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解析] 本题适用排除法。朱熹是南宋人,故 B 项错;理 学是一种唯心主义体系,故 C 项错;其本质是维护封建制度, 故 D 项错;东汉后传统儒学受到了佛教、道教的冲击,因此复 兴儒学者便吸收了某些佛教和道教的观点用来改造传统儒学, 使之发展成新儒学,即理学,故选 A 项。
3.影响 (1) 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 理学创立 的先 声。 (2)北宋研习 儒经义理 之风大开, 士气随之大变, 重忠孝、 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3) 理学 在这场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
第6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理学含义: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 天理 ” 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第7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理学奠基 (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为 “理”生
万物
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邵雍:重新排列《 周易 》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 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3)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 了理学的 基本宗旨 和精神。
第8页
第33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即时练 1. 《吕氏春秋》主张“重农抑商”,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主 张“工商皆本”。形成两种不同思想的根源是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 )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
第34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战国、秦汉时期
专题一 · 第 2讲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 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他认为 “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
第22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3)①可取的一面: 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 强调人与自然、 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 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宋明理学 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 了推动和促进作用。②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 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 轻法的观念等。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所以我们对待古代文化一定要采取一分 为二的观点不可“一刀切”。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3. 理学的创立: 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天 理”的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是“ 仁 ”。
第9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标志: 朱熹 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 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2.表现 (1)理气关系上 ①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 理先于气 ② 气 。
百度文库第23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主张 (1)提出“ 穿衣吃饭 ,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就在 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2)认为不能以“ 圣人 ”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 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
第24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3)他提出“绝假纯真”的“ 童心说 ”,反对礼教的虚伪 与官场欺诈。 (4)在诗文写作风格方面,主张“ 真心 ”,反对当时盛行 的摹古文风。 2. 影响: 李贽对社会现实的大胆批判, 引起统治者的不满。
(4)理学经典上:将《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集为 《 四书 》 ,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经典。 3.影响: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 维护 专制主义 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第13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标志: 心学 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 已经完成。
第14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表现 (1)陆九渊 ①提出的核心命题是“ 心即理也 ”, 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②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 发明本心 ”, 作为 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③认为“ 物欲 ”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 落、扫除。
第15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第25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客不能欺主) 1. 地位: 精研天文、 算学和地理, 是 浙东 学派的创立者, 《明夷待访录》是其代表作。
第26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思想 (1)批判 君主专制 ,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 (2)提出限制 君权 的主张,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 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3)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 工商皆本 。 3. 评价: 为中国近代 反专制主义 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 的思想武器。
(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1.地位:清初 经世致用 之学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2.主张 (1)对 专制君主 大胆批判,“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 贼也!” (2)猛烈抨击“ 官 ”,认为大多数官吏“为盗臣”“为民 贼”。
第32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3.评价 (1)进步性: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影响。 (2)局限性:没有跳出儒家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的 理想。
3.下列主张或观点是黄宗羲提出的 ①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 ③
②君臣关系是平等的
废“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者皆贼也 A.①②③ C.①②④
④自秦以来,凡为帝王
B.②③④ D.①③④
第38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解析] 应排除。
[答案]
④是清代思想家唐甄的主张,因此含④的选项都
第27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1.地位:是一位大学者,在历史学、地理学、音韵学、金 石学等方面都有独到建树,开清代 考据学 之先河。
第28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主张 (1)深刻揭露 君主政治 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2)提出“ 众治 ”主张: “以天下之权, 寄之天下之人。 ” 梁启超将之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注重实学,经世致用,著有《 日知录 》 《天下郡国利 病书》等。 3.评价:改革弊政、拨乱反正的愿望十分强烈,但还不具 有近代的“ 民权 ”意识。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材料四
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五 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六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 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 欲”是什么关系?
第29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秦宋王朝把天下当私产是 孤陋寡闻) 1.主张 (1)主旨“ 循天下之公 ”, 猛烈抨击“孤秦”、 “陋宋”。 (2)批判暴政 ①帝王 横征暴敛 是民生疾苦的根源。
②帝王 独尊 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 ③ 法制之弊 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第19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 熹:“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二 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 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 人教人第一义。”
第20页
是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农业是其经济基础;明清时期商品经 济发展,封建制度逐渐衰落,“工商皆本”思想产生。这两种 观点基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都是正确的。
[答案] C
第35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共 同点是 ①反对君主专制 世致用” ②主张“天地之化日新” ( )
③倡导“经
④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①③ D.③④
A.①② C.②③
第36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解析]
②只是王夫之的观点,④是黄宗羲的观点。三者
都反对君主专制,故①正确。三者都是明清之际“经世致用” 思潮的推动者,故③正确,故选 B 项。
[答案] B
第37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王守仁 ①理论:人是天地的心,“ 灵明 ”是人的心,“灵明”就 是天理,就是本心,就是良知。 ②结论:“心外无物,心外 无事 ,心外无理”;人人都有
良知 ,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强调“ 知行 合一 ”。
第16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即时练 1.宋代理学在中国历史上有巨大影响,关于它的叙述,正 确的是 ( )
第11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3)政治理论上 ①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 三纲五常 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 ②秦汉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是 无道之君 治的长期黑暗。 ③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 其关键在于“正君心 ”。 , 所以才导致了政 ”, 将儒家价值化为
第12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A
第39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4.下列关于唐甄及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揭露批判专制君权,反对神化帝王 B.倡导经世致用之学 C.深刻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D.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
(
)
唐甄的批判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只是
着眼于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揭露。
[答案] C
第40页
返回导航
第21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材料二和材料三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3)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 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答案] (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2)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 阳明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 心中。
第4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复兴 (1)唐代中后期 ① 韩愈 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 ② 李翱 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2)北宋 ①推崇《春秋》中的“ 尊王攘夷 ”之旨,批评唐代政治。 ②认为要巩固中央集权,必须以唐为鉴,复兴 儒学 。
第5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第30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3)政治思想和历史观: ①在发挥古代“气一元论”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 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②反对“天命”、“神道”、“道统”对 历史 的主宰。 2.评价:其 哲学思辨 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第31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 2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知识回顾
能力探究
知识整合
课后作业
第2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知识回顾
第3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一、宋明理学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背景 (1) 东汉 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 作 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
③万物各有其理, 终归为一, 就是“ 太极 ”中的阴阳变化。
第10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修养论上 ①区分了教育的“ 小学 ”和“ 大学 ”两个阶段,强调日 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②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 道德价值 的终极源泉。 ③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 仁民爱物 。 ④仁者强调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 的 社会责任感 。
[答案] A
第18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 “北宋五子”对儒学的复兴起了重要作用。 下列人物不 属于“北宋五子”的是 A.程颐 C.张载 B.邵雍 D.韩愈 ( )
[解析]
“北宋五子”是指北宋时期的周敦颐、邵雍、张
载、程颢和程颐并称“北宋五子”。韩愈虽然最早提出了复兴 儒学的主张,但他是唐代人,故选 D 项。
A.它是以传统儒学为基础,吸收了佛、道两教思想发展 而来的 B.北宋的朱熹是其集大成者 C.它是一种唯物主义思想 D.本质是维护奴隶制度
第17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解析] 本题适用排除法。朱熹是南宋人,故 B 项错;理 学是一种唯心主义体系,故 C 项错;其本质是维护封建制度, 故 D 项错;东汉后传统儒学受到了佛教、道教的冲击,因此复 兴儒学者便吸收了某些佛教和道教的观点用来改造传统儒学, 使之发展成新儒学,即理学,故选 A 项。
3.影响 (1) 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 理学创立 的先 声。 (2)北宋研习 儒经义理 之风大开, 士气随之大变, 重忠孝、 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3) 理学 在这场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
第6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理学含义: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 天理 ” 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第7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理学奠基 (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为 “理”生
万物
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邵雍:重新排列《 周易 》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 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3)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 了理学的 基本宗旨 和精神。
第8页
第33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即时练 1. 《吕氏春秋》主张“重农抑商”,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主 张“工商皆本”。形成两种不同思想的根源是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 )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
第34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战国、秦汉时期
专题一 · 第 2讲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 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他认为 “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
第22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3)①可取的一面: 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 强调人与自然、 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 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宋明理学 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 了推动和促进作用。②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 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 轻法的观念等。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所以我们对待古代文化一定要采取一分 为二的观点不可“一刀切”。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3. 理学的创立: 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天 理”的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是“ 仁 ”。
第9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标志: 朱熹 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 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2.表现 (1)理气关系上 ①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 理先于气 ② 气 。
百度文库第23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主张 (1)提出“ 穿衣吃饭 ,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就在 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2)认为不能以“ 圣人 ”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 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
第24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3)他提出“绝假纯真”的“ 童心说 ”,反对礼教的虚伪 与官场欺诈。 (4)在诗文写作风格方面,主张“ 真心 ”,反对当时盛行 的摹古文风。 2. 影响: 李贽对社会现实的大胆批判, 引起统治者的不满。
(4)理学经典上:将《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集为 《 四书 》 ,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经典。 3.影响: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 维护 专制主义 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第13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标志: 心学 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 已经完成。
第14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表现 (1)陆九渊 ①提出的核心命题是“ 心即理也 ”, 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②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 发明本心 ”, 作为 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③认为“ 物欲 ”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 落、扫除。
第15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第25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客不能欺主) 1. 地位: 精研天文、 算学和地理, 是 浙东 学派的创立者, 《明夷待访录》是其代表作。
第26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思想 (1)批判 君主专制 ,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 (2)提出限制 君权 的主张,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 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3)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 工商皆本 。 3. 评价: 为中国近代 反专制主义 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 的思想武器。
(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1.地位:清初 经世致用 之学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2.主张 (1)对 专制君主 大胆批判,“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 贼也!” (2)猛烈抨击“ 官 ”,认为大多数官吏“为盗臣”“为民 贼”。
第32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3.评价 (1)进步性: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影响。 (2)局限性:没有跳出儒家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的 理想。
3.下列主张或观点是黄宗羲提出的 ①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 ③
②君臣关系是平等的
废“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者皆贼也 A.①②③ C.①②④
④自秦以来,凡为帝王
B.②③④ D.①③④
第38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解析] 应排除。
[答案]
④是清代思想家唐甄的主张,因此含④的选项都
第27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1.地位:是一位大学者,在历史学、地理学、音韵学、金 石学等方面都有独到建树,开清代 考据学 之先河。
第28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主张 (1)深刻揭露 君主政治 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2)提出“ 众治 ”主张: “以天下之权, 寄之天下之人。 ” 梁启超将之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注重实学,经世致用,著有《 日知录 》 《天下郡国利 病书》等。 3.评价:改革弊政、拨乱反正的愿望十分强烈,但还不具 有近代的“ 民权 ”意识。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材料四
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五 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六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 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 欲”是什么关系?
第29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秦宋王朝把天下当私产是 孤陋寡闻) 1.主张 (1)主旨“ 循天下之公 ”, 猛烈抨击“孤秦”、 “陋宋”。 (2)批判暴政 ①帝王 横征暴敛 是民生疾苦的根源。
②帝王 独尊 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 ③ 法制之弊 是政治腐败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