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问题
浅谈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及自主品牌的发展
浅谈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及自主品牌的发展浅谈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及自主品牌的发展[摘要]通过对中国汽车产业现状的分析,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汽车品牌只有拥有独立的品牌,才能够拥有足够的主动权,不受外资的限制。
因此,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提出几方面调整的建议。
[关键词]汽车产业自主品牌现状一、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其它产业具有强力的带动作用,其规模经济实现情况受到了国内共同的关注和研究。
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状况有所改观,仍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企业没有达到最小规模经济。
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
中国汽车总产量大,企业数量多,单个企业数量产量相对较少,同时不同企业产量相差很大,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企业能够达到最小经济规模外,大部分企业产量低于最小规模经济。
但是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正在改观,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达到最小经济规模入最优经济规模的企业数量正在增加。
行业集中度较高与生产分散并存,地区割据使竞争不充分,资源分散,地方政府的不合理干预对汽车产业造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构建了市场进入壁垒,造成了市场的地区性壁垒,市场过于分散;二是降低了产业进入壁垒,地方政府积极扶持地方企业进入汽车工业,致使汽车产业有产能过剩的风险,同时生产能力低、产能落后的企业数量增加;三是,不利于汽车工业的地区积聚,汽车工业在空间上过于分散,不利于形成积聚效应和外部规模经济;四是不利于汽车工业的横向调整,地方保护主义增加了并购、重组的难度。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大,不少重点企业的生产达到或接近了规模经济,因此产业集中有了明显提高。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09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产量占全国总销量的24.85%。
目前我国汽车市场上的汽车品牌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国外品牌,这类品牌都归跨国公司所有,国内合资企业只有使用权,一般是完全引进国外技术且主要是中外合资企业所生产的,这类为国产乘用车的主流。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经过20多年的合资之路,合资汽车还是依靠引进改造国外品牌车,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并没有走上舞台。
我们还是要依靠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来发展中国的汽车强国之梦。
可我们的自主车“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汽车强国之路任重而道远。
我国自主品牌进入“低质、低价、低档”的恶性轮回,给消费者的印象不佳,导致最近两年自主品牌销售量增幅不大。
下面就分析一下现阶段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溢价能力低下,价值差距显著,利润持续走低“低品牌溢价能力”、“低利润产品占据企业市场”是自主品牌获得市场的最根本手段,而这一策略获得的临时繁荣终极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低,无法保证良好的持续发展。
自主品牌市场主体和增长集中在低级车市场。
与合资品牌产品比拟,自主品牌汽车技术、机能、质量差距拉大,尤其是在发念头、变速系统、驾驶、操控、刹车等众多枢纽技术环节,均未达到行业均匀水平。
在2006年1~8月的汽车销量中,低级级自主品牌汽车占据53%的份额,在自主品牌的销售结构中,中级车仅占8%,10万元以上仅占5%。
中级车市场对技术和品牌的两大要求,成为自主品牌产品结构晋升的两大瓶颈。
自主品牌面对数目多、规模小的狼藉局面,市场集中度低,出产规模达到20万辆左右的自主品牌企业只有奇瑞、天津一汽、吉利三家,我国现有的汽车企业总数超过美国、日本和西欧汽车企业的总和。
而我国一年的汽车总产量却只相称于国外一家大汽车公司几个月的产量。
我国大大小小几千家汽车企业在行政上有不同的隶属关系,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关系和利益驱动的分割与保护格式,这种分割与保护严峻制约了资源的公道活动,工业内很难通过纵向和横向合并的途径,把众多的汽车企业组建成具有同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团体,使企业自主开发效率过低、本钱过高。
我国目前的汽车服务商家固然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售后服务水平,但他们却忽视了或者说不愿意重视用户的真正需求,而且厂商也推卸自己的责任,让消费者自己买单。
培育与发展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对策研究
汽 车 工 业 自主 品 牌 的 内 涵
自主创新能力 I 品牌建设 I 政策 支持 l I
势下 , 自主品牌是 产业 的生命 , 推动一 国 是
经 济 发 展 的无 形 力 量 。一 个 国 家 是 否拥 有或
拥 有 多 少 自主 品 牌 , 衡 量 其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是
取 自主 品 牌 就 必 须 进 行 有 效 的 自主 创新 , 自主知识 产权 l I 产品开发能力 I 1 人才培养 『 l 资金投入
附 图 汽 车 工 业 自主 品牌 内 涵 分解 图
的重 要 标 志 映 着 国 家 的经 济 实 力 和 综 合 反 国力 。 我 们 通 过 对 国 内制 造 的 商 品进 行 研 究 , 现 大 部 分 商 品 品 牌 并 不 是 我 国企 业 具 发
因 素
括 政 府 的政 策 支 持 、 业 的 自主 创 新 能 力 培 企 养 和 品 牌 建 设 , 中重 中 之 重 是 品 牌 的 行 为 其
1 汽 车 工业 自主 品牌 的 内涵
当 代 美 国 著 名 品 牌 研 究 专 家 戴 维 ・ 克 阿
主体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培 养 , 包括 自主知识
现。品牌是独一无二 的, 区别 于其他同类 是
替代品的最重要标 志 , 难 为他人所复制 和 很
术来 源于企业 内部的技术 突破 , 企业依靠 是
自身 力 量 , 过 独 立研 究 与 开 发 而 获 得 的 具 通
有 自主 知识 产 权 的技 术 系统 。 车 工 业 自主 汽 品牌 的 内涵 应该 包 括 这 几 个 部 分 . 附 图 所 如
示。
模仿。并且 品牌建设 越好 , 其排 他专有性越 强 , 具有不可替代性。汽车 产业 的政 策支 越
中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经济1102 顾文博 1111140225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逐步成为家庭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
我国汽车制造业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
到目前为止,汽车制造业基本能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多品种车型。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研发人才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国产汽车逐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尽管入世后中国汽车市场空前活跃,汽车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跃式发展。
但由于我国汽车制造业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落后,还无法与世界汽车强国竞争。
本文通过对我国汽车制造业产量、企业分布、技术以及零部件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发现技术水平低、出口秩序混乱、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
并对我国汽车制造业向新能源、小排量汽车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问题措施引言 :从50年代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到如今我国已经有120多家整车生产厂,33家轿车生产厂;从第一辆汽车下线到现如今年产量达到1800多万辆。
我国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销量第一的国家,显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制造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世界一流汽车制造厂纷纷来华投资与国内汽车制造业合资办厂,合资企业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汽车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汽车4S店的出现,标志着全新的销售模式的诞生,为汽车提供终身的,更专业的服务,从而使得汽车业进一步发展。
但由于我国汽车起步晚,因此我国汽车整体制造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日韩等汽车强国,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国际市场不景气。
产品研发水平低和缺乏先进技术、管理人才是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的难题。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来提高汽车生产水平,现已有显著成效。
随着国际对环境、资源问题的重视,节能减排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当今汽车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也是我国汽车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浅谈我国汽车业自主品牌的困境与发展
一
自 主 品 牌 ,将 使 我 国 沦 为 世 界 名 牌 纯 粹 意 义 上 的 ” 工 车 间 ” 加 .
部 分 车 型 还 是 引 进 国 外 技 术 。 虽 然 2 0 年 1 6 自 主 品 牌 而 我 们 的 所 得 仅 是 以 自然 资 源 和 人 力 资 源 的 大 量 耗 费 为 代 价 的 05 ~ 月
代价 。
我国 汽车自 主品牌发展的必要性
由于 5 O年 来 我 国汽 车 工 业 主 要 以载 货 车 的 生 产 为 主 .因
只有建立 与发展 自主品牌 ,我 国汽车企 业才可 能拥
有促使企 业长远发 展的核心 竞争力
产 业 的 竞 争 包 含 了 产 品 竞 争 、 格 竞 争 、渠 道 竞 争 和 品 牌 价
自主品牌可使 我国汽车 企业获取 更高溢价
品牌 是 产 品 战 略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部 分 . 能 拥 有 高 知 名 度 的 而 生 存 、发 展 ,是 因 为 我 国政 府 在 关 税 、进 1配 额 和 外 资 准 入 谁 : 3
品牌 . 谁将可 以获得高溢 价。 界市场营 销学权威 菲利普 . 世 科特 条 件 上 对 本 国市 场 的 管 制 . 随 着 这 些 壁 垒 的逐 渐 降 低 及 消 失 . 勒 曾宣称 :品牌 工作是一 门艺术 .是 营销 的奠基石 。各 种 品牌 缺 乏 自主 品 牌 的我 国 汽 车 企 业 将 失 去 在 市 场 开放 的 条 件 下 生 存 在市场 上具有 不同的市场地 位及价值 . 顾客将 为一个强 大的知 的 基 本 能 力 .对 外 国 品 牌 的 依 赖 必 将 导 致 其 独 立 能 力 的 丧 失 。
浅析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发展现状
浅析我 国汽车 工业 自主品牌 发展现状
张 文嘉 陕西 师 范 大 学 国际 商 学 院 7 1 O 0 6 2
摘要: 从远 古时候 , 我 国的制 车 业就是一 个集 大成的 手工业体 系, 世界 上 第一辆 “ 车” 、第一辆 “ 计程 车” 、 第一
甚至 不 能得 到 国人 自己的认 可 。 自8 0 年 代起 , 在 国家鼓励 自主 创新 的 大背景下 。吉利 、奇瑞作 为 自主 品牌 的先行 者, 已经 开始 发展 自己的核心技 术 , 自主 研发新 车。 关键 词 : 手工业体 系; 自主 研 发 ; 核 心 技 术 中国汽车产业在2 0 0 9 年开始就成为了国内四大明星产业之一, 发 展速度超越了家电行业, 但是随着当今世界的发展, 能源危机、新能源 的研发等问题又对国内汽车市场展开了一系列的考验。汽车业是工业 很多技术的集成, 无论是管理的难度、技术的难度, 还有对最终消费品 市场的一种把握 , 是一种充分竞争的。如今的国内汽车市场面临着许 多竞争和挑战, 所以国内汽车的发展还要经历许多的挑战。
1 9 5 3 年中国汽车开始起步 , 1 9 5 3 年到1 9 7 8 年中国人创建了一系列的 自主品牌如解放、东风、跃进、黄河、红旗等, 但产量很低。1 9 7 8 年 引进国外技术, 形成合资企 业, 1 9 s 4  ̄后政府决定发展轿车。1 9 8 6  ̄前 , 中国轿车 —直呆在5 O [ x 】 台左右, 1 9 8 6  ̄突破_ _. 万台。 8 0 年代初期 , 部门 主管提出 “ 以市场换技术”的产业发展思路。永市场换技术加快国内 汽车工业的发展 , 尽量缩小距离, 发展自主的品牌 , 因为每—个品牌都 有它 自己的祖国, 代表这它 自己民族或国家的利益。 ( 一) 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1 9 5 3 年到1 9 5 8 年为中国汽车 自主品牌 的创建时期; l 9 5 8 年到1 9 8 4 年为 自主品牌的发展时期 , 1 9 8 4  ̄第一家合 资企业在北京诞生 ; 2 0 世纪8 咩 代 中期为对外开放阶段, 此阶段把轿车 作为重 发展项 目。之后, 诞生了一大批合资企业。 近年, 国内汽车 品牌异常活跃, 像吉利刚刚收购沃尔沃酒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不 仅吉利, 像奇瑞、比亚迪、夏利等车品质也逐步提升 , 这预示着中国自 主品牌的发 ^ . 了—个 决速发展阶段。 ( 二)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指的是获得创新能力和 自主竞争的优势 的路径。 东风汽车就加深了对 自主创新的理解: 自主出创新是在 自 主 掌控下, 利用一切可用资源 , 形成体制、机制和产品、技术上的竞争 , 并形成持续的竞争能力。创新不仅是指技术上的创新 , 还包括管理机 制和商业模式。自主创新 的目标时: 控制价值链的核心部分— 建立
中国在汽车产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一、背景介绍我国汽车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然而,随着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汽车产业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技术、市场和环境三个方面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二、技术方面的困难和挑战1. 技术创新不足我国汽车产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模仿和跟随的状态,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成为了我国汽车产业的瓶颈之一。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制造商在研发和创新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2. 新能源汽车技术落后尽管我国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我国汽车产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充电设施建设以及智能网联技术等方面,还有待我国汽车产业加大投入和研究。
三、市场方面的困难和挑战1. 价格竞争激烈我国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这导致了汽车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
低价竞争不仅降低了企业的利润,也影响了汽车品牌的形象和声誉。
2. 品牌建设滞后与发达国家汽车品牌相比,我国汽车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待提升。
很多我国汽车品牌在品质和服务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这会影响用户对我国汽车品牌的信任度。
四、环境方面的困难和挑战1. 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我国汽车产业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汽车尾气排放、废旧汽车处理等问题成为了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 能源短缺和依赖进口我国汽车产业对能源的需求量巨大,特别是对原油的依赖程度较高,这为我国汽车产业带来了不少困扰。
能源短缺和对进口依赖也增加了我国汽车产业的不稳定性。
五、解决困难和挑战的建议1.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我国汽车产业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推动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实现由“跟随者”向“创新者”的转变。
2. 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政府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战略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战略
1. 突出自主创新。
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2. 拓展国内外市场。
把握国内市场机遇,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扩大汽车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3. 加强品牌建设。
创高质量、高品质、高品位的汽车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4. 推进产业升级。
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升级,提高产业链整体水平,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全面提升汽车自主品牌的竞争力。
5. 科技战略。
坚持科技驱动,推动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化、舒适化的汽车产品研发和生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6. 发挥政策支撑。
借助国家政策支持,推进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加速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
同时,也要善于利用政策调控来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车的新形 象 ; 留 自主品 牌汽 车的主要 优 势 , 保 注重创 新等
相 应的对策。
关键词 : 车; 汽 自主品牌 ; 状及 发展 现 中图分类 号 :7 3 0 文献标识码 : F 1. 5 A 文章编号 :0 5 9 3 2 0 5 0 6 — 5 0 — 1X( 0 9 0 — 0 6 0 )
讨论 。
收 稿 日期 :0 9 0 —1 20— 3 0
…
…
翻回 靠自立囿围的■状及发■研究
王 长贵 , 曹智英
(. 1 景德镇 陶瓷学 院, 江西 景德镇 3 30 ;. 3 0 1 2昌河 飞机工业公司 , 江西 景德镇 3 30 ) 3 0 1
文摘 编 号 :0 5 9 3 2 0 )5 0 6 一 A 1 0 — 1X( 09 0 — 0 6 C
的发 展速 度 , 我 国成 为真 正 的汽车产 业 大 国 , 使 解决 我 国汽车 自主品牌 中存 在 的问题 已是迫在 眉睫。 笔者 就我 国汽 车 自主 品牌存 在 的问题 , 相应 的对 策做 了 及
些探讨 和研 究 。
一
、
我 国 汽 车 自主 品 牌 的 含 义
在 “ 么样 的汽 车才 属于 自主品牌 汽 车” 什 的问题 t, 国家 还没有 出台具体细则予 以规范 。 是 , 发 但 国家 改委正在 商讨汽 车行 业 自主品牌 的具体概 念 。 目前 就 情况来看 , 在汽车行 业里有 一些关 于汽车 自主 品牌 的
摘 要 : 国汽 车 自主 品牌近 几年 有很 大发展 , 也存 在缺 我 但
乏 自主开发的核 心技 术能力 ; 自主品牌档 次偏低等 问题 , 为此应采 取提 高汽 车设 计和制 造水 平 ;提 高 自主研 发能 力; 用高起 点 自主创新模 式 ; 采 以品质促销 量 ; 立 出口汽 树
2023年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浅析
2022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浅析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汽车销量增速持续走高,虽然低基数是重要缘由,但高达25%以上的增速仍旧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
从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2022年8月销量状况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增速达30%,在市场渗透率越来越高的SUV市场,哈弗H6销量稳居榜首,广汽传祺GS4紧随其后,销量前十名中自主品牌占据五席。
自主品牌在2022年可谓大放异彩,除了销量上榜的车型,新车型艾瑞泽5、博越、荣威RX5、H7等车型的关注度也很高,充分说明自主品牌的实力在提升。
我国的乘用车市场经受多年快速进展期,增长高峰期已过,轿车市场已进入相对成熟期,增速平稳。
SUV接替轿车,今年增长势头不减,近几个月销量增速超过40%。
尽管如此,SUV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从长期看,SUV终将像轿车一样进入红海市场。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在强大的外资品牌中突围,必需走差异化路线。
令人很欣喜的是,一些自主品牌正摒弃过去同质化低成本竞争模式,开头走精细化路线,细心打造自己的特色产品,且收效不错,开头挤占部格外资品牌的A级车型。
如吉利旗下的SUV博越,形状酷炫,配置也较高端,品质基本达到合资品牌水平,驾驶质感甚至超过许多合资车型。
还有广汽传祺即将推出的GS8、长城汽车新推出的H7等。
过去我国汽车产业走的是市场换技术的路线,其实并不是很胜利,自主品牌集中于低端,中端以上几乎全是外资品牌的天下。
近年来自主品牌的崛起让我们看到盼望。
经过最近几十年的进展,汽车底盘、发动机等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技术演进的节奏放缓,这给自主品牌企业留下追逐的空间,不少自主品牌车企对发动机、变速器、制动等技术已基本把握。
还有许多因素在加快自主品牌追逐外资品牌的脚步。
比如,近几年消失的互联网企业造车风潮,这给汽车制造这一传统行业注入生气。
互联网造车有些像2000年的互联网,最终胜利的可能寥寥无几,但这个过程本身将极大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进展,尤其是在智能化方面,有可能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自主品牌轿车从制造到创新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摘要近几年,我国轿车市场出现了连续超高速增长。
国内轿车生产能力的增长开始超过市场需求能力的增长,市场对价格越来越敏感,轿车企业不断增加,竞争日益激烈,国内轿车市场的价格大战越演越烈,竞争更加残酷。
在这种情况下,个企业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新车型上,以期利用新产品激起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世界汽车工业更是首当其冲,中国轿车工业必将接受更为严峻的挑战。
同时旺盛的市场需求也给中国轿车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成功的应对挑战也是机会,错误的应对机会也是挑战。
中国轿车工业应如何应对,并将走向何方?本文旨在结合相关知识来找到中国轿车制造企业品牌战略的缺失和其中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所能起到的作用,探讨出一条从制造到创造产业升级中中国企业的出路。
【关键词】自主创新 FDI 民族自主品牌轿车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hinese national car’s production has been increasing constantly. The increasing of Chinese national car’s production is more than the market demanding. And the market is more and more sensive about the price. The amount of new Chinese national car’s enterprises is growing and growing. The war of price in Chinese national car’s competition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intensely and brutal. In such a situation, every enterprise has focused on the type of national car,so that they could use the unsalted feeling of new things to arouse the consumer’s passion.The world automobile industry is the first to be affected with the tendency of integrated in global economy. So Chinese national car industry will face huge challenge and perfect opportunity at the same time. Where is the desti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ar industry?This thesis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tactic of trademark and some knowledge about FDI to find the deficiency of tactic in making the enterprise’s own trademark in Chinese national car industry, and the use of the overflow efficiency of FDI in this tactic. Then probe a way to change the production enterprise into the creation enterprise of Chinese national car industry.【Key Word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Chinese national Independent Brand car目录1.导论 (4)1.1 相关概念界定 (4)1.2相关文献综述 (4)1.3选题意义及背景 (5)1.4本文的写作思路 (6)2. FDI技术溢出现象对企业从制造到创新中作用的一般性分析 (6)2.1 FDI技术溢出效应 (6)2.2 从制造到创新的一般性分析 (7)3.中国轿车品牌的发展历程 (8)3.1 1956-1978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萌芽 (8)3.2 1979-1985外资的冲击中国自主品牌轿车遭遇挑战 (9)3.3 1986-1996中国自主品牌轿车新的开始 (9)3.4 1996-2000 亚太金融危机的冲击 (9)3.5 2000-现在中国自主品牌轿车走向繁荣 (10)4.中国自主品牌轿车面临的主要问题 (11)4.1 中国自主品牌轿车面临的问题 (11)4.2 错误的FDI策略 (12)5.中国轿车制造业的主要对策 (13)5.1 加强品牌战略 (13)5.2 合理利用FDI (14)6.结语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中国自主品牌轿车从制造到创新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及应对1.导论1.1 相关概念界定1.1.1自主品牌轿车与国产轿车所谓自主品牌的定义,依照龙永图的解释,可以说是“中国的轿车品牌,或者说拥有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轿车品牌叫做自主品牌。
积极探索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新思路
在当今世界汽车产业风云变幻的时代,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势头日益强劲。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我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
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探索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已经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新思路,旨在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概述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现状当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已经在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其中一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与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相比,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品牌影响力、产品质量、技术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另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品牌同质化严重等原因,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市场上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二、探索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新思路针对当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寻找突破口,推动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 抓住技术创新的机遇技术创新是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短板之一。
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需要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推动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不断走向世界。
2. 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上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需要加大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和提升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和信任度。
3. 加强产业协同和合作我国汽车产业链条长、分工复杂,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通常缺乏完整的产业链和核心零部件制造能力。
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需要加强产业协同和合作,拓展产业链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整体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4. 加大国际市场拓展力度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知名度还比较薄弱,面临着“走出去”的挑战。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分析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内外市场上逐渐增强了竞争力。
本文将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前景。
一、市场竞争现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过去几年中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瞩目。
然而,在与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相比较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仍面临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主要原因包括品牌价值、研发能力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
1. 品牌价值: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相对较低。
与国际品牌相比,中国自主品牌缺乏对品牌的长期投入和品牌文化的建设,这限制了其品牌价值的提升。
2. 研发能力: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创新和研发能力仍相对较弱。
相比之下,国际品牌汽车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更具优势,不断推出具备领先技术的车型,进一步加深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竞争劣势。
3. 产品质量:过去,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产品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给消费者留下了不够可靠和耐用的印象。
虽然自主品牌汽车的产品质量已经得到了改善,但仍相对不及国际品牌汽车。
尽管还存在上述问题,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其发展势头迅猛,表明其潜力巨大。
二、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前景随着中国政府加大对自主品牌汽车支持力度和中国消费者对自主品牌汽车接受度的提高,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前景正变得更加光明。
1. 政府政策扶持:中国政府积极出台一系列支持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提供补贴、降低关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以鼓励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2. 技术创新与合作: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正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并加强与国际知名汽车厂商的合作。
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有望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3. 品牌建设: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并加大对品牌的投入。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现状及战略探讨_SWOT分析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现状及战略探讨_SWOT分析论文导读::近几年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及经济复苏,全球汽车市场发生了极大地变化。
在这个大形势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不仅面对着极大地挑战,更有了更多的机遇。
通过对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依据可靠地数据,借鉴国内外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对策。
论文关键词:自主品牌,SWOT分析,现状,发展战略一、引言:自主品牌是指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通过自主开发,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独有特征,并能有效促进消费者购买其汽车产品,乃至产生汽车品牌忠诚的符号、形象或设计,如中国的奇瑞、吉利。
自2002年起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经过了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
而在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扮演了“鲶鱼”的角色,自2001年起,以奇瑞,吉利,华晨,比亚迪等为代表的民族汽车工业成为市场的一股新兴力量,与合资品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迎合了我国汽车消费升级的趋势,在市场放开,政策放宽的大背景下,促进了中国汽车市场在消费规模,发展速度,管理模式,竞争形态等方面的快速升级。
面对着汽车市场的日益火爆,和合资汽车及进口汽车的压力,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如何清楚地看到机遇和挑战,如何做中长期的战略规划成为能否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
下面从自主品牌汽车竞争优势、竞争劣势、外部机遇和外部威胁等方面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行SWOT分析,进而提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战略。
二、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优劣势分析(一)竞争优势分析(S)1.高性价比高性价比是自主品牌汽车最大的优势,更是是自主车型特点的代名词。
因为相比同级别的合资车型,自主车型的优点主要是价格便宜、配置丰富,而保养成本也更低,尤其在微型经济轿车中,自主品牌拥有较好的口碑。
以比亚迪为例,旗下F3上市后销量很快超过10万辆,成为销量增速最快的汽车,就得益于其超高的性价比。
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发展现状及对策 开题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发展现状及对策
学生姓名学号1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20年3月9日
题 目
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选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1、选题的目的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开始急速扩张汽车市场销量逐年大幅增长2005年达到576万辆2006年为721万辆2007年为879万辆2008年为938万辆2009年为1365万辆。2009年汽车产业占全国GPD比重接近2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但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长期以来积累的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主要集中体现在外资、合资品牌占据市场主导国内自主品牌发展缓慢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从汽车企业利润率方面来看目前我国汽车自主品牌主要集中于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率较低的低端市场自主品牌企业的持续发展缺乏资金支持如果任由这种状态持续下去那么我国自主品牌企业最终将被外资、合资品牌挤出历史的舞台。
二、综述与本课题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
1、国外学者对自主汽车品牌的研究
国外对于汽车自主品牌的研究多从品牌的角度和创新的角度出发侧重于理论体系的分析。美国著名学者菲利普.科特勒对品牌定义的表述是“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消费者或某个销售者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从本质上说通过一个品牌能够辨别出销售者或者制造者。Kevin Keller认为“将一个品牌与另外一个品牌的区分是消费者对于不同产品属性的认知、理解和感觉以及他们的购买行为最终一个品牌将在消费者的脑海中留下长久的印象。”Marc Gobe认为成功的品牌必须带领顾客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普遍的感情层次“创新”这一概念最初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oseph.A.Schumpctcr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明确阐述的。他指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将从未有过的有关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及现状
以前中国没有汽车制造业。
中国土地上第一辆汽车是1903 年输入的美国产奥斯莫比尔牌小汽车,领得第一号汽车行驶牌证,其所有者为上海富翁。
中国制造汽车的尝试是在奉系军阀张学良将军支持下,于1928 年聘请美国技师指导,在沈阳北大营军工厂成功仿造了美国万国牌载重汽车,1 年中装出10 辆。
1936 年中国政府曾有计划与德国奔驰公司合作,成立官办“中国汽车制造公司”,拟先组装汽车、后制造汽车。
翌年,抗日战争爆发,此议遂搁置下来。
直到1949 年****离开大陆,中国只有汽车使用和修理业。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汽车产业才得以建立和发展。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创建阶段、独立自主发展阶段和对外开放阶段。
1. 创建阶段1953~1958 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创建阶段,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成是这一阶段的标志。
这一阶段的特点为建设工作是在原苏联的全面援助下进行的,产品由苏联引进,工艺流程由苏联设计,主要设备由苏联提供,连厂房设计也是由苏联方面承担的。
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设计能力为年生产汽车3 万辆,产品是载重4t 的载货汽车和相应的越野车。
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53 年奠基,1956 年从第一汽车制造厂流水装配线上开出第一台“解放牌”汽车。
1958 年生产汽车16 000 辆。
2. 独立自主发展阶段1958~1984 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第二阶段。
1958 年左右,中苏关系恶化。
中国汽车产业与其他经济部门一起进入自力更生的时期。
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基础工业之后,我国各地纷纷仿造和试制了多款汽车,逐渐形成了几个较有规模的汽车制造厂。
除第一汽车制造厂外,较大规模的还有南京汽车制造厂、北京汽车制造厂等。
1958 年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了中国人的第一辆轿车,起名“井冈山牌”开进了****。
从此,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标志性的成果是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设。
1964 年开始筹建第二汽车制造厂,从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建设观点出发选择湖北省西北部山区(现今十堰市)建厂。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急需突破4大瓶颈
于 未 来 全 球 汽 车 市场 ,实 现 从 汽 车 大 国 向 汽 车 强 国 迈 进 。 关键词: 车; 汽 自主 品 牌 ; 颈 ; 瓶 核心 技 术 Fo tl n c e d d t e k hr ug n I e nd ntBr n urBo te e ksN e e o Br a t o h i nd pe e a d Aut m o ie n o b l si D o e tc m si
t e c r o e i v n s fi d p n e t r n u o o i si o s i c n b h o e c mp tt e e so e e d n a d a t m b l n d me tc a e i r v d a d d mi ae i h lb l u o i n b e mp o e n o n t t eg o a t n a ma k t Ac i v ec a g r m i o n r oap we f l o n r u o t e i d s r . r e . h e e t h n e fo ab g c u ty t o r u u ty i a t mo i u ty h c n v n
有哪 家 自主品牌 企业 有 能力在 推 出新 车 的 同时推 出具 基本 定位无 足轻 重 。 有 自主知识 产权 的专有 技术 。 另外 ,这些 出 口产 品的 目标市 场几 乎包括 了所 有 2 )重 结 果轻 流 程 。许 多情 况 下 企 业 内虽 然 有成 的发 展 中国家 ,如果 按 国家市场 平 均销售 量来 计算 , 文 的流程 ,但往往 为 了上级 确定 的 时间表 而随意 更 改 在每个 国家 地 区市场 上 的销量 不足 1 万辆 ,这 也恰 如 路径 ,结果 事后有 可 能造 成大 量 的返 工和质 量 隐患 。
我国汽车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技 术含量最高 ,保护时间最长 ,对市场 的控制 度更强。因此大量的发明专利掌握在 国外企业 手中 ,使得 国内企业在激烈的汽车行业 竞争 中 处于相对 被动的境地。 、
了自主创新 的发展 思路和定位后 ,有效整合 国 研 发投 入。国家应加 大投 资补贴力度 ,大力扶 内外人才和技术 资源 ,通过与世界上掌握核心 持具有 自主研发能力 的汽车生产企业 ,鼓励组 关键 技 术 的团 队合作 开发 ,在 引进 、消 化吸 建 核心技 术开 发的工程 技术 中心和研发 中心 , 尽 快建立 完善的 自主创新 体系。同时 ,在技术 引进政 策方面 ,政府应对 涉及汽车生产制造的 核 心技 术 和关键 技 术 的技术 转移 项 目实行 优 惠 ,鼓励 和促进 更多 的核心技术 的 良性转 移 , 并深化 引进技术 的扩散效应。
摘 要: 随着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 , 自主创新 问题 日 益成为我 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 “ 颈” 本文在分析 了我 国汽 车产业 自主创新的现状 , 瓶 。 尤 其是存在 的突出问题后 , 结合 国内汽车企业 自 主创新的道路选择 , 有针对性地提 出促进汽车产业 自 主创新体 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 汽车产业; 自主创新 ; 路径选择
社会科 学
Cawc —sdIc 嵋 饵— ‘ h hl Z—d 山 ■■ i eeoiUPUs n T nga r. N o u 囵团 蓬阉 en oI U  ̄t 5 I ●
我 国汽车 自主创新存在 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
郑 书伟
( 黑龙 江省黑大 高等级公路 管理处 , 黑龙江 哈 尔滨 10 8 ) 5 0 1
我 国汽车生产企业 自主创新 能力 薄弱 ,成 控股设 计公 司为支撑点 ,与关联零 部件企业 为 制约 我 国汽车产 业壮 大和 发展 的重 要 “ 瓶 和供应 商开展 协同设计 ,同时兼顾与 国内大 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用分析与综合的相结合的方法谈我国自主品牌汽
车发展问题
摘要
本文在简述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现状基础上,利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我国汽车企业在自主品牌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未来的发展策略。
一、分解,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现状及问题
1、自主品牌产品增长迅速,但多集中于低端市场。
自主品牌市场主体和增长集中在A级车市场,更多的是在A00级市场。
与合资品牌产品比拟,自主品牌汽车技术、机能、质量差距拉大,尤其是在发念头、变速系统、驾驶、操控、刹车等众多枢纽技术环节,均未达到行业均匀水平。
在2006年1~8月的汽车销量中,A00级自主品牌汽车占据53%的份额,在自主品牌的销售结构中,B级车仅占8%,10万元以上仅占5%。
中级车市场对技术和品牌的两大要求,成为自主品牌产品结构晋升的两大瓶颈。
2、自主汽车品牌与国际知名品牌差距巨大。
据“2008年第一品牌评比”结果可知,我国汽车品牌价值均在30名以后,远远低于外资品牌价值。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整体品牌形象缺乏产品品质的有效支撑,导致品牌认知度、美誉度、忠诚度低,缺乏中高端产品有效支持,导致品牌形象差,终极导致品牌溢价能力低,含金量低,难以与国际品牌抗衡,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这与“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缺乏清楚的品牌定位和系统的品牌规划不无关系。
3、人才与资金匮乏,导致自主品牌动力不足。
靠单个企业的自发研制是不可能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的,这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鼎力搀扶。
据专家调查分析,在汽车强国,一个成熟的汽车自主品牌的研发,一般要求企业达到200万辆的出产
页脚内容1
规模,10亿美元的固定投入,10亿美元的运转用度,同时还需要8,000~10,000人的技术研发步队,约30个实验室,且均匀两年能开发一款新车等。
而目前我国海内最大的汽车生产商的出产规模也刚刚超过100万辆,某闻名的汽车技术开发机构也仅仅拥有高级技术职员40人、中级技术职员80人的规模。
4、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工艺低下,自主品牌汽车在试用过程中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
随着汽车品牌、车型的不断增多,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更看重的是性价比优势。
相对于合资品牌来说,自主品牌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质量一直是自主品牌的硬伤。
而这一轮自主品牌的溃败,仍是因为这个致命的硬伤。
5、数目众多而规模有限,无法形成行业规模经济。
自主品牌面对数目多、规模小的狼藉局面,市场集中度低。
我国一年的汽车总产量却只相称于国外一家大汽车公司几个月的产量。
我国大大小小几千家汽车企业在行政上有不同的隶属关系,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关系和利益驱动的分割与保护格式,这种分割与保护严峻制约了资源的公道活动,工业内很难通过纵向和横向合并的途径,把众多的汽车企业组建成具有同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团体,使企业自主开发效率过低、本钱过高。
6、品牌溢价低,利润率低
一直以来,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都是超低的价格进入市场,低价几乎成为了自主品牌的共有特征,低价低利润也成为了自主品牌占领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但从品牌的溢价方面来看,自主品牌比欧美的车型品牌溢价要低10%-20%,比日本的产品可能是要低5%。
虽然低利润在短期内会带来一定市场份额,但从长期来看,如果一直采取低价策略,而忽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那么品牌所带来的附加值、品牌溢价将会越来越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将越来越弱,这对我国汽车企业打造强势自主品牌是不利的。
7、合资下探竞争围剿自主品牌
页脚内容2
来自国外品牌车型的下探竞争以及合资自主车型的挑战将成为自主品牌汽车面临的最大压力。
自去年开始,各跨国品牌在中国市场加大了车型的投放力度和市场策略,如全新针对中国市场开发本地车型、投放更多的小型经济类产品、提高车型配置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一汽丰田新威驰上市,将最低价格下探到6.98万元,已十分接近同档次的自主品牌汽车。
8、“多生孩子好打架”是中国式造车弊病
“山寨”实质上是中国自主品牌极端迎合市场的行为。
看不清设计趋势,看不到方向,就不能准确预见产品是否能够符合消费者的审美。
缺乏拳头产品、产品线紊乱一度令人头疼不已。
这些产品并无本质改变,品牌区隔亦不明显。
无论企业体量大小,都会生产各种各样的车型,同时经营三四个品牌,但每个车型销量都极为有限,每个品牌都十分虚弱。
二、抽象
A、国家对汽车制造业人才培养的落后及汽车产业政策问题(3、5)
第三条关于人才、资金和政府政策给自主汽车企业带来的阻力,第五条是各个自主汽车企业各自为战,未能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需要政策来导向。
属于并列关系。
B、汽车人才缺失的问题(6,8)
第六条和第八条都是由于我国自主汽车企业不仅普遍缺少汽车设计、制造、调校的汽车专业人才,而且还急需企业管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管理性人才。
两者属于并列关系。
C、汽车制造水平落后问题(4)
第四条是我国汽车工业基础薄弱,制造工艺落后,造成了很多自主品牌汽车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其在我国汽车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印象。
D、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问题(1,2,7)
页脚内容3
第一条和第七条,汽车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因此只能在低端市场有所作为,同时也造成自主汽车品牌难以同国际汽车品牌竞争。
三、综合
A B C
D
A问题中国家在汽车领域的人才培养方面未能加大投入,重视人才培养,造成我国现在普遍缺少汽车制造的专业人才和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即流程图中B问题,间接的导致D问题的产生。
同时,在A 问题中,政府所出台的汽车产业结构政策不合理,早期的汽车产业政策基本忽视了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却大力支持合资品牌的发展,国家在汽车领域研发投资相对分散,对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研发能力支持力度不够,这些都直接导致D问题的产生。
A问题中我国在工业制造工艺水平及汽车制造人才方面的落后造成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在质量上存在缺陷,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即流程图中的C问题,这也直接造成了D问题的产生。
三、对策,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策略
1、A B
政府应探索出一条培养汽车制造、营销、管理的高端人才之路,加大对高校中汽车相关专业的投入,吸收国外的现金经验,尽快的培养出适合我国自主汽车企业发展的各种人才。
2、B C
页脚内容4
引进国外汽车品牌的先进技术,迅速提高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的主要任务。
引进先进技术不仅仅是奉行“拿来主义”引进生产线,还需要高技术水平人才将其生产线或者先进的技术真正的做到“知其然知其所然”,为以后的自主创新积累宝贵的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
3、A D
政府首先要强化自主品牌意识,应真正的当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通过政策引导,促使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核心技术及车身设计工艺的研发;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去自主汽车品牌研发的投资和政策上的支持,扩大政府采购,利用公车改革这个机会,公车采购向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倾斜,为国产品牌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
4、B D
企业通过培养或引进大量汽车制造专业人才,加强自身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的提升,掌握汽车制造的核心技术,在技术上不再受制于他人,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通过联合开发、委托设计、购买品牌来迅速积累汽车设计、生产的经验和技术。
企业管理人员要认准市场需求,把握消费趋向,要做到充分迎合、利用消费者的消费趋向,将其转化为对企业产品的现实需求;明确品牌定位,根据顾客的需求和价值观出发,才能形成独特的品牌个性,进而通过产品设计、营销概念、营销工具等来执行相应的品牌战略。
最终达到掌握汽车制造核心技术,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5、C D
汽车生产企业要加大技术升级和新技术研发力度,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改善品种、提高质量,防止盲目扩大生产能力。
要提高汽车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的检测能力,结合生产线改造,增加在线检测设备。
此外,自主汽车品牌还需要加强汽车售后的服务,建立起维护水平过硬的维修团队。
只有在质量过硬的前提下,提高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知名度才能成为可能。
页脚内容5
四、总结
虽然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面临着以上诸多问题,但是经过10余年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已取得巨大进步,主要整车企业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产品水平和品质也取得不断进步和提升。
近几年,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纷纷开始转型,苦心孤诣终获一技之长。
越来越多的国际设计大师被挖角至自主品牌担当设计重任,原来的“山寨至上”早就被自主技术研发、自主采购制造的“正向研发”所替代。
随着石油资源过度消耗和环保的要求,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加快其开发和市场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开发都处于初始阶段。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工作开始较早,基本上没有与世界先进水平拉开差距。
因此,继续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项目,将使我国汽车产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能正确处理好目前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自主汽车品牌一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并能立于不败之地。
页脚内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