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导学案(教师版)
部编本七上第二单元师生作文导学案
七上第二单元作文导学材料温馨提示:请老师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基本没有独立作文能力,可选用导学材料;如果学生基础较好可以不用,以免学生选材、行文陷入套路之中。
读中悟法语段一: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作者怎样“添枝加叶”,把我发脾气写得具体的?语段二:下面的越盾写母亲提出想推儿子去看菊花之事,写得非常细致,请用圈点批注法批注作者从哪些方法添加细节来写具体写的。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读文评法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例文,思考例文是怎样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的?是怎样抓住细节具体表现主旨的?最后再给文章来点点评。
例文1 那一次,我真开心暑假时,我随阿姨及她的同事来到了三爪仑,‚打‛了一场橹崖漂流之战。
从此,那场战斗便经常在我心中回放。
‚船到了!‛一声吆喝声传遍四周,我急忙挤向前,这才瞧见阿姨已占领了一只船。
我三步并作两步地奔去,俩人一同将船拖入水中。
接着,我眼疾手快地抓起‚装备‛——桨以及从小弟那里‚死缠烂打‛得来的水枪,一屁股坐上船,拉开了一场漂流之战的序幕。
‚冲啊!冲啊!‛我在心中喊着谁也听不到的口号,兴奋地划着桨,想一马当先冲出去。
《故乡》导学案(故乡的变迁 理想的追寻)(教师版)
故乡的变迁理想的追寻——《故乡》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小说情节,把握行文脉落,分析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2.分析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探究变化的原因,理解主题。
3.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和希望打破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信念。
【重点难点】1.梳理小说情节,分析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2.分析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探究变化的原因,理解作者希望打破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信念。
【学习过程】知识简介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2.背景介绍1911年,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境况日益恶化,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1919年12月,鲁迅从北京回到故乡绍兴,与同族十多户人家共同卖掉新台门故宅,带着母亲、三弟及家属来到北京。
这次回到乡间,幼年的伙伴、农民章闰水特地从海边农村进城来探望鲁迅。
章闰水年纪刚过三十,已是满脸皱纹,面容憔悴,讲述了“农村做人总是难,一点东西拿出去总是要捐三四回”的悲惨处境,引起了鲁迅深切的同情。
后来,鲁迅将这次回乡的经历,艺术地再现于小说《故乡》之中。
文章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是作者所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不能指作者自己。
3.文体知识4.字词积累读准字音:阴晦.(huì)萧.索(xiāo)祭祀.(sì)伶俐.(lì)愕.然(è)鄙.夷(bǐ)嗤.笑(chī)应.酬(yìnɡ)世面.(miàn)惘.然(wǎnɡ) 隔膜.(mó)恣睢.(suī)五行.(xínɡ)秕.谷(bǐ)獾.猪(huān)颧.骨(quán)髀.间(bì)伶仃.(dīnɡ)瑟.索(sè)寒噤.(jìn)理解词义: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
作文教学导学案2
收集写作素材,讲解描写方法,指导学生按照日记的格式正确书写。
学 法
听、读、思、写、交流综合运用
教学课时
三课时
导 学 预 案(主备人:尚晓凤)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生活在这个美丽多彩的世界上,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的东西。你们都有认真观察他吗?(学生回应)。你们会怎样去观察的?
2、让学生讨论;
“唉,毕竟是只蚂蚁!”我替它惋惜,“要是它力气大,那……”我刚要起身回家,惊异便把我拉了过来:刚才的蚂蚁卷土重来,身后还跟着大队人马。一阵瞠目结舌后,我平静了:蚂蚁力量太小,多来十个也无用的!我讥讽着这些小生灵,觉得它们是痴心妄想。只见它们有的聚气凝神,紧抱米粒;有的二蚁连手,奋力拼搏;有的发起蛮劲,搬米疾走……不多工夫,米粒便象是返乡归国似的移向蚁穴。(写出自二人小组交换读文。
3、互相修改。
三、认真誊写。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1、教师从学生的习作中选两篇比较优秀的讲评。
2、习作展评出示作文
3、这篇习作的优点:(可以从选材、句子或一些精彩的段落入手,以)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
4、这篇习作欠妥的地方:(提合理建议,以促进学生全面提高。)
5、分小组学习交流本次的收获或一些好的建议,完善以后的习作活动。
6、全班交流汇报。
板 书 设 计
观察日记
(1)按照正确的日记格式。
(2)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3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 学 反 思
3、教师小结。(观察方法和顺序做以指导)
二、明确目标
1、熟悉并正确运用写日记的形式。
2、出示习作要求并画出写作的中心内容。
3、指名归纳习作要求。
三、 写前指导
习作四《 笔尖流出的故事》
2019学年上学期六年级语文科第四单元导学案(教师版)主备人:王美蓉审核人:班级:姓名: 家长签名:日期:习作四: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目标】1.根据习作提示,从三组环境和人物中,选择一组或者自己创设一组进行习作,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2.能围绕主要人物,抓住主题,细致、清楚地叙述故事内容。
3.故事内容要完整,情节要曲折生动,能够吸引读者。
【教学重难点】1.选择合适的情境,精选素材,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2.注意采用恰当的写作手法,使习作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导学案。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讲过故事吗?哪些故事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假如让你创编故事,你会怎样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想象的王国,创编精彩的故事吧!二、重温故事内容,了解特点1、回忆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指三名同学分别说说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总结:这三篇课文写的都是故事。
【出示课件2】《桥》一名老党员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穷人》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贫穷的情况下,收养邻居家两个孩子。
《在柏林》一位后备役老兵把自己的妻子送往疯人院,然后去参战。
这三个故事都是虚构的,都非常感人。
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因为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来写。
(板书:虚构故事情节曲折吸引人)三、交流反馈1、学生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组自己感兴趣的习作内容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2、全班交流。
四、习作指导1、学生围绕选择的习作主题,展开想象,抓住主要故事情节创编故事。
教师指导:本次习作的重点是围绕主要人物把故事写完整,注意情节的生动性。
2、讨论、交流:习作可以采用哪种写作手法?描述故事发生发展的哪些具体情节?要求叙述清楚故事的内容。
教师指导:如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一开始便吸引读者读下去,还可以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出对某个人物的褒贬过程或行为态度和观点的转变等,进而制造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3、小结写作技巧:(1)故事情节完整,叙事线索清晰,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作文导学案
作文导学案学习内容学习目标1、写一位教过自己的老师1.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回顾《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略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
2 .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环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教学难点: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
学习过程复备栏(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
1.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
(1) 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 年,发生的事不少,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为什么要回顾这件事呢?(2) 读了文章,我们宛然“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2 .学生朗读思量,教师检查点拨。
3.师生共同小结: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1 .自读例文,想一想:(1) 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2) 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2 .分小组讨论、交流。
(1) 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
(2) 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入微,具体感人。
如“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3) 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
(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1.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
像上面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式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启示学生回顾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
确定其中一个,选择他(她)匡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来再写下来。
2.选材:老师关心匡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3.组织讨论:怎样才干把这件事叙述得生动具体4.拟题,完成初稿。
5.组织修改。
作文导学案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2、写一种动物1、能读懂例文,知道作者是抓住鸽子的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的特点,把鸽子写得很有情趣的。
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2年级_语文园地一第一单元习作春天里的发现(导学案)(教师版)
习作:春天里的发现趣味故事雪融化后变成什么曾经有一位老师问小学生:“雪融化后变成什么?”一个小男孩抢先回答:“雪融化后变成水。
”另一个小男孩想了想说:“雪融化后变成泥土。
”有个调皮的小女孩则回答:“雪融化后变成春天。
”第一个小男孩得到满分,老师表扬他反应快,回答准确。
第二个小男孩得到60分,老师责怪他拐弯抹角。
小女孩得到的却是:零分加训斥。
这个故事中三个答案都是准确的,而以其中第三个答案最为优美,最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
说出这个答案的小女孩不应该得到训斥,而应该得到表扬。
假如是你回答这一提问,你的答案会是怎样的呢?你的答案会比那个小女孩更优美吗?今天,就给你一个以春天为话题展示表达能力的机会。
训练内容春天里的发现老师带我们去春游,我看到了春天。
小草探出了脑袋;蝌蚪快活地游泳;布谷鸟欢乐地歌唱;人们在田野里踏青,小朋友在空地上放风筝……春天多美好啊!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在春天里的新发现吧!训练要点一、参加一次春游。
二、观察春天的大自然的各种变化。
三、记下自己在春天里的新发现。
技法点拨这次训练的目标主要是让小学生在春游时有所发现。
一年级下学期时,我们进行过“春天在哪里”的写作训练,对于如何观察春天有所了解了。
这次训练要进一步提高观察的本领,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抓住大自然的变化。
从冬天来到春天,大自然发生了许多变化:有的景物冬天没有,春天才出现,如从南方回归的大雁、小燕子等;有的景物冬天时是一个样子,春天又是另一种样子,如河流与湖泊表面上结的冰,到春天就融化成了水;有的景物的颜色变了,如枯黄的麦苗返青;有的景物形状变了,如柳条上的芽孢吐出叶子,桃枝上的蓓蕾绽放花朵……抓住这些变化来写,春天的特点就十分鲜明。
第二,要展开联想和想象,把看到的写生动、写具体。
发现,不仅仅用眼,还得用心。
用眼看只能发现物体形状的变化,用心想才能真正探索到大自然的奥秘。
对于眼前的景物,要敢于大胆的联想和想象,巧妙借用已经学习过的课文中好词好句来描写。
教师版《过万重山漫想》导学案
《过万重山漫想》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理清文章“漫想”的思路。
能力目标:学会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之一——寻找关键语句。
情感目标:能领会“第一个敢为人先”的精神实质,能深刻认识并领会“第一个”对后者的奉献精神及重要意义,学习文中讴歌的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一)解题:过:穿过。
万重山:三峡。
漫想:不受拘束的想。
(一)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
⑴夔门(kuí):在奉节县境,扼瞿塘峡,为三峡门户。
⑵耸峙(zhì):形容山峰耸立对峙。
⑶黯然(àn):阴暗的样子。
⑷怯弱(qiè):胆小软弱。
⑸船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条等做成的撑船的工具。
⑹欹侧(qī):倾斜。
⑺坐骑(qí):供人骑的马,泛指供人骑的兽类。
⑻嘁嘁嚓嚓(qī qī chā chā):象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⑼啃噬(shì):一点点地咬、吞。
⑽摧山坼(chè)地:摧塌山脉,裂开大地。
坼,裂开。
⑾胯下(kuà):腰和大腿之间的部分。
⑿抟(tuán):盘旋。
⒀无恙(yuàn):指没有发生疾病,引申指虽然受到了不良侵害,但是没有产生不良影响。
⒁端睨(ní):事情的头绪。
⒂追溯(sù):比喻回首或钩沉往事,探寻本质或源泉。
⒃翎毛(líng ):鸟的翅上和尾上的长羽毛。
⒄燧木(suì):上古时候取火的器具,这里指取火的动作。
⒅船舷(xián):船两侧的边沿。
⒆以敝帚画西施:用破旧的扫帚为西施画像,比喻承担难以完成的任务。
⒇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到。
二、理清思路:1、从全文来看,作者的总体思路有起点、过程和终点。
那么,引起作者漫想的起点在何处?终点又在何处?⑴起点在夔门。
⑵终点是船过三峡。
2、请找出文中说明作者产生联想的句子。
①头脑里一无所有。
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
作文辅导导学案
荣成市第三十二中学导学案班级:姓名:学科语文课型作文指导课授课人席红云课题灵活表达,精彩纷呈——记叙文写作中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学习目标1、通过知识导航,了解写作中的五种表达方式。
2、通过品析名著,学习各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综合运用。
3、通过实例演练,学会在文章中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一、范例引路,明确目标登山(修改前)今天我们去登山。
我爬得太累了,跟妈妈说我不想爬了。
妈妈教育了我一番,我们又继续爬,终于,我们登上了顶峰。
登山(修改后)今天我们去登山。
我爬得太累了,擦了一把汗,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已经快累死了,不能再爬了。
”这时妈妈对我说:“既然你要爬山,那就要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一定要坚持并且努力战胜困难。
”听了妈妈的一番话,我憋足了力气继续向山顶走去。
终于,我们登上了顶峰。
我向山下眺望,远处的山峰清晰可见,高高低低,连绵起伏,楼房似火柴盒一般大小。
这些景物使我兴奋地叫了起来……啊!这次登山收获真不少啊!它不仅锻炼我的意志,还让我懂得了前进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的,只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就能达到顶点。
1、读一读,比较一下,登山(修改后)和(修改前)你更喜欢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2、分析一下登山(修改后)比(修改前)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找出来,认真的体会。
(提醒:字体不同,表达方式就不同)二、知识导航,学以致用1、知识回顾2、辨一辨,说一说(指出以下句子用了哪一种表达方式?)①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鲁迅《故乡》②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③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④啊!这样的早晨,一年年都过去了,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⑤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
高中语文一第单元作文训练《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素材
《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写出人物个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并用多种方法刻画鲜明生动的人物,凸显个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美好人性,感受美好人性。
【学习重点】掌握方法,写出人物个性.【学习难点】学会细心观察。
抓住人物个性所在.【情景导入】刻画人物的个性并不一定需要大量静态的描述,有时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片段便可展示出人物的与众不同。
下文即是我国古代优秀作品在这一方面的典范。
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
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刘义庆《世说新语》请翻译这段文字,并说说用什么方法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译文:王蓝田是个急性子。
曾经吃鸡蛋,用筷子去扎,没扎到,就很恼怒,把鸡蛋丢到地上。
鸡蛋在地上滚个不停,他就跳到地上,用木屐踩鸡蛋,又没有踩到。
非常愤怒,又把鸡蛋从地上捡起来,塞到嘴里,咬碎之后把它吐掉了。
形象:文章运用动作描写,以极为俭省的文字刻画出王蓝田的“性急“的“憨态”,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知识链接】写人,一定要突出个性,形象才鲜明、生动,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单元的表达交流我们共同来完成“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1、什么是人性?人性就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
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长期形成的共性。
小组探究以下两个问题:2、什么是美好人性?美好人性的含义非常广泛,诸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克己奉公,勇于奉献,敢于斗争,不畏强暴,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富有爱心,同情弱者,谦和宽容,朴实真诚,等等。
3、什么是个性?个性特征,指的是一个人的性格、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
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因而个性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即便同一种美好人性,在不同人身上也会有不同的体现,便各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点。
八年级作文导学案1
学习内容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总第1 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教师:马莉备课时间 3 月3日学习目标1.搜集有关歌颂母亲的诗歌散文赏析;2.引导学生回忆和母亲之间发生的印象深的事情。
3.抓住人物突出的个性,有细致生动的描写。
学习重点抓住人物突出的个性,有细致生动的描写。
学习难点抓住人物突出的个性,有细致生动的描写。
学习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修改栏)一. 习作要求:1. 有真情实感,能打动人。
2.抓住人物突出的个性,有细致生动的描写。
3.结构完整,详略得当。
二. 老师指导:1.我要写2.写什么①母亲小传:为母亲写一篇小传,力求全面反映母亲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
②母爱深情:描述母亲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从而透视母亲对你(们)的特有的情感和独特的个性。
③爱的思考:虽然普天下的母亲对子女的爱心是一样的真切,但是由于生活环境、个人性格等等的差异,母爱的表现形式却各不相同;而子女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也千差万别。
对此,你有什么独到的感想,可以写出来。
3.怎么写整体构思:从不同的角度截取几个片段,分别表现母爱的几个侧面,还可以把自己的成长经历作为一条线索,顺着这条线索,挑拣主人公对你的成长影响较大、给你印象较深的情节去写。
习作要求一是“有真情实感,能打动人”。
习作要求二是“抓住人物突出的个性,有细致生动的描写”。
习作要求三是“结构完整,详略得当”。
三.习作尝试:亲爱的同学们,十几年了,母爱陪伴着你们一路走来,你们对母爱的赞歌也应同行啊!就把以往的经历中你感受到的母爱,或者你对母亲的爱,用心地描绘出来吧!另外,“母亲小传”和“爱的思考”应有所不同。
“母亲小传”:既是传记,就不能只截取一个生活片段。
只能像填写履历表格那样,截取几个你认为比较重要的片段,作简要介绍。
跟填写履历表格又不一样的是:我们是在写文章,重要的环节也要详细地介绍,才能够展现母亲独特的经历和独有的个性。
“爱的思考”:常见的题目就是《妈妈,您听我说》,便于直抒胸臆,但要注意人称的变化和说话的语气。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作文导学案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课时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习作6
学习目标
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作一些调查,将统计过程与结果写下来,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习重点
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作一些调查,将统计过程与结果写下来。
学习难点
根据统计数据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习准备
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并记录数据。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1、学生先确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个内容要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要有意义,有意思,围绕这个内容,可以设计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
2、回忆数学课中所学到的“统计方法”的有关知识,说说这些统计方法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设问导读
1、读第二自然段,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设问导读
一、明确要求
1.明确习作要求,确定作文范围。文中写的事一定是发生在暑假里,特定的时间不能变。
2.选择恰当材料确定写作目的。选写在文中的事要是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想告诉别人的事。暑假是漫长的、也是丰富的,在暑假里你肯定经历了不少事情。
导
学
过
程
二、指导选择材料
这次作文应围绕哪个词来写?(趣事、错事、好事)
导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作文(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习作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习作三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写作读后感。
高分作文必杀技巧系列——“以小见大法”写记叙文(导学案)
高考分文体写作之记叙文的“以小见大法”写作导学案(教师版)【训练目的】一、了解记叙文“以小见大法”的写作特点;二、走近高考,研读例文,学会写“以小见大法”的记叙文。
【导入学习】“以小见大法”是指从生活的一个角度、一个层面、一个点,发掘出具有深 刻社会意义的主题,揭示问题的内在本质。
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突出精要。
这种技法,也就是立意求深法。
“借一叶而知秋,以一目而传神”。
“小”与“大”是对立统一的,“小”是现象,“大”是本质,小是大的一部分,大是通过小来反映本质特征的。
而以小见大中的“小”,应是描述的焦点,它是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
一滴水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细心观察生活的微小,往往能悟出大道 理。
如王愿坚的《七根火柴》,描写的是位无名战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保护、转交火柴的故事。
相对于长征而言,在茫茫的草地里,可谓是小事;但通过小事却看出当时红军处境的的异常艰难,反映出红军战士用生命保全火种、一心向党革 命到底的伟大精神。
这主题可谓是大主题。
【自主学习】“以小见大式”写作模板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因此,考场上运用小材料来写作往往会收到独特的效果。
这种写作模板就是,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并通过挖掘该素材的内涵,由表及里,层层论证,使文章内容不断深化。
1.着眼于“大”,挖掘要深刻。
古人一直把“意深”作为写作的首要标准,强调“意必深然后为工”“论事叙事,皆以穷尽事理为先”。
我们写作时,一定要细心观察,精于思考,对生活中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发 掘出最本质的一点,思考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从平凡中见不平凡,从无奇见有奇,就能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如范文《追求兴趣,更要尊重 兴趣》的立意就在于“尊重、包容他人的兴趣,于己,于人,于国,皆成幸事”,主旨深远。
2.大中取“小”。
选材要精心。
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
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我们独具匠心的安排,是高度提炼的写作点。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教师版)
16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1.梳理小说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品读文章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3.体会叙事技巧,理解文章主旨。
2课时1.品读文章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叙事技巧,理解文章主旨。
体会叙事技巧,理解文章主旨。
1.查找资料:关于作者鲁迅的生平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途径查找。
2.圈点批注: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文,圈点生字词,思考本文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3.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个人对课文的理解与全班同学分享,解决彼此的疑问。
同时也可以相互之间出题目相互考察。
4.质疑探究:对小组内仍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全班进行探究,或请教老师,或查找资料。
5.达标测试:完成《学习与检测》的相关练习,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1.熟读课文。
①我把课文读了遍,我知道篇小说讲的故事是②读完文章后,我的感悟是:。
①这篇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
②略①我查阅了文史资料得知:这篇小说写于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
当时的法国,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激烈起来。
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的险途,期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
本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来的。
1883 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破产飘洋过海②我查阅文学资料得知: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人名)和美国(人名)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短篇小说《》《羊脂球》和《我的叔叔于勒》等。
长篇小说《一生》《》等。
法契诃夫欧·亨利项链漂亮朋友3.查一查写一写,一个词写两遍并给加点的词注音。
五年级第四单元作文 二十年后回故乡
2019学年上学期五年级语文科第四单元导学案(教师版)主备人:韦庆英审核人:课题:二十年后回故乡【习作要求】1.可以写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回忆。
2.可以写与亲人或者同学见面的情景。
3.也可以写你想写的其他内容。
确定自己要写哪一个:想一想,你对哪一个内容更感兴趣,你就写哪一个。
【学习重点】本次习作的学习重点,一是要充分展开想像,二是要注意学习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适当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
【习作提示】可以侧重一方面来写,比如侧重变化写,可以写房屋道路变化,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比如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写家乡的某处景观……总之是要大胆想象,不拘形式。
【教学方法】讲演法、演示法、启发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二十年后回故乡,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展开想象呢?(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房屋、道路、学校、公园、街道、小河……)(2)想象儿时周围熟悉的人会是什么样。
(同学、令居、朋友、亲戚)(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说什么话、参观什么地方、有什么感慨……)二、从哪里切入,才能想象具体呢?具体可抓住什么来写?提示:二十年后回故乡,“回”字是什么意思?“回故乡”说明此时你在哪儿?如:“我一直在外地忙工作,二十年没回家了。
我要回去看望家人。
”“从大学时我就到国外,现在是博士后,我要回家乡开电脑公司。
”具体内容:1、家乡的变化。
2、回忆童年的趣事。
3、与亲人或同学见面时的情景。
4、……三、有哪些好的开头方法呢?A.岁月流逝,短暂的二十年像流水一样过去了,那时我已有了七年的工作经验,成为了一个美国公司的大老板。
双休日,我决定回到自己的母校来看看。
那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我乘飞机来到了秭归的机场,一下飞机,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B.离开家乡二十年了,谁不想念自己的家呢?身在异国他乡的我也不例外,十分想看一看重庆是否变了模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作学写传记(导学案教师版)
写作《学写传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传记(小传)常识,理解传记内容真实,选材典型的特点。
2.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展示人物风貌,学写传记。
3.在写作传记中认识自我和他人,思考人生经历,提升人生境界。
【重点难点】1.归纳和掌握人物传记(小传)写作的一般方法。
2.认识自我和他人,思考人生经历,提升人生境界。
【学习过程】传记常识1.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
一般由别人记叙,称为“他传”;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
传记从篇幅长短上来分,也可以分为两类。
记述较全面、篇幅较长的,叫作“传”或者“传略”。
记述简略、篇幅较短的,称为“小传”。
2.小传,即人物小传,是传记的一种,是一种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小传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种类型。
第一课时初探传记阅读贾平凹的小传,思考小传需包含哪些信息?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
娘号“平娃”,理想于顺利;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
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
生于1953年2月21日,孕胎期娘未梦星入怀,生产时亦没有祥云罩屋。
幼年外祖母从不讲甚神话,少年更不得家庭艺术熏陶。
祖宗三代平民百姓,我辈哪能显贵发达?原籍陕西丹凤,实为深谷野洼;五谷都长而不丰,山高水长却清秀。
离家10年季季归里,因无衣锦还乡之欲,便没“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
先读书,后务农;又读书,再弄文学;苦于心实,不能仕途;拙于言辞,难会经济;执笔涂墨,纯属滥竽充数。
若问出版的哪几本小书,皆是速朽玩意儿,哪敢在此列出名目呢?如此而已。
包含姓名、年龄、外貌、籍贯、职业、家庭组成等基本情况,以及个人经历,特长爱好、性格特点、行事风格等。
学写小传活动一:概括基本情况1.阅读老舍小传《著者略历》里的“基本情况”部分,思考:“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写作要求?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
生于北平,三岁失估,可谓无父。
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
高考作文专项训练 记叙文写作“以小见大法”导学案
高考分文体写作之记叙文的“以小见大法”写作导学案(教师版)【训练目的】一、了解记叙文“以小见大法”的写作特点;二、走近高考,研读例文,学会写“以小见大法”的记叙文。
【导入学习】“以小见大法”是指从生活的一个角度、一个层面、一个点,发掘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揭示问题的内在本质。
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突出精要。
这种技法,也就是立意求深法。
“借一叶而知秋,以一目而传神”。
“小”与“大”是对立统一的,“小”是现象,“大”是本质,小是大的一部分,大是通过小来反映本质特征的。
而以小见大中的“小”,应是描述的焦点,它是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
一滴水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细心观察生活的微小,往往能悟出大道 理。
如王愿坚的《七根火柴》,描写的是位无名战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保护、转交火柴的故事。
相对于长征而言,在茫茫的草地里,可谓是小事;但通过小事却看出当时红军处境的的异常艰难,反映出红军战士用生命保全火种、一心向党革 命到底的伟大精神。
这主题可谓是大主题。
【自主学习】“以小见大式”写作模板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因此,考场上运用小材料来写作往往会收到独特的效果。
这种写作模板就是,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并通过挖掘该素材的内涵,由表及里,层层论证,使文章内容不断深化。
1.着眼于“大”,挖掘要深刻。
古人一直把“意深”作为写作的首要标准,强调“意必深然后为工”“论事叙事,皆以穷尽事理为先”。
我们写作时,一定要细心观察,精于思考,对生活中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发 掘出最本质的一点,思考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从平凡中见不平凡,从无奇见有奇,就能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如范文《追求兴趣,更要尊重 兴趣》的立意就在于“尊重、包容他人的兴趣,于己,于人,于国,皆成幸事”,主旨深远。
2.大中取“小”。
选材要精心。
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
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我们独具匠心的安排,是高度提炼的写作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布局谋篇》(导学案)(教师版)
《写作:布局谋篇》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根据表达中心的要求对组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做出整体的谋划。
2.列写作提纲,并根据实际需要修改提纲。
3.养成写作中布局谋篇的意识和习惯。
【重难点】列写作提纲。
【学习过程】预习案我们每天都在路上。
生活路上有欢笑,学习路上有艰辛,交友路上有甘甜,追求路上有付出。
在路上,我们有坚实的脚步,有丰富的体验,有无尽的期盼与思考。
请以《在路上》为题,自定文体,列写提纲。
学习案一、激趣导入古人作战讲究兵法,将领的排兵布阵直接影战局。
我们写作就像古人作战,“排兵布阵”很重要,不重视“排兵布阵”,就有可能跑题、偏题,最后“阵亡”。
写作中的“排兵布阵”是指什么呢?二、活动一:了解布局谋篇阅读九下课本62页,勾画相关语句,提炼要点,了解布局谋篇。
1.什么是布局谋篇?布局谋篇是在审题立意、选材之后,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做整体谋划。
简而言之就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么过渡等。
2.体会布局谋篇的妙处。
揣摩《送东阳马生序》的结构图,说说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作者采用夹叙夹议手法,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将“劝学”主旨娓娓道来。
文章从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经历写起,所选材料“致书难、求教难、外出求学难”都是跟主旨紧密相关之事,详写。
作者先写自己,再写太学生,后写马君则;写自己引出了写太学生,写太学生又引出了写作为太学生之一的马君则。
对比说理,写自己的艰苦经历是正面教育,写富家子弟求学的情形则是提供反面的教训,这一切都围绕勉励马生主旨而展开。
全文前后勾联,关合紧锁,结构非常紧密,可见作者布局谋篇之精妙。
3.怎么布局谋篇?阅读课本62页内容提炼出要点。
(1)围绕中心,梳理材料,拟出全文的框架。
(2)在拟定框架后列出写作提纲。
用简要的文字明确文章的全貌,包括文章的开头、结尾、中间部分的展开、承接过渡等。
小结:列提纲有什么作用呢?完善的提纲,有助于理清思路,把握全局,避免写作时偏离题意或信马由缰,有助于作者一气呵成地写完全文。
单元作文 写简单的说明文 导学案(教师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单元作文写简单的说明文导学案(教师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单元作文:写简单的说明文导学案(教师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一、【学习目标】2分钟1. 我会掌握说明文有关知识。
2. 我要了讲解明文的说明方法。
3. 写简单的说明文。
二、【自主学习】5分钟(读、记说明文相关知识)1.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3.①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开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开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
③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讲解。
详细表现在: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⑤从概括到详细(或从详细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4. 说明文的构造方式:(一)总分式构造:““总-分-总”式、总(概括)-分(详细)”式、“分-总”式。
(二)递进式构造: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三)并列式。
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构造。
三、【合作探究】20分钟1.说明文的方法:1.举例子、2.做引用、3.做比拟、4.列数字、5.分类别、6.打比方、7.下定义、8.做诠释、9.摹状貌、10.列图表。
2.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生动和平实。
四、【当堂检测】13分钟,(每个题都可以选做)1.根据定义填说明方法和作用。
说明方法作用或好处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详细化,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便于读者更明白2.做引用: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详细,更具权威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高中作文议论文写作之开头导学案(教师版)
议论文写作之开头导学案班级:姓名:使用时间:课题:议论文写作之开头学习目标:1、了解议论文开头的原则2、掌握议论文常用的开头技巧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议论文常用的开头技巧难点:能写出观点鲜明、引人入胜的议论文开头【预习案】一、问题导学一个漂亮的开头常常有先声夺人之势,最能够引起阅卷老师注意的就是开头、结尾和大概的结构安排、情节设置。
面对那么多的考卷,千篇一律的开头让改卷老师觉得索然无味。
怎样创造出一个吸引人的,与众不同的开头呢?二、知识梳理(一)议论文开头的原则明: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开门见山,点明主旨和观点。
简:就是用最少的话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如是材料作文,要“一言以蔽之”或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么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过多引述和全盘照搬原材料。
新:只有新,才能不落俗套。
如用“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问题”、“亮靶子”、“反弹法”等等。
(二)议论文常用开头技巧方法一:引1.引用名句,起点高远。
2.引用材料,论点鲜明。
方法二:喻巧设比喻,形象生动。
方法三:排排比造势,气势磅礴。
方法四:问巧妙设问,引人深思。
方法五:讲故事开头,引人入胜。
方法六:释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正论。
方法七:比巧用对比,观点鲜明三、预习自测:结合疫情期间你的生活与见闻,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自律”问题的认识、体会或思考。
【答案示例】自律,让人生更加精彩疫情期间,许多人宅在家里,因缺乏锻炼,体重蹭蹭往上涨;而有些人因从不放纵自己而一直保持好身材,从此可以看出,自律,能够让生活更美好,让人生更精彩。
【探究案】一、探究问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人们从美食中感受人文情怀的温度,领略中华文化的厚重。
在我国,食育文化源远流长,既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等与二十四节气相应的饮食风俗,又有“孔融让梨”等做人应该懂得礼让的经典故事,还有“饮食贵有节,做事贵有恒”的人生智慧……有人认为食育既是回归生活的教育,也是一种回归教育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这场争论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试着用曲线标识出开始、发展、高潮和结束这些关键点。
②在这场争论中,哪几个同学的个性表现得最鲜明?这鲜明的个性是在争论的哪些具体节点表现出来的?可以在曲线中标识出表现同学性情的节点。
③既要写好事件场景,同时还要写好事件变化中的人物。事件是选取某几个节点还是按照时间顺序一一去写?人物要从哪些方面刻画呢?请继续标识在曲线中。
(3)还可以用修辞手法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
(4)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强调人物精神。(《邓稼先》)
二、创设情境
3.你的好朋友很多,可是谁的个性最鲜明呢?他的这一个性在哪个环境或事件中表现得最突出呢?
明:(1)观察表现,确定写法。
从多方面对好朋友进行观察,好朋友的哪些外在表现最能体现其内在气质呢?也许是他充满个性的口头禅或者滑稽的动作,也许是他极具个性的表情或者始终如一的某种标志性行为。
出示精彩描写,猜读人物形象,感知细节的作用,激发写作兴趣。
【教学反思】
多实践,多创设情境并指导其感悟,充分给予机会,多看,多读,多写。
高桥新区中心学校导学案(教师版)
学科:语文
年级:七
课题:作文导学案2
课类:新授
主备:沈亚芬
授课时间:4月10日
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及常见类型,理解细节描写中写作中的作用。
2.学习如何捕捉生活的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
3.注意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如何捕捉生活的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
【教学难点】
注意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一、做游戏
1.智慧竞猜。
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儿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这个“不平常的人”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个细节可以看出?
2.列举素材,确定写法。
你为什么锁定这个(些)人?你认为这个(些)人的主要性格或气质是什么?他(们)的哪些外在表现触发了你对其性格气质的某种感受?
四、例文欣赏
教参P47《我的生物老师》、《“懒虫”吴梦珂》
五、作业布置
课本P25题目三选一,不少于3页,写在作文本上。《我的好朋友》、《争论》、《这样的人让我》
呈现鲁迅肖像(尤其头发和胡须),作者的观察和描写是多么细致入微。
2.如何结合人物外在与内在精神以表现丰富的人物形象?
明:(1)写人物的理想境界是将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合二为一。
可体表现,再以点睛式的议论、抒情句子概括精神特点。(《说和做》)这些议论句在前文具体材料的基础上,提炼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对文章的主题起到升华作用。
④你可以运用的人物刻画方法有哪些?参与争论的同学之间可否进行对比?写人物表情时可否运用精当的比喻?如何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字里行间?把这些想法也标识在曲线中。
根据标识好的曲线提纲,完成《争论》这篇文章。
三、写一写
以“我”的感受来刻画人物
1.揣摩题目
《这样的人让我》中“这样的人”是哪个人或者哪些人?他或者他们触发了你怎样的情绪?选出最能触发自己某种情绪的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类人,确定为自己的写作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