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动力学课程1
1第三章机器人力学分析及动力学模型
末点力与关节扭矩
末点力
fn,n+1和Nn,n+1是操作手作用 于环境的力和力矩,为方 便,定义
⎡ f n,n +1 ⎤ F=⎢ N n,n +1 ⎥ ⎦ ⎣
fn,n+1
为末点力。
驱动力/力矩
作用点:在相邻杆件之间 定义 τ=[τ 1 τ 2
3 为关节扭矩。
τ n ]T
Nn,n+1
末点力与关节扭矩的关系
δW=τ 1δq1 +
T + τ nδq n − f nT,n +1δPe − N n,n +1δφe
或 δW = τ T δq − F T δP
5
定理证明(2)
根据虚功原理,机器人处于平衡的充要 条件是对任意的符合几何约束的虚位移, 有
δW=0
注意到 δP 和 δq 的关系,则有
δW = τ δq − F Jδq = (τ − J F ) δq
1
§3.1机器人静力学
研究内容
机器人与环境接触时,界 面上将产生相互作用力和力矩。 机器人的每个关节都由一个 驱动器驱动,相应的输入关节 力矩通过杆件传送给末端执行 器作用在环境和对象上。 静力学讨论当机器人静止时 在驱动器扭矩和由它产生的施加在机器人末点的力和力矩之 间的关系,这对机器人的控制是重要的。
18
系统动能(5)
可得拉格朗日公式
∑H
j =1
n
ij
q j + ∑∑ hijk q j q k + Gi = Qi
j =1 k =1
n
n
i = 1,
, n (关节号)
式中
hijk
1 ∂H jk = − ∂q k 2 ∂qi
机器人静力分析与动力学课件
平衡状态
机器人在静力分析中处于静止或匀速 运动状态,此时力和力矩的平衡使得 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保持不变。
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承受的外部 负载,包括重力、外部作用力等。
机器人静力分析方法
有限元分析(FEA)
边界元分析(BEM)
刚体动力学
静力分析在机器人设计中的应用
01
02
03
结构优化
负载能力评估
正运动学模型
根据机器人关节参数,计算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
逆运动学模型
已知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反求机器人关节参数。
雅可比矩阵
描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速度与关节速度之间的映射关系。
运动学在机器人设计中的应用
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分析
1
机器人的运动规划
2
机器人的控制策略
3
04
机器人轨迹规划
CHAPTER
机器人静力分析与 动 力学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机器人静力分析 • 机器人动力学 • 机器人运动学 • 机器人轨迹规划 • 机器人传感器与感知
01
机器人静力分析
CHAPTER
静力分析基本概念
静力分析
在机器人设计中,静力分析是评估机 器人在静态负载下的性能,主要关注 力和力矩的平衡。
静态负载
轨迹规划基本概念
轨迹
轨迹规划
根据任务需求和机器人运动学、动力 学等约束条件,规划出机器人从起始 点到目标点的最优或次优运动轨迹。
机器人轨迹规划方法
基于运动学的方法 基于动力学的方法 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
轨迹规划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
01
服务机器人
02
机器人操作的数学导论——机器人动力学1
2、开链机器人动力学
2.1 开链机器人的拉格朗日函数 计算n个关节的开链机器人的动能,可将其中每一连杆动能求和, 定义一固连于第i杆质心的坐标系Li,则可得Li位形:
第i杆质心的物体速度为:
式中
ξ Ad1ˆ j j j
(e
e
ˆ i i
gsl i (0))
j
j i
为相对于第i连杆坐标系的第j个瞬时关节运动螺旋。
机器人的动力学及控制
1.拉格朗日方程
2.开链机器人动力学方程
1、拉格朗日方程
1.1 刚体的惯性 设V R3表示刚体的体积,ρ(r), r∈V是刚体的密度。如果物 体是均匀的,那么ρ(r)= ρ为常量。 刚体的质量可以表示为:
m (r )dV
V
刚体的质心是密度的加权平均:
r 1 (r )rdV mV
如图所示刚体,在质心建立 物体坐标系,g=(p,R)∈SE(3)为 物体相对于惯性坐标系的运动轨 迹,r∈R3为刚体上一点相对于 物体坐标系的坐标,现求刚体的 动能。
1、拉格朗日方程
1.1刚体的惯性 点在惯性坐标系的速度为:
物体的动能可用如下求得:
展开计算可得:
=
其中w为在物体坐标系中表示的刚体角速度,矩阵З ∈R3x3为物体坐标 系中的物体惯性张量
T=(1/2)VT
V=(1/2)(AdgV)T (Adg)-1
(AdgV)
=(AdgT)-1
选取三个坐标轴,使刚体的广义惯性矩阵为对角阵,则这三个轴 为刚体的惯性主轴。
1、拉格朗日方程
1.2 拉格朗日方程 定义拉格朗日函数示为:
式中T和V分别表示系统的动能和势能。 对于广义坐标为q∈Rm、拉格朗日函数为L的机械系统,其运动方 程为: 作用于第i个广 义坐标的外力 上式即为拉格朗日方程,将其写成矢量形式为:
第03章 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农业机器人任课教师李玉柱第3章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计划学时 3教学目的和要求:1.概述,齐次坐标与动系位姿矩阵,了解平移和旋转的齐次变换;2.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的建立与求解*;3.机器人的动力学*重点:1.机器人操作机运动学方程的建立及求解;2.工业机器人运动学方程3.机器人动力学难点:1. 机器人动力学方程及雅可比矩阵基本原理思考题:1.简述齐次坐标与动系位姿矩阵基本原理。
2.连杆参数及连杆坐标系如何建立?3.机器人动力学方程及雅可比矩阵基本原理是什么?第3章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教学主要内容:3.2 齐次坐标与动系位姿矩阵3.3 齐次变换3.4 机器操作机运动学方程的建立与求解3.5 机器人运动学方程3.6 机器人动力学本章将主要讨论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基本问题。
先后引入了齐次坐标与动系位姿矩阵、齐次变换,通过对机器人的位姿分析,介绍了机器人运动学方程;在此基础上有对机器人运动学方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3.1 概述机器人,尤其是关节型机器人最有代表性。
关节型机器人实质上是由一系列关节连接而成的空间连杆开式链机构,要研究关节型机器人,必须对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分析机器人连杆的位置和姿态与关节角之间的关系,理论称为运动学,而研究机器人运动和受力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则是动力学。
3.2 齐次坐标与动系位姿矩阵3.2.1 点的位置描述在关节型机器人的位姿控制中,首先要精确描述各连杆的位置。
为此,先定义一个固定的坐标系,其原点为机器人处于初始状态的正下方地面上的那个点,如图3-1(a)所示。
记该坐标系为世界坐标系。
在选定的直角坐标系{A}中,空间任一点P的位置可以用3×1的位置向量A P表示,其左上标表示选定的坐标系{A},此时有A P=XYZ P P P ⎡⎤⎢⎥⎢⎥⎢⎥⎣⎦式中:P X、P Y、P Z—点P在坐标系{A}中的三个位置坐标分量,如图3-1(b)。
3.2.2 齐次坐标将一个n维空间的点用n+1维坐标表示,则该n+1维坐标即为n维坐标的齐次坐标....。
机器人学基础机器人动力学蔡自兴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机器人动力学概述 • 机器人动力学建模 •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关系 • 机器人动力学仿真与实验验证 • 机器人动力学在智能控制中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机器人动力学概述
机器人动力学定义 01 02
机器人动力学研究内容01源自动力学建模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关系分析
运动学方程与动力学方程的关系
运动学方程描述了机器人的运动学特性,而动力学方程描述了机器人的动态特性,两者相互关联,共同决定了机 器人的运动行为。
运动学参数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机器人的运动学参数,如连杆长度、关节角度范围等,对机器人的动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如惯性、刚度等。
基于运动学的机器人动力学控制策略
仿真结果展示与分析
轨迹跟踪性能
01
动态响应特性
02
关节力矩变化
03
实验验证方案设计与实施
实验平台搭建 实验参数设置 数据采集与分析
05
机器人动力学在智能控制中应用
智能控制算法在机器人动力学中应用
模糊控制
01
神经网络控制
02
遗传算法优化
03
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人动力学控制策略
深度学习模型构建 数据驱动控制 自适应控制
基于运动学的轨迹规划
基于动力学的控制策略
04
机器人动力学仿真与实验验证
机器人动力学仿真方法介绍
动力学模型建立
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或牛顿-欧拉方程,建立机器 人的动力学模型。
仿真软件选择
选择MATLAB/Simulink、ADAMS等仿真软件 进行动力学仿真。
参数设置与初始条件
设定机器人的物理参数、运动范围、初始状态等。
《机器人动力学》课件
机器人动力学有助于优化机器人的设 计和性能,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 作业能力。
安全性和稳定性
通过机器人动力学的研究,可以预测 机器人在不同环境和操作条件下的行 为,从而避免潜在的危险和保证机器 人的安全稳定运行。
机器人动力学的发展历程
初始阶段
早期的机器人动力学研究主要关注于简单的机械臂模型,采用经典力学理论进行分析。
刚体动力学是研究刚体在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的科学。刚体动力学建模
是研究刚体运动过程中力和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02
牛顿-欧拉法
牛顿-欧拉法是一种基于牛顿运动定律和欧拉方程的刚体动力学建模方
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建立刚体的运动方程,描述刚体的运动状态。
03
拉格朗日法
拉格朗日法是一种基于拉格朗日方程的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这种方法
《机器人动力学》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机器人动力学概述 • 机器人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 机器人动力学建模 • 机器人控制中的动力学应用 • 机器人动力学研究的挑战与展望 • 机器人动力学实验与案例分析
01 机器人动力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机器人动力学是研究机器人运动过程中力和运动状态之间关系的学科。它主要关注机器人在操作物体 、环境交互以及自身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力和扭矩,以及这些力和扭矩如何影响机器人的运动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06 机器人动力学实验与案例分析
实验一:刚体动力学实验
总结词
理解刚体动力学基本原理
详细描述
通过实验一,学生将学习刚体动力学 的基本原理,包括刚体的运动学和动 力学特性。实验将通过演示刚体在不 同条件下的运动,帮助学生理解刚体 动力学的概念和应用。
机器人动力学ppt
5.2.3机器人静力关系式的推导
可用虚功原理证明。
以图所示的二自由度机械手为研究对象,要产生图 所示的虚位移,推导出图b所示各力之间的关系。
证明: 假设
X [X1,....,X m ]T , Rm1 手爪的虚位移 [1,....,n ]T , Rn1 关节的虚位移
奇异位形:由于雅可比矩阵J(q)是关节变量q的函数, 总会存在一些位形,在这些位形处,|J(q)|=0,即J(q)为奇 异矩阵,这些位形就叫奇异位形。
一般,奇异位形有两种类型:
工作域边界上的奇异:这种奇异位形出现在机器人 的机械手于工作区的边界上时,也就是在机器人手 臂全部展开或全部折回时出现。这种奇异位形并不 是特别严重,只要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远离工作区边 界即可。
若令J1,J2 分别为上例中雅可比矩阵的第一列矢量和第二 列矢量,即
x [J1
J
2
]12
由上式可知,J11和J 22分别是由1和2 产生的手部速度的分量。 而J1是在 2 0时,也就是第二个关节固定时,仅在第一个关节 转动的情况下,手部平移速度在基础坐标系上表示出的向量。 同样,J2是第一关节固定时,仅在第二关节转动的情况下,手部 平移速度在基础坐标系上表示出的向量。
,可写成:X X (q) ,并且是一个6维列矢量。
dX [dX, dY, dZ, x , y , z ]T
反映了操作空间的微小运动,由机器人末端微小线位移和微小
角位移(微小转动)组成。可写为 dX J (q)dq
式中: J (q是) 6×n的偏导数矩阵,称为n自由度机器人速度雅可
0 20 0 0 0 0
J
0
1 0 0 1 0
机器人动力学北航课件
d ∂Ek ∂Ek d ∂E p ∂E p fi = ( − − )−( ) • • dt ∂ q ∂qi dt ∂ q ∂qi i i
•
由于势能E p 不显含 qi ,i = 1,L, n,Lagrange动力学方程也可写成:
d ∂Ek ∂Ek ∂E p fi = − + • dt ∂ q ∂qi ∂qi i
(5-2)
例:图示R-P机器人,求其动力学方程。 r 1、质心的位置和速度 为了写出连杆1和连杆2(质量 m1 和 m2)的动能和势能,需要 知道它们的质心在共同的笛卡 儿坐标系中的位置和速度。
⎧ x1 = r1 cos θ 质心 m1 的位置是 ⎨ ⎩ y1 = r1 sin θ
• ⎧• ⎪ x1 = − r1 sin θ θ 速度是 ⎨ • • ⎪ ⎩ y1 = r1 cos θ θ
机器人学
战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第五章、机器人动力学
机器人动力学是研究机器人的运动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机器人动力学的用途:
机器人的最优控制;优化性能指标和动态性能、调整伺服增益; 设计机器人:算出实现预定运动所需的力/力矩; 机器人的仿真:根据连杆质量、负载、传动特征的动态性能仿真。
机器人的总动能为 E k = E k1 + E k 2
•2 •2 •2 1 1 1 = m1r12 θ + m2 r + m2 r 2 θ 2 2 2
质量为m,高度为 h的质点的势能定义为 E p = mgh
⎧ E p1 = m1 gr1 sin θ 连杆1和2的势能为 ⎨ ⎩ E p 2 = m2 gr sin θ 机器人的总势能为 E p = E p1 + E p 2 = m1 gr1 sin θ + m2 gr sin θ
机器人动力学PPT教案
第25页/共42页
第26页/共42页
第27页/共42页
第28页/共42页
第29页/共42页
第30页/共42页
第31页/共42页
第32页/共42页
第33页/共42页
第34页/共42页
第35页/共42页
两个例子
平面二连杆 RV-M1:假定各连杆是规则的矩形刚体
第36页/共42页
J T (q)是力雅可比矩阵; V (q)是操作空间的惯性矩阵; u(q, q)是离心力和哥氏力矢量, 其中,关节速度的平方项是离心力, 两关节速度的乘积项是哥氏力; p(q)是重力矢量。
第40页/共42页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这些动力学方程可以用来估计以一定速度 和加速度驱动机器人时各关节所需的驱动 力或力矩,并以此为依据选择机器人的驱 动器.
建立机器人动力学方程的方法有很多:拉格朗日方法 (Lagrange)、牛顿-欧拉方法、凯恩方法等。
这里所使用的方法:拉格朗日法。其他方法参考分析力 学或多体动力学
第1页/共42页
第2节 拉格朗日力学方法的回顾
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的描述 几个应用实例
单自由度小车弹簧系统 两自由度系统小车弹簧摆系统 集中质量双连杆系统 两自由度机器人手臂(分布质量)
第4页/共42页
用拉格朗日方程解决问题的优点
从系统总体解决问题,不需取隔离体; 不需关注各部分之间的内力; 是一种能量方法; 易程序化; 易与现代控制理论相结合,转变成控制模
型。易取状态、输出、及控制作用。
第5页/共42页
单自由度-小车弹簧系统
第6页/共42页
第7页/共42页
两自由度系统-小车弹簧摆系统
第8页/共42页
广义坐标与广义力
第九讲(1) 机器人动力学 拉格朗日方程
qk I a p q p q j qk
2Ti TiT Trace Hi q q q p i p j 1 k 1 j k Ti mi g ri q p i p
n T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研究所2010/09/02
牛顿—欧拉方程实例
例2:如图所示为两杆平面机器人,为 了简单起见,我们假设每个杆件的质量集 中于杆件的前尾部,其大小为m1和m2。 解:每个杆件的质量中心 矢量为:
ˆ ˆ Pc1 l1 X1, Pc 2 l2 X 2
由于点质量假设, 每个杆件相对质心的惯 性张量为零,即:
I c1 0, I c 2 0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研究所2010/09/02
4.3 机器人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简介
系统拉格朗日方程为:
d L L Qi dt qi qi
i 1, 2,...n
式中: n
qi q i ——第i个广义速度
——系统的广义坐标数 ——第i个广义坐标
4.3 机器人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简介
• 2、求系统动能
T i i T Ti 1 i Ek Eki Trace Hi q j qk 2 i 1 j 1 k 1 q j i 1 qk n n
Ti TiT 1 n i i Trace Hi q 2 i 1 j 1 k 1 qk j
4.3 机器人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简介 作用在关节上的广义力为:
T j T j T Qi Trace Hj qk I ai qi q qi j i k 1 k
n j
2T j T j T Trace Hj qk qm q q qi j i k 1 m 1 k m
机器人动力学牛顿欧拉方程课件
05 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总结
内容回顾
详细总结了牛顿欧拉方程的基本原理、推导过程以及 在机器人动力学中的应用。
关键点解析
对课程中的关键知识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帮助学生加 深理解。
实践操作指导
总结了如何利用牛顿欧拉方程进行机器人动力学建模 的实践操作步骤。
未来研究方向
01
02
03
理论深化
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牛顿 欧拉方程,提高其计算效 率和准确性。
机器人动力学牛顿欧拉 方程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机器人动力学基础 • 机器人动力学应用 • 机器人动力学实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目标
01
掌握机器人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02 学习如何使用牛顿欧拉方程描述机器人运 动
03
理解机器人的动态特性对控制系统设计的 影响
04
培养解决实际机器人问题的能力
人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
机器人的实验验证
要点一
总结词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数据验证机器人动力学的正确性和有 效性。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机器人实验验证是检验机器人动力学理论和模型的重要手 段。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对机器人进行实际操作和数据采 集,将实验数据与理论预测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验证机 器人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实验验证还可 以发现理论模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一步优化和 完善机器人动力学理论。
应用拓展
研究如何将牛顿欧拉方程 应用于更广泛的机器人领 域,如医疗机器人、服务 机器人等。
多机器人协同
探索多机器人系统中的动 力学问题,以及如何利用 牛顿欧拉方程进行协同控 制。
课程反馈与改进
机器人静力学动力学
• 质心速度
.
.
..
x2 l1 cos1 1 l2 cos(1 2 )(12 )
.
.
..
y2 l1 sin1 1 l2 sin(1 2 )(12 )
• 质心速度:
v22
.
y
2
2
.
x22
.
.
..
.
.
..
l12 12 l22 (12 21 2 22 ) 2l1l2 cos2 (12 1 2 )
JT
例题 二自由度平面关节机器人,知端点力,略摩擦、重
力,求关节力矩。 1 0 2 90 F [FX , FY ]T
解:
J
l1s1 l2 s12
l1c1
l2c12
l2 s12
l 2 c12
JT
l1s1 l2 s12 l2 s12
l1c1 l2c12
l 2 c12
1
关节虚位移
q1
q
2
q
qq43
q5
q6
虚位移原理:
W 1q1 2q2 F1 x F2 y F3 z F4
W Tq F TP
W 0
W Tq F TP Tq F T Jq ( J T F )T q 0
( J T F )T 0
JTF
雅可比转置矩阵
• 三、静力学两类问题: • 1、 正向静力学—知各关节驱动力(力矩),求手部
端点能输出的力(力矩) 。
• 2、 逆向静力学—知手部端点作用力(力矩),求关 节需施加的力(力矩)。
• 机器人通常是逆向力学问题。
• §4—2 机器人动力学
• 一、动力学两类问题: • 1、 正向动力学—知各关节驱动力(力矩),求末端
最新第4章机器人动力学教学讲义ppt课件
4
18
2
4
10
6
4
2
2
4
10
6
外 空 间 负 载
0 90 180 270
1 0 -1 0
402
200
100
402
2
202
100
100
202 102
2
0
100
2
2
202
100
100
202 102
4.1.2 动力学方程的两种求法
4.1.2 动力学方程的两种求法
牛顿-欧拉动态平衡法 错误!
二连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4 .4 )
4.1 刚体动力学
4.1.2 动力学方程的两种求法
拉格朗日功能平衡法
二连杆机械手系统的拉格朗日函数L为:
LKP
1 2 (m 1 m 2 )d 1 2 1 2 1 2 m 2 d 2 2 ( 1 2 2 1 2 2 2 )
m 2 d 1 d 2 c 2 ( 1 2 o 1 2 ) ( m s 1 m 2 ) g 1 c 1 d m o 2 g 2 c 1 s d o 2 ) s
第四章 机器人动力学
4.1.1 刚体的动能与位能
K12M1x1212M0x02 P1 2k(x1x0)2M 1g1x M 0g0x
D
1 2c(x1
x0)2
错误!
WF1xF0x
F
x0
F
x1
k
c
M0
图4.1 一般物体的动能与位能
4.1 刚体动力学
4.1.1 刚体的动能与位能
二连杆机械手系统的总动能和总位能分别为:
( 4 .1 0 )
工业机器人运动学1
*
手部位姿矢量为从固定参考坐标系OXYZ原点指向手部坐标系{B}原点的矢量p。手部的位姿可由(4×4)矩阵表示:
*
例:手部抓握物体Q,物体为边长2个单位的正立方体,写出表达该手部位姿的矩阵式。
*
解:
因为物体Q形心与手部坐标系0`X`y`z`的坐标原点0’相重合,所以手部位置的(4x1)列阵为:
工业机器人 PTP 运动和 CP 运动
运动轨迹规划
*
1955年Denavit和Hartenberg提出了一种采用矩阵代数的系统而广义的方法,来描述机器人手臂杆件相对于固定参考坐标系的空间几何关系,这种方法是标准、通用的。
这种方法使用4×4齐次变换矩阵来描述两个相邻的机械刚性构件间的空间关系,把正向运动学问题简化为寻求等价的4×4齐次变换矩阵,此矩阵把手部坐标系的空间位移与参考坐标系联系起来。并且该矩阵还可用于推导手臂运动的动力学方程。而逆向运动学问题可采用几种方法来求解。最常用的是矩阵代数、迭代或几何方法。
*
推导如下: 因A点是绕Z轴旋转的, 所以把A与A′投影到XOY平面内, 设OA=r, 则有
同时有
其中, α′=α+θ, 即
*
所以
所以
由于Z坐标不变, 因此有
*
写成矩阵形式为
记为:
A′=Rot(z, θ)A
其中, 绕Z轴旋转算子左乘是相对于固定坐标系,即
*
同理:
工业机器人反向运动学是工业机器人控制的基础,而正向运动学又是反向运动学的基础。
*
运动学正问题
How do I
put my
hand here?
Where is
my han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 论
• 1.2.2 动态仿真和优化设计 1) 根据连杆质量、负载大小、传动机构特征进 行动态仿真。仿真结果可用于选择适当尺寸 的传动机构,指导机械结构设计。 2) 在上述仿真基础上进行运动参数和机构结构 的综合优化。一般指标和要求是:运动速度 高,但惯性小,结构轻便。— 广义惯性球 GIE 。
• • 1) 2) 3)
第二章 惯性参数
• 2.2 惯性参数的计算 • 2.2.1 质量 1) 对于具有 n个质点p1 , p2 KK, pn 的质点系 s, n mi 为质点 pi 的质量; 有 m = ∑ mi , i =1 2) 对于质量均匀分布的规则物体,有 m = ∫v ρdv ρ — 密度。 • 2.2.2 质心及质心位置 Ø 质心定义— 外力作用线通过物体上的一定点 时,物体仅作平动;外力作用线不通过这个 定点时,整个物体为随这个点的平动和绕该
2 2 G = m y + z i ω x − ∑ mi xi yiω y − ∑ mi z i xiω z x ∑ i i i =1 i =1 i =1 n n n 2 2 G x = −∑ mi xi yiω x + ∑ mi zi + xi ω y − ∑ mi yi ziω z i =1 i =1 i =1 n n n G = − m z x ω − m y z ω + m x 2 + y 2 ω ∑ ∑ ∑ i i i x i i i y i i i z x i =1 i =1 i =1
第一章 绪 论
• 1.1 研究范围 • 1.1.1、机器人动力学正问题 例:单自由度弹性体振动微分方程:
m 其中, — 质量,c— 阻尼, k— 刚度系数, F— 主动力, x— 位置坐标。 Ø 基本定义:对于给定的一组关节力和力矩,求 关节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主要用于机器人动 态仿真和动力学优化。求解微分方程组— 难。
第二章 惯性参数
• 应用牛顿— 欧拉方程或拉格朗日方程进行机器人动 力学分析和计算时,首先必须已知机器人的质量 (对于移动)、转动惯量(定轴转动)、惯性张量 (定点转动)。 2.1 惯性参数 通常的机器人的运动问题属于刚体动力学的范畴。 刚体质量 m。 v rc 。 xc , y c , z c ;矢量表示: 质心位置c :坐标表示: 惯性张量(惯量张量)— 刚体绕空间定点转动。转 动惯量— 刚体绕定轴转动。
第一章 绪 论
• 1.4 学习方法 1) 原理 2)定义 3)数学模型 4)应用 • 1.5 参考书 1) 《机器人学》,熊有伦。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3年10月,P131-161。 2) 《机器人学-控制.传感技术 .视觉.智能》,付 京逊(美国)。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 10月。 3) 《机器人动力学》,赵锡芳。上海交大出版
[I ] = ∑ mi [{ri }Τ {ri }[E ] − {ri }{ri }Τ ]
n i =1
(2-2-10)
下面以矢量形式推导建立刚体的惯性张量表达式: v v 设 ri = ( xi , yi , zi ) , vi = (v xi , v yi , vzi ) 将(2-2-7)式向 x,y,z轴上投影得: n
i =1 i =1 i =1
(
)
v v v v = I ⋅ω 即 Go v (2-2-8) n v v v vv I = ∑ mi ri ⋅ ri E − ri r 其中 (2-2-9) v v i =1 I 称为刚体对o点的惯性张量。 v v I 在坐标系中的矩阵表达式为:
(2-2-7)
(
)
第二章 惯性参数
v v lij = ei′ ⋅ e j
(i, j = 1,2,3)
(i , j = 1,2,3)
第二章 惯性参数
其中 δ ij 为克罗内克符号:
1, 1 2 2 δ ij = 1 − (i − j ) 5 − (i − j ) = 4 0 ,
[
]
(i = j ) (i ≠ j )
v Ø 一阶张量 p是一个包含31 = 3个分量 pi (i = 1,2,3) 的量,即矢量(向量)。 v Ø 二阶张量 p (并矢)是一个包含 32 = 9 个分 量的 pij (i, j = 1,2,3)的量,且满足下列变换关 3 3 系, (i, j = 1,2,3)。 p′ ij = ∑∑ l iml jn p mn
第一章 绪 论
• 关于柔性与刚性的基本概念探讨: (1)刚性:无变形。 (2)柔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能力。 刚体和柔体的区别不是单纯由物理性质和几 何形状决定,还决定于惯性力。 • 1.2 研究目的 • 1.2.1 机器人结构及驱动器设计
第一章 绪 论
1) 根据机器人的运动指标(位移、速度和加速 度)和受力条件设计机器人操作臂的结构尺 寸,要求满足强度和刚度条件。— 属于机械 设计范畴。 注意:不同的运动规划(操作任务)会改变 机器人的设计结构和受力条件。 2) 根据机器人的运动指标和受力条件进行驱动 器设计。包括驱动方式、工作速度、驱动力 和力矩以及驱动功率等。
(2-2-3)
第二章 惯性参数
• 对于均质规则物体,有:
ρ ⋅ xdv ∫ ρ ⋅ xdv ∫ v xc = = v , x = f1 ( xi ) m ρdv ∫ v ρ ⋅ ydv ∫ ρ ⋅ ydv ∫ v = v , y = f 2 ( yi ) yc = m ∫vρdv ρ ⋅ zdv ∫ ρ ⋅ zdv ∫ v v z = = , z = f 3 (z i ) c m ρdv ∫ v
m =1 n =1
第二章 惯性参数
vN Ø N阶张量 p 是一个包含 3 N 个分量 pijkL (下标 i,j,k… 共有N个)的量,且满足下列变换关系:
′ L = ∑∑ ∑ L ∑ liml jn lkq L pmnqL pijk
m =1 n =1 q =1 3 3 3
Ø 上面定义一阶、二阶张量的基础是在笛卡儿 直角坐标系之间的变换,故称为笛卡儿张量 (仿射正交张量)。
(
)
(
)
(2-2-13)
(
)
第二章 惯性参数
上式可写成:
Gx = I xxω x − I xyω y − I zxω z G y = − I xyω x + I yyω y − I yzω z G = −I ω − I ω + I ω zx x yz y zz z z
(2-2-14)
& + cx & + kx = F m& x
第一章 绪 论
• 1.1.2、机器人动力学逆问题 Ø 基本概念:已知轨迹点所对应的关节位移、速 度、加速度,求所需要的关节力和力矩。主要 用于机器人的设计和控制。求解代数方程 (组)— 易。 • 1.1.3、具有弹(柔)性构件的机器人动力学 为当前机器人学的前沿研究课题,属于柔 性多体动力学问题。柔性机器人操作臂是一个 复杂的非线性耦合的动力学系统。非线性反映 在:(a)刚柔耦合 (b)大变形。
第二章 惯性参数
v v v 由 vi = ω × ri ,得:
v xi = ω y zi − ω z yi v yi = ω z xi − ω x zi v = ω y − ω x x i y i zi
(2-2-12)
将式 (2-2-12) 代入式 (2-2-11) 得: n n n
第二章 惯性参数
2) 刚体的惯性张量 • 张量 3 lij p j (i = 1,2,3) 一阶张量:分量 pi′ = ∑ j =1 式中 lij 为新旧坐标轴夹角的方向余弦,
v v 式中 ei′,e j 分别为新旧坐标系中沿坐标轴的 3 3
likl jk = δ ij , ∑ lki lkj = δ ij ∑ 单位矢量,且有: k =1 k =1
n
i i i
i =1
i
i
v
n
1
1
n
2
2
i
第二章 惯性参数
到质点 的向径, 为原点o到质心 C 的 v v m r m r ∑ 向径, 则:v ∑ (2-2-1)
pi
n n
v rc
rc =
i =1 n
i i
•
v r 对于均质规则物体有: c =
∑ mi
i =1
=
r ∫ dv
• 惯性张量
v 设刚体绕定点 o 转动的瞬时角速度为ω ,则刚
第二章 惯性参数
v 体对o点的动量矩 Go 为: n n n v v v v v v v v v vv v Go = ∑ ri × mi vi = ∑ mi ri × (ω × ri ) = ∑ mi ri ⋅ ri E − ri ri ⋅ ω
v
v v r = f (ri )
。
z
p1 v r1 o
∫ ρdv
v
p2 v r2 vC v rc rn p n
, (2-2-2)
=
v
v ρ ⋅ r ∫ dv m
y
x
第二章 惯性参数
2) 分量形式 v r 若 = (x , y , z ) ,则
c c c c
n n mi x i ∑ mi xi ∑ xc = i =1 = i =1 n m m ∑ i i =1 n n mi yi ∑ mi yi ∑ i =1 = i =1 yc = n m m ∑ i i =1 n n mi z i ∑ mi z i ∑ i =1 z = i =1 = c n m mi ∑ i =1
Gx = ∑ ( yi mi v zi − z i m i vyi ) i =1 n G y = ∑ ( zi mi vxi − xi m i v zi ) i =1 n G = (x m v − y m v ) i i xi z ∑ i i yi i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