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古代教育简明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明中国教育史经典笔记

【2013辅导班】【参考书目】【考研大纲】【历年真题】【免费资料】【凯程名师】本文章整理自网络。非酷考的官方讲义。

第一篇中国古代教育

第一章官学制度的建立和“六艺”教育的形成

第一节教育起源与学校萌芽的传说

一、教育的起源

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及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有:

1.原始社会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因此教育没有阶级性,除了年

龄、性别和初步的社会分工引起的差别外,没有阶级的界限。

2.原始社会教育的目的是为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服务,因此其基本内容为:传授生产劳动技

能、生活习俗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原始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训练等。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没有专门人员和专门机构;教育手段是通过语言、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二、古代学校的萌芽

(一)时间与历史条件:

我国的学校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初期。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1.由于青铜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劳动生产有了剩余,贫富差别、脑力劳动分

工初步出现,使一部分人得以脱离生产劳动专门办教育;

2.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培养专门人员进行管理;

3.文字的产生为日益繁复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积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造成了产

生学校的现实需要。

(二)原始学校的形态

1.舜、虞时期:——萌芽——庠

庠是我国学校教育最初的形态,标志着我国教育的萌生。

2.夏朝:——雏形——序、校

3.商朝——发展时期,较为完备——庠、序、学、瞽宗

第二节西周的教育制度

官学机构与政治机构联系在一起,没有分离独立,历史上称这种现象为“学在官府”。西周,政教一体,官师合一,以“明人伦”为教育宗旨,培养治术人才。

西周建立了两大系统的学校,即国学和乡学。“国学”是专为贵族子弟设立的,设在天子、诸侯所在的都城;乡学是按照地方行政区域为一般奴隶主和部分庶民子弟设立的。

“国学”又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高在王宫内。大学设在都城过郊。教育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而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内容。

家庭教育:父母就是幼儿最初的教师。当时重男轻女的现象非常严重。女子在社会上和家庭里都没有地位,也没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第三节“六艺”教育

六艺: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礼”,后世称之为周礼,包括周代的典章制度和以孝、悌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以及各种礼仪。“乐”包括歌咏、舞蹈和演奏乐器等。“礼”和“乐”密切

配合,“礼”是外在的政治原则、道德行为规范,是其思想行为准则,具有强制性。“乐”则陶冶人

的感情,使强制性的礼转化为人们内在的道德和精神的需求。“射”即拉弓射箭的技术。“御”即驾

驭战车的技能。“书”是读书、写字。“数”计数。“六艺”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

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和传统思想的奠基

第一节私人讲学的兴起

一、私学兴起的原因

1.封建私有制促进了奴隶制解体,“学在官府”的垄断形式失去了原有的经济支柱和政治依据。

2.原在周王宫里的一批有文化知识的人,失去了原来的地位和职守,把原来秘藏于官府中的典籍文物、礼器乐器带到了民间。出现了“学术文化下移”的趋势。

3.养士之风盛行,进一步促进了私学的发展。

二、私学兴起的意义

1.私学使学校从官府中解放出来,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教育过程与政治活动有所分离,教师成为独立的职业;

2.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发生了紧密的联系;

3.扩大了教育对象,培养了各类人才;

4.私学的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方面有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贡献,为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第二节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一、养士之风盛行

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大量奴隶的人身得到解放,扩大了士阶层的来源。诸侯国之间争雄加剧,士阶层成为各方争相利用的重要力量,因之养士之风大盛。想成为士就要拜师求学,这就促进了私学的在发展。

二、百家争鸣

私学在教学时各自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社会理想、伦理观念等,形成不同的思想体系,发展成为不同的学派,各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我们常称之为“诸子百家”。

各家各派之间因立场和解决社会问题上方法的不同,相互斗争,相互批评,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百家争鸣”中教育始终是中心问题之一。不同的学派往往就是不同的教育团体;各家各派又因对教育在社会改造和人性改造等方面作用的不同认识而相互辨论。因此,“百家争鸣”必然推动教育实践的活跃、教育思想的繁荣、教育理论的发展。

三、私学发展

战国时期,各家各派都重视教育活动,都不同程度的开展教育活动。在各家之中,儒、墨、道、法影响最大。四家之中,儒、墨更被称为“显学”,这不仅因为这两家的学说影响大,也因为这两家教育活动的规模大。道家和法家虽然在理论上不重视教育,但为了扩大学说的影响,也都有授徒讲学活动。

第三节齐国的稷下学宫

一、性质特点

1.性质: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

(1)稷下学宫由齐国官方出资举办,始终不改变养士、用士的基本目的。从其主办者和办学目的来看,稷下学宫是官学。

(2)稷下学宫是由养士制度发展演变而成的教育机构,它保持了充分尊重士人之讲学,不加干涉与限制的风范,其教学与学术自由,体现出私学的性质。

(3)稷下学宫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政议政作用的高等学府。

2.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