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管理平台系统-技术方案
智慧校园资源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校园资源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智慧校园资源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智慧校园资源管理系统是为了提高学校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智能化、高效化而设计的一套管理软件。
本文将围绕系统的设计目标、功能模块、技术选型和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设计目标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系统智能调度,实现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避免资源空闲或过度占用的情况。
2. 简化管理流程: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优化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减少繁琐的手工操作和纸质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3. 提供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学校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共享,使学生、教职工和管理人员能够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
二、功能模块1. 资源申请管理:学生、教职工可以通过网页或移动端应用提交资源使用申请,包括教室、实验室、设备等。
管理人员审核后进行资源分配。
2. 资源查询与预定:学生和教职工可以通过系统查询资源的空闲情况,并进行预定。
同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实时监控和管理资源的使用情况。
3. 资源统计和分析:系统可以对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资源利用率、繁忙时段等,为学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4. 通知与提醒功能:系统可以通过短信、邮件或推送消息等方式向用户发送资源申请审核结果、资源使用提醒等信息。
5. 数据管理和备份:系统对资源申请记录、用户信息和系统配置参数进行管理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技术选型1. 开发语言与框架:使用Java语言和Spring MVC框架进行系统开发,具有良好的跨平台性和可扩展性。
2. 数据库:选用关系型数据库MySQL来存储用户信息、资源申请记录和系统配置等数据。
3. 前端界面: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等技术构建用户友好的前端界面,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4. 移动开发:采用React Native框架进行移动端应用开发,能够实现同时在iOS和Android平台上运行。
管理平台技术方案
管理平台技术方案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管理平台的技术方案,这个管理平台旨在提供一个集中管理和监控各种业务应用系统的解决方案。
通过该平台,用户可以实现对多个应用系统的统一管理、监控、维护和扩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管理平台的背景和目标,然后详细讨论了平台的核心组件和关键功能。
最后,给出了该方案的优势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1. 管理平台的背景和目标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各类业务系统和应用系统的数量不断增加。
这些系统通常是由不同的供应商开发的,技术平台和架构也各不相同。
由于系统之间缺乏集成和协同,导致管理、维护和监控工作变得复杂和繁琐。
因此,开发一个集中管理和监控各种业务应用系统的平台成为了迫切需求。
管理平台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管理界面,通过该界面可以对多个系统进行维护、监控和扩展。
通过集中管理,用户可以大幅减少系统管理的人力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响应速度。
此外,通过监控各个系统的运行状况和性能指标,用户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 管理平台的核心组件管理平台由以下几个核心组件组成:(1) 管理界面:提供用户友好的管理界面,通过该界面用户可以进行各种管理操作,如系统配置、权限管理、日志查看等。
界面设计简洁、直观,方便用户上手操作。
同时,支持多用户、多角色的权限控制,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2) 集成接口:通过与各应用系统的接口进行集成,实现对各系统的统一管理。
平台根据不同的系统类型,提供相应的集成适配器,实现数据格式转换、接口调用等功能。
平台支持多种集成方式,如Web Service、Restful API等。
(3) 监控引擎:监控引擎是管理平台的重要组件,通过对各个系统的性能指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监控引擎支持实时监控和历史数据查看,用户可以通过图表、报表等形式查看系统的运行情况。
(4) 扩展框架:扩展框架为用户提供了自定义功能和业务逻辑的扩展能力。
用户可以通过该框架进行二次开发,自定义界面、功能和逻辑,并通过插件机制将扩展功能集成到管理平台中。
资源平台实施方案
资源平台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资源共享平台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
资源平台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还可以促进信息共享和交流,推动各行业的创新发展。
因此,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的资源平台成为了许多企业和组织的迫切需求。
二、目标和意义。
资源平台的建设旨在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同创新的目标,为各行业提供更广泛的资源支持和更便捷的信息交流渠道。
通过资源平台,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三、实施方案。
1. 确定平台定位。
资源平台应根据行业特点和市场需求,明确自身的定位和服务范围,确定提供的资源类型和服务内容,如技术资源、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等,以及平台的使用对象和服务对象。
2. 建立平台架构。
资源平台的架构设计是资源平台建设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平台定位和服务需求,设计平台的信息结构、功能模块和交互界面,确保平台的易用性和稳定性。
3. 强化安全保障。
资源平台涉及大量的资源信息和用户数据,安全保障是资源平台建设的重点内容。
应采取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风险识别和应急响应机制等,确保平台的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
4. 推动资源整合。
资源平台的建设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包括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等。
应积极推动各方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建立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
5. 完善服务体系。
资源平台应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资源发布、需求匹配、交易撮合、服务评价等环节,确保平台提供的服务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流动。
6. 强化管理机制。
资源平台的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包括平台运营管理、用户管理、内容审核等方面。
应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对平台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平台的健康发展。
四、实施步骤。
1. 确定项目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明确项目推进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流程。
2. 制定资源平台建设的详细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间节点。
技术方案范文
技术方案范文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我们提出了一套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技术方案。
二、项目目标本技术方案的目标是为企业构建一个集成化、智能化、高效化的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企业财务、采购、销售、库存、生产等核心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2、提供实时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帮助企业管理层及时掌握企业运营状况,做出科学决策。
3、实现与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4、建立一个安全可靠、易于扩展和维护的技术架构,满足企业未来业务发展的需求。
三、技术选型1、数据库选用 MySQL 作为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存储企业的结构化数据,如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等。
采用 MongoDB 作为非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存储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如文件、图片等。
2、开发语言选择 Java 作为主要的开发语言,因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结合 Python 进行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开发。
3、框架采用 Spring Boot 框架进行后端开发,提供快速开发和高效部署的能力。
使用 Vuejs 框架进行前端开发,构建用户友好的界面。
4、云计算平台选用阿里云作为云计算平台,提供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可用性。
四、系统架构1、前端层采用 HTML5、CSS3 和 JavaScript 构建响应式的用户界面,支持多种终端设备的访问,包括 PC 端、移动端和平板电脑。
2、服务层基于 Spring Boot 框架开发的后端服务,包括业务逻辑处理、数据访问、接口服务等。
引入微服务架构,将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的服务模块,如财务服务、采购服务、销售服务等,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图书馆资源管理平台设计方案
图书馆资源管理平台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面临了巨大的变革与挑战。
传统的图书馆只提供了纸质图书的借阅服务,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因此,为了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用户满意度,建立一套高效的图书馆资源管理平台势在必行。
二、目标与需求分析1. 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实现图书借阅、归还、续借等流程的自助化,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
2. 丰富资源种类:将纸质图书与数字资源相结合,增加期刊、报纸、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管理与利用。
3. 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用户数据分析,为用户推荐适合的图书资源,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4. 加强知识共享与合作:建立电子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图书馆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系统架构与功能设计1. 读者管理模块:- 实现读者注册、登录、注销功能;- 提供个人信息管理,包括修改密码、绑定手机号等功能;- 提供读者借阅记录查询与续借功能。
2. 图书管理模块:- 实现图书的录入、编辑、删除功能;- 提供图书分类与索引设置,方便读者查找所需图书;- 实现库存管理与图书借阅状态的追踪。
3. 电子资源管理模块:- 实现电子资源的上传、删除、修改功能;- 提供电子资源的分类与检索功能;- 提供资源的在线阅读与下载功能。
4. 借阅管理模块:- 实现图书借阅、归还、续借等流程的自助化;- 提供借阅期限与逾期管理,自动发送借阅提醒与逾期通知; - 完善的数据分析功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借阅推荐。
5. 用户反馈与评价模块:- 提供用户建议与投诉功能;- 实现用户对图书资源的评价与评论功能;- 分析用户反馈数据,改进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四、系统界面设计根据图书馆资源管理平台的需求,设计系统界面应具备以下特点: - 界面简洁美观,色彩搭配合理,符合阅读习惯;- 布局合理,信息分类清晰,方便用户快速定位所需功能;- 页面响应速度快,用户操作流畅,提升用户体验。
资源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资源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系统概述
本资源管理系统是针对学校内部资源进行管理的系统,旨在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
系统主要包含以下模块:
- 资源上传模块:可上传各类资源,包括文档、图片、视频等。
- 资源分类模块:可对上传的资源进行分类管理,方便用户查找。
- 资源借阅模块:用户可在系统中借阅所需资源,管理员审批
后即可使用。
- 资源归还模块:用户在使用资源后,可在系统中归还资源,
完成借阅流程。
系统功能
资源上传
在资源上传模块中,用户可上传各类资源,并填写资源相关信息,包括资源名称、资源类别、资源描述等。
上传后资源将会被存储在系统中,供其他用户查阅、借阅。
资源分类
在资源分类模块中,系统会默认按照资源类别进行分类管理,用户可新增或删除分类,使其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用户也可查看某一分类下的所有资源。
资源借阅
在资源借阅模块中,用户可查看系统中现有的资源,并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借阅。
管理员会对借阅申请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用户即可使用所借资源。
资源归还
在资源归还模块中,用户需在借阅期限内归还资源。
系统会对归还申请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资源将会被标记为可借阅状态。
系统架构
本系统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架构,前端采用Vue.js框架开发,后端采用Node.js框架开发,数据库采用MySQL进行存储。
总结
本系统的开发旨在提高学校内部资源利用效率,方便用户进行资源借阅,减少资源浪费。
系统具有清晰的功能模块以及可扩展的架构,可满足学校内部资源管理的需求。
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1. 引言资源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分配和监控计算资源的软件系统。
它能够高效地管理系统的资源,提供可视化的界面来进行资源的分配和监控。
本文档旨在规范资源管理系统的技术规范,包括系统架构、数据存储、通信协议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高效性和安全性。
2. 系统架构资源管理系统基于分布式架构设计,采用主从架构或者集群架构来实现高可用性和伸缩性。
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件:2.1. 用户界面用户界面是资源管理系统的前端组件,提供给用户进行资源管理的操作界面。
用户可以通过界面进行资源的申请、分配、释放等操作。
用户界面应该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易于使用和操作。
2.2. 资源管理服务资源管理服务是资源管理系统的核心组件,负责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
资源管理服务需要实现高效的资源分配算法,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系统的负载情况,自动进行资源分配和释放。
2.3. 资源监控服务资源监控服务负责监控系统中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并向用户提供可视化的监控界面。
资源监控服务需要实时监测资源的使用情况,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2.4. 数据存储服务数据存储服务负责存储系统中的各种数据,包括用户信息、资源信息、日志等。
数据存储服务应实现高可靠、高可用的存储机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 数据存储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存储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
系统可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或者分布式存储系统来存储数据。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数据存储方案:3.1. 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采用表结构存储数据,支持事务的 ACID 特性,具有较高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包括 MySQL、Oracle、SQL Server 等。
使用关系型数据库可以提供强大的查询和分析功能,适用于对数据进行复杂处理的场景。
3.2. 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采用分布式存储机制,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高校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平台解决方案设计
高校教学资源管理平台解决方案目录第1章总体概述 (9)1.1系统建设背景 (9)1.2系统建设目标 (9)1.3系统建设原则 (9)1.4系统构建方案 (12)5.2.1业务开发平台 (12)5.2.2系统日志管理 (16)5.2.3权限实现机制 (16)5.2.4报表实现方案 (19)5.2.5操作性实现方案 (21)5.2.6运行环境 (21)5.2.7接口实现方案 (23)第2章系统规划方案 (25)2.1系统建设总论 (25)2.2系统技术架构 (26)2.3遵循的信息化标准 (28)第3章软硬件支撑平台 (28)3.1网络拓扑图 (28)3.2应用支撑软件 (28)3.3推荐硬件配置 (29)第4章系统安全建设方案 (29)4.1保障物理安全 (30)4.2保障网络安全 (30)4.3强化数据安全 (32)4.4重视数据备份 (34)4.5系统安全保障 (35)4.6加强安全制度建设 (39)4.7实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40)4.8系统容灾方案 (40)第5章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功能说明 (43)5.1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结构图 (43)5.2系统维护管理 (44)5.2.1系统日志信息管理 (44)5.2.2数据维护模块 (45)5.2.3机构院系管理 (45)5.2.4外部资源管理 (46)5.2.5用户管理 (46)5.2.6角色管理 (47)5.2.7用户角色切换 (47)5.2.8访问活动分析 (47)5.2.9课程教学分析 (49)5.2.10系统设置 (50)5.2.12新闻通知管理 (51)5.2.13外部资源管理 (52)5.2.14调查问卷 (53)5.2.15个人门户 (54)5.3课程基础资源管理 (55)5.3.1课程基础信息设置 (55)5.3.2课程网站模板管理 (56)5.3.3课程栏目管理 (56)5.3.4课程网站首页定制 (56)5.3.5课程大纲管理 (57)5.3.6在线Web网页编辑器 (59)5.3.7文件上传下载 (59)5.3.8视频资源管理模块 (59)5.3.9网络课堂建设模块 (59)5.3.10教学队伍信息管理模块 (60)5.3.11流量统计系统 (60)5.3.12试卷管理 (60)5.3.13用户可自行设置主观试题类型 (60)5.3.14作业管理 (61)5.3.15在线布置作业、考试 (62)5.3.16在线交流管理 (62)5.4.1课程资源管理 (64)5.4.2教师上传课程资源管理 (64)5.4.3学生上传课程资源管理 (64)5.5教师空间管理 (65)5.5.1教学活动管理 (65)5.5.2与学生互动管理 (65)5.5.3学生学习活动分析 (66)5.5.4教学内容发布管理 (66)5.5.5课程通知管理 (66)5.5.6三种学习模式管理 (67)5.5.7调查问卷 (67)5.5.8在线用户 (67)5.5.9学生成绩管理 (67)5.6学生空间管理 (67)5.6.1课程内容浏览和学习 (69)5.6.2学习进度分析 (69)5.6.3资源收藏管理 (69)5.6.4学生个人信息管理 (70)5.6.5学生在线提问 (70)5.6.6提供多种浏览学习模式 (70)5.6.7个人笔记 (70)5.6.9学习状态查询 (71)5.6.10自动作业、考试通知 (71)5.6.11作业反馈 (71)5.6.12在线自测、考试 (71)5.7过程性评价管理 (72)5.7.1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管理 (73)5.7.2教学效果互动交流管理 (74)5.8终结性教学评价管理 (75)5.8.1指标体系管理 (75)5.8.2评价控制管理 (76)5.8.3评价信息管理 (77)5.8.4网上评价管理 (78)5.8.5评价进度查询 (79)5.8.6评价成绩计算 (80)5.8.7评价结果统计 (81)5.8.8评教结果排名及查询 (82)5.8.9评价结果查询汇总 (82)5.8.10其它评价类别管理 (83)5.8.11学风评测管理 (84)第6章系统非功能性保障 (84)6.1可靠性、稳定性、界面友好、易用性 (84)6.2.1网络性能指标 (85)6.2.2系统性能指标 (85)6.3保密性 (87)6.5可管理性 (88)6.6可扩充性与可维护性 (88)6.7可重用性 (89)6.8售后服务清单 (89)6.9故障分级处理制度 (90)6.10现场服务 (92)6.11特色服务 (92)6.12质保期外服务承诺 (93)第7章售后服务方案 (93)6.12技术服务支持 (93)6.12服务方式 (94)6.12服务内容 (95)6.2.2保修范围 (95)6.2.2保修服务 (95)6.2.2技术支持 (95)6.2.2提供标准服务程序 (96)6.12服务承诺 (96)6.2.2质量保证 (96)6.2.2系统需求变更支持 (97)6.2.2售后服务内容 (97)6.2.2定期用户回访 (97)6.2.2技术资料 (97)第1章总体概述1.1系统建设背景XX科技作为一家专业的高校XX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提供商,拥有长达十二年的行业背景,并有多位行业资深专业参与行业规划与平台建设,设计出了一整套的XX教学资源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实现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网络学习管理等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并成功服务于多个高校。
再生资源管理平台的解决方案范本
再生资源管理平台的解决方案范本方案名称:再生资源管理平台解决方案方案简介:本方案旨在为企业提供一种全面的再生资源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对废弃物的收集、分类、处理和再利用,从而达到节能环保、降低成本的目的。
方案流程:1.废弃物收集:建立废弃物收集系统,包括定期收集和按需收集两种方式,确保所有废弃物都能被准确收集并记录。
2.废弃物分类:将收集到的废弃物按照种类进行分类,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确保废弃物得到正确的处理。
3.废弃物处理:根据废弃物的种类,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包括回收、焚烧、填埋等,确保废弃物得到合理的处理并达到环保标准。
4.再利用:对回收的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将其变废为宝,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5.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对废弃物的收集、分类、处理和再利用等进行监控和分析,为企业提供数据支持,帮助企业优化再生资源管理流程。
方案优势:1.全面性:本方案提供了全面的再生资源管理方案,涵盖了废弃物的收集、分类、处理和再利用等环节,保证了企业对废弃物的全流程管理。
2.环保性:本方案通过对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达到了环保的目的,减少了企业对环境的污染。
3.节能性:本方案通过对废弃物的再利用,将其变废为宝,达到了节能的目的,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4.数据化:本方案通过数据分析,为企业提供数据支持,帮助企业优化再生资源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方案应用场景:1.工业企业:工业企业废弃物产生量较大,通过本方案可将废弃物得到合理的处理和再利用。
2.商业企业:商业企业废弃物种类繁多,通过本方案可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和处理,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3.政府机构:政府机构需要对城市废弃物进行管理,通过本方案可实现对废弃物的全流程管理。
资源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资源管理系统设计方案1系统概述为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需要在现有已提供服务职能的基础上,对客户各业务系统所需要和所提供的服务进行全面梳理,制定政务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等目录,建立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实现目录管理、目录发布、目录查询、目录同步等功能。
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包括信息资源目录子系统和信息资源编目管理子系统。
信息资源目录子系统的建设,以目录方式实现资源共享,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手段,使用目录体系可以以更灵活的方式实现更多应用单位、更多资源的接入与共享。
信息资源编目管理子系统作为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载体,采用一种非落地的信息共享模式,是对交换共享模式的补充,在目录式共享中,各应用单位对各自共享的资源有完整的控制权,可有效地解决交换模式中各应用单位因担心违反相关规定不愿意批量提供数据的问题。
1.1系统架构总体架构包括信息库系统和目录内容服务系统。
信息库系统由业务部门的共享信息库、目录内容信息库和目录服务中心的目录内容管理信息库、服务信息库组成。
目录内容服务系统由共享信息服务系统、编目系统、目录传输系统、目录管理系统、目录服务系统组成。
1.2信息库系统共享信息库:共享信息库存储本部门用于部门间共享的信息资源,包括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类型的电子信息资源。
目录内容信息库:目录内容信息库存储由编目系统提取共享信息资源的基本特征而形成的目录内容。
目录内容管理信息库:目录服务中心的目录内容管理信息库存储各业务部门注册到目录服务中心的目录内容。
目录服务中心使用目录内容管理信息库实现对所汇集目录内容的管理。
目录内容服务信息库:目录服务中心的目录内容服务信息库存储用于发布的目录内容。
目录服务中心使用目录内容服务信息库提供目录查询检索服务。
1.3目录内容服务系统共享信息服务系统:共享信息服务系统是由各业务部门基于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进行建设、管理和维护的系统,其信息资源由各业务部门自身的业务信息系统提供、产生、发布并进行运行管理。
资源管理系统方案
资源管理系统方案1. 简介资源管理系统是一个用于跟踪、分配和优化组织内各种资源的软件系统。
它能够帮助组织更好地管理其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提高效率和协同工作能力。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议方案。
2. 功能需求资源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2.1 资源跟踪系统应能够记录和跟踪各种资源,包括人员、设备、软件等。
每个资源应具备唯一标识,方便查询和管理。
2.2 资源分配系统应能够将资源分配给项目或任务,包括人力资源的分配、设备的分配等。
分配过程应自动化,避免人工操作和错误。
2.3 任务调度系统应能够根据资源的可用性和优先级,自动调度任务。
任务调度应考虑资源的可用时间、技能要求等因素,实现最佳资源利用。
2.4 报表统计系统应提供丰富的报表和统计功能,包括资源使用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等。
这些报表和统计数据能够帮助管理层做出合理的决策,提高资源管理效率。
3. 技术实现资源管理系统可采用以下技术实现:3.1 Web应用3.2 数据库系统需要使用数据库来存储资源和任务的相关信息。
可以选择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等,或者选择NoSQL数据库,根据实际需求来决定。
3.3 云平台为了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可以考虑将系统部署在云平台上,如AWS、Azure等。
这样能够提供更好的性能和稳定性,减少系统维护和管理成本。
4. 部署计划系统的部署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4.1 需求分析明确系统需求,包括用户需求和技术需求等。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确定系统的功能和设计。
4.2 开发与测试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的开发和测试。
在开发和测试过程中,需要与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反馈,确保系统满足用户需求和预期。
4.3 部署与上线根据系统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部署方式进行部署和上线。
在部署和上线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配置和测试,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用户的需求。
4.4 运维与支持系统上线后,需要进行系统的运维和支持。
公益资源管理平台系统建设方案
公益资源管理平台系统建设方案前言本文档描述了公益资源管理平台系统的建设方案。
该系统旨在提供一个集中管理公益资源的平台,帮助公益组织更有效地管理和分配资源,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目标本系统的主要目标是:- 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方便公益组织上传、管理和共享资源;- 支持资源的分类和标签化,便于查询和检索;- 提供针对不同资源的访问权限管理,确保资源的安全性;- 提供多种报告和分析功能,帮助公益组织了解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效果。
系统功能用户管理- 支持用户注册、登录和密码重置;- 区分不同用户身份,如公益组织管理员、普通用户等;- 提供用户角色和权限管理功能。
资源管理- 支持资源的上传和编辑;- 支持资源的分类和标签化;- 支持资源的评论和评分。
资源搜索与过滤- 提供关键字搜索功能,支持全文检索;- 支持按照分类、标签、上传时间等条件对资源进行过滤。
权限管理- 对不同用户角色设定不同资源访问权限;- 提供权限的细粒度控制,如可读、可写等;- 支持角色和权限的动态调整。
报告与分析- 提供资源利用的统计报表和图表展示;- 支持根据不同维度进行数据分析,如地区、时间等。
技术架构本系统建议采用以下技术架构:- 后端技术:Java、Spring框架等;- 数据库:MySQL或其他关系数据库;- 服务器环境:Linux操作系统、Apache Tomcat服务器等。
开发计划- 需求分析和定义:1个月;- 系统设计和架构:2个月;- 前端开发和测试:3个月;- 后端开发和测试:3个月;- 系统集成和部署:1个月;- 系统测试和上线:1个月。
预期效果通过建设公益资源管理平台系统,我们期望能够实现以下效果:- 提高公益组织对资源的管理效率;- 促进公益资源的共享和互助;- 提升公众对公益事业的参与度和认知度;- 为公益组织提供科学决策和数据支持。
总结本文档简要介绍了公益资源管理平台系统的建设方案。
该系统通过提供统一的平台和丰富的功能,旨在帮助公益组织更好地管理和分配资源,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知识资源管理系统投标书技术方案
知识资源管理系统投标书技术方案一、产品概述本投标书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知识资源管理系统是一套能够有效地实现知识资源共享、管理、传播和应用的系统。
该系统融合了各种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与技术,将知识和信息高效管理,为用户提供信息检索、知识分享、在线学习以及协同工作等多种功能。
二、功能介绍1、信息检索功能:该系统可以支持全文检索和内容检索。
用户可以通过多种关键词来检索相关的知识、文件、文章等;2、知识分享功能:该系统可以将用户上传的知识资料进行分享,可以实现知识资源共享;3、在线学习功能:该系统可以实现在线学习,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学习相关的知识课程,同时可以进行在线测试等;4、协同工作功能:该系统可以协助用户完成对知识资源的协同处理,支持多人同时协作、在线编辑、版本无限回退等功能;5、权限管理功能:该系统可以对用户进行权限管理,包括对知识资源的查看、编辑、下载等权限进行控制。
三、技术方案1、系统部署方式该系统采用C/S架构方式部署,即服务器与客户端分为两个独立的程序进行安装使用,具体如下:(1)服务器端:采用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Tomcat服务器架构,作为主要交互接口,用于接收用户的请求,处理数据、逻辑和权限等接口;(2)客户端:为用户提供具体的操作界面,采用基于HTML5等前端技术开发的轻量级应用。
2、技术架构说明该系统在技术方面应用了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具体如下:(1)数据库技术:系统采用MySQL技术,保证数据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2)搜索技术:系统采用Elasticsearch搜索技术来实现信息检索功能。
(3)文件管理技术:系统将采用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技术,保证了系统文件的高可靠性和高效性。
(4)用户认证技术:该系统采用Token认证机制,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3、技术问题要解决(1)大数据量下的搜索效率问题。
通过对Elasticsearch进行优化,使用全文检索和内容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搜索进行深度优化,提高了检索效率。
资源管理平台系统-技术方案
资源管理平台技术方案文档修改记录目录1概述 (1)1.1 编制目的 (1)1.2 编制依据 (1)1.3 建设目标 (1)1.4 设计原则 (2)1.5 术语及缩略语 (2)1.6 引用文件 (3)2主要功能与战术技术指标 (3)2.1 总体要求 (3)2.1.1 可定制性 (4)2.1.2 可靠性 (4)2.1.3 可扩展性 (4)2.1.4 实用性 (4)2.1.5 安全性 (4)2.1.6 易维护性 (5)2.2 主要功能要求 (5)2.2.1 集成架构设计 (5)2.2.1.1 硬件设施及基础监控层 (5)2.2.1.2 采集管理平台层 (5)2.2.1.3 资源层 (5)2.2.1.4 应用层 (6)2.2.2 业务系统集成注册发布管理 (7)2.2.3 数据采集处理功能 (7)2.3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8)2.3.1 响应时间 (8)2.3.2 可用性指标 (8)3系统总体设计 (10)3.1 系统体系结构 (10)3.1.1 系统组成 (10)3.1.2 组成架构 (12)3.1.3 技术体制 (14)3.2 系统使用流程 (14)3.2.1 用户角色 (14)3.2.2 工作流程 (16)4分系统设计 (18)4.1 系统运维管理功能 (18)4.2 注册发布管理功能 (18)4.2.1 功能组成 (19)4.2.2 形式审查 (19)4.2.2.1 功能说明 (19)4.2.2.2 业务流程 (19)4.2.2.3 外部信息关系 (20)4.2.3 数据审核 (21)4.2.3.1 功能说明 (21)4.2.3.2 业务流程 (21)4.2.3.3 外部信息关系 (22)4.2.4 数据发布 (23)4.2.4.1 功能说明 (23)4.2.4.2 业务流程 (23)4.2.5 数据查询 (23)4.2.5.1 授权内数据查询 (23)4.2.5.1.1 功能说明 (23)4.2.5.1.2 业务流程 (24)4.2.5.2 授权外数据查询 (24)4.2.5.2.2 业务流程 (24)4.2.5.2.3 外部信息关系 (26)4.2.6 使用申请与授权 (26)4.2.6.1 功能说明 (26)4.2.6.2 业务流程 (26)4.2.6.3 外部信息关系 (28)4.2.7 数据使用反馈 (28)4.2.8 元数据服务 (28)4.2.8.1 应用层 (28)4.2.8.2 数据层 (28)4.2.9 统计分析 (29)4.2.10 数据名录 (29)4.2.11 元数据模型维护 (30)4.2.12 系统管理 (31)4.2.12.1 权限控制 (31)4.2.12.2 消息管理 (31)4.2.12.3 数据字典管理 (31)4.2.12.4 电子凭证管理 (32)4.2.12.5 系统升级管理 (32)4.2.12.6 日志审计管理 (32)4.3 数据采集监控处理功能 (33)4.3.1 功能组成 (33)4.3.2 本地数据管理 (33)4.3.2.1 注册数据新增 (33)4.3.2.1.1 功能说明 (33)4.3.2.1.2 业务流程 (34)4.3.2.2 注册数据修改 (35)4.3.2.2.1 功能说明 (35)4.3.2.3 注册数据删除 (37)4.3.2.3.1 功能说明 (37)4.3.2.3.2 业务流程 (37)4.3.2.3.3 外部信息关系 (39)4.3.2.4 注册数据导入 (40)4.3.2.4.1 功能说明 (40)4.3.2.4.2 业务流程 (40)4.3.2.5 注册数据管理 (41)4.3.3 注册申请处理 (42)4.3.3.1 功能说明 (42)4.3.3.2 新增数据注册申请 (42)4.3.3.2.1 功能说明 (42)4.3.3.2.2 业务流程 (42)4.3.3.2.3 外部信息关系 (43)4.3.3.3 修改数据注册申请 (44)4.3.3.3.1 功能说明 (44)4.3.3.3.2 业务流程 (44)4.3.3.3.3 外部信息关系 (45)4.3.3.4 撤销数据注册申请 (46)4.3.3.4.1 功能说明 (46)4.3.3.4.2 业务流程 (46)4.3.3.4.3 外部信息关系 (47)4.3.3.5 申请信息管理 (48)4.3.4 元数据采集 (48)4.3.4.1 数据抽取 (48)4.3.4.2 数据转换 (49)4.3.4.3 数据装载 (49)4.3.4.3.1 数据装载方式 (49)4.3.5 系统管理 (50)4.3.5.1 权限控制 (50)4.3.5.2 消息管理 (51)4.3.5.3 数据同步 (51)4.3.5.4 数据备份 (51)4.3.5.5 系统升级管理 (51)4.3.5.6 日志审计管理 (51)5工程标准与规范 (52)6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 (56)6.1 灵活扩展的软件架构设计 (56)6.2 系统跨平台集成适配 (56)6.3 基于国产自主可控数据存储 (56)6.4 自动高效ETL技术 (57)6.5 基于日志的安全审计技术 (57)7系统联试与试用 (58)7.1 系统试验 (58)7.1.1 分系统试验 (58)7.1.2 软件三方测评 (58)7.2 系统试用 (58)7.2.1 方案原型软件试用 (58)7.2.2 初样原型软件试用 (58)7.2.3 试点建设单位初样软件试用 (58)7.2.4 试点建设单位正样软件试用 (59)8质量管理、可靠性保证及标准化控制措施 (59)8.1 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59)8.1.1 基本要求 (59)8.1.2 建立质量保证组织 (59)8.1.3 质量信息管理 (59)8.1.4 故障分析和纠正措施 (59)8.1.5 软件质量控制 (59)8.1.6 技术资料质量保证 (59)8.1.7 外购、外协产品质量控制 (59)8.1.8 使用方提供产品控制 (60)8.2 可靠性控制措施 (60)8.2.1 基本要求 (60)8.2.2 建立可靠性保证组织 (60)8.2.3 可靠性控制 (60)8.2.4 可靠性设计 (60)8.2.4.1 软件的避错 (60)8.2.4.2 软件的防错 (60)8.2.4.3 软件的查错和纠错 (61)8.3 标准化控制措施 (61)8.3.1 基本要求 (61)8.3.2 方案论证阶段标准化工作 (61)8.3.3 工程研制阶段标准化工作 (61)9项目经费预算 (62)9.1 项目预算表 (62)9.2 项目预算明细表 (63)9.2.1 设计费明细表 (63)9.2.2 材料费明细表 (64)9.2.3 燃料动力费预算明细表(专项) (65)9.2.4 差旅费概算明细表 (66)9.2.5 会议费概算明细表 (68)9.2.6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69)9.2.7 测试化验加工费预算明细表 (70)9.2.8 固定人员费概算明细表 (71)10 项目进度规划 (72)11 售后服务及技术支持 (73)1 概述1.1 编制目的根据《ABCD-1234信息化基础设施招标书》、《ABCD-1234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和《ABCD-1234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技术要求》,构建集团综合集成系统,实现集团资源智能化集中管控。
2023-资源建设管理平台技术方案V2-1
资源建设管理平台技术方案V2随着社会进步的节奏,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各种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针对这种情况,资源建设管理平台技术方案v2应运而生。
它通过科技手段,将资源网上联通,方便人们获取更多的资源信息。
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资源建设管理平台技术方案v2的实现步骤。
第一步,平台的前期规划。
为了确保资源建设管理平台技术方案v2的实现顺利,必须需要有一定的前期规划。
前期规划的目的是明确平台的功能、人员结构和实现方案等,确保平台可以更好地工作。
其中,需要明确技术人员的职责和任务,由产品经理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和管理,技术人员则要承担具体的开发任务。
第二步,平台的系统设计。
在平台实现过程中,系统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设计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安全性、数据交互等等。
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成熟的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使平台可以更好的满足需求。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用户体验,使平台的使用更加方便简单,让用户更愿意使用平台获取资源信息。
第三步,平台的开发。
在平台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先购买相应的服务器和域名,然后进行开发。
在进行开发任务之前,需要根据系统设计开展开发工作。
开发过程中要遵循规范和开发流程,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要充分保护平台的隐私和安全性,确保用户的数据不泄漏。
第四步,平台的测试。
平台开发完毕后,需要进行测试,保证平台各种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在测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进行完整性测试、易用性测试、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
测试完成后,修复开发的漏洞,使平台更加完善。
第五步,平台使用。
在平台开发和测试完成后,正式向用户提供服务。
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资源的查找和下载等操作。
同时,平台也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便利。
总之,资源建设管理平台技术方案v2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和创新。
只有不断改进,才能让平台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让资源更好地流通。
2023-资源管理平台总体设计技术方案V2-1
资源管理平台总体设计技术方案V2资源管理平台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对企业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配。
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设计出一套完善的资源管理平台总体设计技术方案V2。
第一步,明确需求和功能。
在设计资源管理平台之前,我们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资源配置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以便准确地明确系统的功能和需求。
一般来说,资源管理平台需要包括资产管理、设备管理、存储管理、网络管理、应用管理等功能。
第二步,确定系统架构。
资源管理平台需要设计一个可扩展、高可用、易维护的系统架构。
为此,我们可以采用微服务架构、分布式集群架构、容器化部署等技术,同时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三步,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
在确定系统架构之后,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具体的功能。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Spring Boot、Spring Cloud、Docker等技术来实现微服务架构,使用Kubernetes、Zookeeper等技术来实现分布式集群架构,使用ELK、Grafana等技术来实现日志和监控等功能。
第四步,完成系统设计和开发。
在确定了系统架构和技术方案之后,我们需要完成具体的系统设计和开发。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各种需求,编写清晰的代码,同时还需要进行充分的测试和优化,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五步,部署和维护系统。
完成系统开发之后,我们需要进行系统部署和维护。
在部署系统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云服务商、服务器和数据库等,以确保系统的高可用和可扩展性。
在维护系统时,需要定期对系统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对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总之,设计资源管理平台总体设计技术方案V2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注意各个环节的细节。
只有充分考虑各种需求和技术原则,才能设计出一套稳定、高效、易维护的资源管理平台。
智慧园区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目录
1
• 平台介绍
2
• 业务设计
3
• 平台优势
园区概念
政府集中统一规划指定区域,区域内专门设置某类特定行业、形态的企业、公司等,进行统一管理 。
工业园区 物流园区
农业园区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科技园区 物业园区
平台系统组成
门户 网站
物业
协同
管理
办公
园区
招商 管理
企业资源管 理
功能介绍
报修信息管理 报修信息审批 报修维修管理 报修回访管理 报修完成信息
凭证办理 凭证使用查询 凭证延期查询 凭证预警查询
装修公司维护 住户装修信息登记
装修信息审批 住户装修验收 装修信息查询
保洁区域维护 保洁计划
欠费查询 其他费用设置
抄表信息 水电气费设置 预付款信息
绿化区域维护 绿化计划
投诉信息管理 投诉信息审批 投诉处理管理 投诉回访管理 投诉完成信息
交通信息
智慧招商
招商信息、招商方案 招商意向、招商申请 招商合同、租赁管理 代理商 、营销推广
智慧办公
通知公告、流程审批 知识库 、通讯录 邮件系统、日程安排 会议管理、用车管理 资产管理、印章管理 考勤管理、即时通讯
智慧运营
参观招待、任务管理 人力资源、客户关系 物业管理、活动管理 财务管理(集成)
汇报完毕 感谢聆听
筑小区物业管理与服务,整合周边商家、社 区服务资源,集成各类公共信息系统和居民 生活应用系统,实现快速准确信息传播、物 业规范管理与服务、居民生活舒适便捷的目 标。
管委会、物业公司、园区企业
物业公司 、商家、社区、居民
产业园区服务平台功能架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管理平台技术方案文档修改记录目录1概述 (1)1.1 编制目的 (1)1.2 编制依据 (1)1.3 建设目标 (1)1.4 设计原则 (2)1.5 术语及缩略语 (2)1.6 引用文件 (3)2主要功能与战术技术指标 (3)2.1 总体要求 (3)2.1.1 可定制性 (4)2.1.2 可靠性 (4)2.1.3 可扩展性 (4)2.1.4 实用性 (4)2.1.5 安全性 (4)2.1.6 易维护性 (5)2.2 主要功能要求 (5)2.2.1 集成架构设计 (5)2.2.1.1 硬件设施及基础监控层 (5)2.2.1.2 采集管理平台层 (5)2.2.1.3 资源层 (5)2.2.1.4 应用层 (6)2.2.2 业务系统集成注册发布管理 (7)2.2.3 数据采集处理功能 (7)2.3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8)2.3.1 响应时间 (8)2.3.2 可用性指标 (8)3系统总体设计 (10)3.1 系统体系结构 (10)3.1.1 系统组成 (10)3.1.2 组成架构 (12)3.1.3 技术体制 (14)3.2 系统使用流程 (14)3.2.1 用户角色 (14)3.2.2 工作流程 (16)4分系统设计 (18)4.1 系统运维管理功能 (18)4.2 注册发布管理功能 (18)4.2.1 功能组成 (19)4.2.2 形式审查 (19)4.2.2.1 功能说明 (19)4.2.2.2 业务流程 (19)4.2.2.3 外部信息关系 (20)4.2.3 数据审核 (21)4.2.3.1 功能说明 (21)4.2.3.2 业务流程 (21)4.2.3.3 外部信息关系 (22)4.2.4 数据发布 (23)4.2.4.1 功能说明 (23)4.2.4.2 业务流程 (23)4.2.5 数据查询 (23)4.2.5.1 授权内数据查询 (23)4.2.5.1.1 功能说明 (23)4.2.5.1.2 业务流程 (24)4.2.5.2 授权外数据查询 (24)4.2.5.2.2 业务流程 (24)4.2.5.2.3 外部信息关系 (26)4.2.6 使用申请与授权 (26)4.2.6.1 功能说明 (26)4.2.6.2 业务流程 (26)4.2.6.3 外部信息关系 (28)4.2.7 数据使用反馈 (28)4.2.8 元数据服务 (28)4.2.8.1 应用层 (28)4.2.8.2 数据层 (28)4.2.9 统计分析 (29)4.2.10 数据名录 (29)4.2.11 元数据模型维护 (30)4.2.12 系统管理 (31)4.2.12.1 权限控制 (31)4.2.12.2 消息管理 (31)4.2.12.3 数据字典管理 (31)4.2.12.4 电子凭证管理 (32)4.2.12.5 系统升级管理 (32)4.2.12.6 日志审计管理 (32)4.3 数据采集监控处理功能 (33)4.3.1 功能组成 (33)4.3.2 本地数据管理 (33)4.3.2.1 注册数据新增 (33)4.3.2.1.1 功能说明 (33)4.3.2.1.2 业务流程 (34)4.3.2.2 注册数据修改 (35)4.3.2.2.1 功能说明 (35)4.3.2.3 注册数据删除 (37)4.3.2.3.1 功能说明 (37)4.3.2.3.2 业务流程 (37)4.3.2.3.3 外部信息关系 (39)4.3.2.4 注册数据导入 (40)4.3.2.4.1 功能说明 (40)4.3.2.4.2 业务流程 (40)4.3.2.5 注册数据管理 (41)4.3.3 注册申请处理 (42)4.3.3.1 功能说明 (42)4.3.3.2 新增数据注册申请 (42)4.3.3.2.1 功能说明 (42)4.3.3.2.2 业务流程 (42)4.3.3.2.3 外部信息关系 (43)4.3.3.3 修改数据注册申请 (44)4.3.3.3.1 功能说明 (44)4.3.3.3.2 业务流程 (44)4.3.3.3.3 外部信息关系 (45)4.3.3.4 撤销数据注册申请 (46)4.3.3.4.1 功能说明 (46)4.3.3.4.2 业务流程 (46)4.3.3.4.3 外部信息关系 (47)4.3.3.5 申请信息管理 (48)4.3.4 元数据采集 (48)4.3.4.1 数据抽取 (48)4.3.4.2 数据转换 (49)4.3.4.3 数据装载 (49)4.3.4.3.1 数据装载方式 (49)4.3.5 系统管理 (50)4.3.5.1 权限控制 (50)4.3.5.2 消息管理 (51)4.3.5.3 数据同步 (51)4.3.5.4 数据备份 (51)4.3.5.5 系统升级管理 (51)4.3.5.6 日志审计管理 (51)5工程标准与规范 (52)6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 (56)6.1 灵活扩展的软件架构设计 (56)6.2 系统跨平台集成适配 (56)6.3 基于国产自主可控数据存储 (56)6.4 自动高效ETL技术 (57)6.5 基于日志的安全审计技术 (57)7系统联试与试用 (58)7.1 系统试验 (58)7.1.1 分系统试验 (58)7.1.2 软件三方测评 (58)7.2 系统试用 (58)7.2.1 方案原型软件试用 (58)7.2.2 初样原型软件试用 (58)7.2.3 试点建设单位初样软件试用 (58)7.2.4 试点建设单位正样软件试用 (59)8质量管理、可靠性保证及标准化控制措施 (59)8.1 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59)8.1.1 基本要求 (59)8.1.2 建立质量保证组织 (59)8.1.3 质量信息管理 (59)8.1.4 故障分析和纠正措施 (59)8.1.5 软件质量控制 (59)8.1.6 技术资料质量保证 (59)8.1.7 外购、外协产品质量控制 (59)8.1.8 使用方提供产品控制 (60)8.2 可靠性控制措施 (60)8.2.1 基本要求 (60)8.2.2 建立可靠性保证组织 (60)8.2.3 可靠性控制 (60)8.2.4 可靠性设计 (60)8.2.4.1 软件的避错 (60)8.2.4.2 软件的防错 (60)8.2.4.3 软件的查错和纠错 (61)8.3 标准化控制措施 (61)8.3.1 基本要求 (61)8.3.2 方案论证阶段标准化工作 (61)8.3.3 工程研制阶段标准化工作 (61)9项目经费预算 (62)9.1 项目预算表 (62)9.2 项目预算明细表 (63)9.2.1 设计费明细表 (63)9.2.2 材料费明细表 (64)9.2.3 燃料动力费预算明细表(专项) (65)9.2.4 差旅费概算明细表 (66)9.2.5 会议费概算明细表 (68)9.2.6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69)9.2.7 测试化验加工费预算明细表 (70)9.2.8 固定人员费概算明细表 (71)10 项目进度规划 (72)11 售后服务及技术支持 (73)1 概述1.1 编制目的根据《ABCD-1234信息化基础设施招标书》、《ABCD-1234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和《ABCD-1234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技术要求》,构建集团综合集成系统,实现集团资源智能化集中管控。
瞄准集团保障资源智能化集中统管的功能目标,综合运用系统集成方法,实现集团设备的智能化集成控制、设施管控系统的集成管理以及人员、物资、环境、设施、设备等状态感知信息的集成共享。
系统可以对数字广播、车辆感知、防盗报警、电子巡更、视频监控、周界防范、货运站感知、机房感知、人员感知、楼宇自控和网络管理系统的后台数据库进行智能数据扫描和采集,并按照用户需要的指标整理采集的数据集,优化后保存到指标采集数据库中,还支持对更早期的数据进行自动归档备份。
系统具有一体化的用户界面,并有各个集成功能的功能菜单,对于基本的功能使用和数据查看和展示,都可以直接在集成系统中统一操作,对于具有操控接口的功能,集成系统可以通过专用的接口协议直接控制功能的各项功能。
系统要建设成为集团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基础平台,实现数据集中式管理,信息集中式服务的模式,并提供完善的信息接口,方便未来无缝接入其他的应用功能,为集团的信息化应用提供技术保障和数据支撑。
基础设施综合运维集成平台在集团区网络环境中实现数字广播、信息发布、货运站环境感知系统、楼宇自控系统、车辆感知系统、人员感知系统、周界防范系统、电子巡更系统、防盗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网络管理系统、数据中心系统和数字营区系统等14个系统的集成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应用统一身份认证、信息采集及发布、业务信息实施监控及分析等。
本方案围绕资源管理平台业务需求,依据系统主要功能和战术技术指标,详细阐述了系统总体设计思路和技术实现途径,明确了系统体系、组成、结构、功能、接口、试验等内容,提出了项目开发计划和管理措施,为下一阶段开展系统研制建设提供依据,也可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对系统研制建设过程进行管理和考核的依据。
1.2 编制依据《资源管理平台技术要求》,2016年9月。
1.3 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随着业务的拓展,数据呈加速增长态势,且数据格式复杂多样。
重要;各单位间以及用户对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融合处理需求日益迫切。
依据资源管理平台业务需求,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信息基础环境为支撑,以数据资源为核心,以提高数据资源共享共用能力为目的,构建资源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注册发布和审批授权的统筹管理,保证各级各部门数据信息的一致性、准确性,规范数据管理流程和管理秩序。
1.4 设计原则资源管理平台管理系统采用统一规划、分块建设的方式进行建设,遵循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则:1)急需先行原则2)统筹规划原则3)可扩展性原则立足资源管理平台业务需求,采用开放式体系架构和服务化设计,基于统一的软硬件技术支撑平台,构建应用系统,支持功能重组和拓展,适应资源管理平台需求的变化。
4)分层分级原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应用需要和描述的详细程度对元数据进行分层分级组织,一级元数据偏重最基本、最主要的实体和元素信息,用于了解数据集的总体情况,二级元数据按不同的数据类别详细描述数据集信息。
5)可借鉴原则6)适用性原则设计上充分考虑系统各业务层次、各环节管理中数据处理的便利和可行,把满足用户业务管理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
1.5 术语及缩略语1)LDAP:指目录服务,其提供了存储用户信息的能力,并对外提供高性能的查询和访问接口。
2)Dojo:是一个JavaScript 框架,提供了常用的前台操作函数,并提供了一整套的页面组件,便于用户的页面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