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7章 立体几何 7.5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模拟演练 文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立体几何 7.4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课件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立体几何 7.4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课件
∵AA1⊥平面ABCD,BD⊂平面ABCD,
∴BD⊥AA1,又AA1∩AD=A,AA1⊂平面A1AD,AD⊂平面A1AD,
∴BD⊥平面A1AD,又BD⊂平面A1BD,
∴平面A1BD⊥平面A1AD.
12/11/2021
22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1
(2)解 连接 A1C,S 四边形 ABCD=2S△ABD=2×2AD×BD=√3,
12/11/2021
6
知识梳理
双基自测
1
2
3
4
5
1.下列结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已知直线a,b,c,若a⊥b,b⊥c,则a∥c.( × )
(2)若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α.( × )
(3)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若m∥n,m⊥α,则n⊥α. (
思考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2/11/2021
12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证明 (1)因为AB⊥平面PAD,PH⊂平面PAD,
所以PH⊥AB.
因为PH为△PAD中AD边上的高,所以PH⊥AD.
因为AB∩AD=A,AB⊂平面ABCD,AD⊂平面ABCD,
所以PH⊥平面ABCD.
(2)如图,取PA的中点M,连接MD,ME.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依题意,由l⊥β,l⊂α可以推出α⊥β;反过来,由α⊥β,l⊂α不能
推出l⊥β.因此“l⊥β”是“α⊥β”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12/11/2021
8
知识梳理
双基自测
1
2
3

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温习第七章立体几何课时达标42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理

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温习第七章立体几何课时达标42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理
∴∠DAO为AD与平面ABE所成的角.
在Rt△BDE中,BD= ,DE= ,∴DH= = .
在Rt△ADH中,tan∠DAO= = × = ,
∴直线AD与平面ABE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
∴需MN⊥MB1,在平面ABB1A1内,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AN=x,
由MN2+MB =NB ,
得x2+ +1+ =(1-x)2+1,
∴x= ,故 = .
(2)连接NC1,∵C1B1⊥平面ABB1A1,知∠C1NB1即为直线NC1与平面ABB1A1所成角.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在△NB1C1中,
∵NB1= ,∴tan∠C1NB1= = .
①不论D折至何位置(不在平面ABC内)都有MN∥平面DEC;
②不论D折至何位置都有MN⊥AE;
③不论D折至何位置(不在平面ABC内)都有MN∥AB.
解析:①如图,别离取EC,DE的中点P,Q,由已知易知四边形MNQP为平行四边形,那么MN∥PQ
,又PQ⊂平面DEC,故MN∥平面DEC.①正确;
②取AE的中点O,易证NO⊥AE,MO⊥AE.故AE⊥平面MNO,又MN⊂平面MNO,那么AE⊥MN.②正确;
11.已知斜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ACB=90°,点B1在底面上的射影D落在BC上.
(1)求证:AC⊥平面BB1C1C;
(2)假设AB1⊥BC1,且∠B1BC=60°,求证:A1C∥平面AB1D.
解析:(1)∵B1D⊥平面ABC,AC⊂平面ABC,∴B1D⊥AC,
又∵BC⊥AC,B1D∩BC=D,
③∵D∉平面ABC,∴N∉平面ABC,又A,B,M∈平面ABC.
∴MN与AB异面.③错误.
9.(2017·江苏无锡质检)已知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命题“α∥β且α⊥γ⇒β⊥γ”是真命题,假设把α,β,γ中的任意两个换成直线,另一个维持不变,在所得的所有新命题中,真命题有2个.

线面垂直的判断定理

线面垂直的判断定理

A
C
BC平面PAC PC 平面PAC
BCPC
PBC是直角三角形
故故共共有有四四个个直直角角三角三形角形
补充例题
P
如图,PA 园O所在平 A
面,AB是园O的直径,C是
O
B
园周上一点,那末,图中
C
有几个直角三角形?
若直线AD垂直于PC于
D,求证:AD垂直平面
PBC
补充练习
如图,点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 O是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且PA=PC,PB=PD。
线面垂直的判定
高一数学备课组
直线与平面有那些位置关系?
c a
O
b
a/ / b c =O
«立体几何»
直线和平面垂直 的判定
直线a与平面 相交,a与平面 内的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a
c
ob
d
a与c是异面直线 a b O 存在直线b与a垂直吗?
如果平面内的直线d 平行于b,那么d与a 垂直
若直线d不在平面 内,上述结论还成立吗?仍成立
1。 将菱形ABCD
沿对角线AC折叠成空间
四边形,O为线段AC的
中点观察直线AC与平面
BOD的位置关系。
B
2。 在不同的角度
折叠下,直线AC与平面
BOD的位置关系发生变
化吗?
A
O D
C
证明:在平面OBD中任取直线g,则有且只有三种情况:
1. g与OB或OD重合,此时显然有AC g 成立。
2. g过点O但不与OB和OD重合。
假设aAC, aBC.求证aAB a
A
C B
实际上,这为证明“线线垂直”提供了一种方法

高三数学一轮总复习第七章立体几何7.5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课件

高三数学一轮总复习第七章立体几何7.5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课件
12
1.已知平面α,β,直线l,若α⊥β,α∩β=l,则( ) A.垂直于平面β的平面一定平行于平面α B.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一定垂直于平面α C.垂直于平面β的平面一定平行于直线l D.垂直于直线l的平面一定与平面α、β都垂直 解析:A中平面可与α平行或相交,不正确。 B中直线可与α垂直或斜交,不正确。 C中平面可与直线l平行或相交,不正确。 答案:D
34
(3)若SA=SD,M为BC的中点,在棱SC上是否存在点N,使得平面DMN⊥平面 ABCD?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3)存在点N为SC的中点, 使得平面DMN⊥平面ABCD。 连接PC、DM交于点O,连接PM、SP、NM、ND、NO, 因为PD∥CM, 且PD=CM, 所以四边形PMC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PO=CO。 又因为N为SC的中点,所以NO∥SP。 易知SP⊥AD, 因为平面SAD⊥平面ABCD,平面SAD∩平面ABCD= AD,且SP⊥AD, 所以SP⊥平面ABCD,所以NO⊥平面ABCD。 又因为NO⊂平面DMN,所以平面DMN⊥平面ABCD。
23
(2)若AB=BC,求证:BD⊥面SAC。
证明: (2)方法一:若AB=BC,则BD⊥AC, 由(1)可知,SD⊥面ABC,而BD⊂面ABC, ∴SD⊥BD, ∵SD⊥BD,BD⊥AC,SD∩AC=D, ∴BD⊥面SAC。 方法二:若AB=BC,则BD⊥AC。由(1)知SD⊥平面ABC,又SD⊂平面SAC, ∴平面ABC⊥平面SAC, 又平面ABC∩平面SAC=AC。 ∴BD⊥平面SAC。
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如图, □10 ____∠__P_A_O______就是斜线AP与平面α所成的
□ 角。 (2)线面角θ的范围:θ∈
11
___0_,__π2_ _____。

新课改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立体几何7.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讲义含解析

新课改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立体几何7.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讲义含解析

新课改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四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突破点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基本知识]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互相垂直.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2)线面角θ的范围:⎣⎢⎡⎦⎥⎤0,π2.[基本能力]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 ⊥α.( ) (2)若直线a ⊥平面α,直线b ∥α,则直线a 与b 垂直.( ) (3)直线a ⊥α,b ⊥α,则a ∥b .( ) 答案:(1)× (2)√ (3)√ 二、填空题1.过一点有________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 答案:一2.在三棱锥P ­ABC 中,点P 在平面ABC 中的射影为点O , ①若PA =PB =PC ,则点O 是△ABC 的________心.②若PA ⊥PB ,PB ⊥PC ,PC ⊥PA ,则点O 是△ABC 的________心.答案:外 垂3.如图,已知∠BAC =90°,PC ⊥平面ABC ,则在△ABC , △PAC的边所在的直线中,与PC 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________;与AP 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解析:因为PC ⊥平面ABC , 所以PC 垂直于直线AB ,BC ,AC . 因为AB ⊥AC ,AB ⊥PC ,AC ∩PC =C , 所以AB ⊥平面PAC , 又因为AP ⊂平面PAC ,所以AB ⊥AP ,与AP 垂直的直线是AB . 答案:AB ,BC ,AC AB[典例] (2019·郑州一测)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平面PAB ⊥平面ABC ,AB =6,BC =23,AC =26,D 为线段AB 上的点,且AD =2DB ,PD ⊥AC .(1)求证:PD ⊥平面ABC ;(2)若∠PAB =π4,求点B 到平面PAC 的距离.[解] (1)证明:连接CD ,据题知AD =4,BD =2,AC 2+BC 2=AB 2, ∴∠ACB =90°,∴cos ∠ABC =236=33,∴CD 2=22+(23)2-2×2×23cos ∠ABC =8, ∴CD =22,∴CD 2+AD 2=AC 2,则CD ⊥AB . ∵平面PAB ⊥平面ABC , ∴CD ⊥平面PAB ,∴CD ⊥PD , ∵PD ⊥AC ,AC ∩CD =C , ∴PD ⊥平面ABC .(2)由(1)得PD ⊥AB ,∵∠PAB =π4,∴PD =AD =4,PA =42,在Rt △PCD 中,PC =PD 2+CD 2=26, ∴△PAC 是等腰三角形,∴可求得S △PAC =8 2. 设点B 到平面PAC 的距离为d ,由V B ­PAC =V P ­ABC ,得13S △PAC ×d =13S △ABC ×PD ,∴d =S △ABC ×PDS △PAC=3. 故点B 到平面PAC 的距离为3. [方法技巧]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1)定义法: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不常用);(2)判定定理(常用方法);(3)若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客观题常用);(4)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则它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客观题常用);(5)若两平面垂直,则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常用方法); (6)若两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客观题常用).[针对训练](2019·贵州模拟)如图,在直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且AB =AD =1,AA 1=62,∠ABC =60°. (1)求证:AC ⊥BD 1; (2)求四面体D 1AB 1C 的体积.解:(1)证明:连接BD ,与AC 交于点O ,因为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且AB =AD ,所以四边形ABCD 为菱形,所以AC ⊥BD .在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BB 1⊥平面ABCD ,可知BB 1⊥AC ,则AC ⊥平面BB 1D 1D ,又BD 1⊂平面BB 1D 1D ,则AC ⊥BD 1.(2)V D 1AB 1C =V ABCD ­A 1B 1C 1D 1-V B 1­ABC -V D 1­ACD -V A ­A 1B 1D 1-V C ­C 1B 1D 1=V ABCD ­A 1B 1C 1D 1-4V B 1­ABC =32×62-4×13×34×62=24.突破点二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基本知识]1.平面与平面垂直(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2.二面角的有关概念(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2)二面角的平面角:过二面角棱上的任一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与棱垂直的射线,则两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3)二面角α的范围:[0,π].[基本能力]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若α⊥β,a⊥β⇒a∥α.( )(2)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则α⊥β.( )(3)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答案:(1)×(2)×(3)×二、填空题1.m,n为直线,α,β为平面,若m⊥α,m∥n,n∥β,则α与β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答案:垂直2.设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直线l⊂α,则“l⊥β”是“α⊥β”成立的____________条件.答案:充分不必要3.已知PD垂直于正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连接PB,PC,PA,AC,BD ,则一定互相垂直的平面有________对.解析:由于PD ⊥平面ABCD ,故平面PAD ⊥平面ABCD ,平面PDB ⊥平面ABCD ,平面PDC ⊥平面ABCD ,平面PDA ⊥平面PDC ,平面PAC ⊥平面PDB ,平面PAB ⊥平面PAD, 平面PBC ⊥平面PDC ,共7对.答案:7[典例] (2019·开封定位考试)如图,在三棱锥D ­ABC 中,AB=2AC =2,∠BAC =60°,AD =6,CD =3,平面ADC ⊥平面ABC .(1)证明:平面BDC ⊥平面ADC ; (2)求三棱锥D ­ABC 的体积.[解] (1)证明: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BC =AB 2+AC 2-2AB ·AC ·cos∠BAC=4+1-2×2×1×12=3,∴BC 2+AC 2=AB 2,∴BC ⊥AC ,∵平面ADC ⊥平面ABC ,平面ADC ∩平面ABC =AC , ∴BC ⊥平面ADC ,又BC ⊂平面BDC ,∴平面BDC ⊥平面ADC . (2)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ACD =23,∴sin ∠ACD =53, ∴S △ACD =12·AC ·CD ·sin∠ACD =52,则V D ­ABC =V B ­ADC =13·BC ·S △ACD =156.[方法技巧] 面面垂直判定的两种方法与一个转化[针对训练](2019·洛阳一模)如图,在四棱锥E ­ABCD 中,△EAD 为等边三角形,底面ABCD 为等腰梯形,满足AB ∥CD ,AD =DC =12AB ,且AE ⊥BD .(1)证明:平面EBD ⊥平面EAD ;(2)若△EAD 的面积为3,求点C 到平面EBD 的距离. 解:(1)证明:如图,取AB 的中点M ,连接DM ,则由题意可知四边形BCDM 为平行四边形,∴DM =CB =AD =12AB ,即点D 在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上,∴BD ⊥AD ,又AE ⊥BD ,且AE ∩AD =A , ∴BD ⊥平面EAD .∵BD ⊂平面EBD ,∴平面EBD ⊥平面EAD . (2)∵BD ⊥平面EAD ,且BD ⊂平面ABCD , ∴平面ABCD ⊥平面EAD . ∵等边△EAD 的面积为3, ∴AD =AE =ED =2,取AD 的中点O ,连接EO ,则EO ⊥AD ,EO =3, ∵平面EAD ⊥平面ABCD ,平面EAD ∩平面ABCD =AD , ∴EO ⊥平面ABCD .由(1)知△ABD ,△EBD 都是直角三角形, ∴BD =AB 2-AD 2=23,S △EBD =12ED ·BD =23,设点C 到平面EBD 的距离为h ,由V C ­EBD =V E ­BCD ,得13S △EBD ·h =13S △BCD ·EO ,又S △BCD =12BC ·CD sin 120°=3,∴h =32.∴点C 到平面EBD 的距离为32. 突破点三 平行与垂直的综合问题1.平行关系之间的转化在证明线面、面面平行时,一般遵循从“低维”到“高维”的转化,即从“线线平行”到“线面平行”,再到“面面平行”;而在应用性质定理时,其顺序恰好相反,但也要注意,转化的方向是由题目的具体条件而定的,不可过于“模式化”.2.垂直关系之间的转化在证明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时,一定要注意判定定理成立的条件.同时抓住线线、线面、面面垂直的转化关系,即:在证明两平面垂直时,一般先从现有的直线中寻找平面的垂线,若这样的直线在图中不存在,则可通过作辅助线来解决.[典例] (2018·北京高考)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平面PAD ⊥平面ABCD ,PA ⊥PD ,PA =PD ,E ,F 分别为AD ,PB 的中点.(1)求证:PE ⊥BC ;(2)求证:平面PAB ⊥平面PCD ; (3)求证:EF ∥平面PCD .[证明] (1)因为PA =PD ,E 为AD 的中点, 所以PE ⊥AD .因为底面ABCD 为矩形, 所以BC ∥AD ,所以PE ⊥BC .(2)因为底面ABCD 为矩形,所以AB ⊥AD .又因为平面PAD ⊥平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AB ⊂平面ABCD , 所以AB ⊥平面PAD ,因为PD ⊂平面PAD ,所以AB ⊥PD . 又因为PA ⊥PD ,AB ∩PA =A , 所以PD ⊥平面PAB .因为PD ⊂平面PCD ,所以平面PAB ⊥平面PCD .(3)如图,取PC 的中点G ,连接FG ,DG .因为F ,G 分别为PB ,PC 的中点,所以FG ∥BC ,FG =12BC .因为四边形ABCD 为矩形,且E 为AD 的中点,所以DE ∥BC ,DE =12BC .所以DE ∥FG ,DE =FG .所以四边形DEFG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 ∥DG . 又因为EF ⊄平面PCD ,DG ⊂平面PCD , 所以EF ∥平面PCD . [方法技巧]平行与垂直的综合问题主要是利用平行关系、垂直关系之间的转化去解决.注意遵循“空间到平面”“低维”到“高维”的转化关系.[针对训练](2019·北京西城区期末)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四边形BDEF 是矩形,平面BDEF ⊥平面ABCD ,BF =3,G ,H 分别是CE ,CF 的中点.(1)求证:AC ⊥平面BDEF ; (2)求证:平面BDGH ∥平面AEF .证明:(1)因为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所以AC ⊥BD .又平面BDEF ⊥平面ABCD ,平面BDEF ∩平面ABCD =BD ,且AC ⊂平面ABCD , 所以AC ⊥平面BDEF .(2)在△CEF 中,因为G ,H 分别是CE ,CF 的中点,所以GH ∥EF .又GH ⊄平面AEF ,EF ⊂平面AEF ,所以GH ∥平面AEF . 设AC ∩BD =O ,连接OH ,如图.在△ACF 中,因为O ,H 分别为CA ,CF 的中点, 所以OH ∥AF .因为OH ⊄平面AEF ,AF ⊂平面AEF , 所以OH ∥平面AEF .因为OH ∩GH =H ,OH ,GH ⊂平面BDGH , 所以平面BDGH ∥平面AEF .。

2018高考数学文科一轮复习讲义 3.5 第五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018高考数学文科一轮复习讲义 3.5  第五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第五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考点点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垂直关系也是立体几何中两种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新课标要求熟练掌握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并能利用这些判定和性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在新高考中主要用这些判定和性质定理证明一些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关系,以是小的判断题,也可以是大逻辑推理题.考点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1.如果一条直线a 与一个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 说直线a 垂直于平面α,记作a ⊥α.直线a 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 做直线a 的垂面,垂线和平面的交点B 称为垂足2.过平面α外一点A 向平面α引垂线,则点A 和垂足B 之间的距离叫 做点A 到平面α的距离.考点二: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2.符号语言:考点三: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符号语言://a a b b αα⊥⎫=⎬⊥⎭. 考点四: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1.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一般地, 如果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我们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3.符号语言:若,l l αβ⊥⊂, 则αβ⊥ .考点五: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1.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2.符号语言:若α⊥β,α∩β=CD ,AB ⊂α, 且AB ⊥CD 于β,则AB ⊥β.【考题点评】分析原因,醍醐灌顶例1.(基础·2007安徽理,2)设l,m,n 均为直线,其中m,n 在平面α内,“l ⊥α”是l ⊥m 且“l ⊥n ”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ABCDPE思路透析:若,,,l m n ααα⊥⊂⊂则l m ⊥且l n ⊥;反之若l m ⊥且l n ⊥,则不一定有l α⊥, (当且仅当,m n 为相交直线时有l α⊥). ∴“l α⊥”是“l m ⊥且l n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应选A.点评:若直线与平面垂直,则平面内有任意直线与该直线垂直,这无数条直线也垂直,应注意“ 任意”、“ 所有”与“ 无数”的区别.例2.(基础·2007福建理,8)已知m n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m n m n ααββαβ⊂⊂⇒,,∥,∥∥B .m n m n αβαβ⊂⊂⇒∥,,∥C .m m n n αα⇒⊥,⊥∥D .n m n m αα⇒∥,⊥⊥ 思路透析:将几何符号语言转换为文字语言可得结论:同一平面α内两条直线,m n 均平行于平面β,则平面α与β平行,该命题不正确(两条直线,m n 为相交直线即正确),即得A 不正确;分别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该命题不正确(两直线可以平行或异面),即得B 不正确;如果一条直线m 垂直于平面α,直线,m n 互直垂直,则直线n 平行于平面α,该命题不正确(直线n 还可以在平面α内),即得C 不正确;两条平行直线中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必垂直于该平面,该命题正确, 故应选D.点评: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关系证明与推理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空间线面、面面的空间模型,通过平面建立空间想象,然后通过其它的信息条件进行推理与想象,这一环节是解立几问题的关键.例3.(综合·2007湖北文,17)如图,在三棱锥V-ABC 中, VC ⊥底面ABC ,AC ⊥BC ,D 是AB 的中点,求证:平面V AB ⊥平面VCD ; 思路透析:证明:∵AC=BC=a,∴△ACB 是等腰三角形,又D 是AB 的中点, ∴CD ⊥AB ,又VC ⊥底面ABC , ∴VC ⊥AB ,于是AB ⊥平面VCD ,又AB 平面V AB ,∴平面V AB ⊥平面VCD.点评: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分别有线面垂直得出面面垂直,以及面面垂直得到线面垂直,从这一方面可知线面垂直与面面垂直的密切关系,解决有关问题时,经常利用“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这种转化思想.例4.(综合·2007天津理,19)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60AB AD AC CD ABC ⊥⊥∠=,,°,PA AB BC ==,E 是PC 的中点.(Ⅰ)证明CD AE ⊥;(Ⅱ)证明PD ⊥平面ABE ;思路透析:(Ⅰ)证明:在四棱锥P ABCD -中,因PA ⊥底面ABCD ,CD ⊂平面ABCD ,故PA CD ⊥. AC CD PA AC A ⊥= ,∵,CD ⊥∴平面PAC .而AE ⊂平面PAC ,CD AE ⊥∴.(Ⅱ)证明:由PA AB BC ==,60ABC ∠=°,可得AC PA =. E ∵是PC 的中点,AE PC ⊥∴.由(Ⅰ)知,AE CD ⊥,且PC CD C = ,所以AE ⊥平面PCD . 而PD ⊂平面PCD ,AE PD ⊥∴.PA ⊥∵底面ABCD PD ,在底面ABCD 内的射影是AD ,AB AD ⊥,AB PD ⊥∴.又AB AE A = ∵,综上得PD ⊥平面ABE .点评:证明直线垂直于平面,必须先证明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至于这条直线是否过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并不重要.例5.(创新探究·2007山东临沂期中,10)如图,正方体ABCD – A 1B 1C 1D 1,过点A 作平面A 1BD 的垂线,垂足为点H ,则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 A .点H 是△A 1BD 的垂心 B .AH ⊥平面CB 1D 1 C .AH 的延长线经过点C 1D .直线AH 和BB 1所成角为45°思路透析: 如右图所示,连结11,A H HC , 三棱锥1A A BD -是底面为正三角形的正三 棱锥,且三条侧棱两两垂直, 则点H 是点H 是 △A 1BD 的垂心, AH ⊥平面CB 1D 1 ,且AH 的 延长线经过点C 1 , 其中直线AH 和BB 1所成 的角即为AH 和AA 1所的角,其正弦值为13sin HAA a ∠==≠, 即D 选项错误, 故应选D .点评:平行与垂直关系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常考题型,本题以正方体中线面垂直关系的推理,探究点在平面的射影与三角形的“心”的位置关系及线面位置关系,体现了正方体模型的重要作用.例 6.(创新探究·2007宁夏卷文科18)如图,A B C D ,,,为空间四点.在ABC △中,2AB AC BC ===,等边三角形ADB 以AB 为轴运动.(Ⅰ)当平面ADB ⊥平面ABC 时,求CD ;(Ⅱ)当ADB △转动时,是否总有AB CD ⊥?证明你的结论.思路透析:(Ⅰ)取AB 的中点E ,连结DE CE ,,因为ADB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DE AB ⊥.OSBACO当平面ADB ⊥平面ABC 时,因为平面ADB 平面ABC AB =, 所以DE ⊥平面ABC , 可知DE CE ⊥由已知可得1DE EC ==,在DEC Rt △中,2CD =.(Ⅱ)当A D B △以AB 为轴转动时,总有AB CD ⊥.证明:(ⅰ)当D 在平面ABC 内时,因为AC BC AD BD ==,,所以C D ,都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即AB CD ⊥.(ⅱ)当D 不在平面ABC 内时,由(Ⅰ)知AB DE ⊥. 又因AC BC =,所以AB CE ⊥.又DE CE ,为相交直线,所以AB ⊥平面CDE ,由CD ⊂平面CDE ,得AB CD ⊥.综上所述,总有AB CD ⊥.点评:动平面运动时几何体中相对的特殊线线位置关系的不变性探索一直以来是立体几何的一个难点,考生对该几何位置的探索与发现仍处理猜想与找特殊位置的论证阶段,因而扣分情况较为严重.此类型问题可利用分析法加在分析论证,结合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加以分析即可找分类而得证该命题.【画龙点睛】探索规律,豁然开朗 1.规律总结:(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几个注意点: ①判定定理的条件中,“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关键性词语,此处强调相交,若两条直线不相交(即平行),则直线与平面不一定垂直.②要判断一条已知直线和一个平面是否垂直,只需在该平面内找出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至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和已知直线有公共点,这是无关紧要的.③判定定理是由线线垂直推导线面垂直,其最终问题仍归结为证明线线垂直,即证明线与平面内两相交直线均垂直.(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给出了一个证明两线平行的方法,即只需证明两直线均与同一平面垂直即可.它反映了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间逻辑上的相互转化.(3)判定两个平面垂直的方法:①证明两个平面垂直可以用定义,即证明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 ②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给出了一个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 即要证明线面垂直,可以构造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在其中一个平面内找出与棱相垂直的直线即可.(5)面面垂直定理的应用过程就是一个构造过程,解题中要能够根据问题的情境,理解其自然语言, 作出图形,后用符号语言表示, 应用化归的思想, 从面面到线面到线线入手寻找构造环节的突破口.2.学以致用:(1)已知两条直线,m n ,两个平面,αβ,给出下面四个命题:( ) ①//,m n m n αα⊥⇒⊥ ②//,,//m n m n αβαβ⊂⊂⇒EDBC A③//,////m n m n αα⇒ ④//,//,m n m n αβαβ⊥⇒⊥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 (2),m n 是空间两条不同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下面有四个命题: ①,//,//m n m n αβαβ⊥⇒⊥ ②,//,//m n m n αβαβ⊥⊥⇒ ③,//,//m n m n αβαβ⊥⇒⊥ ④,//,//m m n n ααββ⊥⇒⊥ 其中真命题的编号是______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编号) (3)下列5个正方体图形中,l 是正方体的一条对角线,点M 、N 、P 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l ⊥面MNP 的图形的序号是 (写出所有符合要求的图形序号).(4)已知ABCD 是矩形,4,2AD AB ==,E 、F 分别是线段AB 、BC 的中点,PA ⊥面ABCD .(Ⅰ) 证明:PF ⊥FD ;(Ⅱ) 在P A 上找一点G ,使得EG ∥平面PFD .答案:(1)C 解析: 将几何符号语言转换为文字语言如下:①如果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必垂直于该平面, 该命题正确;②分别在两个平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该命题不正确(还可异面); ③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平行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必平行于该平面,该命题不正确(还可在该平面内);④如果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另一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该命题正确, 综上可得正确的命题为①④, 故应选C.(2)①④解析:由,//m m ααββ⊥⇒⊥, 又//n β可得m n ⊥,知命题①正确; 由//,m m αβαβ⊥⇒⊥,又m n ⊥可得//n β或n β⊂,知命题②不正确; 命题③“,//,//m n m n αβαβ⊥⇒⊥”不正确;由,//m m n n αα⊥⇒⊥,又//αβ可得n β⊥,知命题④正确.故应填①④.(3)①④⑤解析:显然由三垂线定理可得①符合要求,但其余几 个不容易判断,不妨虚拟在正方体中已作出与l 垂直的平面,过正 方体中六个棱中点作一个正六边形平面EFGHIJ,直线l 在各个面上 的射影分别与对应的边相垂直,即直线l ⊥面EFGHIJ,而图④⑤中C DB APE F E lH FGI J的截面分别为正六边形上对应的三点IFH 、JFH 的平面.又②③中 MN 、PN 与直线l 均不垂直,故应填①④⑤ .(4)解析:(Ⅰ) 证明:连结AF ,∵在矩形ABCD 中,4,2AD AB ==,F 是线段BC 的中点, ∴AF ⊥FD .又∵P A ⊥面ABCD ,∴P A ⊥FD . ∴平面P AF ⊥FD . ∴PF ⊥FD .(Ⅱ) 过E 作EH ∥FD 交AD 于H ,则EH ∥平面PFD 且AD AH 41=.再过H 作HG ∥DP 交P A 于G ,则HG ∥平面PFD 且AP AG 41=.∴平面EHG ∥平面PFD . ∴EG ∥平面PFD . 从而满足AP AG 41=的点G 为所找. 注:1. 也可以延长DF 、AB 交于R ,然后找EG ∥PR 进行处理) 2. 本题也可用向量法解.3.易错分析:(1)“不成立的结论”,这是平时解题中常出现的陷阱,大多考生只注意命题正确性的判断,而忽略了错误结论的选择, 解题过程中审题不清;(2)线线关系特别是垂直关系,在解题过程中线与线、线与面的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常因关系混乱而使空间关系判断错误, 解决此类问题可以建立体几何模型来判断;【能力训练】学练结合,融会贯通一、选择题:1.设a 、b 表示直线,α、β表示平面,α//β的充分条件是 ( )A .a //b ,βα⊥⊥b a ,B .b a b a //,,βα⊂⊂C .αββα//,//,,b a b a ⊂⊂D .αβ⊥⊥⊥b a b a ,,2.P A 垂直于以AB 为直径的圆所在的平面,C 为圆上异于A 、B 的任一点,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P A ⊥BCB.BC ⊥平面P ACC.AC ⊥PBD.PC ⊥BC 3.在三棱锥A —BCD 中,若AD ⊥BC ,BD ⊥AD ,△BCD 是锐角三角形,那么必有 A.平面ABD ⊥平面ADC B.平面ABD ⊥平面ABC C.平面ADC ⊥平面BCD D.平面ABC ⊥平面BCD4.设两个平面α、β,直线l ,下列三个条件:①l ⊥α;②l ∥β;③α⊥β.若以其中两个作为前提,另一个作为结论,则可构成三个命题,这三个命题中正确的个数为A.3B.2C.1D.05.m 、n 表示直线,α、β、γ表示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为①α∩β=m ,n ⊂α,n ⊥m ,则α⊥β ②α⊥β,α∩γ=m ,β∩γ=n ,则m ⊥n ③α⊥β,α⊥γ,β∩γ=m ,则m ⊥α ④m ⊥α,n ⊥β,m ⊥n ,则α⊥β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在正方形SG 1G 2G 3中,E 、F 分别是G 1G 2、G 2G 3的中点,D 是EF 的中点,沿SE 、CDB A PEFSF 及EF 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G 1、G 2、G 3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G ,那么,在四面体S —EFG 中必有A.SG ⊥平面EFGB.SD ⊥平面EFGC.FG ⊥平面SEFD.GD ⊥平面SEF二、填空题:7.Rt △ABC 在平面α内的射影是△A 1B 1C 1,设直角边AB ∥α,则△A 1B 1C 1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三角形.8.△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到平面α的距离分别为2 cm 、3 cm 、4 cm ,且它们在α的同侧,则△ABC 的重心到平面α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9.设a 、b 是异面直线,α、β是两个平面,且a ⊥α,b ⊥β,a ⊄β,b ⊄α,则当__________(填上一种条件即可)时,有α⊥β.10.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则①A 点到CD 1的距离为________; ②A 点到BD 1的距离为________; ③A 点到面BDD 1B 1的距离为______; ④A 点到面A 1BD 的距离为_____; ⑤AA 1与面BB 1D 1D 的距离为_______.三、解答题:11.已知D 为平面ABC 外一点,且DA 、DB 、DC 两两垂直.求证:顶点D 所对的三角形面积的平方等于其余三个三角形面积的平方和,即2222ADC BDC DAB ABC S S S S ∆∆∆∆++=.12.已知P A ⊥平面ABCD ,ABCD 为矩形, P A =AD ,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求证:(Ⅰ)MN ∥平面P AD ; (Ⅱ)平面PMC ⊥平面PDC .DB A13.如图,在五面体ABCDEF 中,点O 是矩形ABCD 的对角线的交点,面CDE 是等边三角形,棱EF ∥BC 且EF =21BC .(Ⅰ)证明FO //平面CDE ;(Ⅱ)设BC =3CD ,证明EO ⊥平面CDF.14.如图,AB C D ,,,为空间 四点.在ABC △中,2AB AC BC ===,.等边三角形ADB 以AB 为轴运动.(Ⅰ)当平面ADB ⊥平面ABC 时,求CD ; (Ⅱ)当ADB △转动时,是否总有AB CD ⊥? 证明你的结论.ABC DF EO【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A2. C3. C4. C5. C6. A 二、填空题:7. 直角 8. 3 cm 9. 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可以填上a ⊥b ,也可以填a ∥β,或b ∥α. 10. ①26 ②36 ③22 ④33 ⑤22 三、解答题:11.解析: 如图,设DA =a ,DB =b ,DC =c ,则ab S ADB 21=∆,bc S BDC 21=∆,ac S ADC 21=∆. 在△ABD 中,作DM ⊥AB 于M ,则22ba ab DM +=.∵CD ⊥AD ,CD ⊥DB ,∴CD ⊥平面ADB ,∴ CD ⊥DM .在Rt △CDM 中,=++=+=22222222b a b ac CD DM CM 22222222b a a c c b b a +++,又∵AB CM ⊥, ∴221()2ABCSAB CM ∆=⋅22222222221()4a b b c c a a b a b++=+⋅+ 2222221()4a b b c c a =++222ADB BDC CDA S S S ∆∆∆=++. 12.证明:(1)取PD 的中点为Q ,连结AQ 、QN ,∵PN =NC ,∴QN //=21DC . ∵四边形ABCD 为矩形,∴QN //=AM . ∴MN ∥AQ .又∵AQ ⊂平面P AD ,∴MN ∥平面P AD .(2)∵P A ⊥平面ABCD ,∴∠P AD =90°.∵P A =AD ,∴△P 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Q 为PD 中点,∴AQ ⊥PD . ∵CD ⊥AD ,CD ⊥P A ,∴CD ⊥平面P AD , ∴CD ⊥AQ ,∴AQ ⊥平面PDC .由(1)MN ∥AQ ,∴MN ⊥平面PDC .又∵MN ⊂平面PMC ,∴平面PMC ⊥平面PDC . 13.证明:(Ⅰ)设CD 的中点为G ,连结OG 、EG 显然EF ∥OG 且EF=OG∴四边形FOGE 是平行四边形∴FO ∥EG ,而EG ⊂平面ECD∴FO//平面CDE.(Ⅱ)EF=OG=21BC=23CDA BCDF E OGED BCA而∆ECD 是正三角形,∴EG=23CD∴平行四边形FOGE 是菱形,EO ⊥FG又CD ⊥OG ,CD ⊥EG ,∴CD ⊥平面OGE ,而EO ⊂平面OEG ,∴CD ⊥EO 而FG 与CD 相交,故EO ⊥平面CDF .14.解析:(Ⅰ)取AB 的中点E ,连结DE CE ,, 因为ADB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DE AB ⊥. 当平面ADB ⊥平面ABC 时,因为平面ADB 平面ABC AB =, 所以DE ⊥平面ABC, 可知DE CE ⊥由已知可得1DE EC ==,在DEC Rt △中,2CD =.(Ⅱ)当ADB △以AB 为轴转动时,总有AB CD ⊥. 证明:(ⅰ)当D 在平面ABC 内时,因为AC BC AD BD ==,,所以C D ,都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即AB CD ⊥.(ⅱ)当D 不在平面ABC 内时,由(Ⅰ)知A B D E ⊥.又因AC BC =,所以AB CE ⊥. 又DE CE ,为相交直线,所以AB ⊥平面CDE ,由CD ⊂平面CDE ,得AB CD ⊥. 综上所述,总有AB CD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章立体几何7.5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习题课件理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章立体几何7.5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习题课件理

10.(2018·吉林期末)已知一个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 示,则该四棱锥的四个侧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 )
A.4 C.2
B.3 D.1
解析 满足条件的四棱锥的底面为矩形,且一条侧棱与 底面垂直,
画出满足条件的直观图如图四棱锥 P-ABCD 所示, 不妨令 PA⊥矩形 ABCD, ∴PA⊥AB,PA⊥AD,PA⊥CB,PA⊥CD, 故△PAB 和△PAD 都是直角三角形.
解析 如图,过 E 点作 EH⊥AD,H 为垂足,则 EH⊥ 平面 ABCD.∵VC-ABE=VE-ABC,
∴三棱锥 C-ABE 的体积为23EH.若三棱锥 C-ABE 的体 积不小于 1,则 EH≥32,又 PA=3,∴EPDE=m≤1,
∴0<m≤1.故选 B.
7.如图,三棱锥 P-ABC 的所有棱长都相等,D,E, F 分别是 AB,BC,CA 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成立的 是( )
A.BC∥平面 PDF B.DF⊥平面 PAE C.平面 PDF⊥平面 ABC D.平面 PAE⊥平面 ABC
解析 ∵BC∥DF,∴BC∥平面 PDF,A 正确. ∵BC⊥PE,BC⊥AE,∴BC⊥平面 PAE. 又∵DF∥BC,∴DF⊥平面 PAE,B 正确. ∵BC⊥平面 PAE,BC⊂平面 ABC, ∴平面 PAE⊥平面 ABC,D 正确.故选 C.
解析 ∵在四边形 ABCD 中,AD∥BC,AD=AB,∠ BCD=45°,∠BAD=90°,
∴BD⊥CD. 由 CD⊥平面 ABD,CD⊂平面 BCD, 所以平面 ABD⊥平面 BCD, 由 CD⊥平面 ABD,则 CD⊥AB,又 AD⊥AB. 故 AB⊥平面 ADC,所以平面 ABC⊥平面 ADC, 平面 ABD⊥平面 ADC.

高三数学(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七章 立体几何7-5

高三数学(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七章 立体几何7-5

因为 SA=SB,所以△SAB 为等腰三角形, 所以 SE⊥AB。 又 SE∩DE=E,所以 AB⊥平面 SDE。 又 SD⊂平面 SDE,所以 AB⊥SD。 在△SAC 中,SA=SC,D 为 AC 的中点, 所以 SD⊥AC。 又 AC∩AB=A,所以 SD⊥平面 ABC。 (2)由于 AB=BC,则 BD⊥AC, 由(1)可知,SD⊥平面 ABC,又 BD⊂平面 ABC, 所以 SD⊥BD, 又 SD∩AC=D,所以 BD⊥平面 SAC。
1.证明面面垂直的常用方法:(1)利用面面垂直的定义;(2)利用面面 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从现有直线中(或作辅助线)寻找平面的垂线,即 证明线面垂直。
2.两个平面垂直问题,通常是通过“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 直”的过程来实现的。
【变式训练】 (2019·唐山市摸底考试)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 PC⊥底面 ABCD,ABCD 是直角梯形,AB⊥AD,AB∥CD,AB=2AD=2CD =2,E 是 PB 的中点。
考点三 开放型问题 【例 3】如图所示,在直四棱柱 ABCD-A1B1C1D1 中,DB=BC, DB⊥AC,点 M 是棱 BB1 上一点。
(1)求证:B1D1∥平面 A1BD。 (2)求证:MD⊥AC。 (3)试确定点 M 的位置,使得平面 DMC1⊥平面 CC1D1D。
解 (1)证明:由直四棱柱,得 BB1∥DD1,且 BB1=DD1,
(1)如图,连接 OA,OB,OC,OP,在 Rt△POA,Rt△POB 和 Rt△POC 中,PA=PB=PC,所以 OA=OB=OC,即 O 为△ABC 的外心。
(2)如图,延长 AO,BO,CO 分别交 BC,AC,AB 于 H,D,G。因为 PC⊥PA,PB⊥PC,PA∩PB=P,所以 PC⊥平面 PAB,又 AB⊂平面 PAB, 所以 PC⊥AB,因为 AB⊥PO,PO∩PC=P,所以 AB⊥平面 PGC,又 CG ⊂平面 PGC,所以 AB⊥CG,即 CG 为△ABC 边 AB 上的高。同理可证 BD, AH 分别为△ABC 边 AC,BC 上的高,即 O 为△ABC 的垂心。

高考一轮复习第7章立体几何第5讲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高考一轮复习第7章立体几何第5讲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第五讲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知识梳理·双基自测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 (1)直线与平面垂直①定义:若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_任意__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②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_相交__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即:a ⊂α,_b ⊂α__,l ⊥a ,l ⊥b ,a∩b=P ⇒l ⊥α.③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_平行__.即:a ⊥α,b ⊥α⇒_a ∥b__.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①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_锐角__,叫做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若直线与平面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_0__,若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_π2__.②线面角θ的范围:θ∈⎣⎢⎡⎦⎥⎤0,π2.知识点二 平面与平面垂直 (1)二面角的有关概念①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_两个半平面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②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与棱_垂直__的射线,则两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③二面角θ的范围:θ∈[0,π]. (2)平面与平面垂直①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_直二面角__,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②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即:a ⊂α,a ⊥β⇒_α⊥β__. ③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_交线__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即:α⊥β,a ⊂α,α∩β=b ,a ⊥b ⇒_a ⊥β__.重要结论1.若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2.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它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证明线线垂直的一个重要方法).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双基自测题组一走出误区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α.(×)(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3)若直线a⊥α,b⊥α,则a∥b.( √)(4)若α⊥β,a⊥β,则a∥α.(×)(5)若直线a⊥平面α,直线b∥α,则直线a与b垂直.( √)(6)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则α⊥β.(×)题组二走进教材2.(多选题)(必修2P73T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BC )A.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B.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C.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平面γD.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解析] 对于D,若平面α⊥平面β,则平面α内的直线可能不垂直于平面β,即与平面β的关系还可以是斜交、平行或在平面β内,其他选项均是正确的.题组三走向高考3.(2017·课标全国Ⅲ)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D的中点,则( C )A.A1E⊥DC1B.A1E⊥BDC.A1E⊥BC1D.A1E⊥AC[解析] ∵A1B1⊥平面BCC1B1,BC1⊂平面BCC1B1,∴A1B1⊥BC1,又BC1⊥B1C,且B1C∩A1B1=B1,∴BC1⊥平面A1B1CD,又A1E⊂平面A1B1CD,∴BC1⊥A1E.故选C.4.(2019·北京)已知l,m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下列三个论断:①l⊥m;②m∥α;③l⊥α.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_若l⊥α,l⊥m,则m∥α.(或若l⊥α,m∥α,则l⊥m)__.[解析] 由l,m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及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若l⊥α,l⊥m,则m∥α,若l⊥α,m∥α,则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和线面平行的性质得l⊥m,∴若l⊥α,m∥α,则l⊥m,故答案为:若l⊥α,l⊥m,则m∥α.(或若l⊥α,m∥α,则l⊥m).5.(2020·全国Ⅱ(节选))如图,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BB1C1C是矩形,M,N分别为BC,B1C1的中点,P为AM上一点.过B1C1和P的平面交AB于E,交AC于F.证明:AA1∥MN,且平面A1AMN⊥平面EB1C1F.[证明] ∵M,N分别为BC,B1C1的中点,∴MN∥BB1又AA1∥BB1,∴MN∥AA1在等边△ABC中,M为BC中点,则BC⊥AM.又∵侧面BB1C1C为矩形,∴BC⊥BB1∵MN∥BB1,MN⊥BC由MN∩AM=M,MN,AM⊂平面A1AMN∴BC⊥平面A1AMN又∵B1C1∥BC,且B1C1⊄平面ABC,BC⊂平面ABC,∴B1C1∥平面ABC又∵B1C1⊂平面EB1C1F,且平面EB1C1F∩平面ABC=EF∴B1C1∥EF,∴EF∥BC又∵BC⊥平面A1AMN∴EF⊥平面A1AMN∵EF⊂平面EB1C1F∴平面EB1C1F⊥平面A1AMN.考点突破·互动探究考点一空间垂直关系的基本问题——自主练透例1 (1)(2021·河北保定七校联考)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p:m⊥n,若p是q的必要条件,则q可能是( B )A.q:m⊥α,n∥β,α⊥βB.q:m⊂α,n⊥β,α∥βC.q:m⊥α,n⊥β,α∥βD.q:m⊂α,n∥β,α⊥β(2)(2019·陕西汉中质检一)已知l ,m 表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l ⊥α,m ⊂β,则有下面四个命题:①若α∥β,则l ⊥m ,②若α⊥β,则l ∥m ;③若l ∥m ,则α⊥β;④若l ⊥m ,则α∥β.其中所有正确的命题是( A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①②③④(3)(多选题)(2021·四川成都诊断改编)已知α,β是空间中两个不同的平面,m ,n 是空间中两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D )A .若m ∥α,n ∥β,且α∥β,则m ∥nB .若m ∥α,n ∥β,且α⊥β,则m ∥nC .若m ⊥α,n ∥β,且α∥β,则m ⊥nD .若m ⊥α,n ∥β,且α⊥β,则m ⊥n[解析] (1)由题知q 能推出p :m ⊥n.对A ,当m ∥n 时仍然可以有m ⊥α,n ∥β,α⊥β.故A 错误.对B ,n ⊥β,α∥β,则n ⊥α,又m ⊂α,则m ⊥n.故B 正确.对C ,m ⊥α,α∥β则m ⊥β,又n ⊥β,故m ∥n.故C 错误.对D ,当α⊥β且相交于m 时,若n ∥m ,也满足m ⊂α,n ∥β.故D 错误.⎭⎬⎫⎭⎪⎬⎪⎫2l ⊥α α∥β⇒l ⊥βm ⊂β⇒l ⊥m ,①对;⎭⎬⎫⎭⎪⎬⎪⎫l ∥m l ⊥α⇒m ⊥α m ⊂β⇒α⊥β,③对;由图可知②④错.故选A .(3)由m ∥α,n ∥β,且α∥β,得m ∥n 或m 与n 相交,或m 与n 异面,故A 错误;由m ∥α,n ∥β,且α⊥β,得m ∥n 或m 与n 相交或m 与n 异面,故B 错误;由m ⊥α,α∥β,得m ⊥β,又n ∥β,则m ⊥n ,故C 正确;由m ⊥α,n ∥β且α⊥β,得m ∥n 或m 与n 相交或m 与n 异面,故D 错误,故选A 、B 、D .名师点拨解决空间中线面、面面垂直的问题有以下三种方法:(1)依据相关定理得出结论.(2)结合符合题意的模型(如构造正方体、长方体)作出判断,或借助笔、纸、桌面进行演示,注意能平移或旋转的线,让其动动再判断.(3)否定命题时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变式训练1〕(1)(2021·东北三省三校模拟)已知α,β是不重合的平面,m ,n 是不重合的直线,则m ⊥α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C )A .m ⊥n ,n ⊂αB .m ∥β,α⊥βC .n ⊥α,n ⊥β,m ⊥βD .α∩β=n ,α⊥β,m ⊥n(2)(2021·福建福州调研)已知两条直线m ,n 和两个平面α,β,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 A .若m ⊥α,n ⊥β,且m ⊥n ,则α⊥β B .若m ∥α,n ∥β,且m ∥n ,则α∥β C .若m ⊥α,n ∥β,且m ⊥n ,则α⊥β D .若m ⊥α,n ∥β,且m ∥n ,则α∥β[解析] (1)对于答案A :m ⊥n ,n ⊂α,得出m 与α是相交的或是垂直的,或m ⊂α,故A 错;答案B :m ∥β,α⊥β,得出m 与α是相交的、平行的都可,故B 错;答案C :n ⊥α,n ⊥β,得出α∥β,再m ⊥β得出m ⊥α,故C 正确.⎭⎪⎬⎪⎫2m ⊥αm ⊥n⇒n ⊂α或n ∥α.若n ⊂α,又n ⊥β,∴α⊥β;若n ∥α,则存在l ⊂α且l ∥n ,又n ⊥β,∴l ⊥β,∴α⊥β,故A 正确;事实上,在B 中条件下,α、β可能相交;在C 中条件下,α、β可能平行;在D 的条件下,α⊥β,故选A .考点二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多维探究角度1 线、面垂直的判定例2 如图所示,已知PA ⊥矩形ABCD 所在平面,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1)求证:MN ⊥CD ;(2)若∠PDA =45°,求证:MN ⊥平面PCD . [证明] 解法一:(1)连接AC ,AN ,BN ,∵PA ⊥平面ABCD ,∴PA ⊥AC ,在Rt △PAC 中,N 为PC 中点. ∴AN =12PC .∵PA ⊥平面ABCD ,∴PA ⊥BC . 又BC ⊥AB ,PA∩AB=A , ∴BC ⊥平面PAB ,∴BC ⊥PB .从而在Rt △PBC 中,BN 为斜边PC 上的中线, ∴BN =12PC .∴AN =BN ,∴△ABN 为等腰三角形. 又M 为底边AB 的中点,∴MN ⊥AB ,又AB ∥CD ,∴MN ⊥CD . (2)∵PA ⊥平面ABCD ,∴PA ⊥AD . 又∠PDA =45°,∴AP =AD .∵四边形ABCD 为矩形,∴AD =BC ,∴PA =BC . 连接PM ,CM ,又∵M 为AB 的中点,∴AM =BM. 而∠PAM =∠CBM =90°,∴Rt △PAM ≌Rt △CBM. ∴PM =CM ,又N 为PC 的中点,∴MN ⊥PC . 由①知MN ⊥CD ,PC∩CD=C ,∴MN ⊥平面PCD . 解法二:∵PA ⊥平面ABCD , ∴PA ⊥AD ,PA ⊥AB ,又AB ⊥AD ,∴PA 、AB 、AD 两两垂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C(a ,b,0),P(0,0,c),则D(0,b,0),M ⎝ ⎛⎭⎪⎫a 2,0,0,N ⎝ ⎛⎭⎪⎫a 2,b 2,c 2, (1)由MN →=⎝ ⎛⎭⎪⎫0,b 2,c 2,CD →=(-a,0,0),∴MN →·CD →=0,∴MN ⊥CD . (2)∵∠PDA =45°,∴b =c , 又PC →=(a ,b ,-b),∴MN →·PC →=⎝ ⎛⎭⎪⎫0,b 2,b 2·(a,b ,-b)=0,∴MN ⊥PC ,又MN ⊥CD , ∴MN ⊥平面PCD . 角度2 线、面垂直的性质例3 (2021·河北“五个一联盟”联考,节选)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 1C 1⊥平面AA 1C 1C ,D 是AA 1的中点,△ACD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证明:CD ⊥B 1D .[证明] ∵△ACD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 ∴∠ADC =60°,∠DA 1C 1=120°. ∵D 是AA 1的中点,△ACD 的边长为1, ∴AD =A 1D =A 1C 1=1,即△A 1C 1D 是等腰三角形, ∴∠A 1DC 1=30°,从而∠CDC 1=90°,即CD ⊥C 1D . ∵B 1C 1⊥平面AA 1C 1C ,且CD ⊂平面AA 1C 1C , ∴B 1C 1⊥CD .∵B 1C 1∩C 1D =C 1,B 1C 1⊂平面B 1C 1D ,C 1D ⊂平面B 1C 1D , ∴CD ⊥平面B 1C 1D .∵B 1D ⊂平面B 1C 1D ,∴CD ⊥B 1D .名师点拨1.证明线线垂直的常用方法 (1)利用特殊图形中的垂直关系. (2)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的性质. (3)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4)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5)向量法:a ⊥b ⇔a·b=0. 2.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1)利用判定定理,它是最常用的思路.(2)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若两平行线之一垂直于平面,则另一条线必垂直于该平面. (3)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①两平面互相垂直,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平面.②若两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它们的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4)向量法: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 〔变式训练2〕(1)(角度1)(2020·河南六市一模)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ABC -A 1B 1C 1为三棱柱,且AA 1⊥平面ABC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D =2CD .∠ADC =60°,若AA 1=AC ,求证:AC 1⊥平面A 1B 1CD .(2)(角度2)(2021·湖南炎德英才大联考,节选)如图,圆柱OQ 的上,下底面圆的圆心分别为Q ,O ,四边形ABCD 是圆柱OQ 的轴截面,点P 在圆柱OQ 的下底面圆周上,G 是DP 的中点,圆柱OQ 的底面圆的直径AB =4,母线AD =AP =2 3.求证:AG ⊥BD .[证明] (1)证法1:∵AD =2CD ,∠ADC = 60°, ∴DC ⊥AC ,又AA 1⊥平面ABC ,∴AA 1⊥DC . ∴DC ⊥平面AA 1C 1C ,又AC 1⊂平面AA 1C 1C , ∴DC ⊥AC 1,∵AA 1=AC ,∴四边形AA 1C 1C 为菱形,∴AC 1⊥A 1C , 而DC∩A 1C =C ,∴AC 1⊥平面A 1B 1CD . 证法2:∵AD =2CD ,∠ADC =60°,∴∠ACD =90°,则CD ,CA ,CC 1两两垂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不妨设CD =1,则C(0,0,0),D(1,0,0),A(0,3,0),C 1(0,0,3),A 1(0,3,3). ∴AC 1→=(0,-3,3),CD →=(1,0,0),CA 1→=(0,3,3).易得AC 1→·CD →=0,AC 1→·CA 1→=0.∴AC 1⊥CD ,AC 1⊥CA 1,又∵CD∩CA 1=C , ∴AC 1⊥平面A 1B 1CD .(2)证法1:∵AD =AP ,又G 是DP 的中点, ∴AG ⊥DP.①∵AB 为圆O 的直径,∴AP ⊥BP ,易知DA ⊥底面ABP ,∴DA ⊥BP ,而AD∩AP=A , ∴BP ⊥平面ADP ,又AG ⊂平面ADP ,∴BP ⊥AG ,②∴由①②可知:AG ⊥平面BDP ,又BD ⊂平面BDP , ∴AG ⊥BD .证法2:∵AB 为⊙O 的直径,∴PA ⊥PB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知P(0,0,0),A(0,23,0),B(2,0,0),D(0,23,23),G(0,3,3), ∴AG →=(0,-3,3),BD →=(-2,23,23), ∴AG →·BD →=0,即AG ⊥BD .考点三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师生共研例4 (2020·四川成都二诊)如图,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4,AA 1=6,E ,F 分别为BB 1,AC 的中点.(1)求证:平面A 1EC ⊥平面ACC 1A 1; (2)求几何体AA 1EBC 的体积.[解析] (1)证明:如图,连接AC 1交A 1C 于点O ,连接OE ,OF ,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四边形ACC 1A 1为矩形,所以OA =OC 1.又因为F 为AC 的中点, 所以OF ∥CC 1且OF =12CC 1.因为E 为BB 1的中点,所以BE ∥CC 1且BE =12CC 1.所以BE ∥OF 且BE =OF.所以四边形BEOF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F ∥OE. 因为AB =CB ,F 为AC 的中点, 所以BF ⊥AC ,所以OE ⊥AC .因为AA 1⊥底面ABC ,所以AA 1⊥BF ,所以OE ⊥AA 1. 又AA 1,AC ⊂平面ACC 1A 1,且AA 1∩AC=A , 所以OE ⊥平面ACC 1A 1.因为OE ⊂平面A 1EC ,所以平面A 1EC ⊥平面ACC 1A 1. (2)四棱锥A 1-EB 1C 1C 的高为h =4sin 60°=23, 底面为直角梯形,面积为S =12×(3+6)×4=18,得VA 1-EB 1C 1C =13×23×18=123,故几何体AA 1EBC 的体积为VAA 1EBC =VABC -A 1B 1C 1-VA 1-EB 1C 1C =12×4×4×32×6-123=12 3.例5 (2021·黑龙江大庆市质检)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AD ⊥平面ABCD ,PA =PD =2,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DAB =60°,E 是AD 的中点.(1)求证:BE ⊥平面PAD ; (2)求点E 到平面PAB 的距离.[解析] (1)连接BD ,在△PAD 中,PA =PD =2,E 是AD 的中点, ∴PE ⊥AD ,∵平面PAD ⊥平面ABCD ,平面PAD∩平面ABCD =AD , ∴PE ⊥平面ABCD ,∴PE ⊥BE ,又∵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DAB =60°, ∴△ABD 为等边三角形, ∴BE ⊥AD ,又∵PE∩AD=E ,PE ⊂平面PAD ,AD ⊂平面PAD , ∴BE ⊥平面PAD .(2)在△PAB 中,PA =AB =2,PB =6,则S △PAB =152, 在△ABE 中,AB =2,AE =1,BE =3,则S △ABE =32, 由PE ⊥面ABCD ,PE =3,得 V P -ABE =13×3×12×1×3=12,由V P -ABE =V E -PAB ,设点E 到平面PAB 的距离为h , 则13×152×h=13×32×3,则h =155, 即点E 到平面PAB 的距离为155.名师点拨(1)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①面面垂直的定义;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 ⊥β,a ⊂α⇒α⊥β).(2)在已知面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进行转化.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3)〔变式训练3〕(1)(2020·湖南娄底模拟)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菱形,∠DAB =π3,侧面PAD是等边三角形,且平面PAD ⊥平面ABCD ,E 为棱PC 上一点,若平面EBD ⊥平面ABCD ,则PE EC =_12__.(2)(2021·云南玉海一中期中)已知三棱锥P -ABC(如图1)的展开图如图2,其中四边形ABCD 为边长等于2的正方形,△ABE 和△BCF 均为正三角形.证明:平面PAC ⊥平面ABC .[解析] (1)取AD 的中点O ,连接OC 交BD 于F 点,连接EF ,∵△PAD 是等边三角形,∴PO ⊥AD ,∵OD ∥BC ,BC =2OD ,∴FC =2OF. 又∵平面PAD ⊥平面ABCD ,PO ⊥AD , ∴PO ⊥平面ABCD ,又∵平面BDE ⊥平面ABCD ,∴PO ∥平面BDE. ∴OP ∥EF ,∴PE EC =OF FC =12.故答案为:12.(2)证明:如图取AC 的中点O ,连接BO ,PO.由题意可知PA =PB =PC =2,∴PO =1,AO=BO=CO=1,∵在△PAC中,PA=PC,O为AC的中点,∴PO⊥AC.∵在△POB中,PO=1,OB=1,PB=2,∴PO2+OB2=PB2,∴PO⊥OB.∵AC∩OB=O,AC,OB⊂平面ABC,∴PO⊥平面ABC,∵PO⊂平面PAC,∴平面PAC⊥平面ABC.名师讲坛·素养提升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例6 (多选题)(2021·山东青岛模拟)在如图所示的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 在侧面BCC1B1所在的平面上运动,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为( ABD )A.若点P总满足PA⊥BD1,则动点P的轨迹是一条直线B.若点P到点A的距离为2,则动点P的轨迹是一个周长为2π的圆C.若点P到直线AB的距离与到点C的距离之和为1,则动点P的轨迹是椭圆D.若点P到直线AD与直线CC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是双曲线[解析] A.∵PA⊥BD1,∴P在过A且与BD1垂直的平面ACB1上,又P∈平面BCC1B,∴P的轨迹是平面ACB1与平面BCC1B1的交线B1C,故A正确;B.点P的轨迹是以A为球心,半径为2的球面与平面BCC1B1的交线,即点P的轨迹为小圆,设小圆的半径为r,球心A到平面BCC1B1的距离为1,则r=22-1=1,所以小圆周长l=2πr=2π,故B正确;C.点P到直线AB的距离就是点P到点B的距离,即平面BCC1B1内的点P满足|PB|+|PC|=1=|BC|,即满足条件的点P的轨迹就是线段BC,不是椭圆,故C不正确;D.如图,过P分别作PM⊥BC于点M,PE⊥CC1于点E,则PM⊥平面ABCD,所以PM⊥AD,过M作MN⊥AD,连接PN,PM∩MN=M,所以AD⊥平面PMN,所以PN⊥AD,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P(x,y),PM=y,则PN2=1+y2,PE2=(1-x)2,即1+y2=(1-x)2,整理为:(x-1)2-y2=1,则动点P的轨迹是双曲线,故D正确.故选ABD.[引申](1)本例中,若点P到直线AB的距离与到直线CC1的距离相等,则点P的轨迹为_以B为焦点、CC1为准线的抛物线__.(2)本例中,若点P到直线AB的距离与到直线AD的距离相等,则点P的轨迹为_与BC距离为1的两条平行线__.名师点拨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面是常转化为两面的交线,或在某面内建立坐标系通过求轨迹方程求解.〔变式训练4〕(2021·安徽蚌埠质检)平面α的一条斜线AP交平面α于P点,过定点A的直线l与AP垂直,且交平面α于M点,则M点的轨迹是( A )A.一条直线B.一个圆C.两条平行直线D.两个同心圆[解析] 由题意知M在过A且与PA垂直的平面β内,∴点M的轨迹为平面α与β的交线,故选A.。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立体几何 7.5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课件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立体几何 7.5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课件
12/11/2021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九页。
【解】 (1)证明:因为 AA1⊥平面 ABCD, 所以 AA1⊥AB,又 AB⊥AD,AA1∩AD=A, 所以 BA⊥平面 AA1D1D, 又 MA1⊂平面 AA1D1D,所以 BA⊥MA1. 因为 AD=DM,所以∠AMD=45°, 同理∠A1MD1=45°, 所以 AM⊥MA1,又 AM∩BA=A, 所以 MA1⊥平面 AMB,又 MA1⊂平面 A1MB1, 故平面 AMB⊥平面 A1MB1.
及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 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直的判定及其应用等内容. 定理.
2.题型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 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
现,解题要求有较强的推理论证 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
能力,广泛应用转化与化归的思 有关空间图形的垂直关
想. 系的简单命题.
12/11/2021
第三页,共四十九页。
01知识(zhī shi)梳理 诊断 自测
所以点
C
到平面
POM
的距离为45
5 .
12/11/2021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九页。
考点二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 2】 如图,四棱柱 ABCD-A1B1C1D1 中,M 是棱 DD1 上的一点,AA1⊥平面 ABCD,AB∥DC,AB⊥AD,AA1=AB =2AD=2DC.
(1)若 M 是 DD1 的中点,证明:平面 AMB⊥平面 A1MB1; (2)设四棱锥 M-ABB1A1 与四棱柱 ABCD-A1B1C1D1 的体积分 别为 V1 与 V2,求VV12的值.
第七章
立体几何(lìtǐjǐhé)
12/11/2021
第一页,共四十九页。
第五节 直线(zhíxiàn)、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理科课件:第七章 立体几何 第五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精品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理科课件:第七章 立体几何 第五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精品

321a,AE=
2 2 a.
在 Rt△ADP 中,∵AM⊥PD,∴AM·PD=PA·AD,

AM=PAP·DAD=a·2213
3 a=2
7
7 a.
3a
在 Rt△AEM 中,sin∠AME=AAME =
14 4.
所以二面角 A
PD
C 的正弦值为
14 4.
1.利用综合法求空间角的步骤 (1)找:根据图形找出相关的线面角或二面角. (2)证:证明找出的角即为所求的角. (3)算:根据题目中的数据,通过解三角形求出所求角. 2.线面角的求法:找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关键是作垂线, 找垂足,要把线面角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求解. 3.(理科用)二面角的大小求法: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 度量.常用定义法、垂面法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注意等腰、等边三角 形性质的应用.
求证: (1)PA⊥底面 ABCD; (2)BE∥平面 PAD; (3)平面 BEF⊥平面 PCD.
证明:(1)因为平面 PAD⊥底面 ABCD,且 PA 垂直于这两个平 面的交线 AD,所以 PA⊥平面 ABCD.
(2)因为 AB∥CD,CD=2AB,E 为 CD 的中点, 所以 AB∥DE,且 AB=DE. 所以四边形 ABED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BE∥AD. 又因为 BE⊄平面 PAD,AD⊂平面 PAD, 所以 BE∥平面 PAD.
(2)证明:在四棱锥 P ABCD 中, 因 PA⊥底面 ABCD,CD⊂平面 ABCD, 故 CD⊥PA. 由条件 CD⊥AC,PA∩PC=A, ∴CD⊥平面 PAC, 又 AE⊂平面 PAC,∴AE⊥CD. 由 PA=AB=BC,∠ABC=60°,可得 AC=PA. ∵E 是 PC 的中点,∴AE⊥PC. 又 PC∩CD=C, 故 AE⊥平面 PCD.

2018版高考数学(人教A版理)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5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018版高考数学(人教A版理)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5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图 756
高三一轮总复习
[证明] (1)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1C1∥AC. 在△ABC 中,因为 D,E 分别为 AB,BC 的中点, 所以 DE∥AC,于是 DE∥A1C1.3 分 又因为 DE⊄平面 A1C1F,A1C1⊂平面 A1C1F, 所以直线 DE∥平面 A1C1F.5 分
高三一轮总复习
则 M 为 CD 的中点, 又 H 为 BC 的中点, 所以 HM∥BD, 由于 HM⊂平面 FGH,BD⊄平面 FGH, 故 BD∥平面 FGH.5 分
高三一轮总复习
(2)连接 HE,GE,CD 因为 G,H 分别为 AC,BC 的中点, 所以 GH∥AB.6 分 由 AB⊥BC,得 GH⊥BC. 又 H 为 BC 的中点, 所以 EF∥HC,EF=HC, 因此四边形 EFCH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 CF∥HE.10 分
a
[如图所示,取 BD 的中点 O,连接 A′O,CO,则∠A′OC 是二面角
A′BDC 的平面角. 2 即∠A′OC=90° ,又 A′O=CO= 2 a, ∴A′C= a2 a2 2 + 2 =a,即折叠后 AC 的长(A′C)为 a.]
高三一轮总复习
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如图 752,在三棱锥 ABCD 中,AB⊥平面 BCD,CD⊥BD.
高三一轮总复习
由于 CF⊥BC,所以 HE⊥BC. 又 HE,GH⊂平面 EGH,HE∩GH=H. 所以 BC⊥平面 EGH. 又 BC⊂平面 BCD, 所以平面 BCD⊥平面 EGH.12 分
高三一轮总复习
[规律方法] 1.面面垂直的证明的两种思路:
(1)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先证明其中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 线; (2)用面面垂直的定义,即证明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把证明面 面垂直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平面角为直角的问题. 2.垂直问题的转化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7章立体几何 7.5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模拟演练文[A级基础达标](时间:40分钟)1.[2017·福州质检]“直线l垂直于平面α”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B.过直线l的任意一个平面与平面α垂直C.存在平行于直线l的直线与平面α垂直D.经过直线l的某一个平面与平面α垂直答案 D解析若直线l垂直于平面α,则经过直线l的某一个平面与平面α垂直,当经过直线l的某一个平面与平面α垂直时,直线l垂直于平面α不一定成立,所以“经过直线l 的某一个平面与平面α垂直”是“直线l垂直于平面α”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D.2.已知m,n为异面直线,m⊥平面α,n⊥平面β,直线l满足l⊥m,l⊥n,l⊄α,l⊄β,则( )A.α∥β且l∥αB.α⊥β且l⊥βC.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D.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答案 D解析由于m,n为异面直线,m⊥平面α,n⊥平面β,则平面α与平面β必相交,但未必垂直,且交线垂直于直线m,n,又直线l满足l⊥m,l⊥n,则交线平行于l.故选D.3.[2017·潍坊模拟]已知α,β表示平面,m,n表示直线,m⊥β,α⊥β,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n⊂α,n⊥β;②∀n⊂β,m⊥n;③∀n⊂α,m∥n;④∃n⊂α,m⊥n.则上述结论中正确的个数为( )A.1 B.2C.3 D.4答案 B解析由于m⊥β,α⊥β,所以m⊂α或m∥α.∀n⊂α,n⊥β或n,β斜交或n∥β,①不正确;∀n⊂β,m⊥n,②正确;∀n⊂α,m∥n或m,n相交或互为异面直线,③不正确;④正确.故选B.4.正方体ABCD-A′B′C′D′中,E为A′C′的中点,则直线CE垂直于( )A.A′C′ B.BDC.A′D′ D.AA′答案 B解析连接B′D′,∵B′D′⊥A′C′,B′D′⊥CC′,且A′C′∩CC′=C′,∴B′D′⊥平面CC′E.而CE⊂平面CC′E,∴B′D′⊥CE.又∵BD∥B′D′,∴BD⊥CE.故选B.5.[2017·济南模拟]已知如图,六棱锥P-ABCDEF的底面是正六边形,PA⊥平面ABCDEF.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CD∥平面PAFB.DF⊥平面PAFC.CF∥平面PABD.CF⊥平面PAD答案 D解析A中,因为CD∥AF,AF⊂平面PAF,CD⊄平面PAF,所以CD∥平面PAF成立;B中,因为ABCDEF为正六边形,所以DF⊥AF,又因为PA⊥平面ABCDEF,所以PA⊥DF,又因为PA∩AF=A,所以DF⊥平面PAF成立;C中,因为CF∥AB,AB⊂平面PAB,CF⊄平面PAB,所以CF∥平面PAB;而D中CF与AD 不垂直,故选D.6.已知P为△ABC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A、PB、PC两两垂直,则下列命题:①PA⊥BC;②PB⊥AC;③PC⊥AB;④AB⊥B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________.答案 3解析如图所示.∵PA⊥PC,PA⊥PB,PC∩PB=P,∴PA⊥平面PBC.又∵BC⊂平面PBC,∴PA⊥BC.同理PB⊥AC,PC⊥AB.但AB不一定垂直于BC.7.[2017·辽宁五校联考]假设平面α∩平面β=EF,AB⊥α,CD⊥β,垂足分别为B,D,如果增加一个条件,就能推出BD⊥EF,现有下面四个条件:①AC⊥α;②AC∥α;③AC与BD在β内的射影在同一条直线上;④AC∥EF.其中能成为增加条件的是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序号都填上)答案①③解析如果AB与CD在一个平面内,可以推出EF垂直于该平面,又BD在该平面内,所以BD⊥EF.故要得到BD⊥EF,只需AB,CD在一个平面内即可,只有①③能保证这一条件.8.如图,在三棱锥D-ABC中,若AB=CB,AD=CD,E是AC的中点,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________(写出全部正确命题的序号).①平面ABC⊥平面ABD;②平面ABD ⊥平面BCD ;③平面ABC ⊥平面BDE ,且平面ACD ⊥平面BDE ; ④平面ABC ⊥平面ACD ,且平面ACD ⊥平面BDE . 答案 ③解析 由AB =CB ,AD =CD 知AC ⊥DE ,AC ⊥BE ,从而AC ⊥平面BDE ,故③正确. 9.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 中,AB =22,AD =2,M 为DC 的中点.将△ADM 沿AM 折起,使得平面ADM ⊥平面ABCM .(1)求证:AD ⊥BM ;(2)若点E 是线段DB 上的一动点,问点E 在何位置时,三棱锥E -ADM 的体积与四棱锥D -ABCM 的体积之比为1∶3?解 (1)证明:∵长方形ABCD 中,AB =22,AD =2,M 为DC 的中点, ∴AM =BM =2,∴AB 2=AM 2+BM 2∴BM ⊥AM .∵平面ADM ⊥平面ABCM ,平面ADM ∩平面ABCM =AM ,BM ⊂平面ABCM , ∴BM ⊥平面ADM .∵AD ⊂平面ADM ,∴AD ⊥BM .(2)当E 为DB 的中点时,V E -ADM =12V B -ADM =12V D -ABM =12×23V D -ABCM =13V D -ABCM ,∴E 为DB 的中点.10.[2017·长沙模拟]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为等腰梯形,AB ∥CD ,AB =4,BC =CD =2,AA 1=2,E ,E 1分别是棱AD ,AA 1的中点.(1)设F 是棱AB 的中点,证明:直线EE 1∥平面FCC 1; (2)证明:平面D 1AC ⊥平面BB 1C 1C .证明(1)∵F为AB的中点,又知AB=4,BC=CD=2,∴AF綊CD,∴四边形AFCD为平行四边形,∴CF∥AD.又∵ABCD-A1B1C1D1为直棱柱,∴C1C∥D1D.而FC∩C1C=C,D1D∩DA=D,∴平面ADD1A1∥平面C1CF.∵EE1⊂平面ADD1A1,∴EE1∥面FCC1.(2)如图,连接D1C.在直四棱柱中,CC1⊥平面ABCD,AC⊂平面ABCD,∴CC1⊥AC.∵底面ABCD为等腰梯形,AB=4,BC=2,F是棱AB的中点,∴CF=AD=BF=2,∴△BCF为正三角形,∠BCF=∠CFB=60°,∠FCA=∠FAC=30°,∴AC⊥BC.又∵BC与CC1都在平面BB1C1C内且交于点C,∴AC⊥平面BB1C1C,而AC⊂平面D1AC,∴平面D1AC⊥平面BB1C1C.[B级知能提升](时间:20分钟)11.[2017·青岛质检]设a,b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能得出a⊥b的是( )A.a⊥α,b∥β,α⊥βB.a⊥α,b⊥β,α∥βC.a⊂α,b⊥β,α∥βD.a⊂α,b∥β,α⊥β答案 C解析对于C项,由α∥β,a⊂α可得a∥β,又b⊥β,得a⊥b,故选C.12.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平面ABD ⊥平面BCD ,AD =AB =1,∠BCD =45°,且BD =DC = 2.给出下面四个命题:①AD ⊥BC ;②三棱锥A -BCD 的体积为22;③CD ⊥平面ABD ;④平面ABC ⊥平面ACD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 B解析 设BD 的中点为E ,并连接AE ,如图所示.对于①,因为AB =AD ,所以AE ⊥BD ,又平面ABD ⊥平面BCD ,则AE ⊥平面BCD ,AE ⊥BC ,若AD ⊥BC ,则BC ⊥平面ABD ,则BC ⊥BD 与题意不符,故①错;对于②,V A -BCD =13S △BCD ·AE =13×12×2×2×22=26,故②错;对于③,因为AE ⊥平面BCD ,所以AE ⊥DC ,又CD ⊥BD ,BD ∩AE =E ,所以CD ⊥平面ABD ,故③正确;对于④,由③知,CD ⊥平面ABD ,所以CD ⊥AB ,又AD ⊥AB ,AD ∩CD =D ,所以AB ⊥平面ACD ,又AB ⊂平面ABC ,所以平面ABC ⊥平面ACD ,故④正确.13.[2017·温州十校联考]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长为2,AC =BC =1,∠ACB =90°,D 是A 1B 1的中点,F 是BB 1上的动点,AB 1,DF 交于点E .要使AB 1⊥平面C 1DF ,则线段B 1F 的长为________.答案 12解析 设B 1F =x ,因为AB 1⊥平面C 1DF ,DF ⊂平面C 1DF ,所以AB 1⊥DF . 由已知可以得A 1B 1=2,设Rt △AA 1B 1斜边AB 1上的高为h ,则DE =12h .又2×2=h 22+22,所以h =233,DE =33.在Rt △DB 1E 中,B 1E =⎝ ⎛⎭⎪⎫222-⎝ ⎛⎭⎪⎫332=66. 由面积相等得66× x 2+⎝⎛⎭⎪⎫222=22x ,得x =12, 即线段B 1F 的长为12.14.如图,在三棱锥S -ABC 中,SA ⊥底面ABC ,∠ABC =90°,且SA =AB ,点M 是SB 的中点,AN ⊥SC 且交SC 于点N .(1)求证:SC ⊥平面AMN ;(2)当AB =BC =1时,求三棱锥M -SAN 的体积. 解 (1)证明:因为SA ⊥底面ABC ,所以SA ⊥BC . 又BC ⊥AB ,AB ∩SA =A ,所以BC ⊥平面SAB . 又AM ⊂平面SAB ,所以BC ⊥AM .又SA =AB ,M 为SB 的中点,所以AM ⊥SB . 又SB ∩BC =B ,所以AM ⊥平面SBC ,所以AM ⊥SC . 又AN ⊥SC ,AM ∩AN =A ,所以SC ⊥平面AMN . (2)因为SC ⊥平面AMN ,所以SN ⊥平面AMN . 而SA =AB =BC =1,所以AC =2,SC = 3. 又AN ⊥SC ,所以AN =63,SN =33. 因为AM ⊥平面SBC ,所以AM ⊥MN . 而AM =22,所以MN =66, 所以S △AMN =12AM ×MN =12×22×66=312.1 3S△AMN×SN=13×312×33=136.所以V三棱锥M-SAN=V三棱锥S-AM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