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河道洪水演算及实时洪水预报

合集下载

第五章水文预报

第五章水文预报

另外,洪水预报还可较好地解决水库防洪与兴利的矛盾,在预报的 洪水未进库之前,先打开泄洪闸门腾空一部分库容,以便洪水来临时能 蓄存更多的水量;当洪水即将结束时,预知近期没有很大的洪水入库, 则可超蓄洪水尾部的一些水量,用于多发电、多灌溉,使现有工程发挥 更多的效益。
10
图5-1 1998年长江沙市水位预报与实测情况
8
第一节 概述
一、水文预报的重要性 水文预报是指根据水文现象的演变规律,利用实测的水文气象资料, 预测未来的水文要素变化,编制预报方案的一门科学,它是水文学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防范水旱灾害、防洪枪险中,水文预报能事先提供 洪水的发生和发展变化的信息,是水利事业的耳目。随着现代化科技的 发展,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实际工作中,水文预报的应用也更为广泛。 可靠的洪水预报对防止洪水灾害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河流 防洪抢险中,需要及时预报出防洪地点即将出现的洪峰水位、流量,以 便在洪峰到来之前,迅速加高加固堤防、转移可能受淹的群众和物资, 动用必要的防洪设施(如分洪、蓄洪等),把洪水灾害减小到最低限度。 在水库管理中,可以利用洪水预报,使上游来的洪水与区间洪水的 高峰段彼此错开(称错峰),即下游洪水很大时,水库把上游来的洪水 暂时蓄存起来,待下游洪峰过后,再加大水库泄量,把上游来的洪水放
3
单位线 (Unit Hydrograph): 在给定的流域上,单位时段内时空分布均匀 的单位净雨量,在流域出口断面所形成的地表径流过程线。 经验单位线 (Empirical Unit Hydrograph): 根据实测出口站流量资料和 相应净雨过程反推的单位线。 水文模型法 (Hydrologic Model Method): 根据降雨形成径流的物理机把现时 水文气象信息输入计算机,以求得预报值的方法。 水文模型 (Hydrologic Model): 为模拟水文现象而建立的实体结构或数 学与逻辑结构。 水文计算 (水文分析计算) (Hydrologic Computation): 为防洪排涝、水 资源开发利用和其他有关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用,提供符合规 定设计标准水文数据的技术。广义包括为非过程措施提供水文数据的技 术。 代表站 (Representative Station): 直接代表或通过换算可代表过程所在 地点水文数据的测站。 参证站 (Reference Station): 水文计算所参照移用水文数据的测站。 典型年 (代表年) (Typical Year): 水文特征值接近设计值,起时空分布作 为设计依据的年份。 4

水利工程中的洪水模拟与预警系统

水利工程中的洪水模拟与预警系统

水利工程中的洪水模拟与预警系统第一章:引言水利工程中的洪水模拟与预警系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洪水是一种天灾,它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在水利工程中及时准确地预测和预警洪水发生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水利工程中的洪水模拟与预警系统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章:洪水模拟系统洪水模拟是利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模拟洪水的生成、发展和传播过程。

洪水模拟系统通常包括输入模块、计算模块和输出模块。

输入模块用于获取洪水模拟所需的地理、气象、水文等数据,计算模块通过数学模型对洪水进行计算和模拟,输出模块将模拟结果以图表、报表等形式呈现。

洪水模拟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洪水的危险程度,为水利工程的设计与规划提供数据依据。

第三章:洪水预警系统洪水预警系统是基于实时监测、数据传输和信息处理技术,通过对洪水的实时监视和数据分析,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洪灾造成的损失。

洪水预警系统通常由监测站、数据传输系统、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和预警发布系统组成。

监测站负责实时采集洪水相关数据,数据传输系统将监测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生成预警信息,预警发布系统将预警信息传达给相关部门和居民。

第四章:洪水模拟与预警系统的应用洪水模拟与预警系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首先,洪水模拟与预警系统可以用于水库调度,通过模拟水库容积变化和洪水泄流过程,预测洪水峰值到达时间和水位,从而合理安排水库蓄水和泄洪计划。

其次,洪水模拟与预警系统可以用于城市排水管理,通过模拟雨水径流过程和城市排水系统工作情况,预测城市内涝风险区域,为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

此外,洪水模拟与预警系统也可以用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土壤侵蚀预测等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洪水模拟与预警系统的挑战与展望尽管洪水模拟与预警系统在水利工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数据质量和数据更新的问题是制约洪水模拟与预警系统应用的关键因素,如何获取准确、实时、连续的监测数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水文预报课程设计洪水预报

水文预报课程设计洪水预报

水文预报课程设计洪水预报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水文预报的基本概念,掌握洪水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

2. 学生能够掌握洪水预报的主要方法及其适用条件,如降雨径流模型、统计模型等。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洪水预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相关法规政策。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特定流域的洪水形成过程,进行简单的洪水预报。

2. 学生能够运用水文预报软件,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洪水预报案例的研究,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水文预报在防洪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学生通过了解我国在水文预报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情怀。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采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洪水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防洪减灾意识,为我国水文预报事业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水文预报基本概念:洪水定义、洪水分类、洪水周期与洪水频率。

2. 洪水形成原因及发展过程:降水过程、流域特性、径流形成与汇集。

3. 洪水预报方法:- 降雨径流模型:水箱模型、单位线法、流域水文模型。

- 统计模型: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人工神经网络。

4. 洪水预报软件应用: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预报结果输出。

5. 我国洪水预报现状与发展趋势:技术进展、政策法规、防洪减灾体系。

6. 实践案例:分析特定流域洪水预报实例,掌握预报流程和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参照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水文预报基本概念及洪水形成原因。

《水文预报》课程多媒体课件(培训课件)解析

《水文预报》课程多媒体课件(培训课件)解析
《水文预报》课程多媒体课件
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0一一年九月
在《水文学原理》课程中我们曾经介绍过:根据研究任务的 不同,水文学可以分为以下几门学科:
水文测验与资料整编 水文预报 水文分析与计算 水文水利计算 水利计算
水文学
其中水文分析与计算和水文预报都是解决“预报”性质的任务,有其统一的一面,但
的预报。(降雨径流预报)
我国是以雨洪径流为主的国家,以短期的雨洪径流预报的开展 最普遍。所以本教材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以 此为主要内容。 而短期的雨洪径流预报包括:河段洪水预报、降雨径流预报、 水库水位流量预报。
相应水位(流量)法 河段洪水预报 河道流量演算法 产流量预报 短期雨洪径流预报包括 降雨径流预报 径流过程预报 水库水位流量预报
段,河槽内水量迅速增加形成洪水波,增加的水量向下游传播,称
为洪水波的运动。
B A D
(1)波体:在原稳定流水面上增加(附加) 的水体,如ABCDA。 (2)波峰:波体轮廓线上的最高点(水深 最大的点B)。 C(3)波高:波体轮廓线上的波峰相对于稳定流 水面的高度。如BD
(4)波前:以波峰为界,波峰之前的称为波前。如BCDB (5)波后:以波峰为界,波峰之后的称为波后。如BADB (6)波长:波体与稳定流水面交界的水流方向的长度称为洪水波波长。如AC (7)附加比降:洪水波水面相对于稳定流水面的比降。附加比降可近似地用洪水波的水 面比降和稳定流水面比降的差值来表示。即
所以将主要介绍本教材的第二章、第三、第四章、第五章、第
十章;而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仅作一般介绍。
二、水文预报的作用 水文预报是为国民经济和水利建设服务的一项基本工作,在以下

第五章 水文预报 工程水文学ppt课件

第五章 水文预报  工程水文学ppt课件

§5.1.2 水文预报的分类
➢ 沙情预报:沙情预报则是根据河流的水沙相关关 系,结合流域下垫面因素,预报年、月和一次洪 水的含沙量及其过程。
➢ 水质预报:预测河流中污染物迁移转化的时空变 化过程。
➢ 施工水文预报:在工程施工期间要进行的特殊预 报项目。
§5.1.2 水文预报的分类
2.按预见期的长短,水文预报可分为 短期水文预报:主要由水文要素作出的预报。 中长期水文预报:包括气象预报性质在内的水文预
根流量演算方法。
§5.2 短期洪水预报
• 短期洪水预报的分类: • 河段洪水预报:以河槽洪水波运动理论为基础,
由河段上游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预报下游断面 的水位和流量过程。 • 降雨径流预报:按降雨径流形成过程的原理,利 用流域内的降雨资料预报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洪水 过程。
§5.2.1 河段中的洪水波运动
§5.2.4 流量演算法
• (1) 基本原理 • 河段流量演算是由以下两个基本公式组成: • 河槽时段水量平衡方程
• •
1 2 ( Q 上 ,1 Q 上 ,2 ) t 1 2 ( Q 下 ,1 Q 下 ,2 ) t S 2 S 1 S
• 若当河段内有区间入流量q,将q值并入到上断 面的入流量中进行演算,即q:Q'上Q上
§5.2.2 相应水位(流量)法
• 2.无支流河段的相应水位预报 • 在制定相应水位法的预报方案时,要从实测资
料中找出相应水位及其传播时间是比较困难的。 一般采取水位过程线上的特征点,如洪峰、波谷 等,作出该特征点的相应水位关系曲线与传播时 间曲线。
§5.2.2 相应水位(流量)法
• ⑴简单的相应水位法 • 在无支流汇入的河段上,若影响洪水波传播的
§5.2.2 相应水位(流量)法

《工程水文学》(第4版)第5章 水文预报

《工程水文学》(第4版)第5章 水文预报
2、水文预报的作用
(1)水文预报是防汛抗旱、有效利用水资源以及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 调度、管理等的重要依据;
(2)做好水利工程施工期的水文预报,对保障水利工程安全施工意义重大; (3)为合理调配水资源,枯季径流预报有一定的作用;为确保施工安全,枯 季径流预报肩负重大责任。
水利部水文局水文情报预报中心
四、枯水预报
流域降雨量较少,通过河流断面的流量过程低落而比较稳定的时期,称为枯 水季节(简称枯季)或枯水期,其间所呈现出的河流水文情势称为枯水。
枯水期的河流流量主要由汛期末滞留在流域中的蓄水量的消退而形成,其次 来源于枯季降雨。流流域蓄水量包括地面、地下蓄水量两部分。
1、枯季径流的消退规律
(1)对于由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其出流量消退规律为
量法。 (1)前后期径流量(流量)相关法
WW( g( gt01 ) ) WW( g( gtt1) 2) et11 /k g eet1kgt2/kg
适用于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枯季径流预报,计算公式:
四、枯水预报
(2)河网蓄水量法 河网蓄水量法的基本关系式:
Q(tt)tf(Wrt)
五、水文预报精度评定
(1)龙口上、下游水位和流速极限预报 龙口过水断面的水流要素一般都按水力学中的宽顶堰计算,并分为自由出流
和淹没出流两种情况。相关计算公式可参阅水力学有关书籍。 (2)初蓄期的水库水位与出流量预报 围堰合龙后,工程进入初蓄期,边施工边蓄水,坝前蓄水陡增,水位上升。
此时导流方式常采用坝体梳齿缺口泄水、坝体泄流洞泄水、隧洞泄水等,且或有 闸门控制,或无闸门控制,其泄流量都按水力学公式计算。
2、河段洪水预报
(2)合成流量法 在有支流河段,若支流来水量大,干支流洪水之间干扰影响不可忽略,可采

水文预报 期末总复习免费全文阅读

水文预报 期末总复习免费全文阅读
将选定的水文预报模型写成递推最小二乘的规范形式为
y(t+1)=XT(t+1)9(t)
式中 ,y(t+1)=Q(t+1); XT(t+1)= (Q(t ) , Q ( t - 1),Q(t -2));
4. 将卡尔曼滤波应用到水文系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采用滤波方法进行实时校正 , 必须首先将水文预报模型
5.流域汇流的非线性问题的处理方法
第五章实时洪水预报
1.水文实时预报——利用在作业预报过程中 , 不断得到的预 报误差信息 ,及时地校正 、改善预报估计值或水文预报模型 中的参数 ,使以后阶段的预报误差尽可能减小。
实时预报的核心是由“新息 ” 作为事件驱动之由 ,新息 是最新时刻的预报值与实测值之差。
模型识别: 确定一个较为理想的系统结构或模型结构 , 即确 定最佳的模型方程式的类型和形式。
参数估计: 模型形式确定后 ,利用长期观测的输入与输出资 料 ,选择适合的数学方法 , 实现系统模型参数的最优化率定,
2. 实时洪水预报的误差来源及其误差修正方法
实时洪水预报的误差来源①模型结构误差; ②模型 参数估计误差; ③模型输入资料误差 。误差修正方法有: ①对模型参数实时校正 , 如最小二乘估计;②对模型预 报误差进行预测 , 如自回归修正法;③对状态变量进行 估计 , 如卡尔曼滤波法。
第四章 流域汇流预报
1. 由时段雨洪资料分析时段单位线的基本步骤:
①选择记录完整的可靠的场次雨洪资料 ,作为分析对象; ②确定单位线时段长; ③从实测流量过程线上分割地下水 , 求出地面流量过程QS(t ); ④根据产流方案从实测降雨过程推求净雨过程RS(t ); ⑤根据单位线定义和假定 , 由QS(t )和RS(t )推求时段单位线 q(t ); ⑥对求得的单位线进行检验和分析 ,得到最终的单位线。

水文与水资源学 第五章 设计洪水分析与计算

水文与水资源学 第五章 设计洪水分析与计算

• • • •
思考题 什么是设计洪水?设计洪水包括哪3个要求? 推求设计洪水有哪几种途径?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 水? • 在洪水设计计算中应用哪些方法来提高资 料的代表性?为什么要对特大洪水进行处 理?如何进行特大洪水处理?
• 5.4.2设计净雨量的推求
• 5.4.3由净雨过程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 5.4.3.1经验单位线法 • 5.4.3.2瞬时单位线法
• • • •
5.5流域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5.5.1推理公式法 5.5.1.1菱形流域 5.5.1.2椭圆形流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5.5.2经验公式法 5.5.2.1以流域面积F为参数的地区经验公式 5.5.2.2多参数地区经验公式 5.5.2.3相似流域对比法
• 5.2.3径流的年际变化 • 5.2.3.1有实测资料时设计年径流量的计算 • 5.2.3.2缺乏实测资料时设计年径流量的计 算
• 5.2.4径流的年内变化
• • • •
5.3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5.3.1选样方法 5.3.1.1洪峰流量的选样 5.3.1.2洪量选样
• 5.3.2历史洪水调查与特大洪水处理 • 5.3.2.1历史洪水调查 • 5.3.2.2历史洪水的排位及最大重现期的确 定 • 5.3.2.3不连续样本的经验频率
第五章 设计洪水分析与计算 ChapterⅤ Design Flood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 5.1概述 • 5.1.1设计洪水及设计标准 • 5.1.2设计洪水计算的内容和方法
• • • •
5.2正常年径流量的计算 5.2.1正常年径流量的概念 5.2.2正常年径流量的计算 5.2.2.1有长期实测资料时正常年径流量的 计算 • 5.2.2.2有短期实测资料时正常年径流量的 推算 • 5.2.2.3无实测资料时正常年径流量的推求

岸堤水库洪水预报及调洪演算软件使用说明书_图文(精)

岸堤水库洪水预报及调洪演算软件使用说明书_图文(精)

岸堤水库雨洪资源解析使用说明书二〇一五年六月一日作者:李文华电话:135********邮箱:fblwh150@目录第一章概述 (3第二章功能简介 (5第一节功能特点 (5第二节软件画面 (6第三节运算功能 (7第四节气象云图及气象雷达 (13 第三章数学模型 (14第一节洪水模型 (141、瞬时单位线 (142、CAMMADIST函数语法 (153、CAMMADIST函数应用 (164、流域洪水错时叠加 (17第二节洪水传播 (18第三节泄量模型 (191、闸门出流 (192、推求水面线 (213、闸门泄量 (22第四节调洪演算 (22第五节控运方案 (23第四章扩展性设计 (23第五章调洪实例 (29第六章课目攻关概况 (30第七章使用说明书 (31第一节洪水预报 (31第二节调洪演算 (33第三节其他计算 (33附件课题研发小组成员名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概述控制和预见洪水,让洪水变为一种资源,实现科学预见、动态管理、合理利用,是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科学控制洪水,真正能够对洪水运用自如,其首要问题是准确解析、及时预报,掌握洪水动态。

但目前实际应用中,对水库防洪兴利控制运用,还仅限于依靠库水位的变化,结合下游河道的承受能力,试探性的调节洪水,这种洪水调整模式,具有较大的盲目性,理论方面的支撑相对不足。

当前,各水库防汛主体单位,均制定了相应的《水库控制运用方案》。

如岸堤水库防洪调度图(图1,但这些方案的编制和批复仅表现为粗线条和原则性的界定,是在进行大量假定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应用中的可操作性相对欠缺,在实践中仅具有指导意义。

(图1洪水调度控制方案的编制,偏离实际应用,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假定了降雨的空间分配是均匀的,即整个流域降雨分布是均等的。

水文预报重点总结(河海)

水文预报重点总结(河海)

水文预报重点总结一、选择题 二、填空 三、简答 四、计算 五、综合分析第2章 降雨产流量预报1.降雨径流预报:研究流域内一次降雨将产生多少径流量、径流量的时程分配及径流成分的划分。

2.3.两种产流方式特点和区别: 蓄满产流:1)概念:在湿润及半湿润地区,植被较好,表土的下渗能力很强,一般的雨强难以超过。

由于湿润,地下水位较高,包气带缺水量不大,易于被一次降雨所满足。

这种产流方式的特点是降雨与总产流量的关系只决定于前期土湿,与雨强无关,叫做蓄满产流。

单点产流公式: 2)基本原理:任一地点上,土壤含水量达蓄满(即达田间持水量)前,降雨量全部补充土壤含水量,不产流;当土壤蓄满后,其后续降雨量全部产生径流。

超渗产流:1)概念:在我国干旱地区,特别在植被较差处,雨量稀少,地下水埋藏深,且包气带下部常为干。

由于包气带缺水量大,一般降雨不可能使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

但植被差,土质贫瘠,下渗能力低。

产流的方式主要是雨强超过渗强而形成地面径流,成为超渗产流:当当 有些地区产流方式比较复杂,表现出过渡性,蓄满及超渗兼有。

2)基本原理:当PE<=F ,RS=0,当PE>=F ,RS=PE —F ,一般,干旱地区降雨强度大,历时短,E 可忽略,PE 可由P 代替。

0()R P E WM W =---:,0;s g i f R i f R >=-=:0s g i f R R <==4.蒸发关系概化:流域蒸散发有:土壤蒸发E S (影响最大)、植物散发E PL 、水面蒸发E W 流域蒸发影响因素:(1)气象要素:太阳辐射、气温、风速、湿度、水汽压等;(2)植被覆盖:覆盖率、植被种类、植被生长季节等;(3)地貌特征:水面、陆面、都市区、朝阳坡、背阴坡;(4)土质:沙地、粘土、土质空隙度等; (5)土湿5.一层、三层蒸发模型:一层蒸发模式:E S =E S (E P ,W)三层蒸发模式:上土层(EU, WU,WUM )蒸发量:EU=E P下土层(EL, WL,WLM )蒸发量:EL=E P .WL/WLM 深土层(ED, WD,WDM )蒸发量:ED=C.E P 土壤蒸发量:E=EU+EL+ED (同时刻相加) 1)当WU+P>=E P ,EU=E p ,EL=0,ED=0;2)当WU+P<E P , WL>=C.WLM,EU=WU+P,EL=(E P -EU)*WL/WLM,ED=0; 3)当WU+P<E P , C.(E P -EU)<=WL<C.WLM, EU=WU+P,EL=C*(E P -EU),ED=0; 4)当WU+P<E P , WL<C.(E P -EU),EU=WU+P,EL=WL,ED=C*(E P -EU)-EL. 6.K 值的确定:K C (蒸散发折算系数:E P =K C *E 0):反映水面与陆面蒸发的差异K 1;反映水面与陆面所在地理位置差异K 2;E 0如是器皿蒸发量,反映器皿与水面差异K 3。

河流水文过程与洪水预测

河流水文过程与洪水预测

河流水文过程与洪水预测河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它们既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水源,又可以支持各种生态系统的运转。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的水文过程变得异常复杂,洪水成为一个常见的问题。

因此,准确预测洪水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探讨河流水文过程与洪水预测。

首先,让我们了解河流的水文过程。

河流的水文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输入、输出和储存。

输入是指河流接收来自降水的水。

当降雨下到地表时,一部分会被蓄水、蒸发或渗透到土壤中,而另一部分则通过径流进入河流。

输出是指河流向其他水体输出水分的过程,如河口注入海洋。

储存是指河流中水分的储存和积累,它可以在河床和湖泊中形成水库。

河流的水文过程可以通过对流域特征和气象因素的分析来研究。

流域特征包括陡度、河道形状和土壤类型等,而气象因素则包括降雨量、蒸发和蒸腾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观测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河流的水文过程,并制定相应的洪水预测模型。

洪水预测是通过对过去的气象和水文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未来可能发生的洪水的概率和强度。

洪水预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定性和定量。

定性洪水预测是指对洪水的存在与否进行预测,而定量洪水预测则是对洪水的规模和强度进行预测。

定性洪水预测通常基于经验模型和历史数据。

经验模型是通过对过去的洪水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寻找与未来洪水相关的模式和规律。

历史数据包括降雨和水位的记录,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河流的水文过程并推断未来的洪水情况。

定量洪水预测则更加复杂,它需要使用数学模型和先进的技术来模拟河流的水文过程。

数学模型可以描述河流的水循环、水量平衡和水位变化。

通过收集和分析流域和气象数据,并结合数学模型,可以建立准确的洪水预测模型。

洪水预测有助于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轻洪水对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预测结果可以提供给政府和相关机构,以便他们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如疏散人员、加强抗洪工程和调整用水计划等。

然而,洪水预测并非十全十美,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洪水预报方案ppt课件

洪水预报方案ppt课件
地面径流以及渗入土壤而形成表层径流和地下径地面径流以及渗入土壤而形成表层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水量是降雨中产生径流的部分成为径流流的水量是降雨中产生径流的部分成为径流3232汇流阶段汇流阶段降雨产生的径流汇集到附近河网后又从上游降雨产生的径流汇集到附近河网后又从上游流向下游最后全部流经流域出口断面叫做河流向下游最后全部流经流域出口断面叫做河网汇流这种河网汇流过程即为汇流阶段
蓄满产流的流量过程线与超渗产流的流量过程线不 同,蓄满产流的流量过程线往往不对称,涨洪历时 远小于落洪历时,退水段下部的流量值较大。一般 径流总量大而峰值小。
11
5降雨径流要素计算 5.1降雨量 降雨包括经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降雨过程、降
雨分布以及暴雨中心位置等。
降雨量的表示方式:
控制流域总面积为71.91 km2,累计库容1558.6万m3。当 流域平均降雨量小于400mm做洪水预报时,流域面积按 450 km2计算,当流域平均降雨量大于400mm,或流域平 均降雨量小于400mm,上游小水库发生垮坝时,流域面 积按530 km2计算。
14
⑵预报洪水过程线 单位线:在一个特定的流域上,单位时段内均匀
24小时降水量 小于10.0 10.0-24.9 25.0-49.9 50.0-99.9
100.0-249.0 250.0以上
1小时降水量 小于2.5 2.6-8.0 8.1-15.9 16.0以上
4
在没有测量雨量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从当时的降雨状 况来判断降水强度: 小雨: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 积水形成很慢。 中雨: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可闻雨声; 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大雨:雨滴下降模糊成片,四溅很高,雨声激烈; 地面积水形成很快。 暴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开窗说话时,声音受 雨声干扰而听不清楚;积水形成特快,下水道往往来不 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洪水预报知识

洪水预报知识

洪水预报来源:作者:发布日期:2011-04-07洪水主要是指由暴雨引起江河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洪水特征一般用洪峰流量、洪峰水位和洪水过程线来描述。

当流域发生暴雨时,在流域各处所形成的地面径流,都依其远近先后汇集于河道的出口断面处,当近处的地面径流到达该出口断面时,河水流量开始增加,水位相应上涨,这就是洪水起涨之时;随着流域远处的地表径流陆续流入河道,使流量和水位继续增涨,大部分高强度的地表径流汇集到出口断面时,河水流量增至最大值称为洪峰流量,其最高水位,称为洪峰水位。

洪水流量由起涨到达洪峰流量以后逐渐下降,到暴雨停止以后的一定时间,河网中的水量均已流经出口断面时,河水流量及水位回落到接近于原来状态。

即为洪水落尽之时。

如在方格纸上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江河的流量或水位为纵坐标,可以绘出洪水从起涨至峰顶到落尽的整个过程曲线,称为洪水过程线。

一次降雨产生的径流量,称为一次洪水总量,可由一次洪水流量过程线与横坐标所包围的面积求得。

一次洪水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洪水总历时。

根据洪水形成和运动的规律,利用过去和实时水文气象资料,对未来一定时间内的洪水情况的预测,称洪水预报。

这是水文预报中最重要的内容。

洪水预报包括河道洪水预报、流域洪水预报、水库洪水预报等。

主要预报项目有最高洪峰水位(或流量)、洪峰出现时间。

洪水涨落过程、洪水总量等。

河道洪水预报,即预报沿防汛河段的各指定断面处的洪水位和洪水流量。

天然河道中的洪水,以洪水波形态沿河道自上游向下游运动,各项洪水要素(洪水位、洪水流量等)先在河道上游断面出现,然后依次在下游各断面出现。

因此,可利用河道中洪水波运动的规律,由上游断面的洪水位和洪水流量,来预报下游断面的洪水位和洪水流量。

根据对洪水波运动的不同研究方法,可得出河道洪水预报的各种方法。

常用的有相应水位(或相应流量)法和流量演算法。

流域洪水预报是根据径流形成的基本原理,直接从实时降雨预报流域出口断面的洪水总量和洪水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河道洪水演算及实时洪水预报河道洪水演算,是以河槽洪水波运动理论为基础,由河段上游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预报下游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

本文着重介绍马斯京根洪水演算方法以及简化的水力学方法。

5.1 马斯京根演算法马斯京根演算法是美国麦卡锡(G . T. McCarthy)于1938年在美国马斯京根河上使用的流量演算方法。

经过几十年的应用和发展,已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应用形式。

下面介绍主要的演算形式。

该法将河段水流圣维南方程组中的连续方程简化为水量平衡方程,把动力方程简化为马斯京根法的河槽蓄泄方程,对简化的方程组联解,得到演算方程。

5.1.1 基本原理该法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入流和起始条件,通过逐时段求解河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和槽泄方程,计算出流过程。

在无区间入流情况下,河段某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为122121)(21)(21W W t O O t I I -=∆+-∆+ (5-1) 式中:1I 、2I 分别为时段初、末的河段入流量;1O 、2O 分别为时段初、末的河段出流量;1W 、2W 分别为时段初、末的河段蓄量。

河段蓄水量与泄流量关系的蓄泄方程,一般可概括为)(O f W = (5-2)式中:O 为河段任一流量O 对应的槽蓄量。

根据建立蓄泄方程的方法不同,流量演算法可分为马斯京根法、特征河长发等。

马斯京根法就是按照马斯京根蓄泄方程建立的流量演算方法。

5.1.2 马斯京根流量演算方程马斯京根蓄泄方程可写为Q K O x xI K W '=-+=])1([ (5-3)式中:K 为蓄量参数,也是稳定流情况下的河段传播时间;x 称为流量比重因子;Q '为示储流量。

联立求解式(5-2)和(5-3),得到马斯京根流量演算公式为1211202O C I C I C O ++= (5-4)其中:⎪⎪⎪⎩⎪⎪⎪⎨⎧∆+-∆--=∆+-+∆=∆+--∆=t Kx K t Kx K C t Kx K Kx t C t Kx K Kx t C 5.05.05.05.05.05.0210 (5-5) 1210=++C C C (5-6)式中:0C 、1C 和2C 为马斯京根洪水演算方法的演算系数,,都是K 、x 和t ∆的函数。

对于某一河段而言,只要确定了K 、x 和t ∆,便可求得0C 、1C 和2C 。

于是,由入流过程)(t I 和初始条件,通过式(5-4),逐时段演算,就可得到出流过程)(t O 。

马斯京根演算法的参数0C 、1C 和2C ,可以根据上、下游断面的实测流量过程,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

从式(5-5)可知,当Kx t 2<∆时,00<C ,2I 对2O 是负效应,容易在出流过程线的起涨段出现负流量;但Kx K t 22->∆时,02<C ,1O 对2O 是负效应,容易在出流过程线的退水段出现负流量。

所以要求]22,2[Kx K Kx t -∈∆。

5.1.3 马斯京根连续演算法(1) 基本公式为了避免出现负出流等不合理现象,保证上、下断面的流量在计算时段内呈线性变化和在任何时刻流量在时段内沿程呈线性变化,一般要求K t ≈∆。

1962年赵人俊教授提出了马斯京根分段连续演算法。

将演算河段分成N 个子河段后,每个子河段参数L K 、L x 与未分河段时的参数K 、x 的关系为N KK L =(5-7) )21(221x Nx L --= (5-8)分段连续演算的每段推流公式仍是式(5-4),但其中的系数采用(5-7)和(5-8)来代替。

也可以利用马斯京根汇流系数来进行流量演算。

(2) 计算实例黄河花园口至夹河滩河段长度为105.4km ,采用h 4=∆t ,分3段进行演算,每段的马斯京根演算参数h 2.4=K ,1.0=x 。

通过马斯京根连续演算,将花园口1982年7月30日20时~8月4日16日时的流量过程演算到夹河滩。

由已知条件得到:4.105=L ,h 4=∆t ,3=N ,h 2.4=K ,1.0=x 。

输入数据文件为 3 4.2 0.1 41982 7 30 20 8 4 16 301140 1650 4780 6240 6320 6190 5850 5580 5400 5580 5520 7020 8710 10400 11500 11400 13000 14500 15300 15200 15100 14300 13100 12800 11700 11100 10600 8670 7930 7350 输出文件为1440 1444 1532 1965 2945 4174 5143 5666 5823 5770 5662 5619 5789 6359 7370 8616 9801 10818 11836 12929 13892 14519 14735 14543 14041 13391 12681 11942 11131 10175 5.1.4 非线性马斯京根演算法(1) 基本演算公式随着马斯京根法的应用,人们发现参数K 和x 不是常数,而是随流量变化的,从而人们开始了对非线性马斯京根方法的研究。

水量平衡方程为122121)(21)(21W W t O O t I I -=∆+-∆+ (5-9) 槽蓄方程为])1([111111O x I x K W -+= (5-10) ])1([222222O x I x K W -+= (5-11)把式(5-10)和(5-11)代入到(5-9)中,得到1211202O C I C I C O ++= (5-12)其中:⎪⎪⎪⎩⎪⎪⎪⎨⎧∆+-∆--=∆+-+∆=∆+--∆=t x K K t x K K C t x K K x K t C tx K K x K t C 5.05.05.05.05.05.02221112222111222220 (5-13) 式中:0C 、1C 和2C 为非线性马斯京根洪水演算方法的演算系数,不是常数,0C 是时段末2K 、2x 的函数,1C 和2C 都是时段初1K 、1x 2K 、2x 的函数。

并且参数0C 、1C 和2C 之和不恒为1。

假定K 和x 分别与示储流量Q '呈线性关系,其形式为B Q A x +'= (5-14) D QC K +'= (5-15)式中:A 、B 、C 和D 都是常数。

令O x xI Q )1(-+=' (5-16)将式(5-14)代入(5-16)中,得到)(1)(O I A O I B O Q ---+=' (5-17)已知1I 、2I 和1O ,计算2O 的步骤是:先假定一个2O (一般以1O 做初始值),根据1I 、1O 、2I 和2O ,由式(5-16)计算出1Q '和2Q '。

再由式(-14)和(5-15)求出参数1x 、2x 、1K 和2K ,将它们代入式(5-13)求出0C 、1C 和2C ,由式(5-12)计算出2O ,把计算的2O 与假定的2O 地初值比较,如果相差较大可用计算的2O 作初值再重新计算,直到前后两次计算值之差在容许范围内,一般迭代3~3次即可。

当K 、x 与示储流量Q '的关系不能用直线表示时,也可把式(5-14)配成(5-15)合适的非线性公式,再与式(5-16)联立求解,求出示储流量的计算公式。

(2) 实例黄河花园口至夹河滩河段划分为3段,h 4=∆t ,设每段的参数相同,并且K和x与示储流量的关系为直线,当示储流量为5000s/m3,参数3.0K;5=x h=当示储流量为20000s/m3时,参数0=K。

仍将花园口站1982年7x,h5.4=月30日的洪水演算到夹河滩站。

输入数据文件为3 4 1005000 0.3 5 20000 0 4.55000 0.3 5 20000 0 4.55000 0.3 5 20000 0 4.5流量过程同上节。

输出文件为1440 1440 1440 1459 1827 3489 4948 5703 5948 5893 5727 5592 5601 5898 6854 8234 9608 10702 11723 12882 13902 14547 14758 14566 14078 13446 12762 12049 11310 10439 5.2 实时洪水预报校正方法5.2.1 概述实时洪水预报是一种在联机水情测报系统中,使用实时雨、水情及其它有关水文气象信息作为洪水预报模型输入,并不断根据新信息校正或改善原有模型参数,力争预报结果逐步逼近真值的洪水预报。

与脱机洪水预报比较,实时洪水预报所使用的信息的质量一般较差。

例如:实时洪水预报使用的遥测或报汛资料,一般就不及脱机洪水预报采用的整编水文资料完整、可靠;实时洪水预报采用的流量资料往往由水位流量关系求得,一般也不及脱机洪水预报中使用的实测流量资料精确;在蒸发计算中,脱机洪水预报可采用实测资料,而实时洪水预报因无实测资料可用只得用近似方法估算。

此外,在脱机洪水预报中,预见期内的降雨是已知的,但在实时洪水预报中,预见期内的降雨量是未知的,因而两者在处理预见期内降雨时有所不同。

预报总是有误差的,对于实时洪水预报,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预报误差更不可忽视。

预报误差可表现为系统误差,也可表现为随机误差,因此,在发布实时洪水预报之前,对预报值进行误差实时校正是十分必要的。

通常使用的实时校正方法有卡尔曼滤波法、递推最小二乘法、误差自回归法和自适应算法等。

卡尔曼滤波法因对系统的状态变量进行最优估计,既可以达到最小方差,又不损失预见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实时校正方法。

在实时洪水预报中可选择作为状态变量的有洪水预报模型的参数、预报对象和预报误差等。

卡尔曼滤波实质上是一种线性无偏最小方差估计,可用于任何线性随机系统,并可综合处理模型误差和量测误差。

但洪水预报系统通常不是线性随机系统,模型误差和量测误差通常也不是白噪声,这就限制了卡尔曼滤波法在实时校正中的应用。

此外,使用此法时外推时段也不宜太长。

递推最小二乘法是根据最新输入与输出信息,给现时预报误差一定的权重以校正模型参数来进行实时预报的,属于参数在线识别(也称动态识别),能反映预报时刻的参数状态。

该法简单易行,但跟踪实时洪水预报系统的能力不强,灵敏性较差。

不过这种动态识别方法是优于现行时不变模型的。

误差自回归法是通过对输出的残差系列进行自回归分析,用前推若干个时刻的残差值作为实时校正系统的输入来推求当前时刻的输出误差,达到实时校正的目的的。

该法不涉及实时洪水预报模型本身的结构或数学表达式,仅从误差序列着眼进行校正,故可与任何实时洪水预报模型配合,有广泛的适应性,其校正效果主要取决于误差序列的自相关性,自相关密切则校正效果好,否则效果较差,而且当预报值与预报误差为同一量级时,实时校正的效果可能会大大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