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6-25
古道风采
2012-6-25
历史路线
• 茶马古道主要有三条线路:即青藏线(唐蕃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在这三条茶马 古道中,青藏线兴起于唐朝时期,发展较早;而川藏线在后来的影响最大,最为知名。 这三条道路都与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滇藏线和川藏线必须经过昌都,它们的 发展是与茶马贸易密切相关的。 滇藏线茶马古道出现在唐朝时期,它与吐蕃王朝 向外扩张和对南诏的贸易活动密切相关公元678年,吐蕃势力进入云南西洱海北部地区。 680年建立神川督都府,吐蕃在南诏设置官员,向白蛮、乌蛮征收赋税,摊派差役。双 方的贸易也获得长足的发展,茶马贸易就是重要内容之一。南诏与吐蕃的交通路线大 致与今滇藏公路相近似,即从今云南大理出发,北上至剑川,再北上到丽江,过铁桥 城继续沿江北上,经锛子栏至聿赉城,前行到盐井,再沿澜沧江北上至马儿敢(今西 藏芒康)、左贡,分两道前往西藏:一道经由八宿邦达、察雅到昌都;一道径直由八 宿至波密,过林芝前往拉萨。 历史上滇藏线茶马古道有三打道路:一条由内江鹤 丽镇汛地塔城,经过崩子栏、阿得酋、天柱寨、毛法公等地,至西藏;一条由剑川协 汛地维西出发,经过阿得酋、再与上一条道路相合至西藏;一条由中甸出发,经过尼 色落、贤岛、崩子栏、奴连夺、阿布拉喀等地至西藏。其主要通道即与今滇藏线接近。 茶马古道在云南境内的起点就是唐朝时期南诏政权的首府所有地大理。其中,大理、 丽江、中甸、阿墩子(德钦)等地是茶马贸易十分重要的枢纽和市场。滇藏线茶马贸 易的茶叶,以云南普洱的茶叶为主,也有来自四川和其他地方的茶叶。滇藏线茶马贸 易有自己的特点,由云南内地的汉商把茶叶和其他物品转运到该地转销给当地的坐商 或者西藏的贩运商人,又从当地坐商那里购买马匹或者其它牲畜、土特产品、药材, 运至丽江、大理和昆明销售。西藏、川藏的藏商,大多换取以茶叶为主的日用品返回 西藏。运输工具主要是骡马和牦牛等。
• • • • • • • • • • • • • • • • •
远方的加尔各答 梵音的起落响在耳边 思念的起落萦绕梦中 连绵的山岳像一个走廊 千丝万缕的记忆 留印在斑驳的茶马古道 远古飘来的茶草香气 像清脆悠扬的铃声 一下一下轻敲在心上 一种信仰从来都是热血澎湃 一滴血 一经融入大地 就会耸立一座丰碑 一滴血就是华夏的魂 我在路上马不停蹄 就能抵达雪域高原
2012-6-25
• 于公元六世纪后期, 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 区思茅、普洱,中间 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 自治州和丽江市、香 格里拉进入西藏,直 达拉萨。有的还从西 藏转口印度、尼泊尔, 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 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 道。普洱是茶马古道 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 地和中转集散地,具 有着悠久的历史。
简介
• 茶马古道[1]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 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 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 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 岸。 川藏茶马古道始于唐代,东起雅州边茶 产地雅安,经打箭炉(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萨, 最后通到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全长近四千余公 里,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积 淀和文化底蕴,是古代西藏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 的桥梁和纽带。 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
2012-6-25
茶马司
以茶易马是我国历代统治阶段长期推行的一种政策。即在西南(四川、 云南)茶叶产地和靠近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交通要道上设立关卡,制订 “茶马法”,专司以茶易马的职能,即边区少数民族用马匹换取他们日常生 活必需品的茶叶。 据史籍所载,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经略 安抚使王韶在甘肃临洮一带与人木征作战,需要大量战马,朝廷即令在四川 征集,并在四川四路设立“提兴茶马司”,负责从事茶叶收购和以茶易马工 作,并在陕、甘、川多处设置“卖茶场”和“买马场”,沿边少数民族只准 与官府(茶马司)从事以茶易马交易,不准私贩,严禁商贩运茶到沿边地区 去卖,甚至不准将茶籽、茶苗带到边境,凡贩私茶则予处死,或充军三千里 以外,官员失察者也要治罪。立法如此严酷,目的在于通过内地茶叶来控制 边区少数民族,强化他们的统治。这就是“以茶治边”的由来。但在客观上, 茶马互市也促进了我国民族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宋朝以后,除元朝因蒙 古盛产马匹无此需要,而未实行“茶马互市”以外,明、清二代均在四川设 立专门的“茶马司”,清朝康熙四年(1665)在云南西部增设北胜州茶马市, 至康熙四十四年(1705)才予废止。
茶马古道
2010级市场营销2班 木行天
古道行人来去,香红满树,风雨残花。望断 青山,高处都被云遮。客重来、风流觞咏, 春已去、光景桑麻。苦无多。一条垂柳, 两个啼鸦。人家。疏疏翠竹,阴阴绿树, 浅浅寒沙。醉兀篮舆,夜来豪饮太狂些。 到如今、都齐醒却,只依旧、无奈愁何。 试听呵。寒食近也,且住为佳。
2012-6-25
• 而且甘、青藏区历史上并不处于茶马古道的主干线上,它仅是茶叶输 藏的目的地之一。“茶马古道”与“唐蕃古道”这两个概念的同时存 在,足以说明两者在历史上的功能与作用是不相同的。 历史上的 茶马古道并不只一条,而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它是以川藏道、滇 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 成的道路系统。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亚、西亚、中亚 和东南亚,远达欧洲。三条大道中,以川藏道开通最早,运输量最大, 历史作用较大。本文仅就川藏茶马古道论述,它道则非本文所及。茶 马古道中的滇、藏路线是:西双版纳-普洱-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德钦察隅-邦达-林芝-拉萨。到达拉萨的茶叶,还经喜马拉雅山口运往印度 加尔各达,大量行销欧亚,使得它逐渐成为一条国际大通道。这条国 际大通道,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
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2012-6-25
•
“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它是指唐宋以来至 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具体说 来,茶马古道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滇藏道起自 云南西部洱海一带产茶区,经丽江、中甸(今天的香格里拉县)、德 钦、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川藏道则以今四川 雅安一带产茶区为起点,首先进入康定,自康定起,川藏道又分成南、 北两条支线:北线是从康定向北,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 抵达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北线),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南线则 是从康定向南,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至昌都(即今川藏 公路的南线),再由昌都通向卫藏地区。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 言只是茶马古道的主要干线,也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茶马古道的一种约 定成俗的理解与认识。事实上,除以上主干线外,茶马古道还包括了 若干支线,如由雅安通向松潘乃至连通甘南的支线;由川藏道北部支 线经原邓柯县(今四川德格县境)通向青海玉树、西宁乃至旁通洮州 (临潭)的支线;由昌都向北经类乌齐、丁青通往藏北地区的支线, 等等。正因为如此,有的学者认为历史上的“唐蕃古道”(即今青藏 线)也应包括在茶马古道范围内。也有的学者认为,虽然甘、青藏区 同样是由茶马古道向藏区输茶的重要目的地,茶马古道与"唐蕃古道" 确有交叉,但"唐蕃古道"毕竟是另一个特定概念,其内涵与“茶马古 道”是有所区别的。
2012-6-25
古道诗韵
• 数里缘山不厌难,为寻真诀问黄冠。苔铺 翠点仙桥滑,松织香梢古道寒。昼傍绿畦 薅嫩玉,夜开红灶撚新丹。钟声已断泉声 在,风动茅花月满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2-6-25
• • • • • • • • • • • • • • •
我踏上茶马古道 从普洱到喜马拉雅山口 我走的路程无比艰辛 难于上青天 铃铛被风肆意的吹 在丛山峻岭间摇曳 荒凉的旅途,孤独的旅人 雪域高原的一曲悲歌 还会有一个梦想 通往异乡的楚门 从香格里拉 一路跋涉 我跨过江河峡谷 我想知道世界的第三极 有没有雪莲
2012-6-25
古茶马交易
• 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 人在与蒙古毗邻的边境,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隋唐时 期,随着边贸市场的发展壮大,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 的方式,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中途辗转西伯 利亚,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 从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积极采取 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至千年元年,在蒙古的 回纥地区驱马茶市,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北宋时代,茶马交易主要在陕 甘地区,易马的茶叶就地取于川蜀,并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 茶和买马司。元代时,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治边政策。到了明代,又 恢复了茶马政策,而且变本加厉,把这项政策作为统治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 重要手段。明太祖洪武年间,上等马一匹最多换茶叶120斤。明万历年间,则 定上等马一匹换茶三十篦,中等二十,下等十五。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 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 金珠。”足见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与繁荣。至清代,茶马治边政策有所 松弛,私茶商人较多,在茶马交易中则费茶多而获马少。清朝雍正十三年, 官营茶马交易制度终止。
2012-6-25
古道发展
• ●旧时,昌都沟通外地的人畜小道,是由人畜长期行走自然形成的。 ● 公元7世纪,吐蕃在青藏高原崛起。唐初,吐蕃南下,在中甸境内金沙江上架 设铁桥,打通了滇藏往来的通道。 ●宋代,“关陕尽失,无法交易”, 茶马互市的主要市场转移到西南。 ●元朝,大力开辟驿路、设置驿站。 ●明朝继续加强驿道建设。 ●清朝将西藏的邮驿机构改称“塘”,对塘 站的管理更加严格细致。 ●清末民初,茶商大增。 ●抗日战争中后 期,茶马古道成为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 ●1950年前的昌都 成为藏东的商贸中心。 ●茶马古道历史线路主要有三条:即青藏线(唐 著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 。 ●滇藏线茶马古道出现在唐朝时期,它大 致与今滇藏公路相近似,即从今云南大理出发,北上至剑川,再北上到丽江, 过铁桥城继续沿江北上,经锛子栏至聿赉城,前行到盐井,再沿澜沧江北上 至马儿敢(今西藏芒康)。左贡,分两道前往西藏:一道经由八宿邦达、察 雅到昌都;一道径直由八宿至波密,过林芝前往拉萨。 ●历史上滇藏线 茶马古道有三条道路:一条由内江鹤丽镇汛地塔城,经过崩子栏、阿得酋、 天柱寨、毛法公等地,至西藏;一条白剑川协汛地维西出发,经过阿得酋、 再与上一条道路相合至西藏;一条由中甸出发,经过尼色落、贤岛、崩于栏、 奴连夺、阿布拉喀等地至西藏。其主要通道即与今滇藏线接近。
2012-6-25
古道示意图
2012-6-25
2012-6-25
多部 第 带族 第 原海 第 一 第 姿文 四 。关 三 文拔 二 条 一 多化 , 系 , 明最 , 异 , 彩原 茶 和 茶 古高 茶 常 茶 的生 马 民 马 道、 马 古 马 一形 古 族 古 。通 古 老 古 条态 道 团 道 行 道 的 道 民保 是 结 是 难 是 文 是 族留 迄 的 汉 度 人 明 青 文最 今 象 、 最 类 孔 藏 化好 我 征 藏 大 历 道 高 走、 国 和 民 的 史 。 原 廊最 西 纽 高上 上 。
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
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 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 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
2012-6-25
古道起源
•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
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 其中丽江古城的拉市海附
近、大理州剑川县的沙溪古镇、祥云县的云南驿、普洱市的那柯里是保存较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 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