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4》要点
我国及各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对比学习
血肌酐升高 蛋白尿(包括微量 白蛋白尿)
104umol/L
30-300mg/d
CKD
卒中/TIA/痴呆 心衰
√
√ √
√
√ √
√
√ √
√
√ √
/
心梗
心绞痛 外周血管疾病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
√ √ √
√
√ √ √ √
√
√ √ √ √
√
√ √ √ √
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评估—危险分层的依据
根据血压水平分级以及合并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 器官损害和并存的其它疾病,将高血压患者的危险程 度分为4层
利 尿 剂
布美他 尼 噻嗪类 中效 氢氯噻 嗪 吲哒帕 胺 苄氟噻 嗪 氯噻酮 保钾利尿 药 低效 碳酸酐酶 抑制剂 低效 60-70 93 90 65 2.5 25(总) 1.0-1.5 3--13
94-96
100 -
1-1.5 9-10 18 9 50-60
>90
螺内酯
乙酰唑 胺
>90
93 25(总)
《中国高血压管理与预防指南(2023版)》改版亮点
《中国高血压管理与预防指南(2023版)》改版亮点中国高血压管理与预防指南(2023版) 改版亮点概述中国高血压管理与预防指南(2023版)是在吸收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外高血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实践经验和政策导向的基础上,对上一版指南的全面更新。
本指南旨在为高血压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管理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以提高我国高血压防治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改版亮点1. 更新高血压诊断和治疗标准- 诊断标准:细化了血压测量方法,强调了家庭血压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以更准确地反映患者血压状况。
- 治疗标准:引入了更多新型抗高血压药物,并根据不同患者群体提供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强化预防措施- 生活方式干预:加大了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推荐力度,明确了减少钠盐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限制饮酒、增加体力活动等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 普及健康教育:推广高血压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
3. 完善管理体系- 分级管理模式:优化了高血压患者分级管理模式,强化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
- 远程医疗服务:推荐利用远程医疗服务进行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和教育。
4. 注重患者个体差异- 危险因素评估:增加了对患者年龄、性别、种族、遗传背景等因素的考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建议。
- 合并症管理:针对高血压患者常伴随的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提供了合并症管理指南。
5. 引入最新临床研究证据- 随机对照试验:整合了近年来高血压领域的重要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为指南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 大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患者长期随访数据,为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支持。
6. 政策与资源配置- 政策支持:强调政府对高血压防治工作的支持,包括药品政策、医保政策等。
- 资源配置:提倡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结论《中国高血压管理与预防指南(2023版)》的发布,不仅为临床医生和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新的诊断和治疗标准,也为政府、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社会各界在高血压预防和管理方面提供了行动指南。
综合高血压社区常见问题与规范管理精选全文
1、患者自我管理 (1).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是防控高血压的良好形式;患者要有主人翁意识,积极参加自我管理小组,学习高血压防治知识,交流经验,提高防治效果 (2).中青年患者要加强高血压自我管理
2.家庭自测血压
(1). 建议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血压测量 (2).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为保护环境,应逐步淘汰水银血压计 (3).初诊或血压未达标及血压不稳定的患者,每日早晚各测1次,每次测量3遍;连续测量7天,取后6天血压的平均值作为治疗决策的参考 (4).如血压达标且稳定的患者则每周自测1天,早晚各1次
联合降压治疗方案(范例)
方 价格低廉药物的组合方案 价格中等药物的组合方案 C+D 尼群地平+HCTZ;硝苯地平+HCTZ 氨氯地平+阿米洛利*;非洛地平+HCTZ C+A:尼群地平+卡托普利;尼群地平+依那普利 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培哚普利 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硝苯地平+依那普利 非洛地平+卡托普利;氨氯地平+贝那普利 尼群地平+氯沙坦; 氨氯地平+缬沙坦 拉西地平+卡托普利;氨氯地平+依那普利 C+B: 尼群地平+阿替洛尔;硝苯地平+美托洛尔 氨氯地平+美托洛尔;拉西地平+美托洛尔 D+A:吲达帕胺+卡托普利;氢氯噻嗪+依那普利 氢氯噻嗪+氯沙坦; 氢氯噻嗪+替米沙坦 氢氯噻嗪+缬沙坦; 吲达帕胺+培哚普利
每人每日食盐小于6克
合理饮食
减少膳食脂肪;适量蔬菜水果每日1斤;
规律运动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与要点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与要点◆1.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每10个成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
2. 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冠心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
3. 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区。
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4. 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总危险。
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140/90mm Hg以下;在可耐受情况下还可进一步降低。
5. 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由这些药物所组成的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
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达标。
6.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
应根据心血管总体风险,决定治疗措施。
应关注对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7.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限盐、限酒、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8. 关注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预防关口前移;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与诊治。
9. 加强高血压社区防治工作,定期测量血压、规范管理、合理用药,是改善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根本。
◆1.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患有高血压。
2.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一些差异。
3. 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
4.我国高血压患者总体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较低,分别低于50%、40%和10%。
◆1.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风险均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版要点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版要点概要:时隔五年,2023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于中国高血压的防治现状作出一系列更新。
本次指南将中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仍设定为≥140/90mmHg,以下为防治指南重点提炼。
高血压流行情况1.我国大于18岁成人高血压加权患病率为27.5%;2.近年来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明显;3.北方人比南方人更容易患高血压;4.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率增长速度快于城市;5.高钠低钾膳食、吸烟、社会心理因素、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高龄是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1.脑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冠心病事件也有明显上升;2.诊室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3.脉压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多种不良结局密切相关,且独立于平均动脉压诊断性评估内容1.确立高血压诊断,确定血压水平分级;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3.寻找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从而做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程度,指导诊断与治疗。
不同筛查方式下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取决于包括血压水平在内的总体心血管风险;以下情况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1.血压水平≥160/100 mmHg的高血压患者;2.血压水平140~159/90~99 mmHg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为高危和很高危者;3.低危和中危者可改善生活方式4周~12周后血压仍不达标的;4.血压水平130~139/85~89 mmHg的正常高值人群,心血管风险为高危和很高危者;生活方式干预八部曲管理睡眠(新增)不吸烟限制饮酒合理膳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心理平衡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高血压的药物治疗1.降压药物基本原则:降低风险、长效降压、联合治疗、起始剂量、服药时间、个体化治疗。
2.一般高血压患者通常应在早晨服用降压药物,除非明确需要控制夜间血压升高;3.在CCB、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五大类,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单片复方制剂(SPC),补充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为新的一类常用降压药物。
202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一)
202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一)
(1)基于诊室血压的血压分类和高血压分级(mmHg)
(2)基于诊室血压、家庭血压和动态血压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3)基于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启动降压治疗的时机
(4)降压药应用基本原则
a)降低风险: 建议选择有证据支持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的
降压药。
b)长效降压药:首选每日服药1次可有效控制24h血压的长效药物, 具有
减少血压波动、 维持血压节律的优势, 更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c)联合治疗:血压≥160/100mmHg, 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的心血管高
危/很高危患者, 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 应进行联合降压治疗。
1级高血压患者, 也可考虑起始小剂量联合治疗。
联合治疗包括自由联合或单片复方制剂(SPC) 。
SPC有利于提高依从性, 可优先推荐。
d)起始剂量:一般患者采用常规剂量; 高龄老年人,有心、脑、肾疾病的
很高危者, 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
根据需要,可考虑逐渐增加至足剂量。
e)服药时间: 一般高血压患者通常应在早晨服用降压药。
早上与晚上服
药降压治疗 (treatment in morning versus evening,TIME)研究结果显示, 与早上服药相比,晚上服用降压药并不能带来更多心血管获益。
除非明确需要控制夜间血压升高, 不应常规推荐睡前服用降压药。
f)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合并症的不同和药物疗效及耐受性, 以及患者个
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力, 选择适合患者个体的降压药。
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十大看点
须从 儿童抓起 , 从小 建立健康 的生 活方 痛 发 作 时服 用 硝 酸 酯 类 、麝 香 保 心 丸 会 出现 胃肠道 出血甚至脑溢血 。 中老年 式是 防治儿 童高血压 的基础 。 目前 , 我 等 药物进行控 制 , 而一旦病 情缓解 , 就 患者 的 出血 倾 向 更加 明 显 。 依 国儿 童 高 血 压 的 诊 断 标 准 为 :~ 2 5岁 > 将 药物 放 在 一 边 。药 物 治 疗 不 规 则 、 芳 香 温 通 活 血 药物 是 应 该 经 常 使
在 20 0 5版 指 南 的 基 础 上 , 考 国 内外 战 线前 移 ” 参
新 指南强调 ,健 康 的生 活方式可 多数患者需要 终身服药 , 并常 常需要 2 降 控 成 的 , 有 鲜 明 的 中 国特 色 。新 指 南 可 以 预 防 高 血 压 的 进 展 、 低 血 压 、 制 种 以上 的药物联合应用 。 具 以归纳为以下 十大看点 。
P 、 A I和 控 制 。由此 可见 ,我 国高血压 诊治 的 脉 搏 波 速 (WV)踝 臂 指 数 ( B ) 内 低, 防控 形 势 异 常严 峻 。 管综合征”
优先 推荐组合 为 : 离子拮抗 剂+ 钙
e F 。腹型肥胖 的腰 血管紧张 素受体拮抗 剂 、钙离 子拮抗 “ 三率 ” 知晓率 、治疗 率和控 制率 ) ( 均 生肌酐清除率 (G R)
一
、
严 重
高血压并 发症的危 害 ,并降低 高血压 般来 说 ,现有 的五大类 降压药 最新趋势 :三低一 高” “ 问题仍 的病死率 。通 过改善生 活方式 预防高 物 ( 离子拮抗剂 、 管紧张素转 换酶 钙 血 血压 的五大 目标 是 :少 吃钠盐——每 抑制剂 、 血管 紧张素受体 拈抗剂 、 利尿
2023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
而家庭血压监测的可及性高,规范的家庭血压监测可以用来诊断高血压或评估降压治疗的疗效,从 而提高高血压的检出率或知晓率,进一步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越来越依靠技术平台实现家庭血压的监测,从而进行血压的自动传输、存储、 分析和报告,充分发挥家庭血压监测的作用。
T
H
A
N
K
S
4. 控制体重
➤正常高值血压及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积极控制体重; ➤所有超重和肥胖患者减重; ➤将减重5%-15%及以上作为体重管理的目标;1年内体重减少初始体重的5%-10%; ➤首先通过综合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包括自我监测体重、合理膳食、增加体力活动/运动以及 行为干预四方面; ➤对于综合生活方式干预减重效果不理想者,推荐使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对特殊人群,如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应视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减重措施; ➤与减重计划应长期坚持,速度因人而异,不可急于求成。
筛查
自助式血压测量设备、可穿戴设备测量等
诊室血压 (非同日3次测量)
≥140/90mmHg
动态血压或 家庭血压
(连续5-7天测量)
如无法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如无法进行家庭血压监测
24小时血压≥130/80 mmHg 或白天血压≥ 135/85 mmHg 或夜间血压≥ 120/70mmHg
≥ 135/85mmHg
高危/很高危
低危/中危
继续生活 方式干预
6 生活方式干预从七部曲变为八部曲
对高血压的生活方式干预进行了要点总结,生活方式干预从2018年版的七部曲转变为2023年的八 部曲(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不吸烟,限制饮酒,增加运动,心理平 衡、管理睡眠),增加了“管理睡眠”的措施。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家庭血压
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家庭血压一般低于诊室血压,正常上限参考值: 135/85 mmHg,相对应于诊室血压 140/90mmHg。治疗的血压目标值是< 135/85mmHg。对新诊断的或未达标的高血压, 建议连续监测家庭血压7d,每天6:00-9:00 和 18:00-21:00各1次,每次测量2-3遍取平均值, 两次测压间隔1min.
④ 随访过程中出现新的严重临床疾患;⑤ 患者服降 压药后出现不能解释或难以处理的不良反应;⑥ 高血压伴发多重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而处理困 难者。
3.上级医院转回基层社区的条件 ①高血压诊断已 明确;② 治疗方案已确定;③ 血压及伴随临床疾 患已控制稳定。
基层高血压防治工作效果评估
人群高血压防治“三率”指标 高血压知晓率 高血压治疗率 高血压控制率 切忌单纯追求理想化数字,要讲究管理质量和实际 效果,逐步将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 事件发生变化 作为评估防治管理效果的“硬指标”。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要点
1)定期测量血压,将人群中未知的高血压检测出来, 提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
2)规范测量血压,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合格的 上臂式自动(电子)血压计。
3)因地制宜检查、评估高血压患者的总体心血管风 险,根据总危险决定治疗时机和措施。
4)中国是脑卒中高发区,明确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 标是预防脑卒中。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是 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5)长期坚持生活方式改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石,限 盐、限酒、减轻体质量有利于高血压的控制。
6)五大类降压药: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 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 滞剂、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治疗的选择,根 据药物的强适应证选择使用。
202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
202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标题:202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根据最新(202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4.5%。
为了提高公众对于高血压的认识和预防,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深入解读。
一、高血压的定义和症状高血压是指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而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脑、肾等器官损害,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头痛、眩晕、耳鸣、心悸等。
二、高血压的原因和危害高血压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年龄、性别、遗传、饮食、肥胖、吸烟、饮酒、心理因素等。
高血压可能导致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如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此外,高血压还可能加速肾脏、视网膜等器官的损害。
三、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类高血压的诊断包括诊室血压测量和动态血压监测。
诊室血压测量是高血压诊断的主要方法,而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发现白大衣性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
根据血压升高的程度,高血压可分为三级:一级高血压(140-159/90-99mmHg),二级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三级高血压(≥180/110mmHg)。
四、高血压的预防和管理高血压的预防和管理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1、定期检查血压,如有异常应及时诊治。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3、注意心理调节,减少精神压力。
4、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水平。
五、结论202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发布对于提高公众对于高血压的认识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研究和指南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3.2014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钟江华)
(2014年基层版)
钟江华
海口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的危害
脑卒中发病和死亡增加 冠心病发病和死亡增加
血压水 平升高
心力衰竭发病和死亡增加
肾脏疾病发生危险增加
大动脉及周围动脉病变危险增加
2000万人
大医院 10%
城镇社区 30% 农村 60%
1.2 亿人
6000万人
我国2亿高血压患者应就诊区域分布;90%应分布在城镇社区和乡村
•
-:选择性检查项目; +:应当检查项目; 基本要求
:最低要求完成的检查
高血压治疗目标
• 高血压治疗主要目标是血压达标,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 率及死亡率;
• 目标血压:
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 mmHg以下; 老年(>65岁)患者的收缩压降至<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
基层(社区和乡村)是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 基层医生是防治高血压的主力军
基层指南目录
• • • • • • • 第一节、高血压的检出 第二节、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 第三节、高血压的治疗 第四节、高血压预防和教育 第五节、高血压的管理 第六节、高血压患者的双向转诊 第七节、高血压防治工作考核及评估
高血压检出
治疗中血压未达标,可原药加量或加另外一种药
联合用药方式
• 采取各药的按需剂量配比处方,其优点是可以根 据临床需要调整品种和剂量 • 采用固定配比复方,其优点是方便,有利于提高
病人的依从性。
• 传统复方制剂:复方降压片、降压 0 号、珍菊降
压片;
表7 基层小剂量两种药联合方案(范例)
价格低廉药物的组合方案 价格中上药物的组合方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56页】
Ic类,维拉帕米为代表 对房室传导、心率、心肌收缩力抑 制作用较强 Ib类 二氢吡啶类 Ia类 非二氢吡啶类 Ic类
(一) 利尿剂
(3)
11
(二) β受体阻滞剂
(1)
抗高血压
抗心肌缺血
抗动脉粥样硬化
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兴奋减慢心率减少心排出量
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 血管紧张素II的心血管作用
抗心律失常
减慢心率,心肌收缩力及耗氧量
高血压患者的心脏性猝死
高血压所致心血管事件
12
(二) β受体阻滞剂
(2)
心绞痛心梗后快速心律失常(房速、房颤等)充血性心力衰 竭妊娠
30
降压治疗的收益主要来自降压本身不同类别降压药除降低血压外,有不同的其他作用同一类药物有其共同的作用,即类作用,同一类药的各药物之间作用有不同,即个体作用。对于不同病人药物的疗效或耐受性会有差别
针对不同临床情况选用不同作用药物
31
不同类降压药在某些方面的可能的
相对优势
预防卒中 ARB﹥b阻滞剂 , 钙拮抗剂﹥利尿剂预防心衰 利尿药﹥其他类延缓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不全 ACEI或ARB ﹥其他类改善左心室肥厚 ARB ﹥ b阻滞剂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 钙拮抗剂﹥利尿药或b阻滞剂
禁忌症
妊娠,高血钾 双侧肾动脉狭窄
不良反应
血钾升高,血管性水肿 (罕见)
23
(4)
(五)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代表药 氯沙坦(科素雅)25-100 mg/日 1次/日 缬沙坦(代文)80-160mg/日 1次/日 厄贝沙坦(安博维)150-300 mg/日 1次/日 坎地沙坦(必洛斯)8-32mg/日 1次/日
高血压重要指南共识汇总医学
高血压重要指南共识汇总医学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据统计,全球有亿人患有高血压,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高血压不仅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影响,还会引发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为了更好地实施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许多医学专家和学术组织共同努力,发布了一系列的指南和共识。
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指南共识进行汇总,以供大家参考。
一、《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是由中国高血压联盟编写,旨在提供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该指南根据中国人群的特点,明确了高血压的分类与分级,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指南强调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如饮食健康、适度运动和心理调节等。
同时,指南还详细介绍了目前可用的降压药物,并给出了药物治疗的推荐方案。
二、《美国心脏病学会(AHA/ACC)高血压指南》美国心脏病学会与美国心脏病学院共同制定了高血压的新指南,引起了全球关注。
该指南对高血压的定义进行了调整,将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一期等多个范围进行了明确定义,并提出新的治疗目标。
指南建议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风险,并采用个体化的降压治疗策略。
同时,指南也突出了非药物治疗手段的重要性。
三、《欧洲高血压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ESH/ESC)高血压指南》欧洲高血压学会与欧洲心脏病学会共同发布了一份高血压指南,旨在提供全面的高血压管理建议。
该指南对高血压的定义及分类进行了详细说明,并提供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指南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并介绍了降压药物的选择和用药原则。
同时,指南还对合并疾病、老年人和孕妇等特殊人群的治疗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四、《国际高血压联盟(ISH)全球高血压指南》国际高血压联盟发布的全球高血压指南包含了全球各地的研究成果和专家意见,旨在为全球范围内改善高血压管理提供指导。
该指南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
指南强调了降压治疗的重要性,并提供了评估和管理高血压风险的具体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4》要点◆1.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每10个成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
2. 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冠心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
3. 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区。
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4. 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总危险。
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140/90mm Hg以下;在可耐受情况下还可进一步降低。
5. 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由这些药物所组成的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
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达标。
6.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
应根据心血管总体风险,决定治疗措施。
应关注对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7.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限盐、限酒、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8. 关注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预防关口前移;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与诊治。
9. 加强高血压社区防治工作,定期测量血压、规范管理、合理用药,是改善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根本。
◆1.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患有高血压。
2.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一些差异。
3. 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
4.我国高血压患者总体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较低,分别低于50%、40%和10%。
◆1.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风险均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
2.收缩压(SBP)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更为密切。
3. 目前,冠心病事件有上升趋势,但脑卒中仍是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
◆1.确定血压水平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
3. 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1. 要求受试者坐位安静休息5分钟后开始测量。
2.选择定期校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者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大多数的成年人使用气囊长22cm~26cm、宽12cm的标准规格袖带。
3.测量坐位时的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4.以柯氏音第Ⅰ音和第Ⅴ音(消失音)确定SBP和DBP水平。
连续测量2次,每次至少间隔1~2min,若两次测量结果差别比较大(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
5.首诊时要测量两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较高读数一侧的上臂血压。
6.对疑似有体位性低血压,应测量直立位后血压。
7.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脉率。
◆1.诊室血压目前尚是临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和主要依据。
2.动态血压监测不仅用于高血压的诊断评估,还可:①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②发现隐蔽性高血压;③检查顽固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④评估血压升高程度,短时变异和昼夜节律。
3.家庭血压监测不仅可以测量长期血压变异,也可避免白大衣效应。
并可以了解患者生活常态下血压情况;改善治疗依从性。
◆1. 高血压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SBP≥140mmHg和/或DBP ≥9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一般需要非同日测量3次来判断血压升高及其分级,尤其是轻、中度血压升高者。
2.心血管风险分层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四个层次。
3. 3级高血压伴1项及以上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合并临床心、脑血管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等并发症,均属于心血管风险很高危患者。
◆1.需要治疗所有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以及各种并存的临床疾病,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与死亡的总体危险。
2. 降压目标:一般患者降至140/90mmHg以下;65岁以上SBP应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稳定性冠心病高血压患者治疗宜个体化,一般可以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一般血压目标为<140/90mmHg。
处于急性期的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应按照相关指南进行血压管理。
3. DBP低于60mmHg的冠心病患者,应在密切监测血压的前提下逐渐实现SBP达标。
◆减钠增钾;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运动减压,心理平衡。
㈣高血压的药物治疗1. 药物治疗的策略⑴降压治疗的目的:对高血压患者实施降压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通过降低血压,有效预防或延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有效控制高血压的疾病过程,预防高血压急症、亚急症等重症高血压发生;⑵降压达标的方式:并非越快越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至数月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
年轻、病程较短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可快一点;但老年人、病程长或已有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的患者,降压速度则应慢一点。
⑶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 3级高血压立即治疗。
2级高血压考虑治疗;1级高血压可在生活方式干预数周后,血压仍≥140/90mmHg时,再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2. 降压治疗的临床试验证据3. 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小剂量:尽量应用长效制剂;联合用药;个体化。
4. 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和作用特点:包括CCB、ACEI、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
5. 降压药的联合应用㈤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1. 调脂治疗当严格实施治疗性生活方式3~4个月后,血脂水平不能达到目标值,则考虑药物治疗,首选他汀类药物。
药物治疗开始治疗值~治疗目标值(单位mmol/L)中危 TC≥6.21~<5.2 LDL-C≥4.1~<3.41高危(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等) TC≥4.14~<4.14 LDL-C≥2.6~<2.6很高危(急性冠脉综合症,或缺血性心血管病合并糖尿病) TC≥4.14~<3.1 LDL-C≥2.1~<2.12. 抗血小板治疗⑴高血压合并稳定型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史以及合并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需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d)进行二级预防。
⑵合并血栓症急性发作如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或TIA、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症时,应按相关指南推荐使用阿司匹林,通常在急性期可给予负荷剂量(300mg/d),而后应用小剂量(100mg/d)作为二级预防。
⑶高血压伴糖尿病、心血管高风险者(10年心血管总风险≥10%)可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100mg/d)进行一级预防。
⑷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可以应用氯吡格雷(75mg/d)代替。
3. 血糖控制治疗糖尿病的理想目标是空腹血糖≤6.1mmol/L或HbA≤6.5%。
对于老1c年人,尤其是独立生活的、病程长、并发症多、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宜过于严格,空腹血糖≤7.0mmol/L或HbA≤7.0%,餐后1c血糖≤10mmol/L即可。
对于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4. 高血压并发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高血压并发房颤并具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者宜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指导下口服华法林。
高血压并发房颤的低危患者,最好也应用华法林,但也可以给予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同只适合于不能应用华法林的替代治疗,但应注意出血不良反应。
六、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㈠老年高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降至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mmHg 以下。
对于80岁以上的高龄老龄人的降压目标值为<150/90mmHg,但目前尚不清楚老年高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是否有更大获益。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高而舒张压不高甚至低的治疗建议:当舒张压<60mmHg,而收缩压<150mmHg,宜观察,可不用药物治疗;如收缩压150~179mmHg,可谨慎用小剂量降压药物治疗;当收缩压≥180mmHg,则用小剂量降压药物治疗,用药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㈡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㈢妊娠高血压非药物治疗(限盐、富钾饮食、适当活动、情绪放松)是妊娠合并高血压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应作为药物治疗的基础。
妊娠期间的降压用药不宜过于积极,在接受非药物治疗措施以后,血压≥150/100mmHg时应开始药物治疗,治疗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在130~140/80~90mmHg。
轻度妊娠高血压:此时包括限盐在内的非药物治疗是最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
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对重度先兆子痫,建议静脉应用硫酸镁,密切观察血压、腱反射和不良反应,并确定终止妊娠的时机。
㈣高血压伴脑卒中1. 病情稳定的脑卒中患者:降血压目标一般应达到<140/90mmHg。
对一般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积极的常规降压治疗,但对老年尤其是高龄患者、双侧颈动脉或颅内动脉严重狭窄者、严重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谨慎降压治疗。
如出现头晕等明显不良反应时,应减少剂量或停药。
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160/100mmHg以内)。
同时综合干预有关危险因素及处理并存的临床疾患。
2. 急性脑卒中的血压处理: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前血压应控制在<185/110mmHg。
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24h内血压升高应谨慎处理,除非SBP≥180mmHg或DBP≥100mm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者,一般不予降压,降压的合理目标是24h内血压降低约15%。
有高血压病史且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者,如神经功能平稳,可于卒中后24h开始使用降压药物。
急性脑出血,如收缩压>200mmHg或平均动脉压>150mmHg,要考虑持续静脉滴注积极降压,血压的监测每5min一次。
如果收缩压>180mmHg或平均动脉压>130mmHg,并有疑似颅内压升高的证据者,要考虑测颅内压,用间断或持续的静脉给药降低血压;如没有疑似颅内压升高的证据,则考虑用间断或持续的静脉给药轻度降低血压(例如,平均动脉压110mmHg或目标血压为160/90mmHg),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㈤高血压伴冠心病建议有稳定性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高血压患者目标血压水平一般可为<130/80mmHg,但治疗宜个体化。
如患者有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或年龄大于65岁,DBP应维持在60mmHg以上。
㈥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对于既往曾患心力衰竭或目前仍有心力衰竭症状与体征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高血压。
降压的目标水平为<130/80mmHg。
对于持续高血压患者,或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或伴左心室功能障碍但无心衰症状和体征的患者,治疗目标亦为<130/80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