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第二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个体发展的动因 1、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 先天遗传给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的 环境(包括教育)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发展心理学要研究人类心理的先天因素,要研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 文化背景与人类心理发展的交互作用。 2、个体心理发展的外因与内因问题 在人类心理发展的历程中,外因与内因对其都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人 类身心的发展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此,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 我们讲个体发展时,要注重内外因之间的关系与作用。 3、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 人类的心理,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但同时又表现出阶段性的特征。我 们在探讨心理发展的动因与规律时,应将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发展的阶 段性统一起来;将相对主义的开放与理想化的终点统一起来。这样才能 科学地解释个体在生命全程中的心理持续发展趋势,又能探讨不同年龄 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 由于对这些基本理论问题的不同理解,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逐渐产 生了不同的发展理论(developmental theories),这些理论为我们描述 和理解个体的发展变化提供了一般性的框架,为我们构造研究问题、指 导研究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些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见知识小 贴士2.1
三、时间序列研究(Time-Series designs) 学校心理学的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是对儿童所出现 的心理、行为问题施加一定的干预,以促进儿童的 健康成长。因此,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就成为研 究的一个重要类型。由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杂性, 准实验的研究成为学校心理学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类 方法。 准实验设计(quasi-experimental design)是介于 前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研究设计,它 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前实验设计要严格一些,但却 不如真实验设计那样充分和严格。这个概念是心理 学家坎贝尔和库克(Campbell&Cook,1966, 1979)在讨论研究效度问题时首先提出来的。在学 校心理学的研究中,最常用到的准实验研究设计方 式是时间序列设计及其变式,其设计图解见图2.4:
知识小贴士2.1
发展心理学中不同的发展理论 心理动力理论(Psycholdynamic Theories)。这派理论将个体的发展看 成一系列连续的发展阶段,在其中的每一个阶段个体都要解决一些冲突, 对这些冲突的合理解决就意味着个体的发展与成长。其典型的理论包括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Freud’s Psychoanalytic Theory)和艾里克 森的理论(Erikson’s Theory)。这两个理论都认为人格是个体经验(包 括过去的经验与现在经验)的产物,个体的发展在不同阶段间是不连续 的,但在前期的经验与后来的发展之间又具有连续性。 认知理论(Cognitive Theories )。这类理论主要包括皮亚杰论的理论 (Piagetian Theory)和信息加工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这些理论都关注个体的心理加工(mental processes)以及 个体心理机能(mental functions)的实现,个体的发展是其通过思维推 理而不断与环境相互作用并试图控制环境的过程。 行为与社会学习理论(Behavioral and Social Learning Theories)。依 据这些理论,个体的发展是环境的产物。行为主义理论假设所有行为都 是通过条件反射而习得的;社会学习理论又进一步强调了观察学习的作 用,这个理论假设个体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获得。近年来, 班杜拉(Bandura,1986)又进一步阐述了个体的特征、个体行为及其 外界环境之间的多重交互作用关系,提出了个体的行为的“交互决定论” (reciprocal determinism)观点。
第二节 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一、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所谓纵向研究,就是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 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称为追踪研究。它要求在所研究 的发展时期内反复观察和测量同一组个体。因此,它的优点 是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的 规律。其研究设计的图解如图2.1。 图2.1 纵向研究设计图解
横断研究可以同时研究大量的数据资料,成本低,费时少,研究效率比 较高。但这种研究方式缺乏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取样程序也较复杂。正因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各有其优缺点,因此, 近年来,有人将这两种研究综合起来,形成了聚合交叉设计,其设计图 解如图2.3(链接5)所示。 从图中可见,这种设计既可以在较短时间里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心 理、行为的总体特征,又可以从纵向的角度了解个体心理、行为发展变 化的规律。 图2.3 聚合交叉设计
第三节 数据收集的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 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并由此 分析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儿童 的心理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 可以了解他的心理特征。 (一)观察的类型 由于观察的目的不同,可以将观察法分为不同的类 型。见表2.2
(三)家庭系统 家庭系统论(Family System Theory)也称为社会系统论(Social System theory),它研究家庭中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个体之间的交互作 用过程(Schwenk&Hughes,1983)。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 妹关系等,就是一些亚系统,它们相互联结而构成家庭这个大系统。在 家庭中,每一个成员处于不同的关系和不同的位置上,并且彼此之间相 互依赖,其中一个成员的行为变化就会相应地引起其他成员的行为变化 (Hill,1971)。家庭系统论对学校心理学的启示是:当我们在考查一 个儿童的种种问题时,其家庭系统的特征是我们必须高度注意的;同时, 要改变一个儿童的行为,不改变家庭系统的状况是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儿 童的某些问题行为的。 (四)学校系统 儿童的身心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家庭系统和学校系统的影响。在学校 系统中,我们着重关心的是课堂这个亚系统。巴顿(Bardon,1986)强 调,课堂作为一个亚系统,是有其结构和层次的。在其中,教师居于控 制地位,制度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大多数课堂都有其独特的氛围 (ethos)。在课堂中的学生组成了另一个独特的亚系统。在课堂这个系 统中,存在多种关系的网络,包括教师与特定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 与家长、家长与学生等。此外,学校心理服务机构(School Psychological Services)这个亚系统也值得关注。
第二章 导学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可以了解学校 心理学研究的数据分析与处理,理解学校心 理学中的发展观与系统观。学习完本章后, 需要掌握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类型(横断研究、 纵向研究、时间序列研究)和数据收集的方 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和测验法)。
第一节 学校心理学中的发展观与系统观 一、学校心理学中的发展观 心理学中的发展观主要是考察个体在其生命全程中生理的、认知的和社 会性的变化历程,辩证地说,这个发展过程是持续的,它起因于个体所 面临的矛盾与冲突。学校心理学的方法与原则必须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 为依据,发展心理学的一些主要概念,如个体发展的历程、动因,以及 关于个体发展的理论流派,构成了学校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发展的含义 尽管人们对人类发展的定义各有不同,但多数人都同意以下结论: ●个体的发展是一种系统性的变化,而非随机的; ●个体的发展是永恒的,而非短暂的; ●个体的发展变化具有累加性; ●个体的发展是组织化的,而且这种组织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复杂; ●个体的发展是一种目标指向的变化,是一种进步,而非逆向的衰减; ●所有个体的发展与变化都是其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学校心理学中的系统观 如果说发展心理学为学校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持的 话,那么系统观则为学校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一种思维的方式。 (一)系统与系统方法 所谓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 与机能的整体。所谓系统方法,即按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作为 一个具有一定组成、结构和机能的整体来加以考察的方法,即从整体与 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 系中综合地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 系统方法的特征:①整体性。依据系统观,世界上任何事物、过程,都 不是孤立的、杂乱的偶然堆积,而是一个合乎规律的由各要素组成的有 机整体。整体不是各组成部分的机械相加,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 体具有各部分所不具备的新的特质。②结构性。一个系统的稳定的联系, 构成系统的结构,它保证系统的有序性。一定的系统结构就具有一定的 系统机能及活动规律。③动态性。一个开放系统是不断运动、不断发展 变化的,即系统具有“自组织”性——自我调节与控制的特征。
纵向研究能使我们了解个体心理、行为发展的整个历程,是一种很好的 研究方法,但它也有明显的局限,主要表现为:首先,样本的减少很大, 特别是追踪时间越长,样本减少的越多;其次,反复测量会影响到数据 的可靠性;第三,由于历时很长,因此社会、文化等因素对个体特定心 理、行为的影响变大。 二、横断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 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 的被试的心理、行为状况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在学校心理学的研究 与实践中,这种研究是最常见的一种研究类型。当我们要对某个儿童的 某些心理、行为进行判断时,总是把其置于某一年龄段或某一年级儿童 的一般状况的背景中加以分析的,这种研究的设计可用如图2.2来表示: 图2.2 横断研究设计图
(二)观察的设计 进行观察研究必须首先进行观察设计:①确定观察 内容。如,要研究儿童的攻击行为,就需要考虑观 察对象怎样选,要观察哪些现象等等。②选择观察 策略。常用的观察策略有参与观察策略、取样观察 策略以及行为核查表策略等。③制定观察记录表。 使数据尽可能地定量化。目前,在制定观察记录表 时,通常采用观察代码系统,它是为观察、记录和 随后分析处理方便而制定出的一些代码系统。我们 在研究课堂提问时,就曾制定了教师课堂提问与反 馈的编码系统,见表2.3。④训练观察人员。随着观 察研究水平的提高,以及观察手段的多样化,对观 察人员的能力要求也愈来愈高。
(二)发展性系统理论 为了说明个体在其生命全程发展中与环境之间相互 作用的规律,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 1977)提出了她的“四系统观”。她认为,个体是 在四个不同的结构水平上与他人或周围环境发生各 种关系,或进行交互作用,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特定 的交往模式,进行决定个体的发展历程的。见表2.1。 布朗芬布伦纳强调,要考查儿童的发展,就必须考 查诸如家庭、学校、同伴群体等所有可能的子系统, 特别是它们之间潜在的交互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2.4 几种时间序列设计图解
时间序列设计是指对一组非随机取样的被试实施实验处理, 并在实验处理前后周期性地作一系列测量,然后分析测量数 据是否具有非连续性,从而推断实验处理的效果的一种准实 验设计。这种设计有许多变式(如图2.4),这些变式都要 求对被试的初始状态——基线(baseline)进行测定,各变 式的差异主要在于随后处理的模式或程序不同。其中最常用 的是A-B-B-A设计,和多基线设计(multiple baseline design)。 A-B设计是时间序列设计的基本形式(见图2.4,(a)), 即对一组被试进行一系列前测,然后施加特定的实验处理, 再对这组被试进行一系列后测,比较前后测数据的差异。这 种设计的一个最大问题是你不能断定个体行为的变化是否真 地来源于实验处理。这个问题可以通过A-B-A设计加以部分 的纠正,图2.4(b)中所提供的例子表明,经过一段时间后, 在条件A下,被试的行为又回复到原先的状态。要解决这个 问题的更佳的设计是A-B-A-B设计,(见图2.4(c)),从 图中可见,当实验处理取消之后,被试的行为回到了基线水 平,如果实验处理恢复,则实验的效果又重新出现,这表明 观察到的效果是由于实验处理后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