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2020年高考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必修一)

合集下载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_1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_1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语文文言文学习课外知识积累,指教材外需要掌握的史地常识、文化常识等。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一语文必修一的文言文知识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比如,“罢”这个字,在“琴瑟忽戛然,蜀山伐鼓鸣金罢”中是停止的意思,而在“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然后得会怀王。

沛公乃还军霸上”中则是结束、撤退的意思。

2.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等。

比如,“之”可以作为代词,如“人皆贺之”,也可以作为动词,如“顷之,烟炎张天”。

3.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

比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是省略句,省略了“献”和“与”后面的对象。

4.固定句式:包括“以为”、“与其……孰若”、“如……何”、“奈……何”、“孰与”、“得无……乎”等。

5.文化常识:包括古代官职、礼俗、节令、称谓等。

6.文学常识:包括作家作品、古代文学流派等。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必记的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必记的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必记的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必记的学问点1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爱'通"薆';"见'通"现'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说'通"悦';"女'通"汝'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归'通"馈'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匪'通"非';"女'通"汝'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无'通"毋'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8.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9.扈江离与辟芷。

"辟'通"僻'10.来吾道乎先路。

11.指九天以为正兮。

"正'通"证'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帘'通"奁'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纫'通"韧'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吩咐'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奄奄'通"晻晻'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行见。

"展'通"辗'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19.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20.比去,以手阖门。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必修一)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必修一)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必修一)1、了解《左传》《战国策》《史记》;2、掌握三篇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及其用法、虚词、特殊句式,举一反三;3、熟悉作品,借鉴其人物塑造手法。

《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为《左氏春秋》,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巨著。

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相斫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

《左传》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不论其地位贵贱,职务高低,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时代社会各阶级、阶层成员,有天子、诸侯、卿士、大夫,也有将相、武臣、学者,有说客、良医、商贾、娼优,也有宰竖、役人、盗贼、侠客等。

各种历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

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较详细的事迹记录或鲜明的形象描绘。

整部《左传》,犹如一幅人物层现叠出的彩画长卷,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①què城楼,城阙。

①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①quē通“缺”5、微①没有。

(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

(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

(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

⑥卑贱,人微言轻。

(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

【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

2020年高考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整理

2020年高考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清单《烛之武退秦师》一、识记积累(识记并积累以下相关文化常识)1.晋侯、秦伯:2.寡人:3.子(敬称):4.盟:5.《左传》:二、理解巩固(一)重点实词1.从公从.之2.辞辞.曰:“臣之……无能为也已。

”3.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及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高考】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6.朝朝.济而夕设版焉7.易以乱易.整,不武【备注】:以上实词均在120个常见实词范围内。

8.贰且贰.与楚也9.危国危.矣10.陪焉用亡郑以陪.邻11.厌夫晋,何厌.之有12.封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13.与失其所与.(二)重点虚词1.“之”2.“以”(配合资料书梳理归纳)(三)重点语句翻译(直译为主,落实关键词,体现句式特点)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译文: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译文:(一)文言断句1.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限断9处,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荆轲刺秦王》一、识记积累(识记并积累以下相关文化常识)1.太子:2.变徵、羽声:3.宾客:4.蛮夷:5.宗庙:6.陛下:7.《战国策》》二、理解巩固(一)重点实词1.信今行而无信.2.见秦王必说见.臣3.顾顾.计不知所出耳4.遗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5.举愿举.国为内臣6.负王负.剑7.就轲自知事不就.8.卒卒.惶急不知所为9.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10.少愿大王少.假借之11.诚秦王诚.振怖大王之威12.私乃遂私.见樊於期13.请乃请.荆卿曰【高考】吏部请如雍言14.走秦王方还柱走.【高考】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备注】:以上实词均在120个常见实词范围内。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概述高中语文必修一主要包括文言文的学习,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文言文的特点、语法、修辞手法和阅读方法等方面对文言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体,具有以下特点:1.古老:文言文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

2.典雅:文言文追求言简意赅、寓意深远的表达,注重修辞和口才。

3.古代中国文化的载体: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主要表现形式。

4.注意礼仪:文言文强调礼仪和道德,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文言文的语法在学习文言文时,有一些常见的语法规则和特点需要掌握:1.重叠句法:在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句子重叠的方式来强调某个概念。

2.并列句和独立结构:文言文中使用并列句和独立结构,使句子更加丰富多样。

3.双宾语结构:文言文中常常出现双宾语结构,即一个动词同时带有两个宾语。

4.动词的非谓语形式:文言文中的动词有多种非谓语形式,例如:不定式、动词+得、动词+之等。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言文表达与修辞技巧的总称,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1.倍数修辞:通过重复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来加强语气和表达效果。

2.对仗修辞:通过平仄、对仗、押韵等手法来使语言更加有节奏感和谐美。

3.比喻修辞:通过比喻的手法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4.夸张修辞:通过夸张的手法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言辞的震撼力。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1.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中句子结构常常较为复杂,需要仔细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成分。

2.理解上下文关系: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典故和比喻,需要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含义。

3.理解词义:文言文中的词语有时会有不同的意思,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测词义。

4.注重读懂整篇文章: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重整篇文章的脉络和主题,并能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其特点、语法、修辞手法和阅读方法。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文言文的基本特点1.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其特点是古雅、简练、文学性强。

2. 文言文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需要通过系统学习和理解。

二、文言文的基本语法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包括词序、词类、句法等方面。

2. 词序以主谓宾的次序为主,但由于语序变化多端,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句子。

3. 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每种词类有其特定的用法和构词规律。

4. 句法方面主要包括病句、补语、连词等语法现象,需要掌握其规则并灵活运用。

三、文言文的修辞手法1. 文言文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笔的艺术性。

2.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对仗等,这些手法能够使文章的表现力更加丰富,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3. 修辞手法的运用需要具体情境和语境,不能生搬硬套,需要注意虚实得当。

四、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 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了解上下文,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

2. 需要辨别词义,理解句子的意思,辅助工具有字典、注释等。

3. 需要注意文言文的情境和时代特点,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外延。

五、文言文的背景知识1. 文言文的词汇和成语常常涉及历史、文学、宗教、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2. 对古代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的了解能够帮助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背景。

3. 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领悟。

总结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其独特的风格和结构需要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理解。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特点、语法、修辞手法、阅读技巧以及背景知识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也可以在语文表达方面有更高的境界。

六、文言文对现代汉语的影响1. 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文言文中的丰富词汇、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3. 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更好地领会现代汉语的发展演变和语言规律,提高语文素养,增强语感。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
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严谨、简练、形式固
定等特点。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包括主谓宾结构、六書(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

2. 词类与句子结构:文言文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多为主谓宾结构,常见的句式有正反式、转折式、并列式、条件式等。

3. 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加语言的艺术效果,如比喻、夸张、
对偶、排比、反问、象征等。

4.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阅读文言文需要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对生僻字和句式
进行分析和解读。

同时,要善于运用推敲、想象、感悟等方法来理解文章中的隐含意义。

5. 文言文的常见文体:文言文有诗、赋、曲、记、史、论、辞、话等多种文体。

每种
文体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阅读时需要了解其特点和写作目的。

6. 原文赏析:必修一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多篇经典的文言文原文,如《岳阳楼记》、《论语》选篇等。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这些原文来提高对文言文的掌握和
理解。

以上是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
随时提问。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文言文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化和语言的重要窗口。

掌握这些文言文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的重要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之一,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在必修一中,常见的实词有很多,比如:1、“爱”:在《烛之武退秦师》中,“若爱重伤,则如勿伤”,这里的“爱”是“怜惜”的意思;而在“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中,“爱”则是“喜爱”的意思。

2、“鄙”:“越国以鄙远”中,“鄙”是“把……当作边邑”;“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里,“鄙”指“目光短浅”。

3、“兵”:“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是“兵器”;“沛公兵十万”中,“兵”指“军队”。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意义多样。

必修一中常见的虚词有:1、“而”:表转折,如“今人有大功而击之”;表顺承,“图穷而匕首见”;表修饰,“吾尝跂而望矣”。

2、“以”:作介词,“以其无礼于晋”;作连词,“越国以鄙远”;作动词,“皆以美于徐公”。

3、“之”:作代词,“公从之”;作助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作动词,“辍耕之垄上”。

三、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

必修一中的通假字如:1、“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2、“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3、“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四、古今异义古今词义的差异也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

例如:1、“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者,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等。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指那个人,今义指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

五、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包括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等。

1、名词作状语,如“夜缒而出”,“夜”表示在夜晚。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资料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资料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资料【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资料】(一)劝学一、实词1、学不可以已 (停止)2、金就砺则利 (靠近,接近)草创未就 (完成)诸侯各就国 (回到封地)侯嬴乃谢客就车 (登上)就极刑而无愠色 (遭受)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快,引申为洪亮)4、而致千里 (达到)则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 (送到)致意 (表达)致食客三千 (招引,引来)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 (牵连)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停止)7、用心一也 (因为)用之所趋异也 (因为)二、虚词1、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比)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引出对象)2、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转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并列)吾尝终日而思矣 (修饰)吾尝跂而望矣 (修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修饰/转折) 顺风而呼 (修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因果)蟹八跪而二螯 (并列)3、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词) 4、之青,取之于蓝 (代词)輮使之然也 (代词)不如须臾之所学 (助词,定中之间,无义)蚓无爪牙之利 (定后标志)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的)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译: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译:(二)师说一、实词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岂,难道)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 (糊涂)3、作《师说》以贻之 (赠送)二、常用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2、是故无贵无贱 (所以,因此)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一定)4、如是而已 (罢了)三、虚词1、而人非生而知之者 (承接)惑而不从师 (转折)吾从而师之 (承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并列)小学而大遗 (并列)则群聚而笑之 (修饰)2、之古之学者必有师 (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主谓取独)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主谓取独)圣人之所以为圣 (主谓取独)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前标志)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类,这一类)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音节助词)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3、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代词) 其皆出于此乎 (推测,大概)其可怪也欤 (那)吾其还矣 (祈使,还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祈使,一定) 其孰能讥之乎 (反问,难道)4、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比) 而耻学于师 (向)于其身也 (对于)其皆出于此乎 (从)不拘于时 (被)5、乎生乎吾前 (在)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语气词)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词)6、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竟然)7、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代词)四、常见文言句式翻译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译:2、不拘于时 (被动句)译: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学好必修一的文言文对于提升语文素养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必修一中的重要文言文知识点。

首先是实词。

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必修一中有许多常见且重要的实词。

比如“爱”字,在《烛之武退秦师》中“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一句里,“行李”指的是“出使的人”,而非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出门携带的包裹等”。

再如“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中,“鄙”用作动词,意为“把……当作边邑”。

虚词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容忽视。

像“之”字,用法多样。

在“夫晋,何厌之有”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在“是寡人之过也”中,“之”是结构助词“的”。

“以”字常见的有“因为”“凭借”“把”等意思,例如“以其无礼于晋”中“以”表因为;“敢以烦执事”中“以”是“拿、用”的意思。

文言句式同样是重点。

判断句,如“邻之厚,君之薄也”,通过“也”字来表示判断。

宾语前置句,像“夫晋,何厌之有”,正常语序应是“夫晋,有何厌”。

状语后置句,比如“以其无礼于晋”,正常语序是“以其于晋无礼”。

词类活用现象在必修一中也有不少。

名词用作动词,如“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中的“军”,本是名词,此处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动词用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中的“赐”,动词用作名词,指“恩惠”。

形容词用作名词,“越国以鄙远”中“远”,指“远方的国家”。

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还需要把握文章的文化常识。

例如,古代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等。

在《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就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古代的礼仪制度也有讲究,如“行李之往来”中的“行李”就有特定的含义。

学习文言文,翻译是关键。

翻译时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信”就是要忠实原文,准确无误;“达”就是要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雅”则是要优美自然,富有文采。

比如翻译“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要准确翻译出“亡”“执事”等字词,还要注意调整语序,使句子通顺。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文文言文学习课内知识积累,指教材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最新版】目录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文学常识2.通假字3.虚词4.一词多义5.文言翻译正文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 (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 (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身的十五倍)。

二、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用字现象,主要体现在字形和字义上的通假。

如在《鸿门宴》中,“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

毋,通无”,不要。

内,通纳”,接纳,进入。

“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三、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具有重要的语法作用,主要包括连词、介词、助词等。

如“而”字,在文言文中既可作连词,表转折,又可以作介词,表示手段、条件等。

在《劝学》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中的“兴”字,可以理解为“兴起”。

四、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

如“师”字,在《古之学者必有师》中表示“老师”,而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则表示“从师求学”。

五、文言翻译文言翻译是将文言文转换为现代汉语的过程,需要注意实词、虚词、句式等方面的转换。

如《劝学》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可以翻译为“积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会在这里兴起。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一、文言文的历史与地位文言文是指古代汉民族使用的文字形式,历史源远流长。

在中国古代的演化过程中,文言文曾被广泛使用于文学创作、学术研究和政府命令等领域,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文字。

尽管现代汉语已经演化出了白话,但文言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是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文言文的基本特点1. 语法复杂:相较于现代汉语的简洁语法,文言文的语法结构更为复杂,采用宾主二分、动宾语序等特点。

需要对文言文的语法规则进行深入了解,才能准确理解文本意思。

2. 词汇丰富:文言文中的词汇丰富多样,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动词和名词等。

有时候,同一个词在文言文中可能有不同的用法和义项。

熟练掌握文言文的词汇是正确理解文本的基础。

3. 文字韵律:文言文以韵律为基础,既有平仄之分,又有对句式的要求。

这使得文言文在形式上更加优美,有一定的音韵美感。

三、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这些手法能够使文章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1. 比喻: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使读者更加直观理解。

如:“山竹与玉环,皆天下之巧者也。

”其中将山竹和玉环进行比喻,突显了它们的品质和能力。

2. 夸张:通过夸张手法来强调某种感觉或效果。

如:“千里不留行,事而无章!”这里夸张强调了无章的严重性。

3. 对偶:通过对比两个相对的事物来突出它们的差异或共性。

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通过对比,对人性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4. 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意义相近的词语或短语来增加语言的冲击力。

如:“赢得天下,保全君王,损害百姓,毁于一旦。

”排比手法突显了动作的程度和结果。

四、文言文的阅读方法阅读文言文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建议:1.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掌握宾主二分、动宾语序等特点。

2. 通过扩充词汇量,熟悉文言文中常见的词语用法和义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必修一)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必修一)学习目标1、了解《左传》《战国策》《史记》;2、掌握三篇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及其用法、虚词、特殊句式,举一反三;3、熟悉作品,借鉴其人物塑造手法。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为《左氏春秋》,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巨著。

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相斫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

《左传》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不论其地位贵贱,职务高低,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时代社会各阶级、阶层成员,有天子、诸侯、卿士、大夫,也有将相、武臣、学者,有说客、良医、商贾、娼优,也有宰竖、役人、盗贼、侠客等。

各种历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

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较详细的事迹记录或鲜明的形象描绘。

整部《左传》,犹如一幅人物层现叠出的彩画长卷,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即策士〕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司马迁及《史记》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对后世影响巨大。

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

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汉书·艺文志》还著录赋八篇,均已散失,唯《艺文类聚》卷30引征《悲士不遇赋》的片段和有名的《报任安书》(即《报任少卿书》)。

《报任安书》表白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杰出散文。

《悲士不遇赋》也是晚年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受腐刑后和不甘于“没世无闻”的愤激情绪。

《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字词汇总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阙秦以利晋“阙”同“缺”,损害5、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6、秦伯说,与郑人盟/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说”通“悦”,高兴7、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欺侮8、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9、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恐惧10、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堂11、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12、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环绕13、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14、成五采“采”通“彩”,色彩15、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使……进入16、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17、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1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1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2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一词多义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发尽上指冠头发2、故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特意3、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作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替、给为之奈何对付,处理君王为人不忍做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中4、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顾笑武阳回头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5、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轲自知事不就成功5、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辞别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7、意然不自意料想、意料、估计其意常在沛公也心意、意图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9、举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10、胜沛公不胜杯杓动词,禁得住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尽。

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夜缒而出夜:在晚上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向东进兵北略地北:向北函封之函:用盒子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在早上、在晚上箕踞以骂曰箕:像簸箕一样头发上指上:向上持剑盾步走步:靠脚步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的翅膀一样(2)名词动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沛公军霸上军:驻军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穿白衣,戴白帽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朝服:穿朝服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睛看道芷阳间行道:取道2、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动用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变厚,变薄刑人如恐不胜胜:用尽酷刑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2)形容词名用越国以鄙远远:远方的国家供其乏困乏困:缺乏的东西其人居远未来远:远方、远处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沛公今事有急急:危急时刻3、动词活用(1)动词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续:延续(2)动词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驰:骑马4、数词动用且贰于楚也贰:两属5、使动用法烛之武退秦师退:使……退却阙秦以利晋阙:使……受损失;利:使……获利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碎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为王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命,救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止,阻止;内:使……进入6、意动用法越国以鄙远鄙:以……为鄙,把……当作边邑既东封郑封:以……边界太子迟之迟:以……迟群臣怪之怪:以……怪古今异义词1、且贰于楚也贰古义:从属二主今义:二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也夫人古义:那个人今义:对已婚妇女的尊称5、今老矣,无能为也无能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省名7、约为婚姻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情,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变故今义:十分,极9、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身上的肉10、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结果11、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1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13、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14、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15、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矛盾双方中的一方16、诸郎中执兵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17、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击今义:垂手拿着1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今义:与“古人”相对,现在人19、左右既前,斩荆轲左右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偏义复词出入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重点虚词1、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2、以敢以烦执事(介词,拿)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3、夫夫晋,何厌之有(fú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ú代词,那)4、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5、其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6、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重点语句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2、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3、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4、吾每念此,常痛于骨髓状语后置句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句7、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8、欲呼张良与俱去省略句,“与(之)俱去”9、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何操”即“操何”10、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在安”1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12、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课文精要理清结构《烛之武退秦师》第一段:秦、晋围郑寥寥25字,写出了形势(“晋侯、秦伯围郑”,两大国围一小国——兵临城下,形势严峻),写出围郑原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两事与晋利害相关,和秦利害关系不大——秦可以争取),写出驻军位置(“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