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品教育育人者必先育己
精辟的教书育人名言
精辟的教书育人名言教书要育人,育人要人心。
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
处处留心皆学问,肯学终为人上人。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授人以渔,终身受益。
我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孩子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具备应对挑战的能力。
对教师而言,为人师表,诲而不倦,与国育才,教必有方。
对学生而言,为人学生,学而谦逊,为国致学,学而有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立德树人,求真务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生为友,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以书为伴,思接千载,天长地久。
为人师者,必以知识传递知识,以心灵浇灌心灵,以情感唤醒情感,以德行感染德行。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精心教,总有收获;专心学,必成大器。
一心教书传知识,不忘育人明事理。
要想得到一年的收获,就种谷子;希望得到十年的。
收获,就去栽树;要想得到一生的收获,就去育人。
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须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已生长。
勤于学习,敏于育人。
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一个幼稚的想法;用宽容对待学生成长中的不足;用发展的眼光期待他们的成长。
————陈玉青教以济养,养以行教,教者养也,养者教也。
教书育人,以人为本,关注成长。
传承智慧,启迪未来。
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们用知识点燃希望的火炬,让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立师之德,树育人大计;正师之风,扬浩然正气;铸师之魂,洒无悔人生。
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是为师者之本。
言传身教,正已正人;求索创新,育已育人。
教育的对象是文化生长。
教育若能陶冶人格而推动社会生长,便算尽了能事,此外实在别无捷径。
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授知识。
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我们肩负着培育人才的使命,用心呵护每一颗智慧的种子,让其在教育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辛勤耕耘,桃李满天下。
育人者先育己
育人者先育己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在学生心中保持职业尊严?我认为: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
有人曾做过一项关于大树根系的研究——在森林里,有人完整地掘出了一株百年大树。
令人惊叹的是,这株大树蜿蜒曲折的庞大根系竟是树冠所占空间的两倍!可见,茂盛的大树,只有依靠深广的根系从广阔的大地中汲取养分,才能枝繁叶茂,傲然而立。
“立”者,即为站得住。
树之立,在于根之深。
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在今天,将这句话赋予时代内涵,则是对教师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
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依存的生命统一体,所以作为肩负“立人”使命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立己”。
具备深厚、系统的学科知识、学科信仰、学科思维方式以及人格特征等学科素养,正是教师实现“立己”的根。
具备系统的学科知识——能够明确学科的思想方法、学科知识体系、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及学科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教师对此把握的程度,决定了其学科知识的宽度和深度。
对学科知识的把握能够做到脉络清晰、框架分明,能跳出教材看教材、用教材,则是衡量学科知识高度的一根标杆。
目前的教材知识体系,呈螺旋上升式,这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统揽每个学段的教材,把握全局,如同下棋,将全盘尽收眼底,才能落好每个“子”。
比如,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良好学科专业素养的含义就是教师整体把握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把握每个学段孩子的认知、心理、审美意识发展的特点,要具有良好的艺术素质、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美术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功能。
与学科素养相关的人格特征,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各自的教育技巧无不闪现出教师的学科气质。
一名优秀教师凭借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能力、技巧、策略,凭借这些东西所蕴藏着的精神能量以及自然洋溢出来的由内而外的文化之美,凭借这些高贵而丰满的学科气质去征服学生,既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
试想:一名语文老师,缺乏激情,远离了诗意,他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会在学生的心灵上播下亲近母语的种子吗?一名数学老师,如果从来没有领悟过什么是理性之美,什么是严谨、简洁、和谐之美,他的数学课堂会丰富多彩吗?合肥市第62中学小学部语文教师薛瑞萍,正是以其广博精深的专业素养、开阔睿智的人文视野和积淀丰厚的人文底蕴,不仅征服了她的几十名学生,也震惊了小学语文界诸多教育专家,并为全国各地千千万万一线语文教师所纷纷效仿。
以“三个塑造”立德树人
以“三个塑造”立德树人作者:叶雷来源:《新教师》2018年第10期我国第三十四个教师节当天,全国教育大会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教师不仅要自觉地教书育人,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而且要立德树人,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
“三个塑造”不仅是立德树人的具体要求与目标,更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路径与方法。
塑造灵魂。
精神就是灵魂,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壮哉我中国少年。
少年有精神,则国有精神。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立德树人首先就是要立树精神之人,就是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立树中国精神之人。
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
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灵魂的“大先生”,首先就必须要自觉地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塑造生命。
塑造灵魂是塑造生命的前提和基础,因为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
生命不等于只是呼吸,生命还是活动。
青少年充满生命张力地活动着,中国就将生机勃勃地发展着,中国梦就是现实的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现实的活动。
立德树人就是要立树生命之人,立树使命之人。
生命在平凡中现出真实,在闪耀中现出绚烂。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
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生命,就先要自己有生命,不忘初衷,牢记使命,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以生命的活动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
塑造新人。
塑造生命是塑造新人的保障,塑造新人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的自然要求。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立德树人就是要立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人,立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教师要将学生塑造成新时代的新人,就要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通过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把“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可爱、可信、可为”的学生,真正培养成具有执着信念、优良品德、丰富知识、过硬本领的新时代新人,培养成自觉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新时代新人。
新时期班主任教育工作
浅论新时期班主任教育工作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支柱,是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既担负着班级“设计师”的使命,又担负着“施工员”的重任。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更加重视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去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目标。
一、用爱感染学生“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
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班主任的爱对学生有着最具体、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释。
育人者必先育己,不正者则不能教人。
当今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模仿性强,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要比一般教师多的多。
师范性也比一般教师大的多。
所以,班主任应以高尚的品质给学生巨大的感化,要用无微不至的爱去感染学生。
学生像一面镜子,时刻照着你,如果你什么做的不好,他们就会马上提出,良好的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要经过时间的坚持。
所以,班主任干什么事,都要持之一恒,坚持不懈,积极进取,用爱温暖学生。
根据调查,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
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
也进一步说明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
在平时的交谈中学生也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般的亲人。
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把教师当成自己的亲密伙伴。
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
班主任工作中的“爱”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爱”摘要:我们的教师如果把全身心的爱都投入教育教学中,让爱常驻心间,定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让爱常驻学生心间,体验到爱的真谛。
做到以高尚人格感化人;以真挚情感打动人;以集体活动温暖人。
关键词:班主任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是的,孩子是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核心,需要用“爱”这把金钥匙打开一扇扇心灵窗户。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孩子。
有了爱学生的思想,才能真正热爱、信任和了解自己的学生,建立起平等和协的师生关系。
“爱的力量是无穷”。
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
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分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
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目前的教育也在提倡以人为本,但教育的质量考核并没有发生多大改变,同时,孩子的父母还是把成绩看得高于一切,教师的管理仍然停留在“严”上,于是造就了一批只会学习情感淡漠的孩子。
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了很大的鸿沟,以至于在道德上缺失了一部分。
在刚接初一时,班里有这样一位学生,开学的第三天就把这一个月的生活费花光了,别人吃饭他挨饿。
我买牛奶、面包给他吃。
问他为什么这样,他只是冷冷地瞪着眼睛一言不发。
我给他父母打电话,他父亲也是冷冷地说:“他不要我们管,他妈妈在街上祖房子照管他半学期,他就要杀死他妈妈。
那张想杀死他妈妈的纸条还在他外婆家里放着,我们管不了他……”从学生口中得知没有人愿意帮助他,他还曾扬言要杀教他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老师。
面对这样的孩子,要想在他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涟漪甚至浪花,教师必须着力培养他多情善感,必须让爱驻入他的心灵,感受到爱的真谛。
育人先育己--正己后正人
育人先育己正己后正人——念好师德、师风建设“四字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反映了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要求。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小学教师塑造的对象是青少年,青少年的好奇心,阅历少,使其对新事物的模仿和接受速度快,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显而易见。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师德师风的好坏既关系学生的成长也关系到教育成败、社会风气的转向,“搞精神文明,关键是以身作则”〈邓小平语〉。
我认为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搞好师德师风建设,关键在于围绕“德、能、勤、廉”四个字,把师德师风教育不断引向深入,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修养。
“德为师之本”,“德”就是把提高教师理论修养、道德水平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首先是教师的品德要高尚,古人十分重视个人品性德行的教育与培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根本。
无德不足以为师,德之不高不足以立教。
要有高尚的品德须先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对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是提高修养的法宝。
教师应以之为指导,学校也应十分重视对教师的思想理论教育,始终保持人民教师的本色。
其次是注重为人师表。
“居高声自远”,良好道德风貌要靠师表来体现,教师应有处处为人师的观念,言行、举止要符合师德规范,同时学校也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师为人师表的责任感。
树立典型、表彰楷模,不断掀起向先进入物学习的活动。
促使教师“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
“能”主要是提高教师的学识水平和业务技能。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应有“教然后知困”的危机感,人类社会在20世纪六十年代后,知识以几何级数增长,最近30年新增知识量己超过过去2000年积累知识的总和,只有敏而好学、肯学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学校也应从措施上加强对教师知识业务水平的进修与培养,激励教师进修深造,学历提高,组织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举行各种形式说课、讲课、评课活动,创办校级教研刊物,推行教师业务考试制度,使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技能在比较中求进步,在交流中求发展,不断摧陈出新,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1、新时期教师应具有哪些德育素养?
1、新时期教师应具有哪些德育素养?1、新时期教师应具有哪些德育素养,(1)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无私奉献。
在教师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兢兢业业为学生授课,不计地位、不计名誉、不计报酬,为培养教育人才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
(3)正确的教育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不断学习、进取创新。
作为一名有现代教育意识的教师要与时俱进,掌握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2、你认为应如何提升教师德育素养,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教师素质以及教育的能力高低,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质量。
我认为提高德育素养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教政治思想教育,树立"做教师就要做最好的教师"的观念,做到"。
立足岗位,敬业爱校"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塑造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要立身立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真正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辛苦中品尝快乐,追求中体验成功"的观念,做到"完善自我,乐业爱生"。
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作为一名教师要深刻认识教育工作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要甘当人梯和红烛的献身精神,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工作充满责任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真正做到爱岗敬业。
(3)加强教师的业务技能教育,树立"教书必先懂书,育人必先育己"的观念,做到"勤奋钻研,精业爱岗"。
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学历和掌握的知识,而应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公开讲课、论文评选等活动,拓宽知识领域、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教师如何做到育人先育己
教师如何做到育人先育己育人,非教师的专利。
但是,育人,却是教师的职责。
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该义无顾,做实、做好“育人”这一要务。
那么,怎样才能算“做实”“做好”呢?在我看来,教师育人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先育己。
1 、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职业的特殊就在于其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着学生,这就得要求教师做到“身正为范”,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做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2 、教师的知识领域和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充电”,这不仅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是提高自身修养、内涵的途径。
知识是在不断更新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教学水平方面,教师更应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特别是用新的教学理念来对照自己的教学,检查自己的角色是否合适。
明得失,定是非,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前进。
3 、教师的情感。
教师要具备奉献精神,对待学生要有“细心、爱心、责任心”。
要有善的灵魂和美的行为,善待、尊重每一们学生。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总之,作为“育人者”,如果能从以几个方面“先育己”,必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必能在新一轮课改过程中为优胜者。
最美教师,美在心灵!只要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够把我们的爱无私地撒播给孩子们,用我们的爱心与责任心浇灌孩子们的心灵,将我们不泯的童心常伴孩子,与家长同心,与社会同心,相信我们每个老师都是最美的教师。
说一说“以学生为本,理解、尊重、服务学生”教师是学生一生中最信赖、最崇敬的人,也常常是最能影响学生的人。
教师的思想道德、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等,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
那么,如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理解尊重服务学生呢?一、师爱是理解尊重服务学生的前提“爱”与“被爱”就如饮水起居一样是人类的天性,对于成长中的特殊少年儿童,更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素”,所以,教师要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
特殊教育领域里的许多老教师用拳拳爱心诠释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真谛。
“育人”必先“育己”——新形势下教师之责任教育
“育人”必先“育己”——新形势下教师之责任教育发布时间:2022-01-14T07:22:28.281Z 来源:《教育学》2021年9月总第261期作者:刘强[导读] 教师担任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有幸在教书中度过自己的美好时光,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
和许多教师一样在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着,工作虽平淡,但也有很多意犹未尽的乐趣。
面对21世纪经济竞争的关键在教育,新形势下教师育人先育己势在必行。
济南市工业学校山东济南250400教师担任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有幸在教书中度过自己的美好时光,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
和许多教师一样在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着,工作虽平淡,但也有很多意犹未尽的乐趣。
面对21世纪经济竞争的关键在教育,新形势下教师育人先育己势在必行。
一个教师能否成为新形势下的合格教师,归根到底在于他是否能成功育人。
教师育人主要表现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思想道德的教育两大方面,但教师成功育人的前提必须是成功育己。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
”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一个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教书育人”工作似乎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想从那些“学不会和不愿学”的中职生那里得到起码的尊重和理解,教师要先蹲下身子育好自己再去育学生。
如何提高中职教师对职业的自我认同,调动他们职业成长的内在动力,帮助教师在“育人”的同时必先“育己”,这是我们中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应该认真思考的。
教师职业意味着什么?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自古以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教师职业定位,强调的是教师对于社会的作用。
“红烛”“园丁”“春蚕”等教师形象,更是社会对教师外在社会价值的定位,看重的是教师为他人成长,对社会发展的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而同时教师职业劳动对于教师自身的现实生命质量的意义以及对于教师的内在价值问题则常常被忽略。
中学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德育教育
中学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德育教育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
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德育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实际工作中,我主要采取了下列措:一、强化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学生正处于思想逐步成型的基础教育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们心理多变,情绪不稳,思想活跃,既容易接受良好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丑恶现象的侵蚀和危害。
因此,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要针对青少年成长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多种多样、易于为青少年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方法,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同历史教育和形势教育结合起来,使广大青少年感同身受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良好教育环境中,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二、班主任必须与科任老师进行密切的配合学生的大量时间是在课堂学习,学生大量的问题产生于学习过程中。
为了做好工作,班主任必须与科任老师进行密切的交往,从他们那里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还要经常与之共同研究,介绍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安排,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在此基础上,实行统一组织和管理,协调教育学生,并防止造成互相推诿、埋怨等不利于工作顺利开展等情况。
当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或教学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时,必须诚意、及时地向科任老师个别反映,同时也必须向其介绍学生群体及个体的基础与特点,帮助他们互相正确认识,改进教学或学习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同时又能形成学生、科任教师、班主任三位一体,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班主任要用高尚的品格感化学生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效仿、学习的直接对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已所育人,必先育已
已所育人,必先育已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说的就是育己才能更好的育人,强化老师的操守、“三观”,才能让学生学做真人。
教学相长不仅是老师造就了孩子,而且更是孩子成就老师,帮助老师不断地完成自我,自我超越。
从学生内心行为来说,必须提高老师自律育已的意识。
一方面,俗话说得好,“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学生代表的是青春、阳光、毫无掩饰的真善美,没有世俗化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老师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的教育,让内在的社会污染,得到净化,达到“育己”的目的。
另一方面,学生对于不良教育方式的本能的抵触和逆反,会敦促我们必须自我成长。
当下的老师,在教育功利主义下,动辄实施简单主义、粗鲁作风等等。
那种方式会带来短期的繁荣,长期看容易弄出心理和情绪悲剧----像“杀母、杀师”等,所以,要想教育好学生,老师本人必须先要育己,从老师教育既定模式中走出来,让学生总有亲近感、信赖感和安全感,不要高人一等,不要强行粗暴,不要家长式作风,这促使老师要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科学的管理和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素养、良好的生活方式等等,这种教育才能给孩子带来更多快乐成长和幸福发展。
从老师自身来说,提高老师自身的内在素质。
“育己”比育人更难,因为,通常的认为“育人”中的人多指“他人”,与“育己”中的“自己”是相对的。
而一旦习惯了指向“他人”的教育,会使得我们在无形中养成“好为人师”的习性,当发现学生的个性行为及语言与自己主观世界中构建的规则、原有的态度发生背离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因为那种“惯性思维”去可以产生“为了改变而改变”的心理趋势,进而“努力”对那些看起来“不是那么正确”的东西进行拨乱反正。
于是出现了教学上的“强灌硬注”、管理上的“软硬兼施”、时间上的“死缠硬磨”、行为上的“整齐划一”的现象。
并总是美名其悦“为了你好”、“你们还年轻,根本不懂”名义,这种“育人”的“优越感”会油然而生,当最终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相一致时,又会陡然增添一些成就感、喜悦感。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就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
师德不但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
做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师德,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才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教育学生。
通过参加教师职业道德培训,使我更深的理解到:教师要教书育人,必先要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要爱岗敬业,关爱每一个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是教师必须要具备的良好品德。
假如连这点都没法做到,那么这个辈子都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
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要对这份工作负责。
要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持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热爱自己的工作,还表达在对学生的热爱上。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给予爱。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一个不爱自己学生的教师,不但干不好自己的工作,更不是一个好的教师。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因为他们年龄小,没有形成一定的习惯,所以他们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这时,我们就要宽容的对待他们,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
爱孩子,还要学会信任、鼓励、安慰孩子,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成长气氛,用自己的温暖与真心去打动每一个孩子。
特别是那些学困生,更要用平等的眼光对待他们,更要给他们更多的爱心。
只有爱才能教育好孩子。
爱岗位、爱学生,才是教师应该努力培养的基本道德品质。
二、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学习的表率“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育己才能育人(王瑞)
育己才能育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适应社会。
要想教好学生,必须先提高自己,正所谓“育人先育己,育己才能育人”。
一、教师要有新的教育观:世纪转换,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应该来个大转变。
1.由主从向民主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主从型关系。
以前教师仅仅传授知识,照本宣科,毫无创新精神的经院式教育;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探索求知欲。
所以现代教育需要构建民主与平等,真诚与友爱,尊重与理解,信任与合作,愉悦与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2.由权威向服务转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与“独道性”。
教师给学生规定所学所思,按照固定的模式教学。
因此,我们也只有真正立足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才能自觉地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更好地肩负起为人师表的重任。
真正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孩子们的朋友,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你这个老师,那么他们才会更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3、由经验向研究转变从一定意义上讲,那种只知默默奉献于三尺讲台,而不知“求真”,不去“创新”的教师,在当今社会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今日当教师要立足现实,不断学习、吸收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努力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并将此运用到教改教研的实践中去。
4、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现在,知识更新加快,专业知识过时的周期逐渐缩短。
单科教师的历史将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知识技能综合化的“一专多能”型教师。
我们要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有道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老师的期望、信心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它可以改善师生交往的关系,激活自己的教育对象,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平等 + 个性”将成为如今中国教育的一种追求。
我们正在从强调由共性走向尊重个性的时代。
育人先育己
育人先育己发表时间:2019-06-24T11:26:37.157Z 来源:《成功》2019年第1期作者:段仕元[导读]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在学生心中保持职业尊严?那就是育人者必先育己。
为什么要想育人必须先做到育己呢?洱源县文开中心完小学云南大理 671200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在学生心中保持职业尊严?那就是育人者必先育己。
为什么要想育人必须先做到育己呢?因为与学科素养相关的人格特征,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各自的教育技巧无不闪现出教师的学科气质。
一名优秀教师凭借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能力、技巧、策略,凭借这些东西所蕴藏着的精神能量以及自然洋溢出来的由内而外的文化之美,凭借这些高贵而丰满的学科气质去征服学生,既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
育人先育己。
作为教师我认为要想培育出好学生就必须先培育好自己,做到为人师表、身先士卒,先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先自己来教育好自己才可育人。
我们只有先自己教育好了自己,在行动上来感召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悟,去模仿,去学习,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自主地表现出来,这才能自然而然真正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育人先育己。
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按先“育己”来要求自己,那“育人”又何难呢?纵观历史,孔子、荀子、杜威、康德、冰心、陶行知等等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家哪一位不是先“育己、严己”呢?当然,严格地要求自己,教育自己并不是苛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成为教育家,必须具有伟人的高尚品德。
这对于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来说未免太高,但是,最起码在工作中,在校园之内我们是能够做到的,是能够以最起码的教师职业道德来要求自己的。
既然如此,育人先育己。
作为教师我们具体该怎样去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去尝试。
一、德为先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时刻教育自己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育人心态,定期不断地检查自己的心理健康,时时反省自己的思想行为,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塑人者必先塑己
塑人者必先塑己作者:徐作明谭敏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28期摘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承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其中三个“塑造”凝练出教育最深层价值是育人。
塑人者必先塑己,育人者必先自育、成人者必须自成,通过自我塑造,方能成为学生欢迎的“四有”好老师。
关键词教师“三个塑造” 自我塑造“四有”好老师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塑人者必先自塑、育人者必先自育、成人者必须自成。
”这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特别强调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办好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在开展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承担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1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必以教师为本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荀子·大略》有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吕氏春秋劝学》中提出疾学在于尊师,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北宋李觏在其《广潜书》中说“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元朝关汉卿提出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康有为在《政论集·在浙之演说》中提出师道既尊,学风自善。
在传统文化的渲染中,形成了人人尊师的氛围,如张良拜师、李世民教子尊师、程门立雪、开国领袖毛泽东尊师若父、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至今仍在传颂。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强国之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应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习近平在《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中强调教育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每一个公民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个人梦想的实现,根本靠教育。
育人必先育自身
育人必先育自身——读《师德培育与生成》有感利用暑假时间,读了学校下发的《师德培育与生成》一书,虽没有感受颇深,但读过后,还是对师德有了新的理解与感受。
特别是“育人必先育己”这一章,让我对新时期师德,及新时期教师的职业道德形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教书育人者,必先有优良的师德风范社会在每一个时期都会提出适合这一时期的道德标准。
和平年代的师德风范,就是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学生,爱社会,能以身作则,廉洁守法,为人师表,与同事团结协助,埋头于自己的专业等。
生活中总会不时出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在注重物质的今天,生活并不轻松,只有坚守那份执着的教师才能经受住师德的考验。
不论是精深的专业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没有优良的师德做它们的钢筋水泥,高楼大厦就不会平地而起。
师德之中,最重要的是热爱学生。
我是一名刚工作的小学教师,小学生的事总是琐碎烦扰的,所以我奉信迪斯雷利的一句话:人生苦短,岂容卑微?不要为一些芝麻绿豆的事而烦恼,因为是几天后你都想不起来的小事。
对于学生的委屈,我需要的是耐心倾听和关爱,对于学生的顽劣,我需要的是严格公正和尊重。
二、教书育人者,必须有扎实的业务修养拿破仑20岁的时候就出色地运用几何知识跨越阿尔卑斯山打败了奥军;达芬奇40岁的时候运用透视法创作了蒙娜丽莎,教师不是他们那样的天才,虽然是平凡的人生,但对于有责任心的教师来说肩上的担子比其他任何职业都更加沉重。
职业倦怠就像沙漏,沉淀下去的是一群得过且过的园丁,留下来的是拼命奔跑的教育者。
三、教书育人者,更须有有效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能通过它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成绩不能证明一切,家长和学生喜欢横向比较自己和别人的分数差距,但分数只不过是一个在现行教育制度底下划分人的参数而已。
如果分数还有点用的话,那就是对那些懂得纵向比较的人,也就是通过比较自己过去和现在的分数来分析自己和正确认识自己,从而认清自我,改进自我和超越自我的人,我认为这样的人就是懂得学习的人,教师要做的事只不过是引导,为学生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
育人者必先育己 立己者方能立人
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在学生心中保持职业尊严?我认为: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
有人曾做过一项关于大树根系的研究——在森林里,有人完整地掘出了一株百年大树。
令人惊叹的是,这株大树蜿蜒曲折的庞大根系竟是树冠所占空间的两倍!可见,茂盛的大树,只有依靠深广的根系从广阔的大地中汲取养分,才能枝繁叶茂,傲然而立。
“立”者,即为站得住。
树之立,在于根之深。
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在今天,将这句话赋予时代内涵,则是对教师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
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依存的生命统一体,所以作为肩负“立人”使命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立己”。
具备深厚、系统的学科知识、学科信仰、学科思维方式以及人格特征等学科素养,正是教师实现“立己”的根。
具备系统的学科知识——能够明确学科的思想方法、学科知识体系、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及学科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教师对此把握的程度,决定了其学科知识的宽度和深度。
对学科知识的把握能够做到脉络清晰、框架分明,能跳出教材看教材、用教材,则是衡量学科知识高度的一根标杆。
目前的教材知识体系,呈螺旋上升式,这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统揽每个学段的教材,把握全局,如同下棋,将全盘尽收眼底,才能落好每个“子”。
比如,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良好学科专业素养的含义就是教师整体把握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把握每个学段孩子的认知、心理、审美意识发展的特点,要具有良好的艺术素质、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美术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功能。
与学科素养相关的人格特征,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各自的教育技巧无不闪现出教师的学科气质。
一名优秀教师凭借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能力、技巧、策略,凭借这些东西所蕴藏着的精神能量以及自然洋溢出来的由内而外的文化之美,凭借这些高贵而丰满的学科气质去征服学生,既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
试想:一名语文老师,缺乏激情,远离了诗意,他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会在学生的心灵上播下亲近母语的种子吗?一名数学老师,如果从来没有领悟过什么是理性之美,什么是严谨、简洁、和谐之美,他的数学课堂会丰富多彩吗?合肥市第62中学小学部语文教师薛瑞萍,正是以其广博精深的专业素养、开阔睿智的人文视野和积淀丰厚的人文底蕴,不仅征服了她的几十名学生,也震惊了小学语文界诸多教育专家,并为全国各地千千万万一线语文教师所纷纷效仿。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就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
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
做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师德,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才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教育学生。
又一次学习了新修订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我更深的认识到:教师要教书育人,必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要爱岗敬业,关爱每一个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是教师必须要具备的良好品德。
如果连这点都没法做到,那么这一辈子都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
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要对这份工作负责。
要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热爱自己的工作,还体现在对学生的热爱上。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给予爱。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一个不爱自己学生的教师,不仅干不好自己的工作,更不是一个好的教师。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由于他们年龄小,没有形成一定的习惯,所以他们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这时,我们就要宽容的对待他们,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
爱孩子,还要学会信任、鼓励、安慰孩子,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成长氛围,用自己的温暖与真心去打动每一个孩子。
特别是那些学困生,更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更要给他们更多的爱心。
只有爱才能教育好孩子。
爱岗位、爱学生,才是教师应该努力培养的基本道德品质。
二、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学习的表率“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马元沛党的十七大对“育人为本”教育目标的表述。
突出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尊敬学生的重要性,指引学生发展。
“德育为先”一个“为先”,特别明确地规定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第一的地点。
师德古来有之,不一样时代对师德有不一样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给予了新的内涵。
所以,修师德、树师表、讲课老师风、教书以育人为本,不单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也是我们当仁不让的责任。
针对上述我就浅谈几点教师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浅显认识,望同仁赐教。
1、热爱教育事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是教书育人的基石热爱教育事业是权衡教师个人行为和质量的最高要求,也是当教师的实质要求。
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是不会放心教育事业的,更不行能把自己的所有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所以教师在建立“教书以育人为本”思想的同时,第一要建立热爱教育事业的理想。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像苏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以及今世的魏书生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色,把教育工作干的有滋有味,仿佛他们不是在“工作” ,而是在享受幸福、品尝快乐。
在我看来,教育界的优秀教师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由于他们对所干的教育工作风趣,或许能找到工作的乐趣而产生对教育工作极大的热忱干出来的。
其次,教师不该是被动地选择教师职业,而是要主动地选择这一岗位,心甘宁愿地当教师,让教师在焚烧自己的时候,享遇到人生的兴趣,感觉到人生的价值。
假如哪位老师到了只是是靠毅力工作而感觉不到教育工作的乐趣时,那他真实意义上的教育生涯也就结束了。
真实的教育是发自心里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幸福感的,真实意义上的老师是有工作幸福感和成就感的,只有敬业爱岗,热爱本员工作的老师才能育出好的学生来。
2、热爱学生是教师的核心内容,是教会学生爱他人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爱是师德的核心要求,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详细表现,更是教师教勤学生的前提。
教育的出发点是培育人、塑造人的事业,不可以没有感情、没有爱,爱是当教师的道德底线,没有爱学生最最少的开始,那严格地讲就不配当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认为: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
有人曾做过一项关于大树根系的研究——在森林里,有人完整地掘出了一株百年大树。
令人惊叹的是,这株大树蜿蜒曲折的庞大根系竟是树冠所占空间的两倍!可见,茂盛的大树,只有依靠深广的根系从广阔的大地中汲取养分,才能枝繁叶茂,傲然而立。
“立”者,即为站得住。
树之立,在于根之深。
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在今天,将这句话赋予时代内涵,则是对教师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
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依存的生命统一体,所以作为肩负“立人”使命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立己”。
具备深厚、系统的学科知识、学科信仰、学科思维方式以及人格特征等学科素养,正是教师实现“立己”的根。
具备系统的学科知识——能够明确学科的思想方法、学科知识体系、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及学科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教师对此把握的程度,决定了其学科知识的宽度和深度。
对学科知识的把握能够做到脉络清晰、框架分明,能跳出教材看教材、用教材,则是衡量学科知识高度的一根标杆。
目前的教材知识体系,呈螺旋上升式,这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统揽每个学段的教材,把握全局,如同下棋,将全盘尽收眼底,才能落好每个“子”。
比如,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良好学科专业素养的含义就是教师整体把握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把握每个学段孩子的认知、心理、审美意识发展的特点,要具有良好的艺术素质、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美术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功能。
与学科素养相关的人格特征,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各自的教育技巧无不闪现出教师的学科气质。
一名优秀教师凭借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能力、技巧、策略,凭借这些东西所蕴藏着的精神能量以及自然洋溢出来的由内而外的文化之美,凭借这些高贵而丰满的学科气质去征服学生,既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