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机学说

合集下载

中医病机学说

中医病机学说
▪ 特点:阴寒内盛是疾病本质。因格阳于外,现真 寒假热证(严重的虚寒证)。
表现: 阳极虚之虚寒证——可见面色苍白,四肢逆 冷,精神萎靡,畏寒倦卧,脉微细欲绝。 假热证——突然面红,烦热、口渴、脉大无根 等。
阳盛格阴
▪ 含义:又称格阴。指邪热极盛,深伏于里, 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得外达四肢而格阴 于外的病理状态。
▪ 形成: 多见于疾病后期,急性转为慢性;或慢病
久不愈,正虚驱邪无力而致。 ▪ 转归:
1.积极治疗和调理,正气增强,余邪散尽, 病趋好转或痊愈。
2.调养失当,正气难复,无力驱邪,或病 邪粘滞缠绵、难以速 除,使正气久而不复则 转为迁延性或慢性病证,或留下后遗症。
阴 阳失调
▪ 概念:指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 由于致病因素的影响,致机体阴阳双方 失去相对协调平衡,形成阴阳或偏胜、 或偏衰、互损、格拒、转化、亡失等的 病理变化。
阳邪入侵,从阳化热 邪自内生,气郁化火
阳热亢盛
表现
热——壮热、面红、目赤 动——脉数、心烦、躁扰 燥——口渴、便干、苔黄
阳胜则热
转归:实热兼阴亏病证(阳胜则阴病)。 虚热病证(久之由实转虚)。
阴偏胜
▪ 含义: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病理性 偏盛,机能抑制,热量耗伤过多,病理性代谢产物积 聚的病理状态。
发展
《伤寒杂病论》发展了六经病机,发挥 了脏腑、经络、气血、痰饮病机。
《诸病源候论》为最早的中医病因病机 专著。
《小儿药证直诀》奠定了儿科病机理论 基础,阐明了儿科病机特点。
刘完素认为“六气皆从火化”。
李东垣确立“阴火”的病机概念。 朱震亨倡“相火论”,提出“阳有 余、阴不足”及阐发“六郁”病机。 温病学派阐发了卫、气、营、血病 机传变规律与三焦传变机理 《医林改错》丰富了瘀血病机理论。 《血证论》对血证与脏腑病机作出 了突出的贡献。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详讲!(深度好文,建议保存)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详讲!(深度好文,建议保存)

《黄帝内经》病机⼗九条详讲!(深度好⽂,建议保存)病机,即疾病发⽣、发展与变化的规律和机理。

病机学说,是研究疾病发⽣、发展和变化的机理并揭⽰其规律的基础理论,内容包括疾病发⽣的机理、病变的机理和疾病传变的机理。

“病机”被前⼈释为“病之机要”、“病之机括”,含有疾病关键的意思。

也就是说,是疾病的规律的关键所在。

由于病机是⽤中医理论分析疾病现象,从⽽得出对疾病内在本质规律性的认识,作为防治疾病的依据,受到历代医家的⾼度重视。

我们每治⼀个疾病,⾸先要考虑它的病因病机,有了病因病机之后,才有可能去辨证论治,所以病机受到历代医家的⾼度重视。

病机理论来源于《素问·⾄真要⼤论》的“谨候⽓宜,⽆失病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指出病机的重要性,并总结归纳了脏腑病机和六⽓病机,被后世称为“病机⼗九条”,对病机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节病机⼗九条我们接下来看⼀下“病机⼗九条”在《黄帝内经》的原⽂:帝⽈:愿闻病机何如?岐伯⽈: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诸痛痒疮,皆属于⼼;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栗,如丧神守,皆属于⽕;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诸胀腹⼤,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之如⿎,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诸转反逆,⽔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液,澄沏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故《⼤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令其调达,⽽致和平,此之谓也。

”如果将原⽂顺序进⾏适当的调整之后,可以归纳为五脏病机五条,上下病机两条,风、寒、湿病机三条,⽕病机五条,热病机四条,总归纳为两条⼝决:“五脏上下风寒湿,⽕五热四要记清”。

下⾯进⾏逐条分析:⼀、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条涉及的症状为“掉眩”,病因为风,病位在肝。

中医诊断学中的病机学说如何指导治疗

中医诊断学中的病机学说如何指导治疗

中医诊断学中的病机学说如何指导治疗中医诊断学中的病机学说,犹如一盏明灯,为中医治疗指明了方向。

病机,简单来说,就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深入理解病机学说,对于准确诊断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病机学说涵盖了诸多方面,包括正邪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等。

首先,正邪盛衰是病机的关键要素之一。

当人体正气充足时,能够抵御外邪的侵袭,保持身体的健康。

反之,若正气虚弱,邪气就容易乘虚而入,导致疾病的发生。

在治疗过程中,若邪气强盛,如感受了强烈的风寒之邪,治疗就应以祛邪为主,通过发汗、解表等方法,将邪气驱赶出体外。

而当正气不足时,比如久病之人,身体虚弱,此时的治疗重点则应放在扶正上,通过补气、养血、滋阴、温阳等方法,增强人体的正气,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阴阳失调也是常见的病机。

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一旦阴阳失调,就会引发各种疾病。

例如,阳气过盛可能导致发热、烦躁、口渴等症状,此时就需要用清热泻火的方法来平衡阴阳。

若阴气不足,出现了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等阴虚症状,治疗则应以滋阴为主。

再比如,阴阳两虚的情况,既需要补阴,又需要补阳,以恢复阴阳的平衡。

气血津液失常在病机学说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

气血不足会导致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治疗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补气、补血或者气血双补的方法。

血瘀则会引起疼痛、肿块等,治疗需要活血化瘀。

津液不足会出现口干、咽干、大便干结等,需要滋阴润燥。

而津液停聚形成痰湿、水肿等,则要利水祛湿、化痰消肿。

了解了这些病机之后,如何将其应用于治疗实践呢?这就需要医生进行精准的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原则,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出病机所在,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感冒为例,同样是感冒,有的人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这属于风寒感冒,其病机是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导致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之病因病机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之病因病机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之病因病机学说中医中药是医疗事业单位考试的重要考查内容,本文带着大家梳理相关知识。

病因,就是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

古代中医病因学将致病因素分为三种:即外因(如六淫、疠气等),内因(如七情)和不内外因(包括饮食不节、劳逸损伤、外伤、寄生虫等)。

痰饮和瘀血是人体受某种致病因素作用后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某一脏腑组织,发生多种病证,故又属致病因素。

其实,中医的所谓“不内外因”,有的即是外因,如外伤等;有的则是内因为主,但常结合外因而致病的,如饮食不节、劳逸损伤等皆属此类。

没有一种致病因素既不属于内因,又不属于外因的,充其量是某一致病因素,可能由内因与外因的协同作用形成,因而严格说来,中医所认识的病因是内因与外因两大类。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对病因有非常全面、深入的论述。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提到:“夫百病之所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这也许是目前有文字记载的关于天文、气候对人体影响的最早记录,大致意思是说环境中的干燥、潮湿、大寒、大暑、刮风、下雨、阴阳不调、过喜、过怒、饮食、居住环境都可以导致人体发病。

也就是说,《内经》所论述的病因内容主要有天气因素(风、寒、暑、湿、燥、火)、情志因素(怒、喜、忧、思、悲、恐、惊)和饮食起居(饮食、劳逸、房事、起居等)三大方面。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理。

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和发病等基础理论,探讨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机理及其基本规律,即病机学说。

具体内容:1.从整体上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

如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等。

2.从脏腑、经络等某一系统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

如脏腑病机、经络病机等。

3.探讨某一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如六经传变病机、卫气营血传变病机和三焦传变病机等。

病机学说习题

病机学说习题

一、选择题(一)A型题1.在下列形成“阳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A.感受阳邪,从阳化热?????B.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C.气郁化火???D.瘀热在里?????E.痰食积滞,郁而化热2.在下列阴阳失调病机中,最易出现虚阳外越的是:???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虚阳亢3.病人持续高烧,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A.重阳必阴?????B.寒极生热?????C.阳胜则热,从阴化寒?????D.阳损及阴?????E.阳长阴消4.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症,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应是:???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阳亡失5.《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A.气不摄血?????B.气机逆乱?????C.血随气脱?????D.血随气逆?????E.血随气结6.形成血虚病机的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失血过多,血脉空虚?????B.脾虚气弱,生化无源?????C.房劳过度而耗伤???D.久病不愈,慢性消耗??????E.思虑无穷而暗耗7.气陷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内脏下垂?????B.腰腹胀满重坠?????C.里急后重?????D.子宫脱垂?????E.久利脱肛8.何种气血关系失调,可出现人体某部瘫痪不用,甚至萎缩:???A.气滞血瘀?????B.气虚血瘀?????C.气不摄血?????D.气随血脱?????E.气血两虚9.形成津液不足病理状态的原因,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A.燥热之邪灼伤?????B.五志过极化火耗伤?????C.忧愁思虑而暗耗???D.多汗、多尿,吐泻太过?????E.过用辛燥药物化火耗伤10.下列哪一种症状在亡阳时最多见:???A.热汗多?????B.身热肢冷?????C.畏寒蜷卧?????D.气喘?????E.脉数疾11.下列哪一种症状在亡阴时最多见:???A.烦躁不安?????B.面色苍白?????C.冷汗淋漓?????D.脉微欲绝?????E.以上皆非12.在亡阴、亡阳的治疗中,均需用何药物,以推动阴阳两类功能的正常进行:???A.滋阴补血药?????B.大剂补阳药?????C.大剂补阴药?????D.大剂补气药?????E.大剂补肾药13.在亡阴、亡阳时,下列何种物质的耗损是一个关键:???A.精?????B.血?????C.津?????D.液?????E.气14.大汗不止,使亡阴与亡阳愈来愈恶化,所以治疗亡阴,亡阳时,必须重用:???A.补血药?????B.补阴药?????C.生津药?????D.固摄药?????E.补阳药15.“直中”病机的发生,主要见于:???A.正胜邪退?????B.邪去正虚?????C.正虚邪恋?????D.邪正相持?????E.阳虚寒盛16.“内陷”病机的发生,主要见于:???A.邪去正虚?????B.邪盛正虚?????C.正虚邪恋?????D.邪正相持?????E.以上皆非17.表里的病势出入,实际上取决于:???A.正气盛衰与否?????B.气血功能是否协调?????C.脏腑功能是否旺盛???D.邪正消长盛衰?????E.以上皆非18.卫气营血病位传变,下列何种形式为逆传:???A.卫分到气分?????B.气分到营分?????C.营分到血分?????D.卫分到营分?????E.以上皆非19.下列何项是形脏内外传变:???A.脏腑病变按五脏乘侮关系传移?????B.脏腑病变按五脏相生关系传移???C.形体组织病变按五脏所合关系传移?????D.脏腑病变按脏腑表里关系传移???E.疾病在六腑间的相应传移20.三焦病位传变,当肺病逆传时,应传何脏:???A.肝?????B.心?????C.心包?????D.肾?????E.脾21.内风与那个脏关系最为密切:???A.心??????B.肝??????C.脾???????D.肾????E.肺22.内湿与那个脏关系最为密切:???A.心??????B.肝??????C.脾???????D.肾????E.肺23.内风性质属于实的为:???A.热极生风??????B.肝阳化风??????C.阴虚生风?????D.血虚生风????E.燥急生风24.哪一项不属于内寒所表现的症状:???A.四肢逆冷??????B.面色苍白??????C.恶寒??????D.蜷卧???????E.少腹冷痛据按??25.内燥起于肺、脾、肾、胃为重,哪一个尤重:???A.肺??????B.脾??????C.肾??????D.胃??????E.肝26.内燥的病理特点为:???A.干??????B.热??????C.冷??????D.瘦??????E.凉27.下列哪一个属于虚火所表现的症状:???A.口渴喜冷??????B.舌红苔黄??????C.五心烦热???????D.脉洪数??????E.痈疡28.内生五气中以虚为主要病机的是:???A.内风??????B.内热??????C.内火??????D.内寒????????E.心火29.下列哪一项属于肝脏病理中的虚者:???A.肝气郁结??????B.肝火上炎??????C.肝阳上亢??????D.肝胆湿热????E.肝郁气滞3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肾阴精失调:???A.肾阴亏虚??????B.相火妄动??????C.肾气不固??????D.肾精不足???E.水不济火31.精虚最主要的病变是指:???A.肾精不足????B.先天之精不足????C.水谷之精不足????D.脏腑之精不足???E.生殖之精不足32.精瘀通常是指:???A.女子月经不行????B.精不生髓????C.肾失藏精????D.男子精道瘀阻???E.精不化气33.“薄厥”的病机是:???A.气闭????B.气逆????C.气滞????D.气脱???E.气虚(二)B型题???A.气陷?????B.血热?????C.出血?????D.气脱?????E.血瘀1.气滞会引起:2.大出血会引起:3.气不摄血会引起:???A.痰涎壅盛,咳嗽气粗????B.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水肿?????C.大实之病,反见赢状???D.久病心悸,面憔体倦????E.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腹满痛喜按4.病机属真虚假实的是:5.病机属虚的是:6.病机属真实假虚的是:???A.邪正盛衰变化?????B.身体素质?????C.生活状况?????D.地区方域?????E.失治误治7.对疾病传变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是:8.对病理“从化”有重要影响的是:9.导致损伤人体正气,助长邪气,变证迭起的是:???A.间脏传变?????B.不间脏传变?????C.表邪入里?????D.里病出表?????E.三焦传变10.肝病传脾为:11.温热病汗出热解,疹痞透发:12.湿热病由脾胃传及肝肾为:???A.取决于邪气的盛衰?????B.根据临床证候表现?????C.与治疗当否有关???D.主要取决于抗病和驱邪能力?????E.说明阳气由盛而衰13.外感病由阳经传入阴经:14.在里之病之所以能出表:15.判断病邪出入主要据何而定:(三)D型题1.属气机升降失常病机的是:???A.气闭?????B.气脱?????C.气逆?????D.气滞?????E.气陷2.阳盛格阴出现真热假寒,下列表现哪两项为假象:???A.壮热面红?????B.呼吸气粗?????C.烦躁不安?????D.四肢不温?????E.脉象沉伏3.阴盛格阳出现真寒假热,下列表现哪两项为假象:???A.四肢逆冷?????B.畏寒蜷卧?????C.口渴?????D.面色泛红?????E.脉微细4.阴盛格阳,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A.假热象?????B.很重的虚寒证?????C.寒热错杂证?????D.实寒证?????E.真热假寒证5.阳盛格阴,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A.假寒象??B.虚热证?????C.寒热错杂证?????D.实热证?????E.真寒假热证6.形成阴阳两虚病机的是:???A.阴虚?????B.阳虚?????C.阴损及阳?????D.阳损及阴?????E.阴阳格拒7.在疾病过程中,其病理状态属邪盛与正衰同时并存的是:???A.大实有赢状??B.至虚有盛候?????C.由虚转实?????D.虚中夹实?????E.实中夹虚8.机体阴液不足,一般以下列哪两脏为主:???A.心?????B.肝?????C.脾?????D.胃?????E.肾(四)X型题1.中医病机学说的病理观认为:???A.疾病是单纯的局部病变的病理过程?????B.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C.疾病是无局部症状的全身性病变的病理过程?????D.疾病是局部和全身综合的病理过程???E.全身性疾病常通过局部反映出来2.属虚实错杂病理状态的是:???A.表虚里实???B.上实下虚???C.至虚有盛候???D.表实里虚???E.上虚下实3.可造成实性病理变化的有:???A.经络闭塞???B.久病耗精???C.脏腑功能亢奋???D.气机阻滞???E.脏腑功能减退,病理产物凝结4.形成阳偏胜的主要原因有:???A.食积郁而化热???B.外感温热之邪???C.血瘀化热???D.寒邪入里化热???E.五志过极化火5.阴盛格阳出现真寒假热证,所见真寒表现是:???A.脉大而无根?????B.精神萎靡?????C.畏寒蜷卧?????D.脉微欲绝?????E.面色苍白6.在气机升降失常的病变中,以哪些脏腑升降失常最为重要:???A.肺?????B.肝?????C.脾?????D.胃?????E.肾7.各种气滞病变,共同的病理表现是:???A.闷?????D.胀?????C.满?????D.痛?????E.沉8.气逆病变多见于下列哪些脏腑:???A.肾?????B.心?????C.肺?????D.肝?????E.胃9.血的循环运行失常的病理变化应包括:???A.血行迟缓??B'血行逆乱?????C.血耗太过?????D.血行加速?????E.血液妄行10.形成气随血脱病理的原因有:???A.外伤大量失血?????B.肝病呕血?????C.月经淋漓不断?????D.妇女崩中????E.产后大出血11.津液的排泄与输布障碍,主要产生哪些病理改变:???A.湿浊困阻?????B.肌肤肿胀?????C.痰饮凝聚?????D.水液贮留?????E.气滞血瘀12.体质对疾病传变发生的主要作用是:???A.决定病邪的“从化”?????B.影响疾病与传变的迟速?????C.影响病人的情绪?????D.影响感邪的性质???E.影响病邪侵入途径和病位13.实证临床可见到:???A.二便不通?????B.脉实有力?????C.瘀血内阻?????D.心悸气短?????E.水湿泛滥14.导致气逆的主要原因有:???A.情志所伤?????B.饮食寒温不适?????C.水湿停滞?????D.瘀血内阻?????E.痰浊壅阻15.血热的临床表现特征是:???A.有热象?????B.有肿疡?????C.有扰神?????D.有动血?????E.有伤阴16.津液与气血的关系失调,主要的病理变化有:???A.水停气阻?????B.血瘀水停?????C.气随津脱?????D.津亏血瘀?????E.津枯血燥17.内燥病变多见于下列哪些脏腑:???A.心????B.肝????C.胃????D.肺????E.肾18.风气内动属于虚的:???A.热极生风????B.肝阳化风????C.阴虚生风????D.血虚生风????E.血燥生风19.下列哪些属于肝风内动的基本特征:???A.眩晕????B.肢麻????C.震颤????D.抽搐????E.角弓反张20.下列哪些属于内寒的临床的特点:???A.冷????B.白????C.稀????D.静????E.润21.内火病理变化有:???A.阳气过盛化火????B.邪郁化火?????C.五志过极化火?????D.阴虚火旺?????E.壮火22.火热病变的共同特点是:???A.热????B.赤????C.稠????D.燥????E.动23.下列哪项属于热极生风的表现为:(????)???A.眩晕欲仆????B.角弓反张????C.口眼喎斜????D.皮肤甲错????E.高热神昏24.下列哪项属于内寒的表现:(????)???A.发热恶寒????B.无汗头痛????C.脉浮紧????D.四肢不温????E.形寒喜暖二、填空题1.病机学说,即研究和______的学说。

中医康复学的基础理论-病因病机学说

中医康复学的基础理论-病因病机学说
● 二是病位固定。瘀血一旦停滞,多难以消散,故其病位较为固定。又因瘀 血成因各异,兼邪不同,停留部位不同,病证繁多,表现各异。
(八)其他病因
● 除上述病因之外的致病因素统称为其他病因。 ● 主要有外伤、寄生虫、医源性因素、先天因素等。
● 外伤主要是指机械暴力如碾压伤、撞击伤、金刃伤等外力所致损伤,也包 括冷冻、烧烫、蚊虫叮咬、蛇兽咬伤等,轻则皮肉损伤,血行不畅,重则 损伤筋骨、内脏。
(一)邪正盛衰
● 邪即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正 即正气,主要指机体对外界的适应 能力,抗邪能力及康复能力。邪正 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正气 与邪气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
1.实证
● 是以邪气亢盛为主要矛盾的一种病 理状态。即邪气的致病力强盛,而 正气的抗病能力未衰,正邪相搏, 斗争剧烈。临床表现为壮热、狂躁、 声高气粗、脉实有力等以亢奋、有 余为特征的实性病理变化。
2.阴阳偏衰
● 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内阴阳双方中一方虚衰不足,不能制约对方而引 起对方相对亢盛的病理状态。
●(1)阳偏衰 即在疾病过程中,机体阳气虚损,而出现功能减退,代谢 减缓,产热不足的病理状态。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色 白、 舌淡脉迟等“阳虚则寒”的虚寒症状。
●(2)阴偏衰 即在疾病过程中,机体阴气不足,阴不制阳而导致阳气相 对亢盛,功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临床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 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等“阴虚则热”的虚热症状。
●3.蒙蔽心神 痰浊为病,易蒙蔽清窍,扰乱心神。
●4.变化多端 痰饮停于体内,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或夹风,或夹热,变化 多端。
(七)瘀血
● 瘀血是体内血液停积而形成的病理 产物。
● 包括离经之血和因血液运行较慢, 停滞于经脉或脏腑组织内的血液。

病机学说习题

病机学说习题

一、选择题(一)A型题1。

在下列形成“阳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A。

感受阳邪,从阳化热B。

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C。

气郁化火D.瘀热在里E。

痰食积滞,郁而化热2.在下列阴阳失调病机中,最易出现虚阳外越的是:A.阴损及阳B。

阳损及阴C。

阴盛格阳D。

阳盛格阴 E.阴虚阳亢3。

病人持续高烧,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A.重阳必阴B。

寒极生热C。

阳胜则热,从阴化寒D。

阳损及阴E。

阳长阴消4。

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症,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应是:A。

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D。

阳盛格阴E。

阴阳亡失5.《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A.气不摄血B.气机逆乱C.血随气脱D.血随气逆E.血随气结6.形成血虚病机的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失血过多,血脉空虚B.脾虚气弱,生化无源C。

房劳过度而耗伤D。

久病不愈,慢性消耗E。

思虑无穷而暗耗7。

气陷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内脏下垂B。

腰腹胀满重坠C。

里急后重D。

子宫脱垂 E.久利脱肛8。

何种气血关系失调,可出现人体某部瘫痪不用,甚至萎缩:A.气滞血瘀B.气虚血瘀C.气不摄血D。

气随血脱E。

气血两虚9。

形成津液不足病理状态的原因,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A。

燥热之邪灼伤 B.五志过极化火耗伤 C.忧愁思虑而暗耗D。

多汗、多尿,吐泻太过 E.过用辛燥药物化火耗伤10.下列哪一种症状在亡阳时最多见:A。

热汗多B。

身热肢冷 C.畏寒蜷卧D。

气喘 E.脉数疾11。

下列哪一种症状在亡阴时最多见:A.烦躁不安B。

面色苍白 C.冷汗淋漓D。

脉微欲绝E。

以上皆非12。

在亡阴、亡阳的治疗中,均需用何药物,以推动阴阳两类功能的正常进行:A。

滋阴补血药 B.大剂补阳药 C.大剂补阴药D。

大剂补气药E。

大剂补肾药13。

在亡阴、亡阳时,下列何种物质的耗损是一个关键:A.精B.血C.津D。

病机学说的试题及答案

病机学说的试题及答案

病机学说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病机学说中的“病机”指的是什么?A. 疾病的名称B. 疾病的病因C. 疾病发生的内在机制D. 疾病的临床表现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病机学说中的病因?A. 外感六淫B. 内伤七情C. 饮食不节D. 遗传因素答案:D3. 病机学说中“正邪相争”是指什么?A. 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B. 正气与邪气相互转化C. 正气与邪气相互依存D. 正气与邪气相互排斥答案:A二、填空题1. 病机学说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正邪相争2. 病机学说中,疾病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起病阶段、发展阶段、转归阶段三、简答题1. 简述病机学说中“正邪相争”的具体含义。

答案:病机学说中的“正邪相争”是指人体正气与邪气之间的斗争。

正气是指人体的抗病能力,邪气则是指各种致病因素。

当邪气侵袭人体时,正气会与之抗争,以维护人体的健康状态。

如果邪气强盛,正气不足,疾病就会发生。

2. 病机学说中,如何理解“内伤七情”?答案:内伤七情是指由于情绪波动过大而导致的疾病。

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

当这些情绪过度或长期存在时,会对人体的脏腑功能产生影响,导致气血失调,进而引发疾病。

四、论述题1. 论述病机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答案:病机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提供了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内在机制,帮助医生理解疾病的本质。

其次,通过分析病机,医生可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阶段,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最后,病机学说还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增强正气,减少疾病的发生。

中医病机学说--内生五气(邪)病机---内火(火热内生)

中医病机学说--内生五气(邪)病机---内火(火热内生)

中医病机学说--内生五气(邪)病机---内火(火热内生)本文参考人卫出版社《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及人卫出版社《王绵之方剂学讲稿》总结整理而成。

内火(火热内生)内(热)火,是指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而致火热内扰的病理变化。

内火的病机特点为阳热亢盛,耗伤正气。

其病变性质为热极,或为实火或为虚火。

内火或因阳盛有余,或阴虚阳亢,或由于气血的郁滞,或由于病邪的郁结,而致火热内扰之害。

火与热同类,均属于阳,故有“火为热之极,热为火之渐”之说。

因此,火与热在病机与临床表现上基本是一致的,唯在程度上有差别。

内火的病理变化一、实火1.阳气过盛化火:人身之阳气,在正常情况下有养神柔筋,温煦脏腑组织的作用,为生理之火,中医称之为“少火”。

在病理情况下,若阳气过亢,功能亢奋,以致伤阴耗液,此种病理性的阳气过亢则称为“壮火”,中医学又称为“气有余便是火”。

2.邪郁化火:邪郁化火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外感六淫风、寒、燥、湿等病邪,在病理过程中,皆能郁滞从阳而化热化火。

如寒郁化热、湿郁化火等。

二是体内的病理性代谢产物,如痰浊、瘀血和食积、虫积等,均能郁而化火。

邪郁化火实质上是由于以上因素导致机体阳气郁滞,气郁则生热化火,实热内结所致。

3.五志过极化火:又称“五志之火”,多指由于精神情志的刺激影响了机体阴阳、气血和脏腑的生理平衡,造成气机郁结,气郁日久则从阳而化热,因之火热内生,旺郁气滞,气郁化火,发为“肝火”。

清实火的药物很多,如气分热的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凉血的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的普济消毒饮,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散等;清脏腑热的清心经火热的导赤散;清肝胆热的龙胆泻肝汤;清肺热的泻白散;清脾热的泻黄散;清胃热的清胃散;清肠道湿热的白头翁汤,芍药汤等。

清实火的常用药物如: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寒水石、栀子、夏枯草、决明子、黄连、黄芩、黄柏、苦参、金银花、连翘、大青叶、鱼腥草、板蓝根、贯众、蒲公英、野菊花、重楼、土茯苓、金荞麦、射干、大血藤、白花蛇舌草、生地、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等。

刘完素的病机学说

刘完素的病机学说

刘完素的病机学说浅析刘完素的病机学说【摘要】急性热病发展到宋金元时代,由于刘完素的火热论的诞生,在理论上获得了重大的突破,因而在治疗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可以说,刘完素的“六气皆从火化”的理论,是急性热病学进入了变革的时代。

【关键词】急性热病病机学说刘完素火热1.《素问》病机学说的意蕴《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了病机十九条,所谓病机就是把病因学根据是做疾病发生的最基本要素,然后病因学根据为基点,研究致病因素在人体作用后机体处于病理状态下的病性、病位、临床症候、预后,为治疗做出原则性的指示。

因此病机学说最少要解决病因、病性、病位、症候四个方面的问题。

十九条病机就是谋求解决这个统一的问题。

因而,“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全在“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胜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至和平。

”对于这样一段话,王冰有一段很精辟的注释:“深乎圣人之言,理宜然也。

有无求之,虚实责之,言悉有也。

夫如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热来复去,昼见夜伏,夜发昼止,时节而动,是无火也,当助其心。

又如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热动复止,悠忽往来,时动时止,是无水也,当助其肾……”《素问》的病机十九条,从病因学讲,实际是两类,一类是内因,即心、肝、脾、肥、肾五脏自身为病;一类是外因,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侵袭人体为病。

虽然这十九条纲领性地提出了一些疾病的病机,使医者可以执简驭繁,有所是从,但是没有从“之化之变”的角度对疾病的发展变化的机转作出明确的解释,且缺乏燥气致病的具体内容。

这就为刘完素研究病机学说留下了用武之地。

刘完素毕生致力于病机的研究,他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除补充了一条“诸涩固涸,干劲皴裂,皆属于燥”外,主要是对十九条的阐发,没有摆脱《素问》缺乏更高的概括性这一缺点。

直到写到《素问玄机原病式》从而把病机学说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他火热论的坚实的理论支柱。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整理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整理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整理一、整体观念二、病因学说中医病因学说以天人合一的观念为基础,将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是指人体被外界邪气入侵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风、寒、暑、湿、燥等六淫;内伤是指由内因导致的疾病,主要包括七情、饮食不当、劳累过度等。

病因的认识对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三、病机学说中医病机学说是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的总结,对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认为疾病发生主要由正气与邪气的相争产生,邪气侵入人体后与正气发生斗争,形成病机。

病机可以分为六淫、七情、饮食、劳伤、化瘀、痰湿等,不同的病机表现为不同的病症。

四、诊法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有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诊法。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面色、舌苔、舌质、脉象等来判断疾病情况;闻诊是通过听患者语音、咳嗽声、腹部声音等来判断疾病情况;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程、生活习惯等来判断疾病情况;切诊是通过按摩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疾病情况。

通过四诊法,中医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五、治法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食疗等。

其中,药物治疗是中医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选用中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是通过在人体的穴位上刺激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疾病的康复。

推拿治疗是通过按摩人体的经络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疾病的康复。

食疗是通过合理饮食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六、阴阳学说中医的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阴阳二气的属性,包括人体。

阴阳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两者处于平衡状态时人体健康,失去平衡时会产生疾病。

中医通过调整阴阳的平衡来治疗疾病,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阴阳学说对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上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这些知识点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于理解和应用中医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医病因病机学说

中医病因病机学说

中医病因病机学说中医病因病机学说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体系,它包含了关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认识和解释。

病因是指导致疾病形成的原因,病机则是指导致疾病发展的机制。

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的核心思想是认为疾病的形成与人体的生理、病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一、病因病因是疾病形成的原因,中医将其分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1. 外因外因主要包括六淫和七情。

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素,当人体受到这些因素的侵袭时,会导致体内阴阳失调,从而引发疾病。

七情则是指喜、怒、思、忧、悲、恐、惊七种情绪,当情绪波动过大或长时间处于不良情绪状态时,也会影响人体的阴阳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

2. 内因内因主要分为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

先天即人体自身遗传的因素,包括体质、先天禀赋等,如果先天体质较差,则易于受到外界因素的侵袭;后天则主要是指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工作环境等,这些因素如果不注意调节和保养,也会导致疾病出现。

二、病机病机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机制和规律,主要涉及到脏腑、气血、阴阳等方面的变化。

1. 脏腑中医学将人体的脏腑分为五藏六腑,每个脏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当人体出现疾病时,病理变化往往与脏腑有关,比如心包炎就是心脏功能异常引起的;肝病则是肝脏功能失调导致的。

中医通过观察脏腑的病变,以判断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2. 气血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在人体内运行着并相互关系密切。

中医认为,气血的运行不畅,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比如血瘀会导致气血不畅,产生疼痛和其他病理变化。

3. 阴阳阴阳是中医学的核心概念,它们是相对而言的,也是互为根本的。

当人体阴阳失衡时,就会发生疾病。

比如阳盛则会出现发热、口渴等症状;阴虚则会出现口干、消瘦等病理变化。

调节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疗的关键。

三、应用中医病因病机学说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病因的把握,中医医生可以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病机学说详解

病机学说详解

虚实错杂
含义:指疾病过程中,邪盛与正虚同时并存的病理状态。 形成: 实性病变失治,邪久留、损正气,形成邪实正虚的虚实错 杂病变。 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或本正虚,兼内生痰、食、瘀 血、水湿凝滞的正虚邪实的虚实错杂病变。 表现: 虚中夹实——指病理变化以正虚为主,又兼夹实邪为患 的病理状态。(如脾气不足,运化无权之湿滞中焦证) 实中夹虚——指病理变化,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 损的病理状态。(如邪热炽盛灼津,致气阴两伤证)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 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 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伤寒杂病论》发展了六经病机,发 挥了脏腑、经络、气血、痰饮病机。 《诸病源候论》为最早的中医病因病 机专著。 《小儿药证直诀》奠定了儿科病机理 论基础,阐明了儿科病机特点。 刘完素认为“六气皆从火化”。
虚实转化
由实转虚——实邪久留而损伤正气的 病理转化过程 由虚转实——正气不足而致实邪积聚 的病理转化过程

虚实真假
真虚假实 ——至虚有盛候 含义:病机的本质为“虚”,表现为“实” 的临床假象。 形成:正气虚弱,脏腑气血不足,推动、 激发功能减退所致。 表现: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舌淡嫩。又 兼腹满(时减)、腹痛(喜按) 等假象
真实假虚——大实有赢状 含义:病机的本质为“实”,表现为“虚” 的临床假象。 形成:邪气亢盛、结聚于内,阻滞经络, 气血不能畅达于外。 表现:如热结胃肠,便秘腹痛拒按,潮热 谵语。又兼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顿 等状似虚寒的假象。
正胜邪退
含义:正气奋起抗邪,正气日趋强盛,邪日 衰疾病向好转和痊愈方向发展的一种病理变 化。 形成:患病机体正气较盛,抗邪能力较强; 或邪气较弱;或治疗正确及时。 转归:为疾病向好转或痊愈发展的最常见的 转归。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病因病机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病因病机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病因病机学说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经验总结,其中病因病机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病因病机学说是指中医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理的认识与解释。

了解病因病机学说对于准确判断疾病的性质以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1. 概述在中医理论中,病因是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而病机则是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与规律。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病因主要包括外感、内伤、情志、饮食等方面,而病机则包括邪正斗争、脏腑功能紊乱等方面的内容。

2. 病因学说2.1 外感病因外感病因是指来自外界的各种病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疾病。

中医将外邪分为六种:风、寒、暑、湿、燥、火。

不同的外邪入侵人体会导致不同的病症,这与人体体质和处于的环境有关。

2.2 内伤病因内伤病因是指人体内脏器官功能失调或损伤导致的疾病。

内伤的原因可以有多种,如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情志不畅、生活作息不规律等。

内伤导致的疾病多属于慢性病,发展缓慢但危害较大。

2.3 情志病因情志病因是指由于人的情绪变化所导致的疾病。

中医认为气机运行受情志的刺激而变化,情志不畅可能导致气机紊乱,从而引发或加重疾病。

常见的情志病因有喜、怒、忧、思、悲、恐等。

2.4 饮食病因饮食病因是指人体摄入的食物与饮品对于健康所产生的影响。

中医将食物分为五味,即酸、甘、苦、辛、咸。

不同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食物搭配可能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

3. 病机学说3.1 邪正斗争邪正斗争是指人体对外邪的抗争过程。

中医认为,人体内有正气和邪气两种力量,正气指人体的自身防御能力,保持正常生理功能;邪气指外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病理变化。

当外邪入侵人体时,正气会与之斗争,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3.2 脏腑功能紊乱脏腑功能紊乱是指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疾病。

中医将人体内脏器官分为五脏六腑,每个脏腑有不同的功能。

当人体内某个脏腑功能失调时,就会引发疾病。

病因病机学说揭示中医对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特认识

病因病机学说揭示中医对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特认识

病因病机学说揭示中医对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特认识中医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医学体系,有着独特的病因病机学说,用于揭示疾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通过深入研究,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不仅有外在的原因,还有内在的机制。

本文将就病因病机学说揭示中医对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特认识进行论述。

一、病因学说中医学中的病因学说包括了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可分为外因和内因两大类。

外因主要指人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所致的病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等。

内因则是指人体内部的因素,包括先天禀赋、机体失藏等。

在中医学中,强调了病因的多端性和综合性。

中医认为,人体与外界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疾病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一因素所致。

因此,对于治疗疾病,中医注重辨证施治,通过辨别病因,找到恰当的治疗方法。

二、病机学说病机学说是中医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

中医认为,外因侵袭导致的疾病进一步需要内因的共同作用才能发展。

病机学说主要涉及到了疾病的发展过程以及病因所致的机体变化。

根据病机学说,中医将疾病的发展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

例如,初始阶段,机体对病因的抵抗能力较强,此时症状较轻,若能及时干预,往往可以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另外,中医也强调病因所致的机体变化,例如气机紊乱、阴阳失调等。

三、中医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基于病因病机学说,中医对疾病发生发展有着独特的认识。

首先,中医强调了病因与机体反应之间的关系。

中医不仅注重分析病因,还注重分析机体对病因的反应。

中医认为,同样的病因在不同的机体中可能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对于每个患者来说,中医都需要根据病因和机体反应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中医强调了治疗疾病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

中医认为,治标是通过调节病机来消除症状,而治本则是通过调整机体内部平衡来达到康复的目的。

中医通过诊断得出这两方面的信息,并通过针灸、中药、推拿等疗法来实施治疗,以全面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学——病机学说 九江市中医医院 许珍星
病机学说说 病 机 学
• 目的要求
• 1. 掌握正邪相争病机。
• 2. 掌握阴阳失调病机
病机与病机学概念 • 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中医病机学说的结构与内容
基本病机 系统病机
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 血津液代谢失常 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病 机 六经病机、卫气营血病机 和三焦病机 感冒的病机、哮喘病病机 疼痛病机、发热病机、眩 晕病机
(二)阴阳偏衰
是指人体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虚衰不足的病理状态, 属“精气夺则虚”的虚证 精气夺
精、气、血、津液等 基本物质的不足及其 功能的减退 脏腑、经络等生理功 能的减退和失调 阳虚则阴盛 不能制约对方 对方相对亢盛 阳虚则寒(虚寒) 阴虚则阳亢 阴虚则热(虚热)
1.阳偏衰
即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代
正气虚弱 正气不能抑 制邪气的致 病作用 病情趋向恶化和加剧,预后不良
邪气过于亢盛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正胜邪退 邪胜正虚 邪正相持 正虚邪恋
疾病好转,或痊愈。 病情加重,病势恶化,甚至死亡。 多见于疾病中期,或慢性病迁延期。 多见于疾病的后期, 急性转为慢性; 或慢性病 经久不愈;或留下后遗症。
真虚假实:疾病的本质是虚的,但脏腑、气血虚衰,功
能低下、气化无力而出现类似实证的证候。如脾虚不能运化水谷, 除可见食少、乏力、脉虚等正气不足的症状外,还可出现脘腹胀满、 腹痛等实象。但这种腹胀时轻时重,腹痛喜按,和实证的腹胀满持 续不减、腹痛拒按有所区别。
真实假虚:疾病的本质是实证,但实邪阻滞,使气血不能
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舌淡嫩。又兼腹满(时减) 、腹 痛(喜按)等假象。
真实假虚
大实有羸状
“虚”为假象的病理状态。 含义 “实”为病机本质, 热结肠胃、痰食壅滞、湿热内蕴、大积大聚,使实邪结 聚于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畅达于外。 如热结胃肠, 便秘腹痛拒按, 潮热谵语。 又兼面色苍白, 表现 四肢厥逆,精神萎顿等状似虚寒的假象。
(本质)
面色苍白,四肢逆冷, 精神萎靡,脉微欲绝
• 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过程,就是正邪 相争及其盛衰变化的过程
(一)正邪相争与发病
• 正:正气,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
• 邪:邪气,各种致病因素。 • 1、正气不足 • 2、邪气侵袭 • 3、正邪相争
正气不足
•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正气旺盛,脏腑功能正 常,气血充盈,卫外固密,抗邪有力,邪气就不易入侵, 疾病就不易发生 •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 固,不足以抵抗病邪时,邪气才较易乘虚而入,使人体阴 阳失调,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
虚象:倦卧神疲、 乏力少气。
临床特点:以肾阳虚为主。 鉴 别:“阳虚则寒”:虚而有寒,以虚为主; “阴胜则寒”:以寒为主,虚象不明显。
阳偏衰病机示意图
2.阴偏衰:即阴虚。是指人体精、血、津液等物 质亏耗,以致阴不制阳,阳气相对偏亢,机能
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
特点:阴不制阳,阳相对亢盛的“虚热证”。
阳 偏 胜
壮热、面红、 目赤、便干、 苔黄、脉数 等症状
临床特点:热、动、燥
“阳胜则热”
《素问˙调经论》“阳盛则外热”——外邪客于体表,则卫外之阳气充盛于肌表 与 邪气抗争,从而引起“奏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外泄”的发热症状。
病机趋向:“阳胜则阴病”
阴阳的对立消长
邪客于阳 而致阳盛 阳盛耗伤 机体阴液 阴相对 不足 阴绝对 亏虚
(一)阴阳偏胜
是指人体阴阳双方中某一方的病理性亢盛状态, 属“邪气盛则实”的实证。 1.阳偏盛:即阳胜。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 出现的一种阳偏胜或机能亢奋,代谢活动亢进, 机体反应性增强,阳热过剩的病理状态。
特点:阳盛而阴未衰(或虚亏不甚)的“实
热 证”。 机理:
感受阳邪 五志化火 邪郁化火 阴邪从阳化热
(二)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的抗病 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 化。
《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 则虚”。
1.虚实病机
实的病机
邪气盛则实 含义 特点 形成 表现
主要指邪气亢盛, 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 的一种病理状态。 邪气较盛,正气未衰,正邪斗争剧烈的一系列证 候。 外感六淫初、中期,或痰、食、血、水滞留体内 的内伤病。 体质壮实,精神亢奋,壮热烦躁,疼痛拒按,二 便不通,脉实有力等。
外达,而出现类似虚证的证候。如热结胃肠的里热炽盛,除可见大便秘 结、腹满痛拒按等实热症状外,还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冷、精神萎靡、 脉沉伏或迟涩等虚寒之象。虽精神萎靡但声高气粗,虽脉沉伏或迟涩但 按之有力,虽肢冷但胸腹久按灼手。
真虚假实
至虚有盛候
“实”为假象的病理状态。 含义 “虚”为病机本质,
形成 正气虚弱,脏腑气血不足,功能减退,气化无力所致。 表现
临床特点:寒、静、湿 “阴盛则寒”
《素问˙调经论》“阴盛生内寒”——“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 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病机趋向:“阴胜则阳病”
阴盛则阳虚
阳主动而易耗散 素体阳虚 阳不制阴 阴寒内盛 阴偏盛时,多同时伴有 程度不同的阳气不足
阴偏胜病机示意图
阳盛则阴虚
实热证 虚热证或实热兼阴亏证 (口渴、尿少)
阳偏胜病机示意图
2.阴偏胜:即阴胜。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
现的一种阴气偏胜,机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
足,以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
特点:阴盛而阳气未衰(或虚损不甚)的“实 寒证”。 机理:
感受寒湿 过食生冷
阴 偏 胜
形寒、肢冷、 舌淡、下利、 脉迟等症状
2.阳损及阴:
原理:是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从而在阳虚 的基础上又导致阴虚,形成了以阳虚为主阴阳两虚的病理 状态。 : 病理:例:水肿证,其病机主要为阳气不足,气化失司,水 液代谢障碍,津液停聚而氺湿内生,溢于肌肤所致。但病情 发展,则又可因阴无阳生而日益亏耗,而见日益消瘦,烦躁 升火,甚则瘈瘲等阴虚症状,转化为阳损及阴的转归
• 正盛邪退:疾病好转或痊愈
• 正气较充盛,抗 • 御病邪的能力较强
精气血津液 、脏腑、经 络的损伤得 以逐渐恢复 邪气难以进一步 发展,对机体的 侵害作用减退或 消失
• 疾 病 告 愈
• 得到及时正确 • 的治疗和护理
阴阳获 得了新 的相对 平衡
• 邪盛正衰:疾病恶化或死亡
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状
态。 特点:阳不制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 机理:
阳气虚衰 阳虚不能制阴 阳气的温煦功能减弱 经络、脏腑的某些功 能也因之减退
血和津液的运行迟缓 水液不化而阴寒内盛
先天禀赋不足 后天饮食失养 劳倦内伤 久病耗伤
阳 偏 衰
寒象:畏寒喜暖、 形寒肢冷、面色白、 小便清长、下利清 谷,舌淡脉迟等
阴偏衰病机示意图
(三)阴阳互损
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 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
由于肾藏精气,内寓真阴真阳,为全身阳气阴液之根本, 因此,无论阴虚或阳虚,多在损及肾脏阴阳及肾本身阴 阳失调的情况下,才易发生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的阴阳 互损的病理变化。
1.阴损及阳
原理:由于阴精或阴气亏损,累及阳气生化不足或无所依 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阳虚,形成了以阴 虚为主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 病理:例:肝阳上亢证,其病机主要为水不涵木的阴虚阳亢, 但病情发展,亦可进一步损及肾脏精气,损及肾阳,继而出 现畏寒、肢冷、面色晄白,脉沉弱等阳虚症状,转化为阴损 及阳的阴阳两虚证
邪气侵袭
• 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 邪气侵袭是直接因素,一定条件下,甚至起主导作用——
• • • • • 高压电流 化学毒剂 刀枪伤 烧烫伤 毒蛇咬伤
即使正气强盛,也难免被伤害
疫疠之邪——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主导作用
“避其毒气”
正邪相争
• 正邪相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正胜邪负:正气强盛,抗邪有力——病邪难以侵入,即使侵入,亦能被正气及时驱 除,不产生病理反应——不发病
2.虚实变化
(1)虚实错杂:邪实与正虚同时存在
虚实相兼、错综复杂
虚中夹实—正虚为主兼邪实。如脾虚所
致水肿:脾失健运,是正虚,但脾不健运出现氺湿
停聚,为邪实。
实中夹虚—邪实为主兼正虚。如邪热炽
盛灼津所致气阴两伤证:高热,是邪实,但热盛
伤津,津伤为虚。
(2)虚实转化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虚和实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
中医病机学
病类病机
病证病机
症状机理
中医病机学说的特点
整体观
辩证观
立足于整体联 系的病理观
以整体联系和运动 变化观点认识和研 究疾病
基本病机
基本病机:指机体对于致病因素侵袭所产生的 最基本的病理反应,是病机变化的一般规律。
邪正相争
基本病机
阴阳失调
最基本的病机
精气血津液失常
(内生“五 邪”)
基本病机
虚的病机
精气夺则虚 含义 特点 形成 表现
主要指正气不足, 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 一种病理状态。 精、气、血、津液亏少和功能衰弱以及脏腑经络 功能减退,使机体抗病能力低下,正邪斗争不剧 烈的一系列虚弱、不足的证候。 先天禀赋不足、病后亏虚、多种慢性病耗损、邪 气损害等。 体质瘦弱,神疲乏力,声低气微,自汗,盗汗, 疼痛喜按,二便失禁,五心烦热,畏寒肢冷,脉 虚无力等。
1.阴损及阳
阴阳两虚
2.阳损及阴 化生
阴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