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还剩多少只?竖式计算独立完成想想做做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2连减,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可以看到。

比如,小朋友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跳绳,先去了几个,又去了几个,然后又去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不就是连加吗?七、板书设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从左往右计算19+27+26 90-25-28=1 9 9 0+ 2 7 - 2 54665+26- 28八、基础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两个竖式连写时,要注意什么提高练习2、想想做做第3题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教12+ 8+ 20= 42+ 8- 30= 52- 12+ 8= 50-30- 6= 78 - 40- 6= 78 - 18- 8=三、交流展示出示例3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你准备怎么列式呢?2、尝试列式。

启发提问:(1)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 -)应该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2)用竖式怎样计算?四、质疑拓展1、想想做做第3题。

提高练习2、想想做做第4题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要求还剩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现在一共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试算,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做法.即:8 0-3 3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计算5、想想做做第5题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女生栽树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五、检测反馈 54 66 37 25 3+ 1 2 -4 7+ 3 5-3 9+ 2 9 (() ()) C %一41+ ?6-1 7+ 5 5—'g教 学 反 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3《1-3的乘法口诀》-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3《1-3的乘法口诀》-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3 《13的乘法口诀》苏教版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章第三节内容,即《13的乘法口诀》。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1乘以1到3的乘法口诀,以及它们的应用。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背诵13的乘法口诀。

2. 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13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和游戏,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背诵并理解13的乘法口诀。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口诀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我已经准备好了乘法口诀表、练习题和一些教具,如小卡片和贴纸,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和奖励。

教学过程:一、引入:我将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来引入今天的课程,"小明的妈妈有三个孩子,第一个孩子叫April,第二个孩子叫May,第三个孩子叫什么?"通过这个谜语,我将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今天的主题。

三、互动练习:我将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练习口诀,并用小卡片进行口诀接龙游戏,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四、应用练习:我将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13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如计算购物时需要支付的总金额。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13的乘法口诀,并用大字标注重点和难点,以便学生清晰地看到并理解。

作业设计:1. 如果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一共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2. 如果每辆自行车有2个轮子,3辆自行车一共有几个轮子?答案:1. 3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分给6个小朋友。

2. 3辆自行车一共有6个轮子。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13的乘法口诀,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与家人和朋友一起玩口诀游戏,巩固所学知识,并尝试解决更多相关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内容中,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13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质导学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质导学案

1 连加、连减项目内容1.算一算。

9+3+4= 8+6+9= 3+2+7=10-8-2= 13-2-7= 19-6-5=2.计算:28+34+22。

3.计算:84-40-26。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计算连加和连减时,按照从( )往( )的顺序计算,列式时列一个竖式简单些。

5.两位数的连加计算,相同数位( ),从( )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 )位进1,按照运算顺序列成一个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6.列竖式计算。

7.算一算。

54+20+6= 46+25+17= 7+59+20=90-58-30= 75-28-19= 72-6-44=温馨提示知识准备:两位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

1.16 23 12 0 4 82.84 62 84 62 843.18 184.左 右5.对齐 个 十6.42 83 65 81 28 11 39 14 80 897.80 88 86 2 28 222 加减混合运算项目内 容1.算一算。

32+40+7= 60-40-15= 20+6-7= 73-40+20=2.小华有4支铅笔,他又买了3支,用去了5支,他还有多少支?3.加减混合运算。

67-25+28=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按照从( )往( )的顺序计算。

5.我还有( )不明白。

6.列竖式计算。

56+34-20= 32+55-46=78-24+39= 43-13+42= 7.公园里开设了一个“垂钓角”供游人钓鱼。

某周六早上池中共有53条鱼,晚上工作人员统计出总共被游客钓走28条鱼。

为了保障周日正常的垂钓,工作人员又放进42条鱼,这时池中共有多少条鱼?温馨 知识准备: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相关知识。

提示1.79 5 19 532.4+3-5=2(支)3.70 42 42 70 42 704.左 右5.略6.70 41 93 727.53-28+42=67(条)3 使两个量一样多的实际问题项目内 容1.算一算。

25+25= 20+20= 47-25= 30+40= 50+20= 50-30= 60-20= 38+22=2.小军穿了8个彩珠,芳芳穿了12个彩珠,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有以下三种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1 观察物体丨苏教版 (1)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1 观察物体丨苏教版 (1)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1 观察物体丨苏教版一、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观察物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能够形成正确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孩子们爱观察、会观察的好习惯。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观察物体的方法;2.颜色、形状的观察;3.让学生展示自己观察物体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观察物体,通过观察,了解物体的一些基本特征;2.让学生能够学会使用颜色、形状等特征来区分物体;3.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述展示自己的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物体的方法;•颜色、形状的观察;•让学生展示自己观察物体的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正确观察物体,形成合理的观察方法;•如何让孩子们学会使用颜色、形状等特征来区分物体。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们讨论一下日常生活中他们对颜色、形状的认识,并让学生们说说观察物体的方法。

2. 呈现新知1.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一些常用物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些物体。

2.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们了解物品是有颜色和形状之分的,帮助学生学会使用颜色、形状等特征来区分物体。

3.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能力1.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描述它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2.教师可以随机选择一些学生,让学生上黑板画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并描述它的颜色、形状等特征,让其他学生猜猜这个物品是什么。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并反复强调观察物体的方法和使用颜色、形状等特征来区分物体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中常用的一些物体,写下它们的颜色、形状等特征;2.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堂上的观察和描述,画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并写下它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了解物体的颜色和形状来展开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的口诀求商2无答案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的口诀求商2无答案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的口诀求商 2 无答案苏教版教案:7的口诀求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7的口诀求商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7的乘法口诀、除法原理以及如何利用7的口诀来求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7的乘法口诀,理解除法原理,并能够运用7的口诀来求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除法原理,并能够运用7的口诀来求商。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7的口诀求商。

2. 知识讲解讲解7的乘法口诀,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除法原理。

3. 例题讲解通过几个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7的口诀来求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7的乘法口诀:7 × 1 = 77 × 2 = 147 × 3 = 21除法原理:被除数÷ 除数 = 商七、作业设计1. 请写出7的乘法口诀。

(1)21 ÷ 7 =(2)49 ÷ 7 =(3)63 ÷ 7 =答案:1. 7的乘法口诀:7 × 1 = 77 × 2 = 147 × 3 = 212. (1)21 ÷ 7 = 3(2)49 ÷ 7 = 7(3)63 ÷ 7 = 9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7的乘法口诀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运用口诀求商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7的口诀来求商。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用其他乘法口诀来求商,例如8的口诀、9的口诀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共100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共100页)
20 --20
年度上学期
科 目:数

年 级:二年级 教 师: 学 校: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1——2 连加连减


新授
1、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 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竖式的书写 数位的对齐 算术卡片、课件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 谁能把电报发得又快又准? 口算 13-5= 18+7= 86-4= 64-40= (说出计算方法) 9+4+3= 14-5-4= 8+7+3= 7+4+6= 1.同学们在干什么? 活动二、 1)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用 第一位同学折了 19 个 一段完整数学语言将这一事件告诉 第二位同学折了 27 个 大家吗? 第三位同学折了 26 个 师板书: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计算 师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随机指导 当学生提出“一共折了多少个?”时 出式问题卡片 2.探究交流: 1 9 4 6 1)三个数相加该怎样计算呢?先自 +2 7 +2 6 己想一想,把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4 6 7 2 2)教师指导,学生探索三个数相加 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能探索多种不 同的计算方法。 也可以用简便写法 1 9 +2 7 活动三、计算 4 6 +2 6 7 2 还剩多少只? 师:同学们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 象平房,第二种象楼房,你喜欢哪一 种呢?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教科书 P9——10, “求比一个数多(少) 课 型 新授 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1.使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联系加、减法运算的含义正确列式解 答,初步学会检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的方法。 教学目标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借助直观,联系加、减法含义,有条 理地进行思考和分析,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思维能 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44 个圆片,学生准备 25 个圆片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个人调整 活动一、 出示例题场 一. 教学例题 景图。 1. 出示例题场景图。 提问: 从图中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些 你知道些什么? 什么? 操作: 在第一排摆圆片表示小英做花 提示:在第一排圆片 的朵数,可以怎样摆?(指名在黑板上 下面一个对一个地摆, 摆圆片表示小英做花的朵数,让其他同 摆出与第一排同样多的 学跟着摆一摆)怎样摆圆片表示小华做 圆片后,还要再摆 3 个, 花的朵数呢?怎样摆就能清楚的看出小 表示小华比小英多做了 华比小英多做了 3 朵?先在小组里讨 3 朵。 论,再动手摆一摆。 学生列出算式后,追 提示: 在第一排圆片下面一个对一个 问 : 为 什 么 要 用 加 法 地摆,摆出与第一排同样多的圆片后, 算?第二排圆片数可以 还要再摆 3 个,表示小华比小英多做了 看作哪两部分? 3 朵。 指出:根据摆圆片的 学生列出算式后, 追问: 为什么要用 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华 加法算?第二排圆片数可以看作哪两部 做了多少朵,就是求 11 分? 与 3 的和,所以要用加 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 法算。 求小华做了多少朵, 就是求 11 与 3 的和, 3. 出示第(2)题:小 所以要用加法算。 平做了多少朵? 3. 出示第(2)题:小平做了多少朵? 提问:你能先用圆片 提问: 你能先用圆片摆一摆, 再算一 摆一摆,再算一算吗? 算吗? 让学生独立完成操 让学生独立完成操作,并列式解答。 作,并列式解答。揭示 揭示课题: 课题: 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我们知道, 根 据 题 中 的 条 件 和 求小华做花的朵数, 要把 11 朵和多的 3 问题,我们知道,求小 朵合起来,所以用加法算;求小平做花 华做花的朵数,要把 11 的朵数, 要从 11 朵里去掉 3 朵, 所以用 朵和多的 3 朵合起来, 减法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求比 教学内容

6、7的分与合(导学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6、7的分与合(导学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6、7的分与合(导学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在6、7的分与合(导学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这一课题中,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详细介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1. 让学生掌握6、7的分成两个数的方法,理解分与合的概念。

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分与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6、7的分与合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6、7的分成两个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分与合的操作。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语言清晰地描述分与合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让学生掌握6、7的分成两个数的方法,理解分与合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分与合的操作。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语言清晰地描述分与合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时器、教学卡片、小黑板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分糖果的游戏,引出6、7的分与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我利用教学卡片,向学生讲解6、7的分成两个数的方法,并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随堂练习:我设计了一些分与合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用语言描述分与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在板书设计中,将6、7的分成两个数的方法进行了清晰的展示,同时列出了相关的练习题,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列出6、7的分成两个数的所有可能组合。

2. 用语言描述6、7的分与合的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2《乘法的各部分名称》-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2《乘法的各部分名称》-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2《乘法的各部分名称》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刻理解到教学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

在二年级上册数学中,乘法的各部分名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不仅涉及到数学知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章节第二节《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乘法算式中的乘数、积、乘数和积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算式的基本构成,掌握乘数、积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中乘数、积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乘数和积进行计算,并理解它们在乘法算式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乘法算式卡片、小棒、计数器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乘法算式的构成,从而更好地掌握乘数、积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乘法算式的构成,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乘数、积的概念,通过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 情境引入:我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乘法,从而引发学生对乘法算式的兴趣。

2. 例题讲解:我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了解乘法算式中乘数、积的概念,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我设计了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在板书上清晰地写出了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乘法算式的构成。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些有关乘法算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节(连加连减)教学内容:例1,1页的试一试,第2页想想做做1-4题教学目标:会用竖式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9+27= 24+18= 35+16= 45+27=二、合作探究:三、当堂测评四、拓展延伸(想想做做的3、4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二节教学内容:第3页例2 ,第3页的试一试,第3-4页页想想做做1-5题教学目标: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9+27-12= 24-18-+15= 35+16+12=二、合作探究:三、当堂检测四,拓展延伸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三节教学内容:练习一教学目标: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教学过程:处理练习一1-5题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第四节教学内容:第6页例3,第7-8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合作探究三、当堂检测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教学内容:课本8-10页例4,第9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合作探究二、课堂练习练习二教学内容:第11页练习二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几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合作探究1、列竖式计算49+25+17= 72-17-26= 57+28-29=5、哥哥剪了38朵小红花,姐姐剪了28朵,哥哥给姐姐多少多花,他们就有同样多的花?6、花园里有红花27盆,白花比红花多19盆,白花有多少盆?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一节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课本12-14页例1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知道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概念,能正确认识这些图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合作探究三、当堂测评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节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课本14-15页例2和想想做做。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认识乘法-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认识乘法-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认识乘法-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实物或图片理解乘法的含义;2.能够正确读写乘法的符号;3.能够利用数轴和乘法的性质简便计算;4.能够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乘法的含义及符号的正确读写;2.利用数轴和乘法的性质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展示一些实物或图片,让他们感性理解乘法的含义。

例如,给学生们展示一个四排五列的方格图,然后问他们这里面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

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将第一排标上数字1、第二排标上数字2,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排标上数字4。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看看第三列上有多少个数字,再看看第二行上有多少个数字,最终让学生将它们相乘,得到结果20。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认识乘法的符号,告诉他们“×”就是乘法符号。

2. 认识乘法符号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观察一些简单的乘法算式,例如2×3、4×5等。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讨论这些算式的含义,并告诉他们乘法的符号是“×”。

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大声朗读出这些算式。

3. 利用数轴计算乘法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出一些简单的乘法题,例如3×4、5×2等,然后让学生们利用数轴的性质进行计算。

例如,当计算3×4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数轴上找到3这个数,然后向右移动4个单位,最终得到答案12。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发现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例如3×4和4×3的结果都是12,5×2×2和2×2×5的结果都是20。

4.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出一些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例如52×3、36×4等,然后让学生们利用竖式进行计算。

在进行计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竖式中每一步所代表的含义,并帮助他们理解计算的过程。

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四、质疑拓展
尝试列式。
1、师:要知道一共有几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3、想想做做第4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二)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三)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本课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教具:
课件
难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 展示 反馈)
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
1、出示学习目标
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要求还剩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现在一共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5、想想做做第5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师:还剩多少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减法)为什么?
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五、检测反馈
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46+25+17 37+28+19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及教学反思-3.5 5的乘法口诀丨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及教学反思-3.5 5的乘法口诀丨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及教学反思-3.5 5的乘法口诀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5的乘法口诀。

2.熟练掌握5的倍数乘法算式。

3.通过课堂练习和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对5的倍数乘法的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5的乘法口诀。

2.熟练掌握5的倍数乘法算式。

三、教学难点1.加深学生对于乘法概念的理解。

2.让学生掌握5的倍数乘法算式。

四、教学过程1. 五分钟呈现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掌握5的乘法口诀。

请同学们按照人数依次编号,每位同学依次报出自己的编号,并回答5的乘法口诀。

2. 知识讲解1.5的乘法口诀:“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2.当我们要计算5的倍数的乘积时,可以直接使用这个口诀来帮助我们计算。

3. 训练练习1.按照口诀,可以得到5 × 6 = 30, 5 × 9 = 45, 5 × 11 = 55, 5 × 19 = 95等答案。

2.给学生出一些口算题目,例如:5 × 12,5 × 13,5 × 14,5 × 16等,让学生通过口诀方法计算出答案。

4. 游戏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速算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轮。

初赛采用自行脱口而出的点名方式,学生依次回答5的倍数乘法计算题。

决赛采用抢答方式,获胜者可依次出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口诀、训练和游戏三个环节,让学生掌握了5的乘法口诀以及5的倍数乘法算式,加深了对于乘法概念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运算能力。

但是在游戏活动中,有部分学生主动放弃了解答,影响了整个比赛氛围。

下一节课需要继续适当调整游戏规则,以更好地促进学习氛围的营造。

认识线段(导学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线段(导学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线段(导学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一、认识线段1.线段的定义:两个端点和它们之间的线段叫作线段。

如图所示:A -------- B其中,A和B是线段的两个端点。

2.线段的表示方法:用字母表示线段的两个端点。

如:线段AB3.线段的长度: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用L表示,单位是厘米(cm)。

如:LAB=5cm二、练习题1.观察下图,将所给出的线段用字母表示。

O -------- P-------- Q答案:线段OP, 线段OQ2.观察下图,估算线段的长度,用cm表示。

A -------- B答案:约2cm3.观察下图,求线段CD的长度。

C -------- D答案:CD=7cm三、思考题1.观察下图,该线段的长度是多少?请写出判断过程并给出答案。

E --------F (5cm)G -------- H (3cm)答案:线段EF和线段GH不相交,因此不能直接将它们的长度相加。

使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到如下结果:EF^2 = EG^2 + GF^2EF^2 = 3^2 + 4^2EF^2 = 9 + 16EF^2 = 25EF = 5cm因此,线段EF的长度是5cm。

2.如果线段AB的长度是3cm,线段BC的长度是4cm,那么线段AC的长度是多少?请写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及答案。

答案:使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到如下结果:AC^2 = AB^2 + BC^2AC^2 = 3^2 + 4^2AC^2 = 9 + 16AC^2 = 25AC = 5cm因此,线段AC的长度是5cm。

四、总结1.线段的定义是什么?线段的定义是两个端点和它们之间的线段叫作线段。

2.线段的表示方法是什么?线段的表示方法是用字母表示线段的两个端点。

3.怎样计算线段的长度?线段的长度是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用L表示,单位是厘米(cm)。

4.如何根据勾股定理来计算线段的长度?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计算线段的长度。

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直角两边的平方和。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个人调整
(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说说图 的意思,编编应用题。小组交流。个 别回答。 2、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 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 学生归纳、总结。 试一试 简单的计算还可以口算 1、请将下面竖式填写完整。
活动二、用竖式计算。 52+29-38= +17= 65-28 3、练一练。 完成第 2、3、4、5 题 填上数,使三角形每条边上三个数的 和相等。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竖式计算。 (一)填空。 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 36+28+17= ( ) ,先从个位加减。 65-25-21= 2﹑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男生一共折了 38 只,女生 一共折了 42 只。送给幼儿 园 33 只,还剩多少只? 竖式计算 60-38+40 ( 十位退( ) 。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 )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1——2 连加连减 课 型 新授 1、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 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竖式的书写 数位的对齐 算术卡片、课件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 谁能把电报发得又快又准? 口算 13-5= 18+7= 86-4= 64-40= (说出计算方法) 9+4+3= 14-5-4= 8+7+3= 7+4+6= 1.同学们在干什么? 活动二、 1)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用 第一位同学折了 19 个 一段完整数学语言将这一事件告诉 第二位同学折了 27 个 大家吗? 第三位同学折了 26 个 师板书: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计算 师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随机指导 当学生提出“一共折了多少个?”时 出式问题卡片 2.探究交流: 1 9 4 6 1)三个数相加该怎样计算呢?先自 +2 7 +2 6 己想一想,把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4 6 7 2 2)教师指导,学生探索三个数相加 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能探索多种不 同的计算方法。 也可以用简便写法 1 9 +2 7 4 6 +2 6 7 2 师:同学们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 象平房,第二种象楼房,你喜欢哪一 种呢?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4.6 1-6的乘法口诀求商丨苏教版 (13)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4.6 1-6的乘法口诀求商丨苏教版 (13)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4.6 1-6的乘法口诀求商丨苏教版(13)一、教学目标:1.能掌握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三、教学要点:1.掌握1-6的乘法口诀。

2.掌握除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和概念。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知识通过引入“乘法口诀”这样的工具,激发学生对本节课话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2.回顾乘法口诀教师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乘法口诀方法,并简单复习1-5的乘法口诀。

3.学习6的乘法口诀通过讲解和练习,教师介绍6的乘法口诀,并让学生进行跟读及默写,加深记忆。

6×1=6,6×2=12,6×3=18,6×4=24,6×5=30,6×6=364.乘法口诀求商通过大量练习,让学生自行总结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例如:36÷6=65.综合运用把口算跟练习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内容。

6.小结通过反复巩固和总结,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五、巩固练习:1.计算:1)2×6=?2)4×6=?3)6×6=?4)10×6=?2.思考题:1)6的倍数有哪些?2)如何用乘法口诀求商?3)除法和乘法有什么关系?六、教学反思:本课主要介绍了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通过大量练习和实际运用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关系,也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熟练掌握了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例如纠正学生写错乘法口诀的问题,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同时,也需要定期复习和总结,不断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第一单元100以内加减法(第1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

2、提高计算能力。

学习准备:算一算23+18= 66-27= 33+24=51-25= 81+9= 47-38=学习导航:一、小明折了19只纸鹤,小英折了27只,小丽折了26只。

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达标检测:A、竖式计算。

35+24+17= 93-58-23=B、我们班栽杨树36棵,松树28棵。

其中男生栽了31棵。

(1)、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2)、女生栽树多少棵?我的感悟:100以内加减法(第2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2、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算一算23+16+34= 17+25+38=72-11-25= 96-18-21=学习导航:同学们折飞机,男生折了38只,女生折了42只,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达标检测:A、竖式计算。

26+14-28= 95-27+16=B、公交车上原来有25人,下车16人,上车18人,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我的感悟:变成同样多(第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将两个事物的数量变成同样多的三种方法。

2、培养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学习准备:算一算26-17= 55+16= 47-18+26=25+38= 90-45= 45-7+27=学习导航:小军穿了8个彩珠,芳芳穿了12个彩珠,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达标检测:A、丁丁收集了43张邮票,当当收集了35张邮票,要让两人的邮票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B、二一班有22人参加大扫除,二二班有34人参加大扫除。

二二班分给二一班几人,两班参加大扫除的人数就同样多了?我的感悟:多与少(第1课时)学习目标:1、会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已知数多几、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准备:算一算37+46-58= 80-46+19=学习导航:小英做了11朵花,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根据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问题1、问题2、达标检测:A、女生植树32棵,男生比女生多植树11棵,男生植树多少棵?B、同学们跳绳,小丽跳了78下,小刚再跳15下就和小丽一样多,小刚跳了多少下?我的感悟:第二单元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特征,能正确分辨出这些图形。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第三单元 乘加、乘减 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第三单元 乘加、乘减 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乘加、乘减苏教版一、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三单元,主要是针对乘加、乘减的学习。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操作,在班级和小组中进行讨论和交流,发现并总结乘加、乘减的规律,加深对概念和技能的理解。

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未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巩固乘法概念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正确使用乘法的口诀和符号文字,进一步巩固乘法的概念,从而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2. 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通过使用类比法,结合具体实例,帮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法则,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

3. 运用乘法解决生活问题通过实际生活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乘法的运算方法,强化学生的数学概念,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借助小组或班级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字口诀的记忆通过带着学生一起口头说出乘法口诀“一颗葡萄吃了三颗桔子,一共吃了多少?”或书写符号“ ×”进行互动,巩固学生的乘法概念。

2. 基本技能的练习通过快速计算1~9乘法口诀的练习,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熟练度,并引导学生在使用口诀的同时,思考乘法运算的本质和规律。

3. 类比引入乘加、乘减通过类比方法引入乘加、乘减的概念,例如:“小明一天上午吃了3个苹果,下午又吃了3个苹果。

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这时候,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乘法表达式 3 × 2 = 6,即“3(上午+下午)=6”,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

4. 运算技巧的应用通过数学游戏等活动,训练学生的运算技巧和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5. 活动设计设计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进行乘加、乘减运算,如“四个小鸟,每只身上有 2 个斑点,总共有多少个斑点?”学生应该用乘法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6.12 复习乘法口诀丨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6.12 复习乘法口诀丨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6.12 复习乘法口诀丨苏教版一、学习目标1.复习1-5的乘法口诀,能够快速正确地背诵并应用;2.掌握6和7的乘法口诀;3.进一步培养口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二、学习内容1. 回顾1-5的乘法口诀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背诵一遍,并回答下列问题:(1)1乘以任何数都等于___?(2)2乘以偶数的秘密是什么?(3)3乘以任何数都满足什么规律?(4)4乘以整十数(10、20、30等)有什么特殊的计算方法?(5)5乘以奇数的秘密是什么?2. 学习6和7的乘法口诀接下来我们要学习6和7的乘法口诀。

请同学们记住下面的口诀:六七口诀: 6乘以1不变化, 6乘以2走过去, 6乘以3你别走, 6乘以4横杠贯穿整个地球…… 7的口诀实在不大好记,你它一遍,它就在心里飘一遍。

学会这两个口诀后,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1)6乘以多少等于42?(2)7乘以5等于多少?(3)8乘以6等于多少?(4)9乘以7等于多少?(5)10乘以8等于多少?3. 练习口算题1.45乘以2等于多少?2.86乘以3等于多少?3.73乘以4等于多少?4.81乘以5等于多少?5.63乘以6等于多少?三、学习笔记请同学们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笔记可参照下面的示例:1. 乘法口诀1乘以任何数都等于这个数本身。

2乘以偶数的秘密:先把这个偶数一分为二,再把2加到一半的数上。

例如:2乘以8等于8的一半(即4)加上2倍的4,即8+8=16。

3乘以任何数都满足这样的规律:先乘以3,再把这个数一分为二,把其中一半再乘以3。

例如:3乘以7等于21,再将7的一半(即3.5)乘以3,得到10.5,将两者相加即可得到21+10.5=31.5。

4乘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先把这个整十数除以10,再将4乘以得到的小数,最后把结果乘以10。

例如:4乘以70等于4乘以7(得到28),再乘以10,即280。

5乘以奇数的秘密:先把这个奇数减1,再将这个差除以2,最后将这个差加回去乘以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导学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节(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例1,1页的试一试,第2页想想做做1-4题教学目标:会用竖式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9+27= 24+18= 35+16= 45+27=
二、合作探究:
三、当堂测评
四、拓展延伸(想想做做的3、4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二节
教学内容:第3页例2 ,第3页的试一试,第3-4页页想想做做1-5

教学目标: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9+27-12= 24-18-+15= 35+16+12=
二、合作探究:
三、当堂检测四,拓展延伸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三节
教学内容:练习一
教学目标: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教学过程:
处理练习一1-5题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
第四节
教学内容:第6页例3,第7-8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
三、当堂检测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课本8-10页例4,第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
二、课堂练习
练习二
教学内容:第11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
1、列竖式计算
49+25+17= 72-17-26= 57+28-29=
5、哥哥剪了38朵小红花,姐姐剪了28朵,哥哥给姐姐多少多花,他们就有同样多的花?
6、花园里有红花27盆,白花比红花多19盆,白花有多少盆?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一节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12-14页例1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知道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概念,能正确认识这些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三、当堂测评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二节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14-15页例2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在动手拼图形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
二、当堂测评
练习三
第三节
教学内容:课本16-17页。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折、剪、拼的活动中感知有关图形的特征,发展初步的
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七巧板
第1节
教学内容:18-19页比比想想,想想拼拼,拼拼说说。

教学目标:
1、通过拼图形的活动,加深对学过的图形特征的认识,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在用七巧板的活动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
二、
表内乘法(一)
第1课时
教学内容:20页例1,试一试,21页例二2、试一试,22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认识“几个几相加”,为学习乘法做好准备。

2、在例1的基础上认识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
1、
2

2、学习例2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22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认识“几个几相加”,为学习乘法做好准备。

2、在例1的基础上认识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过程:一、合作学习
4×4=16
读作:
4和4是 16是
5×6=30
读作:
5和6是 30是
6×5=30
读作:
6和5是 30是
4、2乘6写作 6乘2 5乘4写作 6乘3写作
第3课时
教学内容:23-24页练习四1—5题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几个几相加”,能列出加法算式,并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合作学习
读作:读作:
4个5相加 5个4相加
读作:读作:
二、拓展延伸
1、5×4=20 读作:
5和4是 20是“×”是
2、根据题意写乘法算式
6乘3写作: 3乘6写作:
5乘6写作: 9乘8写作:
第4课时
教学内容:23-24页练习四6--8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乘法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感知乘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
()个()相加,加法算式是
乘法算式是或
读作:读作:
2、4х2=8 读作: 4和2是 8是
二、合作探究
三、拓展延伸
1、5х3=15 你能把它改写成加法算式吗?
2
3个
3个3
5个2
2个4
3、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
1+1+1+1+1=
8+8+8+8=
第5课时
教学内容:例3和27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根据几个几相加列出乘法算式的方法,学会
2、
3、4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 5+5+5=15 写出乘法算式或
二、合作学习
二、当堂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