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政治课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政治课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创造的欢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办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课堂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一些简单而实际的问题留给成绩较差的学生,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课堂的乐趣,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上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这是利用成功带来的积极体验促进学生学习的结果。从学生关注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标》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消极被动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率。
一、导入新课的“开门红”
新课的导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否成功,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新课导入得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学习变成学习的需要,在接下来的新课学习中,学生就能主动地学习;相反,如果导入得不好,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在新课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就是被动的。正如布鲁纳所说“学习的最好动机就是对所学东西的兴趣”。新课导入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整堂课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新课的教学中,若给学生适度的、备受学生关注的、文体方面信息的刺激,就能够起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作用,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用好初中政治教材中的“小栏目”
据统计,鲁教版初中政治教材中的“相关链接”“读一读”“名人名言”“想一想”“议一议”等小栏目就有接近300个,这些“小栏目”的设置具有针对性、典型性、思想性、科学性等特点,集启发性、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有机地拓展了教材的内容,弥补了正文表达的不足,能把教师新授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教师的教学,又可以增强学生上课的积极参与能力,开发学生的多向性思维。因此,利用“小栏目”这一教学手段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争取处理好教材中的“阅读与思考”
“阅读与思考”所选用的材料都是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或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参与的热情比较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材料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不拘一格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多角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结局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阅读与思考”材料的思想教育性,是由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的,它的教育形式是“显性”的。现在的中学生比较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真理,但由于他们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局限,往往缺乏对事物的全面了解,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难免以偏概全,加上社会上不良思想的误导,他们看问题容易步入误区,走向极端。
对此,教师应及时引导,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同时,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四、跟着学生关注的问题走
由于教师和学生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考问题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了师生对同一问题的关注点截然不同。多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一直习惯于学生跟着老师走,跟着老师关注的问题走。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打破这一常规,让老师跟着学生走,跟着学生关注的生活实际问题走,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关注的问题畅所欲言,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课堂回归现实生活。例如:在讲“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路”这一课中的我国资源短缺的原因这一问题时,我让学生说说家庭、社会上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时就有学生说到“洗一回脸用两盆水”“把喝剩下的水随手倒掉”“洗完手不关好水龙头”“用很多水洗车”等等。最后,师生很容易就总结出这一问题的原因:由于我们的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再加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又引出了要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五、让学生出现的错误成为“亮点”
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出现错误,错误意味着学生的思路出现偏差,或方法选择不当,或认知结构不完善等等。但我们又要看到,出错并非就只是坏事,如果教师处置得当,引导有方,错误也能闪现亮
点,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成为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点,情感、态度的转折点,能转化成有效的课程资源。要出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要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与应变能力,准确地把握时机加以引导,事实转化活动。因为学生的错误正是学生的疑惑所在,因而学生随之而来的思考、探究活动就积极主动,其讨论、争辩得就十分热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学生的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肤浅、模糊,使学生需要探究,获得正确答案之所在,利用它来设置问题的情境就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切合学生需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错误成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究的诱因与问题。
(作者单位山东高唐县第二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