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历史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和扩张学案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1933 年5 月的一个夜晚,德国柏林火光冲天,人声鼎沸,人们好像正在举行一场盛大欢乐的篝火晚会。
但是,定睛细看,才发现往火堆中抛去的不是什么柴草和燃料,而是成千上万册精美书籍。
这些人类文明长期积累的优秀成果,瞬间就在这无情的熊熊烈火中灰飞烟灭。
然而,指挥这次焚书运动的德国领导人居然欢呼:“火光照亮了新时代。
”这时的德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竟能出现这种匪夷所思的摧残人类文明的现象?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美国通过实施“新政”逐步摆脱了危机漩涡。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国、日本走上了什么道路?二、课题教学考点1 纳粹政权的建立1.背景(1)20世纪20~30年代的世界__经济危机__,沉重打击了德国。
( 2)以_希特勒_为首的纳粹党趁势发展壮大。
2.建立: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_法西斯__统治。
3.影响:形成世界大战的 _欧洲__策源地。
4.统治(1)制造“_国会纵火案_”,打击德国共产党。
(2)解散一切工会和取缔除_纳粹党_以外的所有政党。
(3)强化专政机器,加强_思想_控制。
(4)迫害_犹太人__。
考点2 反犹狂潮1. 背景:希特勒早在《我的奋斗》中,就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
2. 经过:犹太人被剥夺了德国公民身份; 不得经商,不许担任公职,不能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 不得参军; 严禁与雅利安人通婚,等等。
商店拒绝向犹太人出售商品。
法西斯分子捣毁他们的住宅和商店,强迫他们清扫街道。
3. 结果:大量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离德国。
考点3 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1.背景:20世纪20—30 年代,意大利和日本先后出现法西斯政权。
2.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意大利国王被迫任命墨索里尼为总理,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3.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建立:1936 年2月,日本兵变后出现了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进行的侵略扩张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
教材通过介绍三国对外侵略的历史事实,让学生了解法西斯主义的反人类本质,认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从而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这一课题,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1. 对法西斯主义的反人类本质认识不足;2. 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感受不深;3. 对和平、发展的观念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西斯主义的反人类本质,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进行的侵略扩张行为,认识法西斯主义的反人类本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进行的侵略扩张行为,法西斯主义的反人类本质。
2.教学难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平、发展的观念的树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创设战争场景,让学生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西斯主义的反人类本质。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战争案例,分析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3.讨论话题、案例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导学案(含答案)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过程和反犹暴行教学难点: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特点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奥斯维辛原本只是波兰的一个安静的小镇,但它却在二战中成为比正面战场还要残忍和惨烈的“杀人工厂”。
1940年4月27日,纳粹德国开始在这个作为铁路交通枢纽的小镇上建造最大的集中营。
其最初的目的主要是关押波兰政治犯和消灭苏联战俘,但1942年1月20日纳粹在万湖会议上通过的“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则使这里成为犹太人的“屠宰场”。
据估计约有110万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杀,其中超过九成都是犹太人。
从此,奥斯维辛成为大屠杀的代名词,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悲恸之地。
什么是法西斯?为什么德国法西斯要疯狂屠杀犹太人?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过程以及内外政策。
图一 图二设问:图一反映了什么信息?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影响?提示:意大利法西斯党徽。
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
它标志着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2.教师在学生阅读基础上,归纳总结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概况。
归纳总结:(1)背景;(2)时间;(3)建立过程和标志;(4)内外政策: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知识拓展】进军罗马是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因为不满法西斯党在1921年的意大利国会选举中的535席只取得105个议席而号召3万名支持者进入罗马的事件。
该事件成功令当时的意大利国王伊曼纽三世任命墨索里尼为首相。
它标志着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使意大利成为第一个由法西斯掌权的国家。
目标导学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阅读教材和下列图片,说说希特勒是怎样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的。
图一图二(1)材料中图一是哪一党的党徽臂带?提示:纳粹党。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导学案设计
环节五:测试评价8.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9.如下图反映的是1922年10月,墨索里尼率领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的情景。
该情景标志着( ) A.意大利法西斯党正式建立 B.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C.意大利开始走上了武力扩张道路 D.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的形成10.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转嫁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而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①日本;②英国;③德国;④美国;⑤意大利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11.1933年与1922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2/3,面对这种经济状况,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
下列内容与这种状况无关的是()A.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B.苏联形成斯大林模式C.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D.德日建立法西斯统治12.1933年,在德国、苏联和美国可以看到的景象分别是()A.德国正在组建三国同盟,苏联粉碎武装干涉,美国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B.德国正在组建三国同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热火朝天,美国处在经济危机之中C.德国希特勒上台,苏联粉碎武装干涉,美国处在经济危机之中D.德国希特勒上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热火朝天,美国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13.意大利走上法西斯道路的主要原因是()A.外敌的入侵B.一战战败赔款C.一战导致经济衰退D.墨索里尼的组织能力14.20世纪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
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点的事件或现象有:①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②德国:纳粹政权掀起反犹狂潮③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④美国:生产过剩,失业率高涨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学者宣称日本为建立“王道乐土”而进行“大东亚圣战”,以拯救亚洲国家。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1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1一. 教材分析《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为满足其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历史。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以及战争的结果。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罪行,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分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意义,进一步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掌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过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及意义。
2.难点: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原因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分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
3.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过程及意义。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分析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原因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
2.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分组讨论的道具(如白板、彩笔等)。
4.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以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过程及意义。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导学案(含答案)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一、学习目标1、掌握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欧亚两个战争源地形成的背景,经过及它们的对内对外政策。
2、了解德国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简况。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难点: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
三、自主学习(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1.建立背景:一战后,意大利,政治混乱,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乘机组织2.建立标志:年,向罗马进军3.对内外政策:对内实行,对外醉心于4.对外扩张:1935年,意大利侵略(二)、德国法西斯政权1.建立背景:(1)沉重打击了德国,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2)以希特勒为首的利用民众对的不满,煽动,赢得了广泛支持。
2.建立标志:1933年,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对内政策(1)利用,打击共产党。
(2)解散一切工会。
(3)为加强思想控制,焚毁(4)残酷迫害犹太人。
(5)大力发展,积极扩军备战4.对外侵略扩张:1935年,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1936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1938年,吞并; 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三)日本法西斯政权1.建立背景:(1)日本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2)经济大危机,日本经济,国内外矛盾激化(3)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2.建立标志:1936年,____ ____上台组阁,______ __战争策源地形成3.对外扩张:(1)加紧扩充军备,制定(2)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
四、合作探究1、填表国别背景人物建立时间建立标志意大利德国日本2、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共同特点有哪些?五、知识检测1.希特勒在哪个国家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的统治?()A.日本B.德国C.意大利D.法国2.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受此影响()A.德意日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B.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正式形成C.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3.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不同之处是()A.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建立的B.对外推行侵略扩张C.对内实行独裁统治D.疯狂扩军备战4.1936年,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事件是()A.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性的轴心国集团B.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C.日本发生的“二二六”兵变D.日本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内阁上台5.下列事件与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无关的是()A.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B.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D.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6.日本法西斯主义不同于其他法西斯国家的主要特点是()A.对外侵略扩张B.对内独裁统治C.反对共产国际运动D.以军部为核心参考答案:三、自主学习(一)1、经济衰退工农运动墨索里尼法西斯党 2、1922 法西斯党徒3、独裁统治领土扩张4、埃塞俄比亚(二)1、经济危机加剧纳粹党《凡尔赛条约》复仇情绪 2、希特勒3、“国会纵火案”大量进步书籍军事工业 4、义务兵役制奥地利(三)1、受到重创军部 2、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3、《国策基准》四、合作探究1、一战后,经济衰退墨索里尼 1922 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经济危机希特勒 1933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经济危机广田弘毅 1936 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2、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五、知识检测1-6 BCADAD。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国家进行的侵略扩张活动,以及这些侵略行为对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本质,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这一主题,学生可能对具体的历史背景、事件过程和影响认识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线索,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认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活动,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活动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难点:引导学生认识战争本质,培养学生的和平观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历史背景、事件过程和影响。
2.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深入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
4.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战争恶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视频、图片、文字资料。
3.分组讨论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活动。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视频、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教材主要通过详细的历史事实,介绍二战前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包括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二战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方面,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深入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及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包括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
2.掌握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培养学生对于和平的珍视,增强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及其影响。
2.难点:引导学生从历史事实中深入分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理解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及其影响。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
2.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3.教学PPT。
4.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短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二战前的世界形势,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详细讲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包括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
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及其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从历史事实中深入分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理解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导学案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日期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扩张;知道欧洲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概括德国法西斯的对内外政策及暴行。
3.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重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侵略扩张,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形成。
难点: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
基础部分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1.背景:______________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____________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2.标志:________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________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3.政策:(1)对内实行________统治。
(2)对外领土扩张:侵略并吞并____________。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1)____________沉重打击了德国,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加剧。
(2)以________为首的纳粹党乘机大肆活动,进行蛊惑宣传。
(3)利用民众对《____________》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赢得广泛支持。
2.标志:________年,__________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建立了__________专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3.纳粹党实行恐怖活动的表现:(1)纳粹党利用“____________”,打击德国共产党。
(2)为加强________控制,还焚烧了大量的进步书籍。
(3)残酷迫害犹太人。
(4)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____________。
吞并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侵略政策:1927年,日本内阁宣称“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2.形成的背景: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14课,主要讲述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德意日三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三国对外侵略扩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认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具体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深入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过程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德意日三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掌握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认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德意日三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成。
2.难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史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过程和意义。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侵略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
3.史料:相关的史料和案例。
4.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课堂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德意日三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法西斯国家?法西斯国家的出现对世界有什么影响?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的相关史料,让学生深入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主要讲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意大利的侵略扩张、日本的侵略扩张以及三国轴心的建立。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认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必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这一课题较为复杂,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清楚德、意、日三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过程,以及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德、意、日三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过程,认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德、意、日三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过程及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恶行,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必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视频等,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德、意、日三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为例,分析其侵略行为的特点和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历史图片、视频等。
2.教材:准备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
3.参考资料:搜集与德、意、日三国法西斯侵略扩张相关的历史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德、意、日三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相关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前言】本篇教案主要讲述的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20世纪上半叶德、意、日三国的扩张路线、原因和结果。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国际关系的变化和战争的影响,深入理解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让学生明白和珍视和平,反对侵略和战争。
【教学重点】1. 德、意、日三国的扩张路线、原因和结果。
2. 国际关系的变化和战争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学生的历史意识培养。
2. 学生如何理解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
2. 讨论式教学法。
3. 互动式教学法。
【教学步骤】<一>引入通过投影展示《德、意、日三国扩张路线图》,让学生逐一介绍这三个国家的扩张内容,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三国的扩张原因。
<二>讲解与探究1. 德、意、日三国的侵略扩张通过分组方式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分析20世纪上半叶德、意、日三国的扩张路线、原因和结果。
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资料和相关背景理解,自行撰写总结与分析,并在讨论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火花。
2. 国际关系的变化和战争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让学生分析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对这些国家及地区产生的影响。
通过调研、讨论、对比,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和评价事物。
<三>总结将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出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的主要内容及后果,让学生重新认识到和平的珍贵。
<四>作业布置布置翻阅相关资料,扩展了解相应的背景知识。
【课后延伸】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与同学一起学习有关的纪录片或影视作品,进一步了解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历史。
并结合现实,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感悟,彰显历史的价值。
《法西斯国 家的侵 略扩张》 导学案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法西斯国家的兴起背景和主要特征。
2、掌握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主要史实和影响。
3、分析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原因和教训。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法西斯国家的主要代表及其侵略行径。
(2)法西斯侵略扩张带来的严重后果。
2、难点(1)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根源和社会基础。
(2)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防止法西斯主义的死灰复燃。
三、知识梳理(一)法西斯国家的兴起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背景: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
(2)建立:1922 年,墨索里尼率领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2、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背景: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社会矛盾激化,民众对现政权不满。
(2)建立:1933 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3、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背景:日本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尖锐,为摆脱困境,日本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
(2)建立:1936 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
(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1、意大利的侵略扩张(1)1935 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2、德国的侵略扩张(1)1938 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2)1939 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日本的侵略扩张(1)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2)1937 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三)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原因1、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危机导致各国经济衰退,社会动荡,为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2、极端民族主义:法西斯国家宣扬极端民族主义,煽动民族仇恨,为侵略扩张寻找借口。
3、军国主义传统:日本、德国等国家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为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提供了思想基础。
4、国际秩序的不稳定: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存在诸多矛盾和缺陷,未能有效遏制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导学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背景和目的。
2.理解侵略扩张对于当时国际局势和中国的影响。
3.掌握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动和对中国的侵略情况。
二、导学内容1.背景知识:世界历史上的法西斯国家有哪些?它们的侵略扩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2.思考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有哪些影响?它们是如何侵略中国的?三、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和原因,那么接下来我们将要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
请大家回想一下,有哪些国家属于法西斯国家?2.引导思考:为什么法西斯国家会展开侵略扩张?他们的目的是什么?3.呈现课文: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重点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动和对中国的侵略情况。
4.拓展思考:对于中国来说,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有哪些影响?它们是如何侵略中国的?5.小结归纳: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达标检测1.选择题:下列国家中,属于法西斯国家的是()A.美国B.苏联C.德国D.英国2.判断题: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他国的资源和劳动力,推行种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3.问答题:简要描述一下日本的侵华战争。
五、拓展延伸通过研究第14课的内容,你是否觉得当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多么的珍贵?我们如何维护和平、防止战争?六、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写一篇关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的读后感。
2.收集一些关于和平与战争的资料,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和平与战争的看法。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侵略扩张对于中国的影响和日本的侵华战争也有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学案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学习目标】1、知道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扩张;知道欧洲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了解法西斯主义对世界和平产生的消极影响,认识和平的可贵和战争的残酷。
【重点难点】重点: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难点:法西斯主义的影响【自主探究】知识点1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2、建立: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3、内外政策: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
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知识点2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广大中下层民众困苦不堪,对政府的不满加剧。
以为首的纳粹党乘机大肆活动,根据各个阶层的不同心理,进行针对性的蛊惑宣传;还利用群众对《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从而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2、形成——希特勒上台:1932年,在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开始掌握国家大权。
不久他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形成。
3、对内独裁:①纳粹党利用“”,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②接着,纳粹党乘机解散了;③纳粹政权为加强控制,还焚烧了大量的进步书籍;④疯狂迫害。
4、对外扩张:①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②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③1938年,吞并了;1939年3月,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知识点3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①制定侵略政策:日本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
1927年,日本内阁宣城“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
②成立法西斯组织: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同步【知识梳理】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__ __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1922年,法西斯政权在__ __建立起来。
2.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
不久,他解散国会,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 __策源地形成。
3.希特勒上台以后,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乘机解散了工会。
法西斯政权为加强思想控制,还焚烧了大量的进步书籍,疯狂地迫害、屠杀犹太人。
希特勒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__ __》,实行普遍__ __,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4.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__ __,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伪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地区。
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__ __,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 __策源地形成。
日本加紧扩充军备,并制定了《国策基准》。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
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要点探究】1.纳粹党为什么能够得到德国民众的信任,被选上台呢?①德国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渴望民族复兴,民族复仇主义思想蔓延;②经济大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使垄断资产阶级需要对外扩张来转嫁危机;③希特勒高超的演讲才能和欺骗手段。
2.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迫害犹太人?①历史因素:(宗教信仰)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
古代欧洲的罗马教廷由于宗教信仰,对犹太人进行宗教迫害,并且伴随着对犹太人的经济掠夺;②国际因素: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③个人因素: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其厌恶犹太人,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
3.意、德、日三个国家的法西斯化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相同点?不同点:①背景不同。
意大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沉重打击下转变为法西斯国家的,而德国和日本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走上法西斯道路的;②方式不同。
德、意是以政党夺权的方式建立法西斯专政的,而日本是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逐步控制政权来实现的。
相同点:这三国都是因为国内政治危机的加剧而最终走上法西斯道路的。
【当堂训练】1.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而德国和日本则A.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发动内战C.走上法西斯道路 D.实行新经济政策2.德、意、日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是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
下列各项,与德、意、日三个国家法西斯上台都有关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1929~1933年经济危机C.罗斯福新政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3.当今世界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
那么,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危机的连续打击B.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C.国际恐怖活动的频繁发生D.民族复仇主义的打击报复4.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A.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B.1933年希特勒上台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5.图片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历史的瞬间。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日军刺杀中国人《格尔尼卡》纳粹迫害犹太人A.法西斯暴行B.纳粹的暴政C.战场的残酷D.种族的灭绝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2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46.2%,有13万家以上的工厂倒闭,失业人数将近1700万,约为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
农产品批发价格下跌了54%,农民的农业净收入从61亿美元降到20亿美元,100多万家农场破产,许多农民流离失所。
对外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
美国出现了约200万人的流浪大军,许多家庭连照明用的蜡烛都买不起。
——选自《经济成长历程》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克服经济危机。
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之后全国3/4的银行重新开业,银行信誉获得恢复;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农业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达到了减少盲目生产,规范工业生产的目的;《联邦紧急救济法》通过后,对缓解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颁布的《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社会保险法》则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了救济。
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元气,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美国人均收入水平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选自《经济成长历程》材料三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希特勒和纳粹党趁机大肆活动,通过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从此德国建立了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恐怖统治。
1939年9月1日,德国以强大的兵力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
随后,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选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根据材料一,概括写出经济大危机破坏性的表现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通过何种方式干预美国经济?(3)根据材料三回答,希特勒领导德国走上了什么道路?参考答案1-5 CABDA6.(1)工业生产下降;农民收入降低;对外贸易减少;失业人数增加;人民生活贫困。
(2)立法。
(3)法西斯道路。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1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过程和反犹暴行教学难点: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特点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奥斯维辛原本只是波兰的一个安静的小镇,但它却在二战中成为比正面战场还要残忍和惨烈的“杀人工厂”。
1940年4月27日,纳粹德国开始在这个作为铁路交通枢纽的小镇上建造最大的集中营。
其最初的目的主要是关押波兰政治犯和消灭苏联战俘,但1942年1月20日纳粹在万湖会议上通过的“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则使这里成为犹太人的“屠宰场”。
据估计约有110万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杀,其中超过九成都是犹太人。
从此,奥斯维辛成为大屠杀的代名词,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悲恸之地。
什么是法西斯?为什么德国法西斯要疯狂屠杀犹太人?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过程以及内外政策。
图一图二设问:图一反映了什么信息?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影响?提示:意大利法西斯党徽。
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
它标志着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2.教师在学生阅读基础上,归纳总结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概况。
归纳总结:(1)背景;(2)时间;(3)建立过程和标志;(4)内外政策: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知识拓展】进军罗马是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因为不满法西斯党在1921年的意大利国会选举中的535席只取得105个议席而号召3万名支持者进入罗马的事件。
该事件成功令当时的意大利国王伊曼纽三世任命墨索里尼为首相。
它标志着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使意大利成为第一个由法西斯掌权的国家。
目标导学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阅读教材和下列图片,说说希特勒是怎样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的。
图一图二(1)材料中图一是哪一党的党徽臂带?提示:纳粹党。
(2)希特勒是怎样在德国建立起法西斯政权的?提示:学生自主回答(首先赢得群众支持;其次当选国家总理,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
【图解过程】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信息,指出纳粹政权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暴行。
材料展示:在德军进军莱茵区之后的二十四小时,是我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我不止一次地跪下来祈求神显灵,保佑德国。
结果我的祈求灵验了,我要消灭法兰西,夺回因为1919年《凡尔赛条约》失去的国家、土地,以及应有的尊严。
——希特勒(1)图片反映了什么信息?除此之外,纳粹政权还有哪些暴行?提示:图片反映了希特勒掌权期间,大肆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暴行;除此之外,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纳粹党乘机解散了工会;纳粹政权为加强思想控制,还焚烧了大量的进步书籍等。
(2)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为什么德军进军莱茵区之后的二十四小时,是希特勒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提示: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因为《凡尔赛条约》规定:禁止德国进军莱茵非军事区;害怕德军的进军军事行动遭到协约国的攻击(或制裁)。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纳粹德国对内独裁和对外扩张的表现。
【图解内外政策】目标导学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说出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过程与特点。
材料展示: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而且逐渐转变为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尤为致命。
尽管当年是难得的丰收之年,但由于物价全面下跌,日本农民因此负债累累。
与此同时,大量城市失业人口重新返回农村,这使得本来就贫瘠的农村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祸不单行,1930到1931年冬春,日本东北地区遭受了五十年一遇的霜害,稻田八成受害,比常年少了四成收获,导致日本东北七县爆发了连封建时代都少见的严重饥荒。
一时间,饿殍遍地,卖儿卖女,甚至举家自杀,导致日本经济一落千丈,国计民生凋敝。
深感政府无能的陆军将校把日本东北问题解决方案押到了中国东北上。
二者虽在同一纬度线,气候条件也相差不离,但中国东北的农业条件却是日本东北无法比拟的。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过程与特点。
(1)背景: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工业生产急剧萎缩,在国内外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
(2)过程①核心: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②对外扩张: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
接着,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伪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地区。
(3)建立: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4)军备与扩张:制定《国策基准》;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
2.德、日法西斯化的过程有何不同之处?法西斯专政本质上是一样的,对此你有何认识?提示:不同点——德国法西斯政权是骗取民众信任,依靠军队,组织纳粹党,通过选举方式上台;日本法西斯政权是通过发动对外战争,利用军部控制内阁上台的。
认识——法西斯是独裁、专政、侵略和战争的代名词,法西斯主义三大特征:独裁专制;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
对内专政独裁、对外侵略扩张是其共同特征;法西斯是违背时代潮流的,注定要被人类所抛弃。
(类似亦可)三、课堂总结在一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打击下,美国、英国等国家通过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和调整,挽救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