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_图文.ppt
13 地标准表格水取水构筑物(共122张PPT)
![13 地标准表格水取水构筑物(共1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347891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2.png)
第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二页。
建 物
13.2 江河取水修建物地点(wèi zhi)的选择
拥有稳固河床和河岸,凑近(kàojìn)主流,有足够的水 深
➢ 在曲折河段上,取水修建物地点宜设在河流的凹岸。 ➢ 在凸岸的起点,主流还没有偏离时,也可设置取水修建物 ➢ 在凸岸的起点或终点,主流虽已偏离,但离岸不远有不淤积
推移(tuīyí)质运 动
➢ 起动流速:在必定的水流作用下,静止的泥沙由静止状态转 变为运动状态这时的水流速度称为起动流速。
➢ 止动流速:当河水流速逐渐减小泥沙静止下来的数值称为泥 沙的止动流速。
➢ 泥沙的止动流速为起动流速0.71。 ➢ 在用自流管或虹吸管取水时,为防止水中的泥沙在管中堆积,
设计(shèjì)流速应不低于不淤流速。 ➢ 不同颗粒的不淤流速能够参照其相应颗粒的止动流速。
正确选择江河取水修建物地点的方法原则
➢ 深入现场,检查研究,全面掌握河流的特征。 ➢ 依据取水河段的水文、地形、地质、卫生等条件,全面分析,
综合考虑,提出几个可能的取水地点(wèi zhi)方案。 ➢ 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案。
第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二页。
建 物
13.2 江河取水(qǔ shuǐ)修建物地点的选择
第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二页。
建 物
13.1.2 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yǎnbiàn)对取水修建 物的影响
河床变形
➢ 河床单向变形:指在长时间内,河床缓慢地不中断地冲洗或淤积, 不出现冲淤交织。
➢ 河床来去变形:指河流周期性来去发展的演变现象。 ➢ 河床纵向变形:河床沿纵深方向的变化,表现为河床纵剖面上的
冲淤变化。 ➢ 纵向变形由水流纵向输沙不均衡所惹起。 ➢ 纵向输沙不均衡是由来沙量随时间变化和沿程变化,河流比降和
2015-共同学习之旅-给水工程-13-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布置的影响因素
![2015-共同学习之旅-给水工程-13-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布置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1696b91d6edb6f1aff001fb6.png)
石油污染土壤简述及修复技术
河床变形
3 取水工程
3.3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3.3.1 影响地表水取水构筑物设计的主要因素
泥沙运动 河流泥沙是指在河流中运动的以及组成河床的泥沙,所有在河流中运动及静止的粗细泥沙、大小石砾都称为河流泥沙。 根据泥沙在水中的,运动状态,可将泥沙分为床沙、推移质及悬移质三类。
③ 河流中推移质泥沙占河流总携沙量的5~10%,对河床演变起着重要作用; 河流中悬移质泥沙占河流总携沙量的90~95%,对河床演变起最重要的作用;
3 取水工程
3.3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3.3.1 影响地表水取水构筑物设计的主要因素
对于悬移质而言,与取水最为密切的问题是含沙量沿水深的分布和水流的挟沙能力。 ⑴含砂量的分布
石油污染土壤简述及修复技术
解答: 见M3教材P89,不宜建设取水构筑物的点有以下几处: Ⅱ:取水构筑物一般设在桥前0.5~1.0km或桥后1.0km以外的地方; Ⅳ:位于弯曲河段上的取水点宜设在凹岸,凸岸容易产生淤积; V: 取水点应设在丁坝上游,并与坝前浅滩点相距一定距离。 解析:选[B]
典型真题
2013-2-45.下列关于河床演变的叙述中,哪几项错误? (A)河床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在一般情况下是各自独立进行的 (B)凸岸淤积,凹岸冲刷,是由于河床的纵向变形造成的 (C)河床在枯水期也会发生变化 (D)影响河床演变最重要的是悬移质泥沙 解析: A错误,见M3教材P87,河床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彤两种变化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 B错误,见M3教材P87,凸岸淤积,凹岸冲刷,主要是由于横向环流; C正确,见M3教材P87,枯水期产生淤积; D正确,见M3教材 P86“称推移质……但对河床演变却起着重要作用”,选项中问的是影响河床演变最重要的是,起重要作用, 但不一定就是最重要的作用; 见P86另一段“”这类泥沙(悬移质)一般粒径较细,在冲积平原江河中,约占总挟沙量的90%~95%”,这类泥沙的淤积、冲刷 才是影响河床演变最重要的部分。选[AB]
取水工程全套课件演示文稿
![取水工程全套课件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f7ffb909e87101f69e3195cd.png)
一区: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江 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上 海、云南、江苏、安徽、重庆; 二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 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宁夏、 陕西、内蒙古河套以东和甘肃黄河以东的 地区;
第2章 设计用水量
设计年限:所设计的系统能够在符合设 计要求的条件下正常使用的年限。 给水工程的设计应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 的前提下,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近期 设计年限宜采用5~10年,远期规划年限宜 采用10~20年。
给水系统的设计用水量一般是指设计年 限内最高日用水量 ,包括: 1、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 公共建筑用水); 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 水; 3、消防用水; 4、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 5、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
综合生活用水定额(L/cap· d)
城市规模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小城市 分区 最高日 平均日 最高日 平均日 最高日 平均日 260~410 210~340 240~390 190~310 220~370 170~280 一 190~280150~240 170~260 130~210 150~240 110~180 二 170~270140~230 150~250 120~200 130~230 100~170 三
③地形 分区、泵站
③水厂位置
输水管、管网
⑤产业结构
分质、分区
1.4 工业给水系统
分类: 水质:软化水(锅炉)、纯水、超纯水 流程:复用、循环、直流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系统(复用、循环或 直流)的选择,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的 节约利用和水体的保护,并应采用复用或循 环系统。
水量平衡:冷却用水量和损耗水量、循环 回用水量补充水量以及排水量保持平衡。 水量平衡的目的是达到合理用水。采 取的途径是改革生产工艺,减少耗水量, 或提高重复利用率,增大回用水量,以相 应减少排水量。 水量平衡图:标明总循环水量、各车间冷 却用水量、损耗水量、循环回水量和补充 水量等,做到每个车间的给水与排水量平 衡,整个循环系统的给水、回水和补充水 量平衡。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介绍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cebca3e16fc700aba68fc0b.png)
(7)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 选择取水构筑物位置时,应结合河
流的综合利用,如航运、灌溉、排洪、 水力发电等,全面考虑,统筹安排。
河床横向变形由水流横向输沙不平 衡引起,而横向输沙不平衡主要由环流 造成。
2 江河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
意义:江河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是 否恰当,直接影响取水的水质和水量、取 水的安全可靠性、投资、施工、运行管理 以及河流的综合利用。
要求: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根据取水 河段的水文、地形、地质、卫生等条件, 全面分析,综合考虑,提出几个可能的取 水位置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从中选 择最优的方案。
(1)设在水质较好地点 为避免污染,取水构筑物宜位于城
镇和工业企业上游的清洁河段,在污水 排放口的上游100~150m以上;
取水构筑物应避开河流中的回流区 和死水区,以减少进水中的泥沙和漂浮 物;
在沿海地区应考虑到咸潮的影响, 尽量避免吸入咸水;
污水灌溉农田、农作物施加杀虫剂 等都可能污染水源,也应予以注意。
取水构筑物与丁坝同岸时,应设在 丁坝上游,与坝前浅滩起点相距一定距 离处,也可设在丁坝的对岸;
拦河坝上游流速减缓,泥沙易于淤 积,闸坝泄洪或排沙时,下游产生冲刷 泥沙增多,取水构筑物宜设在其影响范 围以外的地段。
(6)避免冰凌的影响 在北方地区的河流上设置取水构筑物
时,应避免冰凌的影响。取水构筑物应设 在水内冰较少和不受流冰冲击的地点,而 不宜设在易于产生水内冰的急流、冰穴、 冰洞及支流出口的下游,尽量避免将取水 构筑物设在流冰易于堆积的浅滩、沙洲、 回流区和桥孔的上游附近。
设计取水构筑物时应收集的有关 资料:
给排水工程ppt
![给排水工程ppt](https://img.taocdn.com/s3/m/356cb4a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1.png)
❖ 2、工业用水。应按生产工艺要求确定, 即使同一类用水,其水质要求亦有差别, 具体要求由生产工艺提供。
二、净水方法
第二节 净水工程
❖ 原因:水源水(原水)多含有各种杂质(如 地面水常含有泥沙、腐植质、其他悬游物质、 胶体物质及细菌等),这些物质不符合生活 饮用水质标准或工业用水标难,必须进行净 化
一、水质标准
❖ 1、生活用水。生活用水应该符合生活饮用水 的卫生标推, 我国1976年公布的水质标准如 下表所示。
活用水。除水量、水压应满足需要外,水质也 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2。
❖ 2、生产给水系统。供生产设备的用水系统, 如生产中的冷却、洗涤及锅炉等用水。由于生 产种类不同,工艺各 异,因而对水量、水质、 水 压、水温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在技术经济 比较合理时,应设置循环或重复利用给水系统, 以节省大量生产用水。
❖ 缺点:几种污水汇集后 都流人处现厂,使处理厂的 规模过大,投资过多,建设困难;不降雨时,排水 管内水量较 小,管中水力条件较差;如果直接排入 水体又极不卫生。因此实际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的 很少。
(2)截流式合流制
❖ 定义:污水与雨 水合流后排向沿 河的截流干 管, 并在干管上设置 雨水溢流井。不 降雨水时,污水 流入处理厂进行 处 理;降雨时, 管中流量增大, 当管内 流量超过 一定限度时,超 出的流量将 通过 溢流井溢入河道 中。
三、污水排入地表水的卫生规定
第三章 建筑给水工程
❖ 第一节 给水系统 ❖ 一、给水系统的任务:供应建筑小区、工业
取水构筑物、一级泵站、水厂
![取水构筑物、一级泵站、水厂](https://img.taocdn.com/s3/m/5d451d2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0.png)
水厂对取水构筑物和一级泵站的影响
03
水厂的处理工艺和规模会影响一级泵站的输水需求,同时也会
影响取水构筑物的选址和规模。
三者之间的协调管理
统一规划设计
应急预案与协同应对
在规划阶段应将取水构筑物、一级泵 站和水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确 保三者之间的协调性和互补性。
制定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明确 三者之间的协同应对措施,确保供水 安全。
取水构筑物、一级 泵站、水厂
目录
• 取水构筑物 • 一级泵站 • 水厂 • 取水构筑物、一级泵站、水厂的关系与协
调 • 取水构筑物、一级泵站、水厂的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取水构筑物
取水构筑物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
取水构筑物是用于从水源地提取 和输送水的各种结构物的总称, 是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03
取水构筑物
包括取水头部、取水管、 集水井等,用于从水源取 水。
泵组
包括水泵、电机、控制柜 等,用于加压输水。
辅助设施
包括阀门、管道、仪表等 ,用于控制水流、监测水 质和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一级泵站的运行与管理
运行
一级泵站的运行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水泵电机和控制柜的正常 工作,同时需要监测进出水的水质和流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建议一
加强工程前期的调研和设计工作,充分了解当地的环境条 件和实际需求,避免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工程问题。
启示二
在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应注重质量控制和设备维护, 加强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建议二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确保工程的安全稳 定运行。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https://img.taocdn.com/s3/m/1dbcfac85fbfc77da269b164.png)
(2)具有稳定河床和河岸,靠近主流, 有足够的水深 在弯曲河段上,取水构筑物位置宜 设在河流的凹岸;如果在凸岸的起点, 主流尚未偏离时,或在凸岸的起点或终 点;主流虽已偏离,但离岸不远有不淤 积的深槽时,仍可设置取水构筑物。 在顺直河段上,取水构筑物位置宜 设在河床稳定、深槽主流近岸处,通常 也就是河流较窄、流速较大,水较深的 地点,在取水构筑物处的水深一般要求 不小于2.5~3.Om。
2)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 适用条件: 靠近取水岸,水深岸陡,水位变 幅较小,河床与河岸较稳定,河岸地质条件较差。 采用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时,在地形及 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缩短水泵房与 进水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如受地形及地质的自然 条件限制,则要采取必要的结构措施,缩短其间 距,减短水泵吸水管路,有利于维护管理和增加 运行的安全性。 与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形式相比,分建式 取水构筑物显然水泵吸水管长,水泵启动所需时 间较长,吸水管或吸水底阀漏水时,检修困难。
(1)设在水质较好地点 为避免污染,取水构筑物宜位于城 镇和工业企业上游的清洁河段,在污水 排放口的上游100~150m以上; 取水构筑物应避开河流中的回流区 和死水区,以减少进水中的泥沙和漂浮 物; 在沿海地区应考虑到咸潮的影响, 尽量避免吸入咸水; 污水灌溉农田、农作物施加杀虫剂 等都可能污染水源,也应予以注意。
(2)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基础呈水平布置 即进水间与水泵间的底在同一标高上。在岸边地 质条件较差,不宜作阶梯形基础布置时采用这种 形式。 这种形式的取水构筑物多用卧式泵,安装在 最低设计水位以下, 使水泵自灌引水启动,运 行管理方便。但由于水泵间高度大,建筑面积 (包括相应的进水间面积)也较大,因而造价较高, 检修不便,水泵间通风条件较差。
取水工程课件
![取水工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848f05b14e852459fb572d.png)
第三章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第一节 江河水水源特征与取水构筑物的关系 第二节 江河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 第三节 江河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第四节 江河移动式取水构筑物 第五节 湖泊和水库取水构筑物 第六节 山溪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 第七节 海水取水构筑物
第一节 江河水水源特征与取水构筑物的关系
一、江河水水源特征 1.江河的径流特征 江河的水位、流量、流速等是江河径流的重要特征。 2.泥沙运动 江河中的泥沙的运动状态分为推移质泥沙和悬移质泥沙。 推移质泥沙:在水流的作用下,沿河底滚动、滑动或跳跃前进的泥沙。 悬移质泥沙:悬浮在水中,随水流前进的泥沙。 3.河床演变 河床演变是指由于冲刷或淤积导致河床纵横剖面上的形态变化。它是水流与河床作 用的结果,河床影响水流条件,水流促进河床的变化。
按进水间与泵房的关系分成合建式和分建式。 1)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
进水间与泵房合建在一起。优点是:取水量大、供水安全性高、布置紧凑、占地面 积小、水泵吸水管路短 装及施工要求高。适用于岸边地质条件较好且有足够水深的地段。由进水间与泵房的基 础的标高的不同,布置形式有阶梯式布置和非阶梯式布置。
取水工程课件
第一章 取水工程概述
第一节 水资源概述及取水工程任务 第二节 给水水源
第一节 水资源概述及取水工程任务
一、水资源概念及我国水资源概况 1.水资源概念 1)广义概念:海洋、地下水、冰川、湖泊、土壤水、河川径流、大气水等自然界存 在的各种水体。 2)狭义概念:指上述广义水资源范围内可以得到恢复更新的那一部分淡水。 3)工程概念:指上述狭义水资源范围内可以得到恢复更新的淡水资源中,在一定的 技术条件下,可以为人们所用 的那一部分水及少量被用于冷却的海水。 2.我国水资源概况 1)人均淡水资源贫乏: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东南多,西北少年;年内差别大。 3)水源污染相当严重:90%以上城市水源受到污染。
室外给水设计 (34)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室外给水设计 (34)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https://img.taocdn.com/s3/m/89b500094afe04a1b171deda.png)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5.3.1 关于选择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的规定。
在选择取水构筑物位置时,应重视和研究取水河段的形态特征,水流特征和河床、岸边的地质状况,如主流是否近岸和稳定,冲淤变化,漂浮物、冰凌等状况及水位和水流变化等,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
此外,还需对河道的整治规划和航道运行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与落实,以保证取水构筑物的安全。
对于生活饮用水的水源,良好的水质是最重要的条件。
因此,在选择取水地点时,必须避开城镇和工业企业的污染地段,到上游清洁河段取水。
5.3.2 沿海地区的内河水系水质,在丰水期由于上游来水量大,原水含盐度较低,但在枯水期上游径流量大减,引起河口外海水倒灌,使内河水含盐度增高,可能超过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为此,可采用在河道、海湾地带筑库,利用丰水期和低潮位时蓄积淡水,以解决就近取水的问题。
避咸蓄淡水库一般有 2 种类型:一种是利用现有河道容积蓄水,即在河口或狭窄的海湾入口处设闸筑坝,以隔绝内河径流与海水的联系,蓄积上游来的淡水径流,达到区域内用水量的年度或多年调节。
近河口段已经上溯的咸水,由于其比重大于淡水而自然分层处于河道底部,待低潮位时通过坝体底部的泄水闸孔排出。
这样一方面上游径流量不断补充淡水,另一方面抓住时机向外排咸。
浙江省大塘港水库和香港的船湾淡水湖就是这种型式的实例。
另一种是在河道沿岸有条件的滩地上筑堤,围成封闭式水库,当河道中原水含盐度低时,及时将淡水提升入厍,蓄积起来,以备枯水期原水含盐度不符合要求时使用。
杭州的珊瑚沙水库、上海宝山钢铁厂的宝山湖水库、上海长江引水工程的陈行水库等,都是采用这种型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3.3 关于大型取水构筑物进行水工模型试验的规定。
据调查,电力系统进行水工模型试验的项目较多。
如泸州电厂长江取水,取水量为 7000m3/ h,因水文条件复杂,通过模型试验确定取水口位置及取水型式;宜宾福溪电厂南渡河取水,取水规模为河水流量的 36.7%,亦通过模型试验确定取水口位置及型式。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https://img.taocdn.com/s3/m/349b742de87101f69f31950c.png)
缺点:取水头部伸入河床,检修和清洗不便;敷设自流管时,开挖土石方量较大;
洪水期河底易发生淤积、河水主流游荡不定,从而影响取水。
第6章
地表水取水工程
6.2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6.2.1 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适用:河床较稳定,主流距离河岸较远; 河岸水深较浅且岸边水质较差; 自流管埋深不大或者在河岸可以开挖隧道以敷设自流管等情况。
第6章
地表水取水工程
6.2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6.2.2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的构造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由集水井、泵站、取水头部、进水管等部分组成。
1、集水井:集水井一般由进水间、格网和吸水间三部分组成。
(1)进水间 组成:由进水室和吸水室两部分,可与泵房分建或合建。 形式:形状有圆形、矩形、椭圆形等。 设计:进水间的平面尺寸应根据进水孔、格网和闸板的尺寸、安装、检修
地表水取水工程
6.1
地表水取水工程概述 6.1.1 取水构筑物分类
一、分类:
1、按水源种类可分为: 河流、湖泊、水库及海水取水构筑物 2、按取水构筑物的构造形式可分为:
固定式 (岸边式、河床式、斗槽式)
活动式 (浮船式、缆车式) 3、取水构筑物类型的选择
取水构筑物的类型选择,应根据取水量和水质要求,结合河床地形、河
(2)取水构筑物与丁坝同岸时,应设在丁坝上游,与坝前浅滩起点相距一定距离 处,也可设在丁坝的对岸;如图6-4(P151)
(3)拦河坝上游流速减缓,泥沙易于淤积,闸坝泄洪或排沙时,下游产生冲刷泥 沙增多,取水构筑物宜设在其影响范围以外的地段。
第6章
地表水取水工程
6.2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6.2.1 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6.1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设计最高水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设计最高水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f7bc49615acfa1c7ab00cc14.png)
岸边式取水构筑物的构造和计算 1)进水间 进水间由进水室和吸水室两部分 组成,可与泵房分建或合建。分建时 平面形状有圆形、矩形、椭圆形等。 圆形结构性能较好,水流阻力较小, 便于沉井施工,但不便于布置设备。 矩形则相反。进水间深度不大,用大 开槽施工时可采用矩形。深度较大时 宜采用圆形。椭圆形兼有两者优点, 可用于大型取水。
河床纵向变形由水流纵向输沙不平 衡引起,而纵向输沙不平衡由来沙量随 时间变化和沿程变化、河流比降和河床 宽度沿程变化导致。
河床横向变形由水流横向输沙不平 衡引起,而横向输沙不平衡主要由环流 造成。
13.2
江河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
意义:江河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是 否恰当,直接影响取水的水质和水量、取 水的安全可靠性、投资、施工、运行管理 以及河流的综合利用。 要求: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根据取水 河段的水文、地形、地质、卫生等条件, 全面分析,综合考虑,提出几个可能的取 水位置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从中选 择最优的方案。
13.3
江河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与活动式取水构筑 物相比具有取水可靠,维护管理简单,适 应范围广等优点,但投资较大,水下工程 量较大,施工期长,在水源水位变幅较大 时尤其突出。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设计时应考虑远期 发展的需要,土建工程一般按远期设计, 一次建成,水泵机组设备可分期安装。 江河固定式取水构筑物主要分为岸边 式和河床式两种,另外还有斗槽式等。
为缩小泵房面积,减小泵房深度, 降低泵房造价,可采用立式泵或轴流泵 取水。这种布置电机设在泵房上层,操 作方便,通风条件较好。但立式泵安装 较困难,检修不方便。 在水位变化较大的河流上,水中漂 浮物不多,取水量不大时,也可采用潜 水泵取水。潜水泵和潜水电机可以设在 岸边进水间内,亦可设在岸边斜坡上。 这种取水方式结构简单,造价低。但水 泵电机检修较困难。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共81页文档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共81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6a02f0c26fff705cd170a5a.png)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地表水构筑物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地表水构筑物](https://img.taocdn.com/s3/m/23ba6064de80d4d8d05a4f54.png)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地表水构筑物
(1)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通过经济技术比较确定:
1)位于水质较好的地带。
2)靠近主流,有足够的水深,有稳定的河床及岸边,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3)
4)
5)
6)
(2)
(3)的给
(4)
通过水力计算确定,且顶部进水时不宜小于0.5m,侧面进水时不宜小于0.3m,虹吸进水时不宜小于1.0m,当水体封冻时,可减至0.5m。
(5)取水构筑物进水孔应设置格栅,格栅间净距应根据取水量大小、冰絮和漂浮物等情况确定,可采用10〜30mm。
(6)进水口的过栅流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有冰絮时,可采用0.1〜0.3m/s;无冰絮时,可采用0.2〜0.6m/s。
2)岸边式取水构筑物有冰絮时,采用0.2〜0.6m/s;无冰絮时,采用0.4〜1.0m/s。
格栅阻塞面积应按25%考虑。
(7)进水自流管(渠)或虹吸管的设计流速,可采用1.0〜1.5m/s,最小流速不宜小于0.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