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件】第五讲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合集下载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传播学概论 教学PPT课件
1.历史与逻辑
人传 类播 传学 播的 的研 历究 史史
2.形态与类型
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
(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
3.结构与功能
传播的五大要素
(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研究、传播效果)
研究传播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 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收到影响,怎样互相 影响,……要研究传播学,应先了解人与人怎样建立关系。
第五讲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二)人内传播的特征
1)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信息处理的过程,但 这个过程并不是孤立的,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 关系。(输入源泉是外部环境,输出对象也是外 部环境) 2)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它 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 社会性和实践性。
第五讲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联系的,应该符合一个社会普遍认可的真善美价值尺度。 • 自我表达的目的是让别人充分认识自己。不是单纯的通过刻意修饰,而是通过展
示真实的自我,而使人格的感染力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够真正得到周围人的高度 评价。
第五讲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如何取得良好的人际传播效果? 人物访谈节目是在大众传播背景下进行的人际传播,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发挥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如何更好的发挥人际传播的效果? 首先,以真诚、平等的态度,与嘉宾打破陌生感和距离感。主持人要淡化自己和嘉宾的社会 角色,把嘉宾当作朋友,建立真诚的谈话。 其次,善于倾听和提问。在访谈节目中,信息主要是通过主持人和嘉宾的对话传递给观众, 这要求的主持人有良好的沟通技巧。 再次,非语言信息营造轻松的人际交流环境。非语言包括面部表情、目光的接触与注视,衣 着与姿态等等,运用得当会给谈话大大加分。
(一)人际传播的含义 1.什么是人际传播?
人传 类播 传学 播的 的研 历究 史史
2.形态与类型
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
(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
3.结构与功能
传播的五大要素
(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研究、传播效果)
研究传播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 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收到影响,怎样互相 影响,……要研究传播学,应先了解人与人怎样建立关系。
第五讲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二)人内传播的特征
1)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信息处理的过程,但 这个过程并不是孤立的,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 关系。(输入源泉是外部环境,输出对象也是外 部环境) 2)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它 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 社会性和实践性。
第五讲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联系的,应该符合一个社会普遍认可的真善美价值尺度。 • 自我表达的目的是让别人充分认识自己。不是单纯的通过刻意修饰,而是通过展
示真实的自我,而使人格的感染力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够真正得到周围人的高度 评价。
第五讲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如何取得良好的人际传播效果? 人物访谈节目是在大众传播背景下进行的人际传播,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发挥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如何更好的发挥人际传播的效果? 首先,以真诚、平等的态度,与嘉宾打破陌生感和距离感。主持人要淡化自己和嘉宾的社会 角色,把嘉宾当作朋友,建立真诚的谈话。 其次,善于倾听和提问。在访谈节目中,信息主要是通过主持人和嘉宾的对话传递给观众, 这要求的主持人有良好的沟通技巧。 再次,非语言信息营造轻松的人际交流环境。非语言包括面部表情、目光的接触与注视,衣 着与姿态等等,运用得当会给谈话大大加分。
(一)人际传播的含义 1.什么是人际传播?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05-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PPT课件
.
30
一、人际传播的概念
1.人内传播是一个行为主体内部的信息活动; 2.人际传播是两个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活动。 3.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传播系统。 4.人际传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 富的传播现象。 5.范畴:面谈、书信、电子邮件、电话、一对一 网络聊天等。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表象是感觉和知觉信息在人头脑中的在现。我 们见过西瓜,吃过西瓜之后,在听到西瓜或想 起西瓜的时候,我们头脑中会复现出西瓜的形 状、颜色、味道。这就是表象。
.
10
(一)人内传播的结构要素
人内传播主要要素: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符号化层> <筋腱运动层>
听觉信息 视觉信息接收系列 听觉信息接收系列 输出系列 视觉信息输出系列
信息输入过程
信息输出过程
图 人的视听觉信息. 处理模式
6
二、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
(一)人内传播的结构要素 (二)人内传播的性质
.
7
(一)人内传播的结构要素
人内传播主要要素: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
23
(一)基模的概念及特点
(一)基模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是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但随着人的成长可以发展 和改造;
二是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层化结构,类似于一个树型图;
.
24
(一)基模的概念及特点
(一)基模的概念及其特点
三是基模是知识的集束或有机的联合。基模中包含着知识、经验以 及对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也包含着价值甚至情感倾向,且按照 一定的关联性,以有机的结构预存在我们的大脑中;
5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主 我
有 意 义 的 象 征 符
客 我
客我可促使主我发生 新的变化, 新的变化,而主我反 过来也可以改变客我 ,两者互动形成新的 自我 . 人内传播具有社会性 双向性和互动性, ,双向性和互动性, 互动的介质是信息
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的精灵
(二)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布鲁默- 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布鲁默- 象征互动论》 《象征互动论》1969-人能够进行自我互 - 动 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 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在认识外界和 他人的同时也认识着自身 . 本质上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 本质上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即 与他人的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 自我互动不是这种反映的简单再现, 自我互动不是这种反映的简单再现,而是 具有独立的特点 .
重庆的一对新人扮僵尸逛街
新人在洋人街上牵 手漫步,惹来旁人 羡慕眼光,谁知转 过头来,两人却是 一副僵尸扮相,吓 倒一大片路人.新 娘裸露在外的皮肤 全部涂上了白粉, 惟独嘴唇却是鲜红 ,如同刚刚吸完血 ,脖子上还有勒痕 .新郎也是一身白 ,让人不寒而栗. 这对"新人"自称 展现的是行为艺术 .
�
第二节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人与 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 动.是一种最典型的 社会传播活动, 社会传播活动,也是 人与社会最直接的体 现.
一,人际传播的动机
1,获得信息 , 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
社会组织》 镜中 库利 1909 《社会组织》"镜中 关于自我认知) 我"(关于自我认知) 关于自我认知
库利认为, 库利认为,人 的行为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对自 我的认识, 我的认识,而这 种认识主要是通 过与他人的社会 互动形成的, 互动形成的,他 人对自己的评价, 人对自己的评价, 态度等等, 态度等等,是反 映自我的一面 镜子' '#34;自己的想象 ,关于他人如何"认识" 2,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关于他人如何"评价" 3,自己对他人的"认识"或"评价"的感 评价" ,自己对他人的"认识" 情. 人际传播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机制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明确的互动机制。 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解释这种现象: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内省理论
第一节、人内传播
01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I and the me)
05
自我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是自我意识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将三者的关系用三角形的方式进行图解,肯定关系和否定关系分别用“+”、“-”号表示。
如果三种关系从各方面看都是肯定的,或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相反,三种关系都是否定的,或者两种关系是肯定的,一种是否定的,则存在不平衡状态。共有8种形式,其中4种是平衡的结构,4种是不平衡的结构。
01
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但是 随着人的成长可以发展和改造 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层化结构,
基模具有以下特点:
02
类似于一个树形图
基模是知识的集束或有机的联合 基模具有预测和决策控制功能
第一节、人内传播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的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接触新信息,激活相关基模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吻合 采取原有的解释和态度
自我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变迁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社会关系网络是建构和决定个体行动的作用力之一;
意义:
第一节、人内传播
忽视社会分层与变动状况;
忽视人们在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控制和被控制的状况;
无法解释社会系统中的权力关系。
局限性:
第一节、人内传播
社会心理学家库利( Charles Horton Cooley,1864-1929)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明确的互动机制。 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解释这种现象: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内省理论
第一节、人内传播
01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I and the me)
05
自我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是自我意识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将三者的关系用三角形的方式进行图解,肯定关系和否定关系分别用“+”、“-”号表示。
如果三种关系从各方面看都是肯定的,或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相反,三种关系都是否定的,或者两种关系是肯定的,一种是否定的,则存在不平衡状态。共有8种形式,其中4种是平衡的结构,4种是不平衡的结构。
01
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但是 随着人的成长可以发展和改造 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层化结构,
基模具有以下特点:
02
类似于一个树形图
基模是知识的集束或有机的联合 基模具有预测和决策控制功能
第一节、人内传播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的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接触新信息,激活相关基模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吻合 采取原有的解释和态度
自我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变迁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社会关系网络是建构和决定个体行动的作用力之一;
意义:
第一节、人内传播
忽视社会分层与变动状况;
忽视人们在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控制和被控制的状况;
无法解释社会系统中的权力关系。
局限性:
第一节、人内传播
社会心理学家库利( Charles Horton Cooley,1864-1929)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PPT课件
人内传播的特点
1、隐蔽性
.
35
2、内动性
.
36
3、短途性
.
37
4、思维性
.
38
5、具有语言传播的特点
.
39
语言传播的基本条件
1、传播者:主我
.
40
2、信息:内储信息
.
41
3、语言:内部语言
.
42
4、接受者:客我
.
43Leabharlann 5、反馈:内省.44
(三)内省式思考
人内传播不是孤立、封闭和绝对的“主观 精神”的活动,而是一个与人的社会实践相联 系的活动,是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本质的反映。
.
29
主我
象征符
客我(me)
.
30
自我
“如同冲动与理智互动产生心灵一样, 主我与客我的互动产生自我。而自我的本 质又是通过主我与客我的互动结果——现 实的行动表现出来的。这些行动包括主我 与客我间的对话、谈判等方式。主我提出 要求、愿望,客我对这些加以裁定,哪些 可行,哪些应该中止。”
.
31
(二)自我互动
.
20
2、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应, 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
21
3、人的意识与思维活动具有鲜明的 社会性和创造性,是对外部世界积极能动 的反应。
.
22
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 基础。
.
23
三、人内传播:社会心理过程
人内传播不仅具有社会性也具有明确 的互动机制。
.
24
(一)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美-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最早从 传播的角度对人的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 程进行系统研究 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 策有重要的影响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四、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 播 强调姿态的传播功能
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
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
四、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 播 强调姿态的传播功能
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
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
库利 1909年 《社会组织》 “镜中我”
二、人际传播的特点
渠道多,方法灵活;
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 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三、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
一是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二是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
三、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
一是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二是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布鲁默 1969年 《象征互动论》
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
“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是与他人的社会互 动性的内在化。
“自我互动” 有助于理解社会传播与自我 的关系:人不但与他人进行传播,而且与 自身进行传播,即自我传播。
内省式思考
内省是人对自己的一种反思活动,也是一 种重要的人内传播方式。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第二节 人际传播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第二节 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也称内向传播、内在 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 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第5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人的内在传播是在人体内部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信 息交流活动发生在两个“我”之间。人的内在传播集传者 与受者于一身。 表现为:自言自语、自我推敲、自我反省、自我克制、 自我剖析、自我陶醉、内心矛盾等等。 人的内在传播是外界刺激所引起的人的内部的心理调 节。目的是为了适应周围的环境。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瑞士心理学
爬行动物 哺乳动物
皮亚杰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四、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
我们之所以能够有效地认知、分析和判断新信息或新 事物,是因为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种被称为“认知基模” (cognitive schema)的东西在起作用。
瑞士心理学 皮亚杰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主我与客我”的理论: 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 人内传播 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 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 三、人内传播的社会学分析 “主我”(I),它通过个人 人内传播并不是孤立、封闭和绝对的“主观精神”的活 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 动,而是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互动性。 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 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 人内传播是在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的能动 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 反映。 (me),人的自我是在“主我” 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 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 第一节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二、人内传播的心理学分析
人内传播伴随着积极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这是区别 于其他动物传播的根本特点。 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任何一种其他类型 的传播都必然伴随着人内传播的环节。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主我与客我”的理论: 人内传播 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 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 三、人内传播的社会学分析 “主我”(I),它通过个人 人内传播并不是孤立、封闭和绝对的“主观精神”的活 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 动,而是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互动性。 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 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 人内传播是在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的能动 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 反映。 (me),人的自我是在“主我” 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 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 第一节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瑞士心理学
爬行动物 哺乳动物
皮亚杰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四、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
我们之所以能够有效地认知、分析和判断新信息或新 事物,是因为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种被称为“认知基模” (cognitive schema)的东西在起作用。
瑞士心理学 皮亚杰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主我与客我”的理论: 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 人内传播 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 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 三、人内传播的社会学分析 “主我”(I),它通过个人 人内传播并不是孤立、封闭和绝对的“主观精神”的活 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 动,而是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互动性。 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 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 人内传播是在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的能动 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 反映。 (me),人的自我是在“主我” 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 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 第一节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二、人内传播的心理学分析
人内传播伴随着积极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这是区别 于其他动物传播的根本特点。 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任何一种其他类型 的传播都必然伴随着人内传播的环节。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主我与客我”的理论: 人内传播 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 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 三、人内传播的社会学分析 “主我”(I),它通过个人 人内传播并不是孤立、封闭和绝对的“主观精神”的活 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 动,而是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互动性。 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 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 人内传播是在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的能动 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 反映。 (me),人的自我是在“主我” 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 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 第一节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二、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互动的人内 传播
人内传播产生过程中的决定环节 1. 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级 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2. 由刺激感应的反应形式到高级动物的 感觉和心理 3. 由一般的动物感觉和心理到能动的人 的意识的产生
要素
1、感觉-人内传播的出发点 2、 知觉-即感觉的集合,或在感觉的 基础上对信息属性的综合 3、 表象-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知觉信 息在头脑中的再现 4、 概念-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属 性的认识。包括外延和内涵 5、 判断-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进 行定性的思维活动,在驾驭表象和概念 的基础上进行 6、推理-从已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 推导出未知的属性和关系的思维活动
三.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明确的互 动机制 (一)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美-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最早从 传播的角度对人的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 程进行系统研究 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 策有重要的影响 自我 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 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 的我,是自我意识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人的自我意识在主我和客我的辩证互动 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也体现着 这种互动 .
(三)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
身高、体形、脸型、 饰物、 发型、服装
(四)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
自我表达不是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 是与他人和一定的社会价值规范相联系的, 应该符合一个社会普遍认可的真善美的价 值尺度。
重庆的一对新人扮僵尸逛街
新人在洋人街上牵 手漫步,惹来旁人 羡慕眼光,谁知转 过头来,两人却是 一副僵尸扮相,吓 倒一大片路人。新 娘裸露在外的皮肤 全部涂上了白粉, 惟独嘴唇却是鲜红 ,如同刚刚吸完血 ,脖子上还有勒痕 。新郎也是一身白 ,让人不寒而栗。 这对“新人”自称 展现的是行为艺术 。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教材(PPT 38张)
库利的“镜中我”概念
他人对我是明镜,其中反映我自身。这就是"镜 中我"的概念,包括三个要素:
① 我所想象的我在别人面前的形象; ② 我所想象的别人对我这种形象的评价; ③ 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如自豪、屈辱等。
"镜中我"是社会角色和社会互动的经典概念
库利认为,“镜中我”也是“社会我”, 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是形成 “镜中我”的主要机制。 一般来说,这种以“镜中我”为核心 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与他人传播的程度, 传播活动越活跃,越是多方面的,个人的, “镜中我”也就越清晰,对自我的把握也就 越客观,越准确。
二、作为生理机制的人内传播
要素与环节:
感受刺激→神经传导→大脑活动→肌体反应
结构:
信息接收装置——感官系统 信息传输装置——神经系统 记忆和处理装置——大脑 输出装置——发声等表达器官和肌肉神经
三、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的环节/要素
1.感觉 2.知觉——感觉的集合; 3.表象——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知觉信息在头 脑中的再现;
面对面口传的三种形态
1) 单个的面对面交谈 2) 小团体的传播 3) 大众集会与群众集会
总之,面对面传播具有使人感到真实、亲切 和直接的效果。但面对面传播亦有不能复制、 保存的缺点,更有无法由自己选择的困扰。 如我们很难打断别人冗长的话。 面对面传播对购物、看电影、服饰和左邻右 舍和朋友的消息上影响力较为显著,但对于 重大的公共事务还是大众传播的影响力较大。 因此,要利用面对面传播的优点,结合大众 传播的特长,取长补短,才能最大达成传播 效果。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镜中我”概念——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 库利 “镜中我”概念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对自我的认识, 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 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 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 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 个人透过这面“镜子” 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 认识和把握自己。 认识和把握自己。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 )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 评价” 感。
(一)基模的概念及其特点
基模具有以下特点: 基模具有以下特点:
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 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可以发展和改造
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层化结构, 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层化结构,类似于一个树形图
基模是知识的集束或有机的联合 基模具有预测和决策控制功能
(二)罗伯特 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 二 罗伯特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 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接触新信息, 接触新信息,激活相关基模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吻合,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吻合, 采取原有的解释和态度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不吻合,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不吻合, 确定新的解释和态度
强化原有基模
修改原有基模, 修改原有基模,形成新基模
作为分析、推理或判断的依据参与下一个信息的处理 作为分析、
(二)罗伯特 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 二 罗伯特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 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详尽分析可能性”的理论 详尽分析可能性” 详尽分析可能性
(一)基模的概念及其特点
基模具有以下特点: 基模具有以下特点:
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 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可以发展和改造
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层化结构, 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层化结构,类似于一个树形图
基模是知识的集束或有机的联合 基模具有预测和决策控制功能
(二)罗伯特 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 二 罗伯特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 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接触新信息, 接触新信息,激活相关基模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吻合,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吻合, 采取原有的解释和态度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不吻合,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不吻合, 确定新的解释和态度
强化原有基模
修改原有基模, 修改原有基模,形成新基模
作为分析、推理或判断的依据参与下一个信息的处理 作为分析、
(二)罗伯特 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 二 罗伯特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 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详尽分析可能性”的理论 详尽分析可能性” 详尽分析可能性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吻合, 采取原有的解释和态度
新信息与认知基模不吻合, 确定新的解释和态度
强化原有基模
修改原有基模,形成新基模
作为分析、推理或判断的依据参与下一个信息的处理
(2)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 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详尽分析可能性”的理论
核心路径 边缘路径
以详尽的方式,用严谨的思考来处理信息 以较为粗略的方式来处理信息
第五讲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一、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 我传播,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 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1、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人内传播属于 人体内部的传播,但它仍然能够通过人的 活动表现出来。施拉姆这样阐释人的传播 行为:
1、一个事件发生了 2、这一事件刺激了A先生的眼、耳朵或其他感觉器官,
腺线,产生紧张(张力)、未讲话前的“感觉”等等 9、接着B先生开始按照他惯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把这些感
觉变成字句,并且从他“考虑过的”所有字句中 10、他’‘选择”或抽象出某些词,以某种方式安排这
些词,然后B先生相应地讲话,或做出行动,从而刺激了 A先生―或其他某人 11、这样,传播过程就继续进行下去 … …
C、第三,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的“镜中我”概念。库利是在
1909 年出版的《社会组织》 一书中提出“镜中 我”概念的。他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 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 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 个人透过这面 “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 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于他人如何“认识” 自己的想象;二是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 想象;三是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 的情感。库利认为,“镜中我”也是“社会我”, 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是形成“镜 中我”的主要机制。 除自我认知以外,相互认知也是确立有效的社会 协作关系的重要条件。
5、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扩展阅读
1.《人际传播教程》 2.《影响力》
三、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一)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 播
人际传播在本质上来说是个人之间相互交换精神内 容(意义)的活动,精神内容交换的质量如何,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媒体 文字 (符号载体)。 姿态
语言 表情 服装 自我表达的媒体 携带品 装饰品
发型
(二)姿态的传播功能
(1)强调语言。 (2)补充语言。 (3)代替语言。 (4)控制语言。 (5)表达超语言的意义。
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 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 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本身作为认识的对 象。 “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来说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 内在化,也就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 人头脑中的反映。 自我传播对个人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自我传播, 人能够在与社会、他人的联系上认识自己、改造自 己,不断实现自我的发展和完善。
自我表达是以他人为对象和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 境里进行的,如果不顾及他人和社会价值与规范, 一味以自我为中心,那么这种表达不但不会收到好 的效果,相反会招致误解和造成个人的社会孤立。 自我表达并不是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与他人和 一定的社会价值或行为规范相联系的,应该符合一 个社会普遍认可的真善美价值尺度。
四、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
(一)基模的概念及其特点 我们之所以能够快速有效地认知、分析和判断新信 息或新事物,是因为大脑中的“认知基模” 在起作 用。 所谓基模,指的是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 。 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新信息或新事物、遇到一个新事 件或者进入一个新的场所的时候,我们过去相关的 经验和知识会导引我们迅速地对新的状况做出认识、 推理和判断,并及时地做出态度或行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