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灾害

合集下载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灾情发展趋势
我国地震死亡 人口总体下降
经济损失迅 速上升 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 上升的原因? 科技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大幅度 提高、人们防震意识的加强,因地震死亡的人口下降。中国经 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 呈上升趋势。
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 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 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 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 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灾情却是东重西轻。虽然 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 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人 口、城市密度大,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 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课堂小结
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原因:
自然因素:
1.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上,此地震震中位于市区 2.与震发的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人为因素: 1.与人口密度有关,百万人口大城市 2.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 3.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1.地震往往会引发一些次生灾害,灾区下列灾害的发 生与这次地震无关的是( C) A.山体滑坡 B.唐家山堰塞湖 C.暴雨 D.泥石流 2.为了将营救出的重伤员及时运送到成都等大城市救 治,应选择的最佳交通工具是( D) A.火车 B.汽车 C.轮船 D.直升机 3.要为评估灾情、抗震救灾、防控次生灾害等提供及 时、可靠的决策信息(影像资料),优先选用的现 代技术手段是( C) A.数字地球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全球定位系统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图)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 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地区。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

3、灾害造成的损失
①造成经济损失 ②危害交通干线 ③摧毁耕地和建筑物
思考: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一滑坡—
泥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
我国西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丰沛,多暴雨;
西南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地表不稳;
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 它们发生的时间规律与西南地区集中降水的时间
规律相一致,因此在同一个地区,暴雨可以引发 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
然灾害出现几 率大的地区 分析孕灾环境特点
中国西南地区灾害成因分析
课标
地震
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 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从灾害强度、受灾体易损
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与防 灾减灾识等方面分析
通过比较同一次地震,归纳随距 离震源远近不同造成的不同 程度危害(死亡人数、财产 损失等在程度上的差异)。
教学目标
•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 泥石流的地理分布。 • 2.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 理解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 原因。 • 3.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 和特点。
(2)地震灾情隐患严重
我国地震震源浅,烈度较高。除浙江、贵 州两省外,其他省区均遭受过6级以上地震 的袭击。中国地震烈度区划表明,地震烈 度Ⅷ级及以上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 /2;位于这个烈度区域内的城市占全国城 市总数的46%,其中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 城市占70%;从受地震威胁的人口来看, 在广阔的高烈度区生活的人口已接近9亿。 可见地震灾情隐患的严重程度。
5、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摧毁农田和房屋;造成人员伤亡; 危害铁路、公路和水利水电工程等
我国哪个 地区是地 质灾害的 多发区?
地质灾害 多发的原 因有哪些?

地理人教版选修5课件: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地理人教版选修5课件: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一二三
No Image
目标导航
Z知识N梳o理 HIIm SHISaHUgLI e
Z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图表导读教材P30图2.7“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 该图用不同的震 级图例表明我国地震分布的特点,即西多东少,呈带状分布,并且地 质构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出, 我国地震多发区有四个——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其中青藏、 新疆多发区分布在西部,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带的北东 边界;华北和台湾多发区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说明 我国处在两大地震带上,地震频发。
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这里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 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石灰岩等可蚀性物质 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干预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 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一二三
No Image
目标导航
Z知识N梳o理 HIIm SHISaHUgLI e
Z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No Image
目标导航
Z知识梳理 HISHISHULI
Z重难N聚o焦 HIOmNGaNAgNJeUJIAO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例题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4年5月30日9时20分,云南省盈江县发生里氏6.1级地 震;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里氏6.5级地 震;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 生里氏6.6级地震。 材料二:我国局部地区地震、泥石流分布图。
Z重难N聚o焦 HIOmNGaNAgNJeUJIAO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材料二:某年我国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率逐月分布图。

十大地质灾害

十大地质灾害

我国10大类31种地质灾害的划分我国地质灾害可划分为10大类31种:1、地震:天然地震、诱发地震2、岩土位移:崩塌、滑坡、泥石流3、地面变形: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4、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渍)化、冷浸田5、海洋(岸)动力灾害:海面上升、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港口淤积6、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坑道突水、煤层自燃、瓦斯突出和爆炸、岩爆7、特殊岩土灾害: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淤泥质软土、冻土、红土8、水土环境异常:地方病9、地下水变异:地下水位升降、水质污染10、河湖(水库)灾害:淤积、塌岸、渗漏(一)地震1、分布发育概况进入20世纪以来,在我国境内(包括台湾及临近海域)发生大于或等于8级的巨大地震共9次;发生大于或等于7级的地震约80次,其中1949~1990年发生了52次。

我国的构造地震分布非常广泛,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其余各省都有6级以上地震发生。

水库诱发地震自60年代以来,目前至少以在11个省的15座水库发生,其特点是与水库蓄水有明显关系。

地震在我国大陆地区具明显的西强东弱、西多东少的发育分布规律。

如本世纪以来发生的9次大于或等于8级大地震,除2次8级发生于台湾临近海域外,其余均发生于西部省份。

我国地震烈度Ⅶ度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除了台湾外,Ⅶ度以上地区的面积相时少得多。

地震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了不均一性,往往呈带状分布。

近100年发生的地震表明,地震基本上是围绕这26条活动断裂系发生的。

我国地震活动的周期性和重复性呈现出成群分布,活跃高潮与低潮相互交替的活动格局。

东部一个周期长约300年左右,西部为100~200年左右,台湾为几十年。

2、危害状况地震灾害以突然、隐蔽为特点,一旦成灾,极易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

1901~1980年间,我国地震共死亡61万人,其中死亡人数在千人以上的地震即达31次。

1949年以来,地震就造成死亡27.4万人,伤残76.5万人,居群灾之首,同时地震还造成倒房60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一、中国的地质灾害(一)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二)滑坡、泥石流灾害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②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③夏季降水丰富、多暴雨、久雨,④人类不合理开发、植被破坏严重,⑤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2.时间分布特点(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黄土高原),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范围广、频次高、强度大5.灾害的严重后果:人员伤亡大、经济损失严重、交通运输受阻等6.防治措施: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或预报)②植树造林、生态退耕、改善生态环境③修建护坡工程、改造或加固岩土体、合理采矿等④完善防灾、减灾的法律及制定规划⑤加强管理和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因人类的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不断增加,导致了地质灾情日益严重。

中国地质灾害分布概况

中国地质灾害分布概况

第一章中国地质灾害分布概况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 类、48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管理司等,1998)。

它们是: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全国共发育有较大型崩塌3000多处、滑坡2000多处、泥石流2000 多处,中小规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则多达数十万处。

全国有350 多个县的上万个村庄、100 余座大型工厂、55 座大型矿山、3000 多公里铁路线受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严重危害。

除北京、天津、上海、河南、甘肃、宁夏、新疆以外的24 省、区、市都发现岩溶塌陷灾害。

全国岩溶塌陷总数近3000处,塌陷坑3 万多个,塌陷面积300 多平方公里。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20 个省、区内,共发生采空塌陷180 处以上,塌陷面积大于1000 多平方公里。

全国共有上海、天津、江苏、浙江、陕西等16 个省(区、市)的46个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问题。

地裂缝出现在陕西、河北、山东、广东、河南等17个省(区、市),共400多处、1000多条。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十分严重,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范围占国土面积的44.8%,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主要分布在岩溶地区和矿区。

岩溶塌陷分布广泛,自1949年以来,已在24个省(区市)发生近干起,塌陷坑总数3万多个,尤以中南、西南地区最多。

矿区(以采煤为主)采空塌陷十分严重,仅华北,华东地区的煤矿区采空塌陷每年就达10.5万亩。

地面塌陷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几十亿元。

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东部平原地区,全国已有上海,天津,苏州,无锡等40多个大中城市出现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

地面沉降虽不致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但由于够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所以造成的经济损
失尤为严重。

地裂缝已在17个省(区市)200多个县(市)发现400多处。

各类地质灾害平均每年造成10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上百亿元。

地质灾害已成为造成我国人员伤亡的主要灾害之一。

中国的地质灾害(自用)

中国的地质灾害(自用)

105
华北区、台湾地区: 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 洋板块的交界带,地 壳活动强烈
西南地区: 处在印度洋 板块和亚欧 板块交界地 带,地壳活 动活跃
我国地震死亡 人口总体下降
经济损失迅速上升
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上升的原因?
①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 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 ②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 员的伤亡减少。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教学目标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
泥石流的地理分布。 2.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 和特点。 3.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 理解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 原因。
一、地震 地质 灾害 多发原因 特点 分布 灾情 东重西轻
地震
5、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原因: 自然因素:
1.震中距: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上,此地震震中位于市区 影响烈度的因素: 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 2.震发的时间: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地质构造、地面建筑、 +经济发展水平(人和资产密度) 人为因素: +防震抗震意识
1.人口密度:百万人口大城市人口稠密 2. 抗震强度:房屋抗震系数小 3.防震意识:人的防震意识弱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自然原因: 地形:地势起伏大,坡度陡; 物质:岩体比较破碎(松散物质丰富); 植被:破坏严重,覆盖率低; 气候: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暴雨)。 人为原因: ①植被破坏严重; ②工程建设频繁
地形:地貌 四、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类型多变, 地质:地质构 地势起伏大 其中藏、滇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的省区。西南地区的 造复杂,构造 ,大斜坡多 地质灾害是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 运动强烈,多 ,易发生滑 结果。 地震,诱发滑 坡; 坡和泥石流

《中国的地质灾害》知识清单

《中国的地质灾害》知识清单

《中国的地质灾害》知识清单一、引入嘿,同学们!咱们今天要一起探索一下中国的地质灾害。

这可不是个轻松的话题,但别怕,咱们会尽量让它变得有趣些。

想象一下,有一天我去山区旅游,正欣赏着美丽的风景呢,突然听到一阵轰隆隆的声音,地面也开始摇晃起来。

哎呀,这可把我吓得够呛!后来才知道,这可能是发生了地质灾害。

那到底什么是地质灾害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二、地质灾害的概念地质灾害呢,简单来说,就是由于地质作用引发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灾害现象。

就像我刚才遇到的那种情况,可能就是地震或者山体滑坡之类的地质灾害。

三、中国地质灾害的类型1、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咱们国家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繁。

比如说,2008年的汶川地震,那可是给咱们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地震的危害可大了,它能导致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基础设施损坏等等。

所以,咱们得加强地震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2、滑坡滑坡呢,就是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我有一次在山区看到一个山坡,上面的树木东倒西歪的,后来才知道,那可能是之前发生过滑坡的地方。

滑坡会破坏农田、房屋,阻断交通,还可能会引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所以,在山区建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滑坡的措施。

3、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有一次我在新闻上看到,一个山区因为暴雨引发了泥石流,好多房子都被冲毁了,真的是太可怕了!泥石流的爆发突然,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大。

我们要加强对泥石流的预警和防范,减少它带来的损失。

四、地质灾害的分布1、地震的分布我国的地震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这些地区要么是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要么是地壳构造比较复杂。

比如说,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等地,经常发生地震,就是因为它们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非常频繁。

地质灾害事件报告

地质灾害事件报告

地质灾害事件报告地质灾害是指地质过程导致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这些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威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近年来中国发生的一起地质灾害事件,2024年汶川地震。

2024年汶川地震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地震的震中位于北纬31.07度,东经103.33度。

这次地震发生于2024年8月8日凌晨2点28分,地震的震级为7.0级。

地震造成了大量房屋倒塌,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这次地震导致了超过15,000人死亡,另有超过30,000人受伤。

地震灾害首先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生命财产损失。

大量的房屋倒塌导致了大批人员被掩埋,救援行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此外,由于通信和交通网络的瘫痪,救援工作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这次地震也暴露了中国在地震防御方面的一些问题,例如房屋建设质量不达标、抗震设施不完备等。

地震灾害也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大量的山体滑坡、崩塌和地面破裂导致了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

此外,地震产生的强烈震动也会影响到地下水的分布和地表水的流动。

这些影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田产量都造成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地震灾害,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包括派遣军队和专业救援队伍赶赴灾区,提供紧急救援物资和人员支持。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地震灾区的重建投入,改善了抗震设施和建筑质量控制。

中国科学家也加强了对地震活动的监测和预测,以提高对地震灾害的应对能力。

然而,地震灾害的防控工作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地震是一种难以预测和控制的自然现象,即使有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也很难完全杜绝地震灾害的发生。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社会公众的地震意识和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威胁。

汶川地震是中国近年来发生的一次重大地质灾害事件,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困难。

为了应对地震灾害,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急措施和长期措施,但防控工作仍然存在着挑战。

2.2中国的地质灾害

2.2中国的地质灾害

2.我国泥石流灾害区域特征
区域 青藏高原 东南部山地 川滇山地 黄土高原 华北和东 北山地 成因类型 冰川泥石流 降雨泥石流 暴雨激发的 黄土泥流 暴雨引发 泥石流 特点 规模巨大,爆发频繁而猛烈 爆发较频繁,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爆发频率、规模和强度均不及山区泥石流 爆发频率较低,但规模较大且来势迅猛
课前预习导学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课堂合作探究
KEQIAN YUXI DAOXUE KETANG HEZUO TANJIU
(1)结合材料及图,分析我国地震分布的特点。 提示:我国地震的分布以 105° E 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地震少, 西部地震多。 (2)我国地震多发区有哪些? 提示:我国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地震多发区。 (3)为何新疆多地震? 提示:新疆位于亚欧板块内部的断裂带上,断裂发育,构造运动强烈, 所以多地震。 (4)为什么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 提示:虽然我国地震灾害西多东少,但是我国东部人口、 建筑物以及 城市等密集,而西部人口稀少,所以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
课前预习导学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课堂合作探究
KEQIAN YUXI DAOXUE KETANG HEZUO TANJIU
2.我国的滑坡、泥石流灾害 (1)我国的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特点、分布及区域特征 :
自 然 原 因 人 为 原 因 特点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爆发频繁、规模 巨大的国家之一 分布具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特点。主要分布在山区,从太行山到秦 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较大,青藏高原以 东的第二级阶梯,尤其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 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人们对山区开发程度不断加大 我国是多山之国,山区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 60%,山高沟深、地势陡 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受到重力 或水力的作用,很容易形成泥石流或滑坡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

试推测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震源浅
自然原因: 震中位于市区
震发时间为凌晨
人口密度大
人为原因: 人们防震意识薄弱
建筑物抗震系数小
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
一是政府对地震的高度重视。 二是日本国民有较强的防震意识。 除此之外,日本的建筑物、道路等公 共设施的防震加固措施效果良好。
案例: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 主要分布在____ (多选)(填入字母代号)。原因是什么? BCE A.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E.四川盆地周边地区
原因:地形由平原向山区过渡,斜坡较多;处于东 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相互作用地区,降水较多;黄土、 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区;人类活动广泛且
防灾减 灾措施
加强灾害的监测预报;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的环保和减灾意识;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 法规体系;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加强国际合作
采取正确的避震措施:躲在室内开间较小和支撑坚 固的地方,如卫生间、墙角、坚固的家具下;尽量 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眼睛,掩住口 鼻;疏散到空旷的地面上,远离高大建筑物;不要 使用电梯等。
华北区、台湾地 区地震成因:位 于亚欧板块与太 平洋板块交界区 地壳活动强烈
分析材料: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我国河北唐 山发生了里氏7.8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10 千米,造成24.2万人死亡,16.7万人伤残,直 接经济损失高达283亿元,灾情之大举世罕见。 2003年9月26日凌晨3点50分,日本北海道 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5时7分又发生7.1级余 震,但仅造成1人死亡400多人受伤的微乎其微 的损失。

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

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

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汇报人:日期:•地质灾害概述•中国地质灾害现状分析•地质灾害成因分析目录•地质灾害预防措施探讨•地质灾害治理方法研究•案例分析:成功应对地质灾害的案例分享01地质灾害概述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

定义根据成因和表现形式,地质灾害可分为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震、火山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地质灾害常常导致人员伤亡,特别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环境破坏地质灾害会损坏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会破坏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

030201地质灾害的危害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某些地区由于地质条件特殊,更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地域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与季节有关,如暴雨、地震等灾害多发生在特定季节。

季节性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分布,如过度开采、工程活动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人为因素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02中国地质灾害现状分析地震灾害地震活动频繁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灾害时有发生。

地震灾害损失严重地震灾害往往造成房屋倒塌、道路断裂、桥梁垮塌等严重损失,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地震预警体系不断完善中国在地震预警方面不断加强研究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03滑坡、泥石流防治工作不断加强中国在滑坡、泥石流防治方面不断加强研究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防治效果。

01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中国地形复杂,山高坡陡,降雨量大,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

02滑坡、泥石流灾害损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灾害往往造成房屋倒塌、道路阻断、桥梁垮塌等严重损失,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滑坡、泥石流灾害地面塌陷、沉降灾害地面塌陷、沉降灾害频发01中国部分地区存在地面塌陷、沉降等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地面塌陷、沉降灾害原因复杂02地面塌陷、沉降灾害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地下水开采、地下工程建设、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

中国地质灾害的发育概况

中国地质灾害的发育概况

中国地质灾害的发育概况(一)地震(二)崩塌、滑坡、泥石流(三)岩溶塌陷(四)矿山采空(五)地面沉降(六)地裂缝(七)土地荒漠化一)平原、丘陵地面沉降与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大区位于山海关以南,太行山、武当山、大娄山一线以东,包括中国东部和东南部的广大地区。

(二)山地斜坡变形破坏为主的地质灾害大区包括长白山南段、阴山东段,长城以南,阿尼玛卿山、横断山北段一线以东、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属中国中部地区、青藏高原南部及东北部分地区。

(一)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的确定(二)渐进性地质灾害发展速率的确定(三)地质灾害危害范围的确定(四)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中国地质灾害发育现状评估1.崩滑流2.地面变形3.水土流失4.特殊岩土5.矿井灾害6.冻融7.海岸灾害8.地震预报方法1.大地形变测量异常分析2.定点形变测量3.水文地球化学方法4.地下水动态微观异常5.地电阻率法6.地磁短周期变化7.钻孔应力、应变异常8.地热9.地震综合预报方法第一节表生化学环境特征一、表生环境中元素的迁移转化(一)表生环境中元素迁移的特点1.表生环境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与太阳辐射能相互作用的地带,由于地球公转自转的影响,表生环境中元素的迁移过程具有周期性和地带性变化的特点。

2.水的循环使地表中的多种元素发生以淋滤淀积为主的迁移聚集过程。

3.生物的新陈代谢造成元素的生物循环。

4.由于岩石圈表层地质地理环境的差异,元素在迁移过程中不断发生再分配与重组合等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

5.人类活动影响元素的迁移富集过程,可造成局部地区元素分布异常。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
升。
二、地震灾害
特点: • 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危害大 • 震源浅、烈度高; 原因: • 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
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 撞带的北东边界。
二、地震灾害
特点: 地震西多东少,青藏、新疆、华北、台湾为 四个多发区; 原因:
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
二、地震灾害
三、滑坡和泥石流
1.特点——分布 ⑴. 时间分布
泥石流:发生时间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一致,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滑坡:具有常发性,一年四季均有。 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大雨、暴雨、 连续性降雨更多。 ⑵. 空间分布:主要在山区 ⑶. 地域总体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三、滑坡和泥石流
2. 成因
死亡人口





经济损失
害 灾





二、地震灾害(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
特点: 地震死亡人口总体下降,经济损失迅速上 升。 原因: 防震、抗震、减灾能力加强(地震预测、建 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等)。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 度增大。
三、滑坡和泥石流
1.特点: • 分布广泛 • 爆发频繁 • 规模巨大
中国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
一、地质灾害的类型
• 地震 • 滑坡和泥石流
二、地震灾害(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
特点:
• 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危害大 • 震源浅、烈度高; • 地震西多东少,青藏、新疆、华北、台湾
为四个多发区; • 地震灾情东重西轻,尤其南北地震带、华
北地区和台湾灾情最严重; • 地震死亡人口总体下降,经济损失迅速上

浅谈我国地质灾害及其分布规律

浅谈我国地质灾害及其分布规律

浅谈我国地质灾害及其分布规律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地面塌陷等。

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下面我将对我国地质灾害及其分布规律进行浅谈。

首先,我国地震活跃。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度亚洲大陆板块、菲律宾海板块的交汇区,地震活动极为频繁。

特别是我国的中国大陆地壳受到东亚、印度、欧亚和太平洋地震构造带的控制,成为全球地震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国家,每年发生的地震数量占全球地震总数的20%左右。

地震的分布规律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东北地区和大连沿海地区。

青藏高原是我国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这里很容易发生地震。

而东北地区属于我国地壳断裂带之一,地震活动频繁。

大连沿海地区则是我国地震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其次,我国滑坡和地面塌陷现象严重。

由于我国的地质条件复杂,滑坡和地面塌陷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地质灾害。

滑坡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大江大河流域和山区,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泸定河流域等。

这些地区地势陡峭,土壤松散,受到水力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容易发生滑坡。

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我国的盆地和煤矿开采区,如长江中下游盆地、黄土高原盆地、山西、陕西等地。

这些地区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地下水开采和煤矿开采使得地层发生变形,从而导致地面塌陷。

再次,我国火山地区潜在的火山灾害具有一定的威胁。

我国主要有八大火山群,包括长白山、昆仑山、唐古拉山、西藏南迦巴瓦等。

这些地区具有着火山活动的背景,潜在的火山灾害威胁不容忽视。

火山灾害主要包括火山喷发、火山碎屑流、火山地震等。

虽然我国火山地区的活动相对较少,但仍然需要高度警惕。

此外,我国还存在地壳下沉、地质爆炸、地下水超采等地质灾害。

地壳下沉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和内蒙古等地,沉降高度较大。

地质爆炸主要发生在煤矿和炸药生产等地方,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地下水超采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引发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与地质灾害防治

中国的地质灾害与地质灾害防治

中国的地质灾害与地质灾害防治中国是一个地广人稠的国家,拥有丰富而多样化的地质资源。

然而,由于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以及气候、地球物理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也常常面临地质灾害的威胁。

本文章将重点探讨中国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类型中国的地质灾害主要分为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几大类。

地震是中国面临的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

中国位于多个板块交汇处,地震频发。

历史上许多大地震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而且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不利影响。

山体滑坡指的是山坡上的土石体由于外力,比如降雨,而失去平衡,导致山体下滑的现象。

中国许多地区山体陡峭,加之气候湿度大,山体滑坡灾害频发。

这种灾害不仅给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危险,也对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造成严重影响。

泥石流是山区地质灾害中的一种常见类型,特指由降雨引发的水土流动现象。

中国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多山多雨,泥石流灾害常有发生。

泥石流的流动速度快,数量大,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地面塌陷主要指由于地下水开采、地表水调整等人为因素导致地面下陷的现象。

中国的许多城市位于丘陵山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地下水开采量剧增,地面塌陷问题日益严重。

地面塌陷不仅会对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造成破坏,还会引发水灾等其他灾害。

地裂缝是由于地壳应力的累积释放而导致地表出现破裂的现象。

中国西部地区由于板块运动剧烈,地裂缝灾害时有发生。

地裂缝不仅会对农田和建筑物造成损害,还会引发水源地污染等问题。

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首先是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通过加强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建设,提高监测能力,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建立使得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了更高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其次是推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和土地利用管理。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的土地利用管理,减少土地开发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

中国发生过的地质灾害案例

中国发生过的地质灾害案例

中国发生过的地质灾害案例
那我得跟你唠唠汶川地震这个事儿。

2008年5月12日啊,那可真是一个让全中国都揪心的日子。

在四川汶川这块儿,突然就天崩地裂的。

就像有个超级大力士在地下乱捣鼓,地面就像水面起了巨浪一样,晃个不停。

好多房子就跟纸糊的似的,一下子就塌了。

那大山也不安分,泥石流呼呼地就往下冲,把路都给堵得死死的,好多地方都成了孤岛。

还有舟曲泥石流呢。

舟曲本来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可是一场大雨过后,山上的泥土、石头就像一群脱缰的野马,“轰隆隆”地朝着山下的村子冲过去。

那些泥巴和石头把房子都给淹没了,好多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埋在里面了。

还有唐山大地震。

1976年的时候,唐山在夜里突然就遭受了这巨大的灾难。

那地震来势汹汹,睡梦中的人们都被这巨大的晃动给弄懵了。

城市几乎在瞬间就被摧毁,那景象就像世界末日一样,废墟一片,无数的家庭在这场灾难里破碎了。

这一个个地质灾害案例啊,真是给咱中国人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但同时也让咱中国人更加团结起来去面对困难。

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

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

图1 2008年全国地质灾害类型构成
表1
年代
2001年以来地质灾害灾情对比
发生数 死亡 失踪 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 量(起) (人) (人) (人) (亿元)
2001
2002 2003
5793
48000 13832
788
907 743
120
109 125
936
470 3355
35.0
51.0 48.7
2008年地质灾害的成因
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基础和根本原 因。2008年的重灾区是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地形起伏大, 构造活动强烈,岩土体物理风化严重,地质环境十分脆弱。 在降雨、地震、人类活动等条件触发下,极易发生滑坡、 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局地暴雨、持续强降雨和重力作用等自然条件是滑坡、 崩塌等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2008年约96%的地质灾 害是由自然因素引发的。 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也是诱发崩塌、滑坡灾害的重 要原因之一。2008年约4%的地质灾害是由人类工程活动 直接引发的,这些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切坡修路、采矿、 削坡建房、水库蓄水和人工取土等。
1.2 我国滑坡灾害的严重性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样。总体特 征是地势西高东低,高低起伏变化强烈,山地占国土 面积的70%以上。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 青藏高原近期强烈隆升河谷深切,形成峡谷高山地貌, 谷坡高陡,数百米至千余米高的谷坡广泛分布在西南 山区。季风型气候使雨季多强降雨。这样的地形、地 质和气象条件使滑坡灾害遍及全国山地丘陵区,已知 数量近百万处之多,构成灾害的数以十万计,活动面 积占国土面积的约45%,又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年年发生,年年成灾。
2006年,除北京、上海和宁夏外,全国28个省(区、市)都 发生了地质灾害,共发生102804起。其中,滑坡88523起、崩 塌13160起、泥石流417起、地面塌陷398起、地裂缝271处、地 面沉降35处,95.2%是自然因素引起、4.8%是人为因素诱发的 (图1),共造成663人死亡、111人失踪,453人受伤,直接经 济损失43.16亿元。与2005年相比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 增加了14.7%,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增加了18.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地质灾害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

2.理解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和危害。

3.掌握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和灾情。

【自主学习】
一、地震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2.我国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
原因:
总结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影响因素。

(自然、人文)
唐山灾情严重,有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①地震的强度大;②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区;③与震发的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人为因素主要有:④与人口密度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⑤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⑥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3.我国地震造成的人口死亡数下降,但经济损失上升?
①地震预测,建筑物搞震性加强,民众的防震意识加强;②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损失上升。

4.地震灾害的防御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加强国际合作等。

工程性措施:①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②实施岩土体改造加固工程,防止诱发次生灾害。

二、滑坡、泥石流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教材P33)
2.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特点(时间和空间)。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
1.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不稳定),地震多发区(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②地形:地势起伏大(崎岖);③岩性:破碎,有不稳定的土体,风化碎屑物多,土质松散;④降水: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降水强度大);⑤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毁林开荒、过度樵采、开矿等);②工程建设开挖陡坡,破坏山体的稳定性。

2.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
制定应急撤离计划。

工程性措施:①植树造林,恢复植被;②进行岩土体改造,加固稳定变形山体;③建立护坡、挡墙、格栅坝等工程;④工程建设和村落避开泥石流易发的沟谷地带;⑤减少大型工程对山体的破坏。

3.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滑坡—泥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

我国西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丰沛,多暴雨;西南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地壳活动强烈,可导致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它们发生的时间规律与西南地区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因此在同一个地区,暴雨可以引发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

【巩固练习】
1.我国泥石流分布较广的人为因素是()
A.山区面积广大
B.洪涝灾害严重
C.人类的经济活动不合理
D.退耕还林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2~3题。

2.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
是( )
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丰富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②④
3.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4~6题。

4.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气温差较大,岩石破碎
5.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塌方
6.针对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下列防治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
A.开垦梯田
B.植树造林
C.修建水库
D.治理河流
读“2009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第7题。

7.由图中内容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多西少 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
C.青藏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 D.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
8.关于我国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率不高、范围较小、危害较轻
②江南丘陵降水充沛,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
③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中西部,地面沉降多发生在东部大城市
④植被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我国滑坡、泥石流日趋频发的重要原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1年2月22日12时51分(当地时间),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地震,至少有上百人死亡,还有数百人被埋在废墟下等待救援。

这是近5个月来,克赖斯特彻奇发生的第二起强烈地震。

据统计,1900年以来,新西兰平均每两三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次。

1980年以来,发生5级以上地震平均每年约有35次。

克赖斯特彻奇最近两次地震情况表
时间震级震源深度震中死亡人数
当地时间2011年2月22日12时51分6.3级4千米
距市中心人口密集区约
10千米
数百人
当地时间2010年9月4
日4时35分
7.1级33千米位于城市以西40千米零死亡
(1)新西兰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原因是什么?
(2)此次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大量建筑物受损,城市遭受重创。

新西兰总理在惠灵顿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为60亿新西兰元(约合45亿美元)。

受此次地震影响,损失最大的经济部门是()
A.建筑业B.旅游业C.牧业和渔业D.保险业
(3)比较该市两次地震资料,分析说明22日里氏6.3级地震导致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

10.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泥石流滑坡易发程度分区图
材料二:2008年全国重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逐月分布图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及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在时间分布上的特点及原因。

中国地质灾害答案
1-5CCDDB 6-8BCC
9.(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

(2)D (3)震源浅和震中靠近市中心,地震波到达市中心距离短;穿越的地下岩层厚度小,地震能量抵达地面前被岩层吸收少;地震来袭时,正值午餐时间,市中区商业区顾客人数众多,各种公共设施开放,以上三个因素巧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10. (1)从空间上来看,我国滑坡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地区和西北的陕西、甘肃、山西地区,以及中南、东南的福建、湖南、湖北等地区。

其基本特点是:西部地区多于东部地区,南部地区多于北部地区,其中我国西南地区是滑坡分布最集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大体上以大兴安岭—燕山山脉—太行山山脉—巫山山脉—雪峰山山脉一线为界,该线以东泥石流分布零星(仅辽东南山地较密集);该线以西是泥石流发育最集中的地区。

形成原因:地形起伏大,构造活动强烈,断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降水集中,多暴雨;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切坡修路、采矿、削坡建房、水库蓄水和人工取土等对植被的破坏。

(2)从时间上看,滑坡、泥石流主要集中发生在4~9月份。

原因:局地暴雨、持续强降雨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4-9月是暴雨多发季节。

中国地质灾害答案
1-5CCDDB 6-8BCC
9.(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

(2)D (3)震源浅和震中靠近市中心,地震波到达市中心距离短;穿越的地下岩层厚度小,地震能量抵达地面前被岩层吸收少;地震来袭时,正值午餐时间,市中区商业区顾客人数众多,各种公共设施开放,以上三个因素巧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10. (1)从空间上来看,我国滑坡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地区和西北的陕西、甘肃、山西地区,以及中南、东南的福建、湖南、湖北等地区。

其基本特点是:西部地区多于东部地区,南部地区多于北部地区,其中我国西南地区是滑坡分布最集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大体上以大兴安岭—燕山山脉—太行山山脉—巫山山脉—雪峰山山脉一线为界,该线以东泥石流分布零星(仅辽东南山地较密集);该线以西是泥石流发育最集中的地区。

形成原因:地形起伏大,构造活动强烈,断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降水集中,多暴雨;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切坡修路、采矿、削坡建房、水库蓄水和人工取土等对植被的破坏。

(2)从时间上看,滑坡、泥石流主要集中发生在4~9月份。

原因:局地暴雨、持续强降雨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4-9月是暴雨多发季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