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音乐时期钢琴的演奏风格与特色
浅谈肖邦与李斯特的钢琴音乐特征
大 众 文 艺大8摘要:肖邦与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作品大大丰富了浪漫派的音乐,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代表。
本文从二者钢琴创作的异同进行论证分析,对他们钢琴音乐的艺术风格及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特征进行较为宽泛地总结。
关键词:浪漫主义;肖邦;李斯特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突破了循规蹈矩的古典风格,它强调人对主观情感,尤其是对爱情个性化情感的表述,创造出许多综合性或形式灵活的体裁,传统的体裁形式被赋予了更为浪漫的气质和个性化处理。
梦幻般的诗意和火热的激情便成为了这一时期钢琴音乐的显著特点,而肖邦和李斯特的钢琴作品则共同体现了这一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特点。
一、结构曲式的自由性18世纪下半叶以来,欧洲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中不断增长的民族性因素,也为民族乐派的产生积累了经验,特别是波兰的肖邦和匈牙利的李斯特,更以其具有炽热爱国感情和浓郁民族风格的创作,成为民族乐派的直接先驱。
这时的主流钢琴音乐已达到顶峰;在演奏技术上无人胜过李斯特,在对钢琴潜力的挖掘上更无人取代肖邦。
他们的钢琴作品也以沙龙小品或炫技性乐曲为主,其作品既不抛弃传统结构,又不受其约束,创造了许多内容形式统一的独特曲式。
如肖邦的谐谑曲op.20、李斯特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
这些曲子在保留了传统写作手法的同时也创造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它们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戏剧性上都更为充实和丰富。
二、音乐语言的民族化他们的音乐都强调民族音乐的调性和节奏特征,能够很好的吸收德奥传统,努力开拓,同时融入自己民族的音乐精华,具有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
例如肖邦的创作思想是和波兰人民、波兰土壤息息相关。
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波兰风格,肖邦很少直接采用民歌旋律作曲,而是按波兰民族民间音乐的性格、音调自己去进行创作,他的作品源自于波兰民族音乐,经过精心加工和艺术提炼造就了其独特和鲜明的个性,他的玛祖卡舞曲、波罗涅兹等一些乐曲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而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也让我们对其民族性的表现有很深的印象,他的每首狂想曲气质不尽相同,结构曲式比较自由,李斯特把吉普赛人的生活及音乐特质巧妙地编织到狂想曲中,以表达自己身为“匈牙利人”的深情。
肖邦夜曲的艺术风格与演奏技巧分析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59/ 02肖邦夜曲的艺术风格与演奏技巧分析◎孟凡淇/黄诗雨 (桂林理工大学)一、肖邦生平简介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音乐,1818年登台演出,曾在华沙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在欧洲巡回演出。
后来因为华沙起义的失败定居于巴黎,进行音乐教学和创作工作。
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音乐为基础,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曲调多为优美、情感丰富而细腻、创作曲目多为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
肖邦音乐作品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他的一生创作了大约200部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两个时期:华沙时期和巴黎时期。
肖邦在华沙出生并生活了20年,这段时期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这段时期创作出的音乐作品大多表现了他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充满想象的浪漫主义情怀,同时受到波兰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他的作品有着浓厚的波兰民族音乐的色彩。
1830年爆发了华沙起义,肖邦和他的家人离开祖国迁居法国巴黎,华沙起义的失败和波兰的沦陷使他心灵受到了严重打击,这一时期肖邦音乐风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冲突性和悲剧性音乐元素,表现了肖邦对祖国深切地热爱和思念以及亡国之恨,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
这一时期也是他音乐创作的全盛时期,体现了他的思想艺术的高度成熟。
二、《夜曲》的创作背景夜曲是19世纪初由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首创的一种钢琴曲体裁,主要表现夜晚的宁静,对大自然的描绘,旋律抒情、柔美。
肖邦在创作《夜曲》时,肖邦以菲尔德夜曲作为基础,充分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在音乐要素中寻求发展和创新,他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从情感表达、作曲手法、曲式结构、和声织体等方面比前人更具有创造性。
肖邦的一生创作了21首夜曲,并且将夜曲贯穿于整个音乐生涯,这也是肖邦在创作音乐作品时的黄金时代,反映了他的思想和情感的变化历程。
在肖邦的夜曲中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夜晚的静谧,同时抒发了他的爱国主义激情和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体现了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
浪漫主义中期李斯特钢琴作品创作特点
96鉴 赏浪漫主义中期李斯特钢琴作品创作特点李春雨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在音乐发展史中无疑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时,艺术空前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演奏家。
他们在承袭古典主义时期哲学性音乐的基础上,开始新的探索和新的突破,也对音乐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和新的认知。
李斯特作品创作倾向于发挥钢琴的外在表现力,演奏技法征服了整个欧洲。
音乐上的浪漫主义时期开端稍晚于文学上的,大约从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初。
浪漫主义突破了循规蹈矩的古典主义形式,注重以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感受。
在钢琴演奏艺术上,这个时期的钢琴作品与钢琴演奏都具有强调个人的抒情性、以幻想和夸张的手法表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的特点。
乐曲通常在一种意犹未尽的状态中结束,表达内心在现实世界不可企及的理想和渴望。
整个浪漫主义时期,是钢琴音乐创作的巅峰期,也是钢琴演奏艺术的黄金时代。
钢琴演奏由古典主义时期的形式感、平衡感、理性与克制发展为强调情感内涵,注重自由表达、抒情、感性与夸张的审美追求;风格上以炫技性、歌唱性、交响性、即兴化、个性化为典型特点;演奏上,解除对手型的约束,采用多样化的触键,运用全身参与弹奏和协调;技巧形式上,获得了极大的丰富与创新,大力开发了钢琴的性能,发挥了钢琴的表现力。
李斯特是著名音乐家,他的钢琴作品演奏技巧丰富,风格富有个性特色,具有极强的借鉴与学习价值。
李斯特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十分独特且极富个性,对于整个欧洲钢琴演奏史的发展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一、李斯特钢琴作品创作背景与风格李斯特是肖邦同时代的伟大钢琴演奏大师,他对肖邦的创作天才非常崇拜,但其本人演奏风格与肖邦音乐风格截然不同。
李斯特虽然没有录音传世,但从相关历史记载和他所创作的钢琴作品中可以获得一定的了解与认识。
如果说肖邦更倾向于挖掘钢琴的内在表现力,那么李斯特则更倾向于发挥钢琴的外在表现力。
李斯特从小随车尔尼学习,有极强的视奏和即兴演奏能力,也曾在贝多芬面前演奏,并受到褒奖。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1. 引言1.1 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背景德彪西(Claude Debussy)是法国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钢琴音乐作品被誉为20世纪音乐的奇迹。
德彪西生于1862年,成长于浪漫主义音乐的时代,深受勃兰特和贝多芬等大师的影响。
在德彪西创作音乐的时代,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观念逐渐被打破,音乐风格也呈现出趋势性的变化。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创作背景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对印象主义绘画和文学的深刻理解和影响。
德彪西在音乐创作中追求的是音乐色彩的丰富和细腻,他试图用音乐表现一种模糊而梦幻的意象,类似于印象派画家在画布上表现自然光影的效果。
德彪西还受到东方音乐的启发,他研究了日本音乐和印度音乐,将东方的旋律、调式和节奏元素融入自己的音乐创作中。
这些东方音乐元素为德彪西的音乐增添了独特的神秘和异国情调。
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背景可以说是一个融合了多种音乐和文化元素的时代背景,这些元素对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表达形式。
1.2 德彪西音乐风格特点德彪西的音乐风格是他作品的独特标志,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德彪西的音乐风格有着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出深沉、宏伟和奔放的情感。
他擅长运用丰富多彩的和声语言和复杂的音乐结构,展现出对自然、爱情、梦境等主题的热情与憧憬。
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具有极高的技术要求,展现出他作为钢琴家的深厚功底和技艺。
他善于运用变化多端的音乐形式和技巧,创造出极具挑战性和表现力的作品。
德彪西的音乐风格还体现了他对法国文化传统的热爱和追求。
他深受印象派绘画和文学的影响,将色彩、情感和意象融入音乐创作中,创造出独具风格的音乐作品。
德彪西的音乐风格独具个性,融合了浪漫主义、技术性和文化传统的元素,展现出对音乐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德彪西早期钢琴音乐创作特点德彪西早期钢琴音乐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他早期作品中,如《C大调钢琴奏鸣曲》和《C小调钢琴奏鸣曲》等。
浅析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及精神
浅析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及精神肖邦是世界伟大的音乐家,他将自己的全部才华、情感和思想献给了钢琴艺术,世界音乐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的创作绝大多数为钢琴作品,体裁十分广泛,有协奏曲、奏鸣曲、叙事曲、幻想曲、谐谑曲、夜曲、前奏曲、练习曲、圆舞曲、即兴曲等,这些作品在钢琴音乐发展史中占有独特的位置。
肖邦的艺术风格独一无二,他以异乎寻常的个性和创造力,开创了钢琴创作的新风格、新学派,以卓越的才华为钢琴艺术宝库增添了至今任令世人瞩目的艺术珍品。
肖邦之所以伟大,也是因为他把浪漫主义的时代风格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内容紧密地融合在音乐作品中。
一、肖邦及其音乐创作弗列得列克·肖邦(1810---1849),波兰音乐家。
1810年生于华沙,他的父亲是法国人,年轻时迁居波兰。
他的母亲是一个很有音乐才能的波兰人,善弹钢琴,并且有一副好嗓子,爱唱波兰民歌。
由于母亲的熏陶,肖邦从小爱上了波兰民间音乐。
肖邦6岁开始有系统的学习钢琴,7岁发表第一首作品,8岁举行第一次公开的演奏。
1826年,肖邦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师从约瑟夫爱尔斯涅尔学习作曲,19岁毕业于华沙音乐学院,20岁时逐渐成为全波兰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于1829年6月出国演奏,并于1830年11月告别祖国,到法国巴黎定居,在巴黎度过了后半生。
肖邦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对祖国命运的关注一直伴随着他的生活和创作。
1849年10月,肖邦病逝在巴黎,临终前他要求亲人把死后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
肖邦的音乐创作分为4个时期,即华沙时期、华沙起义时期、在巴黎全盛时期、晚期。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主要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3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圆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兴曲4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56首玛祖卡舞曲、27首练习曲、26首前奏曲、15首圆舞曲、12首波洛奈兹舞曲、4首民谣、4首谐谑曲、20首夜曲、2首钢琴协奏曲和3首钢琴奏鸣曲。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摘要】德彪西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曲家和钢琴家,他的钢琴音乐作品在音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对德彪西的钢琴音乐创作时期和音乐风格进行了分析。
在早期,德彪西的音乐风格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情感丰富而深沉。
中期时期,他开始探索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将色彩和声音融为一体。
晚期的德彪西音乐风格更加成熟,同时也更具现代感。
他的钢琴作品以华丽的旋律、复杂的和声和细腻的技巧而闻名。
德彪西的音乐对后世诸多作曲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许多钢琴家学习和演奏的经典之一。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德彪西钢琴音乐在不同创作时期和音乐风格下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音乐风格、早期、中期、晚期、作品特点、影响、总结1. 引言1.1 德彪西钢琴音乐简介德彪西(Claude Debussy)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作曲家,被誉为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
他的音乐以其独特的和声语言和音色效果而闻名。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作品既受到了古典音乐传统的影响,又融合了当时最前卫的音乐思潮。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既表现了他对于音乐形式的创新和突破,又展现了他对于音乐情感的深刻体验。
他的钢琴作品包括多首前印象派时期的钢琴小品,如《泉》、《月光》等,以及一些规模较大的钢琴套曲,如《图画集》。
这些作品不仅在其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的音乐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印象主义的风格,但同时又具有独特的个人色彩和特点。
他的作品显示了他对于声音的敏感和细腻,以及对于音乐结构和形式的探索和革新。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不仅是对于钢琴艺术的贡献,也是对于整个音乐史的重要贡献。
1.2 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简述德彪西的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在其整个音乐生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的音乐创作时期可以大致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在这些不同的时期,德彪西的音乐风格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肖邦《F大调第二叙事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
肖邦《F大调第二叙事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摘要:肖邦作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最重要的杰出音乐家之一,在他短暂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脍炙人口的钢琴作品。
肖邦音乐中所表现出的刚强,豪迈而又赋有细腻,柔美的诗一般的意境,在19世纪浪漫主义最繁荣时期的钢琴音乐中是独树一帜的。
肖邦的一生只创作了4首叙事曲,《F大调叙事曲》是他第二首叙事曲。
肖邦在这首叙事曲中,为了适应标题构思而超出了传统的框框,创造出独特的、非常有机匀称的形式。
关键词:肖邦; 性格特点; 浪漫乐派; 叙事曲; 作品分析肖邦的叙事曲在世界的音乐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叙事曲的产生到肖邦创作叙事曲,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但是肖邦的叙事曲给人的却是一种全新的感受,仿佛是一种新的体裁。
肖邦叙事曲是钢琴叙事曲,这是前所未有的,同时肖邦讲叙事曲提高到了具有戏剧性和交响性的体裁,创造性的发展了叙事曲这一体裁,提高了它的表现力并赋予它全新的意义,使它具有更宏伟广阔的史诗性的内容。
一.肖邦的生平简介肖邦Chopin, Frederic Francois(原Fryderyk Franciszek),1810.3.1--1849.10.17,波兰钢琴家,作曲家。
出生在华沙郊区的热拉佐瓦沃拉,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
他自幼深受波兰民间音乐的熏陶,六岁时就跟随阿达尔贝瑞夫尼学习钢琴;七岁时创作了第一首舞曲;八岁时登台公演;十岁时歌唱家卡拉尼拉因肖邦的出色演奏而赠送给他一只怀表;十五岁时他为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演奏获赠一枚钻戒;十六岁时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师从约瑟夫.埃尔斯纳学习作曲;十九岁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于1831年定居巴黎,时年21岁,期间主要从事教学和创作;1837年至1847年与女作家乔治.桑邂逅并交往,由于爱情的滋润和乔治.桑的悉心照料,这十年是肖邦创作的鼎盛时期,他的才华淋漓尽致的展露了出来,其间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与乔治.桑分手后,1848年肖邦的肺结核病情恶化,但仍坚持教学和举行私人音乐会,在繁重的工作下翌年死于巴黎,享年39岁。
浅析浪漫主义时期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
浅析浪漫主义时期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作者:牛欢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9期【摘要】产生于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音乐不同于古典主义音乐严谨、端庄、典雅的风格,在作曲上有了全新的探索。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们崇尚自由,热爱自然,作品更注重对人内心世界的阐述和情感的抒发,富有抒情性和幻想性,其中大量的钢琴作品突出了这一时期音乐的特征,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特征浪漫主义音乐的产生受欧洲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中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形成于19世纪初,19世纪中叶为全盛期,其间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
“钢琴之王”李斯特作为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人物之一,把自己的三首歌曲改写成为了三首钢琴曲,题作爱之梦;拉赫玛尼诺夫的《悲歌》带有其音乐作品中特有的悲剧色彩。
一、李斯特《爱之梦》的音乐特征弗朗兹·李斯特1811年生于匈牙利,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李斯特的钢琴作品擅长炫技,需要极高的演奏技巧,并且推崇标题音乐,擅长把诗歌和声乐作品改编为钢琴曲,《爱之梦》的创作正是改编自三首与爱情有关的诗歌。
三首作品均为夜曲题材,第一首和第二首是德国诗人乌兰德的《崇高的爱》和《幸福的死》,第三首改编自弗莱里格拉特的《爱吧》最为著名。
随着浪漫主义思潮的蔓延,浪漫主义音乐不断发展,李斯特的钢琴改编作品更加倾向于在保留原作品意境的基础上,进而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爱之梦》正是李斯特对内心世界中爱情的描写,抒发了对纯洁爱情的向往,也是对他自身感情经历的写照。
《爱之梦》第三首是李斯特优秀的钢琴作品之一,第一部分以降A大调开始,用优美平缓的旋律线条烘托出温馨甜蜜的恋爱氛围,继而主题句有所变动,由平和的氛围向高潮转变;第二部分情绪不段高涨,音乐充满张力,整曲的情感再此爆发,爱恋的感觉变得浓烈而又炽热;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的主题,情绪趋于平缓,给人一种梦境中虚幻美妙的意境,安静而祥和的旋律萦绕在人们心间。
简析舒伯特钢琴奏鸣曲op.42第一乐章演奏风格
简析舒伯特钢琴奏鸣曲op.42第一乐章演奏风格作者:殷英何茜来源:《艺术评鉴》2021年第19期摘要:舒伯特是浪漫主义初期不可多得的音乐家,咀嚼着夜的黑,写下了诗一般的乐章,有着细腻的旋律线条和音乐领悟。
本文着重分析《a小调钢琴奏鸣曲op.42第一乐章》的艺术特色演奏风格及作者对于作品的认知与体会,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以期从中得到点滴启发。
关键词:舒伯特奏鸣曲创作背景演奏风格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9-0049-03一、舒伯特的音乐创作背景随着一代“乐圣”的谢世,音乐史上的古典主义时期也随之结束,随后历史进入了著名的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音乐更加表现人物的主观性,着重突出人物的内心刻画,把人物性格与作品矛盾冲突表现得更加独特,深入人心,悲观主义、回避现实、心理矛盾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
从此以后,音乐演奏的力度慢慢加强,音乐创作方面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繁荣时期。
由于启蒙运动在19世纪落幕,从而使古典主义音乐逐渐成为历史,浪漫主义音乐成为人们推崇的主流。
(一)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舒伯特,生于19世纪的“音乐之都”奥地利,他对自己的音乐有着非同一般的敏感细腻,在诗意般的创作上突出他独特的个性。
总体上,音乐可以分为世俗音乐和宗教音乐两种类型,但在浪漫主义时期,宗教音乐失去了凝聚人心的作用,音乐更多的是在歌剧院或是音乐厅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喜好,有明显浪漫主义的世俗风格。
舒伯特之所以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是因为他创作的艺术歌曲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点,是对浪漫主义音乐完整的诠释,对德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为浪漫主义乐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a小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舒伯特在创作钢琴奏鸣曲方面数量有限,他生前仅出版发表了三首钢琴奏鸣曲,舒伯特钢琴奏鸣曲op.42又称《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是他最具代表性且最为突出的作品之一,体现了他非凡的创作才能和强大的情感表现。
浅谈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
浅谈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摘要:本文针对欧洲音乐史中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浪漫主义早期和中期的代表作曲家对他们各自追求的风格和作品的音乐特点来思考。
关键词:浪漫主义音乐特点题材体裁在1789年的欧洲,皇权政治动荡不安,民众思想也开始有了自由主张。
随后,法国大革命爆发了,导致统治了法国多个世纪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
在此之后的整个欧洲,随着各个领域的思想文化思潮流派和艺术风格的演变与兴衰,“浪漫主义”成为这一时期艺术历史的统称,即浪漫主义成为这一时期的主导潮流,并支配和指导着大量的作曲家。
一、浪漫主义早期音乐特点贝多芬作为跨越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个时期的音乐家,他有“集古典乐派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之称。
他的大量作品的创作风格属于维也纳古典乐派,但是他的内心始终把“自由、进步”作为他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贝多芬的音乐中,富含着力量、意志和气势,同时也充满了崇尚自由和情感表达的精神。
这为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一)韦伯(1786-1826)1821年,韦伯的歌剧之一《魔弹射手》在柏林的成功首演,标志着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
韦伯当时受霍夫曼的歌剧《翁迪妮》的启发而创作出这部歌剧,《翁迪妮》这部歌剧预示了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萌芽,这两部歌剧都是取自于德国古老的民间传说,其故事充满了神奇与魔幻。
韦伯在歌剧创作上继承了莫扎特和贝多芬的经验,写作手法上运用主体、和声、调性等方面的对比手法,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魔弹射手》的突出成就在于它的序曲,韦伯运用“主导动机”的手法贯穿整部歌剧主体。
引子的第一主?}采用了朴素的民间曲调,节奏缓慢、柔和。
和声采用C大调主-属-主的奏鸣曲式结构来烘托出和谐、安详的氛围。
随着管乐描绘出的寂静气氛,大提琴所演奏出的低沉旋律与之前形成鲜明对比,呈现出阴森恐怖的狼谷形象,为主题中主人公所要表达的情感拉开序幕。
韦伯的歌剧创作不论从选题还是到音乐手段上,都为后来的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探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舒曼的钢琴音乐风格及特点
对舒曼 《 童年情景》的作品分析与欣赏 , 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舒曼的钢琴音乐以及音乐 更具 画龙 点睛的作用。孩提时听 “ 奇异的故 中作 曲家所注露 出的感情 。 《 童年情景 》是
意 和幻 想 气 质 ,一 个 个标 题 不 仅 生 动 贴 切 ,
响练习曲 》,而 《 童年情景 》的标题 更具诗
的感情与趣味和才能不受任何 限制 的表现出
2 . 曲 式及 调 性
来。 浪漫主义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 , 舒曼在钢琴创作 当中多采用圆舞 曲的形 形式较少拘束且 自由奔放。浪 漫主义手法则 式 ,也多采用变 奏的手法。用 变奏的形式来 通过幻想或复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 展开主题动机。这是由于舒曼受到 民间舞 曲 在音乐方 面,浪漫主义音乐 的第一个特 影响的原 因。音乐的民族性是浪漫主义时期 点 ,是善于表现个人 的感情 和幻想 ,尤其强 音 乐 的特点 之 一 。 调个人体 验。所采用 的形式 载体也为了与标 《 童年情景》中各 曲分别采用 了简洁 的 题性 内容相符 而突破 传统的模式 ,创造出许 多综合性或形式灵活的体裁。 浪漫主义音乐 的另一个重要 特点,是对 本 民族历 史化 及民间音乐的强烈兴趣。这反 映了 1 9世纪欧洲民族意识 的觉醒。在音乐创 作 的题材 方面,盛行采 用民间歌谣及民间故 “ 二段体”或 “ 三段体”结构 ,调性布局也
1 . 标 题
年人 对 于 儿 时 生 活 的 甜 蜜 回 忆。 有 极 强 的私 人性质 , 此 为浪 漫 主 义 时期 音 乐 的一 大特 点 。
舒曼是深受诗学影响的作 曲家 ,他作品
【 关键词 】 浪漫主 义; 舒 曼; 童年情景;
钢琴音 乐 引言 :
中的诗意表在旋律和织体当中。 舒曼的作 品, 旋律优 美如歌而且灵活多边 ,织 体以复调为
浪漫主义中期李斯特钢琴作品创作特点
浪漫主义中期李斯特钢琴作品创作特点作者:李春雨来源:《牡丹》2019年第21期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在音乐发展史中无疑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时,艺术空前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演奏家。
他们在承袭古典主义时期哲学性音乐的基础上,开始新的探索和新的突破,也对音乐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和新的认知。
李斯特作品创作倾向于发挥钢琴的外在表现力,演奏技法征服了整个欧洲。
音乐上的浪漫主义时期开端稍晚于文学上的,大约从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初。
浪漫主义突破了循规蹈矩的古典主义形式,注重以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感受。
在钢琴演奏艺术上,这个时期的钢琴作品与钢琴演奏都具有强调个人的抒情性、以幻想和夸张的手法表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的特点。
乐曲通常在一种意犹未尽的状态中结束,表达内心在现实世界不可企及的理想和渴望。
整个浪漫主义时期,是钢琴音乐创作的巅峰期,也是钢琴演奏艺术的黄金时代。
钢琴演奏由古典主义时期的形式感、平衡感、理性与克制发展为强调情感内涵,注重自由表达、抒情、感性与夸张的审美追求;风格上以炫技性、歌唱性、交响性、即兴化、个性化为典型特点;演奏上,解除对手型的约束,采用多样化的触键,运用全身参与弹奏和协调;技巧形式上,获得了极大的丰富与创新,大力开发了钢琴的性能,发挥了钢琴的表现力。
李斯特是著名音乐家,他的钢琴作品演奏技巧丰富,风格富有个性特色,具有极强的借鉴与学习价值。
李斯特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十分独特且极富个性,对于整个欧洲钢琴演奏史的发展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一、李斯特钢琴作品创作背景与风格李斯特是肖邦同时代的伟大钢琴演奏大师,他对肖邦的创作天才非常崇拜,但其本人演奏风格与肖邦音乐风格截然不同。
李斯特虽然没有录音传世,但从相关历史记载和他所创作的钢琴作品中可以获得一定的了解与认识。
如果说肖邦更倾向于挖掘钢琴的内在表现力,那么李斯特则更倾向于发挥钢琴的外在表现力。
李斯特从小随车尔尼学习,有极强的视奏和即兴演奏能力,也曾在贝多芬面前演奏,并受到褒奖。
肖邦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解读
肖邦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解读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极具特色的作曲家之一,又被称为“钢琴诗人”。
他一生的所有作品几乎都是钢琴曲,其独一无二的创作风格是钢琴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肖邦的作品装饰音灵动、旋律如歌,加之其踏板的完美融入和复调、和声的大胆运用都是其创作灵魂的体现。
1 肖邦钢琴创作的简述肖邦在钢琴作品中赋予了自己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他的曲风是自由独特、不受时代束缚的。
与传统创作技巧和曲式不同,他成熟的作品几乎都另辟蹊径,为钢琴艺术增添了新的色彩。
在古典世界里,肖邦的作品獨树一帜,是优雅、梦幻,没有先例可循且独具魅力的。
肖邦在一生中约有200首钢琴作品,《夜曲》是流传至今的艺术精品,通过优雅的旋律自然流露出内心的情感是《夜曲》的特色所在; 《圆舞曲》是饱含丰富情感的心灵之舞,具有强烈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 《练习曲》是对肖邦演奏技巧的体现,通过对手指和键盘构造的了解,在灵感的交织下开辟了全新的钢琴演奏领域,是一部出色的艺术作品,至今仍有教学意义; 《即兴曲》看似即兴,却有着清晰的音乐逻辑,旋律上变幻莫测,却又有紧密的结构,随性且洒脱; 《玛祖卡》的灵感源自波兰舞曲,是对肖邦民族情感的体现; 《前奏曲》突出了每个调性的特点与魅力,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他的每一部作品都用最精练的艺术风格刻画最富有生命力的艺术灵魂。
此外,肖邦还有《叙事曲》《摇篮曲》《f小调协奏曲》等作品,无一不具有强大的音乐魅力和独有的创作风格,为钢琴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 肖邦钢琴创作的艺术特色2.1 浪漫主义特色肖邦喜欢将自己的个人魅力赋予钢琴创作,很多作品都是对百姓普通生活的诠释,让听众很容易沉浸其中,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他在创作中引用了波兰民歌的丰富情感,作品婉转悠扬且充满诗意,凸显了浪漫主义的特色。
2.2 民族情感肖邦作品的民族情感在《C小调“革命”练习曲》上就有所展现,饱含了思国思乡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抒发了内心的悲愤之情。
肖邦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及演奏特点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的伟大人物,短暂的一生为人类留下了大量优秀钢琴作品,将全部时间与精力投入其中,用自己的情感与才华铸就了其在世界音乐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创作出二百余部绝世之作,其中包括多种曲目体裁,成为世界钢琴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分。
在我们研究钢琴作品时,肖邦的钢琴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尤其是其音乐风格以及演奏特点,对于我们现在创作钢琴曲目也有着一定的启迪。
肖邦所创作的钢琴作品都是经过不断的推敲,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经历,所创作出的,这些作品是他毕生心血凝聚而成,将情感与挚爱融入其中,彰显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同时也饱含着真诚的奉献之心。
作品中富含浪漫主义色彩,极具个人风格,我们对其音乐风格进行研究,探讨肖邦的演奏特点,以期对现代钢琴艺术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一、对肖邦钢琴创作的概述纵观肖邦一生的作品,往往能够摆脱传统思想,融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他的钢琴作品中,没有一部受传统思想束缚,而是呈现一片新的天地,为钢琴作品创作开辟新的道路,与同一时期的大部分作曲家相比是难能可贵的。
他的创作极具个人风格,无先例可承,形成独一无二的浪漫主义基调,极富优雅迷人的气息,富含随意自然的旋律。
他一生创作近二百首作品,包含多种题材,体裁多样,其中不乏优秀作品,至今被人们所传唱。
《夜曲》是他的一部代表作,可以从中感受到丰富的情感,瑰丽的想象,雅致的韵调,为作者最爱。
《圆舞曲》同样是一部优秀作品,其中的旋律丰富多变,与鲜明织体紧密融合,形成完美的整体,极富音乐感染力,曲调平易近人但却能深入人心。
《练习曲》在技术性诀窍展现方面有所突破,体现出他对手的生命构造与键盘的内部结构的了解,在钢琴演奏领域方面有所突破,开创了新的技巧。
这是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成为后世推崇的教学素材。
《即兴曲》也是肖邦较为得意的作品,充分显示出其超脱自然的演奏技巧,彰显变幻莫测的风格,在演奏中紧扣“即兴”,似乎随意散漫,实则并非如此,整个作品结构严谨,内容严密。
李斯特钢琴作品《叹息》的艺术特色分析
受到某些新德意志乐派的反对,但这些反对并未阻挡李斯特探寻音乐真谛的脚步。
《三首音乐会练习曲》创作于该时期,题标注为《诗意的随想》,包含《哀诉》《轻盈》《叹息》[2]。
《叹息》有着浓郁的浪漫主义音乐气息,注重情感的表达与情绪的宣泄。
乐曲贯穿着连续、快节奏的分解与轻柔的琶音,左右手交替奏出主旋律,琶音也随着旋律自然流动,如同大海波涛一般时而平静、时而汹涌,这也是《叹息》被翻译为《大海》的原因。
优美如歌的旋律令人联想到一望无垠的大海,给人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仿佛乘坐在小船上、飘荡在海面上,享受着片刻的闲逸、情境。
和弦的美妙变化带动着旋律线条的起伏,加之细腻的伴奏,如倾诉一般展现出新奇的创作手法。
至此,乐曲都有着田园诗歌一般的意境,但结尾处不可预料的下行全音阶大三度和弦,如同黑暗中一声沉重、无奈、情绪复杂的叹息。
二、李斯特钢琴作品《叹息》的艺术特色《叹息》是李斯特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之一,以传统的体裁形式为基础,加入了个性化的处理,使得作品散发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尤其是对主观情感的表达、对爱情的独特见地,使得此部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十分鲜明,具体体现在以下四大方面:(一)结构曲式的自由性钢琴作品《叹息》为单三部曲式,包含引子、呈示部、补充、连接、中段、连接、再现前准备、再现段、尾声。
引子部分由两小节构成,降D大调,以分解和弦强调主调,由四组相同的琶音展开,左右手交替演奏并增强右手旋律色彩;呈示部为3至22小节,包含两大乐段,第一乐段包含两个对比关系乐句,降D大调。
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结构相同,由降D大调变为A大调,主题鲜明且和声简单。
高声部旋律线条明朗,低声部用分解和弦伴奏,旋律有着较强的流动性与朦胧感。
呈示部乐句特点鲜明,3至8小节为a乐句,旋律平缓,从9小节开始情绪发生转折,到12小节音乐情绪回归平缓,如倾诉般欲言又止,似深夜的叹息。
13至18小节为a 乐句的变化重复,节奏加快、情绪高亢、力度增强,突出主旋律色彩。
试论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演奏风格及艺术特色
试论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演奏风格及艺术特色闫薇【摘要】钢琴音乐作为现代音乐种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浪漫主义时期发展迅猛。
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家在音乐的创作的风格以及艺术特点等方面都有着共通性,分析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弹奏风格和艺术风格,有利于后世借鉴前辈的成熟经验,进而能够更好的进行音乐创作。
文章将针对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演奏风格及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5(000)014【总页数】1页(P66-66)【关键词】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演奏风格;艺术风格【作者】闫薇【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 030024【正文语种】中文试论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演奏风格及艺术特色闫薇(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 030024)摘要:钢琴音乐作为现代音乐种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浪漫主义时期发展迅猛。
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家在音乐的创作的风格以及艺术特点等方面都有着共通性,分析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弹奏风格和艺术风格,有利于后世借鉴前辈的成熟经验,进而能够更好的进行音乐创作。
文章将针对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演奏风格及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关键词: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演奏风格;艺术风格所谓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指的就是19世纪时期兴起的音乐类型。
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发展迅猛,钢琴在这一时期也受到了人们广泛的欢迎。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与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相比,题材、种类等都有了显著的增加。
同时,随着西方国家工业进程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木质钢琴支架已经逐渐被金属支架所代替,使得钢琴的音域有所扩展,大大增强了钢琴的表现力。
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钢琴音乐家贝多芬、肖邦等人的作品既有浓郁的感情,又富有时代的美感,是值得现代音乐学习的榜样。
一、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演奏风格(一)浪漫主义时期梦幻、激情的钢琴演奏风格钢琴音乐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钢琴演奏具有手法独特,特色鲜明的特点。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乐评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是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杰作。
它带有浓厚的俄罗斯风格,充满激情和深情,表现了作曲家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
作为一部经典的钢琴协奏曲,它在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地演奏和传颂,被誉为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一。
这部协奏曲的首演并不成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音乐界接受和喜爱。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作曲家对音乐的完美表达,它既有宏伟的气魄,又充满了细腻的情感。
曲子开头的钢琴独奏部分即展示了柴可夫斯基深刻的音乐造诣和丰富的想象力。
整个协奏曲通过激烈的乐章交错着与钢琴激情的互动,表现了音乐的力量和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剖析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从宏观到微观地探讨这部作品的音乐内涵、传达的情感以及对后世音乐的影响。
一、音乐内涵的探讨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以宏伟而雄壮的音乐风格闻名于世,其音乐内涵极富表现力。
在曲子的每一个音符中,都能感受到作曲家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在第一乐章中,钢琴和乐队的搏斗可谓是一场音乐的盛宴,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而在第二乐章中,柴可夫斯基以轻柔的音乐语言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柔情和温暖。
第三乐章又回到了激烈的音乐风格,使整个协奏曲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和冲突。
这种丰富多彩的音乐内涵,使得这部协奏曲成为了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情感的传达柴可夫斯基在第一钢琴协奏曲中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从浪漫的激情到内心深处的孤独,再到苦涩的沉思,作曲家透过音乐向听众传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在第二乐章中,柴可夫斯基以温柔的旋律将内心的温暖和柔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第三乐章中,又以激烈而戏剧性的音乐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挣扎和冲突。
整个协奏曲充满了激情和温情,使得听众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作曲家内心的起伏和变化。
三、对后世音乐的影响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对音乐创作还是对钢琴演奏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许多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都受到了这部协奏曲的影响,从而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漫主义音乐时期钢琴的演奏风格与特色
19世纪(1830-1900)的音乐常被称作浪漫主义音乐。
钢琴在是19 世纪中颇受人们欢迎的一种乐器。
在这个时期,音乐的体裁及表现手法在钢琴演奏方面也与古典时期有很大区别。
出现了诸如即兴曲、夜曲、音乐会练习曲、幻想曲、无词歌等名目繁多、前所未见的新体裁,而且许多都带有标题音乐的性质。
浪漫主义音乐时期,钢琴的魅力是音乐家发自内心的一种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对生命
的真实体验,这一时期,群星璀璨的音乐大师们使钢琴的表现和技巧都发挥到了精彩绝伦的境界。
在这一时期,钢琴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一举登上“乐器之王”的宝座。
情感性、炫技性、民族性、标题性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钢琴在表现、技术、根源和内容四个方面的主要风格与艺术特色。
一、注重个性的表现于强调情感表达
“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在 19 世纪已经被普遍接受,并成为时代的主流,在此观念指导下以强调个性独立、表现个人情感为特征的浪漫主义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这个时期的浪漫主义钢琴家用极富个性的音乐语言,表达了主观的情感,丰富了我们的情感天地,成就了五光十色的钢琴情感世界。
与细腻的表现手段相对应,用来指示乐曲情感特征的音乐术语也大量出现。
如:激动的、热烈的、如歌的、忧伤的、可爱的等等。
这些术语不仅对乐曲情感的表达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体现出创作上表情达意的目的,同时,也具有了某种标题性的含义。
如李斯特作为一个匈牙利人,高超的钢琴技巧下,蕴含着对祖国命运的真诚关注,民族的英雄和历史人物,民间音乐的节奏和音调,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鲜活的运用和反映;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他通过钢琴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深情,把钢琴的表现力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舒曼的作品短小精炼,洋溢着生命的激情,富有深邃而浪漫的意境;门德尔松的作品均衡典雅、清新流畅,旋律富于歌唱性。
二、涌现出大量的炫技性的作品
19 世纪的社会音乐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音乐家终于摆脱了对教会、贵族的依赖,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方面得以独立。
艺术已不再是贵族们独享的娱乐,富裕的中产阶级成为新的音乐生活的重要参与者,他们购买音乐会或歌剧的票,订购作曲家作品的乐谱,以及让自己的夫人、女儿学习唱歌、弹琴等,这些都与音乐家的收入息息相关,为了在公开音乐会上增加自己作品的听众与买主,音乐朝着华丽辉煌和技艺高超的方向走去,无论是瓦格纳、柏辽兹,还是李斯特、帕格尼尼都曾经历过这种新的生活运转方式。
如李斯特钢琴演奏技艺非凡,推出如快速轮指、准确的大跳、高音区快速装饰奏法、双手八度交错半音进行等,成为“炫技派”钢琴演奏的代表人物。
他把钢琴当作乐队,追求交响化的丰富性,形成奔放、诗意、热情、辉煌的风格。
他的《高级技巧练习曲》以形象鲜明、技巧艰深而著称,包括著名的“玛捷帕”、“鬼火”等。
这些作品已不仅是技巧上的复杂完美,更主要是通过这些技巧表现诗
意的内容,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
三、重视和反映民族的特点
在 19 世纪下半叶欧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背景中,产生了民族乐派。
他们追求民族、民间生活的情趣与艺术特征,在音乐中突出自己民族的历史与民间的神话传说,运用各种民族特色的特性节奏和调式调性等,形成了五光十色的民族主义音乐。
民族精神是不少浪漫主义作曲家的爱国精神、民主精神、革新精神的集中表现,也是他们热爱生活,讴歌对美好未来的理想化追求。
民族乐派的作曲家,采用了各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民族倾向,显示本民族的骄傲和争取民族自由、民族独立的愿望,有的直接采用本民族的民歌、舞蹈。
,如李斯特的 19 首《匈牙利狂想曲》,肖邦的源自于波兰传统民间舞蹈的“玛祖卡”和他本人爱国情感最集中的流露——波兰舞曲,以及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格里格的挪威舞曲等等。
有的采用本民族的传说、史诗创作的音乐,如韦伯的《自由射手》、肖邦的《叙事曲》、斯美塔那的《被出卖的新嫁娘》、柴可夫斯基和里姆斯基 - 科萨科夫的歌剧和芭蕾舞剧;有的根据民族英雄或历史事件,如柴可夫斯基的《1812 序曲》、穆索尔169斯基的《包利斯·戈都诺夫》、格林卡的《为沙皇献身》;有的描绘祖国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如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等等。
四、创造了标题音乐这一新的艺术体裁
为了使更多人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作品,也出于民主意识,作曲家们借助标题、文字描述等手段,给作品的内容表现以更明确的指
向性,逐步确立标题音乐的原则。
在钢琴音乐的范围内,肖邦、李斯特、舒曼都创作了许多重要的标题音乐。
例如舒曼的《童年情景》,李斯特的《爱之梦》所引用的弗莱里格拉特的诗,李斯特的《彼得拉克十四行诗》、舒曼《c 大调幻想曲》引用的施莱格尔的诗等等。
还有从小说或其他艺术作品中获取灵感的,如舒曼的《蝴蝶》是从让·保罗的小说《少年时代》的最后场景“假面舞会”中获取灵感,抓住了假面舞会上众人翩翩起舞的轻盈飘逸性格,与《蝴蝶》的总标题丝丝入扣。
浪漫乐派的音乐自由奔放,标题性也很强,善用抒情和描写,形式上无拘无束,与大自然密切结合,民族民间因素大大增加,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民族性。
浪漫主义钢琴音乐是世界音乐文献宝库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
【参考文献】
[1]冯志平.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4]朱敬修.西方音乐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