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再认识-教师版

长方体的再认识-教师版
长方体的再认识-教师版

例题解析

【例1】填空:

(1)长方体有______个顶点;

(2)长方体有______个面,每个面都是______,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______;

(3)长方体共有______条棱,按棱的长短可分为______组,每组棱的长度相等,每组有______条棱.

【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1)8;(2)6;长方形;相等;(3)十二;三;四.

【总结】考查长方体的相关元素的概念.

【例2】判断:

(1)若长方体的十二条棱都相等,这个长方体就是正方体;()

(2)桌面所在的平面的大小就是桌面的大小;()

(3)长方体共有6个面;()

(4)长方体的六个面,至少有四个面的形状、大小相同;()

(5)平面就是水平面;()

(6)水平面是平面.()

【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1)正确;(2)错误:桌面所在的平面是无穷无尽的,但是桌面的面积是固定的;

(3)正确;(4)错误,长方体至少有两个面形状大小相同;

(5)错误:平面不一定是水平面(6)正确:水平面就是一个平面.

【总结】考查长方体的元素,注意进行辨析.

【例3】在长方体ABCD– EFGH中,与棱EF相等的棱是()

A.棱AB、棱CD、棱GH B.棱AB、棱AE、棱BF

C.棱GH、棱EH、棱FG D.棱BC、棱CG、棱GF

【难度】★

【答案】A

【解析】画图即可观察出,与一条棱相等的棱共有三条,分别是棱AB、棱CD、棱GH.【总结】考查长方体的棱的概念.

1/ 16

【例4】用一根长为100厘米的塑料管和橡皮泥做一个棱长为5厘米,6厘米和7厘米的长方体架子,应该如何截取?材料够吗?

【难度】★★

【答案】够,还剩28cm材料剩余.

【解析】由题意,若按照棱长分别为5cm、6cm、7cm来做的话,可以做一个长方体架子,用掉(5+6+7)×4=72cm材料,还有28cm材料剩余.

【总结】考查长方体的总棱长的和的概念.

【例5】棱长总和是24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为______,体积为______.

【难度】★★

【答案】24平方厘米;8立方厘米.

【解析】由题意可知正方体的棱长为:24÷12=2cm,故表面积为:2×2×6=24平方厘米,体积为:2×2×2=8立方厘米.

【总结】考查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例6】长方体的长、宽、高之比为2 : 1 : 1,棱长总和是80厘米,把这个长方体截成两正方体时,表面积增加了_____.

【难度】★★

【答案】50平方厘米.

【解析】设长为2x,宽为x,高为x,则有:(2x+x+x)×4=80,解得:x=5,所以长方体的长为:5×2=10cm;宽为5×1=5cm;高为5×1=5cm,

当长方体被截成两个正方体时,即增加了两个面,

则增加的面积为:5×5×2=50平方厘米.

【总结】考查正方体的表面积问题,注意切割后表面积的变化.

【例7】要做一个棱长分别为3厘米、5厘米和7厘米的无盖的长方体纸盒,最少需要多大的纸?最多需要多大的纸?

【难度】★★★

【答案】最少107平方厘米,最多127平方厘米.

【解析】要使得需要的纸最少:即使得无盖的那一面面积最大,此时需要:(3×5+3×7)×2+5×7=107平方厘米;

要使得需要的纸最大:即使得无盖的那一面面积最小,此时需要:

3 / 16

(3×7+5×7)×2+3×5=127平方厘米.

【总结】考查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运算,注意对无盖的理解.

【例8】 一根长为36分米的铁丝截开后刚好能够搭成一个长方体架子,这个长方体架子的

长、宽、高的长度均为整数分米,且互不相等,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难度】★★★

【答案】12立方分米或立方分米15或24立方分米.

【解析】由题意可得,长宽高的和为36÷4=9,由题意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长、宽、高分别为:1、2、6,此时体积为:12立方分米 ②长、宽、高分别为:1、3、5,此时体积为:15立方分米 ③长、宽、高分别为:2、3、4,此时体积为:24立方分米 【总结】考查长方体的体积,注意分类讨论.

【例9】 图中长方体正确表示为( ) A .长方体ABCD B .长方体EFGH C .长方体AB D .长方体ABCD -EFGH 【难度】★ 【答案】D

【解析】长方体的表示方法必须表示出每一个点,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表示. 【总结】考查长方体的表示方法.

【例10】 要补全一个长方体的直观图,至少需要知道_____条棱,这几条棱应该分别是

_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3;长、宽、高.

【解析】知道长、宽、高,便能画出长方体的直观图. 【总结】考查长方体的画法.

A

B

C

D

E

F

G

H

4 / 16

【例11】 画一个棱长分别是2厘米、3厘米、4厘米的长方体. 【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①画平行四边形ABCD ,使AB 等于4,AD 等于长方体宽的二分之一,即1.5, 作45DAB ∠=?(如图1所示);

②过AB 分别画AB 的垂线AE 、BF ,过C 、D 分别画CD 的垂线CG 、DH ,使它们的长 度都等于长方体的高(如图2);

③顺次联结E 、F 、G 、H ,(如图3所示);

④将被遮住的线段改用虚线(隐藏线)表示.(如图4)

图4即为所求的长方体ABCD -EFGH .

【总结】考查长方体的斜二测画法,注意对画图语言的准确表示.

【例12】 画一个棱长总和为36厘米的正方体. 【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由题可确定正方体棱长为36÷12=3cm ,根据斜二测画法要求即可. 【总结】考查长方体的画法.

A

B

C

D

A

B

C D E

F

G

H

A

B

C

D E

F

G

H

A

B

C D

E

F

G

H

图1

图2 图3

图4

5 / 16

【例13】 补画下列各图,使它成为长方体(虚线部分表示被遮住的部分).

【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如下图所示:原图中给的三条线一定分别是长宽高,按照图示补全即可.

(1) (2) (3) (4) 【总结】考查长方体的画法,注意对所给的棱的准确分析.

【例14】 在如图所示的长方体中,哪些棱与棱AD 平行?哪些棱与AD 相交?哪些棱与AD

异面? 【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与棱AD 平行的棱有:棱BC 、棱FG 、棱EH ;

与棱AD 相交的棱有:棱AB 、棱AE 、棱DH 、棱DC ; 与棱AD 异面的棱有:棱EF 、棱HG 、棱BF 、棱CG . 【总结】考查棱与棱的位置关系.

【例15】 在长方体中,每一条棱与______条棱平行,每一条棱与______条棱相交,每一条

棱与______条棱异面,互相平行的棱有______对,互相异面的棱有______对,相交的棱有______对. 【难度】★★

【答案】3;4;4;18;48;24.

【解析】①每一条棱与3条棱平行;②每条棱与4条棱相交;③每条棱与4条棱异面; ④每组互相平行的4条棱中,同一平面内互相平行的共有4对,异面平行的有2对; 因此共有:(4+2)×3=18对棱平行;⑤与每一条棱异面的有4对,那么共有:12×4=48

A B

C

D E

F

G

H

6 / 16

对棱互相异面;⑥因为每条棱与4条棱相交,剔除重复的部分,所以相交的棱共有: 4×12÷2=24对.

【总结】考查长方体中棱与棱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些都是不变的,可以要求学生记住.

【例16】 如图,在长方体ABCD —EFGH 中,填写下列各对线段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

(1)棱AD 与AG :_________________; (2)棱DH 与EG :_________________; (3)EG 与BD :_________________; (4)棱DC 与DB :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1)相交;(2)异面;(3)异面;(4)相交. 【总结】考查长方体中棱与棱之间的位置关系.

【例17】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平行或异面或垂直.

【解析】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若没有强调同一平面,则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可能异面,也可能垂直. 【总结】考查直线的位置关系.

【例18】 如果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上的投影是两条平行线,那么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___. 【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平行或异面,由于是投影,那么原两条直线未必在同一平面内,可能异面,只要满 足投影平行即可,可以让学生自己拿着笔,打开手电筒演示一下. 【总结】考查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例19】 教室里的日光灯与地面的位置关系是______,桌腿与桌面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1)平行;(2)垂直. 【总结】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A

B

C

D E

F

G

H

7 / 16

【例20】 如图,在长方体ABCD -EFGH 中:

(1)与棱DH 垂直的平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棱BC 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平面ADHE 垂直的棱是________________; (4)与平面EFGH 平行的棱是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1)平面ABCD 、平面EFGH ;(2)平面EFGH 、平面AEHD ; (3)棱AB 、棱EF 、棱HG 、棱DC ;(4)棱AB 、棱BC 、棱CD 、棱AD . 【总结】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注意进行辨析.

【例21】 铅垂线是垂直于____面的直线,用___________法可以检验课桌的边沿是否与地面

平行,用__________法可以检验细棒是否与地面垂直. 【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地、铅垂线、铅垂线. 【总结】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例22】 如图,用__________法可以检验细棒是否与斜面垂直. 【难度】★★ 【答案】三角尺法. 【解析】三角尺法.

【总结】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例23】 在长方体中的每一条棱有______个平面和它垂直,每一个面有______条棱与它垂

直,每一条棱有______个平面和它平行,每一个面有______条棱与它平行. 【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2、4、2、4.

A

B

C

D

E

F

G

H

8 / 16

【总结】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例24】 在长方体ABCD -EFGH 中,AB = 3厘米,BF = 5厘米,与棱AB 垂直的平面的面

积之和是32平方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难度】★★★ 【答案】81.2平方厘米.

【解析】由题意,与棱AB 垂直的平面即为左右两个侧面,面积和为32,则每个侧面面积 为16,因为BF =5cm ,可得:BC =3.2cm ,所以长方体的表面积为: 2×(3×3.2+3×5+3.2×5)=81.2平方厘米.

【总结】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综合性较强,注意认真分析.

【例25】 如图,与平面ABFE 垂直的平面有____________,与平面BCGF 平行的平面有

__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面BCGF 、面ADHE 、面ABCD 、面EFGH ; 面ADHE .

【总结】考查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例26】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在长方体中,与其中的一个面垂直的面有2个

B .在长方体中,与其中的一个面平行的面有4个

C .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那么这个长方体有6条棱的长度相等

D .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互相垂直,相对的两个面互相平行 【难度】★★ 【答案】D

【解析】A 错误,有四个;B 错误,有1个;C 错误,还有一条高不能确定;D 正确 【总结】考查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例27】 如图,与面ADHE 垂直的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见解析

A

B

C

D E

F

G

H A

B

C

D E

F

G

H

9 / 16

C

A B

D

E F

【解析】面ABFE 、面ABCD 、面EFGH 、面DCGH . 【总结】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例28】 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检验教室的墙面与地面是否垂直. 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检验衣橱里横向的两块隔板是否平行. 【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铅垂线法或合页型折纸法、长方形纸片法. 【总结】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检测方法.

【例29】 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在原正方体中,与平面C 垂直的平面是________.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与已知面垂直的平面是与之相邻的四个平面:B 、D 、E 、F . 【总结】考查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例30】 如图,在长方体ABCD -EFGH 中,找出与平面BCHE 垂直的平面,并找出现成的

合页型折纸,在图上用阴影部分表示. 【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由题意可知,与平面BCHE 垂直的平面分别是: 平面ABFE 、平面DCGH .

【总结】考查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注意认真分析,综合性较强.

【习题1】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后,体积增大到原来的______倍.

随堂检测

A

B

C

D

E

F

G H

10 / 16

【难度】★ 【答案】8.

【解析】正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所以棱长扩大两倍后,体积就扩大2×2×2=8倍. 【总结】考查正方体的棱长与体积的关系.

【习题2】 在图中的长方体中:

(1)从正面看,看不见的棱有___________; (2)与棱EH 相等的棱有_______________; (3)与平面ADHE 相对的平面有________; (4)位于水平位置的平面有__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1)棱:AD 、DC 、BC 、EH 、GF 、HG 、HD 、GC ;(2)棱:AD 、GF 、BC ; (3)面BCGF ;(4)面ABCD 、面EFGH . 【总结】考查长方体的棱与面的位置关系.

【习题3】 在长方体中,若两条棱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棱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 【难度】★ 【答案】平行异面.

【解析】两条棱没有公共点,则说明这两条棱要么平行,要么异面. 【总结】考查长方体中棱与棱的位置关系.

【习题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静的水面是水平面,所以光滑的镜面也是水平面

B .长方体中棱与平面不是垂直就是平行

C .若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D .长方体中任何一条棱都与两个平面平行 【难度】★★ 【答案】D

【解析】A 、光滑的镜面不一定是水平面,与所放的位置有关;B 、棱可能正好在这个平面

A

B

C

D

E

F

G

H

11 / 16

A

B C D

E

F

G

H

1

4 5 3

2 1 5

? 3 内;C 、这两条直线可能相交,只要它们都在平行于该平面的某个平面内;D 正确. 【总结】考查对长方体的基本位置关系的认识.

【习题5】 如图所示的六面体中,AEFB 和DHGC 是相同的直角梯形,其余都是长方形,则:

(1)其中有______条棱与平面ADHE 垂直; (2)其中有______条棱与平面AEFB 垂直; (3)其中有______条棱与平面ABCD 垂直; (4)其中有______条棱与平面BFGC 垂直. 【难度】★★

【答案】(1)4;(2)4;(3)2;(4)0.

【解析】(1)AB 、DC 、HG 、EF ,共4条;(2)AD 、EH 、BC 、FG ,共4条;

(3)AE 、DH ,共2条;(4)0条.

【总结】考查立体图形中棱与棱的关系,注意进行辨析.

【习题6】 一个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标有数字1、2、3、4、5、6,根据图中该正方体A 、B 、

C 三种状态所显示的数字,可推出“?”处的数字是( )

A .1

B .2

C .4

D .6

【难度】★★ 【答案】D .

【解析】第三个图5和3相邻,第二个图1和3相邻,因此4对面是3,1对面是6,5对面 是2,6和3、5相邻,所以问号处是6,故选D . 【总结】考查对长方体的面的认识.

【习题7】 长方体的总棱长是72厘米,它的长 : 宽 = 2 : 1,宽 : 高 = 2 : 3,这个长方体的

体积是______. 【难度】★★ 【答案】3192cm .

【解析】因为长方体的总棱长为72厘米,故长+宽+高=72418÷=厘米, 由题意知长:宽:高=4:2:3,设长宽高分别为423x x x 、、,

则423182x x x x ++==,解得:,所以长、宽、高分别为8、4、6, 所以体积是3846192cm ??=. 【总结】考查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

【习题8】 把一块长是50厘米的长方体分成2 : 3两部分后,它的表面积增加了300平方厘

米,则分成的两块长方体木块的体积分别为__________. 【难度】★★★

【答案】3330004500cm cm 、

. 【解析】把一块长是50厘米的长方体分成2 : 3两部分后,长分别为20厘米和30厘米.

因为切割后表面积增加了300平方厘米,故原厂方体的长×宽为:23002150cm ÷=, 故分成的两块长方体木块的体积分别为:3201503000cm ?=、3301504500cm ?=. 【总结】本题综合性较强,一方面考查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另一方面要对增加的表面积进行 准确理解.

【习题9】 小方制作了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木盒,木盒的棱长分别为3厘米、5厘米和8厘米,

求这个木盒的表面积. 【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当有盖时,表面积为:()22353858158cm ??+?+?=,

①当高是3厘米时,木盒的表面积为:215858118cm -?=; ②当高是5厘米时,木盒的表面积为:215838134cm -?=; ③当高是8厘米时,木盒的表面积为:215835143cm -?=. 【总结】考查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注意要分类讨论.

【习题10】 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88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可以被分割为5个完全相同

的正方体,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难度】★★★ 【答案】340cm .

【解析】设正方形边长为x 厘米,则由题意可得: 22245882x x x +??==,解得:,

13 / 16

A

B

C

D

E

F

故这个长方体的体积为:3222540cm ???=.

【总结】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长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注意认真分析题意.

【作业1】 长方体中经过同一顶点的面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难度】★ 【答案】C 【解析】C

【总结】考查长方体的基本认识.

【作业2】 如图,在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对折后翻开所成的图形中:

(1)与直线DF 平行的直线是_____________; (2)与直线EF 平行的直线是_____________; 与直线EF 相交的直线是______________; (3)与直线AE 异面的直线是_____________; 与直线BC 异面的直线是___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1)与直线DF 平行的直线是AE ;

(2)与直线EF 平行的直线是AD 、BC ,与直线EF 相交的直线是AE 、BE 、DF 、CF ; (3)与直线AE 异面的直线是BC 、FC ,与直线BC 异面的直线是AE 、DF . 【总结】考查立体图形中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作业3】 在长方体中,若两条棱异面,则与这两条棱都相交的棱( )

A .不一定存在

B .有且只有一条

C .可能有一条,也可能有两条

D .不止两条

【难度】★★ 【答案】B

课后作业

14 / 16

A B

C

D E

F

G

H

【解析】画图观察即可.

【总结】考查长方体的棱与棱之间的位置关系.

【作业4】 补画长方体:

【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如图所示:

【总结】考查长方体的画法.

【作业5】 下列图形中,不能围成长方体的是( )

A .

B .

C .

D .

【难度】★★ 【答案】B

【解析】B 选项两个面重复了,围不成长方体. 【总结】考查长方体的展开图,注意进行分析.

【作业6】 如图,桌面上放着一本打开的书,

(1)与桌面垂直的平面有哪几个? (2)平面ABFE 与平面ABHG 是否垂直? 【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1)平面ABHG 、平面ABFE 、平面ABDC ; (2)不一定,当90HBF ∠=o 时,两面垂直. 【总结】考查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作业7】 将一个长、宽、高分别为2厘米、2.5厘米、3厘米的长方体切割成一个体积最大

的正方体,则切割剩余部分的体积是______.

【难度】★★ 【答案】37cm .

【解析】要切割成体积最大的正方体,则所切得的正方体的边长为2厘米, 故切割剩余部分的体积是:332 2.5327cm ??-=. 【总结】考查长方体的切割问题,注意认真分析.

【作业8】 将两个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的长方体重叠放置,它的表面积是

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222164158148cm cm cm 或或. 【解析】表面积分别为:

()()2554553432164cm +?++?+??=????; ()()2445443532158cm +?++?+??=????; ()()2335334542148cm +?++?+??=????.

【总结】考查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注意进行分类讨论.

【作业9】 12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叠在一起,成为一个长方体,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难度】★★★

【答案】222504038cm cm cm 或或.

【解析】当以121?叠放时,表面积为:[]212112111250cm ?+?+??=;

当以62?叠放时,表面积为:()2626121240cm ?+?+??=????;

当以43?叠放时,表面积为:()2434131238cm ?+?+??=. 【总结】考查长方体叠放及表面积的计算问题,注意进行分类讨论.

A

B C

D

O

E

F

P

N

M

G

H

【作业10】如图,把一块长是108厘米的长方体木块的棱AE分成3 : 1的两段,分点为M,过点M按平行于面ABCD的方向把长方体分成两块后,表面积增加了800平方厘米,这两块长方体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难度】★★★

【答案】33

1080036400

cm cm

和.

【解析】因为把长方体分成两块后,表面积

增加了800平方厘米,

所以原长方体的宽×高为:8002=400

÷平方厘米.

故大长方体的体积为:3

10840032400

4

??=立方厘米,

小长方体的体积为:1

10840010800

4

??=立方厘米.

【总结】考查长方体的分割及体积计算问题,注意进行认真分析.

16/ 16

长方体与正方体(一).教师版

对于小学几何而言,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既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可以具 体考查学生在公式应用中处理相关数据的能力,所以,很多重要考试都很重视对立体图形的考查. 如右图,长方体共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c b a H G F E D C B A ①在六个面中,两个对面是全等的,即三组对面两两全等. (叠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是: 长方体的表面积:2()S ab bc ca =++长方体; 长方体的体积:V abc =长方体. ③正方体是各棱相等的长方体,它是长方体的特例,它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如果它的棱长为a ,那么:26S a =正方体,3V a =正方体. 板块一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 【例 1】 右图中共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 左面 【考点】长方体与正方体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解析】 如右图所示,可以分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看这个立体图形.前、后看各有1个面,左 面看有1个面,右面看有2个面,上面看有2个面,下面看有1个面.所以共有1112218+++++=(个) 面.前后方向的棱有6条,左右方向的棱有6条,上下方向的棱也有6条,所以共有棱 66618++=(条). 【答案】8个面,18条棱 例题精讲 长方体与正方体(一)

【巩固】右图中共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 【考点】长方体与正方体【难度】1星【题型】解答 【解析】9个面,21条棱. 【答案】9个面,21条棱 【例2】如右图,在一个棱长为10的立方体上截取一个长为8,宽为3,高为2的小长方体,那么新的几何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考点】长方体与正方体【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我们从三个方向(前后、左右、上下)考虑,新几何体的表面积仍为原立方体的表面积:10?10?6=600.【答案】600 【巩固】在一个棱长为50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在它的八个角上各挖去一个棱长为5厘米的小正方体,问剩下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多少? 【考点】长方体与正方体【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对于和长方体相关的立体图形表面积,一般从上下、左右、前后3个方向考虑.变化前后的表面积不变:50?50?6=15000(平方厘米). 【答案】15000 【例3】如右图,有一个边长是5的立方体,如果它的左上方截去一个边分别是5,3,2的长方体,那么它的表面积减少了多少? 【考点】长方体与正方体【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5?5?6=150.现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减少了前后两个面中的部分面,它们的面积为(3?2)?2=12,所以减少的面积就是12. 【答案】12 【例4】如图,有一个边长是5的立方体,如果它的左上方截去一个边分别是5,3,2的长方体,那么它的表面积减少了百分之几? 【考点】长方体与正方体【难度】2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奥林匹克,初赛,10题

小学数学试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测试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测试题 班级--------------姓名---------------等级-------------- 一、填空题 1.长方体或正方体中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正方体是特殊的(),它六个面都是()。 2.长方体中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3.长方体上(下)面的面积是由()和()相乘得到的,前后两个面的面积是由()和()相乘得到。 4.计量长度要用()单位,计量面积要用()单位,计量体积要用()单位。 5.一个长方体长4分米,宽2分米,高2.5分米,它最大的一个的面积是()平方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6.一根长22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厘米,它的一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7.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3厘米,这个长方体棱长之和是()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8.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4平方厘米,它的棱长是()。 9.把三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粘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2.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与其一条棱长的乘积,就是这个正方体的体积。()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体积就扩大8倍。() 4.长方体的六个面中,也可能有四个面是正方形。() 5.一个正方体的一面的周长是12厘米,它的表面积是54平方厘米。() 6.把三个棱长是2厘米的正方体木块胶合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减少8平方厘米。() 三、选择题。 1、表示一木块大小的单位可以是()。 ①米②平方米③立方米④千克 2、一个汽油桶最多可以装80升汽油,我们就说汽油桶的()是80升。 ①重量②容积③xx④体积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增加2分米,它的表面积就增加()。 ①24平方分米②144平方分米③264平方分米④8平方分米4、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则表面积就增加()。 ①2倍②4倍③8倍④16倍 5、一根长方体木料,它的底面积是10平方厘米,把它截成3段,表面积增加了()。①20平方厘米②30平方厘米③40平方厘米④60平方厘米 四、应用题。 1、正方体形状玻璃鱼缸(无盖)的棱长是50厘米,做一个这样的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玻璃? 2、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容器内装满沙土,把这些沙土全部倒入长2米、宽0.8米的长方体容器内,沙土有多高? 3、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它的底面周长和高都是6分米,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长、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图上这些是什么图形?学生说。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都是平面图形,而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都是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请你说说你带来的物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形?(高楼、衣柜、冰箱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的,魔方这种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认识长方体立体图。 1.出示一个长方体。提问: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 (这就是长方体的直观图,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长方体上这种平平的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板书:面) (2)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两个面相交的这条线,我们叫它叫做棱。(板书:棱) (3)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活动一: 知道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我们一起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演示) 这些面有什么特征?(演示)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演示)长方体共有12条棱。 棱的长度有什么特点?(演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演示) 活动二: 拿出做好的长方体的框架。思考: (1)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后,把左右方向的棱叫做长,把前后方向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高。 实际上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2)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12条棱可以分成4组长、宽、高。 (3)练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设计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设计者】郑州航空港区第十六小学王永胜 【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基于标准】 结合生活情景和实物认识长方体。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 教材首先呈现四幅情景图,图中分别有长城、高楼大厦、冰箱、柜子、电视机纸箱。这些情景都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如,垒长城的砖是长方体,电视机纸箱是正方体等等。教材把这些物体都用红色箭头标示出来,由此引出长方体,让学生了解到长方体和正方体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教材通过例1,从身边实物开始观察,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观察认识长方体。在此基础上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使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有一些直观的认识。 教材通过例2,教师指导学生用小棒做长方体,认识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1)一年级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可以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图形。 (2)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能简单归纳出几何图形的特征。 2、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 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 3、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出现的困难: 学生空间观念较差,观察立体图形有困难。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3)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评价任务】

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复习实录

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复习实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复习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 资源!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复习实录课前准备:故事《聪明的小乌龟》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老师要搬新家啦,你们替老师高兴吗?(高兴) 师:可是,我家的小金鱼和小乌龟有了意见。请听小金鱼正着急呢!播放课件:《小金鱼和小乌龟的对话》 小金鱼:小乌龟,小乌龟,怎么办呀,我们的主人要搬家啦!小乌龟:嗨,别急别急,我们的主人有一群既聪明又能干的小帮手,他们一定会帮我们再做一个更漂亮更合适的新家。师:同学们,愿意帮我家的小金鱼和小乌龟再做一个新家吗?(愿意) 师:先请同学们看看小金鱼和小乌龟的家是什么样子的?生:小金鱼的家是长方体,小乌龟的家是正方体。 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要想帮小金鱼和小乌龟做一个新家,你认为要应用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那些知识呢? 生:学生自由发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二、实践应用

师:你们会计算吗?(那老师先考考你们) 师:教师课件演示《计算公式》:重点强调计算方法。 动手操作 师:现在请同学们准备帮小金鱼和小乌龟做新家啦! 教师课件出示:《小金鱼和小乌龟的家》请认真观察大屏幕,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小金鱼的家长为5分米,宽为2分米,高为3分米;小乌龟的家棱长为3分米。 师:如果老师想用玻璃给它们分别做这样一个新家,你们认为第一步先要求出什么? 生:先要求出它们的表面积。(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师:你们能行吗?开始做吧(女生为小金鱼做,男生为小乌龟做) 师:老师还想知道它们的新家分别要占有多大的空间呢?(能行吗) 生:学生独立计算。(男生为小金鱼做,女生为小乌龟做)师:《课件演示》集体订正 三、深化练习 1、小法官 在给小金鱼和小乌龟做新家的过程中,老师听见有这样几种说法,想请同学们来当小法官判断一下。(用手势表示对错,并说明理由)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感知它们的特征。 2.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形体。 3.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正方体、长方体积木及玩具。 活动过程: 一、通过小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接到一个电话,前几天森林里刮大风,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常着急,怎么办呢?(小朋友帮助小兔搭房子)二、引导幼儿观察搭房子的材料--积木,认识正方体、长方体。 (一)认识搭房子的材料1.师:我们一起看看搭房子的材料是什么呀?这些积木都一样吗? 2.请每个幼儿拿一块积木,看一看、摸一摸自己拿的积木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先让幼儿自由讲讲,再请个别幼儿回答)(二)引导幼儿数一数手里的积木一共有几个图形组成。 1.师: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长方形组成的,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正方形组成的,也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你能告诉我,你

的积木上一共有几个图形吗?(幼儿数,老师观察)2.请用不同方法数的幼儿倒前面来示范数。 3.全体幼儿用与刚才不同的方法再次数数。 (三)引导幼儿观察每个面的形状。 1.师:小朋友都很能干,都数出了积木上由六个图形,谁来告诉我,你的积木上是六个什么图形? 2.小结:由六个长方形或四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组成的形体是长方体,由六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的形体是正方体。 三、帮xx搭房子。 1.师:现在,就请小朋友用这些材料来搭房子吧,要搭得既坚固又漂亮。(幼儿建构房子)2.参观房子,说一说搭房子的积木是什么形体的? 四、迁移经验,运用自己感知的正方体、长方体的特征判断自己的礼物是什么形体。 1.师:小朋友帮助了小兔子,小兔子非常感谢你们,所以给你们每人送了一份礼物,从你们的椅子下面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你的礼物是什么形体的? 2.分别请拿正方体礼物的幼儿和拿长方体礼物的幼儿到前面来,其它幼儿检查是否正确。 五、活动延伸请幼儿课后在幼儿园、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然后告诉小朋友和老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墨水瓶盒等,课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什么图形?谁来说说 (学生说) 不错,那谁来说以说它们当中哪些图形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边叙述,边出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中的两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新授 1、老师今天带来了长方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正方体)。 2、还记得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的一些方法吗?谁愿意来给老师说说? (学生说: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 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要看一下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

现在请仔细观察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我请。。。。。。 (学生说) 3、说的真好,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面、棱、顶点三个部分组成的,那谁来指指长方体的面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谁来指指长方体的棱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那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顶点又是指哪一个部分?请同桌互相指指看看。 (同桌互相指顶点) (课件出示) 数学上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首先研究长方体,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讨论要求。 (学生读要求) 现在每排的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写在老师发放的表格中。(教师板书) 好、停,哪个组派一名同学来汇报长方体的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汇报的真棒!你们同意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吗?同意的请举手。看来其他小组也和他们的讨论结果一样。(不同意的小组请把你们的讨论结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六个面。 你怎么知道是六个面,用的什么方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鹿泉区大河镇曲寨小学封江彦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它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加以说明,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内容,本单元教材包括:(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含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容积和容积单位,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三个内容。本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的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认识其他立体图形和有关计算打好基础。本课时主要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及体积做准备。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⒈学生学科知识的储备情况: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简单的几何体有了感性的认识,并且还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基础。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已能从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形状为长、正方体的素材,并能通过这些素材发现长、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⒊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能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发现、探究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及对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升数学思考。 情感目标: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概念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教学的重点就是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于五年级的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所以我采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请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放大后的本单元的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中物体的形状跟平面图形一样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从图中的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同时告诉学生这两个图形的各部分不在一个平面上,它们都是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与观察比较,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以及有条有理、有根有据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3、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四、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1)、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2)、说一说,生活中的物体有哪些是长方体(正方体)的? 2、原型:长方体模型和正方体模型。

3、探究的问题:(1)、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2)、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3)、正方体有哪些特特征?(4)、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都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出示课件) 2、出示实物:可乐罐、礼品盒、魔方、牙膏盒等,请学生选择喜欢的物体,说说是什么形状的? 揭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探究与解决: 1、认识长方体特征 (1)初步感知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实物,并动手摸一摸,认识长方体的面、顶点、棱。 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小组合作,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的方法再次观察实物。通过讨论、交流、概括特征。 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演示动画“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练习(最新整理)

长方体和正方体应用题练习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有()、()、() ()、()。 2.()叫周长。 3.()叫面积 4.长方形的周长= 字母表示: 5 正方形的周长= 字母表示: 6.三角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梯形的周长= 7.长方形的面积= 字母表示:s= 8正方形的面积= 字母表示:s= 9长方体的表面积= 字母表示:s= 长方体的体积= 字母表示:v= 10.正方体的表面积= 字母表示:s= 11 正方体的体积= 字母表示v= 二、有关计算 棱长: 1、(1)一个长方体的长6 厘米,宽5 厘米,高4 厘米。它的棱长和是多少?(2)长方体的棱长和是60 厘米,长6 厘米,宽5 厘米。高是多少?(3)长方体的棱长和是60 厘米,长6 厘米,高4 厘米。宽是多少?(4)长方体的棱长和是60 厘米,宽5 厘米,高4 厘米。长是多少? 2、(1)正方体的棱长是8 厘米。它的棱长是多少? (2)正方体的棱长和是96 厘米。它的棱长是多少? 3.一个正方体礼盒,棱长为1.5 dm,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接头不计。)

4.用一根长48 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长5 厘米,宽4 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5、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5 厘米,宽是12 厘米,棱长总和是148 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6 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焊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长 7 厘米,宽5 厘米,高3 厘米,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三、表面积: 1.一个长方体的长8 厘米,宽5 厘米,高3 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无盖玻璃鱼缸,它的底长4dm,宽25cm,高20cm,做这样一个鱼缸至少要玻璃多少平方厘米?(求什么?)3.一个房间的长6 米,宽3.5 米,高3 米,门窗面积是8 平方米。现在要把这个房间的四壁和顶面粉刷水泥,粉刷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需要水泥4 千克,一共要水泥多少千克? 4.一盒饼干长20 厘米,宽15 厘米,高30 厘米,现在要在它的四周贴上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挖一个长50 米,宽30 米,深2 米的养鱼池,这个养鱼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一个通风管的横截面是边长是0.5 米的正方形,长2.5 米。如果用铁皮做这样的通风管50 只,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7、在一节长120 厘米,宽和高都是10 厘米的通风管,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做12 节这样的通风管呢?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实验版数学第十册的内容。教材以学生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彩图为切入点,语言表述不多,给教师留下了充分的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的机会。教学中可采用观察彩图和实物、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材还注重了知识的整体性,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同一节中呈现,有利于对学生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设计理念: 1、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学习。 2、以活动为主,把学生“学数学”变成为“做数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3、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体验”是学生内心知识的形成过程,它是课堂的灵魂,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目的之一。 4、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是“主导者”为“引导者”。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价值。 3、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增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对知识进行内化。 4、培养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兜实物和模型。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的实物及萝卜、小刀。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走在街上,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朋友,这是因为你的朋友有他自己的特征。比如说:我,细高个儿,戴着金丝眼镜,有两颗虎牙,30岁左右。你能不能也给我介绍一位朋友,他与别人不同,可以是你的同学、老师、你不说他的名字,我们也能听出来。 生:他,胖胖的,肩宽腰圆,小眼睛,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 生:…… 师:同学们描述得还真不错,抓住了人的不同特点。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新朋友——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通过师生对话,可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进入学习活动。先以“我”为例来介绍一个人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要介绍一个人,就要抓住他的特点,而抓住事物的特点,正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关键。】 二、教学过程 ㈠自学教材,初步感知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课本中的内容采用你自已喜欢的方式读一遍,看能不能找到答案。我提个要求:读完后,你要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会产生什么疑问?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不陌生,理解课本文中的内容对我们这里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成问题,因此我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同时也很好地运用了教材。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师:你们可以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两人或四人交流一下,课本中讲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有的在想,有的在讨论。) 师:同学们通过看书知道了什么?可以随便说,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学生自由发言)

【精品】五年级奥数培优教程讲义第12讲-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师版)

第12讲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能够以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基础,同时把构成几何图形的诸多条件沟通起来; 2、依赖已经积累的空间观念,观察经过割、补后物体的表面积或体积所发生的变化; 3、求一些不规则的物体体积时,可以通过变形的方法来解决。 知识梳理 一、专题简析 在数学竞赛中,有许多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问题。解答稍复杂的立体图形问题要注意几点: 1、必须以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基础,同时把构成几何图形的诸多条件沟通起来; 2、依赖已经积累的空间观念,观察经过割、补后物体的表面积或体积所发生的变化; 3、求一些不规则的物体体积时,可以通过变形的方法来解决。 二、常见问题 在长方体、正方体问题中,我们还会常常遇到这样一些情况:把一个物体变形为另一种形状的 物体;把两个物体熔化后铸成一个物体;把一个物体浸入水中,物体在水中会占领一部分的体 积。解答上述问题,必须掌握这样几点: 1、将一个物体变形为另一种形状的物体(不计损耗),体积不变; 2、两个物体熔化成一个物体后,新物体的体积是原来物体体积的和; 3、物体浸入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 解答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拼、切问题,除了要切实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熟悉计算方 法,仔细分析每一步操作后表面几何体积的等比情况外,还必须知道: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切割成两部分,新增加的表面积等于切面面积的两倍。 典例分析 考点一:重合或者挖出立体的面积及体积 例1、一个零件形状大小如下图:算一算,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单位:厘米)

【解析】(1)可以把零件沿虚线分成两部分来求它的体积,左边的长方体体积是10×4×2=80(立方厘米),右边的长方体的体积是10×(6-2)×2=80(立方厘米),整个零件的体积 是80×2=160(立方厘米); (2)求这个零件的表面积,看起来比较复杂,其实,朝上的两个面的面积和正好与朝下的一 个面的面积相等;朝右的两个面的面积和正好与朝左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因此,此零件的表 面积就是(10×6+10×4+2×2)×2=232(平方厘米)。 例2、有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零件,中间挖去一个正方体的孔(如图),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和表 面积吗?(单位:厘米) 【解析】(1)先求出长方体的体积,8×5×6=240(立方厘米),由于挖去了一个孔,所以体 积减少了2×2×2=8(立方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240-8=232(立方厘米); (2)长方体完整的表面积是(8×5+8×6+6×5)×2=236(平方厘米),但由于挖去了一个孔,它的表面积减少了一个(2×2)平方厘米的面,同时又增加了凹进去的5个(2×2)平方厘米的面,因此,这个零件的表面积是236+2×2×4=252(平方厘米)。 例3、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拼成了一个新的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的长方 体的表面积增加了50平方厘米。原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P10的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 【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一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系统地研究它们的几何特征还是第一次。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同时也是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2.在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探索图形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其数学思考。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宽、高的价值,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确定研究视角 1.引入:出示长方体直观图,并在长方体上剥离一个长方形。 2.谈话:比较长方体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 3.过渡:研究长方形时我们研究了它的边和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引出:面、棱、顶点

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起始课,研究方法的迁移和积累至关重要,通过唤醒学生研究二维平面图形的研究经验,引导学生自主确定三维立体图形的研究视角。】 二、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1.发现长方体“面”的特征 (1)借助长方体物品,你能发现长方体面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发现的?(四人小组交流) (2)集体汇报。 (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方法,知道了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相对的两个面为正方形时,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2.发现长方体“棱”和“顶点”的特征 (1)同桌两人合作搭一个长方体框架,边操作边思考: ①支架点需要几个?为什么? ②小棒选几种?每种几根?为什么? (2)集体汇报:搭成功的小组介绍成功经验,没搭成功的说说失败的原因,在搭的过程中感悟到了长方体棱有什么特征? (3)小结:通过搭一搭,我们知道了长方体共有12条棱,将12条棱按相对位置进行分类,可分成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①出示长方体直观图,想象看不见的三条棱在哪儿? ②想一想,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追问:这三条棱有什么特点? ③相机教学:长方体相较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变化长方体摆放方向,请学生指长方体的长、宽、高。 ④变化长、宽、高,感受长方体大小的变化。 【设计意图:长、宽、高的认识不能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机械记忆,通过想象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确定原来长方体的样子和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帮助学生体会长方体长、宽、高的价值,即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定州市西坂小学陈英茹 教学内容: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4-35页。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人人 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得到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 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1.积极了解儿童的现有经验 2.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 (1)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 (2)倡导在“触摸”中学习数学 (3)倡导自主讨论、交流 3.让数学走进生活 设计思路: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为今后学习长方体、

正方体的表面积作好铺垫。因此,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理解它们内在规律及联系是非常重要的。本课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空间观念的。在认识长方体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学习迁移,自主讨论正方体的特征,再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异同,明确它们的内在联系,最后用学到的新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2. 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摆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建立长方体、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与教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

小学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培优

长方体和正方体》培优训练题 一、填空: 1、一个正方体的底面周长是 2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 ) 平方厘米,体积是 ( ) 立方厘米。 2、将三个棱长是 4 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 )立方厘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3、把一个棱长 10 厘米的正方体,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这两个长方体的 体积之和是 ( ) 立方厘米,表面积之和是 ( ) 平方厘米。 4、把一个长 6 厘米,宽 5 厘米,高 4 厘米的长方体木块锯成两个小长方体,表 面积至少增加 ( ) 平方厘米,至多增加 ( ) 平方厘米。 5、把一个横截面的边长为 5厘米,长为 2米的木料锯成 4 段后,表面积比原来 增加了 ( ) 平方厘米。 6、把一个长 16厘米,宽 6厘米,高 8 厘米的大长方体切成两个小长方体,这两 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最大是( )平方厘米。 7、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24 平方分米,把它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 每个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8、一个长 2 米的长方体钢材 截成三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 2.4 平方分米,这根 钢材原来的体积是 ( ) 。 9、一个长方体,如果长减少 2 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正方体的表面 积是 96 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 10、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减少 3 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表 面积比原来减 少了 96 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1、一种正方体的棱长是 5厘米,用 4 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 方体的表面积可能是 ( ) 平方厘米,也可能是 ( ) 平方厘米。 12、将一个表面涂有红色的长方体分割成若干个体积为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其中一点红色都没有的小正方体只有 3 块。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 方厘米。 二、解决问题: 1、把 110厘米长的铁丝焊成一个长方体框架,长是宽的 2 倍,宽是高的 1.5 倍,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蓄水池,长 12米,宽 8米,高4米,如果将四壁和地面用 4平方 分米的正方形瓷砖贴上,需要多少块? 3、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 11厘米、6 厘米、 4厘米,如果高增加 3 厘米,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4、一个正方体木块,表面积是 30平方分米,如果把它据成大小一样的 8 个小正 方体木块,每个小木块的表面积是多少? 5、要做一个正方形管口周长是 28厘米,长 2 米的通气管子 10 根,至少需要 铁皮多少平方米? )。 )。 大长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行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难点是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的建立。 【教学指导】 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情境引入。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表面积、体积和容积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在体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感受到物体所占的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的含义。通过用小正方体来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来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1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6课时

公开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间的联系与区别,初步向学生渗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的联系。【教法与学法】教法:直观演示法、实验法、游戏教学法、归纳法学法: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一个长方形,问:这是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它是一个平面图形。它是由四条什么围成的?(板书:线)它有四个什么?(板书:顶点) 师:由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是长方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板书课题) 二、自主实践,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同时结合电脑演示去初步感知 (1)师:拿起你们的长方体,在它的身上找一找有没有面、线、点。围成长方体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叫做长方体的面。用手摸一摸,感觉怎样?(平平的)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摸摸长方体的棱,感觉如何?(直直的)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尖尖的) (4)师: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如果我们想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你会提出哪些有关于面、棱、顶点的数学问题呢?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师:带着这些数学问题,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我们用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来研究一下面、棱、顶点的特征,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小组长把它记录在学 习表格中,好吗? 1、操作实验,探究面的特征。 (1)学生拿出准备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个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看一看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把你的发现说个同桌听。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交流汇报:谁能有序地数出这6 个面。(指名上台数)这两个面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相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案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摆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案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案难点: 建立长方体、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案对象分析: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与教案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紧紧围绕由直观感知—概括特征—抽象特征三个层次来设计.通过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实物牙膏盒、砖块等进行整体感知,建立表象,然后通过长方形围成长方体,动态演示面、棱、顶点的特征,让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加以概括,然后再抽象出长方体的特征,建立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师准备: 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学生准备: 边长1厘M的小正方体(每组至少8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案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案 教案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然后老师说明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请学生先观察,再请两三位来摸一摸,然后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学生: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 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教师:这些物体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我们还能在它们所占的位置上放别的物体吗?(请一位同学演示。)

学生:不能。 教师:可见立体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请学生从教具中挑出长方体后,说明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留出写“正方体”的空)。 (二)学习新课 1.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学生:面。(教师板书:面) 教师:请用手观察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有一条边。 教师:这条边称为棱。(板书:棱) 教师:请同学们看一看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尖。 教师:相交的这点称为顶点。(板书:顶点。) 通过刚才我们动手摸,用眼看,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下面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他们有哪些特点。 (2)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长方体,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校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 学生讨论并归纳后,教师板书:长方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