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及风险防范
浅谈融资性贸易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精编版】

浅谈融资性贸易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所谓融资性贸易,指部分企业缺乏足够的资信,很难从银行通过自偿性的贸易融资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贸易对方通过自己控制上下游客户,与具有良好信用的国企合作,以国企名义与签订贸易合同,取得银行融资,销售货物后返还一定手续费给相关国企业,这种以融资为目的,以贸易为手段,放大自身规模的贸易,表面称代理贸易,实质为融资性贸易。
一、融资性贸易案例近年来,受国家稳健货币政策及银行信贷规模收紧等多种因素影响,社会资金呈现整体偏紧状况,资金供求矛盾突出。
但由于国有企业较民营企业有较强的融资能力,这种资金实力的不平衡促进了融资性贸易的发展。
融资性贸易对扩大国企营收、增加盈利、拓宽业务渠道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给国企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
某国有企业为了做大经营规模,陆续投入亿元以上资金与几家民营企业开展了大宗商品贸易,贸易模式:由国有企业先垫付资金向供应商采购商品,按采购价的基础上浮一定比例作为销售价,再以走票形式销售给下游,即贸易过程中仅有“资金流”。
实质上,这些贸易的上游供应商一般都是由下游贸易合作方指定,处于中间环节的国有企业主要提供流动资金,再通过进销差价的方式获得一定的收益,最终通过贸易方式,达成贸易合作方的融资目的,即为融资性贸易。
该国有企业对这些贸易采取了信用担保措施,但提供担保的单位与贸易合作方也都是关联方。
受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影响,部分贸易合作方经营恶化,资金链断裂,合同到期后,未能按时归还货款,该国有企业在多次协商未果后诉诸法律,受担保人能力的限制,信用担保亦未能发挥有效的作用,最终近三分之二的贸易资金发生损失。
二、融资性贸易的风险分析从案例中国有企业的几个融资性贸易的预期效益看,如合同能够确保正常履行,每年可从贸易中获取十几亿元以上的营业收入,确实能从短期尽快做大公司营收规模,同时贸易合作方也解决了资金需求问题,“双赢”效果将会显现。
但剖析贸易实质,也不难发现其中隐含着重大风险和不利因素。
国有外贸企业融资性贸易的风险和防范

金融经济FINANCIAL AND ECONOMIC国有外贸企业融资性贸易的风险和防范刘燕远深圳中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摘要:随着金融市场运作的日趋规范,国有外贸企业与中小企业在获得银行资金支持方面有巨大的差距,进而催生了融资性贸易的广泛需求,尤其是国有外贸企业具备开展融资性贸易的各项条件,有相对较低的资金成本、贸易背景和广大的中小企业客户群体,同时可以满足创大“营收”的指标,面临更大的风险和考验,成为融资性贸易的重灾区。
本文主要结合融资性贸易的模式,分析其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以满足业务合规性要求并提高国有外贸企业资金安全。
关键词:国有外贸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防范一、融资性贸易的概念融资性贸易是以获取融资为目的,构造贸易背景,从第三方处取得融资的一种贸易形式,核心目的在于融资而非贸易,在虚构的贸易背景的掩盖下,变相提供融资。
融资性贸易从字面上与贸易融资很相近,因此经常被人误解为贸易融资或者供应链金融。
而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过程中,运用短期性结构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款等资产的融资。
供应链金融则是贸易融资下的一种发展形式,都是建立在真实贸易背景的基础上,由银行基于企业的信用给予其上下游发放贷款的融资模式。
国有外贸企业在三方交易中赚取的是货物价差,核心目的在于贸易而非融资。
贸易融资方式是被倡导的,融资性贸易是被禁止的。
二、融资性贸易主要类型融资性贸易的重要特点是贸易形式容易被类型化,一般区分为买卖型融资性贸易和增信型融资性贸易。
其中买卖型融资性贸易是最常见的类型,具体有三种模式:托盘贸易、循环贸易、委托采购和销售。
本文主要分析买卖型融资性贸易。
1.托盘贸易是指托盘方(出资方,往往是国有外贸企业)与买卖双方分别签订采购合同和销售合同,利用托盘方的资金或信用为资金需求方提供融资的贸易形式。
托盘贸易通常会发生真实的货物流转,但是提供资金或信用一方并不直接参与货物流转过程。
国有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及防范措施

国有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及防范措施国有企业是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着来自金融市场的各种风险挑战,如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
如何科学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保障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国有企业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国有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1. 汇率风险由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不断增加,国有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涉及到的货币种类也越来越多,而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会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不小的冲击。
假如一个国有企业需要向国外采购原材料,一旦国外货币贬值,可能会导致企业采购成本大幅增加,从而增加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
2. 信用风险国有企业在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大量的信用交易,如果交易对方因经营不善、债务违约等原因无法按时履行合约,将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不小的冲击。
特别是在金融市场的交易中,国有企业通常需要和多个金融机构进行资金融通,一旦其中某家金融机构发生债务危机,可能会对企业的资金链条产生较大的影响。
3. 利率风险国有企业在开展业务活动时通常需要进行融资,而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波动将会对企业的融资成本产生直接的影响。
特别是在利率上升的情况下,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将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可能会面临还款困难。
1. 加强风险管理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进行全面的监控和分析,及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并严格执行。
通过对市场情况的深入了解和科学分析研判,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规避和化解金融风险。
2. 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国有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尽量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避免对单一渠道过度依赖。
比如可以通过向不同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发行债券、开展股权融资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以分散融资风险及降低融资成本。
3. 货币市场工具的灵活运用对于面临汇率风险的国有企业来说,可以运用货币市场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
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及风险防范

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及风险防范[摘要]当银行对民营企业放贷收紧后,对国有企业的放贷条件却日益宽松,这使得一方面急需资金扩张业务的民营企业融资困难,而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较容易获得低成本银行资金。
民营企业便通过寻求与国有企业合作,使国有企业参与民营企业的贸易链中,借助国有企业的资金,做大贸易,国有企业此类业务就属于融资性贸易。
当金融危机爆发,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往往导致国有企业参与贸易的资金无法收回,给国有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国有企业必须提高警惕,注意此类贸易的风险防范。
[关键词]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防范一、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现状融资属于银行业的术语,在银行业中贸易与融资相结合的融资方式有自偿性贸易融资。
自偿性贸易融资就是根据企业真实贸易背景和上下游客户资信实力,以单笔或额度授信方式,提供银行短期金融产品和封闭贷款,以企业销售收入或贸易所产生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作为直接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
但在现实情况中,由于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缺乏银行认可的资信,很难通过自偿性贸易融资获得银行资金支持。
为解决自身资金需求,这些中小型民营企业往往会通过与大中型国有企业合作的方式,让国有企业加入供销贸易链中,由民营企业控制上下游客户,一般采用民营企业委托国有企业与客户签订贸易合同(采购或销售),并由国有企业预付货款,一定期限内货物销售回款后支付给国有企业的方式进行操作。
此类操作的流程与上述企业通过银行融资类似,国有企业参与此类贸易主要是提供资金,因此可称此类贸易为融资性贸易。
民营企业借此融取资金、扩大生产,而国有企业以代理费或差价的名义获得一定收益。
在此类融资性贸易中,产品质量、数量、交货风险都由作为委托方的民营企业承担,除个别恶意骗取国有企业款项的情形外,一般民营企业只要经营状况正常,往往都能顺利回款并获取固定收益。
因此,在出险前,国有企业往往认为此类贸易比传统贸易更轻松,且节省人力,收益稳固,忽视其中的风险,有的企业甚至给予大力发展。
浅谈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

浅谈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增加。
国有企业是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其贸易融资业务在国际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在进行贸易融资业务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为了有效防范这些风险,国有企业需要从多个角度加强管理和控制,确保贸易融资业务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市场风险国有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进行贸易融资业务时,面临着市场价格波动、市场供求关系不确定等市场风险。
在贸易融资过程中,如果货币价格、商品价格等市场因素发生波动,将会对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收益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导致融资亏损。
为有效应对市场风险,国有企业在进行贸易融资业务时,需要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究和分析,及时把握市场动态,采取适当的对冲措施,进行风险管理,避免市场波动对贸易融资业务的不利影响。
国有企业还可以通过与合作伙伴签订长期合同,锁定货币价格和商品价格,从而降低市场风险。
二、信用风险在贸易融资业务中,国有企业往往需要与国外买家或国外金融机构进行合作,这就会涉及到信用风险。
如果合作方信用状况不佳或者存在违约风险,将会对国有企业的融资安全产生影响。
为规避信用风险,国有企业在与合作方进行贸易融资业务时,可以借助第三方担保机构提供的担保服务,以确保融资资金的安全性。
国有企业还可以通过信用调查、风险评估等手段,对合作方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了解,避免与不良信用的合作方进行业务往来。
三、政治风险国有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进行贸易融资业务时,还面临着政治风险。
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政策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对企业的贸易融资业务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导致融资项目无法顺利进行。
为降低政治风险,国有企业可以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和交流,促进政治关系的稳定和友好发展。
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产生的原因、特点及风险防范措施

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产生的原因、特点及风险防范措施作者:郭伟来源:《新财经》2019年第06期摘要:文章对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产生的原因、特点等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目的是保障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安全性,提升国有资产的安全性,降低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文章基于实践经验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风险防范;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中图分类号:F83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金融行业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资本市场发展迅速,趋于完善,就企业融资而言,其资本来源主要是资本市场提供的社会资本及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资本。
和民营中小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经济实力强,社会信誉好,管理规范性强、抗风险性高,所以金融机构更加愿意将信贷发放给国有企業,而不太愿意与民营中小企业合作,导致其融资较为困难,而融资性贸易能使得国企和民营中小企业双方获利,但在融资性贸易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风险。
本文阐述如下。
一、形成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因素融资的形式分为两种,即直接和间接融资,在我国经济转型中出现了融资性贸易,国有企业贸易性融资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1)直接融资,所谓直接融资就是指资本的供需方直接交易,企业能够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进行融资,该方式的准入门槛高,中小民营企业一般难以进行直接融资,而国有企业由于其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强,所以金融机构更愿意与之合作。
(2)间接融资,所谓间接融资指的是资本供需双方进行间接交易,通过一些金融机构作为中介,比如商业银行贷款等,而金融中介机构在对国企和中小民企进行评估后,也更愿意将信贷发放给国有企业[1]。
二、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特点1、灵活性强在融资贸易中,资金供应方计算收益是按照其提供的资金总数以及时间、约定利率进行计算的。
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时间紧迫,报道数据显示,小微型企业的新增加的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办理时间约至少需要两个月,而需要花两周到四周的时间准备存量贷款,所以融资性贸易的灵活性较强,在时间、期限以及额度等方面都比较灵活。
浅析国有企业开展的融资性贸易及风险防范

现代经济信息192浅析国有企业开展的融资性贸易及风险防范孙祎楠 同煤集团审计部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企业所需资金不断扩大。
与大型企业、大型国有企业比较,一些中小企业取得银行贷款就存在一定困难。
在发展过程中,中小民营企业为了取得更多资金,会联合国有企业进行贸易合作,各取所需,从而形成了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形成、类型、风险进行分析,找出防范风险的方法,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防范中图分类号:F71;F8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6-0192-01一、融资性贸易产生的原因融资性贸易,是指以融资为目的,贸易为手段,放大自身规模的贸易。
表面称为代理贸易,实质为融资性贸易。
由于经济增速下滑,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收入和利润逐渐放缓。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逐渐放大,而受国家稳健货币政策和银行信贷规模收紧、资金投放方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资金供求矛盾不断突出。
从而形成了民营企业发展无资金,国有企业资金剩余的现象,这种资金供求不平衡促使了融资性贸易的发展。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联手,以贸易形式,国有企业通过支付货款等方式向民营企业提供资金,再向确定好的销售方转让货物,从中获取一定差价。
在融资性贸易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不但可从中赚取一定的利润,而且也能在短期内拓宽业务范围,做大公司营业规模,这使得大多数国有企业在明知存在贸易风险的情况下,也不愿意放弃融资性贸易业务的开展。
二、融资性贸易的类型融资性贸易通常表现为一系列买卖合同构成的贸易链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循环买卖形式循环贸易是通过相同企业,或者关联企业之间签订内容相同的多份买卖合同,形成一个闭合的货物流转回路,帮助融资方取得资金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同时无需发生实际的货物流转。
随着中间环节的增加,或者货权凭证最终流向合同的关联企业,使得循环贸易的交易结构可以变得更加复杂。
融资性贸易面临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

融资性贸易面临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受国家稳健货币政策及银行信贷规模收紧等多种因素影响,社会资金呈现整体偏紧情况,资金供需矛盾促进了银行业机构贸易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
这对优化银行授信结构和增加盈利、拓宽企业融资和结算渠道、支持进出口企业大宗商品贸易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与此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甚至发生虚假贸易套取银行资金等现象。
一、融资性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分析(一)贸易商面临的诸多风险不容忽视。
第一个是自身抗风险能力不强,大部份贸易经销商自有资金偏少,资产规模不大,风险控制能力较弱。
第二个是贸易商面临着市场供需矛盾及价格波动风险。
三是政策风险。
目前,我国宏观政策已从最初“保增长”的短期被动调控逐步过渡到强调“增长与民生协同”的长期主动调控,再加上我国进出口关税政策和外汇政策也有不同程度的调整。
上述各类政策调整和实施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进而影响贸易商的经营和发展。
(二)信用风险仍是贸易融资的主要风险。
首先,贸易融资业务具备自偿性,贸易融资申请人的还款能力、资金实力和还款意愿对融资风险起着关键性作用,也就是说贸易融资申请人的信用风险更为重要。
其次,贸易融资申请人的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也不容忽视。
如果交易双方任何一方不履行合约,就会使另一方遭受损失,从而导致为贸易商提供融资的银行面临风险。
再次,存在着融资申请人利用假合同、假单据、假信用证等方式伪造贸易背景,骗取银行融资资金,从而出现信贷风险的可能。
最后,企业间相互担保风险。
这种形式虽然可降低银行的授信风险,但如果发生系统性突发状况,就会由于关联关系使信贷风险增大。
(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市场风险极为突出。
受国际市场行情影响,某种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季度性因素发生变化、出现廉价优质的替代品、商品过时滞销以及消费习惯改变等种种因素均可导致交易受阻。
贸易融资业务是以进出口交易为基础,当市场条件发生变化时,对外贸易中所遇到的风险都有可能影响融资还款,贸易融资风险也就显现出来。
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成因、风险及防控措施研究

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成因、风险及防控措施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融资方式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给国家经济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研究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成因、风险及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成因有助于揭示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成因涉及多方面因素,如企业经营状况、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改革措施,从而降低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风险。
研究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有助于提高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风险意识。
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可能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流动性紧张、信用风险加大等问题。
通过研究这些风险,可以使企业和政府部门更加重视防范和化解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研究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防控措施有助于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
针对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问题,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如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优化融资结构等。
通过研究这些防控措施,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为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应对策略。
研究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成因、风险及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为实现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 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概念和特点资金来源多样: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
这使得国有企业能够更灵活地获取资金,以满足其生产经营和投资需求。
交易对象广泛: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交易对象涵盖了国内外各类企业、机构和个人。
这有助于国有企业拓展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贸易规模较大: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涉及的金额通常较大,可能达到数亿元甚至数十亿元。
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存在的问题及风险防范

管理观察 >>184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存在的问题及风险防范张定龙贵州民族大学摘要:我国有融资能力的多为大中型国有企业,而有融资需求的多为一些中小型企业。
融资能力与融资需求的分离使得融资性贸易应运而生。
在融资性贸易中,一旦中小型企业发生不能如期归还“所融资金”的情势时,大量的法律纠纷一涌而出。
此时,国有企业很可能会因为之前的“任性”而钱货两空,并且还要面对繁杂的一系列诉讼。
融资性贸易给中小型企业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国有企业的资产安全带来了许多风险和挑战。
因此,国有企业在开展融资性贸易过程中,应加强自身的风险防范和责任意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关键词:融资性贸易;国有企业;风险防范一、融资性贸易产生的背景及贸易的本质特征融资性贸易是指企业之间以融资和扩大自身规模为目的,通过特殊的贸易手段进行的一种新型的贸易经营模式。
其主要发生在中小型企业与国有大中型企业间,是双方为了实现“共赢”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贸易经营模式。
(一)经济发展促使融资性贸易的产生在我国市场主体中,中小型企业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市场份额,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也存在着许多不足,这些不足之处最终产生了一系列的企业发展难题。
其中,“融资难”成了首要的发展难题,并且成为限制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反观国有企业,由于其天生血统高贵,能享受许多中小型企业无法企及的福利待遇,融资能力便是最好的证明。
国有企业能够轻松获取银行的资金支持,但中小型企业无法轻易在银行获得贷款,只能夹缝求生,最终导致融资能力与融资需求严重分离。
为了合理利用资源,使融资能力与融资需求相统一,融资性贸易得以产生。
(二)国家政策对融资性贸易的影响融资性贸易的产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影响。
我国具有贷款资质的主要是商业银行,由于受到国家货币政策及银行信贷规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中小型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难度大。
为了解决资金供求关系不平衡的问题,中小型企业只好另辟蹊径,从而加速融资性贸易产生。
融资性贸易面临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

融资性贸易面临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融资性贸易是一种金融商业模式,企业可以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融资,进而开展贸易活动。
相较于自有资金或者传统的银行授信贸易,融资性贸易可以快速提高企业的库存和营收,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但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
本文将从融资性贸易风险和防范措施两方面进行讨论。
一、融资性贸易风险1.贸易风险:运输、采购、销售环节存在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贸易合同无法履行或者出现坏账。
2.金融风险:银行授信额度不足、融资成本上升、贷款期限不足等问题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
3.操作风险:企业无法如期完成贸易业务、无法及时还款或请求展期、重大事故或诉讼等事件可能对企业造成损失。
4.市场风险:原材料或产品价格波动、国际贸易政策变化等可能给企业造成重大的市场风险。
5.信用风险:合作伙伴或客户信用状况和资信等级的转变可能会对企业造成拖欠或违约风险。
二、融资性贸易防范措施1.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包括风险评估、预警机制、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等在内的完整风险管理体系,做到有预警、有控制、有应对,以规避风险。
2.选择可靠的金融机构:企业在选择金融机构合作时,应该充分了解其信用等级、资质和服务记录等,并谨慎选择合作伙伴。
3.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企业在与供应商、采购商和合作伙伴开展合作前,应该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其信誉度和经营状况,规避合作风险。
4.选择适合的融资模式: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行业特点和市场趋势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融资模式,如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保理融资等,并做好风险控制。
5.制定合理的合同约定:企业在与供应商、代理商等开展贸易时,应充分明确贸易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并合理约定违约责任和赔偿方式,以减少合同纠纷。
6.关注市场变化和政策变化:企业应关注国内外市场变化和贸易政策变化,积极应对风险。
7.加强内部管理和合规性管理: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确保贸易合规性和透明度,避免非法和违规操作导致的风险。
融资性贸易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金融经济FINANCIAL AND ECONOMIC204融资性贸易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文/程坦摘要:融资性贸易属于变通的融资手段,根据某种意义来分析,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上不断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资金来源问题。
但是因为系统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导致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与经营风险。
文章主要分析了融资性贸易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融资性;贸易;风险;防范措施融资性贸易是指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信用,无法通过银行融资贸易的自偿性来解决资金紧缺的问题。
企业通过他人对上下游客户进行控制,同时和信用良好的国有企业合作,以国有企业的名义签订融资性贸易合同,获得银行融资,货物销售以后还应该支付相关的手续费,从而实现融资的目的,以贸易为形式,加大企业自身规模的贸易,俗称代理贸易,其实是融资性贸易。
一、融资性贸易的例子近些年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市场上资金整体偏紧,资金供求不平衡,例如银行信贷规模缩小和国内货币供应趋紧的政策等。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较,民营企业在取得银行贷款的能力上相对较弱,这种情况导致资金实力不稳定逐渐形成了融资性贸易。
在扩展国有企业的资金收入、拓展业务的途径和增加盈利上融资性贸易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风险隐患。
例如某国有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规模,与其他民营企业合作不断投入十几亿以上的资金开展了大型商品贸易活动。
主要方式为首先由国有企业先支付资金向供应商购买产品,根据购买价格的上浮比例作为销售价格,然后以走票的模式卖给下游,即是融资贸易中的“资金流”。
事实上,通常这些融资贸易的上游供应商都是下游融资合作方指定的,最后利用融资贸易的手段,实现贸易合作方融资的预期效果,即是融资性贸易。
国有企业在进行融资贸易的过程中应该制定相应的信用担保对策,但是贸易合作方和提供信用担保的单位信用较强,同时也是关联方。
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带来的影响,有些贸易合作方的经营已经出现亏损,资金来源被垄断,合同到期以后,不能按时还贷,国企在经过多次商议以后只能诉诸法律,但是受担保人能力的制约,信用担保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最后亏损贸易资金。
浅谈国有企业贸易业务风险及防控措施

贸易与流通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浅谈国有企业贸易业务风险及防控措施广西林业集团林融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王婷摘要:近年来,很多国有企业纷纷涉足贸易业务领域。
从事贸易业务能迅速做大做强企业营业收入,有利于增强企业融资能力。
但也存在着如市场风险、应收账款风险、预付货款风险、库存管理风险等诸多风险,对企业内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贸易;营业收入;资信调查;应收帐款风险;预付款跟踪责任制;出入库管理;道德风险;风险防控近年来,很多国有企业都纷纷涉足贸易业务领域。
确实,从事贸易业务能迅速做大做强企业营业收入,有利于增强企业融资能力。
国有企业从事贸易业务具有信誉、资金等天然优势,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于进入的市场、行业缺乏专业优势,风险防控意识不足,盲目开展贸易业务,导致国有资产损失。
一、存在的主要风险和问题(一)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虚假贸易2017年,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排查中央企业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的通知》,多次强调中央企业要清理、停止和退出融资性贸易业务,控制风险。
2018年,国务院国资委打击违规融资性贸易的势头更猛。
印发了《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明确对违反规定开展融资性贸易业务或“空转”“走单”等虚假贸易业务;违反规定提供赊销信用、资质、担保或预付款项,利用业务预付或物资交易等方式变相融资或投资的情形追究责任。
很多业务表面上是贸易行为,但本质上是向中小企业借贷,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等情形,国企无疑会成为最后的埋单人,从而蒙受巨大的损失。
(二)对于风险缺乏足够的重视部分企业片面追求企业发展速度和规模,从事高风险、低收益的贸易业务,随着贸易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面临的贸易业务风险也不断的提高。
许多企业对市场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未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便盲目进入导致滞销或价格下跌遭受损失,如为了追求销售和利润的增长,对客户的经营状况与信用情况等信息缺少调查了解,为了扩大销售盲目赊销放账,虽然当时形成了收入,但应收账款巨大,最后无法收回形成坏账,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等,这些都是缺乏风险意识的表现。
国企融资性贸易的识别和风险防范

国企融资性贸易的识别和风险防范一、国企融资性贸易的概念及特点国企融资性贸易是指国有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活动中,通过与非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签订的贸易合同,以获取融资为目的的贸易行为。
这种贸易形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风险性,需要对其中的融资性进行识别和风险防范。
概念界定:国企融资性贸易是指国有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活动中,通过与非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签订的贸易合同,以获取融资为目的的贸易行为。
这种贸易形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风险性,需要对其中的融资性进行识别和风险防范。
交易主体多元化:国企融资性贸易涉及的交易主体包括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等,这使得交易过程更加复杂。
贸易方式多样化:国企融资性贸易采用多种贸易方式进行,如信用证、托收、保函等,这些贸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易的风险。
融资渠道多样:国企融资性贸易通过与非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签订的贸易合同,可以实现多种融资渠道,如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股权融资等。
风险因素多:国企融资性贸易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这些风险因素可能导致交易失败甚至损失。
识别方法:通过对交易双方的背景、交易内容、交易方式等方面的分析,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可以对国企融资性贸易进行识别。
风险防范措施:针对国企融资性贸易的特点和风险因素,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加强内部管理:国有企业应加强对外经济合作的管理,确保交易合规、合法,防止出现违规操作。
选择合适的交易伙伴:国有企业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应充分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经营状况等信息,确保交易安全。
严格控制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在进行融资性贸易时,应严格控制资金流向,确保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而非挪用、侵占等不当用途。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对交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和控制。
加强法律意识:国有企业在进行融资性贸易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风险分析及防范

《经济师》2019年第9期摘要:近年来,国有企业参与开展融资性贸易引发了大量的法律纠纷和风险事件,给国有企业带来较大经营风险和资产安全风险,国务院国资委已多次印发文件,明确中央企业严禁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要求进一步加强贸易业务管控及关键环节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不断提高贸易业务的风险防范和管控能力。
文章从国有企业如何识别和防范融资性贸易风险,加强贸易业务的管控,提出风险防范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防范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9)09-272-03自2013年以来,钢贸联保爆雷、青岛港大宗商品融资诈骗事件发生、多家中央企业因融资性贸易被查处,国务院国资委已连续下发监管文件:2013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大宗商品经营业务风险防范有关事项的紧急通知》明确:严禁开展无商品实物、无货权流转或原地转库的融资性业务,将仓单(货物)质押融资业务纳入高风险业务管理。
2015年《关于6家中央企业所属子企业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等业务有关问题的通报》,严格禁止无商业实质的融资性贸易业务。
2017年《关于进一步排查中央企业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的通知》,明确了融资性贸易的特征,要求彻底排查融资性贸易,一经发现要立即停止退出,并严禁开展“空转”“走单”等各类虚假贸易业务。
要求进一步加强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管控,对涉及的授信额度、客户信用、合同签订、仓储商选择、存货监控、资金支付等关键环节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不断提高贸易业务风险防范和管控能力。
现实中,仍存在部分国有企业对融资性贸易风险认识不足,监管不到位,引发了法律纠纷和资金风险,对融资性贸易风险的管控应引起国有企业的高度重视。
一、融资性贸易的概念及特征融资性贸易是指参与贸易的各方主体在商品及服务的价值交换过程中,依托货权、应收帐款等财产性权益,综合运用各种贸易手段、金融工具,实现短期融资或增加信用目的,增加贸易主体的现金流量。
浅谈国有企业应如何防范融资性贸易风险

NAND 浅谈国有企业应如何防范融资性贸易风险康宝宁,宫广东(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宁夏石嘴山753000)摘要:近几年,融资性贸易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它给国有企业带来了丰厚的销售额回报,也给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但是,由于操作程序及监管机制尚存有漏洞与不足,它又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企业如何防范风险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方面要引入银行的监管机制,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管理,完善相关制度。
关键词: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防范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14)12-0012-03收稿日期:2014-09-29作者简介:康宝宁(1969-),男,河北乐亭人,工程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宫广东(1974-),男,辽宁朝阳人,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近几年,融资性贸易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它给国有企业带来了丰厚的销售额回报,也给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但是,由于操作程序及监管机制尚存有漏洞与不足,它又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有关融资性贸易导致企业关闭、破产以及纠纷等事件常见于报端。
融资性贸易目前已成为一块诱人又难啃的骨头,一方面有着丰厚的回报,另一方面又潜在着巨大的风险。
企业如何更好地开展融资性贸易,如何规避该贸易所带来的风险,已经成为人们经常议论的一个热点话题。
一、融资性贸易的定义、产生的原因及特点(一)融资性贸易的定义融资性贸易是一种新型的贸易,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融资环境的改变而出现的一种贸易方式。
融资性贸易是指通过利用有资金实力的大型国有企业良好的银行信用获得银行融资,并把这些大型国有企业加入本企业的供应链系统,由它们采购原料,由企业进行加工,企业将产品销售后再归还国有企业的原料款,并按照资金的使用时间以及事先商定的利率标准,让出一定价差给相关国有企业。
这种以融资为目的、以商品为载体、以贸易为手段,放大自身规模的贸易,就是融资性贸易。
大中型国企开展融资性贸易业务已有时日,不少国企实际已成中小微企业(本文中简称需求企业)的“融资银行”,扮演着“二银行”的角色。
国有企业贸易业务的合规风险及对策刍议

国有企业贸易业务的合规风险及对策刍议金隅集团在促进产业全面协同发展过程中,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围绕主业开展了煤炭、钢材、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贸易业务。
近年来,金隅集团在全面推进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强化贸易合规管理,深化合规管理与业务融合,以应对日趋复杂严峻的形势,为集团整体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融资性贸易与监管政策融资性贸易并非严格的法律概念,现行法律、行政法律层面并无关于融资性贸易的相关规定。
一般认为,融资性贸易是指在商品及服务的价值交换过程当中,依托货权与应收账款等财产性权益,并综合运用各种交易手段、金融工具及担保工具,实现获得短期融资或增持商业信用的目的,从而增加参与交易主体的现金流量(或信用评级)的行为,简言之即“以贸易的名义,实现融资目的”。
近年来,国有企业在开展贸易业务过程中,因参与融资性贸易引发的重大风险事件并不鲜见,国资监管机构对融资性贸易的监管态度从“适度压缩”到“加强风险防范”,2023年10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规范中央企业贸易管理严禁各类虚假贸易的通知》(国资发财评规〔2023〕74号文,以下简称“十不准”),以“零容忍”严格管控虚假贸易。
二、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合规风险国有企业在融资性贸易中往往不参与实际经营,对上下游的客户管理及货物交付等环节控制程度低,一旦市场价格波动、经济形势下行、企业资信问题等因素导致民营企业不履行合同、不及时还款等现象,国有企业存在极大风险:(一)资金链断裂风险由于融资性贸易占用资金较大,一旦贸易链条中某一环节资金链断裂,国有企业将面临重大资金损失,甚至引发财务危机,陷入经营困境,并进而引发违约、信用评级下调等信用风险。
(二)无商业实质导致行政处罚开展违规贸易业务不仅影响主业发展,还会因虚增收入、利润和资产导致财务数据失真,可能导致企业被税务机关认定为虚开增值税发票而受到处罚;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则可能因开展融资性贸易被证监会行政处罚。
融资性贸易面临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

编号:SY-AQ-08361(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融资性贸易面临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Potential risk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financing trade融资性贸易面临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受国家稳健货币政策及银行信贷规模收紧等多种因素影响,社会资金呈现整体偏紧状况,资金供需矛盾促进了银行业机构贸易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
这对优化银行授信结构和增加盈利、拓宽企业融资和结算渠道、支持进出口企业大宗商品贸易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与此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甚至发生虚假贸易套取银行资金等现象。
一、融资性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分析(一)贸易商面临的诸多风险不容忽视。
一是自身抗风险能力不强,大部份贸易经销商自有资金偏少,资产规模不大,风险控制能力较弱。
二是贸易商面临着市场供需矛盾及价格波动风险。
三是政策风险。
目前,我国宏观政策已从最初“保增长”的短期被动调控逐步过渡到强调“增长与民生协同”的长期主动调控,再加上我国进出口关税政策和外汇政策也有不同程度的调整。
上述各类政策调整和实施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进而影响贸易商的经营和发展。
(二)信用风险仍是贸易融资的主要风险。
首先,贸易融资业务具有自偿性,贸易融资申请人的还款能力、资金实力和还款意愿对融资风险起着关键性作用,也就是说贸易融资申请人的信用风险更为重要。
其次,贸易融资申请人的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也不容忽视。
如果交易双方任何一方不履行合约,就会使另一方遭受损失,从而导致为贸易商提供融资的银行面临风险。
浅谈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产生的原因、特点及风险防范措施

经济论坛浅谈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产生的原因、特点及风险防范措施杨丹(百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10)摘要:随着金融改革深化和资本市场发展完善,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资本市场所聚集的社会资本等已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
由于国有企业与民营中小企业在管理规范、社会信誉、经济总量、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巨大差距,导致金融机构更愿与国有企业合作,致使民营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困境。
本文主要结合融资性贸易的特点,分析其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以期提高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减少国有资产流失。
关键词:融资性;贸易;国有企业;风险1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产生的原因从社会资本配置及融资交易活动角度,我国企业融资方式大体可分为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两类。
融资性贸易作为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特有的现象,从融资方式的角度考虑,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1直接融资方面直接融资是指资本需求方与资本供给方直接进行交易的模式,即企业直接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达到融资的目的。
直接融资的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由于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及财务管理体系,在市场上信誉度不高等原因,导致民营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不畅。
1.2间接融资方面间接融资是指资本需求方与资本供给方不直接进行交易的模式,通常指金融中介机构(如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等,目前我国企业融资主要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
基于资金需求者的经营背景、管理规范性、市场信誉及抗风险能力大小等因素的综合考虑,金融机构对信贷资金投放的天平更倾向于国有企业。
2融资性贸易的特点相对于从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而言,融资性贸易具有以下特点。
2.1隐蔽性强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经济活动在确认、计量和报告方面进行了规范,如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通过“短期借款”科目反映,发行公司债券通过“应付债券”科目反映,以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融资规模,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
浅谈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

浅谈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通过贸易融资业务,国有企业可以获得资金支持,促进生产经营,推动贸易发展。
贸易融资业务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果不加以有效防范,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
本文将就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进行浅谈。
1.市场风险贸易融资业务中的市场风险是指国有企业在开展贸易活动时,受到市场价格波动、需求变化、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
由于国际市场形势的不确定性,国有企业在进行贸易融资业务时难免面临市场风险。
2.信用风险在贸易融资业务中,信用风险是指国有企业合作伙伴无法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支付欠款的风险。
由于国有企业的贸易对象通常是跨国企业或者外国政府,其信用状况常常不稳定,因此容易导致信用风险。
3.汇率风险国有企业在进行贸易融资业务时,通常需要进行跨国结算,涉及到不同国家的货币,这就带来了汇率风险。
如果汇率波动剧烈,可能会给国有企业带来汇兑损失。
4.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国有企业在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中,出现疏忽、错误或者不当行为导致的风险。
贸易文件填写不准确、操作程序不规范等都可能导致操作风险。
5.政治风险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到跨国贸易,在不同国家的政治因素可能会对贸易活动产生影响,如政策变动、国际关系紧张等都可能带来政治风险。
1.市场风险的防范国有企业在进行贸易融资业务时,可以通过多元化贸易对象、加强市场信息收集等方式来降低市场风险。
可以采用期货合约、远期合约等工具进行套期保值,锁定价格,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2.信用风险的防范为了防范信用风险,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严格的合作伙伴评估机制,选择信用良好的合作伙伴进行贸易合作。
可以采用信用证、信用保险等方式来降低信用风险。
3.汇率风险的防范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外汇远期合约、外汇期权等工具进行汇率对冲,锁定汇率,降低汇率风险。
在选择结算货币时,可以优先选择相对稳定的货币,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
4.操作风险的防范对于操作风险,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减少人为操作失误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资性贸易的风险
所谓融资性贸易,指企业缺乏足够资信,无法从银行获得资金时,通过第三方,以第三方名义与贸易相对人签订贸易合同,从第三方处处取得融资,企业销售货物后返还本金和一定手续费给第三方的融资方式。
融资属于银行业的术语,在银行业中贸易与融资相结合的融资方式有自偿性贸易融资。
自偿性贸易融资就是根据企业真实贸易背景和上下游客户资信实力,以单笔或额度授信方式,提供银行短期金融产品和封闭贷款,以企业销售收入或贸易所产生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作为直接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
但在现实情况中,由于一些贸易企业缺乏银行认可的资信,很难通过自偿性贸易融资获得银行资金支持。
为解决自身资金需求,这些企业会通过与有资信的第三方合作的方式,让第三方加入供销贸易链中。
一般采用贸易企业委托第三方与客户签订贸易合同(采购或销售),并由第三方预付货款,一定期限内货物销售回款后支付给第三方的方式进行操作。
此类操作的流程与上述企业通过银行融资类似,第三方参与此类贸易主要是提供资金,因此可称此类贸易为融资性贸易。
在此类融资性贸易中,产品质量、数量、交货风险都由作为委托方的贸易企业承担,一旦发生贸易企业资金链断链
无法回款而需追偿的情况,往往是第三方承担责任。
融资性贸易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隐含极大的资金风险。
融资性贸易业务具有自偿性,贸易合作方的还款能力、资金实力和还款意愿对资金风险起着关键性作用,也就是说贸易合作方的信用风险很重要,直接影响到贸易资金风险的大小。
且从贸易模式看,第三方没有控制货物,而第三方预付的资金已被对方掌控,资金结算很难在其监管能力范围内,风险隐患不言而喻。
尤其在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的情况下,贸易合作方的风险更会顺风而下,向提供融资性贸易支持的第三方传递,进而形成第三方的巨大债务。
为了相应降低贸易的资金风险,虽由贸易合作方的关联企业提供了信用担保,但如果发生系统性风险或事件,不但会使资金风险得不到缓解,更可能会由于关联关系使资金风险进一步扩大。
(二)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
资金需求方一旦陷入困境,无法清偿债务,资金融出方如诉诸法律,将会由于此类融资性贸易不具有贸易实质性,而被认定为以贸易为手段开展的企业间资金拆借,很可能一方面被判相关合同无效,包括贸易合同、担保合同等,对于开具发票的贸易,另一方面还被认为是虚开增值税发票,将承担重大损失,成为贸易链中的“冤大头”。
(三)存在虚开增值税发票的风险。
在融资性贸易中,由于上下游客户都由他人控制,上下游客户之间有时还存在关
联关系,很多贸易事实上不存在真实性,但往往又必须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且通常以开票次数为货物的周转次数,按《刑法》规定,无真实贸易的属于虚开增值税发票范畴。
就算第三方照章纳税,但一旦对方企业利用第三方开具的融资性贸易发票偷逃增值税,其影响就很严重,还有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综上,为切实防范此类法律风险的出现,我们不建议公司及控股企业参与融资性贸易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