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思考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土方工程
1.工程施工中的土分类方法有哪些?
答: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将土的开挖难易程度将土分为八类:第一类(松软土)、第二类(普通土)、第三类(坚土)、第四类(砾砂坚土)、第五类(软石)、第六类(次坚石)、第七类(坚石)、第八类(特坚石)。
2.土的可松性概念。
答:即自然状态下的土,经过开挖后,其体积松散而增大,以后虽经回填压实,仍不能回复。
3.密度、干密度、含水量、压实系数的概念。
答:
密度:土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土的天然密度,记为ρ 公式:ρ=m/v;
干密度:土的干密度就是土单位体积中固体颗粒部分的质量;
含水量:单位数量的土壤所保持的水量。常用以下表示法:(1)土壤中水分的重量占干土重量的百分比,称为“体积含水量”,用重量百分比表示;(2)土壤中所含水的体积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比,称为“体积含水量”;用体积百分比表示;
压实系数:一般土经过开挖、运输、堆放而松散,松散土与原土的体积之比称作可松性系数K1;一般土经过开挖、运输、回填、压实后仍较原土体积增大,最后体积与原土体积之比称作可松性系数K2。
4.小型场区平整设计标高的确定的原则调整方法。
答:设计标高的确定:对小型场地平整,如原地形比较平缓,对场地设计标高无特殊要求,可按场地平整施工中挖填土方量相等的原则确定。
将场地划分成边长为a的若干方格,并将方格网角点的原地形标高标在图。原地形标高可利用等高线用插入法求得或在实地测量得到。按照标高调整前后总土方量不变,而且挖填土方
量相等的原则,设所计算的场地标高为,场地总方格数为n,第i个方格四个角点的原地形标高分别为、、和,则场地设计标高可按下式计算:
n=
移项后得到:
(1-1-1)
由图可见,11号角点为一个方格独有,而12,13,21,24号角点为两个方格共有,22,23,32,33号角点则为四个方格所共有,在上式计算的过程中类似11号角点的标高仅加一次,类似12号角点的标高加两次,类似22号角点的标高则加四次,这种在计算过程中被应用的次数,反映了各角点标高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程度,测量上的术语称为“权”。考虑各角点标高的“权”,式(1-1-1)可改写成更便于计算的形式:
(1-1-2)
式中为一个方格独有的角点标高;、和分别为二、三、四个方格共有角点的标高。
设计标高的调整:在实际工程中,对计算所得的设计标高,还应该考虑以下因素进行调整,这项工作在完成土方量计算之后进行。考虑土的最终可松性,需相应提高设计标高,以达到土方量的实际平衡;考虑工程余土或工程用土,需相应地提高或降低设计标高;根据经济比较结果,如采用场外取土或弃土的施工方案,则应考虑因此引起的土方量变化,应对设计标高做相应调整。场地设计平面的调整工作是繁重的,如果修改设计标高,则需重新计算土方工程量。
5.网格角点施工高度如何确定?
答:方格网图由设计单位(一般在1:500的地形图上)将场地划分为边长a=10~40m的若干方格,与测量的纵横坐标相对应,在各方格角点规定的位置上标注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H)和设计标高(Hn),如图1-3所示.
也可以在施工中施工单位自行对场地进行方格网的确定。
将场地划分为边长10—40m的正方形方格网,通常以20m居多。再将场地设计标高和自然地面标高分别标注在方格角上,场地设计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的差值即为各角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习惯以“+”号表示填方,“-”表示挖方。将施工高度标注于角点上,然后分别计算每一方格地填挖土方量,并算出场地边坡的土方量。将挖方区(或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的土方量和边坡土方量汇总,即得场地挖方量和填方量的总土方量。
为了解整个场地的挖填区域分布状态,计算前应先确定“零线”的位置。零线即挖方区与填方区的分界线,在该线上的施工高度为零。零线的确定方法是:在相邻角点施工高度为一挖一填的方格边线上,用插入法求出零点的位置,将各相邻的零点连接起来即为零线。零线确定后,便可进行土方量计算。方格中土方时的计算有两种方法,即四角棱柱体和三角棱柱体法。
①四角棱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方格四个角点全部为填或全部为挖,其挖方或填方体积为:
V=a2(h1+h2+h3+h4)/4
式中:h1、h2、h3、h4—方格四然点挖或填的施工高度,均取绝对值,m;
a—方格边长。
方格四个角点中,部分是挖方、部分是填方时,其挖方或填方体积分别为:
V1、2=a2/4×[h12/(h1+h4)+h22/(h2+h3)]
V3、4=a2/4×[h32/(h2+h3)+h42/(h1+h4)]
方格中三个角点为挖方(或填方)另一角点为填方时(或挖方)时,其填方部分的土方量为:
V4=a2h43/6(h1+h4)(h3+h4)
其挖方部分土方量为:
V1、2、3=a2(2h1+h2+2h3-h4)/6+V4
②三角棱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计算时先顺地形等高线将各个方格划分成三角形,每个三角形三个角点的填挖施工高度用h1、h2、h3表示。当三角形三个角点全部为挖或全部为填时,其挖填方体积为:
V=a2(h1+h2+h3)/6
式中:a—方格边长,m;
h1、h2、h3—三角形各角点的施工高度,用绝对值代入,m。
三角形三个角点有填有挖时,零线将三角形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底面为三角形的锥体,一个是底面为四边形的楔体,其锥体部分体积为:
V锥=a2h33/6(h1+h3)(h2+h3)
楔形部分的体积为:
V楔=a2/6[h33/(h1+h3)(h2+h3)-h3+h2+h1]
式中:h1、h2、h3—三角形各角点的施工高度,取绝对值,m。其中h3指的是锥体
6.“零”点和“零线”的概念,如何确定?
答:零线即挖方区与填方区的交线,在该线上施工高度为零
零线的确定方法是:在相邻角点施工高度为一挖一填的方格线上,用插入法求出零点的位置,将各相邻的零点连接起来极为零线。
7.基坑和基槽土方量的计算方法?
答:(1) 四面放坡基坑土方量计算
基坑土方量的计算可近似地按棱柱体(即上下底为两个平行的平面,所有的顶点都在两个平行平面上的多面体)体积公式计算。
V=(1÷6)H(A1+4A0+A2) (1)
式中V——四面放坡基坑土方量(体积)(m3);
H——基坑深度(m);
A1、A2——基坑上、下底面积(m2);
A0——基坑中截面((1÷2)H处)面积(m2)。
圆形放坡基坑土方量计算
圆形放坡基坑土方量按下式计算。
V=(1÷3)πH (R21+R1R2+R22) (2)
式中V ——圆形放坡基坑土方量(体积)(m3);
R1、R2——圆形基坑上、下底半径(m);
π——3.14; H——基坑深度(m)。
2.基槽土方量计算多用于建筑物的条形基础、渠道、管沟等土方工程量。
基槽土方量计算,可沿其长度方向分段进行计算,各段土方量之和,即为总土方量。
如该段内基槽横截面形状、尺寸不变时,其土方量即为该段横截面面积乘以该段基槽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