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名词解释汇总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1972b3f87c24028915fc31d.png)
24、支票(Check)——是以银行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即存款人签发给银行的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委托命令,出票人在支票上签发一定的金额,要求受票的银行于见票时,立即支付一定金额给特定人或持票人。
25、付款交单D/P——出口人的交单是以进口人的付款为条件。
即期付款交单——银行提示即期汇票和单据,进口人见票时即应付款,并在付清货款后取得单据。
41、经销——进口商根据他与国外出口商达成的协议,在规定的期限和地域内购销指定商品的一种做法。
独家经销——经销商在协议规定的期限内和地域内,对指定商品享有独家经营权力。
一般经销——经销商不享有独家专营权,供货商可以在同一时期、地区内,委派几家商号来经销同类商品。
42、代理——代理人按照本人的授权,代表本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或者从事其它法律行为,而由本人直接负责由此所产生的权利与义务。
36、接受(承诺)——受盘人在发盘规定的时限内,以声明或者行为表示同意发盘提出的各项条件。实质上是对发盘表示同意。
37、逾期接受——不是有效的接受。如接受通知未在发盘规定的时限内送达发盘人,或者发盘没有规定时限,且在合理时间内未曾送达发盘人。
38、大副收据——货物装船后,承运船舶的大副签发给托运人的,表明已收到货物并已装船的货物收据,托运人凭此收据可向船公司或其代理人交付运费并换取正式提单。
10、速遣费——如果负责装卸货物的一方在约定的装卸时间内提前完成任务,有利于加快船舶周转,则可以从船方取得奖金。
11、OCP条款——陆上运输通常可到达的地点。OCP地区是以落基山脉为界,其以东地区均定为内陆地区范围。从远东地区向美国OCP地区出口货物,如按OCP条款达成交易,出口上可以享受较低的OCP海运优惠费率,进口商在内陆运输中也可以享受OCP优惠费率。
2019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1)
![2019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1)](https://img.taocdn.com/s3/m/a82a6d4955270722192ef78b.png)
2019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1)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商品 (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一国和地区同别国和地区实行商品(货物)和劳务交换的活动。
3.总贸易体系(General Trade System):也称一般贸易体系。
它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据此所有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人进口,所有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入出口。
4.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也称特殊贸易体系。
它是以货物通过关境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5.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 (Value of Foreign Trade)。
它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的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总额等于一国一地区一定时期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
6.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剔除价格变动后的对外贸易额。
以此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
计·算时能够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除当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已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贸易的数量规模。
这个指针便于不同时期对外贸易额的比较。
7.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
贸易差额用以表示一国的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顺差,或贸易出超;当出口额小于进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贸易入超。
通常贸易顺差用正数表示,贸易逆差用负数表示。
当出口额等于进口额时,称为贸易平衡。
8.直接贸易(Direct Trade):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直接实行的货物买卖行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和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0c06c63043323968011c92f4.png)
20、商品等级指把同一种商品按其品质或规格上的差异,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和档次,用数码或文字表示,从而产生品质优劣的若干等级。
三、名词解释
1、到达合同是按D组贸易术语成交的合同。
2、装运合同是指按F组和C组成交的合同。
1、国际贸易惯例是由国际组织加以编纂与解释的国际贸易中的习惯做法,它是在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有较为明确的固定内容的习惯做法,和一般做法包括成文和不成文的原则,准则和规则。
2、贸易术语是指在国际贸易中用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换过程中有关的风险,责任和费用划分问题的专门用语。
7.逆汇指资金的流向与支付工具的传递方向相反。
8.不可撤消信用证是指信用证一经开出,在有效期内未经受益人及有关当事人的同意。开证行不得片面修改或撤消的信用证。
9.可撤消信用证是指开证行对所开出的信用证,不必证得受益人或有关当事人的同意有权随时撤消的信用证。
16、对等样品指卖方根据买方提供的样品,加工复制出一个类似的样品提供买方确认,经确认后的样品,就是对等样品。
17、凭样品成交指买卖双方按约定的足以代表实际货物的样品,作为交货品质的依据的交易。
18、复样卖方在向国外客户寄送代表性样品时,应留存一份或数份同样的样品,以备日后交货或处理争议时核对之用的样品。
4 国际运输货物保险是指被保险人(买方或卖方)向保险人(保险公司)按一定的金额按投保一定的险别,并根据一定的保险费率先交纳保险费;保险人承保后,对于被保险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的承保范围内的损失给予经济补偿。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06a324f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f.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名词解释《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名词解释1.国际生产价格:就是生产同一种商品各国的平均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
2.国际市场价格:是指通过世界范围的竞争而形成的某种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实际买卖时所依据的价格。
3.商品的国际价值: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形成的、以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所衡量的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价值量。
4.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就是在世界的平均技术条件下,在各国劳动者的平均劳动强度和劳动熟练程度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耗费的世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世界“自由市场”价格:是指在不受垄断及国家力量干预的情况下,由独立经营的买卖双方通过公开自由竞争而形成的基本客观地反映国际市场上商品供求关系状况的价格。
6.世界“封闭市场”价格:它是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特殊关系约束下形成的价格,商品在国际间的供求关系,一般对它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封闭市场”价格一般包括以下几种:①调拨价格(又称转移价格);②垄断价格;③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的价格;④国际商品协议下的协议价格。
7.垄断价格:即国际垄断组织利用其经济力量与控制力量决定的价格,有卖方垄断价格和买方垄断价格两种形式。
在两垄断价格下,均可取得垄断超额利润。
垄断价格的上限取决于世界市场对于国际垄断组织所销售的商品的需求量,下限取决于生产费用加国际垄断组织所在国的平均利润。
由于垄断并不排除竞争,故垄断价格也有一个客观规定的界限。
8.调拨价格:也称转移价格。
即跨国公司根据其全球利润最大化的战略目标,在跨国公司系统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各子公司之间)购销商品和服务时所采用的价格。
9.贸易条件: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比。
在现实中的贸易条件的计算通常采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直接进行比较的做法。
10.提供曲线又称相互需求曲线。
它是用来表示在各种贸易条件或交换比价下,一国愿意为进口一定数量商品而提供的本国商品的数量。
国际贸易与实务 重点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与实务 重点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8f7eb21af45b307e87197a5.png)
1.贸易术语: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的、用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的风险、责任、费用划分问题的专门术语。
2.象征性交货:卖方只要按期在约定的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的、包括货物权凭证在内的有关单证,就算完成了交过义务,而无须保证到货。
卖方凭单交货、买方凭单付款。
3.商品质量的含义内在品质和外观形态的统一。
4.样品:是指从一批商品中抽出来的或由生产、使用部门设计、加工出来的,足以反映和代表整批商品质量的少量实物。
5.复样:卖方向买方寄送样品时,卖方自己保留的样品称为复样。
6.对等样品(回样):卖方根据买方的样品,加工复制出类似的样品交买方确认,经买方确认的样品称为对等样品或回样7.凭样品买卖时应注意的问题:1凭样品成交,交货品质必须与样品一致2以样品表示品质只能酌情采用3如何对凭样品成交作出灵活规定合同条款中应注明“基本相符”、“大致相同”字样8.以说明表商品质量:凭规格,凭标准,说明书和图样,凭商标或品牌,凭产地名称9.GMQ (上好可销品质) :适用于木材、冷冻鱼虾等商品10.FAQ (良好平均品质):是指一定时期内某地出口货物的平均品质水平,一般是指大路货(即中等货)。
具体指:农产品的每个生产年度的中等货或某一季度或某一装船月份在装运地发运的同一种商品的“平均品质”11.品质公差:国际上公认的产品品质的误差。
在工业制成品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指标出现一定的误差有时是难以避免的。
12.品质机动幅度:某些初级产品的质量不稳定,为了便于交易顺利进行,在规定其品质指标的同时,可另订一定的品质机动幅度,允许卖方所交的货物的品质指标在一定幅度内有灵活性。
13.溢短装条款:卖方在交货时,可按合同中的数量多交或少交一定的百分比,他一般是在数量条款中加订的。
(散装货:粮食、矿砂等)14.品质增减价条款①对机动幅度内的品质差异,可按交货实际品质规定予以增价和减价。
②只对品质低于合同规定者扣价。
国贸理论与实务shubo名词解释
![国贸理论与实务shubo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2128a0b763231126edb11da.png)
1贸易磋商它是指买卖双方就交易条件进行协商,协调双方的经济利益,并取得一致,达成交易. 过程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发盘(要约):凡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特定的人提出订立合同的建议,如果其内容十分确定并且表明发盘人有在其发盘一旦得到接受就受其约束的意思,即构成发盘。
《公约》和我国《合同法》采用到达主义:发盘送达受盘人时生效。
撤回指在发盘送达受盘人之前,将其撤回,以阻止其生效。
(发盘未生效)。
撤消指发盘已送达受盘人,即发盘生效之后将发盘取消,使其失去效力。
(发盘生效后)接受(承诺):在法律上称为承诺,是指受盘人在发盘规定的时限内,以声明或行为表示同意发盘提出的各项条件。
条件:必须由受盘人作出,必须在发盘规定的时效内作出,接受通知的传递方式应符合发盘的要求,必须是同意发盘所提出的交易条件2外贸进出口流程建立业务关系洽谈业务签订合同审证合同履行商检/客检出口仓库报关运输工具制单外汇/出口退税3对等样品(回样):卖方根据买方的样品,加工复制出类似的样品交买方确认,经买方确认的样品称为对等样品或回样4 FAQ (良好平均品质):是指一定时期内某地出口货物的平均品质水平,一般是指大路货(即中等货)。
具体指:农产品的每个生产年度的中等货或某一季度或某一装船月份在装运地发运的同一种商品的“平均品质”5以毛作净按照国际惯例如在合同中对重量的计算没有其他的规定则应以净重计量.对价值较低的商品,可以在合同中规定以毛重计量.6溢短装条款:卖方在交货时,可按合同中的数量多交或少交一定的百分比,他一般是在数量条款中加订的。
(散装货:粮食、矿砂等)7运输包装的标志——运输标志(唛头)、指示性标志、警告性标志。
8 贸易术语: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的、用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的风险、责任、费用划分问题的专门术语。
9 FOB指当货物在指定装运港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了交货。
买方必须自该交货点起,负担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名词解释汇总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名词解释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5439c9df5335a8103d22062.png)
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这两个概念紧密相连又有所区别,是不能等同起来的。
他们都是国际的商品交换活动,不过就其涵盖的范围而言,任何一国的对外贸易都远远不及国际贸易,它只是后者这个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占着其中较小的份额.国际贸易的作用: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
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获得规模经济利益。
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利润水平。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
加强各国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商品按移动方向可划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按贸易有无第三者参加可划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
按国境与关境可划分为:总贸易、专门贸易。
按交易方式的性质可分为:商品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租赁贸易。
补偿贸易:指买方在信贷的基础上,从国外厂商进口机器、设备、技术以及某些原料,约定在一定期限内,用产品或劳务等偿还的一种贸易方式。
国际货物贸易额:理论上是世界所有国家的货物进口或出口总额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总。
贸易术语的国际观念1)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2)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正本3)《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变化:1、调整了国际贸易术语的分类;2、调整了D组贸易术语;3、取消了“船舷”概念;4、补充了连环贸易的责任义务划分;5、扩展了贸易术语的使用范围.保险金额计算公式:按CIF进口时,保险金额=CIF或CIP价x(1+投保加成率)按CFR进口时,保险金额+CFR x(1+特约保险费率)按FOB进口时,保险金额=FOB x(1+平均运费率+特约保险费率)贸易条件:指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换回多少单位的外国商品.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个国家商品与劳务进出口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重商主义发展阶段:早期:货币差额论绝对顺差(货币政策)晚期:贸易差额论保证顺差(保护关税发展本国工业)绝对优势理论:指在两国都能上产两种相同产品的条件下,两国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名词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名词](https://img.taocdn.com/s3/m/fa90a7fc4693daef5ef73d4c.png)
总体贸易体系: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标准。
又称一般贸易体系。
专门贸易体系:以货物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标准。
又称特殊贸易体系。
对外贸易结构: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
可划分为进口结构和出口结构。
国际货物贸易结构:一定时期内各大累货物或某种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国际分工: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是社会分工到达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商品交易所:一种典型的具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
在制定地点,按照国定的程序和方式,由特定的交易人员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专业市场。
调拨价格:又称转移价格,跨国公司处于在国际经营业务中最大限度的减轻税负,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以及扶持幼小的子公司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时采用的价格,不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公司上层管理者制定。
垄断价格:国际垄断组织利用其经济实力和对市场的控制力确定的价格,有卖方和买方垄断两种形式。
垄断:组织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通过影响供应量(需求量)或直接干预价格的做法对国际市场价格施加影响。
关税: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税。
进口税: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根据海关税则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关税。
出口税:出口国家的海关对本国产品输往外国时,对出口商征收的关税。
过境税:一国对于通过其关境或国境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
财政关税:又称收入关税,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保护关税:以保护本国工业或农业发展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进口附加税:进口国家对进口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关税外。
有时根据某种目的与需要加征进口关税。
这种对进口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加征的额外关税。
反补贴税:直接或间接的接受奖金或补贴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反倾销税:施行商品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差价税:又称差额税,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的国内价格高于同类进口商品的价格时,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力,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的关税。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957c02abcd126fff7050be5.png)
1.贸易条约与协议(Commercial Treaties and Agreement):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确定彼此的经济关系,特别是贸易关系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而缔结的书面协议。
这些条约和协议一般都反映了缔约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的要求,并为缔约国实现其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服务。
2.双边贸易条约:两个主权国家缔结的贸易条约与协议。
3.多边贸易条约:两个以上主权国家共同缔结的贸易条约与协议。
4.最惠国待遇(Most—Favored Nation Treatment):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及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
最惠国待遇的基本要求,是使缔约一方在缔约另一方享有不低于任何第三国享有的待遇。
换言之,即要求一切外国人或外国企业处于同等地位,享有同样待遇,不给予歧视待遇。
5.五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也称“欧洲式”最惠国待遇条款。
是指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优惠待遇,立即五条件、无补偿地、自动地适用于对方。
6.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也称“美洲式”的最惠国待遇条款。
是指如果一方给予第三国的优惠是有条件的,则另一方必须提供同样的补偿,才能享受这种优惠待遇。
7.国民待遇(National Treatment):它的基本含义是指缔约国一方保证缔约国另一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和船舶同等的待遇。
国民待遇条款一般适用于外国公民或企业的经济权利。
如外国产品所应缴纳的国内税捐、利用铁路运输和转口过境的条件、船舶在港口的待遇、商标注册、著作出版权及发明专利的保护等。
但是,国民待遇条款的适用是有一定的范围的。
并不是将本国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都包括在内。
例如,沿海航行权、领海捕鱼权、购买农村土地权等,通常都不包括在国民待遇条款范围内。
8.通商航海条约(Treaty Of Commerce and Navigation):又称通商条约,友好通商条约等。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d83170d998fcc22bdd10d8d.png)
第一章导论名词解释:1对外贸易量: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已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应对外贸易的数量规模,被称为对外贸易量。
2国际贸易: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3总贸易: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4专门贸易: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品的标准5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国在一定时期外贸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
6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直接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7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第二章国际分工名词解释: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简答1、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生产力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广度、深度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国际分工的发展制约因素: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资本国际化国际分工的性质取决于----国际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可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分工学说介评:绝对成本论的主要内容:亚当?斯密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在其代表著作《国富论》中,他提出了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的理论.在对其理论的论述中,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在他看来,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利益论”比较成本论的主要内容 1.较成本说进一步发展了绝对成本论,认为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生产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进行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但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https://img.taocdn.com/s3/m/99f5d85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e.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一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
2直接贸易: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
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是间接进口,而对第三国而言是转口贸易。
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3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
4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分工。
5贸易条件: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比。
6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收。
7补贴:是指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对企业提供的财政捐助和政府对收入或价格的支持。
8不可申诉补贴:指普遍性实施的补贴和在事实上并没有向特定企业提供的补贴。
9差价税:又称差额税,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国内价格高于同类的进口商品价格进,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了当事人既不能预见、又无法事先采取预防措施的意外事故,以至于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遭受意外事故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或延期履行合同。
30催证:在出口合同中,买方应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按时开立信用证,这是卖方履约的前提,但在实际业务中,有时国外进口商在遇到市场发生变化或资金发生短缺的情况中,往往会拖延开证,对此,我们应催促对方迅速办理开证手续必要时,也可请我驻外机构或有关银行协助代为保证。
31商业发票:是卖方开立的载有货物名称,数量价格等内容的清单,作为买卖双方交接货物和结算货款的主要单证,也是进出口报关完税必不可少的单证之一。
32对外加工装配业务:指由外商提供一定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由我主的工厂按对方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品交给对方处置,我方按约定收取工缴费作为报酬。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1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1](https://img.taocdn.com/s3/m/dd566e07f61fb7360a4c6586.png)
“双务”合同:是指合同双方相互承担义务,货物买卖同时都享有权利,一方所承担的义务正是另一方所享有的权利。
在合同中,卖方的基本义务是交出货物的所有权,买方的基本义务是支付货款,这是货物买卖合同的主要特点。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按照《1980 年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指营业地处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所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
合同的内容:又称合同条款,是确定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与义务关系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判断合同是否有效的客观依据。
接受:就是交易的一方在接到对方的发盘或还盘后,以声明或行动向对方表示同意的行为。
交易磋商:指买卖双方以买卖某种商品为目的而通过一定程序就交易的各项条件进行洽商并最后达成协议的全过程。
逾期接受:又称迟到的接受,是指受盘人未在发盘规定的时限内接受,如发盘没有规定时限,未在合理时限内接受。
按各国法律,一般认为逾期接受不是有效的接受,而只能视做一个新的发盘。
贸易术语:又称“价格术语”或“价格条件”,它是以简明的外贸语言、或缩写的字母、或国际代号,来概括说明买卖双方在交易中交货的地点、货物交接的责任、费用,以及风险的划分和表明价格构成等诸方面的特殊用语。
INCOTERMS 是国际商会 (the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制定的“ 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 的缩写形式。
中'文称作“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简称“通则”。
最早的“通则”是国际商会于1936 年为统一世界各国对各种贸易术语的解释而制定的,后来根据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国际商会对通则进行了多次修订。
最新的通则是于2000 年1月1日生效的《2000 通则》。
象征性交货:指卖方只要按合同规定在约定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的 (包括物权凭证在内的)有关单据,就算完成了交货义务,而无须保证到货。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aa9ac13647d27284b73515b.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1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商品 (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一国和地区同别国和地区进行商品(货物)和劳务交换的活动。
3.总贸易体系(General Trade System):也称一般贸易体系。
它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据此所有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人进口,所有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入出口。
4.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也称特殊贸易体系。
它是以货物通过关境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5.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 (Value of Foreign Trade)。
它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的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总额等于一国一地区一定时期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
6.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剔除价格变动后的对外贸易额。
以此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
计·算时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除当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已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贸易的数量规模。
这一指针便于不同时期对外贸易额的比较。
7.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
贸易差额用以表示一国的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顺差,或贸易出超;当出口额小于进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贸易入超。
通常贸易顺差用正数表示,贸易逆差用负数表示。
当出口额等于进口额时,称为贸易平衡。
8.直接贸易(Direct Trade):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直接进行的货物买卖行为。
对生产国而言是直接出口,对消费国而言是直接进口。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f8fde4fe518964bcf847c75.png)
简答题汇总: 16、试对李斯特保护幼稚产业理论学说作一评价(4) 积极意义:①保护幼稚产业理论把经济发展看作一个规律性的历史过程来研究,强调国际贸易中国家、民族的长远 利益,强调各国应根据各自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对外贸易政策。 ②认为国家生产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而建立高度发达的工业又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因而有必要对 国内处于发展中的、有前途的,但遭遇到国外有力竞争的产业部门采取适当的保护。 ③强调保护的过渡性和有选择性,强调贸易保护是达到发展工业、发展生产力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认为随 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将逐步降低保护,最终走向自由贸易。 ④对美、德当时经济政策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缺陷:①对生产力的理解比较含糊,对影响生产力的因素分析也很混乱。 ②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歪曲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过程。 ③保护对象的选择缺乏客观具体的标准。 17、简述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4) ①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 ②扩大国民的实际收入。 ③自由贸易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 ④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 18、简述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表现形式。(4) ①大幅度削减关税 A、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员国范围内大幅度地降低关税。 B、欧共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实行关税同盟,对内取消关税,对外通过谈判,达成关税减让协议,导致关税大幅 度下降。 C、通过普遍优惠制的实施,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进口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 非互惠的关税优惠。 ②降价或撤销非关税壁垒 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些国家程度不同地放宽了进口数量限制,扩大了进口自由化;放宽或取消了外汇管制, 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促进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19、简述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特点 (4) ①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贸易国家。 ②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战后贸易自由化建立了物质基础。 ③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带有浓重的政府干预色彩。 ④各种区域性贸易集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 ⑤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之间贸易自由化超过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区 域经济贸易集团内部的自由化超过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不同商品贸易自由化程度也不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自由化 超过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机械设备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工业消费品的贸易自由化。 ⑥战后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0a2663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0.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关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1.经济一体化(Economic Integration):一般是指国家间通过签署条约或协议,采取具体的措施协调彼此之间的经济贸易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
2.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s):这是一体化程度最低、组织最松散的一种一体化形式,在优惠贸易安排成员国间,通过协议或其它形式,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实行关税优惠,1932年建立的英帝国特惠制、二战后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就属于此种类型的经济一体化。
3.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指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议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
在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使区域内各成员国的商品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持对非成员国独立的贸易壁垒。
例如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与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等。
4.关税同盟(Custolns Union):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或其它壁垒,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壁垒而缔结的同盟。
结盟的目的在于使成员国的商品在统一关税的保护下,在内部市场上排除非成员国商品的竞争,它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
例如东非共同市场和70年代初期的欧洲经济共同体。
5.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共同市场是指共同市场成员国间除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非成员国的`共同关税外,成员国间的生产要素也实现自由移动。
6.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经济同盟指成员国间除实现商品与生产要素完全自由移动,对非成员国建立共同关税壁垒外,而且要求成员国制订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范围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资源配置。
7.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完全经济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后阶段。
在此阶段,各成员国间在完全消除商品、资本、劳动力等自由流通的人为障碍的基础上,实现区域内和国内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方面差异的完全消除,实现统一化。
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贸名词解释
![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贸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e565d553c1ec5da50e2705a.png)
对外贸易量: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已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应对外贸易的数量规模,被称为对外贸易量。
总贸易: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专门贸易: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品的标准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国在一定时期外贸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
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直接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战略贸易政策: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借机掠夺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
有效保护率:关税的有效保护率是指整个关税制度(和有效保护措施)对某类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给予净增值的影响,也就是由于整个关税制度而引起的国内增值的提高部分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增值部分相比的百分比。
也称为实际保护率或有效税率。
反倾销税:反倾销税是对进行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其目的在于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保护本国产品的国内市场。
反补贴税:反补贴税又称抵消税或补偿税,它是对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任何奖金或补贴的外国货物进口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凡进口货物在生产、制造、加工、买卖和运输过程中接受直接或间接的资金或补贴,都构成征收反补贴税的条件。
普惠制: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是发达国家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一种关税优惠待遇。
其主要内容是:在一定数量范围内(主要指关税配额或限额),发达国家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工业品减免关税,部分免除加工过的农产品的进口关税。
对于超过限额的进口则一律征收进口关税。
自考00149_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_知识点总结
![自考00149_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_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59f42ba0975f46527d3e164.png)
第一章:导论1、对外贸易: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与服务交换得活动,从一个国家得角度来瞧,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瞧这种货物与服务交换活动就被称为国际贸易、:P412、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它就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额与出口额得总与,就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得重要指标之一,一般以国际上通行得货币表示。
3、对外贸易量就是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得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得进口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得进口额或出口额、P42(2009、1,2010、10)4、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同该国GNP或GDP得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得依赖程度P465、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得地位、1、世界货物出口总额总就是小于世界货物进口总额。
原因:出口用FOB价(货价,不含运费保险费),进口用CI F价(包含运费、保险费),因此从世界范围瞧,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09、10,P422、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就是指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得统计制度,前者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得标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采用此法),后者以货物通过海关作为标准(欧洲除了英国都用专门贸易体系)3、直接贸易指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得行为;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指货物消费国与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得贸易活动,对第三国而言便就是转口贸易;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得贸易活动P434、世界贸易组织列出服务行业包括以下12个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她P45(多选考点。
07、01,0710,08、10,)ﻫ5、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得差额称贸易差额、当出口额超过进口额时,为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额超过出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入超、P46(2012、1,2011、1,2011、10,单选)ﻫ6、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不同,分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7、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就是指货、、服务在一国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得比重、狭义得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又称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对外贸易货物结构就是指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得特点就是什么?P501、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出重大差异.2、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得主导。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d2ddc6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e.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一、国际贸易理论:1.绝对成本优势理论: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各国在特定商品生产中具有的绝对成本优势。
2.比较成本优势理论: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各国在特定商品生产中具有的比较成本优势。
3.因素禀赋理论: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各国因素禀赋差异。
4.国内需求差异理论: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各国内需求差异。
5.产品寿命周期理论: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产品寿命周期的变化。
6.新贸易理论: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新产品的出现和技术变革。
7.重心转移理论: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生产要素的重心转移。
8.利益集团理论: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利益集团的存在。
二、国际贸易政策:1.关税:关税是指国家对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收。
2.配额:配额是指对进出口商品数量进行限制的措施。
3.出口补贴:出口补贴是指国家对出口商品给予经济补贴的措施。
4.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措施是指国家对进口倾销商品进行的反倾销行动。
5.保护主义政策:保护主义政策是指国家采取限制进口的政策措施。
6.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采取开放市场、自由贸易的政策措施。
7.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国家对待其他国家的贸易待遇与最惠国待遇相同。
8.双边贸易:双边贸易是指两个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
9.多边贸易:多边贸易是指多个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
10.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国际上负责监督贸易规则的组织。
三、国际贸易实务:1.贸易方式: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贸易方式。
2.贸易方式选择:根据企业资源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贸易方式。
3.贸易合同:贸易合同是国际贸易中的双方当事人之间约定的合同。
4.报关报检:报关报检是指进出口商品需向海关进行申报和检验。
5.运输方式选择:根据货物属性、成本和时效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
6.支付方式选择:根据风险、成本和信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这两个概念紧密相连又有所区别,是不能等同起来的。
他们都是国际的商品交换活动,不过就其涵盖的范围而言,任何一国的对外贸易都远远不及国际贸易,它只是后者这个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占着其中较小的份额。
国际贸易的作用: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
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获得规模经济利益。
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利润水平。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
加强各国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商品按移动方向可划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按贸易有无第三者参加可划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
按国境与关境可划分为:总贸易、专门贸易。
按交易方式的性质可分为:商品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租赁贸易。
补偿贸易:指买方在信贷的基础上,从国外厂商进口机器、设备、技术以及某些原料,约定在一定期限内,用产品或劳务等偿还的一种贸易方式。
国际货物贸易额:理论上是世界所有国家的货物进口或出口总额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总。
贸易术语的国际观念1)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2)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正本
3)《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变化:1、调整了国际贸易术语的分类;2、调整了D组贸易术语;3、取消了“船舷”概念;4、补充了连环贸易的责任义务划分;5、扩展了贸易术语的使用范围。
保险金额计算公式:
按CIF进口时,保险金额=CIF或CIP价x(1+投保加成率)
按CFR进口时,保险金额+CFR x(1+特约保险费率)
按FOB进口时,保险金额=FOB x(1+平均运费率+特约保险费率)
贸易条件:指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换回多少单位的外国商品。
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个国家商品与劳务进出口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重商主义发展阶段:早期:货币差额论绝对顺差(货币政策)
晚期:贸易差额论保证顺差(保护关税发展本国工业)
绝对优势理论:指在两国都能上产两种相同产品的条件下,两国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
重叠需求理论(需求偏好相似论):生产者主要根据本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来生产产品,产品首先向国内市场供应,然后再向国际市场供应。
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两国的需求结构越相似。
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越接近,两国之间的可贸易品越多,两国的贸易关系也就越密切。
总之,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两国的需求结构越相似,重叠需求的产品越多,两国的贸易关系越密切。
反之,两国收入水平悬殊,重叠需求的产品就少,贸易的密切程度就很小。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创新、成长、成熟阶段。
规模经济: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生产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内部规模经济:指规模经济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内在的,平均生产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而与其所在行业的整体规模无关,即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单个厂商自身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对单个厂商来说是一种外部效应,而非内在的,平均生产成本取决于整个行业规模,而跟单个的厂商规模无关。
进口替代贸易政策: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和其他工业所生产的产品,替代过去的制
成品进口,以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就在贸易逆差,平衡国际收支。
出口导向政策: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并以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出口逐步替代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
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并存。
帝国主义时期的侵略性保护贸易政策。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政策的特征和趋势:世界贸易体制调整和面临的挑战。
贸易政策的区域集团之间的协调与国际间协调的冲突和互补。
管理贸易口号替代自由贸易旗帜。
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相互制衡。
关税:一国政府根据本国海关法则和海关税则,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货物所征收的一种税。
关税按货物流向分类:进口税,出口税,国境税。
按关税税基分类: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选择税。
反倾销税:对于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是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进行长期斗争,在1968年通过建立普惠制决议之后取得的。
该决议规定,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
非关税壁垒的特点:隐蔽性、灵活性、有效性、提示性。
绝对配额: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限额,在这个数额内允许进口,达到这个配额后,便不准进口。
关税配额: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
外汇管制:一国为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而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实行的限制。
外汇管制的方式:数量型、成本型。
外汇倾销: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来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的措施。
凭样品买卖:凡以样品表示商品品质并以此作为交货依据的。
溢短装条款:在合同中规定卖方交货的数量可按一定的机动幅度比合同规定数量多交或少交若干。
数量条款:如需规定数量机动幅度时,则数量机动幅度多少,由谁来掌握这一机动幅度,溢短装部分如何作价,适用于货物数量难以鉴定的商品。
运输包装的标志:运输标志、指示性标志、警告性标志。
中性包装作用:为了打破某些进口国的贸易壁垒以及适应转口贸易等特殊需要,是出口商促进出口的一种手段。
国际贸易中商品单价包括:计价货币,单位金额,计量单位,贸易术语。
贸易术语:用一个简短的概念或三个字母的英文缩写表示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交货地点、明确在货物交接过程中买卖双方的有关费用、风险和责任的划分的专门用语。
贸易术语的作用:简化交易嗟商内容,缩短嗟商时间,节省费用。
有利于买卖双方核算商品价格和成本。
有利于解决履约中的决议。
佣金:是代理人或经纪人为委托人进行交易而收取的报酬。
班轮运输的特点:固定航线、固定港口、固定船期和相对固定的费率。
国际多式联合运输: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
条件:必须要有一个多式联运合同,必须是一份全程多式联运单据,必须是至少两种不同运
输方式的连贯运输,必须是国际间的货物运输,这是区别于国内运输和是否适合国际法规的限制条件,必须由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对全程的运输负总的责任,必须是全程单一运费费率。
海运提单的性质:作为货物收据,作为运输合同的证明,作为物权凭证。
基本险责任范围:平安险,水渍险,一切险。
汇票: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付款交单:指出口人的交单是以进口人的付款为条件。
即期付款交单:出口商发运货物后,开立即期汇票连同商业单据通过银行向进口商提示,进口商见票后立即付款,代收行在收到货款后讲单据交付进口商。
远期付款交单:出口商发运货物后,开具远期汇票连同全套货运单据交银行托收,代收行收到单据后,立即向进口商提示远期汇票和单据,进口商予以签字承兑,代收行收回汇票及单据,待汇票到期时再次向进口商提示要求付款,在收到货款后将单据交付进口商。
承兑交单:出口商的交单是以进口商在汇票上承兑为条件。
信用证的特点:一种银行信用,开证行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
一份独立的、自足性的文件。
一种单据买卖。
出口押汇:指出口商将代表物权的单据及其他单据抵押给银行,从而取得银行扣除押汇利息及费用后的有追索权的垫款。
不可抗力:买卖合同签订以后,不是由于合同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由于发生了当事人无法预见、避免和控制的事件,以至于不能履行或如期履行合同,遭受意外事件的一方可以免除其不履行或不按期履行合同的责任。
特点:不可预见性,不可避免性,不可克服性。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概括式,列举式,综合式。
共同海损的构成条件:1、危险是共同的,采取的措施是合理的。
2、必须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臆测的,或者不可避免的发生的。
3、必须是自动的和有意采取的行为,其费用必须是额外的。
4、必须是属于非常情况下的损失。
单独海损和共同海损的区别:1、造成海损的原因不同,单独海损是承保风险所直接导致的船、货损失;共同海损是为了解除船货共同风险而认为采取的合理措造成的损失。
2、海损的承担者不同,单独海损由受损方自行承担;共同海损由受益各方按受益大小的比例共同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