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16篇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16篇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
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
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编辑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篇1教学内容:课本第37页例2;练一练;《作业本》第17页。
教学目标:1、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初步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2、理解折线统计图中所表示的数据的意义和数量关系的变化情况,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量的变化过程作简单的`描述。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在教师帮助下进行绘制。
教学过程:一、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出示:反映同一统计内容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一幅(图略)。
1、请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1)学生观察统计图,同桌或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师生共同评价并概括出:相同的地方:都有标题、单位、制图日期和纵横轴;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是用折线上的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2、讨论:比较一下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你觉得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为?(1)学生讨论。
(2)反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明确: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3、想一想:通过刚才的比较,你觉得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在制作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二、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制作1、出示例2:某地20xx年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气温℃261116232931322520125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8篇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8篇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复习课.(复习2)二.综合练习。
1.复习题6。
1)出示第6题表格,仔细观察表格说说括号里的数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2)学生填表,集体交流。
2.复习题7.1)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不计算来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的?3.复习题8。
1)出示第8题图,老师说明:“今天做了多少?”不是题目的问题,而是引出“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的`对话.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求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2)_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3)集体口答。
4.复习题9。
1)出示第9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求什么?是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2)学生列式计算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的?3)学生集体回答.5.复习题10.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集体算出结果,口答.三.作业布置.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根据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关系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掌握可能性的意义,用分数表示等可能性难点: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白球、黄球、硬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玩个比赛好吗?这里有三个盒子,盒子里都装有了6个球,老师想跟同学比赛,看谁能摸得到白球,比比谁的运气好(老师盒子里装6个白球,学生的一个装6个黄球,另一个盒子里装了3个黄球和3个白球)师生比赛。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的】1、初步学会整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周长的知识,建构简单知识网格图。
2、历经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培养学生爱考虑,爱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走进生活,再现知识1、谈话引入问:这学期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教室里面有吗?你还在哪里见过?生:长方形、正方形、四边形……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3、梳理知识,主体内化同学们,回想一下,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想。
学生先交流,后汇报结合知识网格图,集体完成。
二、综合应用,整体进步〔一〕根底练习整理完学过的知识,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小法官?1、聪明小法官〔用手势来表示对错〕你们真了不起!很能明辨是非。
最近呀,廖老师想布置一、jy135、块迎新春的展板,你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刚刚复习的知识和廖老师一起设计这块展板呢?〔能〕好,我们开场吧!2、首先,我们给这块展板的四周镶上花边,展板的长是28分米,宽是15分米,那么至少需要多长的花边呢?〔出示课件〕求花边的长指的是什么?怎么求?学生独立完成。
3、你们真是了不起。
同学们,你们知道20xx年是什么年吗?是的,我们在展板上贴上一幅年画好不好?假如给它镶上一个边框,会更美哦!它是一个边长为30厘米的正方形,那么这个边框需要多长呢?小结:我们刚刚镶花边,上边框都是求什么?〔周长〕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都可以用它们的公式来求。
假如给出周长,让你求边的长度,你们会吗?廖老师相信你们能行。
〔二〕拓展练习4、为了展示你们的风采,廖老师想布置一个手工区。
如今,廖老师这有一条花带总长24分米,假如要布置手工区的长为7分米,那么它的宽是多少分米呢?请大家齐读题目,问题是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怎么求?廖老师觉得班的同学真聪明,真喜欢你们。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的:1.联络详细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进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开展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学会把总数看作1,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当堂检测1.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
月季花和杜鹃花的面积一共占花园的几分之几?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你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月季花占的面积比杜鹃花少几分之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二、交流共享1. 教学例2。
〔1〕出例如2。
指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尝试完成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一样吗?指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一样。
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2.完成教材第81页试一试。
谈话:先想一想应该如何进展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
三、反应完善1.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展示局部学生的答案,并在班级里交流。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反应并说说:算式中的1表示什么?你是怎样想到用1表示全国人口的?3.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解答,然后同桌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板书:1〕3.你会列式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吗?你是怎样想的?交流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5篇教案一:整数的概念与应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整数的定义,理解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概念。
2.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和运用整数。
3. 能够进行整数的加减运算,并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整数的定义和概念。
2. 整数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具。
2. 学生准备教材和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有关负数的问题,例如:如果一个银行账户里有100元,你取走80元,那么账户里还剩下多少钱?2. 概念讲解结合具体例子,向学生介绍整数的定义和概念,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3. 讨论与练习学生就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整数问题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练习。
4. 运算规则介绍整数加减运算的规则,并通过一些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提供一些拓展练习,加深学生对整数的理解。
教案二:分数的认识与计算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定义和概念。
2. 能够识别和运用常见的分数。
3. 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计算。
二、教学重点:1. 分数的定义和概念。
2. 分数的加减乘除计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具。
2. 学生准备教材和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分数的思考,例如:如果一块糖分成了4份,你分到了其中的3份,占了多少比例?2. 概念讲解结合具体例子,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定义和概念。
3. 讨论与练习学生就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分数问题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练习。
4. 运算规则介绍分数的加减乘除计算规则,并通过一些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总结与拓展总结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提供一些拓展练习,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
教案三: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够识别和分类常见的几何图形。
3. 能够进行几何图形的简单运算。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通用12篇)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
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学生:认识计算器。
2、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二、引导探索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2、认识一些功能键。
(1)由学生来说明。
(2)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开关及清除键。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
②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③数学键数字键的使用。
如按1 2 。
显示屏就显示“1 2”。
④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3、尝试练习。
(1)计算25×4 操作过程: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呈现:酒;14元凉拌豆腐:3元肉丝:5元青菜:3元清蒸鱼16元三鲜汤:12元甜点8元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③反馈计算结果。
4、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1)呈现计算题。
①1+2+3+4……+98+99+100②999×9 9999×9 99999×9(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3)反馈计算结果。
(4)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6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6篇小学数学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教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学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主题画: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1、认识1(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2、认识2(教学方法同上)3、认识3(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2)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3)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4)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教学方法同上)(二)、出示计数器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1、2、3、4、5数的顺序全班齐读:正、反读教师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三)、教师说,学生操作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1、教师教拿笔姿势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
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1)学生互评(2)集体评(3)教师评价反思: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让同学们认识一到五,会读、认、写。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8篇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8篇教案是教师拥有高质课堂的有效武器和必备条件,制定教案是为了让我们在教学的时候有清晰的思路,无忧文档我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16+9+8=32-10-6=25+20-10=48-8+17=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3.自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自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篇1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1页例7及后做一做、练习二5-10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解答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有关应用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5×2×7 25×4×8 9×10×62、说出运算顺序:12×(5+60) 30+7×85250×4÷200小结: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二、新授1.教学教材第11页例题7.(1)出示例题7:(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3)生尝试练习。
抽生板演:0.9×0.9×100=0.81×100=81(平方米)(4)分析订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或师提问:)①这个算式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先算0.9×0.9,再乘100.)②0.9×0.9是什么意思?(求的是一块砖的面积)③为什么要用0.9×0.9呢?不可以就用0.9×100吗?(因为占地的是瓷砖的面积,而不是瓷砖的边长。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6篇 优秀教案模板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6篇优秀教案模板小学数学下面是分享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6篇优秀教案模板小学数学,以供参考。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1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兴趣。
在导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导入通过我和学生比高矮这样一个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帮助同学们回顾了以前学过的一些长度单位,通过让学生说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千米的知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学生学习的起点,有效地开展下面的活动。
利用这样的活动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形成1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我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再说说15分钟能从学校门口到哪儿?再出示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让学生判断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整个过程,我不断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己的个性以及创新一面,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最后我留了10分钟时间带着学生切实体验1千米的长度,让孩子们在跑道上量了50米,再体验走了20个来回,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的概念建立。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六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六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和节约爱储蓄的好习惯。
内容分析 1、重点:使学生明确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难点: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做含意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利息计算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学生上网去查寻或向父母了解有关的储蓄知识;2、银行定期存款凭条;3、教学课件。
教学策略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学会搜集整理资料教学模式导入依提纲自学小组交流自学体会师生补充说明教学程序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每个月的工资都做什么用了吗?剩下的暂时不用的钱呢?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那么怎样计算存款的利息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问题。
(板书课题:利息)学生自由谈。
检查学生课前的调查情况。
二、自学教材领悟新知三、小组讨论解决疑难四、排疑解难学后测查A:排疑解难师: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自学提纲,独立自学教材38——39页的内容。
屏幕显示自学提纲:1、存款的意义2、存款的种类和形式3、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含义4、存款的利息计算公式5、小丽整存整取的年利率为2.25%,年利率2.25%的含义6、利息的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教师巡回指导,并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把重点的地方画下来。
师:大家在自学过程中都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也可能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自学提纲把自己自学所获得的知识及遇到的问题带到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解决。
若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暂时保留。
(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倾听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及解决办法。
理解有误的与同学们商讨解决。
使学生从悟中学。
)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小组讨论中遇到的疑难发现的新问题,师生共学生自己读书。
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画。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5篇文章一:整数加法与减法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整数的概念及其特点;2. 能够进行整数的加法运算;3. 能够解决涉及整数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整数的加法规则与性质;2. 基于整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整数运算实例;3. 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整数的概念及其符号;2. 讲解:整数的加法规则与性质;3. 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整数加法运算的实例练习;4. 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册的习题;5. 归纳:总结整数加法的规律;6. 实践:应用整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7. 反思:让学生总结整数加法的关键点和易错点。
五、课堂小结文章二:分数的比较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2. 能够进行分数的比较运算;3. 能够解决分数比较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分数的比较原理与方法;2. 基于分数比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分数运算实例;3. 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分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讲解:分数的比较原理与方法;3. 拓展:引导学生进行分数比较的实例练习;4. 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册的习题;5. 归纳:总结分数比较的规律;6. 实践:应用分数比较解决实际问题;7. 反思:让学生总结分数比较的关键点和易错点。
五、课堂小结文章三:几何中的图形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理解几何中的图形及其性质;2. 能够识别和分类各种几何图形;3. 能够解决涉及几何图形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各种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2. 判断和归类几何图形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几何图形实例;3. 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教材中已学的几何图形知识;2. 讲解:介绍新的几何图形及其性质;3. 拓展:引导学生识别和分类几何图形的实例练习;4. 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册的习题;5. 实践:应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6. 归纳:总结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7. 反思:让学生总结几何图形学习中的关键点和易错点。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教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能说出点数。
2、学习按数量匹配相应实物,感知3以内数量。
活动准备:1—3的数字卡片,颜色卡片(红、黄、蓝),糖果一盒,棒棒糖、泥工、玩具等物品各准备一份(3以内),多媒体游戏(数量对应)。
活动过程:1、复习1—3数字及颜色。
2、游戏:送礼物。
逐个出示老师带来的礼物(泥工、玩具),请幼儿数一数有几个。
请幼儿手口一致进行点数,并找到相应的数字。
师:为了表扬我们的小朋友,老师带来了一些礼物。
出示泥工,小朋友数数有几个啊?3、游戏:捡糖果。
请幼儿按照老师出示的数字捡相应数量的糖果。
创设情境:老师带着糖果准备发给小朋友却不小心打翻了。
师:哎呀!老师不小心把糖果打翻了,那请小朋友帮我捡起来好吗?不过我们要按照老师手里的数字来捡相同数量的糖果哦!4、多媒体游戏数量对应。
当枪声响起,幼儿一起参加保护小鸟的活动,按照游戏的问题数一数××颜色的小鸟有几只,并找出对应的数字。
当幼儿找对了数量,游戏里会传出表扬的声音,当答错时,游戏里的声音会让幼儿再想一想。
延伸:数数小椅子下的礼物有几个。
反思:数的概念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我用送礼物的形式引导幼儿感知、学习数数的方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由于糖果是幼儿特别喜爱的物品,所以一开始孩子们没听清要求就积极的帮老师捡糖果了。
后来请幼儿注意倾听要求后有所改善。
当孩子按照数字捡相应数量的糖果时,有部分孩子开始出现错误,于是我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数数;通过错误的发现、讨论、解决,使幼儿掌握一定的数数方式和技巧。
然后再进一步的提升难度,多媒体的形式,让孩子感觉在开动画一样,在愉快的活动中又一次增加难度学习到按照颜色的要求数相应的数量,这使幼儿能力的差异性的到了解决。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9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9篇教案一:数的认识(加法与减法)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和读写0-10的数;2. 能够正确地完成0-10的加法与减法;3.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数的认识与读写;2. 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等;2. 学生准备:教材、练习册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字的用途以及重要性。
二、知识点讲解(10分钟)1. 呈现0-10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和读写这些数;2. 介绍加法与减法的概念,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口头计算练习。
三、教学示范(15分钟)1. 通过黑板上的示意图,教师演示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2. 引导学生一起完成几个简单的加法与减法计算。
四、小组合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加法与减法的小组合作活动;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五、练习巩固(15分钟)1. 学生个体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2. 教师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指导。
六、拓展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尝试解答。
七、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2. 强调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案二:计量长度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度量;2. 能够准确转换不同的长度单位;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计量长度问题。
教学重点:1. 长度单位的认识与应用;2. 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长度单位的转换;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等;2. 学生准备:教材、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不同的长度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量长度;2. 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长度单位及其用途。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范文6篇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范文6篇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范文1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计算、讨论,使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过程,巩固统计基础知识,培养数感;(2)通过真实的数据,结合自然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变学与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4)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1)硬件方面:网络教室(40台以上计算机并连接Internet)(2)软件方面:WEB课件、《聚焦环保》网站、多媒体教学网监控系统教学过程:(以下字体加粗的内容突出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角色转换为记者,创设一种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
2、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监控系统向学生广播一些实地拍摄的照片,并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些照片以后,你想到了什么?3、学生汇报感想,教师根据其回答的情况做适当的点评,渗透有关环境知识,引出课题白色污染(板书),同时提出要和学生合作完成一篇有关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二、师生互动,合作学习。
1、过渡:要使这篇调查报告更有说服力,必须从身边的事情入手,了解我们周围的白色污染情况。
2、教师现场采访学生家庭使用塑料袋的情况。
3、学生根据课前填写的调查表一,在线绘制统计图一(课件支持)。
教师及时点播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范文2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第37~39页。
结合生活中的现实场景认识锐角和钝角,了解锐角和钝角的特点。
会区分并在实物中找到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相关工具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学生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三角尺、纸张、光盘。
学生三角尺,纸张、小棒、剪刀、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老师,大家想见见她吗?2、新老师带我们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看看。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8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8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1、探索长方体的特征2、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3、引出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教学目标: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初步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具准备:长方形鸟巢(能把每条边都剪下来、左右两个面是正方形的)、五边形鸟巢、六边形鸟巢、一个长方形留着竖着用、教学过程: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温暖的春天来了,小鸟也出来了。
大家看(课件)。
有了良好的环境和温暖舒适的巢穴,小鸟高兴地似乎在唧唧喳喳的叫着。
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还要给小鸟做一个温暖舒适的巢,为小鸟的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老师就为小鸟做了几个小巢,我们一起来看这个鸟巢。
(一)长方形。
1、探索长方形的边特征。
(1)你知道这个鸟巢都是用那些图形的纸卡做出来的吗?(长方形的、正方形的)(2)是吗?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老师把这个鸟巢每一面的纸卡拆下来,你们好好观察观察。
(把鸟巢拆开,把每一个面都贴在黑板上)(3)好,先看这个面,他是什么图形的?(长方形的)(4)对,这就是我们以前认识的长方形,可是长方形的身上还藏着许多的小秘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先来找他的边的秘密。
板书:长方形的特征(5)拿出长方形,你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或者用手折一折的方法,来找出长方形边的特点。
小组四人边量或折边记录,看长方形的边究竟有什么特征!如果你是量的就请记录到量1的表格中,如果你是折的,就请记录到折2的空里。
开始!【生操作、交流】(6)谁来交流你们组找到的有关边的特征?【长方形的这条边和这条边相等,一样长,这条边和这条边相等】【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得出这样的结论的?】【量的】【把你们组是怎么量的展示一下】【这条边长20厘米,这条边也长20厘米。
这条边是15厘米,这条边也是15厘米】(7)是不是他们组的长方形凑巧有这个现象呢?还有谁是用测量的方法的呢?【你来展示你们组是怎样测量的】【这条边长15厘米,这条边也长15厘米,这条边是12厘米,这条边也是12厘米】【所以,它们俩一样长】(8)看来,这个特征应该是真的。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通用19篇)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通用19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到交集的含义,能借助直观图,体验利用维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设计集合图的活动,启发学生对交集部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活情景的课堂再现,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利用交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图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教法本节课刘老师主要采用游戏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法、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进而将问题解决,达到教学目标。
学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来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根据集合图直观形象的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1、刘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猜拳和抢凳子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集合图的理解。
2、在游戏中引起矛盾冲突,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世界中出现碰撞,便产生了求知的火花,从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领悟问题存在的根源——重复。
3、借助呼啦圈套小朋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集合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4、借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的语数竞赛活动的情况,让学生充分探究集合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
5、小组合作,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设计集合图,进一步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6、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让学生考虑到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多样性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延伸。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模板(7篇)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模板(7篇)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模板(7篇)数学既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也是可以解决生活问题的工具,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精选篇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第三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第二节。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同时加深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教学目标的确定:(1) 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2) 学会动手实验操作,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使学生初步懂得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观察事物;4、教材编排的特点:教材的编排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
首先,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过渡到运用学具实验操作观察探索总结规律,再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下节课学习梯形的面积具有正迁移的作用。
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通过实验操作和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成目标。
二、说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有关特点及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基础和接受能力;充分发挥学具和教具的作用;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本节课特采用了讲解法、谈话法、实验法和激趣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体现“精讲、善导、激趣、引思”的课堂教学“八字”要求;达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通用模板大全9篇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通用模板大全9篇小学数学是我们生活中用的最多的一门根底,作为一位爱岗敬业的好老师,为了让学生都充分认识到数学的乐趣,教案的撰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那么,如何才能将小学数学教案写的明晰而有条理呢?或许你需要"小学数学教案万能通用模板"这样的内容,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小学数学教案万能通用模板篇1教学目的:通过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列乘法算式,编出3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难点:学生可以列乘法算式,编出3的乘法口诀。
教具:三角形图和小棒教学过程:一、填一填。
引导学生经历用3连加的过程。
可组织学生进展数数的活动,边数小棒边填表。
二、试一试。
1、摆一摆,说一说。
让学生独立摆三角形。
2、编口诀。
让学生在独立摆三角形的根底上,一边写算式一边编口诀。
直接写算式、编口诀也是可以的。
最后师生共同交流,整理3的乘法口诀。
3、记一记。
记忆口诀时,可以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记忆方法。
布置作业:P16板书设计:需要几个____三角形图乘法算式三的乘法口诀一、稳固练习。
1、第一题,找朋友。
2、第二题,找规律,填一填。
学生填完后,应交流一下,找到规律。
3、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故事情节,使学生感受到其中浸透的思想品德教育,再引导学生独立考虑。
布置作业:P173。
板书设计:练习2、〔1〕10,15,20,〔〕,〔〕〔2〕9,12,15,〔〕,〔〕小学数学教案万能通用模板篇2课前准备老师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谈话揭题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比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比例的知识以及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比和比例(二)]⊙回忆与整理1.构建比例知识网。
通过课前的复习,你理解了比例的哪些知识?(结合学生答复板书知识网络)预设生1:我理解了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
生2:我知道理解比例的方法。
生3:我掌握了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方法。
生4:我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且能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学校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同学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2.初步学会较简单的除法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使同学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一、铺垫〔一〕列式计算: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教师板书:500×3=1500〔克〕〔二〕变式:1.3筒奶粉1500克,一筒奶粉多少克?2.一筒奶粉500克,几筒奶粉1500克?教师板书:1500÷3=500〔克〕1500÷500=3〔筒〕〔三〕小结:整数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二、探究新知〔一〕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1.课件演示:小数除法的意义2.小结: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3.练习:依据小数除法的意义,写出下面两个除法算式的商.1.8×0.5=0.90.9÷0.5=0.9÷1.8=〔二〕教学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1.理解题意,并列式:21.45÷152.小组商量,理解算理,尝试计算.3.课件演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1〕4.练习:68.8÷4 85.44÷165.总结计算法那么: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根据整数除法的法那么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学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分?四、课堂练习〔一〕计算下面各题.42.84÷7 67.5÷15 289.8÷18〔二〕只列式不计算.1.两数的积是201.6,一个因数是72,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把86.4平均分成24份,每份是多少?3.64.6是17的多少倍?〔三〕推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五、布置作业〔一〕计算下面各题.101.7÷9 79.2÷6 716.8÷7〔二〕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5.55公顷地,平均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六、板书设计小数除法的意义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学校数学教案篇21.使同学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教案是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考的知识点。
那么教案怎么写?格式是怎样的?如果你不能理解《新课标》,那么写下来的内容也只是空壳。
这次我选择小学数学为目标,整理出一套简单明了的万能模板,可以说是很符合《新课标》的考察标准。
趁着还有时间,多抽出时间来背一背很不错哦。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正确的运用以上知识点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扎实的经历….挖掘生成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对比/分析/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向学生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借助生活中的情景引入新课,帮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来源与生活,且可以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
讨论。
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③通过课上及时给学生以表扬和激励,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在探究新知、问题求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依托课上安排的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⑤通过帮助学生感知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1、让学生掌握、理解…….2、并会正确的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难点:1、从知识的本身来看是否有难点2、如何让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本节课知识点本身较为简单,但如何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维/抽象/对比/猜测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训练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计算规律类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生活情境图发掘其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教学过程计算规律类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寻找解法典型的学生。
并让其板演- 板演学生讲解解答思路,从而得到第一则归纳素材- 整体感知蕴含的规律,让学生再举例,丰富素材让学生尝试归纳结论先让生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再汇报、他生补充纠正,师揭示准确的结论、表述呈现结论出示小黑板教学过程计算规律类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分层练习教学过程计算规律类四、梳理知识,解决质疑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生生互助3、你对本节课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下面以认识平面图形”为教学案例具体说明。
[背景分析]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
我们有些学生不能把数学与美联系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数学美育教学的欠缺。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很多地方体现了数学的美,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获取知识,开发智力。
认识平面图形这一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引出的数学内容,都是来自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物体,学生已有了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绘画图形,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直观地认识、辨认、区分这些图形的同时获得对简单图形的美的体验,并在合作交流中初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在找一找、拼一拼、画一画各种图形,直观而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与创新意识,以及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
4、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1、初步感知体与面的关系,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找出平面图形的共性,区分不同的形状。
[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上课一开始,播放优美、轻快的音乐师:小朋友们,今天早上的空气多新鲜呀。
可爱的小鸡们也跟小朋友们一样早早地起床,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寻找食物,瞧!他们找得多高兴啊!多媒体动态演示你们看,这幅图漂亮吗?生:漂亮。
师:漂亮在哪里呢?为什么觉得它漂亮啊?生:因为它有很多种颜色:有绿色、红色……生:因为它画了大树、房子、太阳……生:它有很多种形状,有圆圈、有三角形……师:小朋友们很会欣赏画,老师也觉得漂亮,这些图画里头有我们的数学朋友,你们想知道它们的样子和名字吗?生:想。
二、动手操作,诱导美。
师:其实,小朋友的手也可以创造出这些美的图形,先请大家从学具袋里任意拿出一个正方体,把它按在纸上沿着底面画一个图形,看看在你的笔下可以变什么样的图形?边示范边说明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们,现在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从长方体的底面画出来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呢?生: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师:哦!你知道它叫正方形,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样子的图形是正方形呢?生:四四方方的。
师:没错,正方形是四四方方的,但是还有一点这个小朋友没有说,正方形的四条边也都相等。
我们就把四四方方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我们就叫正方形。
老师手上是正方形的照片,我们来认一认吧!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师:大家再拿出任意一个长方体和圆柱,也沿着底面画画看。
生:第二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说圆柱底面画出了图形?生:圆柱可以画出一个圆圈。
师:圆柱画出了一个圆圈,你们同意吗?同意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不把这种图形叫做圆圈,我们有更好听的叫法,有谁知道吗?生:圆形。
师:对了,像这样子很圆滑,没有角的图形我们叫它圆形,你们记住了吗?全班齐读:圆形那长方体又画出了什么图形呢?生1:我画出了一个长长的,方方的图形。
生2:我画出了正方形。
师:我们请这两位小朋友上来展示一下他们画出来的图形好吗?好你们看,他们画出的图形一样吗?生:不一样,一个是长长方方的,一个是四四方方的。
师:为什么同样是长方体,他们画出的图形不一样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样的长方体画出来的好吗?请学生把运用的长方体拿上讲台展示哦,小朋友们都看一下,原来这个长方体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它的两头都是正方形的。
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
那另外这个我们把它取名叫“长方形”,这就是它的照片,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
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圆形和正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师:接下来轮到球了,它能画出什么图形呢,小朋友们想试试看吗?想第三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画得时候,你们发现什么困难没有?生:球很难画,我画不出来。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小朋友们用球来画图形很难画出来,所以现在暂时球没有办法画出什么样的图形,但是等到高年级的时候,相信有小朋友能想出好办法画出来。
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生:根据教师指定的名称找对应的图形师:小朋友们表现都很棒,用掌声给自己鼓鼓掌。
拿出三棱镜,沿着它的底面也可画出一个新的图形。
教师画它就是你们熟悉的朋友——三角形。
师总结:我们今天认识了四个新朋友,他们是谁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这四个好朋友和我们昨天认识的立体图形不一样,他们住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都是平面的。
三、合作交流,寻找美。
师:认识了这四个朋友,它们还委托老师另外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要把这些智慧星送给认真动笔表现出色的孩子,你们商量商量要奖给谁?生兴奋地讨论着,给课堂气氛掀起一个高潮师:在大家的配合之下,老师的第一个任务已完成了,第二个任务就是帮它们找找生活中的朋友——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图形,把你想到的找到的先告诉你身边的同学。
教师巡视指导谁来帮老师来完成这个任务?生:争着抢着说,教师指导补充课本的封面是长方形,饮料罐的上面和下面教师圆形、三角板的面是三角形,桌子的面是正方形……师:我们重新再来看这幅图。
电脑逐一显示各种图形,学生说它们各自的名称。
四、游戏巩固,创造美。
1找一找,练习一第3题。
2拼一拼,练习五第4题。
3引导学生用这四种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或其他的,拼好的进行全班展示,并给矛奖励。
4画一画,用学过的这些图形设计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画得漂亮得,老师给他签名,并送给一朵小红花。
五、课堂小结,表达美。
师:今天,你觉得我们的课堂美吗?美在哪里?生:美,因为我们可以拼很多画也可以画出很多画。
师:今天小朋友拼出的画,画出的画很漂亮,很有创意,回家的作业就把你们的作品带给爸爸妈妈看,说给他们听,美在哪里。
[教学反思]一、创设情境——以美激趣。
鲜艳美观的图案,简洁大方的板书,亲切生动的语言,活泼有趣的故事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妙方”,因此,本节课教学,我就创设了如下情境:以“阳光明媚的早晨”画面导入,通过学生边观察边欣赏,“说说漂亮在哪里”,把冷冰冰的知识与美结合起来,触动学生的心灵,接着让学生通过动手描一描,拼一拼,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来获得知识并从中受到美的陶冶。
二、回归生活——以美促智。
“平面图形”这部分知识源于现实生活,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感性积累。
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了让学生合作、寻找交流生活中物体的图形这一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活积累,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积极评价——以美育德。
教师的每一次动情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学生记忆犹新,激情高潮。
为了迎合低年级学生的好表扬心理,我承读了幼儿教育的评价方式:如掌声、小红花、智慧星等,以无声、有声的方式对学生及时评价,营造舒心、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和持久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