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一)
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答题技巧整理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设题方式:1 、 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 、赏析诗词中表达技巧的作用总结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明手法】(步骤一)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如何运用这种手法。
【阐运用】(步骤二)3、这种手法的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
【析效果】(步骤三)表达技巧的种类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表达技巧: 1 表达方式 2 修辞方法 3 表现手法 4 结构技巧(一)第一类:表达方式表达方式: 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知识点精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也就是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等六种。
①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所描写的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又如唐朝李华的《春归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例1:[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解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思乡情。
不过这种思乡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
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通过首句“西风信来家万里”一想便知,是为了寄托自己浓浓的思乡情!这就是借景抒情的美妙之处。
②托物言志。
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一般是咏物诗。
③托物寓理。
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王安石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一般是哲理诗。
④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一
1
送魏二 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2
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5分
3
补充:想象、联想与虚写的关系
想象、联想是思维过程,是方式; 虚写是结果,是手法。
01
明确: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2、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方法。 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4、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5、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手法?
熟知关于“表现手法”的各种不同提问形式。
特别提醒:虽然提问形式不同,但其本质却是一样的,即都是问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因此,答题的内容、步骤也都一样。
想象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衬托 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02
能赏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培养欣赏鉴别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考点解读
导学案反馈
判断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3、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碧草自春色。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5、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01
课外拓展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古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
古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作者:王建红来源:《成才之路》2009年第17期诗言情,古代诗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志向,但大多数并不直接表达出来,而是借助一定的表达技巧,即艺术手法。
诗歌的艺术手法分为三种:修辞手法、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
下面我就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部分古诗简单谈谈常用的艺术手法。
一、修辞手法(1)比喻。
朱熹说:“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
”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在古诗中比比皆是。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以“梨花”喻“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中以“风飘絮”比喻国家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坎坷的政治命运(《过零丁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中用具体可感的“丝缕”比喻抽象的“愁”,形象地表现了愁思的纷繁、难以解开(《相见欢》)。
(2)拟人。
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运用了拟人手法,“明月”和“风”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
(3)夸张。
如曹操的《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用夸张的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使我们从中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由此可见,诗歌中采用夸张手法,可以使诗歌形象特征鲜明突出,使诗人的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从而给予读者深刻的印象。
二、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
就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你看,在暮色茫茫中,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痛苦到了极点。
(2)借景抒情。
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景物来抒发。
生活中的松、竹、溪流、古道、落日、明月、清风及大江都可以成为诗人借景抒情的对象。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一直把友人送上船,船已扬帆而去,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一、诗歌的修辞手法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包含:比喻、夸张、双关、借代、拟人、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通感、比兴、顶针、互文、用典等。
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是: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2.拟人: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使……之情跃然纸上。
3.夸张:更突出、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4.双关: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的情感。
①《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②《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中“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情胜有情”。
5.借代:用……代……,使被借代的事物更加具体,含蓄生动表达了……感情。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6.对偶:句式更整齐、节奏更明快,富于音乐美,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7.排比:增强语势,更更突出了xx的特点,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8.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9.反问:使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10.通感: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一)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双关、夸张、比拟、对偶、反复、互文、反问、设问、通感等。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作者又暗喻自己是识拔人才的春风,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
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
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代音乐(白居易《琵琶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绝句》)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谐“情”(刘禹锡《竹枝词》);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谐“思”。
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烘托和渲染 烘托和渲染原都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前者是用水墨 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 后者一般在需要强调突出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中的 形象更鲜明突出。这是两种为突出事物特征的迥然不同 的描写手法。 烘托主要指用乙物来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 出,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方式。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 雪。”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冬天恶劣环境的描写——远处 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烘托 钓叟的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白居易的《琵 琶行并序》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渲染手法补充 渲染与烘托
阅读下面两首诗,简要赏析各自的表达技巧。
山园小梅(其一) [宋]林 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别董大 [唐]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表现手法——(三)渲染
渲染是用景物、环境或人物的行动、心理进 行突出的多方面的形容、描绘或烘托,以营造 某种气氛,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增强艺术 感染力的表现手法。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的着 力描写。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 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 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 “动”,更加渲染了春涧的寂静。
①以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典故引出诗歌话题, 引出下文对现实中人才际遇的描写。②与下文 描写的现实中人才的遭际构成对比,突出诗人 不被重用、怀才不遇的处境。③赞许燕昭王招 贤纳士之举,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2.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悟古代文化,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课中讲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诗人思想和创作风格。
3. 鉴赏李白的诗歌《将进酒》。
4. 学生诵读和欣赏几首古代诗歌,品味其中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1. 阅读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3. 学生诵读和欣赏李白的《将进酒》。
4. 分析《将进酒》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学生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比赛结束后,老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表现。
6.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7. 学生在课后自学和朗诵古代诗歌,并在下节课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2. 学生需要学会评析李白的《将进酒》,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式:1. 讲授课堂教学2. 学生发言和互动3. 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四、教学反馈:1. 学生在上课时积极发言,参与学生组织的古代诗歌朗诵比赛。
2. 通过学生报告和展示,了解到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感悟和理解程度。
3. 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后考试和作业的统计和评分。
五、教学材料:1. 《古代诗歌鉴赏》一文2. 李白的《将进酒》3. 几首古代诗歌的文本4. 学生自学的古代诗歌文本六、教学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思想,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感悟了古代文化,培养了审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高一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
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以动衬静
用典是诗歌惯用手法,主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 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 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
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 表现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二、考纲规定的八种修辞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增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借代、 比拟、夸张、对比等; 增强语气声势的修辞方法有:设问、反问、 对偶、排比、反复等; 使语义丰富的修辞方法有:双关、反语、引 用等。
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
对比
夸张 比喻 双关
反衬
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虞美人》 2.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3.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比拟:拟人、拟物
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 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 方法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和事物。
夸张:夸大、夸小
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 李商隐《无题》
诗歌艺术手法分析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 阳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历来为人称道,为 什么?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 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尾联化用王孙典故,本来《楚辞•招隐士》说: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 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 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李白的 〈登金陵凤凰台〉把历史上的典故,眼前景物和自己 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悠 远。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 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 复中原的决心。
衬呼应,或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 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个完整的意思。 可使简炼文句,以少驭多;对举顿挫,富有节奏。
音同形不同的谐音双关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乐府民歌《子夜歌》
这里的“丝”“悟”都是音同情不同的谐音双关。“匹” 是音同形同犹言女子对心仪的情人的思念。“思”“误” 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耽误了一段本应美好和悦的爱情。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 明灯照空局,油燃未有棋。 (悠然未有期。)
谐音双关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谐音双关。
双关
艺术手法图表解读(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汇总图及例文解说(2010-01-07 14:32:58)转载▼标签:教育分类:古代诗文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一、诗歌鉴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类别(一)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方式1、记叙。
2、描写。
可分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3、议论。
4、抒情。
可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分为寓情于景借用典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以景结情例:1、直接抒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托物言志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4、以乐景写哀情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5、以景结情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
练习: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唐]韦应物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给分标准:由“山”、“雨”的角度评析出孤寂、凄怆等情感给3分;由“鸟”的角度评析出思乡之情给3分。
评析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之情;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归巢了。
高考古代诗歌表现手法鉴赏
高考古代诗歌表现手法鉴赏1.对比和衬托: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的两个方面一般不分主次,反衬有主次之分。
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衬托是指利用事物间相同或相对的条件,以一方作为陪衬来突出另一方的手法。
利用事物的相同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对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反衬。
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如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
3.象征:就是诗人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情感或心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们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用典:指诗歌中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
用典根据用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明用和暗用。
明用就是直接援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艺术手法鉴赏01(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秋季课程·搭建体系,全面学习2021-2022学年度9月第 2 节授课内容诗歌鉴赏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解决问题诗歌鉴赏赏析题-艺术手法角度学生类别A1□A2☑B1□教学重难点古代诗歌鉴赏常考技巧类型的区别记忆与分析运用前序回顾诗歌鉴赏-意象意境鉴赏一.前序回顾二.课程引入秋季课程·搭建体系,全面学习三.基础知识基础概念分类要清——表达技巧题四类型通法要明——表达技巧题解题三步骤(一)准确分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在这里我们重点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加以讲解。
(一)精准审题1.审题型。
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型和暗考型。
(1)明考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
(2)暗考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
对于暗考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
2.审范围(区间)。
指鉴赏范围的大小。
依照范围大小,可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
局部型是指对诗歌的某句某联(片)等表达技巧的判断,全诗型是指对全诗的表达技巧的判断。
分清范围对做题大有帮助。
“整体看手法”,意谓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首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局部看修辞”,意谓鉴赏局部的表达技巧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
3.审角度。
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表达方式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动静、虚实、抑扬、角度变换、绘声绘色绘形)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表现手法比兴、象征、烘托、对比、照应、联想、想象、用典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借代、排比、设问、反问等结构技巧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说明:因各种版本对有些技巧的分类并不一致,例如,有的把动静、虚实、抑扬、角度变换、托物言志等归入了表达方式,而有些图书则将其归入了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精选7篇)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精选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代诗歌鉴赏技巧(精选7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1)先观点后理由先总后分式分点作答式答题的一般格式可简化如下:形象:身份+性格(+情感/塑造形象的意义)(先定性分析,再定量组合)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什么感情体会意境:运用什么手法+抓住哪些意象+营造怎样意境(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抒发什么情感品味关键词句:释义+还原意境+运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分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分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 (+塑造了什么形象)+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古代诗歌鉴赏技巧(2)例 3 阅读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回答: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高三备课资料)一、表现手法:用典、衬托、联想、想象、抑扬、比兴、象征、照应、对比、白描等1、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
些诗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
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用了“庄周梦蝶”和“望帝啼鹃”的典故。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三国赤壁之战,如果没有火烧赤壁没有成功,放火船的时候连风也不帮忙的话,那么在大乔小乔的命运就是被曹操俘获,安置在铜雀台里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2、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1)正衬是指从正面映衬,就是利用与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陪衬体)作陪衬。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
记叙类*: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
说明类*: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
议论类*: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古代诗词鉴赏方法
古代诗词鉴赏方法一、外部感知外部感知,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读题,识人,辨文,看注释。
1、读“题”凡读诗,必须读全诗,即从题目入手,直到最后一个字,凡有注释的,包括注释在内。
事实上,许多读者,特别是中学生,尤其是面对考题上的诗,往往只记住诗句,而忘了题目。
殊不知,有些题目也是诗整体意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丢了题目,等于给自己的理解设置了障碍,抛弃了对诗内容或情感把握的切入口。
因为题目往往含有可资我们理解诗的信息。
例如,王维《过香积寺》,寺,特殊的地点,题目点明了地点,事情(“过”)。
杜甫的《春夜喜雨》,题目既交待了季节、时间、对象,又表达了心情(“喜”)。
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题目不仅交代了人物间的关系,同时,又叙述了情节(“见”——“别”),更重要的是描写了情感的不同特征(喜悦与哀愁)。
面对这样的题目,纵然不读诗,也可以引发丰富的联想。
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题目既明确了地点,一个富有历史厚重感的地点,又交待内容,同时也暗示了情感的指向。
读题目,可以帮助读者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所抒情感的把握。
2、识“人”这里的“人”,指诗人、叙述者和被叙述者(诗词中的主体对象)三者。
凡诗文皆有叙述者,相对于文而言,对诗的叙述者的辨识,对理解诗的情感内容更加直接。
诗的“叙述”者有两种形式:一处于诗的景物人事之外的叙述者,作者以旁观者或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一是置身于景物人事之中的叙述者。
处于诗的景物人事之外的叙述者,作为局外人,与诗歌咏的主体对象是分离的。
例如,卢照邻的《曲池荷》:“浮香绕曲岸,圆影复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这首咏物诗,叙述者和歌咏的主体对象是分离的。
叙述者是诗人,主体对象是池荷。
诗句是围绕主体对象展开的,诗人的思想情感是依附在主体对象允许的范围内的。
要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首先要解读主体对象。
该诗写荷花的香艳,也写荷花担忧因秋风而过早的飘零。
只有解读了荷花的这一形象,才能品味出诗人在诗中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蹉跎岁月的情感。
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一、抒情方法古代诗词的抒情方式大致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面对人、事、物所产生的富有哲理、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接表达了自己蔑视权贵、清高孤傲的形象。
再如徐熙的《三峡吟》中“猿啼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已经明确地告诉给人们诗中的羁旅之愁。
间接抒情,就是作者将情感都寄托于客观景物或事物形象之中,表达得比较含蓄委婉的细节叙述,主要包括即事抒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1.即事抒怀。
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内心感受。
如苏轼的《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诗中写了海南黎族的几个小童口吹葱叶欢迎诗人的事情,引发诗人“莫作天涯万里意”的感慨。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即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这类诗在高考试卷上是大多数。
如骆宾王的《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刘禹锡的《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张元�值摹恫匪阕樱ǚ缏妒�行云)》、韩��的《残春旅舍》等都是。
3. 用典抒情(借古抒怀)。
用典就是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态度和愿望。
典故就是出于古典书籍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
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收到耐人寻味的效果。
近几年用典抒情在高考试卷上出现得越来越多。
如张元�值摹恫匪阕樱ǚ缏妒�行云)》最后一句“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就是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诗人用廉颇自喻,老而不服老,表现出坚决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苏轼的《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溪边自有舞雩风”,化用《论语》中“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典故,表现自己逍遥自在的情趣。
鉴赏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
鉴赏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诗歌(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有四个层面的内容:(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的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3)表现手法:赋、比、兴;象征、衬托、烘托、对比、抑扬、联想想象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以小见大、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一、知识精讲: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指津(一)修辞技巧1.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 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3. 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
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此情传得含蓄,“道是无情却有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人:王玉娥审核:学科主任:年级主任:使用时间:
古代诗歌鉴赏(九)
【考点】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
【考点解读】
1. 学习判断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赏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培养欣赏鉴别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使用说明】
在做好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认真、独立完成导学案。
【自主学习】
1、阅读复习资料相关内容,了解本考点的选材、题型、赋分及命题特点,做到明确考向,有的放矢。
2、阅读下面补充内容,了解表现手法的相关知识。
(1)渲染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例如;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极尽笔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
(2)烘托
烘托也是从图画技法中借来的术语,用于艺术创作,“烘托”就是指通过别的事物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例如:“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
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3)、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将两个事物作对比,用一事物突出另一事物。
(4)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与下文“尽荠麦青青”的凄凉情形形成鲜明对比,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5)联想和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6)象征
所谓象征手法,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
例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作者借尚未变黄就借助风势在空中狂舞的柳条,象征那些根基未稳,因倚仗权贵而一时得势便猖狂不已的小人,表达对他们的极端鄙视和厌恶。
【课前热身】
判断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渲染)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烘托)
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碧草自春色。
(反衬)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象)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用典)
【牛刀吧】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首诗写景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写景对抒情有什么作用?( 2分)
这首诗写景运用了渲染的艺术手法,烘托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抚今追昔之感。
【合作探究】链接高考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2013年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第1页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5分)
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10年山东卷】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象征(托物言志)。
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10年天津卷】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送蜀客(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4分)
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
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课外拓展】
鹊桥仙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当堂检测】
【我的反思,我的收获】
1、自主总结渲染、烘托、衬托、想象、联想、象征、用典等表现手法的作用。
2、总结表现手法的提问方式和答题步骤。
【课后作业】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歌运用了衬托(烘托)手法。
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
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答案】从“衬托”角度回答:从表面看,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
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
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从“虚实相生”的角度回答:梦中的景物描写是虚,现实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实。
词人通过繁华生活的梦境,有力地表现了现实中的亡国之痛.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