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原理读书笔记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读后感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读后感这本书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心里直犯嘀咕,“符号学”,听着就特别高深莫测,感觉像是那种只有超级学霸才能搞得懂的东西。
不过呢,一翻开书,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充满新奇小玩意儿的魔法盒子。
书里讲的符号学原理,就像是在揭示我们日常生活里隐藏的密码。
比如说,我们平常看到的那些广告啊,这里面就有超级多的符号学奥秘。
那些花花绿绿的海报,上面的图案、文字、颜色,全都是符号呢。
像红色在很多广告里就代表着热情、活力,商家用这个颜色,就是想让我们看到这个颜色就觉得他们的产品充满活力。
这就好像是商家在跟我们玩一个小小的心理游戏,用这些符号来悄悄影响我们的想法。
这可真是太有意思啦,感觉自己以前看广告就是在傻看,完全没发现背后这么多的弯弯绕绕。
再说说这个符号的表意,真是复杂又奇妙。
一个小小的符号,它可能有好几种意思呢。
就像我们平时用的表情符号, 这个笑脸,有时候就是单纯表示开心,可有时候呢,可能是一种有点小得意,或者是在缓和气氛的意思。
这就和书里说的符号的多义性很像啦。
而且呀,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符号的理解可能还不一样呢。
就像我觉得某个表情包特别搞笑,但是我爸妈可能就完全不理解,还觉得莫名其妙。
这就说明符号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根据使用者和接收者的不同而变化。
书里对符号学原理的推演部分,就像是一场超级酷炫的思维大冒险。
它把那些原理应用到各种各样的领域,从文化到艺术,从语言到社会现象。
我就感觉自己像是跟着作者在各个不同的世界里穿梭。
在文化领域里,各个民族的文化符号那是千差万别。
我们中国的龙,那是吉祥、威严的象征,可是在西方的一些文化里,龙可能就代表着邪恶。
这就体现了符号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巨大差异。
这也让我明白了,我们在跨文化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符号的不同含义,不然可能就会闹大笑话啦。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有好多时候是迷迷糊糊的。
那些特别专业的术语,什么能指、所指之类的,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我脑袋里转来转去,让我晕头转向。
《符号意识》读书笔记

《符号意识》读书笔记通过学习符号意识这一部分内容,更深刻得体会到符号意识不是口头上说一说,而是把他贯彻到实际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从直观表象上理解抽象的知识。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数学的思维工具,是人们进行表达、计算、推理、解决问题和交流的工具。
数学知识要通过数学语言的表述才能被人们掌握、理解、应用和交流。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体会数学符号形式上的简洁性和应用上的可操作性。
数学的发展伴随着符号的应用,数学符号体系的发展有一个过程。
《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作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学生的符号意识有没有形成关键是看学生能否用符号表达和思考,即能不能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去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呢?第一,在认数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数学符号抽象的过程。
从低年级开始在教学中已经无形的渗透了符号意识,通过提供挂图、教学课件、情境图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研究数与数量关系的。
第二,在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字母的含义及价值。
这一部分内容是以后学习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基础,教学时,需要经过大量的活动,积累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体会到字母是一个变量,是可以表示某种规律。
第三,在认识方程和解方程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字母参与运算的过程。
方程是一种思想,要联系具体的情境与实际问题来体会相等的关系。
用方程思想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难点就在于解方程的过程中理解通过数学模型的变换体会相等关系。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独特的个性,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符号去表达,真正实现使每个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符号学 原理与推演 修订本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引论
上编 原理
0 1
第一章 符号的构 成
0 2
第二章 符号过程, 不完整符 号
0 3
第三章 任意性与 理据性
0 4
第四章 符号表意
0 6
第六章 伴随文本
0 5
第五章 媒介与渠 道
第七章 双轴关系
第八章 符号的解 释
第九章 符号修辞
第十章 符码与元 语言
1.符号载体,空 符号
2.物、符号、物 -符号
符号是被认为携带着意义的感知。符号用来传达意义,传达意义必用符号,意义就是一个符号被另一个符号 所解释的潜力。因此,符号学就是意义学。赵毅衡编写的《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修订本)》分成上下两编:原理 编——扩展了一百年来符号学发展的理论基础,融合中西方符号学理论,建立一个可用于分析人类意义活动的符 号学体系。推演编——具体讨论了符号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的复杂作用,让读者理论与应用兼得。一些易混淆的概 念,在本书中得到条分缕析的清晰贬义。在这基础上,本书形成了突破原有理论的新体系,全面推进了符号学运 动。
6.体裁 与期待
0 5
5.出位 之思
1.伴随文本的定 义
2.显性伴随文本: 副文本,型文本
3.生成性伴随文 本:前文本,同 时文本
4.解释性伴随文 本:评论文本, 链文本,先...
6.伴随文本执 着
5.普遍伴随文 本与文本间性
7.深层伴随文 本
1.双轴互相依靠 2.宽幅与窄幅
3.双轴偏重与文 本风格
0 6
6.“现 在向度” 的可能后 果
0 5
5.叙述 分类之三: “时间向 度”
1.术语群辨析 2.从主体到自我
3.从自我到身份
4. 当代文化的身 份-自我危机
《符号学》阅读感想

《符号学》阅读感想在阅读现代符号学的过程中,我对索绪尔和皮尔士的符号学观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的理论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思想倾向,通过对这些思想的分析,我提出了组合符号学和表示符号学的概念。
索绪尔的核心概念是能指和所指,他认为这两者都不是实体性的,而是一种心理印象。
这一观点引发了我的思考,符号学的聚焦点究竟是什么?虽然我对心理印象的说法持保留态度,但考虑到这是为了应对外行的疑问而做出的解释,在符号学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暂时将其视为一种有用的工具。
索绪尔更加强调符号的能指方面,这与他的语言学背景密切相关。
语言作为最自然的符号,其能指具有简单线条性,便于进行分析,这也反映在他的理论中。
与索绪尔不同,皮尔士的研究更多地涉及哲学。
因此,他的聚焦点主要放在所指上。
尽管他可能没有听说过索绪尔的理论,但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分类方式:表示项、对象和解释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对所指部分进行了类似外延和内涵的区分,明确了对象和解释项。
关于解释项,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入新的符号,从而开启一个无限衍义的过程。
皮尔士认为,这正是人类思想方式的本质特征。
在现代数学,特别是代数学中,有两个基本思想:组合和表示。
组合是通过使用已被认识清楚的简单对象来逼近整体对象,而表示则是将整体对象映射到简单对象上。
这种思想方法不仅限于数学领域,在一般的研究中也普遍存在。
例如,对生物体的研究可以采用组合的方法,先了解基本单位细胞的功能,再逐步模拟整个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表示则是通过测量生物体的各项指标,如身高、体重、外形特征等,然后逐步还原出其基本面貌。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认为索绪尔的符号学方法聚焦于能指,因此可以称之为组合符号学。
后来的语言学理论,特别是乔姆斯基的句法学,都大量使用了从形式出发的组合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现代语言学的共识是,必须首先研究语言的形式,然后才能探讨语义。
皮尔士的符号学方法则聚焦于所指,可以称之为表示符号学。
实际上,皮尔士所使用的名词本身就带有表示的特征,例如representatum 这个词,与数学中的表示论 representation 仅有一个词尾的差异。
关于符号互动论的读书笔记:符号互动论的米德和戈夫曼

关于符号互动论的读书笔记:符号互动论的米德和戈夫曼店铺:符号互动论是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
以下是作者在研究符号互动论时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谈及符号互动论,不得不言及米德。
米德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进行哲学思考的,他的思路是,通过对心灵与自我的社会生成过程的描述,进一步探索社会个体与社会整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心灵(自我的内在精神活动)、行为(个体的外在实践活动)、社会(群体意义上有组织的人类活动)逐级展开的背景下,进行他的思考。
简单来说,米德就是通过社会心理学的方式,研究社会过程中的个体的活动或行为,根据个体作为其社会成员的整体行为,来理解个体背后的特定社会情境。
那么,也必然会采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则。
其中也论述了行为主义的纲领,也就是通过有效的控制手段,来对个体的经验用特定的情境表达,以便完成一般性的研究与陈述。
这些通过心灵的作用,对各种事物产生一组特定的特征,并使用符号来指涉事物内在的意义。
这其中自我与交流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们每个人所使用的符号都是共相,也就是每个个体的态度和互动过程都是自成体系的。
对于不同人的意义表达是不同的。
需要提及的是“自我”的概念是,在社会情境中,每个人的自我指向他人而活动存在的。
也就是我们在社会交往中,自己对于他人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自我。
这个概念在戈夫曼的“拟剧论”中发展为一整套“印象管理”艺术的社会表演。
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中,人们通常会尽可能地获得对方的信息,这背后的一个目的就是想着预先知道对方的期望是什么,以及已经对他寄予什么样的期望。
戈夫曼区分了每个人的表达有着两种不同的符号活动,一种是给予的表达,一种是流露的表达。
第一种表达一般是以言语为方式,传递某些广为人知的信息,是较为传统意义上和狭义的表达。
第二种符号表达一般是以非语词的形式,象征更为广泛的行动。
符号学原理 文档 (2)

《符号学原理》札记简单过去式最终就是一种秩序的,因而就是一种新快感的表现。
由于这种欣快感,显示既不是神秘的,也不是荒诞的,而是明朗的,一清二楚的。
它时时刻刻被聚集和保持在一个创造者手中。
小说和历史都可以是一种历史时机的选择或者表达,所以在小说当中,简单过去式的运用十分重要。
我认为这里所说的创造者其实与我们所说的第三人称很相像,或者说是另一种形式的表达。
我们通过这个创造者(第三人称)可以突破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由于当局的束缚,将故事的内容更加全面的诠释给读者,使得读者对于故事内容以至于深度的了解更加明朗。
语言按照其结构本身包含着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异化关系。
说话,或者更严格说发出话语,这并非像人们经常强调的那样是去交流,而是使人屈服,全部的语言结构是一种普遍化的支配力量。
十分同意罗兰巴尔特先生对于语言的两个范畴的解说:断定的权威性和重复的群体性。
其实,我认为,在摘录当中所说的语言是一种使人屈服的力量,是一种普遍化的支配力量所描述的正是语言的断定权威性。
很多人崇尚语言的自由性,从而反对遵循语言的一般性。
这里,我认为他们误解了语言断定权威性的意义。
语言断定的权威性是要求给人们一种交流的确定性与规范的支撑。
而在正确的理解了语言的作用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有益的弄虚作假,则就是文学。
在文学的各种力量中,借助三个希腊文概念对他们进行讨论,可以总结为:科学,模仿以及记号过程。
不管是哪种文学作品,它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现实的闪现,都应该基于一定的知识积淀。
如列昂尼德马克西莫维奇的代表作《俄罗斯森林》,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森林生态科普知识,为作品增加了珍贵性。
固执与转移都是指一种游戏方法。
固执是对文学的不可还原性的肯定,而转移时在发现文学作品不适合权势时的一种离弃。
我们一方面利用现有的语言下的权威与确定性进行文学创作,同时以自己的风格对于语言进行驾驭,甚至将语言进行陌生化的处理。
本文轻微地,暂时的揭掉那个沉沉地压在我们集体性话语上面的普遍性,道德性与非一区别性。
《符号学》阅读感想

《符号学》阅读感想符号学作为一门对普遍思维规律进行深入思考的学科,其主要目的在于厘清人类表达和认知意义的方式。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处理的是符号学的基本定义。
在进行严肃的讨论时,我们往往需要从一个明确的定义出发。
尽管我可能会冒简单化的风险,但我仍愿意给出一个清晰的符号定义: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
在符号学中,意义必须通过符号来表达,而符号的用途就是表达意义。
反过来,没有意义是无法用符号来表达的,同样,也不存在不表达意义的符号。
意义是一个符号能够被其他符号解释的潜力,而解释则是意义的实现。
符号与意义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循环是符号学的基本出发点。
我之前给出的定义可能听起来像是一个“解释循环”,事实上它确实如此。
符号表达释放出意义,以吸引符号解释,而符号解释则通过追求意义来接近符号表达。
西方学者在讨论问题时可能没有从这个角度出发,这可能是因为意义(meaning)的同义词 significance 与符号(sign)具有相同的词源,因此不言而喻。
然而,他们普遍使用的“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的学说”这一定义,仅仅是用一个拉丁词根(sign 来自拉丁词 signum)来解释一个同义的希腊词根(semiotics 来自希腊词 semeîon)。
相比之下,我选择使用一个解释循环式的定义,可能更接近问题的核心。
人类为了确认自身的存在,必须寻找存在的意义。
因此,符号是人类存在的本质条件。
正如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所说:“人类为了表现自己而寻找符号,事实上,表现就是符号。
”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没有符号,人类既无法表现,也无法理解任何意义,从而无法作为人而存在。
更进一步说,没有意义,不仅人类无法存在,“人化”的世界也无法存在,人类的思想也不可能存在,因为我们只有通过符号才能进行思考,或者说,思想本身就是一个产生和接收符号的过程。
如果思想即人本质的符号化,那么人的本质也是“符号性的”。
这一观点将在本书的第十六章中进行详细讨论。
《符号学》阅读感想

《符号学》阅读感想在引论中,作者归纳了符号学发展的“四个模式与三个阶段”,这为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来理解符号学的发展历程。
语言学模式强调语言作为超大符号体系的重心地位,逻辑-修辞学模式考量所有的符号类型,文化符号论则从文化的角度研究符号,而信息论与控制论则为符号学提供了技术支持。
这四个模式的发展交织而形成了符号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即语言学转向、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
在原理部分,作者重新审视了符号学的各种模式,博采众长。
其中,任意性与理据性和符号意指三分式是书中的两个关键概念。
作者认为,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强调符号与意义的连接关系是任意的,而皮尔斯的符号学则认为符号与其“对象”之间的关系存在各种“本有的”连接。
符号意指三分式将符号的意义分为再现体、对象和解释项,这为符号学的许多课题提供了钥匙。
符号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的思维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它帮助我们解释各种符号系统,如语言、图像、手势等,以及它们在文化、艺术、传媒等领域中的运用。
通过对符号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的传递、意义的构建和文化的表达。
然而,阅读这本书也让我产生了一些疑问和思考。
书中对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讨论,这让我感到有些遗憾。
解构主义是语言学模式内部对索绪尔的反动,对于理解语言和符号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书中对于“语言与沉默”这一关键生存境遇的关注较少,这也是我个人的一个期待。
“道之全体大用,非片词支语所能名言”式的语言批判与德里达所谓“逻各斯中心主义”正是构成语言(符号)神秘主义的一体两面,对于这一永恒悖论式的关键生存境遇的思考,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符号学和人类的思维。
《符号学》是一本很好的符号学入门读物,它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符号学知识,对于理解符号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对于一些深入的问题和思考,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我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深入学习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和社会。
符号学原理读书笔记范文

符号学原理读书笔记符号学原理读书笔记范文索绪尔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先驱,巴特并未全盘接受他的理论,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巴特认为符号学是语言学的一部分,而非索绪尔所声称的,语言学是符号学的一部分。
这个观点使得巴特坚信不借助任何实体,而仅仅通过语言就可以建立一门符号学体系,也就是仅仅通过语言,就可以为一切日常事物(比如流行服饰)建立符号学体系(比如流行体系),从而抓住那些日常概念(比如流行)。
《流行体系》就是巴特为此做出的一次尝试。
不妨从《流行体系》选择书写服装作为研究对象切入,来看看巴特是如何实践他的观点的。
要为流行服装构建体系第一步是要明确研究对象,这里可供的选项有三个,真实服装(人们实际穿的服装),意象服装(摄影或绘画的服装),书写服装(时装杂志上的服装描述,当然,放到今天,应该是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的服装宣传文案)。
所以,为什么巴特选择书写服装作为研究对象呢?总结了一下书中最重要的理由:书写服装有一种结构上的纯粹性。
真实服装受制于实际的考虑(形体、遮蔽、装饰),意象服装亦是如此(想想服装广告里的模特是不是都是颜值高身材好),而只有书写服装没有实际的或者审美的功能,可以说,书写服装的存在完全在于其意义。
书写服装和意象服装相比,有一种结构上的纯粹性,两者就像是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言语”是我们实际说出的话,“语言”是言语背后潜藏的规范体系)。
时装描述不像意象服装和真实服装那样,会考虑某件服饰在某个具体的人身上的穿着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书写服装是语言层面的`。
但是另一方面,对时装的一段描述即便调整语序换个说法也能同样表达,这又像是言语层面。
所以,书写服装既是衣服层面的制度语言,又是语言层面的行动言语。
流行的文本描述是暗藏着结构性的。
试想看一张服装图片,我们可以从任意角度,按照任意顺序,带着任意喜恶去看,因此意象的意义不是固定的,而流行描述则不然,一段流行描述的文本必然是按照某种顺序,带着某种权威(比如“古典的”、“现代的”这样的词汇在脑海中引起的意象是不容反驳的),以一种确定性的方式被我们理解。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读后感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读后感After reading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 I was both fascinated and challenged by the concepts presented in the book. The author's exploration of semio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 opened my eyes to a new way of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and meaning. I found myself drawn into the intricacies of signs, symbols, and how they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在阅读了《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之后,我对这本书中提出的概念感到既着迷又挑战。
作者对象征学的探索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让我以一种新的方式理解沟通和意义。
我被引入了标志、符号以及它们如何构建现实的复杂性中。
One of the key takeaways for me was the idea that signs are not just simple representations of reality, but can also shape our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he world. This notion made me reflect on the power of symbols in influencing human behavior and culture. It made me ques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igns and symbols that surround us in our daily lives, and how they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对我的一个关键收获是,符号不仅是对现实的简单代表,还可以塑造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
趣味符号学读后感

趣味符号学读后感
《趣味符号学》这本书针对符号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符号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它背后的复杂性却常常被人们
所忽视。
阅读这本书之后,我对符号这个话题的认识也有了更深的理
解和掌握。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各个不同领域的符号的解析和探究,使我们
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符号不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能够
被应用到生活、文化、语言等诸多方面中。
例如,在日常交流中,对
于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以及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们,要把自己的话语表
达得清晰、易懂,就需要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符号,从而达到更好的沟
通效果。
另外,在书中作者提到的“符号化”的概念也深刻地影响了我。
符号化是将周围的事物转化为符号进行表达的行为,在现代社会中,
符号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通过对这种现象的研究和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社会的文化和思潮。
总之,阅读《趣味符号学》这本书,让我对符号有了更加深入的
认识和了解。
符号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我们日常的交流、文化甚至思维方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可见,了解并应用符号学的知识,对于我们在各个领域中的表达和交流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神奇的符号读书笔记

神奇的符号读书笔记作为一名读书爱好者,读书笔记是我非常重视的东西。
它可以帮助我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帮助我整理思路和提高写作能力。
然而,传统的读书笔记方式往往十分繁琐,特别是在整理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但是,我最近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符号读书笔记方式,它大大提高了我整理读书笔记的效率和效果,让我的读书生涯更加精彩丰富。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这种符号读书笔记的方式。
它其实就是将书中的重点内容和笔记用一些简单的符号和汉字表示出来,简单、快捷、直观。
比如,我会用“-”表示重点内容,用“*”表示我的思考和疑问,用“!”表示引人深思的内容,用“@”表示互联网上的相关信息链接等等。
这些符号和汉字的使用让我的读书笔记变得更加有条理,同时也更加方便我在整理时归类和分类。
更重要的是,这种符号读书笔记方式给了我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
相比传统的读书笔记方式,我有时会忘记记录一些细节和感悟,而这种符号读书笔记方式可以激发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在记录重点的同时,也可以留给自己更多的空间去思考和想象。
在这种方式下,我可以随意把自己的思考和想象记录在一页纸或者电子文档上,用一种自由、随意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书中内容的思考和感悟。
此外,符号读书笔记方式也让我感到非常愉悦。
以前,整理读书笔记是一个枯燥而乏味的过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但是,用符号读书笔记的方式,整理起来就轻松多了。
因为我已经在阅读时使用了特定的符号,所以在整理时只需要浏览一遍,就可以很快地分类和归类。
整个过程非常愉快,让我感到充满成就感和自豪感。
总体来说,神奇的符号读书笔记方式对我的读书和思考有很大的帮助。
它让我阅读更加深入,并让我在整理和思考时更加高效和快捷。
最重要的是,它让我对读书笔记这一被长期忽视的传统工具重新燃起了热情和兴趣。
无论是纸质书籍还是电子书籍,我都会使用这种方法记录我的阅读和思考,让我的读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如果你也是一名读书爱好者,不妨试试这种方法,相信你也会有意想不到的体验和发现。
巴尔特 《符号学》原理 读书笔记

结构主义与符号学——读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李建楠罗兰•巴尔特的著作《符号学原理》是用结构主义的方式研究广义的,或者说是本来意义的符号学。
结构主义的中心观念其实不是结构,而是系统,结构是相对零星散乱而言,而系统是相对孤立、片段而言的。
系统强调的是部分(或组成、因素)脱离了系统就不再有意义。
罗兰•巴尔特十分重视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并吸收了叶尔姆斯列夫等人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符号学理论。
他在《符号学原理》一书中沿用了与他们相同或类似的理论,并借用索绪尔的二分法对符号学的原理进行讨论,提出了符号学构架的原则。
他深入发展了索绪尔的理论,同时也对其中不完善和不合理的部分加以修改。
巴尔特赞成索绪尔提出的建立符号学的设想,并对他预料的符号学内容做了补充,但与索绪尔的观点不同,他认为符号学只是语言学的一部分,是具体负责话语中大的意义单位的那部分;而不是索绪尔主张的“语言学是普遍符号学的一部分,哪怕是有特殊地位的一部分。
”这是全书的立论基础。
他认为任何符号学系统都要有言语的介入,例如电影、广告、照片必须配以文字说明证实其含义。
本书以二元对立的形式从言语与语言、能指与所指、系统与组合、外延与内涵四个部分分析了结构符号学。
在言语和语言的关系上,巴尔特一方面袭承了索绪尔的观点,大体承认了语言和言语的二分法,但对于索绪尔重语言轻言语的观点巴尔特又是不赞同的。
所以巴尔特详细论述了语言和言语的辩证关系。
“语言既是言语的产物又是言语的工具,二者处在真正的辩证关系之中。
”另外,巴尔特把索绪尔的言语 /语言二分法作为符号学的出发点,把这一对概念在超语言或元语言领域获得了丰富发展。
他认为言语/语言的对立可以被理解为信息/信码、实施/模式、或过程/系统的对立,这样就建立了符号学的结构主义模式。
接着巴尔特分析了能指与所指的关系。
语言学中认为,所指并不是一个事物而是该事物的心理再现。
符号学中的所指可以由语言符号承担,而能指是一中介体,能指的实体始终是物质的。
符号式读书笔记

符号式读书笔记
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增进独立治学的能力还应该采用辅助手段。
这就是做读书笔记。
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这是是古今中外许多学问家的阅读习惯是行之有效的传统的读书经验。
善读书者总是书学离笔。
符号式读书笔记是最常用的读书笔记。
1. 符号笔记
就是用不同形状或不同颜色的线条、图形在书刊上作出标记。
有时还可以配合符号写上简要的几个字使符号的意义更具体明确。
这种笔记一般在初次阅读时使用目的是引起注意。
因为在阅读过程感到有些问题须作进一步思考或者要设法记住它便随手标示出来准备回过头来再仔细研究。
必须强调的是书刊要是属于自己的才能在上面打上各种标记。
如果书刊是图书馆或朋友的藏书切忌使用这种形式。
常见有人在借来的书上面乱写乱画这种举动的用意可能借此炫耀学识但在别人看来这些圈圈点点刻画出一个丑陋的灵魂令人恶心。
一个自尊自重的人是不该去做这种蠢事的。
符号笔记的各种符号各代表什么意思由自己掌握。
但要注意:各符号使用前要加以设计线条和图形的含义要固定阅读自始至终都要前后一致不能一天一变否则反而把自己弄糊涂了。
使用的符号不可过多这样才能保证一打开圈点过的书就能看明白。
还要注意圈点和勾划的地方也不宜过多通篇都加了五花八门的记号反而起不到突出重点的作用。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读书笔记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读书笔记詹巴蒂斯塔·维科《新科学》的目的是:构造“人的物理学”。
“原始人”对世界的反应不是幼稚无知和野蛮的而是本能地、独特地“富有诗意的”他生来就有“诗性的智慧”指导他如何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并且把这些反应变为隐喻、象征和神话等“形而上学”的形式。
就教育而言其“原始人”概念是否意味着“学生的原创性思维”?任何神话在古代人一般经历的实际经验中都有其基础表达了他们的愿望:试图把一种令人满意的、可以理解的、人化的形式强加于这种经验。
维科认为这种形式是从人的心灵本身产生的它成了人类心灵视之为“自然的”、“既定的”或“真实的”那个世界的形式。
这就确立了“真实—事实”原则:人认识到是真实的与人为地造成的东西是同一回事。
当人感知世界时他并不知道他感知的是强加给世界的他自己的思想形式存在之所以有意义或“真实的”只是因为他子那种形式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因此“……如果我们对此深思熟虑的话那么诗的真实就是形而上学的真实与之不相符合的物理的真实就应被视作谬误。
”人类不是什么先决条件而是制度建立过程的结果、效果、产物。
这就是说人创造神话、社会制度实际上他创造他所感知到的整个世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创造了他自己。
这种创造过程包括不断地创造各种可以认识的、重复的形式我们现在可以把它称为“结构”的过程。
维科把这种过程看作是人固有的、永恒的、确定的特征特别在社会制度的创立方面它的作用是持续不断的由于它具有重复性因而其结果是可以预测的。
我们的教育方式同样可以找寻这样重复的——即规律性方式!人类在一个人造的世界上就得习惯于并且不得不默认这些东西尽管人类仍把这种世界看成非艺术的、“自然的”世界。
人类和人类社会不是根据在它们之前就已存在的模式伙计化塑造的。
没有预先存在的、“既定的”人的本质没有预先缺点的“人类本性”。
人性的具体形式是由特定的社会关系和人类制度的体系所决定的。
在“诗性的智慧”中人类表示直接地对付这个世界而是间接的通过其他手段即不是精确地而是“诗意地”对付这个世界。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读书笔记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读书笔记《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可以说是我读过的最好一本结构主义入门读物,如果对结构主义一无所知想略有了解,或者瞎读了几本完全摸不着门路,这本书非常适合阅读。
个人以为,本书的精华在第一章导言部分以及各章的衔接部分,作者不仅清晰概述了结构主义的起源和理念,而且阐述清楚了结构主义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和联系。
学术界公认的结构主义先驱是创建现代语言学的索绪尔,而作者则将结构主义的起源提前到了1725年维柯的《新科学》。
18世纪是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时代,而维柯提出的新科学是指人类社会的科学,或者说“人的物理学”。
维柯认为,如果你仔细地观察“原始人”,就会发现他们不是野蛮无知的,而是本能地具有“诗性的智慧”,可以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并且创造出象征和神话,这是一种形成结构的能力。
人创造神话、社会制度,实际上他创造他所感知到的整个世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创造了他自己。
这种不断创造的可认知的、可重复的形式,就是结构主义者所称的“结构”。
皮亚杰给结构做出如下定义,人们可以在一些实体的排列组合中观察到结构,这种排列组合体现以下概念:•整体性。
一个整体是由很多组成部分构成的,组成部分之间受一套内在规律的支配,这些规律使得组成部分在结构之内比在结构之外获得更多的属性和意蕴。
比如一个汉字“天”,单独拎出来,就是表示天空这个概念,但是放到一个词里,比如“天光”,放到一个成语里,“海阔天空”,放到一个句子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不是“天”有更丰富的含义?正是因为有了内在规律有了结构,所以整体绝对不是所有组成部分的集合体那么简单。
比如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单词(严格来说还能继续划分为音素、音位等等,这里仅仅举个例子),那么可以说英语就是所有英语单词的集合嘛?当然不是,要不然翻译就是单词替换就不会那么复杂了。
•非静态。
支配结构的内在规律是变化的,结构具有转换程序,借助这些转换程序,结构可以整理加工新的材料。
读书笔记的符号

篇一:《艺术设计符号基础》读书笔记中南大学研究生读书笔记课程名称视觉语言研究学生姓名刘伟阅读书目《艺术设计符号基础》指导老师孙湘明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专业视觉传达完成时间2011年6月《艺术设计符号基础》读书笔记作者:胡飞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8.7主要内容:目录第1章符号、艺术与设计第2章毗邻轴与系谱轴第3章外延、内涵与意识形态第4章图像、指示与象征4.1 符号类型理论基础4.2 艺术设计中的图像性符号4.3 艺术设计中的指示性符号4.4 艺术设计中的象征性符号第5章意义的传达5.1 艺术设计符号的传播5.2 艺术设计符号的认知5.3 意义的形变第6章从分析到创造6.1 艺术设计符号的分析原则6.2 艺术设计符号的分析方法6.3 艺术设计符号的运用程序第7章隐喻、换喻、提喻与讽喻7.1 当代设计的修辞转向7.2 艺术设计中的隐喻7.3 艺术设计中的换喻7.4 艺术设计中的提喻7.5 艺术设计中的讽喻第8章走向信息化8.1 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艺术设计符号8.2 网络界面设计中的指示性符号8.3 图形界面设计中的符号隐喻8.4 交互界面设计中的符号运用作者简介:胡飞,男,1977年2月出生于湖北武汉,设计艺术学博士,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从柳冠中先生。
出版专著《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探索》,译著《产品设计:历史、理论与实务》,国家级规划教材《工业设计符号基础》,合著《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理论、方法与应用》;在《装饰》、《艺术与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设计作品屡次获奖。
主要内容:这本书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艺术设计符号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将索绪尔语言符号学和皮尔士逻辑符号学的基本观念、原理与方法应用于具体的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服装染织设计等领域。
内容主要包括:艺术设计符号的毗邻轴与系谱轴,意义的外延,内涵与意识形态,图像性,指示性和象征性的艺术设计符号,意义的传达与符号的分析,隐喻,换喻,提喻与讽喻,以及走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艺术设计符号。
符号表达原理

学习《符号表达原理》的心得体会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符号表达原理》这门课程充满着好奇,同时又充满了疑惑。
经过查阅一番书籍,我了解到:符号学是语言学科的科学,是架起哲学和语言学的桥梁。
著名的现代西方符号学的创始人索绪尔曾提出关于符号学这门学科的观点: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生命的科学,它是心理学的一部分,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的一部分;语言符号单位,既不是一个物体,也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概念和一个声音形象的结合物。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包含深刻含义,它指出符号是有生命的,是一种活动,不仅本身表达意义,而且意义的产生和人类的心理有关,是人类与符号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个作用不仅仅是符号与个别人的相互作用,而且是符号与人的群体,与社会的人的相互作用,由此符号学进入了人类文化领域。
谈起符号学,就要说其符号学的研究范围,我个人认为,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的,它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领域中使用的符号,但以人文科学中的符号学为主。
21世纪以来,符号学理论不断地向社会性的,应用性的方向发展。
符号学在应用方面有很多典型的案例。
索绪尔对语言符号的定义就是一个例子。
符号是有一个能指和一个所指构成的,能指是一个声音形象,所指是一个概念,能指和所指相结合产生意义。
这样一个定义包含非常广泛深刻的道理,从整体上讲,能指是一个意指系统,它代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含义。
所指就是这个世界代表的意义,是一个概念系统,从单个语言符号来讲,能指是一个声音形象,所指是它代表的一个概念,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任意性的,是社会规约决定的。
索绪尔语言符号学所强调的是符号的系统性与社会性。
食品和服装从古至今正在不断变化着,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也形成了不同的食品和服饰文化。
而食品和服装也正是符号学在非语言学方面应用的实例。
食品和服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社会符号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食品和服装除了有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物质属性外,还有表达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功能。
《超级符号原理》读后感——占据符号,就是为了占据用户心智

《超级符号原理》读后感——占据符号,就是为了占据⽤户⼼智华杉兄弟骤然今年爆⽕在⼤众视野,尤其所讲的《超级符号原理》,会给⼈打开不⼀样的视野——原来可以这样做,原来可以这样⼲。
知道华杉,是因为得到,他在得到开了⼀门课程,前些天刘润写了⼀篇华杉的⽂章在朋友圈也是爆⽕。
看完《超级符号原理),给⼈⼀种醍醐灌顶的感受,当然,更多的是点醒,以及认同。
其实想了⼀下,超级符号所要达成的是⼼智,是抢占⽤户⼼智,将这个符号在⽤户的⼼智中留存。
01拿外卖来举例,当我们看到黄⾐服黄⾊箱⼦的骑⼿,我们会想到美团。
当我们看到蓝⾊⾐服蓝⾊箱⼦的骑⼿,我们会想到饿了么。
当我们看到红⾊⾐服红⾊箱⼦的骑⼿,我们会想到百度外卖。
⽆疑,这三家外卖占据了三个颜⾊在⼈群中的符号,占据了⼈群的⼼智,当看到这些景象时,会⾃然关联到具体品牌。
这是⽤颜⾊占据⽤户⼼智,包括摩拜0FO亦是如此。
02除了颜⾊,⼤家⽿熟能详的天猫京东苏宁,⽤动物符号来占据⽤户⼼智。
天猫占据猫这个动物符号京东占据狗这个动物符号⽽苏宁占据狮⼦这个动物符号⽽因为占据了动物符号,于是⽽诞⽣了⼀系列以动物符号⽽发⽣的形象⼤战,⽂案⼤战,使得所占有的动物符号留在了⼈群记忆之中,占据⽤户⼼智。
⽽超级符号只是《超级符号原理》其中的⼀部分,其他⽐较重要的就是变化母体,购买理由,与货架思维。
但以为重要的还是符号,还是占据⽤户⼼智。
就好⽐想到坚果,就会 想到三只松⿏,就会想到松⿏的样⼦。
就好⽐想到苹果⼿机,就会想到那个苹果,那个被咬⼀⼝的苹果。
好⽐想到腾讯,就会想到企鹅,想到戴着围⼱的企鹅。
03占据符号,还包括数字。
⽐如618,你会想到京东,想到⼤促。
⽐如双11,你会想到天猫,想到购物狂欢,⽆疑,京东天猫将这两个数字成功的与⾃⼰品牌紧密相连。
⽽符号,就是为了抢占⼼智,通过这⼀符号,⽽使得与⾃⼰品牌紧密相连,成为⽤户⼼智的⼀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符号学原理读书笔记【篇一:《符号学原理》读书笔记-对话网-dialognet】 [07年05月09日] 2009/8/17 10:38:59学术首页综合哲学历史文化文学传播艺术教学其他您现在的位置:对话网-dialognet 学术教学读书笔记交流传播学理论正文内容《符号学原理》读书笔记点击数: 714 【字体:小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符号学原理(1964年)读书报告人类的交流传播活动是以信息为中介的,“从信息科学的立场出发,传播无非是信息的传递或信息系统的运行”②,而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因此符号在交流传播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闻传播可以说是“符号的艺术”,因为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包括传递信息、宣传观点、表达情感都必须通过符号来实现,同时又在一定的符号中才能获得定型。
因此,符号学的研究对于新闻传播学研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符号学原理》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第一次明确界定了的符号学基本概念,同时清晰地梳理了符号学的主要理论,并将符号学原理按照结构语言学分为了四大类:Ⅰ.语言和言语;Ⅱ.所指和能指;Ⅲ.系统和组合段;Ⅳ.直接意指(外延)和含蓄意指(内涵)(二元分类法)。
通读全篇后,我认为有如下几点与我们今天的交流传播学的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
1、关于语言结构的社会规约性与系统性。
巴尔特认为索绪尔的语言学是以语言的“多样性和杂乱性”为出发点的,从而提出了语言系统是“纯社会性对象”③——即人们进行交流所必须的规约系统,它与组成它的记号的质料无关。
“语言结构是语言的社会性部分,个别人决不可能单独地创造它或改变它。
它基本上是一种集体性的契约,只要人们想进行语言交流,就必须完全受其支配。
此外,语言结构是自主性的,因此,人们必须经过学习才能掌握它”。
④语言结构的这一特性,决定了人类的交流传播活动要得以实现,就必须遵守(使用)共同的或相近的语言的法规——即语言结构。
因为语言的社会性部分已经形成了“集体性的契约”,个体的人要在集体中生存并获得发展,就必须利用这套“规约系统”,以实现自身与周围环境和其他个体间的交流互助,这样才能在使个人得到发展的同时,促进整个“集体”的进步。
语言结构的法规性又是与其系统性是相互联系的,“语言结构是一个由诸约定性的值项组成的系统,它抵制个别人所作的改变,所以是一种社会性的法规”⑤。
这里就提出了“值项”的概念。
2、值项系统与隐喻、换喻。
值项与语言结构具有紧密关系,借助“值项”可以看到语言学中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一种等价系统。
这种等价关系不是单一的,因为如果我们改变了其中一项,整个系统都会逐渐改变。
所以要想有记号就应当一方面交换不相似的事物(能指与所指),另一方面比较相似的事物。
“此值项不是意指作用,索绪尔说,它来自‘语言结构中诸词项的相互位置;它甚至比意指作用更重要’,他说:‘一个记号中的观念与声音质料不如它在其它记号中周围的词项重要’”。
①因此,作为值项系统,“语言结构是由一定数目的成分组成的,每一成分既是一种对其它成分有量值的东西,又是一种较大的功能项,在此功能项中程度不等的出现着其它的相关值项”②。
由于值项系统的特性,我们在关注各词项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到其“组合平面”和“联想平面”两轴方向上相关的词项,通过“交换不相似的事物”和“比较相似的事物”,从而得出对语词最准确的理解。
推广到符号学领域中,正如交流传播学中所提到的,“一个符号的价值,也是如此,它主要地有赖于该符号与同系统内其他符号的区别,符号的价值,还有赖于它与同系统中其他符号的联系”。
雅克布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隐喻和换喻的论述,使得语言学研究开始向符号学研究过渡。
雅克布逊认为“隐喻”是在联想轴上发生的,因而建立在相似性的基础之上;而“换喻”(也称为“转喻”)是建立在相邻的基础上,发生在水平轴上。
“换喻”的现象在新闻传播中极为常见,例如日常的新闻报道尽管只是报道了局部的情况,但却可能会影响到受众对整体事件或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3、能指、所指和意指作用。
巴尔特提出,索绪尔将语言符号区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的(能指),一个是观念的(所指),能指面构成表达面,所指面构成内容面。
而所指被归于相应能指的过程叫做“意指过程”。
关于意指的研究,不仅是符号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同时也是交流传播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因为“符号学把所有的文化过程的研究,作为交流传播过程来研究,而这些交流传播过程是以意指系统为基础的,意指关注了交流传播过程中的表意过程”,从而意指过程成为整个交流活动(行为)中的一个部分或“内过程”。
因此明确“意指作用”对于交流传播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切意指系统都包含一个表达平面(e)和一个内容平面(c),意指作用则相当于两个平面之间的关系(r),这样我们就有:erc。
当这样一个系统erc本身也可变成另一系统中的单一成分时,所形成的第二系统就是第一系统的引申。
第一系统就构成了“直接意指”(外延),而第二系统则构成了“含蓄意指”(内涵)。
两者的关系在于,“含蓄意指”(即内涵)是在第一系统“直接意指”(即外延)的基础上,按照新的规则衍生出来的新的“涵义”。
例如,“白鸽和橄榄枝”表示“和平”,“和平”就是“白鸽”与“橄榄枝”的含蓄意指,既内涵。
因此符号的内涵往往表现出使用者的主观性、价值观和文化经验等,从而具有较大的伸缩性、灵活性、主观性和文化性,如上例中“白鸽和橄榄枝”的内涵就是在一定的文化积累中逐渐形成的,已经完全不同于其本身所表示的“本义”了。
“一句话,外延是显而易见的字面含义,内涵是隐而不彰的附加含义”。
④“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的关系是造成符号多义性的一个原因。
“多义性指一种符号具有两种以上的意义,有时我们判断不准应该属于哪一种”。
⑤这时就需要根据符号所使用的具体环境和一定的历史文化经验来加以判断和理解。
4、巴尔特利用符号学观点探讨大量的社会现象。
巴尔特在索绪尔语言学的基础上,一方面建构了一套系统的符号学理论,另一方面他又试图把这些理论用来分析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从而描述了各种其他的符号系统(如服装系统、饮食系统以及汽车、家具系统等),并且对大众传播问题的符号学进行了论述。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经常接触许多非语言符号,它们无疑都能起传递讯息的作用,即符号学所说的意指作用。
例如,巴尔特认为,衣服除了具有实用功能外,也是符号系统(“例如,深色和相应的面料作为能指,通常被归以所指‘严肃’、‘正式’”①)。
再“比如玫瑰作为符号,其能指是一种观赏植物所开的花,其所指是爱的激情。
当我们把玫瑰们用作符号的时候,实际上它们已经作为一种符码进入所指的事物之中,成为把当事人以及这种文化交互过程连接起来的传播渠道”②。
其他符号系统也是如此。
有关这个问题,巴尔特在《符号学原理》中列出了一个清晰的图表:③系统组合衣服衣片和零件的集合;在身体的同一部位不可能同时选用全部零件;零件的变动选择与服式意义的改变对应:如“无边女帽”——“女便帽”——“宽边女帽”等女帽系统。
同一套服装中不同部分的并列:如“裙子”——“衬衫”——“背心”系列。
饮食类似与不类似的食品集合;其中一份食品的选择具有一定意义:如各式各样的正菜、烤肉和小吃。
用餐时实际选择的菜肴系列,即一套菜。
餐馆中的“菜单”体现出两个层面:例如沿水平方向读时菜肴系列相当于系统,而沿垂直方向读时菜肴系列相当于组合段。
家具同一种家具(如一张床)的不同“风格”的集合。
在同一空间内不同家具的并置(如床——衣橱——桌子等)。
建筑一座建筑的同一组成部分的各种式样集合,如各种形式的屋顶、阳台、入口等。
在整个建筑物水平上各细部的并置系列。
巴尔特对符号学观点最著名的应用,还在于他对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的深入探讨:“最有趣的通信系统,至少是那些属于大众传播社会学领域的系统,都是复杂的系统,其中包含种种不同的内容。
在电影、电视及广告领域中,意义与形象、声音和字形之间的相互系统有关。
目前为这类系统确定语言结构现象和言语想象的分类为时尚早,一方面因为人们尚难断定每一复杂系统的“语言结构”是基本性的,还是仅仅由有关的附属“语言结构”组成的;另一方面因为这些附属语言结构还未被分析过(我们了解天然语言的“语言结构”,但并不了解形象或音乐的“语言结构”)。
至于报纸,我们可以合理地把它看作一种自足的意指系统,即使仅限于考虑其书写成分,但仍然几乎不了解一种似乎具有头等重要性的语言现象——含蓄意指,即所谓严格意义的语言结构的第二层或附属层意义系统的形成。
”④综上所述,巴尔特通过对语言学的发展以及对各种符号系统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由种种符号所形成的意义世界,置身于其中的我们,从一个符号系统到另一个符号系统不停地对这些符号进行编码和译码,而人类全部的生活无不渗透着这种编码行为,当然交流传播活动更是不能缺少这种编码活动。
因此,我们的生活也可以说是“符号的艺术”,而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为我们理解世界,适应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内容梳理导论在导论中,巴尔特指明了符号学还有待于建立,而由于其普遍性(它将是一切记号系统的科学),符号学将不可能被教授,除非这些符号系统是从经验上构成的。
巴尔特将符号学原理按照结构语言学分为了四大类:Ⅰ.语言和言语;Ⅱ.所指和能指;Ⅲ.系统和组合段;Ⅳ.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
(二元分类法)Ⅰ.语言结构与言语1、语言学的问题(1)索绪尔的理论巴尔特概述了索绪尔以前的语言学主要关心的问题在于:发音演变、词义自发关联和类比作用中研究其历史变化的原因。
这是一种有关个别性言语行为的语言学。
索绪尔的语言学则是以语言的“多样性和杂乱性”为出发点,提出语言系统是“纯社会性对象”——即人们进行交流所必须的规约系统,它与组成它的记号的质料无关;与其相对的言语则含括语言的纯个别性方面(发音行为、语法规则的实现、与诸记号的偶然性组合)。
(2)语言结构语言结构就等于是语言(langage)减去言语。
巴尔特是从两个方面解释语言结构的,他认为语言结构既是一种社会性的法规系统,同时又是一种值项系统。
就前者而言,语言结构是语言的社会性部分,个别人决不可能单独地创造它或改变它。
它基本上是一种集体性的契约,只要人们想进行语言交流,就必须完全受其支配。
此外,语言结构是自主性的,因此,人们必须经过学习才能掌握它。
作为值项系统,语言结构是由一定数目的成分组成的,每一成分既是一种对其它成分有量值的东西,又是一种较大的功能项,在此功能项中程度不等的出现着其它的相关值项。
最后,巴尔特指出,语言结构的法规性与系统性是相互联系的:语言结构是一个由诸约定性的值项组成的系统,它抵制个别人所作的改变,所以是一种社会性的法规。
(3)言语巴尔特认为,言语在本质上是一种个别性的选择行为和实现行为,它首先是由组合作用形成的,因此言语具有组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