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练习题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漠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
A. 自然原因引起的
B. 人为原因引起的
C. 不良消费引起的
D. 全球变暖引起的
2.图中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
A. 流水作用强的地区
B. 流水作用弱的地区
C. 风力作用强的地区
D. 风力作用弱的地区
3.该问题多发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
A. 耕地面积广大
B. 地广人稀
C. 热量充足.光照强
D. 光照强.温差大
【答案】
【小题1】B【小题2】C【小题3】D
【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人类的不良消费习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导致,所以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故B正确。
2.从图中可以分析出该地区主要是畜牧业,气候干旱的地区,所以外力形式应以风力为主的西北地区故C正确。
3.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以及糖分的积累故D正确。
考点: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分布。
岱海是内蒙古境内的内陆湖泊,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50-450mm,有22条河流汇入,为内蒙古人口密集地区。据记载,岱海面积曾达到200平方千米,而现今仅为78平方千米。近40年来,岱海面积不断减小。图为岱海流域及水域面积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岱海流域人口密集的主要原因是
A. 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
B. 科技发达,环境人口容量大
C. 工农业发达,人口迁入
D. 河流多,淡水资源丰富
5.岱海面积的不断缩小主要是由于
A. 支流截水利用
B.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C. 围湖造田
D. 入湖泥沙淤积增加
6.岱海流域适宜发展
A. 水稻种植业
B. 商品谷物农业
C. 畜牧业
D. 乳畜等城郊农业
【答案】
【小题1】D【小题2】A【小题3】C
【解析】1.【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调动知识点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解答】
根据材料可知,岱海是内蒙古境内的内陆湖泊,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50-450mm,有22条河流汇入,故水源充足,淡水资源丰富,易形成聚落;内蒙古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征,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科技落后,经济水平低。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调动知识点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信息并掌握内蒙古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解答】
岱海面积曾达到200平方千米,而现今仅为78平方千米。近40年来,岱海面积不断减小,主要是由于人口数量增加,支流截水利用,河流汇入的水量减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不是近期缩小的原因;围湖造田、入湖泥沙淤积增加不是最主要原因。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岱海流域的自然环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答】
岱海流域在内蒙古境内,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征,降水较少,城市化水平低,适宜发展畜牧业。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小题
7.甲区域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气候变暖
B. 土地盐碱化
C. 水土流失
D. 土地荒漠化
8.为减轻水土流失,适宜乙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是
A. 退耕还湿,发展旅游业
B. 退田还湖,发展养殖业
C. 退耕还草,发展畜牧业
D. 退耕还林,发展林果业
【答案】
【小题1】B【小题2】D
【解析】1.【分析】
本题考查甲区域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环境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我国环境问题分布特点。
【解答】
甲区域为我国的河套平原,该地农业生产为灌溉农业,不合理的灌溉容易造成土地盐碱化,故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盐碱化,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分析】
本题考查适宜乙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减轻水土流失的措施。
【解答】
读图可知,该地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为了减轻水土流失现象,可以采用退耕还林,发展林果业的措施,D正确,该地湿地湖泊分布较少,AB错误;该地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C错误。
故选D。
河套灌区(下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河套灌区有一种特殊的传统灌溉制度--秋浇(农作物收割后的浇灌,每年从9月底开始到11月初结束,是该灌区一年中用水量最大的一次)。据此完成下列题。
9.导致图示甲、乙两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
A. 海拔差异
B. 热量差异
C. 土质差异
D. 降水差异
10.河套灌区进行秋浇,其目的是
①秋后淋盐②冬季保温
③春季保墒(土壤湿度) ④秋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
【小题1】A【小题2】B
【解析】1.【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水往低处流的基本常识。
【解答】
甲、乙两地同处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但河套平原因地势低,黄河流经,提供了丰富的地表水源,而乙地因地势较高,黄河不能流经,地表缺水,导致了两地地表景观的巨大差异;两地热量、土质和降水差异不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分析】
本题考查河套灌区进行秋浇的目的,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河套平原农业生产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河套灌区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农业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极易导致土地次生盐碱化,秋浇可以起到淋盐,治理土地次生盐碱化的作用,也可以为来年春播保持土壤墒情;河套平原因纬度较高,大部分地区属中温带,农作物春播秋收,故通过秋浇冬季保温没有必要。①③描述正确,②④描述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荒漠化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