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200÷[(172 − 72)÷25] = 200÷[100÷25] = 200÷4 = 50
4. 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四(1)班的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获奖人数见下表)。为此,班主任老师准备用350元给他们 购买奖品。请你帮班主任老师设计一种购买方案并说明理由。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鼓励奖
你能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你的发现吗?
学校
少年宫
35 0 米
42 0 米
35 0 + 420 42 0 + 350
学校到电影院的距离
350+42 0 = 420+350
电影院到学校的距离
电影院
距离 一样
你能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你的发现吗?
横着看
6×5 = 5×6
竖着看
每排有 6 把,有 5 排;
总数是 6×5
答:还需要20辆小客车。
你能添上括号使9÷3×5 − 2=1成立吗?
怎么添加括号呢?
得出9÷9=1才能成立 得出1×1=1才能成立 得出3-2=1才能成立
你能添上括号使9÷3×5 − 2=1成立吗? 得出 3 -2=1才能成立 9÷3× 5
无论先算除还是先 算乘,都得不到3。
你能添上括号使9÷3×5 − 2=1成立吗? 得出 1 × 1 =1才能成立 9÷3× 5 − 2
3人
4人
6人 12人
4. 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四(1)班的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获奖人数见下表)。为此,班主任老师准备用350元给他们
购买奖品。请你帮班主任老师设计一种购买方案并说明理由。
如:第一名每人奖 1 个计算器 和 1 支钢笔; 共需:(22 + 6 )×3 = 84(元) 第二名每人奖 1 个计算器; 共需:22×4 = 88(元)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9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9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课文第37-38页的内容,“做一做”)教学目标:1、熟悉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
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看、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受和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亲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预备:量角器、尺或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以下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爱坐哪种椅子,为什么?学生答复后作如下小结:依据刚刚同学们的沟通,看来椅子*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特地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背的角度,你有方法知道它的角度吗?(依据学生的答复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熟悉量角器。
1、熟悉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师:请大家认真观看自己的量角器,仔细地讨论讨论,看看你有什么发觉。
(2)小组合作讨论量角器。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留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依据学生的答复,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
依据答复作出以下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假如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以下问题启发:依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嬉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争论,得出同学们刚刚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乘法估算∣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乘法估算∣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能准确地进行乘法估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2. 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乘法估算练习题的讲解与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乘法估算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演示法:通过具体例题演示乘法估算的方法。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对比法:比较乘法估算和精确计算的结果,体会乘法估算的优越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乘法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计算乘法。
2. 新课导入: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3. 方法讲解:详细讲解乘法估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例题演示:通过具体例题演示乘法估算的方法。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乘法估算方法,强调其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乘法估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练习题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乘法估算方法的运用能力。
4. 测试成绩:定期进行乘法估算测试,评价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乘法估算过程中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4年级上册第4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2分)1.(2分)在计算235×46的时候,2×4表示( )。
A.200×40B.200×4C.20×42.(2分)下面的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A.106×32B.113×27C.46×107D.162×27 3.(2分)新村小学举行“献礼建党百年”汇演活动,购买了表演服,每套价格是158元,图中的竖式计算出21套表演服的费用,竖式中箭头所指的这一步结果表示( )套表演服的费用。
A.1B.2C.20D.214.(2分)下面算式中,( )的积最大。
A.412×53B.412×35C.421×535.(2分)学校买了24个蛋糕,每个蛋糕165元,一共需要多少元?竖式中箭头所指的“330”表示( )A.买4个蛋糕花了330元B.买2个蛋糕花了330元C.买20个蛋糕花了330元D.买20个蛋糕花了3300元6.(2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是( )A.两位数B.三位数C.四位数D.四位数或五位数7.(2分)和370×28得数相等的算式是( )A.37×28B.37×280C.370×280D.都不相等8.(2分)下面算式中,( )的计算结果一定不正确。
A.□□8×□6=□□□8B.4□×1□□=10800C.□5×□□8=□□□0D.3□×3□□=11200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9.(3分)一个数的6倍是120,这个数是 ,它的25倍是 。
10.(3分)670×58的积是 位数。
25×800积的末尾一共有 个0。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内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内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内容可能因不同的教材版本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可能会涉及到以下知识点:
1. 大数的认识:这个单元会介绍大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大数的比较大小等基本知识。
2. 乘法运算:这个单元会介绍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以及乘法的运算定律等。
3. 除法运算:这个单元会介绍除法的意义、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除法的运算定律等。
4. 面积和周长的计算:这个单元会介绍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以及如何解决与面积和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
5. 角的认识:这个单元会介绍角的基本概念、角的度量单位以及角的画法等。
以上知识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能会因教材版本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建议查阅教材或咨询教师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加练习
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3、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价钱,叫做总价。
单价×数量= 总价单价=总价÷ 数量数量=总价÷ 单价4、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速度×时间= 路程速度=路程÷ 时间时间=路程÷ 速度5、速度单位通常有:千米/时、米/分、米/秒等。
练一练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是()A.两位数B.三位数C.四位数D.四位数或五位数2.下列算式中与125×88结果不相同的是()A.8×125×11B.125×80+125×8C.25×8+100×80D.25×4×5×223.205×72的末尾有()个0.A.1B.2C.3D.没有4.在横线上填上“>”“<”或“=”。
290×42 29×42017×59 59×17208×61 82×10682×44 71×445.玩具厂生产一批玩具熊,计划每天生产850个,可按期完成任务;实际每天生产975个,结果提前5天完成任务。
这批玩具熊一共个。
答案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是()A.两位数B.三位数C.四位数D.四位数或五位数【分析】根据题意,假设三位数是100,两位数是10,或三位数是999,两位数是99,分别求出它们的乘积,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解答】解:假设三位数是100,两位数是10,或三位数是999,两位数是99;100×10=1000,1000是四位数;999×99=98901,98901是五位数。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加法结合律》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加法结合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
但是,对于加法结合律这样的抽象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结合律的概念理解。
2.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
3.准备教学环境和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例如,出示一个算式:2 + 3 + 4,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计算。
让学生意识到,加法结合律可以帮助我们更简便地进行计算。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和教学素材,呈现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规律。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操作,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分数的加减法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也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因此,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对于分数的概念和分数的比较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比如对于通分的理解,对于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学生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提高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准备:分数卡片、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两个分数,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和是否为一个分数,从而引出分数的加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分数卡片,呈现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总结出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四、图形的变换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图形的旋转二、教材分析: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本单元学习的图形变换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在旋转、平移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
在教学本单元的内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
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第53页),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而得到的。
教学中,可以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
在旋转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并思考:图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以便操作用,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也通过学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全班来说一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活动中去,从中发现学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给予鼓励与肯定,为学生互相学习与交流提供条件。
3、在图形的欣赏中,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就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
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
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学生用硬纸剪任意一个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变换制作。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一、龟兔赛跑(共8分)22×4=88.360×2=720.840×5=4200.380×6=228031×5=155.450×3=1350.620×4=2480.570×5=2850二、选一选(每题1分,共3分)1.___用卡车从县城出发往大王庄送化肥,卡车的速度为40千米/时,5小时到达。
县城离大王庄多远?这题是求( C )。
2.8790,最大可填( D )。
3.把两个乘数都扩大10倍,积( C )。
三、用竖式计算(共16分)1.403×79=.298×52=.705×31=.246×52=619×83=.735×28=.420×24=.630×75=四、鸭子找食物(估一估,连一连)(共7分)288×31<9000.305×29<9000.208×58<42×203<9000.399×29<.498×39<.49×401<五、在○里填上“>”“<”或“=”(共6分)150×50>15×500.27×200<20×270.23×40<32×30180×30=210×30.600×10>10×660.45×20<90×10六、解决问题(第1,2,6题每题4分,第3题6分,其余每题10分,共38分)1.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32米每秒。
___在看到远处的闪电后,经过20秒听到雷声,闪电的地方离___大约有( 6640 )___。
2.___买花,一共需要( 72 )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教学设计目录第一课时:、理解垂直和平行…………………….……第二课时:过直线上(外)一点画直线的垂线…………第三课时:平行线、画长方形…………………………第四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第五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第六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3………………………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理解垂直和平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
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理解平行线、垂线。
2、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空间观点及空间想象水平。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水平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同一个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水平。
教学难点:准确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和对“同一平面”的准确理解。
教学用具:准确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和对“同一平面”的准确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故事引入: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就像放飞的小鸟,飞快的向门外冲去。
当黄柏林经过陈正伟的座位时,不小心把陈正伟的两枝笔弄到了地板上,这时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发表个人见解,适当实行思想教育)2、黄柏林也像同学们说的和期望的一样,马上向陈正伟表示诚挚的歉意后,迅速将散落的文具盒及地面上的铅笔、圆珠笔等文具收拾好放回桌面,事情好象到此结束了。
不过,在收拾文具时,他却发现了一件事,而且引起了他的思考。
3、他想到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在对他积极思考问题的好习惯表示钦佩的同时,不妨来看看这个问题:两支铅笔落在地面上,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呢?二、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的一块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乘法分配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运算,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练习,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证明和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激励评价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乘法分配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励评价法则通过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商店促销,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购买不同商品的价格。
2.新课导入:介绍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
3.探究环节: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际例题探究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4.讲解与练习:讲解乘法分配律的证明,并进行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与拓展:让学生总结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并进行拓展练习。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a × (b + c) = a × b + a × c1.计算混合运算2.简化计算过程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_画垂线_教学课件_书本66页例2教学内容
从学校到白石大道,怎样走最近?你能画出来吗?
甘光仪小学
白石大道
北苑小学
B卷 2、要从幸福镇修一条通往公路的 水泥路,你觉得怎样设计更好?画一画。
怎样修路 最近呢?
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第66页的例2,回答下面问题: 1、怎样过
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可以画几条? 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可以画几条?
2、怎样过
经过直线外一点,怎 么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你能过直线外一点画 这条直线的垂线吗?
一.线边重合 二.平移靠点
三. 画线 四. 标符号
我们总结一下吧: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在同一平面内,如 果两条直线相交成 直角,就说这两条 直线互相垂直。
a
b
垂足 垂 线 垂 线
垂线 A
垂足
O 垂线 B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 直线互相垂直。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读作:AO垂直于OB
画一个 90°的角
我用量角器画
画一个 90°的角
1、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2、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直线上 (或直线外)的已知点。 3、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4、画直角符号。
过直线上和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 垂线,这两种画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步骤相同
(线边重合 平移靠点 画线
标符号)
不同点:平移靠点时
直线上的点:用三角尺直角的顶点靠近;
直线外的点:用三角尺的 直 角 边 靠近。
• • •
① 例一: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方法? 答: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近直线, 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靠近直线上的点, 然后用笔沿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直线就可以了。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4单元 运算律 1买文具
=6+78
=84(元)
学以致用
课件PPT
课件PPT
课堂小结
2. 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大家有什么收获?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在一起,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课件PPT
谢谢
错误解答
易错提醒
36÷(4+5)×8 =9+40 =49
36÷(4+5×8 =36÷9×8 =4×8 =32
正确解答
1.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学以致用
课件PPT
买2个计算器和4盒钢笔一共需要多少元?
2×22+4×24=140(元)
2.小客车比吉普车每时多行驶多少千米?
学以致用
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9÷3×5-2 =1
( )
[ ]
探究新知
课件PPT
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
你能总结一下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吗?
24×2+24÷2
典题精讲
1. 计算:
解题思路: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在一起,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12×(9- 4)×6
课件PPT
计算 36÷(4+5)×8
错误解答
易错提醒
36÷(4+5)×8 =9+40 =49
课件PPT
错解分析:
易错提醒
根据运算顺序,此题中有括号,所以先算括号里面的,再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而此题是先计算的括号外面的除法和乘法。
课件PPT
计算 36÷(4+5)×8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常见的数量 练习(含答案)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4.4 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以及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以及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温故知新【复习典例01】填空。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6,则积()。
(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8,则积()。
(4)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乘2,另一个因数乘3,则积()。
(5)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除以3,则积()。
【答案】(1)乘或除以几(0除外)(2)乘6 (3)除以8 (4)乘6 (5)不变【思路引导】(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0除外)。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6,则积乘6。
(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8,则积除以8。
(4)积扩大的倍数,就等于两个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
(5)一个因数扩大3倍,另一个因数缩小三倍,故积不变。
【复习典例02】先找出规律,再填空。
12×20=240(1)(12×6)×(20×5)=()(2)(12÷3)×(20÷4)=()(3)(12×)×(20×)=4800(4)(12÷)×(20÷)=40【答案】(1)7200 (2) 20 (3) 5 ,4(答案不唯一)(4)3 , 2【思路引导】(1)一个因数扩大6倍,一个因数扩大5倍,积就扩大5×6=30倍。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复习提纲
知识点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数分别 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这叫作乘法分配律。 字母表示式:(a+b)×c= a×c+b×c。
知识点
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得到的和再与 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得到的和再与第一个数 相加,和不变,这叫作加法结合律。 字母表示式:(a+b)+c= a+(b+c)。
知识点
4.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得到的积再与 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得到的积再与第一个数 相乘,积不变,这叫作乘法结合律。 字母表示式:(a×b)×c= a×(b×c)。
第四单元
知识清单
知识点
1.四则混合运算。 (1)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有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 外面的。
识点
2.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1)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作加法交 换律。字母表示式:a+b=b+a。 (2)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作乘法交 换律。字母表示式:a×b=b×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一、我会填。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 )。
2.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
3.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所画的线中,( )最短。
4.正方形中相邻的两条边都互相( )。
5.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另外三个角是( )。
6.
以上四个图形中,从对边是否平行的角度看,( )与其他图形不同,它是( )形。
以上四个图形中,从是否对称的角度看,( )与其他图形不同,它
是( )形。
7.人们利用平行四边形的( )性可以制作( )。
二、我会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 正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 )
2. 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
3. 两个高相等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4. 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能画出两条。
( )
5.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相交。
( )
6.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三、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 梯形有( )条高。
A .1 B. 2 C. 3 D.
无数条
2.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不能拼成( ) A. 三角形 B.长方形 C.正方形 D. 平行四边形
3. 平行四边形可以画出( )条不同的高。
A. 1
B.
无数条 C.
3 D.
2
4. 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平行四边形
B.等腰梯形
C.长方形
D.正方形 四、按要求把图形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1.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有: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有: 2.
是平行四边形的有: 是梯形的有: 五、我会操作。
1. 过A 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B 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 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3.在下图的梯形里面画一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
形。
六、为了表示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请把它们填在下面的图中。
七、看图回答问题:1. 新华路和建设路会不会有交叉口处?
2. 学校在建设路以南,东方街和黄河街的交口处。
请你在图中找到学校的位置,并画出来。
3. 小明和青青谁离学校近?为什么?
八、我会思考。
在下面图形中,你能找出几个平行四边形?它们有什么关系?能找出几个梯形?A B C D E
F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