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打-碳酸氢钠MSDS

合集下载

小苏打-碳酸氢钠MSDS

小苏打-碳酸氢钠MSDS

小苏打-碳酸氢钠MSDS碳酸氢钠MSDS一、化学品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碳酸氢钠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bicarbonate分子式:NaHCO3分子量:214.00CAS号:144-55-8二、成分组成信息主要成分:碳酸氢钠含量:≧98%三、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化学类别: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吸收健康危害:碳酸氢钠在常温下是接近中性的极微弱的碱,如将其固体或水溶液加热50℃以上时,可转变为碳酸钠,对人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对眼睛、皮肤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引起炎症。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五、爆燃特性和消防爆燃特性:本品不燃危险特性:受热分解。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有害燃烧产物:二氧化碳六、泄露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操作处理和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八、接触控制个体防护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9.碳酸氢钠MSDS

9.碳酸氢钠MSDS

其他防护: 及时换洗工作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白色粉末或结晶体,有微咸味。 pH: 无资料。 熔点(℃): 270 沸点(℃): 无资料。 分子式: NaHCO3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溶解性: 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等。 主要用途: 分析化学用试剂。镀金、镀铂、处理羊毛、丝、灭火剂、医药消化剂等,也用作乳油保存剂 、木材防熏剂。 相对密度(水=1): 2.1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分子量: 84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物质安全资料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化学品英文名称: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紧急联络人: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碳酸氢钠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无资料。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碳酸氢钠再常温下是接近中性的极微弱的碱。如将其固体或水溶液加热50℃以上时,可转变为碳酸 钠,对人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对眼睛、皮肤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引起炎症。 含量 100% CAS No. 144-55-8 联系电话: 传真: 碳酸氢钠 sodium bicarbonate 化学品俗名: 英文名称: — —
环境危害: 无资料。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受热分解。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 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 应急处理: 扬尘,小心扫起,至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 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 操作注意事项: 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 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 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MSDS-碳酸氢钠之欧阳体创编

MSDS-碳酸氢钠之欧阳体创编

碳酸氢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碳酸氢钠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bicarbonateCAS No.:144-55-8分子式:NaHCO3分子量:84.00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纯品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碳酸氢钠在常温下是接近中性的极微弱的碱,如将其固体或水溶液加热50℃以上时,可转变为碳酸钠,对人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对眼睛、皮肤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引起炎症。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受热分解。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产物: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使用无尘布或普通抹布收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白色、有微咸味、粉末或结晶体。

熔点(℃):270沸点(℃):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2.16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等。

主要用途:用于酸碱等化学品泄露后的应急处理,配置成5%-10%溶液后用于酸碱灼烧后残留药液的中和。

碳酸氢钠危险品操作手册(MSDS)

碳酸氢钠危险品操作手册(MSDS)

碳酸氢钠危险品操作手册(MSDS)
1. 产品标识
- 产品名称:碳酸氢钠
- 化学名称:碳酸氢钠
- 分子式:NaHCO3
- CAS号:144-55-8
2. 成分信息
- 主要成分:碳酸氢钠
- 其他成分:无
3. 急救措施
- 吸入:迅速转移到新鲜空气中,如出现呼吸困难,寻求医疗帮助。

- 眼部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寻求医疗帮助。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 吞食:不要催吐,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4. 灭火措施
- 灭火介质:可使用水、二氧化碳或泡沫。

- 泄漏清理:避免直接接触,穿戴适当防护设备,将泄漏物收
集到合适的中。

5. 储存和处理
- 储存条件: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氧化剂。

- 避免的条件:避免与强酸、氧化剂、重金属或易燃物接触。

6. 泄露应急处置
- 个人防护措施:穿戴护目镜、手套和防护服。

- 环境防护措施:切勿让泄漏物进入下水道或接触地下水。

- 泄漏清理:小量泄漏可用干净的工具收集,并放入合适的中。

大量泄漏应使用专业清理公司进行处理。

7. 使用控制措施
- 工程控制:提供充足的通风系统,确保安全操作。

- 个人防护设备:建议使用防护眼镜、耳塞、手套和防护服等。

- 安全操作建议: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吸入、接触皮肤和眼睛。

以上是碳酸氢钠危险品操作手册(MSDS)的基本内容,详情请参考产品供应商提供的正式文档。

化学品安全数据表MSDS-46碳酸氢钠

化学品安全数据表MSDS-46碳酸氢钠
七:储运注意事项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八:防护措施
【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检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燃烧热】:无意义
【临界温度】:无意义
【临界压力】:无意义
【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等。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聚合危害】: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
【燃烧分解产物】:
十一: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4220 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
【刺激性】: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主要用途】:分析化学用试剂,镀金、镀铂、鞣革、处理羊毛、丝、灭火剂、医药消化剂等,也用作乳油保存剂、木材防熏剂。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碳酸氢钠在常温下是接近中性的极微弱的碱,如将其固体或水溶液加热50℃以上时,可转变为碳酸钠,对人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对眼睛、皮肤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引起炎症。?
十六:其它信息

【生殖毒性】:
【致癌性】:
【致突变性】:
十二:环境资料
【环境资料】:
十三:废弃
【废弃】: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后,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十四:运输信息
【危规号】:无资料?
【联合国编号】:无资料
【包装分类】:Z01
【包装标志】:
【包装方法】:无资料。

小苏打-碳酸氢钠MSDS

小苏打-碳酸氢钠MSDS
?十四、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
?UN编号:无资料
?包装类别:Z01?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15.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15日国务院发布),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十、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受热分解。
?避免接触的条件:强氧化剂、强酸。
?禁配物:潮湿空气。
?十一、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LD50:4220?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十二、生态学信息
?无资料
?十三、废弃处理
?废弃物性质: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后,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
?危险特性:受热分解。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有害燃烧产物:二氧化碳
?六、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及时换洗工作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九、理化特性
?外观:白色、有微咸味、粉末或结晶体。
?熔点(℃):270?
相对密度(水=1):2.16?
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等。

碳酸氢钠 最新版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氢钠 最新版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信息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理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免责声明
本安全技术说明书格式符合我国GB/T16483和GB/T17519要求,数据来源于国际权威数据库和企业提交的数据,其它的信息是基于公司目前所掌握的知识。

我们尽量保证其中所有信息的正确
性,但由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以及本公司所掌握知识的局限性,本文件仅供使用者参考。

安全技术说明书的使用者应根据使用目的,对相关信息的合理性做出判断。

我们对该产品操作、存储、使用或处置等环节产生的任何损害,不承担任何责任。

碳酸氢钠 最新版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氢钠 最新版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信息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理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免责声明
本安全技术说明书格式符合我国GB/T16483和GB/T17519要求,数据来源于国际权威数据库和企业提交的数据,其它的信息是基于公司目前所掌握的知识。

我们尽量保证其中所有信息的正确性,但由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以及本公司所掌握知识的局限性,本文件仅供使用者参考。

安全技术说明书的使用者应根据使用目的,对相关信息的合理性做出判断。

我们对该产品操作、存储、使用或处置等环节产生的任何损害,不承担任何责任。

小苏打-碳酸氢钠MSDS

小苏打-碳酸氢钠MSDS
?健康危害:碳酸氢钠在常温下是接近中性的极微弱的碱,?如将其固体或水溶液加热?50℃以上时,可转变为碳酸钠,对人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对眼睛、皮肤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引起炎症。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五、爆燃特性和消防
?爆燃特性:本品不燃
?危险特性:受热分解。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有害燃烧产物:二氧化碳
?六、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16.
?其他信息:无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操作处理和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十四、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
?UN编号:无资料
?包装类别:Z01?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15.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15日国务院发布),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碳酸氢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碳酸氢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碳酸氢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hydrogencarbonateCAS:144-55-8分子式:CHNaO3分子量:84.01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无GHS危险性类别:无危害分类标签要素:象形图:无危险图标警示词:无警示词。

危险性说明:无。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无。

事故响应:无。

安全储存:无。

废弃处置:无。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

健康危害:无。

环境危害:无。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4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易行,摘除隐形眼镜),然后就医。

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食入:漱口,禁止催吐。

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

咨询医生。

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第5部分消防措施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特别危险性:不可燃。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周围环境着火时,使用适当的灭火剂。

第6部分泄露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将泄漏物清扫进容器中。

如果适当,首先润湿防止扬尘。

用大量水冲净残余物。

环境保护措施:收容泄漏物,避免污染环境。

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地表水和地下水。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泄漏液体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

用沙土、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并转移至安全场所。

禁止冲入下水道。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封闭排水管道。

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7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操作处置应在具备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换气设施的场所进行。

碳酸氢钠百科名片

碳酸氢钠百科名片
编辑本段用途
灭火器
碳酸氢钠用作食品工业的发酵剂、汽水和冷饮中二氧化碳的发生剂、
黄油的保存剂。可直接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还可用于电影制片、鞣革、选矿、冶炼、金属热处理,以及用于纤维、橡胶工业等。同时用作羊毛的洗涤剂、泡沫灭火剂,以及用于农业浸种等。 食品工业中一种应用最广泛的疏松剂,用于生产饼干、糕点、馒头、面包等,是汽水饮料中二氧化碳的发生剂;可与明矾复合为碱性发酵粉,也可与纯碱复合为民用石碱;还可用作黄油保存剂。消防器材中用于生产酸碱灭火机和泡沫灭火机。橡胶工业利用其与明矾、H发孔剂配合起均匀发孔的作用用于橡胶、海棉生产。冶金工业用作浇铸钢锭的助熔剂。机械工业用作铸钢(翻砂)砂型的成型助剂。印染工业用作染色印花的固色剂,酸碱缓冲剂,织物染整的后处理剂。染色中加入小苏打可以防止纱筒产生色花。医药工业用作制酸剂的原料。
碳酸氢钠百科名片
碳酸氢钠的结构式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俗称“小苏打”、“苏打粉”、“重曹”,白色细小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固体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270℃时完全分解。碳酸氢钠是强碱与弱酸中和后生成的酸式盐,溶于水时呈现弱碱性。常利用此特性作为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碳酸氢钠在作用后会残留碳酸钠,使用过多会使成品有碱味。
(OH)?↓+6CO?↑ 与CaCl?反应:2NaHCO?+ CaCl?==== Ca(HCO?)?+ 2NaCl 与氢氧化钙反应:要分过量和少量。 少量:NaHCO?+ Ca(OH)?==== CaCO?+ NaOH + H?O 过量:2NaHCO?+ Ca(OH)?==== Na?CO?+ CaCO?+ 2H?O 受热分解:2NaHCO?==△== Na?CO?+ H?O + CO?↑

碳酸氢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碳酸氢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碳酸氢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一:标识
【危化品名称】:碳酸氢钠
【中文名】:碳酸氢钠
【英文名】:sodium bicarbonate
【分子式】:NaHCO3
【相对分子量】:84
【CAS号】:144-55-8?
【危险性类别】: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白色、有微咸味、粉末或结晶体。
七:储运注意事项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八:防护措施
【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检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十六:其它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生殖毒性】:
【致癌性】:
【致突变性】:
十二:环境资料
【环境资料】:
十三:废弃
【废弃】: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后,用安全掩埋法处置。无资料
【包装分类】:Z01
【包装标志】:
【包装方法】:无资料。
十五: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主要用途】:分析化学用试剂,镀金、镀铂、鞣革、处理羊毛、丝、灭火剂、医药消化剂等,也用作乳油保存剂、木材防熏剂。

碳酸氢钠 MSDS

碳酸氢钠 MSDS

碳酸氢钠 MSDS1. 文档概述本文档为碳酸氢钠的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旨在提供有关该化学品的基本信息、危险性评估、安全操作指南等内容,以供用户参考。

2. 化学品基本信息- 化学品名称: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 化学式:NaHCO3- 分子量:84.01 g/mol- 外观:白色结晶性粉末- CAS号:144-55-83. 危险性评估根据化学品的性质和相关数据,碳酸氢钠在正常条件下一般具有较低的危险性。

以下是常见的危险性评估:- 对人体的危害:碳酸氢钠对人体无刺激性, 吞食后可能引起胃部不适。

- 对环境的影响:在水中溶解度较高,大量排放可能对水体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4. 安全操作指南为确保使用碳酸氢钠的安全性,请遵循以下操作指南:4.1 储存要求- 碳酸氢钠应储存在密闭的中,避免与湿气或水接触。

- 储存温度应保持在室温范围内,避免过高温度。

4.2 使用前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碳酸氢钠前,请佩戴适宜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护服。

- 避免与皮肤、眼睛直接接触,如不慎接触,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

4.3 操作安全措施- 在操作过程中,确保通风良好,避免产生粉尘飞散。

- 操作结束后,彻底清洁工作区、工具和设备,以防止交叉污染。

4.4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应按照当地法规妥善处理,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 不要将废弃物排入水体或下水道。

5. 急救措施5.1 吸入- 将患者转移到新鲜空气中,保持呼吸道通畅。

- 如有呼吸困难,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5.2 眼部接触-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同时去除隐形眼镜(如果佩戴的话)。

- 寻求医疗帮助,即使症状消失。

5.3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并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

- 如出现刺激或不适,寻求医疗帮助。

5.4 吞食- 给患者饮用大量水。

- 如不适或有持续不适,请立即就医。

6. 应急措施6.1 泄漏处理- 收集泄漏物,并尽可能防止其扩散到环境中。

碳酸氢钠MSDS

碳酸氢钠MSDS
msds查询网整理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危险特性:
受热分解。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
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碳酸氢钠在常温下是接近中性的极微弱的碱,如将其固体或水溶液加热50℃以上时,可转变为碳酸钠,对人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对眼睛、皮肤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引起炎症。
环境危害:

碳酸氢钠 最新版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氢钠 最新版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信息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理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免责声明
本安全技术说明书格式符合我国GB/T16483和GB/T17519要求,数据来源于国际权威数据库和企业提交的数据,其它的信息是基于公司目前所掌握的知识。

我们尽量保证其中所有信息的正确
性,但由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以及本公司所掌握知识的局限性,本文件仅供使用者参考。

安全技术说明书的使用者应根据使用目的,对相关信息的合理性做出判断。

我们对该产品操作、存储、使用或处置等环节产生的任何损害,不承担任何责任。

碳酸氢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碳酸氢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后,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Z01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84.0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碳酸氢钠
144-55-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碳酸氢钠在常温下是接近中性的极微弱的碱, 如将其固体或水溶液加热 50℃以上时,可转变为碳酸钠,对人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对眼睛、皮肤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引起炎症。
碳酸氢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24 碳酸氢钠MSDS

24 碳酸氢钠MSDS

碳酸氢钠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碳酸氢钠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bicarbonate中文名称2:酸式碳酸钠英文名称2:sodium acid carbonate2. 危险性概述2.1危险性类别:无2.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2.3健康危害:碳酸氢钠在常温下是接近中性的极微弱的碱,如将其固体或水溶液加热50℃以上时,可转变为碳酸钠,对人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对眼睛、皮肤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引起炎症。

2.4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2.5燃爆危险: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

3. 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主要成分CAS RN 含量(%)碳酸氢钠 144-55-8 99.54. 急救措施4.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4.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4.3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4.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5. 消防措施5.1危险特性:受热分解。

无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5.2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5.3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5.4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6. 泄漏应急措施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

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7. 操作处置与储存7.1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7.2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酸氢钠MSDS
一、化学品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碳酸氢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bicarbonate
分子式:NaHCO3
分子量:214.00
CAS号:144-55-8
二、成分
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碳酸氢钠
含量:≧98%
三、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化学类别: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吸收
健康危害:碳酸氢钠在常温下是接近中性的极微弱的碱,如将其固体或水溶液加热50℃以上时,可转变为碳酸钠,对人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对眼睛、皮肤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引起炎症。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五、爆燃特性和消防
爆燃特性:本品不燃
危险特性:受热分解。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有害燃烧产物:二氧化碳
六、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操作处理和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
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
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搬运时
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八、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及时换洗工作服。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九、理化特性
外观:白色、有微咸味、粉末或结晶体。

熔点(℃):270
相对密度(水=1):2.16
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等。

主要用途:分析化学用试剂, 镀金、镀铂、鞣革、处理羊毛、丝、灭火剂、医药消化剂等, 也用作乳油保存剂、木材防熏剂。

十、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受热分解。

避免接触的条件:强氧化剂、强酸。

禁配物:潮湿空气。

十一、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LD50:4220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十二、生态学信息
无资料
十三、废弃处理
废弃物性质: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中和后,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十四、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
UN编号:无资料
包装类别:Z01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
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
添加剂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15.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15日国务院发布),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16.
其他信息: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