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作文题:1986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及优秀范文_作文试题.doc

合集下载

历年高考作文题1986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及优秀例文_作文试题.doc

历年高考作文题1986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及优秀例文_作文试题.doc

历年高考作文题:1986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及优秀范文_作文试题True作文题:树木?森林?气候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

如果温度湿度适宜,树木就迅速生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

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

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的见解。

全文不少于。

副标题自定,写在横线上。

范文一:True 谈个人、社会、社会风气True河南考生树木、森林、气候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

一棵棵树生长在一起构成森林,森林离开一棵棵树就不成其为森林。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但如果离开了每一棵树齐心合力的作用,森林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从何说起呢?由此我想到,个人、社会、社会风气之间的关系不也是这样吗? 一个人似一棵树,社会似森林,社会风气似气候。

个人、社会、社会风气之间的关系就像树木、森林、气候之间的关系一样。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许多人一起共同构成社会。

一个人不能影响社会风气,只有整个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的思想品德好了,整个社会风气才会好。

但离开了一个个社会成员的思想好转,也就谈不上社会风气的好转。

树木生长是要一定的条件的,只有气温、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树木才会迅速成长,森林才会茂密。

一个人形成好的思想品质也是要有条件的,如社会制度、国家政策、父母的教育、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帮助等。

只有在好的环境里,我们的思想才会向好的方向发展,进而整个社会风气才会好转。

森林调节气候,使气候条件变好,好的气候条件又会促使树木更好地生长。

同样,整个社会风气变好了,会使我们更快地成长,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步子迈得更快、更有力。

由此可见,要形成一个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从我做起,我们青年人更应该走在两个文明建设的前列。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抱定从我做起的思想,自觉地学习马列主义,改造我们的世界观,用共产主义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那么,我们的社会风气就会变得更好,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步伐一定会迈得更迅猛有力。

一九八六年的高考语文试卷

一九八六年的高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是()A. 潜移默化恍若未觉B. 胸无点墨融会贯通C. 毛遂自荐患得患失D. 融会贯通震耳欲聋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的工作态度很端正,经常加班加点,因此受到领导的表扬。

B.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C.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十分出色,是这次比赛的最佳选手。

D. 这篇文章写得很生动,读起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3.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错误的一句是()A. 他的言辞非常犀利,一针见血。

B. 她的舞蹈表演非常优美,如行云流水。

C.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级的佼佼者。

D. 他为人谦虚,从不居功自傲。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 “你到底去不去?”他问道。

B. 他的兴趣爱好很广泛,如看书、听音乐、旅游等。

C.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学到了知识,还结交了许多朋友。

D. 他每天早上都坚持锻炼身体,风雨无阻。

5. 下列各句中,句子成分残缺的一句是()A. 他昨天买了一本书,晚上就开始阅读。

B. 我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想了解更多信息。

C. 在这次比赛中,他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D. 他的脸色苍白,嘴唇颤抖,显然很紧张。

6. 下列各句中,句式杂糅的一句是()A. 他昨天晚上加班到很晚,早上起得很早。

B.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C. 他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很有经验了。

D. 我看到他,立刻想起小时候的往事。

7. 下列各句中,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C. 她为人热情,乐于助人,深受大家的喜爱。

D.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8.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这朵花真美,就像一位美丽的少女。

B. 他的成绩提高得很快,就像坐火箭一样。

一九八六年的高考试卷语文

一九八六年的高考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轻盈蹉跎炽热神采奕奕B. 沉默蛮横潇洒情不自禁C. 气概漫步热烈神气活现D. 恍然若失风和日丽道貌岸然惊心动魄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的发言,在会场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B. 经过反复研究,对这一课题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C. 经过调查,对这一问题的原因已基本摸清。

D.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很难一下子搞清楚。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看着窗外,忽然想起一个朋友:“这可是你的好友啊!”B. 我读过鲁迅的《故乡》,鲁迅的《阿Q正传》。

C. 一个人,即使他的身体受到残疾,他的心灵并不一定受到创伤。

D. 他在月光下走来走去,月光照着他那被雨水淋湿的头发。

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 神秘莫测惊涛骇浪热泪盈眶B. 神采飞扬惊涛骇浪热泪盈眶C. 神秘莫测惊涛骇浪热泪满眶D. 神采飞扬惊涛骇浪热泪满眶5. 下列各句中,句式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很难一下子搞清楚。

B. 他的发言,在会场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C. 经过调查,对这一问题的原因已基本摸清。

D. 经过反复研究,对这一课题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6. 下列各句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B. 他的发言,在会场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C. 经过调查,对这一问题的原因已基本摸清。

D. 经过反复研究,对这一课题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的发言,在会场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B. 经过反复研究,对这一课题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C. 经过调查,对这一问题的原因已基本摸清。

D.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很难一下子搞清楚。

8.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看着窗外,忽然想起一个朋友:“这可是你的好友啊!”B. 我读过鲁迅的《故乡》,鲁迅的《阿Q正传》。

高考作文之1986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写才好

高考作文之1986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写才好

高考作文之1986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如何写才好————————————————————————————————作者:————————————————————————————————日期:21986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如何写才好【篇一:略谈如何写好高考材料作文】略谈如何写好高考材料作文一些地区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已由热极一时的话题作文逐渐转移到材料作文的设置上了,一些同学茫然不知所措,或者当成话题作文乱写一气,导致偏题、跑题,失了不少的分数,以致高考场上严重失利。

究其原因,是不懂得高考材料作文怎样写或怎样写才好。

笔者就结合自己实际教学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谈谈高考材料作文,供高三师生参考。

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

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的来源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或寓言故事、历史事实,或诗歌、漫画、名人名言,或最近发生的事件、报刊上刊登的新闻等等。

这些材料有时是单个的,有时则是一系列、一组的。

在“给出的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紧扣材料。

作文的中心内容、主要观点等必须紧扣材料,不能与材料无关,但也不能生搬硬套。

这样就决定了正确分析材料、合理应用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矛盾,是材料作文的写作基础。

材料作文可分为传统的材料作文和新材料作文两大类:传统的材料作文是要求考生必须整体把握材料,抓住材料的核心内涵,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多角度立意,要求往往是“请根据上述材料,自行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就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等等;而新材料作文往往是在材料中提供可以立意的点很多,考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发表见解,要求往往是“上述几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上面几种说法各有其道理,你是怎样认为的”等等。

究竟怎样才能写好高考材料作文呢?无论是传统的材料作文还是新材料作文,其实写法都是基本一致的,只不过在具体要求上略有不同罢了。

历年高考语文真题满分作文

历年高考语文真题满分作文

历年高考语文真题满分作文历年高考语文真题满分作文【精选9篇】历年高考语文真题满分作文(精选篇1)纪历史峥嵘,念初心岁月时间是河,纪念日是河岸上的塔;时间是路,纪念日是路上的碑。

于人生之路上行走,我回首望见那些日子在往昔熠熠生辉,我将历史融化在灵魂里;我抬头,望见那些日子在未来发出眼光芒,我将初心镌刻于心房上。

纪念日,是纪历史峥嵘,念初心岁月,而后奔向远方。

它是岁月的注脚,是成长的路标。

纪念日之于个人,代表着人生一个个重要的节点。

我们的生命,正是由一个个纪念日所代表的岁月组成的。

带着懵懂无知走进校园的那一天,带着满腔热血加入共青团的那一天,带着青春热情戴上学士帽的那一天,我们纪念它们,因为它们见证了成长。

纪念日之于国家,代表着伟大复兴的百年征程,是国家的历史上最宏伟的篇章。

嘉兴南湖红船上的觉醒,长征路上生死攸关的转折,改革开放时满载希望的挥笔,我们纪念它们因为它们见证了历史与发展。

纪念日是个人与国家发展道路上的碑,碑上刻着岁月和成长。

它是历史的敲钟人,钟声长鸣于时代之下。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建党_年提醒人们时刻铭记历史,铭记先辈的牺牲和热血,铭记革命路上的胜利与挫折。

“五四”运动,前辈们以革命者的姿态唤起民族的觉醒新民主主义革命,共产党人以探索者的姿态寻求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全体人民以建设者的姿态投身于伟大实践。

7月1日这个纪念日不仅教我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还提醒我们要时刻总结前人经验,吸取教训,更好地建设中国。

纪念日为人民敲响历史的警钟,长鸣于社会主义天空之下,长鸣于每个国人的心中。

它是初心的承载者,传承使命于世代之间。

人们为纪念日的到来而庆祝,不是庆祝那日历上的数字,而是庆祝当年的一腔热血、一段深情、一片真心。

而因此,纪念日也不单单是那具体的一天,只要矢志不渝,不忘初心,纪念日便是心中的一盏明灯,照往日岁月,亮今日前路。

“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一生不休只为将吟诵留给世界的叶嘉莹;“代表人民的利益”,将满目青山化为丰碑只为与共和国同进步的申纪兰;七攀珠峰,两下南极,只为用汗水和生命丈量广袤土地的国测一大队……他们不忘初心,因此有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历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历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历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在高考作文写作中,审题或者根据试题进行有效命意是写好高考作文最为重要的一环。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历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5篇,期望大家爱好!历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1深沉愁闷的蓝,那是广博、伟大、企图的标志,生气蓬勃、鸟语花香、燕歌莺舞的绿,那是生命的象征;大大方方、洒潇洒脱的红,那是青春与企图的有机结合。

祖国有祖国的企图,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企图,我有我的企图。

但每个人的企图都不一样,有的人企图做一位潇潇洒洒的飞行员;有的人企图做一位诲人不倦、一丝不苟的老师;也有的人企图做一位、杰出的画家……而我的企图,是什么呢?记得小时候,酷爱音乐的我曾立志成为一位伟大的歌唱家;助人为乐的我又企图当一位人人敬佩的“白衣天使”……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日子一天天过得很快,霎时间我长大了。

而企图的定义好像也因时间而变得分外清楚了。

在_岁那年的冬天,一本《飞上蓝天》的好书,使我有了一个令我觉得值得去努力、去拼搏的伟大企图——我要当一位的作家!“有了企图才会有奋斗的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

”是啊,企图就像一颗颗发芽的种子,只有那些勤劳、大胆、具有坚持不懈精神的人才能让它开花结果。

相反,它和所有的企图一样,如果不付出艰苦的努力、不懈的奋斗,那么企图就永久只是企图。

在我坚定了这个企图之后,我每天都坚持看一小时的课外书,还会在笔记本上摘下书中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我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也积存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我爱好笔记本上那些美丽的文字,爱那些活泼可爱的小精灵。

每次在写作时,这些文字就像一群群可爱的小精灵在我的笔尖跳跃着,嬉戏着,又像一个个奇妙的音符,奏响了一曲曲精妙的乐曲。

让我深深地沉醉其中,没法自拔。

从此,我的写作水平也不断地提高。

我爱读书,更爱品书。

我爱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爱荷塘的清新飘逸,爱荷塘的出污泥而不染;我爱徐志摩的《康桥再见》,爱康桥的优美潇洒;我爱林海音的《城南往事》,爱城南的悲欢离合。

198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pdf

198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pdf

第七章第三节重 力: 1.知识与能力 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及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弹簧测力计、钩码、重垂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落向地面(地球)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如:河里的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苹果落地等。

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展示汇报: 1.重力的产生 学生阅读课本,找到重力的概念: 叫重力。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学生分析:重力的施力物是 ,受力物是 。

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

椰子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椰子。

2.重力的方向 思考:如何检验一副画是否挂正,你有哪些方法? 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落向地面时的方向,这个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所以重力的方向是 。

重力的方向可用来检查房屋的墙壁是否竖直。

我们常看到建筑工人用一根重垂线检查墙壁就是应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个道理。

测绘人员用的水平仪下悬着重垂线,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来测定仪器是否水平。

你有兴趣的话,可以采用这类方法检查家中的电冰箱放置的是否水平。

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学习要求:阅读教材并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总结:从实验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比。

(2)g的值 实验数据中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约是10牛/千克。

精确的测量结果表明,重力和质量二者的比值是9.8牛/千克,这个值用g表示,g=9.8牛/千克。

1951年~2014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大全及解析

1951年~2014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大全及解析

历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回顾1951年高考作文题目: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论增产节约的好处1952年高考作文题目:我投到祖国的怀抱里来/记一件好人好事1953年高考作文题目: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1954年高考作文题目: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1955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1956年高考作文题目: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1957年高考作文题目:我的母亲1958年高考作文题目:当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公布的时候/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件事/记整风运动中的一件事1959年高考作文题目: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1960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大跃进中的新事物1961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学了毛主席著作以后/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1962年高考作文题目: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1963年高考作文题目:唱《国际歌》时所想起的/“五一”劳动节日记1964年高考作文题目: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1965年高考作文题目:谈革命与学习/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1966—1976:高考中断了11年)1977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8年高考作文题目: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1979年高考作文题目:改写:“陈依玲的故事”1980年高考作文题目: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1981年高考作文题目: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1982年高考作文题目: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31984年高考作文题目: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1985年高考作文题目:“致198619871988年高考作文题目:习惯19891990年高考作文题目:①动作表情;②肖像描写;③议论500字1991年高考作文题目:①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②命题——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19921993年高考作文题目:广播稿:关于补课报酬问题1994年高考作文题目:尝试19951996议论题为“我更喜欢”1997年高考作文题目:自拟题社会调查分析,素材两份,主线为“助人为乐”1998年高考作文题目: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二选一: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1999年高考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高考作文题目: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2001年高考作文题目:以“诚信”为话题2002年高考作文题目: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2004年高考作文题目: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2005年高考作文题目: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注:从2006年起,安徽实行语数外自主命题)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读(从2006年开始安徽省独立命题)2007年高考作文题目:提篮春光看妈妈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带着感动出发2009年高考作文题目:弯道超越的联想或感悟2010年高考作文题目:吴兴杂诗的思考或联想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时间在流逝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萧伯纳的名言2014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剧本修改谁说了算!安徽自主命题高考作文题回顾高考语文安徽省独立命题是从2006年开始的。

历年高考作文题目一览表

历年高考作文题目一览表

历年高考作文题目一览表1951: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论增产节约的好处1952:记一件新人新事1953:写一个你所熟悉的**干部1954: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1955: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1956: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1957:我的母亲1958: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1959: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1960: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1961:一位**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1962: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1963:“五一”劳动节日记1964: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1965: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1966—1976:高考中断11年)1977:“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我的心飞向了毛主席纪念堂》1978: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1979:改写:“陈依玲的故事”1980: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1981: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1982: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3:看图作文: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漫画《挖井》)1984: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1985:“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1986:“树木·森林·气候”(一段报道,副标题自拟)1987:自拟题(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1988:习惯1989:“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1990:①动作表情;②肖像描写;③议论500字(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1991:①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②命题——选择(“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1992:①记叙;②议论(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1993:广播稿:关于补课报酬问题1994:尝试1995:①一段对话;②一篇评论(素材为诗歌《鸟的对话》)1996: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的两幅漫画比较,议论题为“我更喜欢”)1997:自拟题(社会调查分析,素材两份,主线为“助人为乐”)1998: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二选一)小作文: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1999: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通过对四个图形符号的不同认识,谈你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2001:诚信2002:心灵的选择2003:感情的亲疏远近对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影响2004:有15道高考作文试题这年的作文多以XXX为话题写文章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河南、河北、安徽、江西、山东、山西等地区; 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吉林、四川、黑龙江、云南等地区;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内蒙古、海南、西藏、陕西、广西等地区; 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甘肃、宁夏、贵州、青海、新疆等地区;忙——上海; 包容——北京; 材与非材——天津;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重庆;平凡与自豪——辽宁; 人文素养与发展——浙江;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人物: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霍金;文学形象: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福建卷;买镜——湖北;家庭教育——湖南;2005:全国共15道高考作文题,山东卷作文题:双赢的智慧;福建卷作文题:一个圆圈;重庆卷作文题:筷子;四川卷作文题:忘记与铭记;上海卷作文题:文化生活三个镜头的影响;湖南卷作文题:跑的体验;辽宁卷作文题:今年花胜去年红;黑龙江卷作文题:位置与价值;全国卷作文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北京卷作文题:说安;广东卷作文题:以纪念为题作文;天津卷作文题:留给明天;江苏卷作文题目:凤头猪肚豹尾;浙江卷作文题:一叶、一枝、一世界;湖北卷作文题:谈谈对人生、事物的看法;2006:全国卷I作文题目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想学鹰抓羊,由于能力不够,结果被牧羊人抓到了。

广东历年高考作文题目大全_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广东历年高考作文题目大全_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广东历年高考作文题目大全_历年高考作文题目高考作文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70年代1977年,中断了十余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这次不同寻常的考试,改写了无数人的人生轨迹。

那年高考是分省考试,北京卷的作文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年,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历年高考作文题目缩写成一篇500至600字的短文。

1979年,将《第二次考试》改写一篇《陈伊玲的故事》。

80年代1980年,写读后感,读《画蛋》有感。

达芬奇《公元1452-1519年)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一位卓越画家。

他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不是先教他创作什么作品,而是要他从画蛋入手。

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几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一千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

1981年,《毁树容易种树难》毁树容易种树难,杨树横着种可以活,倒着种也可以活,折断它再种仍然可以活。

可是,十个人种杨树,只要有一个人毁它,就没有一棵活杨树了。

种树的有十人之多,种的又是很容易活的杨树,却经不住一个人毁它。

原因是什么?毁树容易种树难。

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写一篇读后感。

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年,看图作文《毅力与恒心》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1.写一段300字以内说明文字2.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内1984年,《对中学作文的看法》有同学说:“每逢写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

”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但是学生往往只看分数,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高不快。

”请针对上面两段话所反映的情况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定。

历年高考作文题:1985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及优秀范文.doc

历年高考作文题:1985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及优秀范文.doc

历年高考作文题:1985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及优秀范文作文题: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澄溪中学附近有一家前进化工厂。

工厂天天向外排放有毒的气体和废水。

广大师生和附近居民长期处在被污染的环境中,身体健康受到损害,工作学习受到影响。

几年来,学校多次向工厂提出意见,要求妥善解决污染问题。

但厂方以生产任务繁重、技术力量薄弱和经费开支太大等为理由,一再拖延,至今未能解决。

试就上述问题,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述理由,呼吁尽快解决。

注意:1.要求符合书信格式,最后署名一律写澄溪中学学生会,不得写个人的姓名,不得透露所在地区和学校,否则扣分。

2.可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适当补充有关材料。

3.不要少于500字。

范文一: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陕西考生编辑同志:我们是澄溪中学学生,在不愁衣食的环境里长大,如今却感到有生存之艰难,迫不得已,投书贵报。

我校坐落于市镇一隅,四周原有清澈的河流,抬眼能望见碧蓝的天空,每天晨夕,人们习惯于在清新的空气中散步。

然而,数年前近旁办起了一座工厂――前进化工厂,于是厄运开始:河流不再澄清,天空蒙上毒雾,散步的人们只得关上门窗在家中静坐了。

其中我校受害更大,教室里不时飘进一些怪味,琅琅的书声中也就夹进了阵阵咳嗽声。

校方曾多次向厂方提出,要求处理好三废,停止对环境的污染。

然而,厂方却搬出了三条堂皇的理由:一曰生产任务重,二曰技术力量薄弱,三曰经费开支太大。

总之,不予处理。

这种种理由全是搪塞之词。

生产任务重,这倒也是事实。

但生产的目的是什么呢?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生产的根本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中当然也包括保障人民健康。

损害了人民的健康,生产的产品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损害了人民健康,繁重的生产任务靠谁来完成呢?厂方这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做法,贻患无穷。

所谓技术力量薄弱,也无非是借口,并不是真不会干,只是不想干。

世上无难事,更何况有不少地方在治三废、防污染方面已经取得了成就,为何不去取经呢?经费开支太大,才是他们的心里话。

一九八六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一九八六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一九八六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1、1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交警的表述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1“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阔绰(chuò)孱头(càn)亘古(gèng)仰之弥高(mí)B.殷红(yīn)龟裂(jūn)濒临(bīn)殚精竭虑(jié)C.挚友(zhì)篡改(cuàn)倔强(juè)鸢飞戾天(1ì)D.游逛(guàng)倔强(jué)应和(hè)孜孜不倦(zī)(正确答案)4、下列加括号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王立同学对这道数学题冥思苦想,终于(妙手偶得),有了答案。

B.盛夏又至,万物蓬勃,(油然而生)的秧苗已然开花抽穗。

C.喜剧演员贾玲言语幽默,动作滑稽,令人(忍俊不禁)。

(正确答案)D.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陶醉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真是(哗众取宠)啊!5、1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关联词选用:()怎么样,()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好像少了谁都不应该似的。

[单选题] *只有才不仅还不但而且不管都(正确答案)7、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稀疏(shū) 旋律(lǜ)羞涩(sè)B、酣睡(hāng)波痕(héng)宛然(wǎng)(正确答案)C、明珠(zhū) 薄雾(wù)蝉鸣(míng)D、脉脉(mò)牵涉(shè) 逾越(yuè)8、对《红楼梦》一书评说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

历年高考作文题1982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及优秀例文.doc

历年高考作文题1982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及优秀例文.doc

历年高考作文题:1982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及优秀范文1.必须写论文。

不要写成诗歌或其它文体。

2.必须先在试卷上列出简明提纲,然后作文。

3.作文要求观点正确,中心思想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段落层次清楚,语言通顺;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4.每个字占稿纸一格,标点写在格内,不要超过1000字。

5.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True范文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江西考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它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应把大众利益摆在第一位,把个人利益摆在第二位,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快乐。

俗话说: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一个人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大众的利益是分不开的。

如果国家衰败,生灵涂炭,那么个人利益又从何谈起呢?只有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个人才有幸福可言。

因此,一个人应该有为国家、为大众谋利益的理想,为人民着想,在天下人尚未感到忧虑之前就为之忧虑,直到天下人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才谈自己的个人幸福。

优秀的共产党员周文雍和陈铁军,他们生前尽管爱情的种子已经在心中扎根、发芽,但是他们都把它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他们顾不上谈个人的爱情,而是积极地为党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才举行了刑场上的婚礼,把一腔热血洒在黄花岗上。

他们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贵品德,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今天,我们的祖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头。

为了实现四化,振兴我们伟大、古老的祖国,让五千年文明发扬光大,我们年轻的一代更应该树立起伟大而崇高的理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四化而努力奋斗,贡献自己美好青春。

在这一伟大的历史时期,绝大多数的青年也正是这样做的。

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谱写着一曲曲壮丽的青春赞歌。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也有那么极少数的青年人,胸无大志,整天只顾自己个人的利益,忙忙碌碌为的是个人的小家庭。

1986年高考作文

1986年高考作文

1986年高考作文篇一:安徽历年高考作文题1951年高考作文题目: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论增产节约的好处1952年高考作文题目:我投到祖国的怀抱里来/记一件好人好事1953年高考作文题目: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1954年高考作文题目: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1955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1956年高考作文题目: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1957年高考作文题目:我的母亲1958年高考作文题目:当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公布的时候/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件事/记整风运动中的一件事1959年高考作文题目: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1960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大跃进中的新事物1961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学了毛主席著作以后/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1962年高考作文题目: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1963年高考作文题目:唱《国际歌》时所想起的/“五一”劳动节日记1964年高考作文题目: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1965年高考作文题目:谈革命与学习/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1966—1976:高考中断了11年)1977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8年高考作文题目: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1979年高考作文题目:改写:“陈依玲的故事”1980年高考作文题目: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1981年高考作文题目: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1982年高考作文题目: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3年高考作文题目:看图作文: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漫画《挖井》1984年高考作文题目: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1985年高考作文题目:“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1986年高考作文题目:“树木·森林·气候一段报道,副标题自拟1987年高考作文题目:自拟题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1988年高考作文题目:习惯1989年高考作文题目:“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1990年高考作文题目:①动作表情;②肖像描写;③议论500字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1991年高考作文题目:①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②命题——选择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1992年高考作文题目:①记叙;②议论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1993年高考作文题目:广播稿:关于补课报酬问题1994年高考作文题目:尝试1995年高考作文题目:①一段对话;②一篇评论素材为诗歌《鸟的对话》1996年高考作文题目: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的两幅漫画比较,议论题为“我更喜欢”1997年高考作文题目:自拟题社会调查分析,素材两份,主线为“助人为乐”1998年高考作文题目: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二选一: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1999年高考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高考作文题目: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20XX年高考作文题目:以“诚信”为话题20XX年高考作文题目: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20XX年高考作文题目: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20XX 年高考作文题目: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20XX年高考作文题目: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20XX年高考作文题目:读(从20XX年开始安徽省独立命题)20XX 年高考作文题目:提篮春光看妈妈20XX年高考作文题目:带着感动出发20XX年高考作文题目:弯道超越的联想或感悟20XX年高考作文题目:吴兴杂诗的思考或联想20XX年高考作文题目:时间在流逝20XX年高考作文题目《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篇二:历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类型一览表历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类型一览表年代题目或有关材料1952年我投入了祖国的怀抱1953年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记我熟悉的一个人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1961年1962年1963年1964年1965年1977年1978年1979年1980年1981年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我的母亲记整风运动中的一件事当社会主义建设路线公布的时候记我的一段有意义的生活为了幸福的明天,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大跃进中的新事物我学习毛主席著作以后一位革命前辈的事迹鼓舞了我说不怕鬼雨后唱《国际歌》时所想起的读报有感——从《干菜的故事》想起谈革命与学习北京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新疆每当想起敬爱的周总理浙江路上海“知识越多越反动”吗?湖南心中有话向党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改写《第二次考试》为:陈伊玲的故事读《画蛋》有感读《毁树容易种树难》“五一”国际劳动节日记1982年1983年1984年1985年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看漫画写文)关于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就环境污染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树木、森林、气候——谈————————————————————材料: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写简讯:议论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习惯就填写报考志愿给同学写一封信材料:孪生姐妹褒贬玫瑰园想象圆为何物辩论,两题选一: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材料:候车亭前地面被弄脏谁清除材料:梧桐树下一家三口谈新老树皮上海卷:小作文:以主持人身份预告并介绍“上海之夏”节目大作文:机遇尝试上海卷小作文:介绍一家街头(或乡间)小店大作文:父辈材料:寓言诗《鸟的评说》上海卷小作文:就学校里最近举行过的一次活动,写一则短消息大作文:责任《给六指做整形手术》《截错了》命题:我更喜欢漫画《——————》上海卷小作文:初夏的时令特征大作文:我的财富材料:小新背小牧,“助人为乐”和“悄悄走开”两则调查上海卷小作文:推荐一部电影《电视剧或戏剧》大作文:读材料,以“我看课外阅读”为题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中学生心理承受力: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上海卷小作文:将冰心《之一》改写成一片短文大作文:阅读材料写一篇“读报有感”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上海卷小作文:以“开考时刻”为题大作文:阅读材料,以《“回声”的启示》为题2000年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234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上海卷请为20XX年世博会确定一个主题诚信年轻人抛弃诚信背囊寓言故事上海卷说出对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文化遗产的了解认识和思考心灵的选择北京卷规则上海卷面对大海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北京卷转折上海卷杂全国卷Ⅰ、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北京包容上海忙江苏水的灵魂山的沉稳浙江小作文:谈谈免疫系统的四个话题大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天津材与非材福建十个人物与文学形象辽宁平凡与自豪重庆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湖北买镜子广东语言与沟通湖南家庭教育20XX年全国卷1、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2、价值与位置3、忘记与铭记20XX年2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山东福建辽宁江西全国卷1北京天津浙江江苏湖南安徽上海山东说“安”材料:看一组社会广角镜留给明天筷子自嘲纪念凤头、猪肚、豹尾一枝一叶一世界跑的体验材料: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一则文字双赢的智慧读图写联想或感悟今年花胜去年红脸、材料:乌鸦模仿老鹰抓羊、材料:图书阅读率走低北京的符号愿景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人与路谈意气读我想握住你的手材料:谈《星星》作文湖北材料:用带“三”的词语联想思考福建材料:1、诸葛亮草船借箭未满十万支2、戈多今天已经回来了3、留一点空白广东雕琢心中的天使江西材料:以“雨燕减肥”为话题作文20XX年四川重庆辽宁全国卷北京天津重庆湖北湖南浙江江西辽宁福建四川安徽江苏上海材料:以“问”为话题东站一瞥(片段作文)材料:以“走与停”为话题作文(大作文)肩膀、(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广西等省区用)给图画材料《摔了一跤》2、(黑龙江、吉林、云南、贵州、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区用)根据与丛飞有关的材料自拟题目给材料:“细雨湿衣看不见”《有句话常挂嘴边》《酸甜苦辣说高考》给材料“母语”《诗意地生活》给材料《行走在消逝中》、《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我能《季节》《一步与一生》《提篮春光看妈妈》《怀想天空》《必须跨过这道坎》1《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任选一题)篇三:1978年——20XX年重庆历届高考作文题目1978年~20XX年重庆市作文题回顾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1979年改写:“陈依玲的故事”1980年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1981年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1982年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3年看图作文: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漫画《挖井》)1984年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1985年“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1986年“树木森林气候”(一段报道,副标题自拟)1987年自拟题: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1988年习惯1989年“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1990年①动作表情;②肖像描写;③议论500字(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1991年①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②命题——选择(“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1992年①记叙;②议论(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1993年广播稿:关于补课报酬问题1994年尝试1995年任选寓言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像,以《××与××的对话》为题(例如《麻雀与燕子的对话》、《黄鹂与鹦鹉的对话》等),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断。

1986年高考作文题

1986年高考作文题

1986年高考作文题【篇一:1986年高考英语试题】1986年试题一、单词辨音从下列15个单词中选出10个词,按划线部分字母的读音,分别写在相应的音标后面。

(本题共51分,每词0.5分。

抄词如拼错,不给分。

)例:[i:]meet [t]meat二、词语释义从每小题的(a)、(b)、(c)、(d)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意思与划线部分相同或相近的答案,把它前面的字母填入左边的括号内。

对原文不得作任何改动。

(本题共8分,每小题1分。

)例:(d)he passed the exam.(a)missed (b)failed(c)took part in (d) succeeded in( (a)bought (b)made(c)chose (d)wanted( (a)worried (b)glad(c)eager(d)sorry( (a)body (b)main part(c)tooth (d)nose( (a)at once (b)at last(c)in the future (d)later on( (a)causes (b)results(c)efforts (d)sufferings( (a)for days without stopping (b)twenty-four hours(c)from day to day (d)one whole day( (a)directly (b)indirectly(c)overhead (d)at an angle( (a)many years later (b)after a short period of time(c)then (d)in the meantime 江苏大方教学测试实验室编三、选择答案从每小题的(a)、(b)、(c)、(d)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把它前面的字母填入左边的括号内。

对原文不得作任何改动。

(本题共17分,每小题1分。

198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

198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

198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一、选出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

(3分)(A)干涸(hé)闲暇(xiá)桎梏(gào)(B)炽(zhì)烈檄(xí)文鞭笞(chī)(C)愤懑(mèn)缔(dì)造鞭挞(tà)(D)真谛(dì)酗(xiōng)酒澹(dàn)然二、下列标题中加点的字各有四种解释,选出正确的一种。

(3分)1.《察今》()(A)察看(B)明察(C)视察(D)观察2.《原君》(A)推究(B)究竟(C)原意(D)原因3.《甲申三百年祭》(A)典礼(B)追悼(C)祭文(D)祭奠三、在括号里加上标点符号。

(5分)1.鲁迅先生连忙掉转话头,亲切地问()“你真个姓唐吗?”“真个姓唐,”我说()“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

”2.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地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是这些。

四、下边是四组作者或作品,从文学知识的角度看,每一组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类,把它选出来。

(4分)1.(A)《水浒》(B)《西游记》()(C)《红楼梦》(D)《聊斋志异》()2.(A)范仲淹(B)欧阳修(C)姚鼐(D)苏洵()3.(A)《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B)《为了忘却的记念》()(C)《包身工》(D)《为了周总理的嘱咐》()4.(A)莫泊桑(B)巴尔扎克(C)都德(D)海涅()五、《崇高的理想》(陶铸)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民英雄就揭竿而起,把反抗强权,救民于水火之中作为自己的理想。

”“揭竿而起”一语见于时期文学家写的《》。

其中讲到陈涉起义时,说他“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之中,率之卒,将之众,转而攻秦;,揭竿为旗,天下,粮而从”(6分)六、排列下边四句诗的顺序,把题前的字母填在方格里。

(3分)(A)杨柳青青着地垂(B)借问行人归不归(C)杨花漫漫搅天飞(D)柳条折尽花飞尽()→()→()→()七、按要求改写下边画横线的文字。

历年全国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800字

历年全国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800字

历年全国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800字欲望子成龙,必先自成虎——或许这就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现状。

无论在东方或西方的家庭中,父亲这一角色,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中国,他们是行为的标杆,道德的底线,教会我们的是拼搏进取,成栋梁之材。

但他们从不是感情的聆听者。

如今也是这样,父亲以严厉的姿态,命儿女苦练,动辄打骂,却从不聆听儿女的心声,而这样可视为苦痛的经历,在儿女成才之后俨然成了最好的教育模板。

这实在是一个病态的现状。

难道每一根棍棒底下必然出一个孝子吗在打骂中成长起来的是一个健全的人格吗父亲如何参与进家庭情感的教育中才应是重中之重。

前一时期,“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很热。

我们为节目中明星父子或父女间的相处而感到兴致盎然时是否曾经想过,父亲们那或笨拙质朴或细致可爱的关心是如何展现在眼前的。

换句话说,你的父亲可曾这样,体贴地感知你的心情、温和地与你叙说他的那些道理可能大多数会说,没有。

其实,中国的家庭教育模式中,从没有缺乏过父亲的角色,他们缺席的,是对孩子的情感和日常需求的关注。

我们更希望看到的父亲的角色是不只是口喊着行为的标准,手里执着根戒条,而应当转向理解包容引领示范的形象。

我们也曾看到过国外的“严父”们,打骂并不是他们的教育方法。

他们会告诉孩子,我爱你,毫不掩饰,也不矫情,发自内心,溢于言表,就这么简单地进入了孩子的情感世界之中。

然后严则严矣,但却树立起了他们要共同遵守的标杆:创造建立独立而健全的人格。

或许有一天,中国的父亲们在被提及时,依然被比作虎,但万不可是凶狠扑咬的虎,而该是那种威严却有温情、不咆哮却有关注的“慈虎”,一改之前谈父则慑其威的教育状况。

当父亲的形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是否还有那么多的人会去追捧虎狼之法当中国家庭教育中让父亲添上温情宽容一笔时,方能让子女们重新拾起与其交流和倾诉感情的愿望。

家庭教育,应授人以成人之法而非促其脱离应有的人格。

虎父于今天的世界,恐不该有施展之地矣!“惟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方是二十一世纪科学天空下家庭教育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高考作文题:1986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
及优秀范文_作文试题
True 作文题:树木?森林?气候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

如果温度湿度适宜,树木就迅速生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

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

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的见解。

全文不少于。

副标题自定,写在横线上。

范文一:
True 谈个人、社会、社会风气
True 河南考生
树木、森林、气候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

一棵棵树生长在一起构成森林,森林离开一棵棵树就不成其为森林。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但如果离开了每一棵树齐心合力的作用,森林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从何说起呢?
由此我想到,个人、社会、社会风气之间的关系不也是这样吗?一个人似一棵树,社会似森林,社会风气似气候。

个人、社会、
社会风气之间的关系就像树木、森林、气候之间的关系一样。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许多人一起共同构成社会。

一个人不能影响社会风气,只有整个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的思想品德好了,整个社会风气才会好。

但离开了一个个社会成员的思想好转,也就谈不上社会风气的好转。

树木生长是要一定的条件的,只有气温、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树木才会迅速成长,森林才会茂密。

一个人形成好的思想品质也是要有条件的,如社会制度、国家政策、父母的教育、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帮助等。

只有在好的环境里,我们的思想才会向好的方向发展,进而整个社会风气才会好转。

森林调节气候,使气候条件变好,好的气候条件又会促使树木更好地生长。

同样,整个社会风气变好了,会使我们更快地成长,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步子迈得更快、更有力。

由此可见,要形成一个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从我做起,我们青年人更应该走在两个文明建设的前列。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抱定从我做起的思想,自觉地学习马列主义,改造我们的世界观,用共产主义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那么,我们的社会风气就会变得更好,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步伐一定会迈得更迅猛有力。

范文二:
True 谈尖子生与芸芸众生
True True吉林考生
客观地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我们现存的教学中,确实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我们刚进小学,就是被老师放进一个恢恢而终不漏的筛子里的,老师筛呀,筛呀,精挑细拣,于是快班、慢班、尖子班、差生班的名号应运而生,当然还有大灶与小灶之分。

不能说老师这么做完全没有道理。

不管何种场合,突出拔尖的总是少数。

而用尖子的名头进行刺激,确能使尖子们产生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从而自尊、自爱、自强,取得更好的成绩。

老师对尖子特别予以照顾,自然能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然而,物极必反。

常说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

有人笑着对那些在教学中自谓要打破大锅饭的老师说:我佛以慈悲为本,当普渡芸芸众生。

要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天下大计,百年大计,四化建设需要人才,而且所需要的是济济人才。

月明星稀在这里不适用。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甘当扶花的绿叶,那精神自然是高尚的,但万绿丛中一点红其实并非什么好景致,一花独放红一点,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我们学校里,尖子班总是那么一两个,更多的是普通班。

在这普通班的头上总罩着那么一层阴影,因为他们承蒙另眼相待,受到另行安排。

这些学生有一种难以摆脱的失落感,说什么自己正处在春风不度的角落。

虽然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看来是他们的自我选择,但如果客观条件好一点,这种消极现象不是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的吗?这些虽然是学校里、班级里的现象,但学校作为教育阵地,是一条战线,事关社会大局呀。

要形成一片森林,需要一定的条件。

只有温度、湿度适宜,树木才能迅速生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放开眼光,有普渡芸芸众生的佛量,不要只致力于那几个尖子班、尖子生,而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在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后面加上多出人才。

诚如此,那真是社会之大幸。

老师的性格,在世间所有性格中,可以说是最优秀的,他们一定深刻理解尼克松评论周恩来时说过的这句话:他即使在护理每一株树木的时候,也总能看到整片森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