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段技术交底
过渡段路基填筑技术交底
![过渡段路基填筑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4508096dddccda38376baf3d.png)
过渡段路基技术要求过渡段类型主要有:桥路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过渡段、隧路过渡段、堤堑过渡段、桥桥或桥隧过渡段、半填半挖路基及不同岩土组合的横向过渡段等。
过渡段与相邻路堤和锥坡按水平分层同时填筑,填料虚铺厚度控制在20cm以下,压实遍数由试验确定。
过渡段范围内的级配碎石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的原则,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同路基基床底层施工工艺,大型压路机碾压困难时,用小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遍数由试验确定。
一、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工艺见图。
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1、桥路过渡段(1)填方桥台图“桥路过渡段形式二”适用于驻马店以南第四系地层较薄的正线地段。
无砟轨道路基(路堤)与桥相连接不小于4h+b2+5(形式二的倒梯形,b2≥5.0m)范围内、且不小于20m的路基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5%水泥。
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底宽5m的倒梯形部分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并掺入5%水泥,其填筑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Ev2≥80MPa,Evd≥50MPa,Ev2 /Ev1≤2.3,n<28%的要求,且级配碎石粒径与级配应满足规范中的要求。
桥台基坑回填混凝土,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厚0.2m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C15无砂混凝土块砌筑,厚20cm。
渗水墙底部设直径100mm的透水管,将渗流水横向排出路基外。
过渡段路基填筑前,应采用冲击碾压技术进行地基的填前压实,但受既有建筑物影响(如距桥台、防洪堤等50m范围的路堤段)不应使用冲击压实,改用小型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
桥路过渡段形式二图1 桥路过渡段形式(2)挖方桥台台尾为土质、极软岩或强风化硬质岩路堑时,桥台基坑回填C25砼,基坑外路堑表层20m范围内换填级配碎石掺5%水泥;基床底层底宽5m的倒梯形范围内填筑级配碎石掺5%水泥,其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Ev2≥80MPa,Ev2/ Ev1≤2.3,Evd≥50MPa,n<28%的要求,基床底层换填厚应满足相应的基床底层换填厚度要求。
过渡段专项技术交底
![过渡段专项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0dcb7469561252d380eb6e23.png)
⑷、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穿防滑鞋。
⑸、路堤填筑机械作业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采用机械填筑时,在填筑作业区边缘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车辆严禁在走行中卸土,卸土下方不得有作业人员。推土机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上下坡道的坡度不得超过机械自身允许坡度。下坡时,宜采用后退下行,严禁空档滑行,必要时可放下刀片作辅助制动。
过渡段施工专项安全技术交底
1、交底目的
对现场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全面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学习到每位现场作业人员。
2、交底适用范围
******项目经理部
3、交底对象
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协作队伍管理及作业人员
4、交底内容
4.1一般要求
⑴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操作证后,方可持证上岗。
⑵施工管理人员做到对每位进场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学习,并签字。
⑶施工管理人员及各班组负责人在每天开工前,应进行班前安全讲话,向作业人员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⑷进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备和使用防护用品。
⑸施工前做好永久性防排水设施。
⑹挖掘机及吊车在工作面较小时,必须有专人指挥,并且在其工作范围内不得站人。
2)多机相邻作业时,前后距离应大于8.0m,左右距离应大于2m。两台或两台以上推土机并排推土时,两推土机刀片之间应保持20-30cm间距。推土前进必须以相同速度直线行驶,后退时,应分先后,防止相互碰撞。
3)在高边坡、陡坡、高坎上作业时,必须设专人指挥、防护。
平地机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作业时应与路堤边缘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②作业时,应将刮刀下降到接近地面,起步后再下降铲刀铲土。铲土时,应根据铲土阻力大小,随时少量调整刮刀的切土深度,控制刮刀的升降量不宜过大,不宜造成波浪形工作面。
路基过渡段技术交底路基过渡段
![路基过渡段技术交底路基过渡段](https://img.taocdn.com/s3/m/5a6914da16fc700aba68fc29.png)
路基过渡段技术交底路基过渡段路基过渡段技术交底一、设置过渡段的原因新建铁路重庆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工程,开通速度达到160km/h,在规定时间但仅养护提速后达到200km/h。
由于桥台、横向结构物或路堑与路堤的动静相差悬殊,列车通过时,桥台、出现明显横向结构物或路堑与路堤之间就会出现变位糟,虽然其数值很小,但因车速很快,会对轨道结构产生较大的构成冲击,同时反过来轨道结构对列车也会产生冲击,从而降低了列车运行的平稳性、舒适度,加快结构物和车辆的损坏。
因此,需要在路堤与桥台连接处、防洪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路堤与路堑相连接均要设置过渡段,以减少冲击。
二、过渡段的设置这种方式无碴轨道(120~200Km/h)地段,本段路基设置过渡段的方式分三种:桥台与路基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过渡段;桩板结构与碎石过渡段。
(一)桥台与路基过渡:1、过渡段长度:L=m(H-0.4)+5(m)。
式中 L为过渡段长度,H 为路堤长度。
若计算处的过渡段长度不足20m或4H时,调整过渡段m值至L=20m 或4H。
过渡段范围为搭板往下以1:1的坡进行放坡填筑。
2、过渡段范围内的基床表层填筑级配碎石掺5%水泥。
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
3、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EV2≥80Mpa、EVd≥50Mpa和n4、填方桥台台背设置渗水墙,渗水墙采用C15无砂砼块砌筑。
在渗水墙底部横向设高1.0m、厚0.5m的中粗砂层,砂内埋设φ200mmRCP-20NG(A)渗流水除去路基以外。
RCP-20NG(A)渗排水管材料性能:聚丙烯复合审案制成,管径为200mm的内支撑型圆形管材;脆化温度-45°,环刚度≥32kpa。
5、非常高烈度地震区的路桥过渡段,竖向每0.6m发展水平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铺设业务范围为级配碎石填筑区。
(本段聚源特大桥台前过渡段为高烈度地震区)(二)挡土墙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过渡段1、过渡段长度:L=2(H-h)+3)。
轨道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轨道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12beac3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b.png)
轨道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滨海站轨道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一、有砟无砟过渡段设计说明如下:
1、过渡段有砟轨道15m范围内的道砟分三段(每段5m)进行粘结:第一段完全黏结(枕下、枕间、砟肩);第二段部分黏结(枕下、砟肩砟);第三段:部分黏结(枕下道砟)。
2、过渡段在基本轨内应设置2根25m长的60kg/m钢轨作为辅助轨,其中伸入无砟范围5m,有砟范围20m。
安装辅助轨的有砟轨道地段(20m范围)应设置过渡段轨枕。
过渡段轨枕图号研线0714,基本轨扣件采用WJ-8B型,辅助轨扣件采用研线0607。
3、与有砟轨道相接处的轨道板(特殊板)按图要求进行钻孔,用以安装辅助轨扣件(辅助轨扣件图号:研线0607)。
钻孔直径43mm,钻孔深度122mm,绝缘套管(研线0607-5)与孔内混凝土间用植筋胶填充。
具体钻孔位置见下图:
每一处过渡段工程数量表
项目数量备注25m长辅助轨60kg/m 2根
有砟轨道过渡段轨枕33根研线0714 辅助轨扣件82套研线0607 绝缘套管32个研线0607-5
钻孔及锚固32处
道砟胶889升
基本轨扣件WJ-8B 66套。
桥台过渡段技术交底
![桥台过渡段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abea350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8.png)
过渡段A组料填筑时,采用挖掘机填筑,人工摊铺整平;碾压采用18T压路机及HZR-22B双向平板夯相结合,HZR-22B双向平板夯适用于结构物2m范围以内,压路机适用于结构物2m范围以外的过渡段施工,结构物2m之内松铺厚度18cm,结构物2m以外松铺厚度35cm。碾压时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每层填筑完毕达到要求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监理验收合格后再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150
每个桥台每0.9m压实层检查2点,框架桥涵每侧检查2点。
孔隙率n(%)
28
28
每个桥台每压实层检查3点,框架桥涵每侧检查3点。
4.施工工艺
4.1过渡段试验段填筑前,基坑回填必须检测合格,清除基底表面杂物,并做成两侧4%的横坡。
4.2基底处理完毕后对其进行测量,并记录好数据。测量时每一断面测3点,按中线、左路肩、右路肩布设测点。同时在台身上做好标记,以便于摊料后仍能准确定位标高。
4.3原材料在挖方段抽样检测,看是否达到A组土要求,直到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4.4为保证松铺厚度的均匀、准确,在结构物上画好标高线,远离桥台端采用高程控制杆控制填土,压实厚度为15(30)cm。。路基填筑每侧加宽50cm,以保证路基边坡压实度。
4.5过渡段整平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靠近台身部分采用人工进行整平,确保填料均匀、平整。整平后再次进行标高测量,用以计算虚铺厚度。测量时要根据先前的控制桩恢复出各测点位置,以保证各测点是摊铺前所测的各点。
4.7碾压机械:结构物2m范围外采用18T大型压路机碾压,靠近结构物2m以内,采用HZR-22B双向平板夯压实。大型压路机碾压时,采用静压+振动压+静压相结合的碾压施工方法。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同步填筑时,碾压顺序由两侧路肩开始向中心碾压。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重叠压实不应小于40cm。做到无漏压、无死角、压实均匀。先慢后快,逐步提高。振动压路机运行速度2-4km/h。静压开始后,如有凸凹不平现象,必须配合人工找平处理,保证压实均匀。平板夯夯实时,重叠面积不得小于夯板的1/3。
桥路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桥路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d8099ad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5.png)
桥路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一、施工概述桥路过渡段是连接桥梁和接近道路之间的关键部分,起到平稳过渡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桥路过渡段施工的一般步骤、关键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二、施工步骤1. 准备工作在施工前,需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的准备。
包括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施工场地干净整洁,清除障碍物和堆放物品。
同时,检查施工所需材料储备情况,并做好材料标识工作。
2. 板块调整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对桥路过渡段的板块进行调整。
首先,使用线桩进行布控,确定需要调整的位置和高度。
然后,采用液压顶升等工具,逐步调整板块的位置和高度,使其与桥梁和道路平齐。
3. 铺设防水层为保证桥路过渡段的防水性能和使用寿命,必须进行防水层的铺设。
首先,清理并修补板块表面的裂缝和破损处。
然后,使用专用的防水涂料进行刷涂,确保涂料均匀覆盖整个板块表面。
4. 安装过渡坡道过渡坡道是桥路过渡段的关键组成部分,能够平稳连接桥梁和道路,减少车辆震动和冲击。
在安装过渡坡道前,需进行施工方案制定和材料准备。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等方式,将过渡坡道固定在桥梁和道路之间。
5. 测试和调整施工完成后,需对桥路过渡段进行测试和调整,确保其平稳度和稳定性。
使用工程级仪器对过渡段的高度、坡度等进行测量,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
如有偏差,需及时进行调整,直至满足要求。
三、关键技术要点1. 板块调整技术板块调整是桥路过渡段施工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道路行车的平稳性。
在调整过程中,需注意板块位置的准确性,以及高度的一致性。
采用液压顶升时,应控制液压油的压力,并定期检查液压缸和管路的密封性。
2. 防水涂料施工技术防水涂料是保证桥路过渡段防水性能的重要材料。
在施工中应注意涂料的刷涂均匀和覆盖面积的全面性。
为提高涂料的附着力和耐久性,可在涂布前进行底漆处理,使其与板块表面更好地结合。
3. 过渡坡道安装技术过渡坡道的安装与固定是桥路过渡段施工的关键任务。
在焊接过程中,应保持焊接电流和电压的稳定性,以确保焊点的牢固性。
路基与涵洞(桥台)过渡段技术交底
![路基与涵洞(桥台)过渡段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986e8a6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4.png)
路基与涵洞(桥台)过渡段技术交底施工技术交底书工程名称:交底部位:路基过渡段交底编号:施(技)LJ-006交底单位:接受单位:编制:审核:技术负责人:施工技术交底项目名称:编号:施(技)LJ-006单位工程名称交底日期分部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交底内容:一、技术交底范围本次技术交底仅适用于xx段路基基床底层填筑工程。
二、施工准备1、过渡段地基加固工程宜在涵洞(桥台)基础施工前完成。
2、过渡段的涵洞(桥台)的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并用小型振动设备碾压。
3、过渡段路堤基底原地面应平整后,用压路机碾压碾压密实,其压实质量应满足K≥150MPa/m。
304、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
确保降水及地表径流对过渡段施工无不利影响。
三、路堤与涵洞过渡段设置形式及填筑施工1、当涵洞顶面至路肩距离h≥2.0m时,采用倒梯形过渡段,过渡段纵向总长度不小于2倍基床表层以下路堤高度+2m,且不小于20m。
在涵洞顶面及两侧各1.5m范围和距基底2m向上按1:2的坡度至基床表层底范围填筑掺3%水泥的级配碎石,涵洞横向以外填料与相邻路堤相同,如图3-1设置。
图3-1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计图2、当涵洞顶面至基床表层顶面距离h≤1.0m时,如图3-2设置。
图3-2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计图3、当涵洞顶面至基床表层顶面距离h>5.0m时,如图3-3设置。
图3-3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计图4、路堤与涵洞过渡段填筑施工(1)涵洞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2)靠近涵洞的部位,应平行于涵洞进行横向碾压。
(3)涵洞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4)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
四、路堤与桥台过渡段设置形式及填筑施工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设置成倒梯形的结构形式,过渡段纵向总长度不小于5倍基床表层以下台尾路堤高度+5m,且不小于20m。
路基与涵洞(桥台)过渡段技术交底
![路基与涵洞(桥台)过渡段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f884557d9e31433238689385.png)
施工技术交底书工程名称:交底部位:路基过渡段交底编号:施(技)LJ-006交底单位:接受单位:编制:审核:技术负责人:施工技术交底单位工程名称交底日期分部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交底内容:一、技术交底范围本次技术交底仅适用于xx段路基基床底层填筑工程。
二、施工准备1、过渡段地基加固工程宜在涵洞(桥台)基础施工前完成。
2、过渡段的涵洞(桥台)的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并用小型振动设备碾压。
3、过渡段路堤基底原地面应平整后,用压路机碾压碾压密实,其压实质量应满足K≥150MPa/m。
304、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
确保降水及地表径流对过渡段施工无不利影响。
三、路堤与涵洞过渡段设置形式及填筑施工1、当涵洞顶面至路肩距离h≥2.0m时,采用倒梯形过渡段,过渡段纵向总长度不小于2倍基床表层以下路堤高度+2m,且不小于20m。
在涵洞顶面及两侧各1.5m范围和距基底2m向上按1:2的坡度至基床表层底范围填筑掺3%水泥的级配碎石,涵洞横向以外填料与相邻路堤相同,如图3-1设置。
图3-1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计图2、当涵洞顶面至基床表层顶面距离h≤1.0m时,如图3-2设置。
图3-2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计图3、当涵洞顶面至基床表层顶面距离h>5.0m时,如图3-3设置。
图3-3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计图4、路堤与涵洞过渡段填筑施工(1)涵洞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2)靠近涵洞的部位,应平行于涵洞进行横向碾压。
(3)涵洞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4)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
四、路堤与桥台过渡段设置形式及填筑施工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设置成倒梯形的结构形式,过渡段纵向总长度不小于5倍基床表层以下台尾路堤高度+5m,且不小于20m。
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技术交底_secret
![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技术交底_secret](https://img.taocdn.com/s3/m/7f9949ec650e52ea541898c9.png)
技术交底书单位:编号:工程项目名称 主送单位路基二工班交底人交底时间签收人交底里程DK937+580〜DK943+218. 325过渡段技术交底为明确过渡段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规范过 度段的施工,现交底如下:一、过渡段施工的工艺流程过度段施工流程满足四区段要求:验收基底、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 整修;满足八流程工艺:检测基底、测量放样、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检 测、修整养护。
如下图:二、过渡段设置及技术要求1、路基在路堤与桥台连接处、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及隧道与路基连接处均设置过渡段。
合格不合格过渡段填筑外观偏差应符合下表:过渡段填筑允许偏差2、过渡段填料的质量及检验应符合下列表的规定。
3.13、过渡段级配碎石中掺入的水泥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进场的同一产地、品种、规格、批号的水泥,砂,碎石,做原材料试验检测,试验合格后,经监理工程师同意方可使用。
4、级配碎石填筑时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其压实质量应采用双指标控制,地基系数大于等于150MP/m,孔隙率小于28%。
5、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按设计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开挖坡而的纵向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开挖台阶的高度控制在0.6m左右。
厚度不宜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cm。
7、路桥过渡段桥路过渡段的形式为倒梯形(见《路基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图集》P65-路桥过度段形式二)。
与桥台连接的不小于20m范围内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入5%水泥填筑。
表层以下过渡段底宽5m的倒梯形部分采用级配碎石并掺5%水泥分层填筑,填筑压实标准应满足3150Mpa/m, E V2>80 Mpa, Eva :Evi^2. 3空隙率n<28%,动态变形模量E、&50Mpa。
并在路基与桥台结合部设置宽20cm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厚20cm。
路桥路堤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路桥路堤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4af3179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0.png)
路桥路堤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路桥、路堤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一、编制依据1、设计施工图纸2、《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21)3、《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21)二、工程概况充沛铁路工程dk30+000~dk45+000段,59座涵洞及大中小桥30座,均存有过渡阶段段施工,根据设计图纸三、施工方案1、过渡阶段段填料建议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采用a组土分层填筑压实,填料检验项目、检验数量符合下表填料种类碎石类土块石类土颗粒级配每10000m3每10000m3相对密度每10000m3―击实试验5000m3~10000m3―大于20mm颗粒的单位体积重每10000m3―施工前,对所进场a组土和水泥等材料进行试验,符合《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的有关规定后方可使用。
由架子队试验员、材料员和质检员共同监控,中心试验室Whether定点、不定期抽查。
2、施工工艺第1页共9页路桥、路涵过渡阶段段工艺流程图选择料源施工准备对料源进行取样试验基坑底处理汽运进场测量放样基底处理弃土外运填筑摊平初碾压压实检测记录数据续压并检测数据分析压实指标稳定进行下一厚度工艺试验编制《试验成果报告》作为过渡段施工依据第2页共9页3、过渡段填筑压实标准基床表层填料压实标准表层位填料类型细粒土、粉砂、压实标准改良土压实系数k地基系数k30(mpa/cm)相对密度dr空隙率n(%)0.910.9------砂类土---1.00.75---砾石类---1.2---33碎石类---1.2---33块石类------------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填料及压实标准层位填料类型细粒土、粉砂、压实标准改良土压实系数k地基系数k30(mpa/cm)相对密度dr空隙率n(%)0.890.8------砂类土---0.80.75---砾石类---1.0---35碎石类---1.0---35块石类---1.2------基床底层备注:细粒土、粉砂、改良土一栏中,存有括号的仅为改良土的压实标准,并无括号的为细粒土、粉砂、改良土的压实标准。
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e23ce7716529647d26285237.png)
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1、编制依据《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2、编制目的根据路堤与横向结构特过渡试验段施工总结,确定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以指导其它类型过渡施工。
3、路基过渡段类型过渡段类型主要有路基与桥台过度段、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路堑与隧道过度段等。
4、过渡段施工方案4。
1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要求⑴过度段级配碎石应符合设计及下列要求:a:碎石颗粒中针状和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
b:质软和易破碎的碎石含量含量不应超过10%。
c:过度段用级配碎石的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要求:过渡段用碎石级配范围要求d:过度段用级配碎石也可选用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并采用其相应的技术标准.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要求⑵级配碎石混料拌制前,应检查配料计量系统的工作状态,测定各种集料的含水率,根据测试结果和环境条件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级配碎石混合料出场时的含水率宜在工艺试验确定的填料出场控制含水率范围内。
⑶级配碎石出场前应进行最大干密度试验,施工单位每5000m3检验1次。
⑷过渡段级配碎石中掺入水泥的品种、规格及质量检验应符合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的要求。
⑸过渡段级配碎石中水泥掺加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0~+1%.⑹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3~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倒梯形过渡,具体过渡形式按设计施工图执行。
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3h内使用完毕。
4.2 施工工艺4.3 施工方法4.3。
1主要过渡段形式⑴路堤与横向结构过渡段横断面填筑顺序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过渡段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填筑,水泥掺入量3`5%(重量比)。
填筑范围: L= 2+h2×n,且不小于20m,H—原地面至台顶高度(m)⑵路堑与横向结构过渡段横断面填筑顺序示意图如下图所示⑶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横断面填筑顺序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过渡段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填筑,水泥掺入量3~5%(重量比)。
填筑范围:底部宽度a 不小于5m;顶部宽度L= a+(H—h1)×n、且不小于20m,H—原地面至台顶高度(m)n=3~5空心砖隔离层根部设直径为100 mm的软式透水管,将渗流水排到路基外侧排水沟内,管周边用中粗砂回填以保证透水管不被损坏.⑷路堑与桥台过渡段横断面填筑顺序示意图如下图所示4.3。
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书
![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书](https://img.taocdn.com/s3/m/84c2899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0.png)
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书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书1、2路基施工架子队:根据施工进度,即将开始路桥、路涵过渡段填筑,现将有关施工要求交底如下:一、压实标准过渡段范围内基床表层的压实标准同基床表层压实标准要求,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的压实标准为:压实系数K≥0.95、地基系数K30≥15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50 Mpa。
二、沉降控制标准路桥的差异沉降不大于5mm,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的折角不大于1/1000。
三、过渡段级配碎石必须满足的条件过渡段碎石级配范围注: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超过10%。
四、路桥过渡段1、本工程桥台处全部为填方路基段,路基与桥台连接处设置过渡段,采用沿线路纵向倒梯形过渡形式。
过渡段的填料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加3%P.O42.5水泥),过渡段范围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5%P.O42.5水泥。
2、在路基与桥台结合部设渗水板,渗水板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无砂混凝土块长30cm、厚10cm、宽15cm,并于无砂混凝土渗水板基础内横向设置直径100mm透水软管将渗流水排出路基以外。
3、承台施工完毕,在台背侧回填混凝土至承台顶面,在其他三侧分层回填砾石土。
4、级配碎石填筑范围:距桥台背5m处算起,沿路基段纵向坡度不陡于1:3(且长度不得小于20m),无咋轨道底座板范围(左右线路中心线各向外1.7m,共8.4m宽)、两侧边坡比为1:1。
桥台锥体及其余范围填筑B组填料,压实标准同路基相应部位压实要求。
5、过渡段需同与其连接的路基一体填筑,如不能同时填筑,在路基填筑过程中必须预留出过渡段填筑范围,路基填筑预留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2.0m,每台阶高度0.6m。
6、级配碎石填料必须分层填筑,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得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得小于15cm。
7、在过渡段填筑过程中,必须保证桥台的稳定、无损伤,靠近桥台2.0m范围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位置必须用小型压实设备压实。
过渡段技术交底
![过渡段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6ab4c593866fb84ae55c8d40.png)
CRCC14G2JL16-08第4页/共4页
编制:审核:签收:日期:保存期限:5年
本技术交底书一式三份:施工单位、技术部、计划部各一份。
一般情况下,压路机压实部分松铺填筑厚度为35cm时;压实遍数采用先静压1遍,再振动碾压4遍,最后静压1遍,压实厚度可达30cm,K30值与孔隙率可满足设计要求。震动夯实部分松铺填筑厚度为17cm时;压实遍数在7遍时压实厚度为15cm, K30值与孔隙率可满足设计要求。
三、其他注意事项
1、桥台过渡段施工时,应首先依次施工软式透水管基础、软式透水管、无砂混凝土渗水板基础和无砂混凝土渗水板,无砂混凝土渗水板在台背宽度范围内铺设,然
技术交底书
主送单位
工程项目
工程地点
(里程桩号)
日期
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过渡段施工步骤:
一、施工准备
1、施工放样
根据图纸设计在桥台或横向结构物墙面上画出级配碎石填筑的轮廓线和分层填筑线(每30cm一道白漆,其内15cm位置涂红漆一道,并在白漆旁边注明层数),桥台施工时需画出锥坡填筑线。
2、基坑回填
桥台或横向结构物基坑以级配碎石回填,分层厚度不得大于20cm并用小型震动夯夯实。
签收人意见:
CRCC14G2JL16-08第3页/共4页
编制:审核:签收:日期:保存期限:5年
本技术交底书一式三份:施工单位、技术部、计划部各一份。
技术交底书
主送单位
工程项目
工程地点
(里程桩号)
日期
后方可进行过渡段填筑,过渡段施工时桥台锥体应按照具体工点图纸要求与台后过渡段同步填筑。
2、过渡段的地基加固工程及锥坡体下原地面冲击碾压应在桥涵施工前完成。
5、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分层进行,防止由于不对称填筑造成对横向结构物的扰动。
铁路过渡段技术交底 -
![铁路过渡段技术交底 -](https://img.taocdn.com/s3/m/215f0b45a8956bec0975e3a8.png)
1、涵洞过渡段
(1)级配碎石过渡段长度:L=2+2×(H-0.4)(涵顶距路基面高度h≤1.0m时)或L=2+2×H1(涵顶距路基面高度h1.0m时),H为涵洞后路堤填高,H1为涵洞顶距路基地面高,h为涵洞顶距路肩面高。
(2)过渡段路基结构型式及材料性能
A、当涵洞顶部至路基面的高度h1.0m时,在涵洞侧面设置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3%水泥)过渡段。
7、分层填筑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做好路基横坡方便表层排水。
8、工地材料按要求分类整齐堆放,不得随意摆放。
9、施工废弃物品应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附件及附图:
过渡段示意图。
交底人:复核人:日期:
施工负责人:接受人:日期:
小型压实设备遍数及顺序:静压1遍→压路机弱振压2遍→压路机强振压1遍→压路机弱振压1遍→压路机静压收光1遍。
4、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土(采用与相邻地段路基相同填料)应与相邻的路堤按水平分层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
5、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3)质量控制标准
桥台过渡段填筑质量控制标准与涵洞过渡段控制标准等同。
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1)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硬质岩石路堑时(如图1):
在路堑一侧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每级台阶自原坡面的挖入深度不应小于1.0m,台阶高度0.6m;路堤与岩路堑连接处过渡段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压实标准应满足压实系数K≥0.95、地基系数K30≥15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50MPa。过渡段范围内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5%水泥,长度不小于20m。
⑥过渡段路基填筑前,应充分压实基底,距桥台及端梁构造物较近地段宜用小型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室。
过渡段技术交底
![过渡段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a17da08c51e79b8968022625.png)
四、质量控制要点
1、现场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工艺试验、技术交底控制虚铺厚度、碾压遍数,加
3、沙尘天气及六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路基的施工作业。
4、在施工现场全天候设专职人员轮流值班,防止不安全行为的出现。
5、边坡要拍实,避免松散边坡被雨水刷出现溜槽。
6、严格按要求在设定的取土场及弃土场内进行取土及弃土作业,严禁随意取、弃土。铁厂沟镇线
7、施工前应对现场进行调查,应确保附近的输油管道、光缆等设施安全,在施工中新发现以上设施应立刻停止,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5、填筑之前在涵洞或桥台等结构物上标注出填筑厚度,每20cm一层。让施工时更好的控制每层的填筑厚度。
6、过渡段的基床表层压实标准与相邻路基基床表层压压实标准相同,基床表层以下压实标准要达到相邻路基基床表层的压实标准。
7、结构物的锥、护坡填土与过渡段填筑同时进行,分层铺筑夯实,压实度要求与路基相同。
8、过渡段应与其相连的路堤按一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至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涵洞两侧的路涵过渡段填筑要同时进行,严禁出现两侧倾填象,避免一侧填料侧压力过大造成涵洞偏移。
3、过渡段填筑A组填料,施工前先对周边可取料源进行调查和选择,并取样由实验室试验确定,试验检测填料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填筑。
4、采用施工机械,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振动碾压机、自卸车。
5、在过渡段施工前应采取加强压实和排水措施,严禁在雨天填筑。
6、过渡段压实标准采用地基系数和孔隙率双指标进行控制。
构造物、桥台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构造物、桥台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ba8e526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f.png)
构筑物、桥台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一、过渡段填料要求及施工要求1.1过渡段填料应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的要求。
1.2过渡段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货共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
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
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
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1.3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4%水泥倒梯形过渡,具体过渡形式按设计施工图执行。
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
1.4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鉴定,使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应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1.5、过渡段施工要求1.5.1过渡段路堤基床表层填料和压实标准应符合规范要求。
1.5.2基床表层以下采用A组土分层填筑,压实标准同基床底层要求。
1.5.3过渡段桥台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使Ku≥60Mpa/m1.5.4过渡段应与其相连的路堤坡体同时施工。
1.6、构筑物过渡段施工技术要求1.6.1过渡段路堤基床表层填料和压实标准应符合规范要求。
1.6.2涵洞或横向构筑物范围内以A组土分层填筑,压实标准同基床底层要求。
1.6.3过渡段横向构筑物基坑应以渗水土或混凝土回填,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使Ku≥60Mpa/m1.6.4过渡段应与其相连的路堤坡体同时施工。
二、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2.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稳定土拌和设备。
2.2一般规定2.2.1在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的连接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段。
2.2.2桥台和横向结构物基坑的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
2.2.3 过渡段范围的原地面处理应符合地基处理的有关规定。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1b70485c5a8102d276a22f80.png)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一、编制依据《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1-2010/ J1147-2011《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高速铁路路基工程的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施工三、交底内容1、施工准备(1)进行过渡段场地清理和地基处理,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并进行测量放线,准确放出过渡段施工范围。
(2)配置足够的施工机械、检测试验仪器仪,备足过渡段施工用填料。
(3)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2、工艺流程桥路过渡段施工工工艺流程见下图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3、材质要求(1)碎石的级配范围应满足下表要求,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
(2)无砂混凝土板采用水泥(PO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和10~20mm粒径石子(砾石、小卵石)加水拌和预制而成。
灰石比1:6,水灰比0.38,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15,平均渗透系数应大于2000m/d。
(3)渗排水管材采用空心型RCP-Y10G(A)渗排水管材,管径100mm,环刚度≥32KPa,管壁空隙率≥80%。
4、施工工艺(1)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
(2)桥台基础顶面以下应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分层填筑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
桥台基础顶面以上过渡段沿线路纵向为倒梯形,采用级配碎石掺5%(重量比)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分层填筑,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Evd≥50MPa和孔隙率n<28%。
线路为无砟轨道时还应满足Ev2≥80MPa。
(3)在桥台及挡墙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
(4)路桥过渡段桥台锥体填筑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施工。
(5)水泥级配碎石过渡段与路基填筑的相应部位同步施工。
四、施工要点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联络线过渡段技术交底
![联络线过渡段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afd1051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19.png)
三、填筑标准
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标准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施工单位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纵向填筑长度
不小于设计宽度
每层抽样检验3点,左、中、右各1点
尺量
2
纵向填筑坡度
不小于设计宽度
尺量计算
土工格栅铺设标准
技 术 交 底 书
交底级别:四级 编号:
主送单位
工班班长
施工图号
施工部位
联络线过渡段
发送日期
联络线过渡段技术交底
一、施工方法及重点
过渡段填料采用掺3%水泥级配碎石(重量比),最大粒径不应大于4cm。松铺厚度先按17cm控制,每填筑一层进行一次试验检测。每层填筑完成,必须由试验员检测完成后方可进行下层施工。级配碎石的水泥偏差为0-+1%。在施工过程中提前算好过渡段包边土的尺寸及位置。做到级配碎石不少填,B组料不多填。
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检测标准
指标
砂类土及细砾土
碎石类及粗砾土
地基系数K30(Mpa/m)
≥130
≥150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40
≥40
压实系数K
≥0.95
≥0.95
每填高6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2点;基床以下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3点,基床底层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和动态变形模量各3点。
序号检验项目ຫໍສະໝຸດ 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铺设范围
不小于设计值
沿线路纵向每100m各抽样检验3处
尺量
路基台背过渡段填筑技术交底
![路基台背过渡段填筑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12fe4106af45b307e87197b8.png)
交底内容:1、、工程概况:施工里程为DK209+331.35~DK214+100,正线全长4428.08m,前接长塘特大桥,后接柯家纺大桥。
2.工程数量:长塘桥尾,冻溪头桥头和桥尾,柯家纺桥头。
209+895,210+072,210+800等涵洞过度段。
3.作业准备:(1)对施工图的审核已经完成,要求各工序操作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熟练掌握相关工序的施工方法及验收标准,经过考核合格后上岗。
(2)过度段填筑前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
地面松软表土及腐植土清除干净,翻挖回填压实。
(3)准备施工所需的各种A、B组填料、水泥、碎石等原材料。
4.技术要求:4.1填料要求(1)过度段填料应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的要求。
(2)过度段级配碎石填料的种类、规格、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级配碎石粒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碎石颗粒中针状和片状碎石含量不应大于20%,质软和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应大于10%。
级配碎石材料由块石、天然卵石或砾石经破碎筛选而成。
4.2施工要求;(1)过度段基底处理过程中及处理后应按照设计要求作好地面排水,软土、松软土、膨胀土和黄土地基地段,应确保降水及地表流径对施工质量无不利影响。
(2)过度段基底范围及其俩测的排水、防渗和地下水的拦截、引排应符合设计要求。
地下水的出露位置和处理前、后的出水情况应有记录。
(3)过度段采用级配碎石掺按照设计要求掺加水泥,具体过渡形式按设计施工图执行。
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4h内使用完毕。
(4)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鉴定,使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应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5)掺水泥级配碎石不宜在雨天和气温5摄氏度以下时填筑,降雨前应对已经摊铺的级配碎石尽快碾压密实并覆盖。
(6)过度段与混凝土结构物连接时,应在结构物防水层与保护层完工、圬工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施工。
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交底单
施工单位:
兰州铁道设计院有限公司新建铁路朱家窑至中川线及配套工程PPP项目EPC项目部编号:新建铁路朱家窑至中川
工程名称
接底单位
线及配套工程PPP项目
交底项目路基过渡段技术交底交底日
一、施工准备
准备机械: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小型压路机、自卸汽车。
c过渡段台背与回填料之间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排水层。
d过渡段填料与相邻路堤填料之间的反虑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e过渡段坡脚两侧、路堤底部的纵横向排水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6)过渡段路堤两侧防护砌体的施工应在地基和路堤变形稳定后进行,宜与相邻路堤防护砌体施工相互协调。
三、施工方法及工艺
3.1路堤与桥台施工方法
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椎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过渡段分层填
①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
②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震动碾压机密实。
③在桥台及挡墙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
④路桥过渡段桥台椎体填筑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施工。
⑤过渡段与路基填筑的相应部位同步施工。
(2)施工要点
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
③台背后2m范围内禁止大型振动机械驶入,避免其对桥台造成挤压。
3.2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
(1)施工方法
①横向结构物两段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路堤与路堤与涵洞连接处设置路涵过渡段。
过渡段底宽3m、过度坡1:2,采用A组填料分层填筑压实。
②涵洞顶部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应符合施工指南的有关规定;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进行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示意图
(2)施工工艺
①施工前,做好横向结构物两侧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路堑地段做好结构物基坑边坡整型。
②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
③在横向结构物两侧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两段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路基基床底层压实标准一致,但应分别对称分层填筑,防止由于不对称填筑造成对横向结构物的扰动
④结构物顶的填料两侧2m范围内采用小型振动机碾压成型。
②基坑底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密实、无虚土。
3.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应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
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硬质岩石时,在路堑一侧沿原地纵向挖高度0.6m左右的台阶,在路堤一侧设置顶宽2m、过渡坡1:1.5的A组填料过渡段,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时,沿原地面纵向开挖1:1.5的坡面,在1:1.5的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左右,开挖回填部分的填料及压实标准与路堤相同。
路堤与路堑过
1施工控制
(1)厚度控制
对压路机碾压部位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2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小型机具压实部位每层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
在桥台背部及横向结构物墙身的左中右用红漆标出分层松铺厚度和填层序号。
(2)填料平整及均匀性控制
基床表层以下部分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靠近结构物人工配合进行局部处理,确保层厚及拌合料均匀。
表层与区间作为一整体
(2)各种材料的性能要求
A、各部分填料的粒径、颗粒级配、压实标准均应满足路堤相应部位的填料要求,详见“朱中施路通-01”设计图。
B、A组渗水土应应采用满足A组填料要求的巨粒土、粗粒土(中砂、细砂、粉砂除外),细粒土含量小于10%,渗水系数应大于10-3cm/s,粒径应满足路基相应部位的要求,基床底层以下部位的压实标准应满足基床底层的要求。
C、渗水土填料规格上应满足《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年版)的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