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痫 病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痫病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内科-痫病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内科-痫病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A11、痫病发作时间的久暂、间歇期的长短,与下列各项程度有密切关系的是A、痰瘀阻窍和风痰蔽阻B、气机顺逆和痰浊内聚C、痰聚气逆和蔽阻清窍D、痰瘀内阻和蒙蔽清窍E、体质的强弱和正气的盛衰2、痫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是A、痰B、瘀C、风D、寒E、火二、A3/A41、患者张某,女性,16岁。

“癫痫”病史半年,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

病情较轻时10天左右发作一次,严重时每日发作,现病人易怒心烦,口苦咽干,大便偏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

<1> 、其辨证分型是A、风痰闭阻证B、痰火扰神证C、瘀阻脑络证D、心脾两虚证E、心肾亏虚证<2> 、其治法是A、补益气血,健脾宁心B、补益心肾,潜阳安神C、活血化瘀,息风通络D、涤痰息风,开窍定痫E、清热泻火,化痰开窍<3> 、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六君子汤合归脾汤B、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C、通窍活血汤D、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E、定痫丸2、患者张某,男性,20岁。

两小时前突然尖叫一声,昏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两眼上吊,二便失禁,20分钟后清醒,一如常人,对发病过程不知。

其有类似病史。

诊见舌淡,苔白腻,脉滑。

<1> 、其辨证分型是A、心脾两虚证B、心肾亏虚证C、风痰闭阻证D、痰火扰神证E、瘀阻脑络证<2> 、其治法是A、涤痰息风,开窍定痫B、补益心肾,潜阳安神C、补益气血,健脾宁心D、清热泻火,化痰开窍E、活血化瘀,息风通络<3> 、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B、定痫丸C、六君子汤合归脾汤D、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E、通窍活血汤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痰聚气逆,闭阻清窍,则痫证发作;痰降气顺,则发作休止;若风阳痰火逆而不降,则见痫证大发作。

至于发作时间的久暂、间歇期的长短,则与气机顺逆和痰浊内聚程度有密切关系。

【该题针对“痫病-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568645】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痫之为病,病理因素总以痰为主,每由风、火触动,痰瘀内阻,蒙蔽清窍,气机逆乱,元神失控而发病。

痫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概述

痫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概述


痰 火

四者可相合为病,病久则虚。
五、治疗
内经多用针灸 张仲景用“ 风引汤” (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甘 石脂、紫石英、大黄、桂枝、龙骨、牡蛎、干姜 ) 张从正提出吐法治疗痫病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癫痫》按语中说:“痫之 实者,用五痫丸以攻风,控涎丸以劫痰,龙荟丸以 泻火;虚者,当补助气血,调摄阴阳,养营汤、河 车丸之类主之。” 王清任创龙马自来丹、黄芪赤风汤治之。

至隋唐时期,许多医家认识到:有些痫病的发作, 并非一发即仆,一仆即搐。 《千金要方》曰:“眼不明上视喜阳,是痫候;目 闭青时小惊,是痫候;咽乳不利是痫候;目瞳子卒 大黑于常,是痫候;弄舌摇头是痫候”等。 明·楼英《医学纲目》中指出"癫痫即头眩也,痰在 膈间则眩微不仆"。

痫病的症状表现复杂多样 Ì 典型癫痫大发作 Ì 无意识障碍,口角、眼睑或肢体的局部抽搐,或 短暂失语,或口、舌、指 ( 趾 ) 有阵发性麻木感、 触电感等。 Ì 发作性短暂的失神,突然停止活动,呼之不应, 持物落下,或出现短促的振颤; Ì 无意识的机械动作,如咀嚼、舔唇、搓手、抚面 、解扣、脱衣、游走、奔跑、独语等,发作过后 毫无记忆。 Ì 腹痛性痫病、头痛型痫病、呃逆样痫病。
三、病因病机

《素问·奇病论》曰:“人生而有病癫疾者…… 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 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 也”。
指出发病与先天因素、七情失调有关。
宋金元时代,对本病的发病机理阐述较深刻。 朱丹溪《丹溪心法· 痫 》云:“无非痰涎壅塞, 迷闷心窍。”----强调痰迷心窍引发 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云:“风癫之发作者 ,由热甚而风燥为其兼化,涎溢胸隔,燥烁而痪 痰,昏冒僵仆也。”----热甚所致 张从正《儒门事亲》云:“大凡风滴病发项强直 视,不省人事,此乃肝经有热也。”----主张病 症乃肝经有热

中医内科学痫病

中医内科学痫病

(一)病因
1.禀赋不足痫病之始于幼年者,与先天因素有密切关系。母体怀孕后 ,受惊恐,或七情郁结,胎气逆乱,脏气不平,胎元受损,出生后易发 生痫病。或妊娠期间,母体多病,服药不当,损及胎儿,成为发病的潜 在因素。如《慎斋遗书》:“羊癫风,系先天之元阴不足,以致肝邪克 土伤心故也。”
2.七情所伤突受大惊大恐,气机逆乱,肝肾受损,阴不敛阳而化热生 风;思虑太过伤及脾胃,脾胃受损,精微不布,痰浊内聚,又遇情志诱 因,痰随气逆,蒙闭心神清窍,发为痫病;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或素蕴风痰,因于惊恐,易患痫病。
痫病初期,多以风痰闭阻,或痰火炽盛,正气尚足,痰浊尚浅,以实证 为主,易于康复;病久不愈,损伤正气,导致脾虚痰盛,或肝肾阴虚, 表现虚实夹杂,则治愈较难。痫病发作期多实或实中夹虚,阳痫发作多 实,阴痫发作多虚。若痫发时突然痰涌喉问可致窒息,严重者可致阴阳 离决而死亡。休止期多虚或虚中夹实。休止期仅是逆气暂时消散,但由 于病因未除,而脏腑气血功能未恢复,随时可能再次发作。
治法:清肝泻火,化痰宁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常用龙胆、黄芩、栀子、柴胡清肝泻火;泽泻、车前
子清利湿热,导火下行;当归、生地黄凉血养血;半 夏、胆南星、陈皮豁痰开窍;竹茹降气化痰;石菖蒲 、茯神醒神定志。 痰火壅盛,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彻夜难寐加 柏子仁、酸枣仁。
(2)瘀阻脑络
2.休止期 (1)肝火痰热 症状:平素情绪急躁,每因情绪激动郁怒诱发痫病
,痫止后,仍烦躁不安,心烦失眠,口苦而干,便秘 溲黄。舌质偏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析要:七情所伤,气郁化火,痰浊蕴结,痰火 相伍,火动痰升,阻扰脑神则发痫病;气郁化火,肝 气不舒,故情绪急躁;火扰心神,故心烦,失眠。
参、炙甘草、山药、当归补益气血;鹿角胶、龟甲胶养阴益髓 ,牡蛎、鳖甲滋阴潜阳。 神思恍惚持续时间长者,加阿胶、龙眼肉补益心血;心中烦 热加焦栀子、莲子心清心除 烦;大便干燥加玄参、天花粉、肉苁蓉、当归、火麻仁养阴润 肠通便。

中医痫病(精)PPT课件

中医痫病(精)PPT课件

❖ 治疗当依其标本缓急而有所区别。发作期,当 急则开窍醒神以治其标,可按病情选用开窍醒神, 泻热涤痰熄风等法治阳痫;温阳除痰,顺气定痫法 治阴痫。病情骤急或持续不得缓解者,可先用针刺, 以促其苏醒,后投以煎剂。休止期当调理脏腑以治 本,凋补气血,健脾益胃,滋养肝肾法为主。或佐 以除痰、清热、平肝、通络、宁心诸法标本兼顾。 间歇期长者,可用丸剂长服以求根治,防止复发
为 心脾两虚,肝肾阴虚;
-
15
二、治疗原则
❖ 痫病临床表现复杂,治疗方面宜分标本 虚实,轻重缓急。
❖ 发作期以开窍醒神为主,恢复休止期以 祛邪补虚为主。临证时,前者宜豁痰熄风, 开窍定痫法为主; 后者宜以健脾化痰,补 益肝肾,养心安神为主。病情严重发作持 续不缓解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
16
分证论治
-
7
5. 治法
❖ 《证治汇补·痫病》明确了治则。
❖ 阳痫痰热客于心胃,闻惊而作,若痰热甚者, 虽不闻惊亦作也,宜用寒凉。
❖ 阴痫亦本乎痰热,因用寒凉太过,损伤脾胃变 而为阴,法当燥湿温补祛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癫痫发作时,先行针刺,若频繁发作,则醒后
急用汤药调治,着重治标;神志转清,抽搐停止,
处于发作休止期,可配制丸药常服,调和气血,熄
开胃,以加强祛痰之力;天麻、全蝎、僵蚕相合偏
温,长于熄风止痉;琥珀偏凉质重而镇心;石菖蒲
辛温芳香与远志相合,能化痰浊,开心窍,—则可
加强方中化痰之力,二则能增强方中开窍之功。诸
药相配,寒热相宜,燥中有润。
❖ 热甚者加清开灵注射液,或灌服安宫牛黄丸以清热 醒脑开窍,大便秘结者大承气汤.
❖ 痉厥 灌服紫雪丹清热镇静。

中医内科学 痫病

中医内科学 痫病
小儿脏腑娇嫩,元气未充,神气怯弱, 或素蕴风痰,更易因惊恐而发生本病。
2.先天因素 痫病之始于幼年者多见,与先天因素
有密切关系,所谓“病从胎气而得之”。 《内经》认为多因“在母腹中时,其母有 所大惊”所致。若母体突受惊恐,一则导 致气机逆乱,一则导致精伤而肾亏,所谓 “恐则精却”。母体精气之耗伤,必使胎 儿发育异常,出生后,遂易发生痫病。而妊 娠期间,母体多病,服药不当,损及胎儿,易 成为发病的潜在因素。
3.瘀阻脑络证 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
搐,或一侧面部抽动,颜面口唇青紫,舌质暗红 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涩或弦。多继发于颅脑 外伤、产伤、颅内感染性疾患后,或先天脑发 育不全。
证机概要:瘀血阻窍,脑络闭塞,脑神失养 而风动。
治法:活血化瘀,息风通络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本方活血化瘀, 醒脑通窍,适用于瘀阻头巅,头痛头晕,肢体抽 动等症。 方歌:通窍活血桃仁芎,芍草麝酒枣姜葱
痫病
痫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志异常的病 证,亦称“癫痫”,俗称“羊痫风”。临 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 强直抽搐,口吐涎沫,双目上视或口中怪 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发作前 可伴有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有疲 倦乏力等症状。
【文献研究】 痫病首见于《内经》。《素问·奇病
论》曰:“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 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 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 故令人发为癫疾也。”其“癫疾”发病与 先天因素有关。
【辨证要点】 1.确定病性
来势急,神昏猝倒,不省人事,口噤牙紧, 颈项强直,四肢抽搐者,病性属风;发作时口 吐涎沫,气粗痰鸣,呆木无知,发作后或有情志 错乱,幻听,错觉,或有梦游者,病情属痰;有 猝倒啼叫,面赤身热,口流血沫,平素或发作后 有大便秘结,口臭苔 黄者,病性属热;发作时 面色潮红、紫红,继则青紫,口唇紫绀,或有颅 脑外伤、产伤等病史者,病性属瘀。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考点-痫病的辨证论治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考点-痫病的辨证论治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考点-痫病的辨证论治关于“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中医内科学考点:痫病的辨证论治”相关内容,相信参加中医医术专长考核的考生都在关注,为方便大家了解,在此我们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痫病的辨证论治(一)痫病的辨证要点痫病的辨证首先要辨病情轻重,其次辨证候的虚实,再确定病理性质,即风、痰、热、瘀。

本病之病情轻重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病发持续时间之长短,一般持续时间长则病重,短则病轻;二是发作间隔时间之久暂,即间隔时间短暂则病重,间隔时间长久则病轻。

其临床表现的轻重与痰浊之浅深和正气之盛衰密切相关。

痫病发作期多实,多由风痰闭阻,痰火或瘀热扰动神明;间歇期多虚,或虚中夹实,常由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夹风夹痰夹瘀所致,宜分而治之。

来势急骤,神昏猝倒,不省人事,口噤牙紧,颈项强直,四肢抽搐者,病性属风;发作时口吐涎沫,气粗痰鸣,呆木无知,发作后或有情志错乱,幻听,错觉,或有梦游者,病情属痰;有猝倒啼叫,面赤身热,口流血沫,平素或发作后有大便秘结,口臭苔黄者,病性属热;发作时面色潮红、紫红,继则青紫,口唇紫绀,或有颅脑外伤、产伤等病史者,病性属瘀。

(二)痫病的治疗原则频繁发作,以治标为主,着重清泻肝火,豁痰息风,开窍定痫;平时病缓,则补虚以治其本,宜益气养血,健脾化痰,滋补肝肾,宁心安神。

(三)证治分类1.风痰闭阻证证候主症:发病前常有眩晕,头昏,胸闷,乏力,痰多,心情不悦。

发作呈多样性,或见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或伴尖叫与二便失禁,或短暂神志不清,双目发呆,茫然所失,谈话中断,持物落地,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舌质红,苔白腻,脉多弦滑有力。

证机概要:痰浊素盛,肝阳化风,痰随风动,风痰闭阻,上干清窍。

治法:涤痰息风,开窍定痫。

代表方:定痫丸加减。

常用药:天麻、全蝎、僵蚕、川贝母、胆南星、姜半夏、竹沥、石菖蒲、琥珀、茯神、远志、辰砂、茯苓、陈皮、丹参。

加减:眩晕、目斜视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磁石、珍珠母重镇安神。

中医内科学痫病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痫病ppt课件



* 临床表现分轻证重证。
* 发作程度有轻重之分: 发作持续时间的长短; 发作间隔时间之久暂。
18
2
·辨虚实
发作期-----多实证或实中夹虚

阳痫发作多实 阴痫发作多虚

19


休止期-----多虚或虚中夹实

从证型来辨: 风痰闭阻、痰火扰神


属· · · · · ·实证 心脾两虚、肝肾阴虚
20

二、治疗原则
发作期治标: 缓解期治本:
豁痰熄风,开窍定痫。



健脾化痰,养心安神,
补益肝肾,活血化瘀。
21
现代中医急救方法:

* 平卧头偏向一侧,利于痰涎吐出,

使呼吸道通畅。

* 抽搐牙关紧闭者,用开口器,
避免咬伤舌头;取下义齿。 * 针刺人中、合谷、内关。


* 通关散搐鼻。

病因病机

痰聚气逆→病发


风痰闭窍→痫病
痰散气顺→休止
头外伤、产伤→脑络瘀阻→痰瘀闭窍→痫病
9
病机:
痰浊、肝风(火)、血瘀。
病位:
脑、心、肝、脾、肾。
10
诊断要点 先---先兆

急---发作
11
1
·发病过程:(临床表现)
先----
先兆期 :

短暂的头晕,胸闷,

幻觉。
+ 面色悔暗,肢冷,舌淡, 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
次症:呆木无知,不动
不语,神疲肢倦
痰多纳呆便溏。
25
治法:开窍醒神,温化痰
涎。 方药:五生饮,二陈汤。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二章6.痫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二章6.痫
适用于瘀阻头巅,头痛头晕,肢体抽动等症。
常用药及加减:
瘀阻脑络证 常用药及加减
常用药: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麝香、老葱——通阳开窍,活血通络; 地龙、 僵蚕、全蝎——熄风定痫。
加 减:痰涎偏盛者,加半夏、胆南星、竹茹。
【辨证论治 】
心脾两虚证
症状:反复发病,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
第五节 痫 病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概 述】
一、定义
痫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 亦称“癫痫”,俗称“羊痫风”。
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 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 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
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 有疲倦乏力等症状。
王清任则认为痫病的发生与元气虚, “不能上转入脑髓”,和脑髓瘀血有 关。”,并创龙马自来丹、黄芪赤风汤 治之
【概 述】
三、范围
原发性
大发作
癫痫
继发性
小发作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以示意图讲解)
1、七情失调 2、先天因素 3、脑部外伤 4、其它 饮食不节
劳累过度 原有疾病
病因 (以示意图讲解)
七情 失调
2.头颅CT、MRI或脑血管造影:疑有占位病变 或脑梗塞等。
【诊查要点 】
1、痫病与中风病、厥证
共同症状:突然仆倒不省人事
特异症状
后遗 症
反复性
痫病 口吐涎沫,两目上 无

视,四肢抽搐,异
常叫声
厥证 面色苍白,四肢厥 无
无或

中风 语言不利,半身不 有
很少

中医内科学(痫病)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内科学(痫病)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内科学(痫病)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A3型题 4. B1型题 5. X型题1.认为痫病的发生与元气虚,“不能上转入脑髓”,和脑髓瘀血有关的医家是A.李?B.张子和C.王清任D.张仲景E.朱丹溪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2.痫病的病理因素以何为主A.风B.寒C.火D.痰E.瘀血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3.导致痫病的痰,中医称为A.寒痰B.热痰C.老痰D.顽痰E.流痰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4.痫证的发生以下列哪项最为重要A.脏腑失调B.气机逆乱C.气滞血瘀D.痰邪作祟E.风阳内动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5.痫病主责之于何脏A.心、肝B.心、肾C.心、脾D.肝、肾E.肝、牌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6.癫痫相当于中医的痫病,其病位在A.肺、肾B.心、肾C.脑、心D.肝、胃E.脾、肾正确答案:C解析:其病位在心脑,肝脾肾的损伤是痫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风阳痰浊,蒙闭心窍,流窜经络则是造成痫病发作的基本病理因素。

若久发不愈,脏腑愈虚,痰浊愈深,而成顽痰。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7.下列哪项不是癫痫的病因病机A.情志失调B.饮食不节C.先天因素D.脑部外伤E.外感六淫正确答案:E解析:外感六淫是诱因。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8.痫病的病机特点是脏腑亏虚为本,邪实为标,标实中最重要的是A.风邪B.火邪C.痰浊D.瘀血E.肝阳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9.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醒后对发作情况不知,并反复发作者多为何病A.厥证B.郁证C.痴呆D.痫病E.痉病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10.患者,男,45岁。

痫证反复发作,发则突然昏仆,四肢抽动,口吐涎沫,声声尖叫,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中医辨证当为A.痰浊内阻B.气机逆乱C.肝风扰动D.风痰闭阻E.气滞血瘀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11.患者,男,34岁。

中医内科学案例教学法-痫病

中医内科学案例教学法-痫病

●3)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为肝风内动,夹痰横窜,气血逆乱于胸 中,心神失守;面色潮红、紫红转青紫或苍白,口唇发绀为阳 气受遏,或血行瘀阻,使清气不得入,浊气不出;两目上视, 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喉中痰鸣,口吐涎沫,并发出怪声等为 内风窜扰筋脉;舌质红属热。苔腻属湿盛;苔黄为内蕴痰热。 脉弦滑为风痰内盛之征。反复发作而醒后如常人属风痰聚散无 常。
●(2)七情失调:主要责之惊恐。造成气机逆乱,进而肝肾、脾 胃受损所致。
●(3)脑部外伤:跌仆,出生难产,致脑窍受损,瘀血阻络,经 脉不畅而病。
●(4)其他:六淫所干,饮食失调,或他病后,积痰内伏,闭塞 心窍而发。
2.病机
●(1)基本病机:脏腑失调,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阳内动, 与痰尤密。
●(2)病位:主要在心肝,与五脏有关,尤与脾肾密切相关。 ●(3)病性:初病多实,久病正虚。 ●(4)转化:虚实转化,病久多虚实夹杂;脏腑转化,首伤心脾,
●3.与厥证鉴别 均可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厥证还有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或口噤,握拳,手指拘急,而无口吐涎沫,两目上 视,四肢抽搐和怪叫之见症。
【辨证要点】
●1.辨轻重 轻重决定于两个方面:病发持续时间长短,发作间隔 时间久暂。
●2.辨虚实 从邪正辨:风痰闭阻、痰火扰神属实,心脾两虚、肝 肾阴虚属虚。
痫 病
第一部分:理论导读

第二部分:案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读

第三部分:调护概要
第四部分: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
理论导读
【病证解析】
●1.病证定义 痫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临床以精 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 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后如常人为特征。

中医内科学课件-痫证

中医内科学课件-痫证

二、病因病机
七情失调,肝脾肾受损
惊恐 气机逆乱 损伤脏腑
肝肾受损 阴不敛阳
化热生风
脾气受损 精微不布, 痰浊内生
先天因素,脏气不平 两种情况
胎儿在母腹中受惊吓 脏气逆乱或脾肾虚,肝气旺 生风
父母患痫证 影响小儿先天禀赋
跌仆、产伤、脑部受损 均可导致头颅受损 瘀血内留
头为精明之府,瘀血内停 血流不畅 神明遂失
九、病例分析
病例一: 患者刘某某,43岁,2005年6月12日初诊。 十年前开始出现反复短暂意识丧失,到处乱跑,爬 高走低,自言自语,一分钟内停止,事后无记忆, 有几次跌倒史,四肢抽搐,无尿失禁,服卡马西平 不能控制,有见于月经期,发作次数较频,每月发 作2~3次,伴胸闷、心悸、头晕目眩、面色苍白、 恶心纳差、神疲乏力、神思恍惚,舌淡暗胖、苔薄 白腻,脉弦细。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一、定义 二、病因病机 三、类证鉴别 四、辩证要点 五、治疗要点 六、分型论治 七、演变与预后 八、预防与调护 九、病例分析
一、定义
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智异常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以 发作性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不醒人事,两目 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 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征。
第一步: 首先明确诊断、分清正邪之轻重。
第二步: 辨别证型及病变脏腑。
第三步: 尚需做哪些相关检查?
第四步: 确定治疗方案。
第五步:处方用药 太子参30g 白术9g 茯苓9g 半夏9g 陈皮9g 胆星12g 石菖蒲9g 广郁金9g 全蝎3g 蜈蚣1条
纳呆便溏,失眠健忘,苔薄,脉细 治法:健脾养心 方剂:六君子汤
六、分型论治
肝肾阴虚 症状:发作频繁,神思恍惚,头晕目眩,腰
酸耳鸣,两目干涩,大便干结,苔薄或剥, 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方剂:状:伴有头痛,腹痛,产伤,头颅外伤,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复习整理:第十三节痫病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复习整理:第十三节痫病

第十三节痫病痫病-急则开窍醒神以治其标;缓则祛邪补虚以治其本。

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智异常的病证,亦称“癫癎”,俗称“羊癎风”。

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

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有疲倦乏力等症状。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1)风痰闭阻证涤痰熄风、开窍定定丸2)痰火扰神证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4)心脾两虚证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5)心肾亏虚证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1风痰闭阻证——定痫丸方歌一定痫二茯贝天麻,丹麦陈远蒲姜夏;胆星蝎蚕珀竹沥,姜汁甘草和朱砂;镇心祛痰又开窍,平肝熄风控痫发。

方歌二《医学心悟》定痫丸,天麻胆星贝夏陈,远茯丹麦僵蚕蝎,琥珀菖朱草姜沥。

2痰火扰神证——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涤痰汤:涤痰温胆参菖星(人参、菖蒲、胆南星)3瘀阻脑络证——通窍活血汤通窍全凭好麝香,桃仁大枣与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4心脾两虚证——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六君子汤:四君子+陈皮、半夏。

5心肾亏虚证——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左归丸:方歌一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方歌二狗兔归了山,牛鱼陆地迁(枸杞子、菟丝子、龟胶、山药,牛膝、山萸肉、鹿角胶、地黄)天王补心丹补心地归二冬仁,远茯砂味桔三参,阴亏血少生内热,滋阴养血安心神。

(三参:人、丹、玄。

中医内科--痫病详解

中医内科--痫病详解

辨证论治
发作期


阳痫(风、火、痰) 症状:典型发作症状,面色潮红,舌质红,舌苔 白腻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平素心烦急躁,口 苦咽干便秘尿黄。 治法:①开窍醒神,②清热化痰、熄风定痫。 方药:
①终止发作:针刺、按压人中、合谷、太冲、涌泉。 黄连解毒汤合定痫汤加减 黄连、黄芩、黄柏、山栀、大黄、胆南星、浙贝母 半夏、茯苓、陈皮、天麻、钩藤、石菖蒲、琥珀粉 全蝎粉、瓜蒌。
痫 病
[概念]
痫病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癫 痫”、“羊角风” 因气机逆乱、元神失控所致。 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 倒,昏不知人,口吐白沫,两目上视,四 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 醒后一如常人。

〔认识发展〕

《内经》:病名、病位、病因、症状
《素问奇病论》:“人生而有病巅疾者,… 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 惊,气上而不下,…故令子发为巅疾也。”
肝肾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亢盛,遇情志失 调,阳亢化风,风阳挟痰,上蒙清窍。
·饮食不洁:脾胃受损,痰湿内生,积痰内伏—感触
诱因—积痰或随气逆,或随火炎,或随风动—气血瘀滞—元 神失养失控。
诊断要点



发作时表现: 大发作: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四肢抽搐, 口吐涎沫,或有叫吼声,醒后一如常人。 小发作:突然失神,呆若木鸡,面色苍白,或两目凝 视,短时间即醒,恢复正常。 发病特点:反复发作,发无定时,发作时间长短不等,一 般在数秒至数分钟,典型大发作一般持续5~10分钟少数 可达数小时以上,醒后对发作过程全然不知。 发作前常有先兆症状如头晕、胸闷、叹息等。

传统方药临床应用研究

从风痰论治 熄风定痫,豁痰开窍 五痫神应丸、白金丸、定痫丸、温胆汤、涤痰 汤、磁朱丸

痫病(中医内科学)

痫病(中医内科学)
2)先兆症状:发作前常有头晕、胸闷等先兆症状。
3)发病特点:发作突然,醒后如常人,醒后对发作时情况一无所知,反复发 作。
(2)病史
1)病史特征:有家族遗传史,或产伤史,或脑部外伤史。 2)诱发因素:常因惊恐、劳累、情志过极而诱发。 3)发病年龄:任何年龄、性别均可发病,但多在儿童期、青春期
或青年期。
西医范围
西医学中的原发性、继发性癫痫,均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治。
【病因病机】
痫病的病因主要为七情失调、先夭因素、脑部外伤及他 病之后等,导致痰浊内阻,脏气不平,阴阳偏胜,气机 逆乱,引动伏痰神机受累,元神失控,心脑神机失用。
1.常见病因
(1)禀赋不足
“病从胎气而得之”,孕妇惊恐,惊则气乱,使 母体气机及胎气逆乱,脏气不平,或恐则精却, 精伤而肾亏,胎元易损,影响胎儿发育,出生后 易于发病;或妊娠期间,母体多病,服药不当, 损及胎儿而成为发病的潜在因素。
痫病
【学习目标】
知识要求 1.掌握痫病的辨证要点、常见辨证分型、治法和方药。 2.熟悉痫病常见病因病机、类证鉴别、预防调护方法。 3.了解痫病的概念、源流及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技能要求 1.能够对痫病患者的常见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2.能够熟练地为痫病患者开展预防与调护指导。
案例导入
江某,男性,70岁。因“突发全身抽搐1次”于2016年9月24日 来诊。
明代医家王肯堂对癫、狂、痫做了明确的划分。虞挎指出:“痫 病主乎痰,因火动之所作也白丸、朱砂滚痰丸、碧霞丹、控涎丹、牛 黄泻心汤、牛黄清心丸。
清代王清任认为痫病的发生与元气虚“不能上转入脑髓”,与脑 髓瘀血有关,并创龙马自来丹、黄芷赤风汤治之。
【概述】
概念
痫病是指由先夭因素、脑部外伤、情志失调因素导致神机受累, 元神失控,心脑神机失用而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的神志异常病证, 临床以发作时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 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 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有疲软乏力等症状。本 病亦称“癫痫”,俗称“羊痫风”。

痫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痫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痫病(颞叶癫痫)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痫病的诊断标准。

(1)全面性发作时突然晕倒,项背强直,四肢抽搐。

或仅双目瞪视,呼之不应,或头部下垂,肢体无力。

(2)部分性发作时可见多种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部抽搐而无突然晕倒,或幻视,或呕吐、多汗,或言语障碍,或无意识的动作等。

(3)起病急骤,醒后如常人,反复发作。

(4)有家族病史,每因惊恐、劳累、情志过极等诱发。

(5)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等先兆。

(6)脑电图检查有阳性表现,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

(7)应注意与中风、厥证、痉病等鉴别。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2007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具有典型颞叶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脑电图显示颞部导联癫痫样放电。

(1)内侧颞叶癫痫:①具有典型颞叶内侧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如上腹部感觉异常、恐惧等先兆,口咽及运动自动症等;②脑电图显示前或前中颞癫痫样放电;③MRI显示颞叶内侧病灶、海马硬化或正常。

(2)外侧颞叶癫痫:①具有典型颞叶外侧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如听觉、前庭或复杂视幻觉等先兆;②脑电图显示后或中后颞癫痫样放电;③MRI显示颞叶外侧病灶正常。

(二)证候诊断1、痰气郁滞证:发作时神情呆滞,目瞪如愚,或咂嘴、舔唇、咀嚼、吞咽,或寻衣捻物,或错语独行,或莫名伤悲,或妄见妄为,或鼻闻焦臭,或气上冲胸,恶心、胸闷、心慌等。

甚者继而昏仆,目晴上视,口吐白沫,手足搐溺,喉中痰鸣或口吐涎沫,移时苏醒,头晕如蒙,静而少言,或神情呆钝,智能减退,胸部闷塞,胁肋胀满;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玄滑。

2、痰火扰实证:发时或咀嚼、吞咽,寻衣捻物,或视物颠倒,或狂乱无知,狂言妄走,或猝然扑到,不省人事,四肢强痉拘挛,口中有声,口吐白沫,烦躁不安,气高息粗,痰鸣漉漉。

中医内科学——痫证

中医内科学——痫证
频繁发作,以治标为主,着重清泻肝火,豁痰熄风,开窍定痫; 平时病缓,则补虚以治其本,宜益气养血,健脾化痰,滋补肝肾,
宁心安神。
分证论治
1.风痰闭阻证
主症:发病前常有眩晕、头昏、胸闷、乏力、痰多,心情不悦。 兼症:痫病发作呈多样性,或见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
或伴尖叫与二便失禁,或短暂神志不清,双目发呆,茫然所失, 谈话中断,持物落地,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 舌象:舌质红,苔白腻, 脉象:脉多弦滑有力。
旋覆花化痰降浊; 便溏者,加焦米仁、炒扁豆、炮姜等健脾止泻; 夜游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生铁落等镇心安神。
心肾亏虚证,神思恍惚,持续时间长者,加阿胶补益心血; 心中烦热者,加焦山栀、莲子心清心除烦; 大便干燥者,加玄参、天花粉、当归、火麻仁以养阴润肠通便。
3.局限性发作可见多种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部抽搐而无突然昏倒, 或凝视,或语言障碍,或无意识动作等。多数在数秒至数分钟即止。
4.发作前可有眩晕、胸闷等先兆症状。 5.发作突然,醒后如常人,醒后对发作时情况不知,反复发作。 6.脑电图在发作期描记到对称性同步化棘波或棘一慢波等阳性表
现,有条件做CT、磁共振等相应检查。
治法:清热泻火,化痰开窍。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青黛、芦荟、大黄、黄芩、栀子、姜半夏、胆
南星、木香、积实、茯苓、橘红、人参、石菖蒲、麝香、当归。
3.瘀阻脑络证
主症: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 兼症:常伴单侧肢体抽搐,或一侧面部抽动,颜面口唇青紫。多
继发于颅脑外伤、产伤、颅内感染性疾患后遗症等。或先天脑发 育不全, 舌象: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薄白, 脉象:脉涩,或弦。
窍。 痫病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痫病之痰,具有随风气而聚散和胶固难

中医内科学_刘刚_第14章痫病

中医内科学_刘刚_第14章痫病

(二)厥证与痫病
厥证除见突然仆倒、昏不知人主症外,还有面色苍白、 厥证除见突然仆倒、 昏不知人主症外, 还有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而无口吐涎沫、两目上视、 四肢厥冷,而无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和病作怪叫 之见症 。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病情轻重 1.辨病情轻重 (1)一般持续时间长则病重,短则病轻; )一般持续时间长则病重,短则病轻; (2)间隔时间久则病轻,短暂则病重。 )间隔时间久则病轻,短暂则病重。 2.辨症候虚实 2.辨症候虚实 痫病之风痰闭阻、痰火扰神属实, 痫病之风痰闭阻、痰火扰神属实,而心 脾两虚、肝肾阴虚属虚。 脾两虚、肝肾阴虚属虚。发作期多实或实中 挟虚,休止期多虚或虚中挟实。 挟虚,休止期多虚或虚中挟实。阳痫发作多 阴痫发作多虚。 实,阴痫发作多虚。
发作期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休止期
1.痰火扰神 1.痰火扰神
审证要点: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咯痰不 审证要点:急躁易怒,心烦失眠, 口苦咽干,便秘溲黄。 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 治法:清泻肝火,化痰宁神。 治法:清泻肝火,化痰宁神。 方药:当归龙荟丸。 方药:当归龙荟丸。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休止期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分证论治
1.阳痫 1.阳痫
审证要点:癫痫主症+面色潮红,舌质红, 审证要点:癫痫主症+面色潮红,舌质红, 苔多白腻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苔多白腻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治法:急以开窍醒神,继以泻热涤痰熄风。 治法:急以开窍醒神,继以泻热涤痰熄风。 方药: or黄连解毒 方药:针刺 +清开灵注射液 or黄连解毒 or定痈丸 汤 or定痈丸 。
六、预防与调护
1.控制诱因是防止发作的重要措施 。 控制诱因是防止发作的重要措施 2.避免劳欲过度 。 避免劳欲过度 3.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 4.保持心情舒畅 4.保持心情舒畅 。

《中医内科学》_第八节癫病_中医世家

《中医内科学》_第八节癫病_中医世家

《中医内科学》_第八节癫病_中医世家癫病是由于情志所伤,或先天遗传,导致痰气郁结,蒙蔽心窍,或阴阳失调,精神失常,临床表现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喃喃自语,出言无序,静而多喜少动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的精神病。

青壮年多见,近年来少年发病者有增加趋势。

早在《内经》即对本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治疗均有较系统的描述。

如《灵枢·癫狂》有“得之忧饥”、“大怒”、“有所大喜”等记载,明确了情志因素致病。

对其症状的描述说:“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

为了观察病情变化,首创“治癫疾者常与之居”的护理方法,至今也有实际意义。

《素问·脉解》又说:“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颠疾也”,指出了火邪扰心和阴阳失调而发生癫病、狂病。

《难经·二十难》提出了“重阴者癫”、“重阳者狂”,使癫病与狂病相鉴别,但直至金元时期,癫、狂、痫同时并称,混而不清。

到了明代,王肯堂始将其详细分辨,《证治准绳·癫狂痫总论》说:“癫者或狂或愚,或歌或笑,或悲或泣,如醉如痴,言语有头无尾,秽洁不知,积年累月不愈”;“狂者病之发时猖狂刚暴,如伤寒阳明大实发狂,骂詈不避亲疏,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痫病发则昏不知人,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而瘛疯抽掣,目上视,或口眼喁斜,或口作六畜之声”。

为后世辨证治疗提示了正确方向。

《医林改错·癫狂梦醒汤》指出“癫狂……乃气血凝滞脑气”,从而开创了以活血化瘀法治疗癫病及狂病的先河。

西医学精神分裂症及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症,其临床表现与本病类似者,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1.情志所伤心藏神,主神志,肝藏魂,主疏泄。

若恼怒郁愤,则心气不平,肝失疏泄,气机失调,扰动心神而成;或肝郁不解,木气太过,克伐脾土,水渎失职,痰湿内生,或肝郁化火,则痰火逆乱,心神被扰而成;若暴怒不止,则气机痹阻。

血行滞涩,日久为瘀,或瘀痰互结,瘀阻升降之机,终由阴阳失司而成。

癫和痫中医名词解释

癫和痫中医名词解释

癫和痫中医名词解释癫和痫都是中医中常见的疾病名称,属于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

癫痫病是指多次发作性的意识丧失或意识障碍、全身或局部肢体抽搐或不自主运动等癫痫发作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是由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引起的。

痫病则是在中医学中的通称,是指某人经常发生抽搐、令人难以控制的不自主运动或者说不自觉性失神的一类疾病。

中医认为,癫痫病的发生是由于抽风、惊恐、过度疲劳等因素引起的心神错乱,致使脾肺失司、肝肾不固,魂魄外出,而使脑髓失常而引起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大发作,即身体呈阵挛状、全身僵硬,甚至口吐白沫等;另一种是小发作,表现为作呕、抽肌、抽风等症状,持续时间较短。

痫病是由于饮食失节、情志不遂、劳倦过度等内在因素和蚊虫咬伤、外伤损伤等外在因素导致肝肾亏损、脏腑失调而引发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痉挛、抽搐、口吐清沫等。

中医认为,痫病的治疗应从调节脾肺、肝肾、心神等方面入手,且每个治疗方案都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个性化调整。

在中医治疗癫和痫方面,通常采用中药辅助治疗,并配合针灸、推拿等辅助手段。

中药治疗主要的药物有制霸散、灵素颗粒等,能够清热解毒、安神止痫。

在针灸治疗中,慢性、复杂的癫痫患者可以采用“周天络脉穴”、癫痫病灸等疗法,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按摩、推拿及气功等调节情志,增加体质,使神志舒畅,起到缓解癫痫病的作用。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癫和痫的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病情给予个性化的调治,采用中医治疗方法,配合科学的饮食及日常作息管理,对缓解病情和控制疾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同时,患者还需要在饮食、起居等方面加以调理,保持心态平和,以改善身体状况,增强免疫力,减少病情反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痫病痫病痫病为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病证,俗称“羊痫风”,又名“癫痫”。

典型表现为突然尖叫一声,意识丧失,甚则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强直抽搐,移时可自行苏醒,缓解期平如常人。

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有疲倦乏力等症。

要点一概述痫病的病名首见于《内经》。

《内经》不仅提出“胎病”、“癫疾”的病名,并指出其发病与先天因素有关。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所创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常被后世移用治疗痫症。

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出多种因素导致脏气不平,阴阳失调,神乱而致病。

明﹒朱丹溪《丹溪心法》云:“无非痰涎壅塞,迷闷心窍。

”强调痰迷心窍引发。

《临证指南医案》说:“痫之实者,用五痫丸以攻风,控涎丸以劫痰,龙荟丸以泻火;虚者,当补助气血,调摄阴阳,养营汤、河车丸之类主之。

”王清任则认为痫证的发生与元气虚,“不能上转入脑髓”,和脑髓瘀血有关,并创龙马自来丹、黄芪赤风汤治之。

西医学中的癫痫,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要点二病因病机(一)痫病的病因1.先天因素2.七情失调3.脏腑失调4.脑部外伤1.七情失调大惊大恐→气机逆乱→肝肾受损→阴不敛阳而生热生风脾胃受损→精微不布→痰浊内聚→遇诱因→痰浊随气上逆,或随火炎,或随风动→蒙蔽心神清窍→发作《素问﹒举痛论》:“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或素蕴风痰→因于惊恐→易患痫病2.先天因素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惊则气乱→胎气逆乱,脏气不平恐则精却→精伤而肾亏→胎元易损→出生后易于发病妊娠期间——母体多病,服药不当→损及胎儿→成为发病的潜在因素3.脑部外伤跌仆撞击,出生时难产→脑窍受损,瘀血阻络→经脉不畅,脑神失养→神明失用4.其它六淫之邪所干、饮食失调、患他病后→脏腑受损→积痰内伏→劳累过度、生活起居失宜→气机逆乱,触动积痰→生热动风→壅塞经络,闭塞心窍,上扰脑神→痫病(二)痫病的基本病机及转化痫之为病,病理因素总以痰为主,每由风、火触动,痰瘀内阻,蒙蔽清窍,气机逆乱,元神失控而发病。

以心脑神机失用为本,风、火、痰、瘀致病为标。

其中痰浊内阻,脏气不平,阴阳偏胜,神机受累,元神失控是病机的关键所在。

痫病与五脏均有关联,但主要责之于心肝。

顽痰闭阻心窍,肝经风火内动是痫病的主要病机特点。

要点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痫病的诊断要点1.任何年龄、性别均可发病,但多在儿童期、青春期或青年期发病,可有家族史,每因惊恐、劳累、情志过激或饮食不节诱发,也可无明确诱因而发病。

2.典型发作时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两目上视,口吐涎沫,或有异常叫声,或仅有突然呆木,两目瞪视,呼之不应,或肢软无力,头部下垂,面色苍白等。

3.局限性发作可见多种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部抽搐而无突然昏倒,或语言障碍,或凝视,或无意识动作等,多数在数秒或数分钟即止。

4.发作前可有眩晕、胸闷等先兆症状。

5.发作突然,醒后如常人,反复发作,病程较长。

6.脑电图在发作期可描记到对称同步化棘波或棘慢波等阳性表现。

(二)类证鉴别1.痫病与中风的鉴别典型发作痫病与中风病均有突然仆倒,昏不知人等,但痴病有反复发作史,发时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作怪叫声,可自行苏醒,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而中风病则仆地无声,很少有抽搐见症,昏迷持续时间长,醒后常有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斜、言语謇涩等后遗症。

2.痫病与厥证的鉴别厥证除见突然仆倒,昏不知人主症外,还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见口噤,握拳,手指拘急,而无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和病作怪叫之见症,严重者可一厥不复,临床上不难区别。

3.痫病与痉证的鉴别两者都具有四肢抽搐等症状,但痫病仅见于发作之时,兼有口吐涎沫,病作怪叫,醒后如常人。

而痉证多见持续发作,伴有角弓反张,身体强直,很难自行恢复,且往往伴有发热,经治疗恢复后,或仍有原发疾病的存在。

要点四辨证论治1.辨病性来势急骤,神昏猝倒,不省人事,口噤牙紧,颈项强直,四肢抽搐者,病性属风;发作时口吐涎沫,气粗痰鸣,呆木无知,发作后或有情志错乱,幻听,错觉,病情属痰;有猝倒啼叫,面赤身热,平素或发作后有大便秘结,口臭苔黄者,病性属热;发作时面色潮红、紫红,继则青紫,口唇紫绀,或有颅脑外伤、产伤等病史者,病性属瘀。

2.辨病情轻重判断本病之轻重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病发持续时间之长短,一般持续时间长则病重,短则病轻;二是发作间隔时间之久暂,即间隔时间短则病重,间隔时间长则病轻。

其临床表现的轻重与痰浊之浅深和正气之盛衰密切相关。

3.辨虚实临床上,痫病频发,神思恍惚,失眠健忘多梦等病证多为虚证;突然跌倒,痰浊内盛,心烦口苦者多为实证。

另外,气机逆乱在本病有重要意义,清气不升属虚,常有气短神疲、脉弱无力等表现;浊气不降属实,常有脘腹胀满、二便不利、脉滑有力等表现。

(二)痫病的治疗原则1.急性发作时应立即抢救,豁痰、开窍、醒神、止抽搐,迅速针刺人中、内关等穴并用搐鼻散搐鼻。

2.缓解期宜分标本虚实。

频繁发作,以治标为主,着重清泻肝火,豁痰息风,开窍定痫;平时则补虚以治其本,宜益气养血,健脾化痰,滋补肝肾,宁心安神。

各型均应适当加入重镇潜阳、平肝化痰之品,以控制复发。

若痫症日久,风痰入络可考虑根据患者体质、病情,酌情使用虫类药搜剔治疗。

(三)痫病的分证论治1.风痰闭阻证发病前常有头昏,眩晕,乏力,胸闷,痰多,心情不悦等。

发作多样性,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或伴尖叫与二便失禁,或短暂神志不清、双目发呆、茫然所失、持物落地、谈话中断,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舌质红,苔白腻,脉多弦滑有力。

治法:涤痰息风,开窍定痫。

代表方:定痫丸加减。

常用药:天麻、全蝎、僵蚕、川贝母、胆南星、姜半夏、竹沥、石菖蒲、琥珀、茯神、远志、茯、陈皮、丹参等。

临证参考——全虫、僵蚕等虫类搜剔经络药物可研粉吞服,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且不可骤用重剂肝火痰热者—治宜清郁热,泻肝火,清郁热尚可予丹皮、赤芍、柴胡、大黄等;清肝火尚可用黛蛤散2.痰火扰神证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吼叫,平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口苦咽干,咳痰不爽,便秘溲黄,病发后,症情加重,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泻火,化痰开窍。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青黛、芦荟、大黄、黄芩、栀子、姜半夏、胆南星、木香、枳实、茯苓、橘红、人参、石菖蒲、麝香等。

3.瘀阻脑络证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有单侧肢体抽搐,或见一侧面部抽动,颜面口唇青紫,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涩或弦。

多继发于颅脑外伤、产伤、颅内感染性疾患后,或先天脑发育不全。

治法:活血化瘀,息风通络。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常用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老葱、地龙、僵蚕、全蝎等。

4.心脾两虚证反复发病,神疲乏力,失眠多梦,体瘦纳呆,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

治法:补益气血,健脾宁心。

代表方: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陈皮、姜半夏、当归、丹参、熟地、酸枣仁、远志、五味子等。

临证备要——本证常由后天之本失于调养所致,故治疗应调理后天,补益脾胃5.心肾亏虚证痫病频发,神思恍惚,心悸,失眠健忘,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面色晦暗,两目干涩,耳轮焦枯不泽,大便干燥,舌质淡红,脉沉细而数。

治法:补益心肾,潜阳安神。

代表方: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菟丝子、枸杞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生牡蛎、鳖甲等。

单方、验方1.惊痫汤丹参30g、赤芍12g、红花4.5g、夜交藤30g、枣仁15g、地龙9g、珍珠母30g。

适用于瘀血阻络,心神不宁型。

2.气痫汤丹参30g、合欢皮30g、赤芍12g、红花4.5g、川楝子9g、青陈皮各9g、白芷6g。

适用于气滞血瘀型。

3.风痫汤丹参、大青叶、珍珠母各30g、赤芍12g、红花4.5g、葛根9g、薄荷3g、地龙9g。

肝阳化风,瘀血阻络4.痰痫汤丹参、夜交藤、珍珠母各30g、川芎、半夏、地龙、僵蚕各9g、红花4.5g、胆南星6g。

痰瘀交阻,肝风内动。

名老中医经验1.阴阳分治(宋选卿)阳痫——病程较短,体质强壮,平素面色红润,颧红,便干,尿黄,发病急,口吐涎沫稠粘,舌质绛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方用癫痫丸:钩藤、半夏、郁金、白矾、代赭石、守宫、鱼鳔、朱砂等组成。

阴痫——病程较长,体质虚弱,平时面色苍白,眼窝发青,大便多溏,小便清白,发病稍缓,口吐涎沫清稀,舌质淡红,苔白滑,脉沉缓无力。

方用龙角丸:炙马钱子、地龙、皂角、紫河车等。

2.癫痫病的治疗(丁保元)羚羊角粉1、钩藤、天麻、菊花、白蒺藜各10g、全蝎3g、僵蚕10g、胆南星5g、半夏10g、川贝母10g、黄芩6g、黄连3g、茯苓、茯神各10g菖蒲、远志各5g、辰砂、琥珀粉各3g、甘草3g、竹沥10ml 姜汁半汤匙。

熄风、祛痰、熄风为主,镇惊、开窍、宁心为辅。

3.谈治痫(许近仁)以温胆汤加味:陈皮6g、半夏9g、茯苓12g、炙甘草6g、竹茹6g、石菖蒲6g、郁金6g(杵)钩藤9g、僵蚕6g(微炒)生龙牡各9g、白矾1 g、朱砂1.5g(冲)、琥珀粉1.5g(冲)。

祛痰开窍,镇惊熄风。

4.痫风散治疗癫痫(唐文轩)炙全蝎18g、炙蜈蚣10g、熊胆6g、牛黄6g、马宝18g、炙僵蚕10g、朱砂10g、制半夏18g、郁金18g、白矾6g、生大黄30g、橄榄18g。

上药共研细末,混匀。

每次服6克,开水送下。

本方涤痰熄风,宣窍定痫。

专方辨证论治1.龙牡柴桂汤生龙牡各20-30g、白芍10-15g、党参、茯苓、桂枝、半夏8-12g、柴胡、生姜、大枣各6-12g、黄芩、大黄、石菖蒲各5-8g、远志、甘草各3-5g。

熄风止痉,育阴潜阳。

2.止痫汤煅青礞石20g、天麻、钩藤、胆星、炙全蝎、炙蜈蚣、水蛭、当归、僵蚕各10g。

煎汤口服,日1剂。

功用:熄风止痉,豁痰逐瘀。

3.加味佛手散当归30-60g、川芎15-30g、丹参15-30g、炮山甲9-12g、地龙9-12g、路路通15-20g。

水煎服,日1剂。

功用:活血化瘀,化痰止痉。

药理: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改善脑血循环和血氧供应,增强机体抗缺氧性,有促进癫痫缓解的作用。

4.止痉除痫散生龙骨、生牡蛎、钩藤、降香各60g、紫石英、寒水石、白石脂、赤石脂、生石膏、滑石粉、生赭石各45g、桂枝、干姜、大黄、甘草各15g。

共为极细末,成人每次服5g,每日2-3次。

小儿3岁以内服0.5-1g,5-10岁可酌加至2g。

连服1-3个月。

功用:镇静止搐。

试题:简述痫病痰火扰神证的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临床表现: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吼叫,平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咳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病发后,症情加重,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