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交流史绪论 共27页PPT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在对外交往中的强势地位日渐消失,但在政治、 经济和文化交往中依然保持平等、互惠的格局。
耶稣会传教士担负起东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的使命, 成为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分期的使者。
虽然中国经济和科技逐渐落伍,但中学西传依然是 中西文化交流的主流。
陆上交通日渐衰落,海路交通成为中西交往的主要 路线。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从中西文化关系看,中国在中西文化交往中处于主动的 强势的地位,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器物层 面上。 从外来文化的影响看,佛教的东传对中国社会及文化影 响极其深远;阿拉伯文化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 响;中亚的物产和艺术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增添了 绚丽的色彩。
3、中西文化交流史的主要内容
古典时期:
从直接交往的地区而言,主要是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 交往,13世纪后与欧洲的往来逐渐增多。 海陆丝绸之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尤其是西北 陆上丝绸之路。汉唐时期西北陆上丝绸之路极度繁荣。张 骞通西域、甘英出使大秦、唐僧西游、蒙古三次西征是这 一时期中西交通繁荣的历史见证。
近代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
中国社会开始全面卷入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化进程 中,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不再是平等互惠的关系,中国 在与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处于弱势地位。
西学东渐成为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往的主流。 “西”传统意义上地理文化的概念丧失,成为一个 带有意识形态意蕴的政治文化概念。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地理文化概念的西域文 化,即东亚文化圈以外 的其他文化(远古至15 世纪前期)
欧洲文化(晚明前清)
政治文化概念的欧美文化 (19世纪-)
因此,中国古代的“西域文化”主要指异域文
化。但不包括中国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等,也 即东亚文化圈之外的其他文明都是异域文化。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中国人为何把来自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 洲的外来文化统称为西域文化呢?
首先在于其他文明体系在地理方位上都位于中国的西 部。
更主要的也最根本的是文化特质的迥异。在人类四大 文明体系中,欧洲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南亚文化圈有 着紧密联系,甚至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由于语言、 宗教思维的共性,造就了三大文化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这 种联系和影响更因战争的纠葛而加强。中国文化自成体系, 在上述几个方面与其他文明少有联系。
在对外交往中展现出比较开阔的胸襟和自信的态 度。
从直接交往的地区而言,主要是与中亚、西亚和 南亚的交往,13世纪后与欧洲的往来逐渐增多。
从交通路线来看,以陆路交通为主,从两宋开始, 海上交通日渐繁荣。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2、中西文化交流史各阶段的特点
晚明盛清时期的特点:
“西”不仅是方位名词,同时也是一种文化 符号,是一个内容非常宽泛的地理文化概念。 如:周穆王西巡、唐僧西游、成吉思汗西征、 郑和下西洋、西学东渐等。因此,“西”在中 国 人的观念世界里是一个别具异国情调的概念。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1、中国传统文化中“西”的概念
中国人对于“西”的认识: 从地理方位讲,西即西方,古称西域。中国人
2019年版
复兴期(民国)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古典时期(从远古至15世纪前期)
第 二 种 晚明盛清时期(15世纪后期-19世Leabharlann Baidu初) 观 点
近代(19世纪)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2、中西文化交流史各阶段的特点
古典时期的特点:
中国在中西文化交往中处于主动的强势的地位, 尤其是汉唐、元明清时期。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晚明盛清时期
从直接交往的地区而言,主要是欧洲国家,传教士成为中 西文化交流的使者。海上丝绸之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 通道。 从中西文化关系看,中欧之间依然是平等互惠关系,但双 方也开始了文化主导权的争夺,礼仪之争就是典型表现。 从传播的内容看依然是一个中学西传的过程,具有突出的 单向交流特征。 从传播的影响看,中国文化尤其是思想文化对欧洲产生了 很大影响,集中表现为儒家思想对欧洲启蒙运动的深刻影 响。
1、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分期
2、中西文化交流史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3、中西文化交流史的主要内容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1、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分期
肇始期(远古至战国)
发展期(秦汉至南北朝)

一 高峰期(隋唐)
种 观
繁荣期(宋元)
《中外文化交流 史》,王介南著, 书海出版社,
点 调适与会同期(明清)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3、中西文化交流史本质
中西文化交流史是中国文化与异域文化认 识、交往和对话的历史。它不是中国与中亚、 南亚、西亚北非和欧洲关系的总和。它的研究 对象是中西文化相互关系的演变历程及其规律 性。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主要内容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中西文化交流史
主讲:王明月 历史系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一、关于中西文化交流史
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分期
三、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一、关于中西文化交流史
1、中国传统文化中“西”的概 念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2、中国人的“天下观”
天下即中华。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 下 包括中华和四裔(夷狄) 观
包括绝域,指遥远的西方世界
中国人主要是在第一和第二种意义上使用天 下概念,也就是说中国人是从文化层面理解“天 下”的。东亚世界笼罩在中国文化圈之内,西方 世界非我族类,是中国人“天下观”的主要内容。
对西域的认识经历了渐进式的演变历程:
帕米尔高原东西两侧的中亚 地区(先秦时期)
中亚、西亚、南亚、地 中海(秦汉至明初)
包括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时期)
特指欧洲 (晚明前清时期)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中国人对于“西方文化”的认识:
中国人对“西域文化”的认识也经历了渐进式的演变历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