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修三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 油等矿产资源
5.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方式
熟制 工业类型
5.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
耕作方式 熟制 工业类型
长江三角洲
水田耕作 一年两——三熟 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
旱作农业 一年一熟 重化工业
6.地理环境对生活活动的影响
请看课本P4“活动”:
比较内容
差异: 1 地理位置 2 气候条件 3 土地条件 4 矿产资源条件 5、其他:河流 植被 地形 影响: 1 农业 2 工业
比较
1.地理位置差异: (1) 在中国的位置
1.地理位置差异: (2)纬度位置(3)海陆位置
2.气候条件差异
3.土地条件差异
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表
用案例说明: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 东到海边,包括江苏、浙江两省部分地区和整个上海市, 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只有少数小 山丘像孤岛一样矗立在平原之上。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 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
松嫩平原位于东北腹地,东靠长白山地,西接科尔 沁草地,北枕大小兴安岭,南至辽河干流以北,跨黑龙江、 吉林、辽宁三省,共辖53个县(市)。土地总面积19.5万 平方千米,1990年年末人口3466万,分别占东北区的 20.4%和34.6%。
地理环境
农业生产 开发早期 发展方向 发展水平 区域 不同 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
商业
工业生产
工商业社会 内涵和特征
干旱 区 半干 旱区
半湿 润区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班级:学号:姓名:【学习要求】1、区域的含义。
2、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长江中下游平原与松嫩平原比较。
3、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重点难点】1、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长江中下游平原与松嫩平原比较2、学会基本的区域分析方法。
【自主探究】知识点一:区域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单位,它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和边界。
3、不同区域由于的差异,人们的生活特点有许多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发展等也存在差异。
知识点三: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土壤使人们的开垦困难,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农业。
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农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和生产基地。
3、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人口、城市,人均耕地,生产规模,商品率,农业生产在全国中的地位下降。
【小试牛刀】【基础题】读右图,回答1~3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3、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该标志物应位于图l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读右图:我国三大自然区(I、II、III),回答4~5题。
4、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A.地形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C.土壤条件不同 D.光照条件不同5、有关I、II、III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有()A.II区比III区纬度高,故热量较III少B.III区比II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II区强C.III区与I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D.II区比I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与I区北部为界6、制约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的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因素,发生在()①船舶被广泛用作交通工具之后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工具的改良之后③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④工商业得到充分发展之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桑蚕基地④淡水鱼基地⑤热带水果产地⑥油料作物生长基地 ⑦长绒棉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⑦ D.④⑤⑥⑦⑧【提升题】8、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比较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节
2 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原始开发期间 自然 开发 地理环境对农业 状况 时期 生产活动的影响 稠密 早期 的水 中后期 系
交通的阻隔 交通的天然水道
原因分析
人们利用和改造 自然能力地下 船作为交通工具 被广泛使用 人们利用和改造 自然能力低下 农业生产工具的 改进和生产技术 的提高
域经济发展也就指望旅游业了。
P3 传统民居,现代住宅
• 1.南北方传统民居和城市住宅楼的区别
观察以下建筑的特点,说出其分布的南北方位置。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降水
气温
季节变化大,冬季 寒冷。 墙体严实厚重,建 筑成本高
北 方
南 方
太阳高度小,光照弱。 降水少。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 屋顶坡度小,房檐 房屋高度与进深小且 窄 楼间距大
黏重 早期 的土 中后期 壤
开垦困难,耕作业 发展缓慢 不再是限制条件, 农业发展较快
(2)工商业发展以后-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 总体地位 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①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 高的优势 ②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 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 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 ①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 平均水平 ②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 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 商品率较低。
2、探究活动
暑假,哈尔滨某高中的学生张明准备从家乡出发,按如下设计 的线路去考察、体验生活:哈尔滨一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 区一山西太原附近地区一江苏南部平原地区一江西井冈山地区 一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试根据上述的线路及到达的考察点,查 阅有关资料,讨论沿途及各考察点所能观察到的自然和人文景 观,分析导致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的原因。
高中地理必修3
区域地理学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商业的发展 开发早期 科技进步 同一地理环境下,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改造自 然能力 低下 利用和改造自 然的能力增强 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生产力水平不同,人类对地理环境的 河网密布 船作为交 生产工具改 通工具被 进,生产技 利用改造不同 广泛使用 术改良 水系 土壤
一、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 土壤、矿产资源等方面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北纬43°~48°,地处我国 东北地区的中部 温带季风气候 河流密度小 黑土分布广泛集中连片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 土地 矿产资源
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 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 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网密布,河湖众多 水稻土为主土地较为分散 矿产资源贫乏
了解区域地理 环境条件
趋利避害、因 地制宜、因时 制宜发展区域
区域可持续发展
想一想东营具有什么样的地理环境条件?它 们对东营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家计委在东营推广万亩 水稻田开发,但是,今天我们在东营并未看到 这一景象。结合水稻生长条件和东营地理环 境条件分析。
1.一般年份(不考虑气候异常),在冬 季羽绒服北方比南方畅销 2.南方以大米为主食,北方以面食为主 食 3.从北到南,民居屋顶坡度逐渐增大 4.自古有南船北马之说 小结:地理环境不仅影响区域生产,还影响人们生活,不 同区域地理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特点也不同
地形平坦为平原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农 区 业 主要作物 水稻(主)、油菜、棉花等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域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区域发展 发 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展 其他方面 水产业较为发达 其 工业 他 商业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商业贸易 生活活动 衣、食、住、行
活动
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 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 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 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 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 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 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 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 距比南方大。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南充高中 岳鹏程
一、区域
1. 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
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 方法划分出来的。
2. 分类: 按划分标准不同,区域可分为各种类型。
(1)按性质划分的区域类型 自然区域 经济区域 社会、文化区域
(2)按方式划分的区域类型 区划区域 类型区域
开发早期
改造自然能力低下
水系成了交通阻隔 土壤黏重、开垦困难
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发展阶段 科技进步
船作为交通工 具被广泛使用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技术改良 多水而黏重的土 壤适合种植水稻
稠密的水系成了 天然的水道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社会
粮食是重要影响因素
水稻单产高 地理条件适合种水稻 劳动力丰富 长江中下游平原成 为粮食主要产地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 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 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 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 午有阳光照射,房间距自南向北逐渐增大。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三角年降水量较多,受季风气候影响,呈现出由南向 北减少的分布规律;松嫩平原降水量较少,受季风气候 和地形的影响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分布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会 产生哪些影响? 长江三角洲:水田耕作、分散 松嫩平原:旱地耕作、集中。
P3活动1:从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看 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屋顶坡度增大。 对保温要求降低、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
思考: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 理环境对该区域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①开发早期
开发早期
改造自然能力低下 水系成了交通阻隔 土壤黏重、开垦困难
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②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科技进步
船作为交通工 具被广泛使用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技术改良 多水而黏重的土 壤适合种植水稻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 玉米、春小麦、 大豆等 一年一熟
耕作方式 农 人 业 类 活 动 差 其 异 他 生 产 活 动
主要作物 作物熟制
水田耕作
水稻(主)、油 菜、棉花等 一年两熟至三熟
特色
工业 商业
水产业较为发达 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化工业基地
练
习
以下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条件的比 较,错误的是: A.松嫩平原黑土土壤肥沃,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 水稻土,不如黑土生产力高 B.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食的 商品率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 展水田耕作,一年两熟至三熟 D.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面积广,水产业比松嫩平 原发达
【读图思考】
1、气候区的边界是明显的还是过渡的?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业
水稻(主)、油菜、 玉米、春小麦、 棉花等 大豆、亚麻等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水产业较为发达 西部发展畜牧业
长江三角洲的农作物
松嫩平原上的大豆、春小麦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人 交通 陆运发达 水陆空等运输发达 类 我国的 活 工业 我国重要的 重化工业基地 动 综合性工业基地 差 城市 异 沿河、海和铁路分布 沿铁路分布 除此之外,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还会 产生其他影响吗?
地 理 位 置
气 候 条 件
土 地 条 件
矿 产 资 源
开发早期 农业社会
地理环境差异 农业生产 商业 工业生产
不同区域 发展(横向)
区域
区域发展 不同阶段 (纵向)
工商业社会
内涵和特征
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 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傣族竹楼
陕西窑洞
蒙古包
江南水乡
广东的骑楼
因纽特人的冰屋
【想一想】不同地区居住建筑景观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一.区域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区域的边界有的是明确的,有的是模糊的 (2)区域内部的性质相对一致 (3)区域的层次性
东北地区←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植被
区域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 区域内差异的主导因素
区域内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性
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西北干旱半干旱 青藏高寒区 区 农业活动 交通 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分布
对自然的影响
畜牧业和灌溉 农业 线路较稀,公 路交通为主 发展中 沿绿洲、河流 、铁路分布 荒漠化和盐碱 化 畜牧业为主 不便 人口稀少, 经济落后 稀少 微弱
地理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规划
地理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规划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各种现象、过程和规律的学科,它对区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规划作用。
通过地理学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通过探讨地理学在区域发展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来阐述地理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规划。
一、地理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1 自然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自然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等因素都会对区域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化进程产生直接影响。
在区域发展规划中,必须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因素,合理利用资源,调节产业结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人文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除了自然环境外,地理学还研究人文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人口分布、文化传统、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都会对区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人口密集的地区通常具有较为发达的经济,而落后地区人口稀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因此,在区域发展规划中,必须充分考虑人文环境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来促进人口流动和经济发展。
二、地理学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2.1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地理学研究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对于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可以满足人们对农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等各种不同用途土地的需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2.2 区域交通规划交通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地理学通过研究交通网络的布局、交通流量的分布,可以为区域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2.3 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地理学研究资源的类型、分布和效益,可以指导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
例如,根据能源资源的分布,制定合理的能源开发利用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2.4 城市规划与建设地理学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发展模式,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hj
北方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利于保温御寒;南方民居 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
(3)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 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从北到南,对保温要求降低,对通风纳凉要求提 高,同时,年降水量逐渐加大
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 差异的自然原因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案例:长江中下游平原
思考:为什么在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 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1.开发早期
地势_____ 平坦 土质_____ 黏重 地理 环境 _______ 河流、湖 泊和沼泽 _______ 分布较广
开垦 困难 _____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案例: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 地理位置
30°N附近,我国东部沿海 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松嫩平原
43°N~48°N,我国 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 强;东面有长白山阻挡, 多雨,雨热同期 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和生 长期短 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 黑土分布广泛;多为旱 田;土地较为分散;人均耕 地;集中连片;人均耕 地面积大 地面积小 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工商业时期
思考: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棉花的生产在全国的地位 日益下降? ______ 人口、 城市 _____ 长江 中下 游平 原 密集 人均耕地 低于 全国 ____ 水平 生产规 模较小 __ 粮 食 商 品 率 低 “ 粮 仓 ” 地 位 逐 渐 下 降
稠密的 水网 _____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练 习
• 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下列叙述不正 确的是: A.松嫩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度高且 多雨,但是由于纬度位置高,所以热量条件 不如长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 多雨,雨热配合条件好。 C.二者都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D.松嫩平原的温暖季节长,所以农作物的生 长期长
练 习
• 以下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条 件的比较,错误的是: A.松嫩平原黑土土壤肥沃,而长江中下游平 原是水稻土,不如黑土生产力高 B.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 食的商品率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 发展水田耕作,一年两熟至三熟 D.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面积广,水产业比松 嫩平原发达
区域: 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在地 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 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1、气候区的边界是明显的还是过渡的?
温带季风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 山地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过渡的
热带季风气候
2、同一个气候区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说一说,不同气候区的特点 温带季风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 高山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长三角年降水量较多,受季风气候影响,呈现出由南向 北减少的分布规律;松嫩平原降水量较少,受季风气候 和地形的影响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分布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会 产生哪些影响? 长江三角洲:水田耕作、分散 松嫩平原:旱地耕作、集中。
P3活动1:从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看 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全国粮、棉、桑蚕基地
③工商业大发展时期到现在
工商业的发展 城市稠密、 人均耕地少 水网稠密、 耕地破碎
地理答案与解析0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答案与解析0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案与解析1.B解析:图中是干湿地区及农业类型分布简图,反映不出面积大小、形状及边界的具体位置,故不选A。
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性,是区域划分的基本标准,从分界线上也可以反映出相对一致性,故B正确。
在干湿地区及农业类型中,图中并不能体现出区域进一步划分的信息,因此不存在下一级区域,故不选C。
400毫米、800毫米分界线虽是理论上的分界线,但并不明确,其界线是过渡性的,故不选D。
2.C解析:区域图中草原放牧区与农业区之间呈现不出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干湿地区与农业类型的联系呈现的是生产特点方面的内容;不同的干湿条件对农业向什么方向发展有重要影响;干湿条件影响农业的发展,其本身是农业生产的条件。
3.C解析:雨热同期主要是指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这主要得益于季风气候。
来自低纬度海洋的夏季风不仅带来了丰沛的水汽,也带来了充足的热量4.A解析:结合经纬网可知,甲、乙两盆地分别为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两盆地中的河流分别为塔里木河和长江。
结合两河流水文特征即可得出答案5.C解析:两盆地都是我国油气资源丰富地区,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6.A解析: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区域的客观性主要是地理差异和空间单位。
7.C解析:热量带、干湿区、三江平原其边界都有一定的过渡性。
02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答案与解析1.D解析: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植被稀疏,风蚀强烈,风沙危害普遍,生态环境更脆弱;土地荒漠化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且后者尤为重要;三江平原过度开垦造成的主要危害是湿地破坏。
2.C解析:江南丘陵典型红壤分布,植被破坏后形成寸草不生类似荒漠的“红色荒漠”景观”;西南喀斯特地貌区为石质山地,植被破坏后岩石裸露,石漠化突出;西北干旱区,降水少,植被稀疏,风蚀强烈,风沙危害严重,沙漠化普遍;黄淮海地区若灌溉不当,因地下水位上升,蒸发强烈易出现次生盐渍化。
文科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西 坡
B
C
东 坡
A
50 100 150 距离/千米
小资料:大盐湖是大盆地 地区最大的咸水湖。一万 多年前,它曾经是一个比 现今面积大20多倍、主要 接受冰川融水补给的淡水 湖,如今周边的冰川已消 退。
海 岸
落 基
气温/℃ 20 10 0 -10 -20
0 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月份 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38°N, 122°W)
课标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 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 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学习思路
什么是区域? 为什么要研究区域? 怎样研究区域? 因地制宜开发区域资源, 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区域差异,找出区域优势, 制定发展方向
纬度差异和冬季风的影响。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形成这种 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降水量是长三角由南向北减少,原因是受季风气候影响;松嫩平 原则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是受季风气候和地形的影响。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会产生哪些 影响? 河网密度大的长江三角洲适宜发展水稻种植,而河网密度小的松 嫩平原则适宜需水少的玉米、小麦、大豆种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研 究 思 路
人教版必修3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课标要求: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诧异3、以某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二、教材分析本章施必修3的概述部分,从总的大的角度阐述了“区域”这一概念,也通过案例阐述了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为后面分区域研究的学习打下基础。
而在两节中,第一节作为区域研究的主题贯穿了后面各章节的内容,因此应是重点内容,为后面各章节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和策略(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含义2.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诧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能举出实例,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去理解“区域”的含义,先引导学生回忆熟悉的区域,然后启发学生总结区域的基本特点,进而将所举的区域归类。
2.以长江三角洲和送嫩平原两个区域为例,比较他们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地、矿产等条件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一般方法。
3.引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变化,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培养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显示设问,由学生回答。
设问: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关。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
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
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是怎样划分的?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教师讲解]一、什么是区域:1、区域的内涵:(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
温带季风气候 黑土(肥沃)
旱地为主 集中连片
水稻土(肥沃)
水田为主 分散 少(低于全国平均) 贫乏
耕地分布
人均耕地
多(高于全国平均) 石油等矿产较丰富
矿产资源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玉米、春小麦、大豆 一年一熟 重化工业基地 落后
类型
农 作物 业 熟制 工业
水田耕作业、水产业 水稻、油菜、棉花 一年两熟到三熟 综合性工业基地 发达
长:由南向北递减。东南季风
松:由东向西递减。东南季风、长白山脉(地形)
P2思考题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 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长:稠密。水田为主、耕地分散。 松:稀疏。旱地为主、耕地集中连片。 P3活动题 1、(1)北方冬季漫长而严寒,南方夏季湿热而 漫长,降水量由北向南递增。 1、(2)冬季的保温和室内取暖。
城市分布
沿绿洲、河流、铁路 稀少,主要分布在 河谷中 分布
作业
高原之舟--牦牛
河谷低地农业
藏袍
共同点 经纬度位置 地理 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气候 条件 年降水量 气候类型 主要土壤 土地 条件 耕地类型
30°N附近,120°E 东临东海和黄海 东部地区中部,长江 入海口 1000-1200mm 水热条 亚热带季风气候
件较好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都是平原地区;Leabharlann 位于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43°-48°N之间,125°E 距海较远 东北地区中部 400-600mm
说出农作物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说出农作物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说出农作物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说出农作物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广东省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全套教案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在初中区域地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区域的概念以及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用区域的地理环境不用;同一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也不一样。
而每个区域特定的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发展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教学重点】1、区域的含义与特征2、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比较,以及区域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例举法、讲授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图片反应的景观不同,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一个地区发展有什么影响?什么是区域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2第一、二自然段,思考问题:什么是区域及其特征?(展示课件)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因此,通常区域具有区位(位置)面积、形状和边界)过渡:那么对于给定的一块区域,它又有哪些特征呢?(展示课件)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特征。
过渡: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由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下面我们通过以下案例,分析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师讲解:(课件展示)同学们,对一个区域发展进行分析,我们该如何下手呢?一般来讲,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最后由两者共同影响一个区域的发展水平和方向。
下面我们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分析这两个区域的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展示)读图回答下列表格。
学生活动:思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均是平原地区,且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均有很大差异,为什么呢?(展示课件)读两地的《地理位置图》、《气候》、《矿产资源分布图》等图,找出两者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这些差异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022-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三导学案: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
《地理环境对区域进展的影响》导学案[学习目标定位]1.了解区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2.通过对不同区域的比较,学会区域的分析方法,树立因地制宜的区域进展观.3.以某区域为例,理解区域不同进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主学习区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①空间单位,是人们在②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肯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具有肯定的③区位特征,以及肯定的面积、外形和边界.(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④地理环境条件,并对⑤区域进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思维活动】1.区域之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吗?试举例说明.答案不肯定.区域之间的界线往往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但其位置不肯定是明确的.诸如国家、行政区等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之间的界线是格外明确的,但诸如气候区、植被区等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进展的影响1.区域差异产生的缘由2.区域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区域因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位置经纬度30°N四周43°N~48°N海陆位置我国⑧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地处我国⑨东北地区中部气候类型⑩亚热带季风气候⑪温带季风气候共性特征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⑫水热条件组合好差异热量⑬丰富,降水多,水热组合好热量⑭少,降水少,生长期短土地地形平原平原耕地比较分散,人均耕地面积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肥沃的⑰水稻土,红壤酸性强、有机质少、黏重肥沃的黑土矿产贫乏丰富的石油等3.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进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区域经济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类型⑱水田耕作业、水产养殖业⑲旱地耕作业、畜牧业作物经济作物⑳油菜、棉花○21大豆、甜菜粮食作物水稻○22玉米、春小麦耕作制度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商业贸易沿海航线中枢,长江入海门户,交通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深居内陆,对外联系不便,商业贸易落后工业依托农业进展○23轻工业,运入矿产资源进展重工业,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利用资源进展重化工业,形成○24重化工业基地【思维活动】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松嫩平原作为我国商品粮基地之一,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答案与长江三角洲相比较,松嫩平原虽然水热条件欠佳,但也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成熟;加之地广人稀,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余粮多,商品率高,故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区域不同进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力量低下,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耕作业落后中期农业生产得到较快进展,成为鱼米之乡晚期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25削减,耕地被河网切割裂开,农业生产规模○26小,不利于○27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28低,粮棉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下降【思维活动】3.哪些地理因素的变化促使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进展?答案劳动力(人口)增加、农业技术的进展、土壤改良等.互动探究题探究点一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进展的影响【探究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_,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缘由分别是什么?(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答案(1)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纬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年平均气温高;松嫩平原纬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递减,主要是由于该地南部距夏季风的源地近,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降水丰富,而北部有所削减;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从东向西递减,是由于该地从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也越来越少.(3)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度大,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也较低;而松嫩平原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高.【名师点拨】区域差异的分析思路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也包括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区域地理环境是区域进展的重要基础,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深刻影响着区域的进展,具体表现如下:探究点二区域不同进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探究活动】读下图,回答问题.(1)当时该地的地理环境有何特点?限制当时该地经济进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当时该地区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缘由是什么?(3)“苏湖熟,天下足”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曾经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区,主要缘由是什么?(4)在农业生产走向规范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日,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全国粮仓”地位已经下降.缘由是什么?答案(1)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开垦困难. 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发困难,耕作农业进展缓慢.(2)①在开发早期,人们只能制造简洁的生产工具(木棒、石器等)从事农业活动.黄河中下游地区土质疏松,利于简洁工具的耕作;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土质黏重,开垦困难.②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燥,人们可以利用较早把握的浇灌技术进展农业;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湖沼泽较多,排水难度大.③黄河流域平原宽敞,利于进展交通运输;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网,成为交通的阻隔.(3)雨热条件好,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分.(4)①稠密的水网使耕地裂开,因此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难推广;②建设用地增加,人均耕地削减;③农业结构的调整.【反思归纳】分析区域进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思路分析区域进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要从两个方向进行:横向和纵向.横向即是区域间不同地理环境对区域进展水平、进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纵向即动态的社会经济条件的进展变化对区域进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例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个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进展水平和进展方向.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自我检测区对应训练一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进展的影响读下图,回答1~3题. 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缘由是 ( )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量不同 D.地形不同2.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A.气候资源优势B.生物资源优势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3.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④水田⑤水稻种植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重工业基地⑧旱地耕作业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D.②⑦⑧答案 1.B 2.D 3.B解析第1题,由甲、乙两地的农作物熟制及两地经纬度位置,可推知造成两地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缘由是热量.第2题,由甲图推断出P平原是松嫩平原,从而确定该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第3题,①②⑦⑧是甲图所示区域特征.对应训练二区域不同进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的进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进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4~5题.4.在区域进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次产业所占的比重快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进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5.下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进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进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挨次是( )A.A—B—C B.B—C—AC.C—A—B D.B—A—C答案 4.B 5.C解析第4题,在区域进展的初期阶段,区域经济进展刚刚开头,其次、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第5题,A点其次产业比重最大,B点第三产业比重最大,C点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可得出正确挨次.综合提升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经济网2021年7月22日电: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2 638亿斤,比2022年增加39亿斤,增幅1.5%.这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夏粮连续增产9年之后的第10个增产年头.材料二我国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完成下表.地区优势条件限制性因素甲乙夏季阳光充分、昼夜温差大丙旱涝灾难频繁(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下降,试分析其缘由.(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乐观意义.答案(1)见下表地区优势条件限制性因素甲人均耕地多热量不足乙水源不足丙光、热、水充分(2)自然缘由:地块小、土质黏重,河网密布.社会缘由: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土地,农业结构调整.(3)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供应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缓解粮食紧急的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结构,发挥地区优势.解析第(1)题,主要分析比较影响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等状况.第(2)题,自然缘由主要有河流多、地块小、土质黏重;社会缘由主要有人多地少,城市和工业进展占用大量土地,进展经济作物占用大片耕地.第(3)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中粮西运”有利于西部地区爱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基础过关]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性,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打算的.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名片.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安徽黄山市——黄山毛峰茶等.据此完成1~2题.1.黄山毛峰茶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黄山毛峰味道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 )A.市场优势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C.科技优势D.地理环境优势2.关于黄山毛峰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肯定的区位特征B.有肯定的面积和外形C.有肯定明确的界线D.地理环境对区域进展有深刻的影响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黄山毛峰茶品质优良主要是由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打算的.第2题,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行政区界;有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黄山毛峰茶产地没有明确界线.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是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区域进展方向也不同.据此完成3~4题.3.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B.地形C.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D.纬度位置和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4.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多为水田,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程度高B.温带季风气候,优越的水热条件,农作物能够一年两熟至三熟C.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广,水产业较发达D.长江三角洲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甜菜和棉花答案 3.D 4.C解析第3题,松嫩平原比长江三角洲的纬度位置高,接受太阳辐射能量少,再加上距冬季风的源地近,故年平均气温较低.第4题,长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水田,且较为分散;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种植水稻、棉花、油菜等作物.我国反映地理学问的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季节雨纷纷”、②“黄梅季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完成5~6题.5.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A.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西北地区B.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青藏高原C.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D.江淮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四川盆地6.属于谚语⑤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②河流众多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④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⑤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③④ D.②⑤答案 5.C 6.D解析第5题,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雨季开头得早)、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秦岭山脉.第6题,秦岭以南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河流众多,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地带性土壤为红壤,肥力较低,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甜菜喜温凉,是我国北方的经济作物.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一样,因此地理环境对区域进展影响很大.据此回答7~8题. 7.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性因素转变为现在的有利因素的是( )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8.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进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B.长江三角洲进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C.松嫩平原进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四周地区的煤、铁等资源D.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答案7.A 8.B9.图甲、图乙为“世界两个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甲、乙两个地区面积较大的是__________,推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甲、乙两地区自然条件.相同点不同点甲地乙地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3)比较甲、乙两地区进展中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相同点不同点甲地乙地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①________②________答案(1)乙乙所跨经纬度大(2)相同点不同点甲地乙地地理位置都濒临海洋濒临太平洋濒临大西洋地形均以平原为主地处长江三角洲西欧平原和中欧平原气候均为潮湿的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河网稠密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径流平稳(3)相同点不同点甲地乙地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①交通便利②市场宽敞劳动力充分资源丰富、技术发达[力量提升]读图,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回答10~12题. 10.甲、乙两盆地中的河流( )A.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B.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C.②河初春有凌汛现象消灭D.②河的汛期短于①河的汛期11.甲、乙两盆地进展工业的有利条件都是( )A.水运便利B.劳动力充分C.油气资源丰富D.气候适宜12.甲盆地的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主要是甲盆地( )A.地形平坦B.温差大,光照足C.土壤肥沃D.水源充分答案10.A 11.C 12.B解析第10题,结合经纬网知甲、乙两盆地分别为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两盆地中的河流分别为塔里木河和长江,结合两河流水文特征即可推断出答案.第11题,两盆地都是我国油气资源丰富地区,为工业进展供应了有利条件.第12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温差大,光照足,小麦品质优良.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13~14题.13.有关图中从阶段Ⅰ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削减③图示区域消灭了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4.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进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 D.市场答案13.A 14.D解析第13题,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林地面积削减,森林涵养水源的力量变差,河流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聚落由小城镇进展为中等城市,说明城市人口增加.第14题,从阶段Ⅲ到阶段Ⅳ,靠近城市的农业用地由耕地变为花卉、蔬菜用地,是城市人口增加、市场扩大的结果.15.读“我国东北某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造成流域内区域差异(分为A、B两区域)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2)结合图示分析区域的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B两区域进展的优势及其进展方向分别是:A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地形地貌(2)①区域具有肯定的面积、外形、范围或界线②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全都,并有别于其他同等级的区域③区域具有明显的区位特征(3)处于山地丘陵,林业资源较丰富,可进展林果业等处于平原地区,耕地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有充分的水资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适宜进展耕作业解析第(1)题,依据图例,A区域以山地为主,B区域以平原为主,两区域主要存在地形差异.第(2)题,结合图示两区域及区域的三个特点,得出结论.第(3)题,A地以山地为主,主要应以林业为主;B地以平原为主,主要以耕作业为主.。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
地理 环境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2、农业社会时期
科 学 技 术 的 进 步
船作为交通工 具被广泛使用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技术改良
水系成为天 然水道
黏重的土壤 适合种水稻
制约 因素 成为 促进 因素
大规模的 人口迁移
优越的气 候条件
劳动力资源丰富
有 利
开 发 条 件
不 利
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相同点
不同点
美国西部 中国西部
有 利
开 发 条 件
能源、有色金 属矿产丰富
西濒太平洋 利用铁路与 国际联系 海运便利
不 利
多山、气候干 旱、水源紧张
生态环境 更为脆弱
本节小结: 自 然 环 境
气候
地形 土壤 人 类 活 动
区域A 区 域 区 域 差 异
高地水土流失
地理 环境
冬季多雨 多暴雨
人类 活动
低地沼泽化
严重制约农业的发展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期成长阶段
科 学 技 术 的 进 步
兴修水利 拦洪灌溉 涸沼开垦
对水的因素进 行季节调节
适合水果、 蔬菜、花卉 的生产
制约 因素 成为 促进 因素
成为南欧水果、蔬菜、花卉的生产基地
练习 2、制约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的因素被克服,甚 至成为促进因素,发生在 ( A ) ①船舶被广泛使用做交通工具之后 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后 ③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④工商业得到充分发展之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练习 3、“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 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 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需问,十九布依人”。以 上诗句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D ) A.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有的区域边界明确(如行政区)
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 自然带、干湿地区)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
三、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
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
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
长江三角洲
VS
松嫩平原
读图思考
1、导致长三角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地理位置差异(纬度高低、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地理信息技术 (GIS) 数字地球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1. 充分运用地图,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 学会运用整体性和差异性分析区域地理特征。
整体性:就是将一个特定区域中的各种地理事物(包括自然地理 和人文地理事物)及其成因和相互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认识, 找出其区别其他任何区域的特点,并抓住形成的主要因素。 差异性:就是通过对不同区域各地理要素和人地关系状况的比较、 对照分析,找出其相似性与差异性,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一个地区的 地理特征。
①以盆地、山地为主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河流少,水量小
②温带、亚热带季风 ③河网密集,水量大
较少
丰富,以④________ 能源资源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 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
(3)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 积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 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有利于产业升级; 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土地条件 矿产资源
长江三角洲 共性
地理位置
松嫩平原
地 理 气候条件 环 境 差 异 土地条件
高考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纲、基础梳理
高考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纲、基础梳理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纲考点知识细化能力要求应用实践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的概念、特征能判断不同区域类型结合相关图示,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利用区域图定位松嫩平原的地理特征描述区域的地理位置通过图文材料,进行区域环境差异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早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特征阅读史料推知环境特点结合过程示意图或统计图表,分析区域发展阶段及其影响农业社会时期地理环境影响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现代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实例例证人类活动影响一、认识区域1.区域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如通过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甘肃省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上图)。
2.区域特征(1)区位特征: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整体性: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层次性: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下一级区域。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异同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不同点地理位置北纬30°附近,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土地条件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贫乏有丰富的石油等矿产相同点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区域方式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类型水田耕作业、水产业旱地耕作业、畜牧业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大豆、春小麦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商业贸易发达落后工业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特别提醒]地理环境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也有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农业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水而 质
地黏重 的土壤不再成为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农 业 社 会
充足的 劳动力 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长
江中下游平原逐渐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同时,优越的气候条 件还使得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 和棉花 生产基地。
(2)具有层次性
自然区域
温度带 干湿区 地形区
……
寒带 温带 亚热带
热带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行政区域
省
自治区 直辖市
县 自治县 市
乡镇
(3)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
整体性: 区域是各地理要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而形成的一个整体,
(3)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
差异性: 任何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性,不同的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 面积远低 于全国平均水平,再加上稠密的 水网,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
现 代 社 会
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的规模小 ,粮食商品率 低。在农业生产走向 规 位于模东化北、专平业原化和、华机北械平化原的,今在天全,国作棉为花全生国产“中粮的仓地”位的也地比位不已上逐新渐疆让南 部华北 和 平原。
A 3、下列区域属于包含关系的是( )
A、东北地区、东北平原、松辽平原、松嫩平原 B、长江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中部地带、东部地带 C、东亚文化区、华夏文化区、汉文化区、伊斯兰文化区 D、热带、温带、亚热带、亚寒带
区域是“自然地理环境综合体”和“生产地域综合体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西北干旱半干旱 区
畜牧业和灌溉 农业
线路较稀,公 路交通为主
发展中
青藏高寒区
畜牧业为主
不便 人口稀少, 经济落后
沿绿洲、河流、 铁路分布
荒漠化和盐碱 化
稀少 微弱
比较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影响
(以长江中下游的不同发展阶段为例)
区
初期 阶段
概念:是指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 的
集中连片
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于全国平均
矿产资源
贫乏
石油等矿产较丰富
地理环境差异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水区 平域 农
经 济 发业 展
类型 作物 熟制 工业
水田耕作业、水产业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水稻、油菜、棉花 一年两熟至三熟 综合性工业基地
玉米、春小麦、大豆 一年一熟
重化工业基地
商业贸易
商业贸易发达
6、至江西井岗山地区,沿途可看到杭州西湖,江南低山丘陵 的茶园、竹林、梯田,在井岗山游览秋收起义纪念馆
7、至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沿途会看到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 上“地无三尺平”的崎岖地形,在西双版纳能看到热带季雨 林及傣族等少数民族风情。
工业化
矿产资源丰富
资源过度开采
湿地破坏
环境污染加剧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
区域A
区域B
区域差异
自然环境
(制约因素/优势资源)
人类活动
地理 位置
土壤
气候
地貌
生产
生活
生物
水文
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的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也不 同,充分说明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随着社会、经济、技 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据此完成1—3题。
少
1.地理位置差异
2.气候条件差异
3.土地条件差异
南方 水田 水稻 土
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上的异同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共同点
都是平原地区(地形);都位于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气候)
地理 位置
经纬度位置
300N附近,120°E
430N~480N之间,1250E
任务1:运用地图和教材,比较分析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环境异同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北 降 水 由 南 向 北 减 少
黄海
中国第三大岛 东海
(长江流入东海)
南 富春江 钱塘江 杭州湾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嫩江
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降
水
松嫩平原
由
东
松花江
南
向
西
北
减
辽河 辽河平原
良之后 ③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④工商业得到充分发展之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3.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 )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桑蚕基地 ④淡水鱼基地 ⑤热带水果产
地 ⑥油料作物生产基地 ⑦农业出口商品基地 ⑧长绒棉基地 A.①②③④⑦ B.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⑦ D.④⑤⑥⑦⑧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个发展阶段:
开发早期
稠密的水系 成为
交通的阻隔
船的使用
发展时期
不再成为交 通的阻隔
黏重的土壤 使人们
开垦困难
工具改进,技术改良
不再成为农 业的限制
农业社会
成为 粮食 、桑蚕 、棉花 生产基地
工商业发 展时期
粮仓、棉花生产地位被取代
长江三角洲的农作物
松嫩平原上的大豆、春小麦
板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了解区域的含义 -比较区域差异 -在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 产生活的影响。
你知道吗?建筑、饮食、服饰和性 格都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北京四合院
傣家竹楼
知道上面两幅图片是哪里的建筑吗? 直观看上去,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差别吗?
1、区域 “区域”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不同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不同类型的区域(区域 内部具有相似性,区域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区域有一定的界线(明确或模糊),从空间尺度 看,区域有大有小。 。
商业贸易落后
生活活动
衣、食、住、行
区域发展方向差异:长三角--利用优越交通位置,内引外联,重点向 “高精尖”产业发展,农业发展退居其次
松嫩平原--土地优势、矿产优势明显,向全国 商品粮基地和重化工基地发展。
青藏高原“高寒”特征的形成及其影响
河谷农业
西北地区干旱特征形成与表现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
相对位置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 长江入海口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 条件
土地 条件
气候类型 年降水量 主要土壤 耕地类型 耕地分布 人均耕地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热条 1000~1200mm 件好
水稻土(肥沃) 水田为主 分散
少,低于全国平均
温带季风气候 400~600mm
水热条 件稍差
黑土(肥沃)
旱地为主
2、在锡林郭勒牧区能见到辽阔的温带草原及风吹草低见牛羊 的畜牧业景观
3、至山西太原附近地区的途中,能观察到大同的煤矿、温带 落叶阔叶林,在太原附近可游览平遥古城
4、至华北平原南部地区,沿途可看到泥沙滚滚的黄河,辽阔 的华北平原上大片的棉田
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奔腾的长江,在江苏南部平原能看到 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的园林
1.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的自然因素是
①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②交通落后 ③河、湖广布,水系稠密 ④地势低平,土质黏重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制约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的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因素,发生在 ①船舶被广泛用做交通工具之后 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
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 高原盆地, 海拔较高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内流河 荒漠、草原 海陆位置 (气候)
距海远近
区域内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
青藏高寒区
远离海洋 海拔最高的高原
高寒气候 湖泊、冰川广布 荒漠、草甸 海拔 海拔高低
垂直地带性
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农业活动 交通 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分布
对自然的影响
域
的
发
成长
展
阶段
阶
概念:是指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
段 人地关系:已显现出 不协调
段 后期 阶段
人地关系:矛盾加剧 须克服不协调的因素,寻找新的发展 空间,引进新的技术,改革区域的经
济结构
以长江中下游的不同发展阶段为例
早 人们 利用和改造 自然的能力 期 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低下,长江中下游平原受地理环境
区地理上的一条重要分界线。
比较项目
以北
以南
水 一月均温
热 状
温度带
况 降水量
年 干湿地区
<0℃ 暖温带
<800㎜
>0℃ 亚热带 >800㎜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植 植 被 类 型 温带落叶阔 亚热带常
被
叶林
绿阔叶林
距海远近
地形和地势
气候 水文特征 植被 区域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
区域内差异的主导因素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区域之间就有差异性
可变性: 区域界线的模糊性
c 1.区域具备的特征有( )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②明确的边界 ③明确的区域特 征 ④一定的政治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区域内部特征具有
A显的
性( )
A、相对一致性 差异
C、差异 整体
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
B、绝对一致性 相对一致性 D、地带 非地带
温带季风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 高山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400毫米等降水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