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城市大学)校园总体规划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体育馆设计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天津城建学院体育馆设计系名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年月日一、原始依据(包括设计或论文的工作基础、研究条件、应用环境、工作目的等。
)1.设计基础资料(1)地形图(附件)(2)气候、地质、人文、历史文化资料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校园占地总面积为68.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19万平方米,本科以上全日制在校生近12000人。
该项目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新校区内,气候条件与天津市区相同,地形平坦无高差,规划总用地68403平方米。
项目用地四周皆有道路,其中南侧道路通向学院西门,为学院的次入口。
地块东侧为新校区主广场靠近地块有景观带,西侧和北侧为学校的边界,其中西侧绿化带以外为城市干道,北侧边界外为工厂,南侧为学院新食堂以及学生宿舍。
新校区建筑风格皆为现代主义风格,公共建筑以灰色大理石表面为主,宿舍则以青绿色涂料表面为主。
本项目是学院内唯一一座风雨操场,建成后将承担集学院体育教学、竞技比赛、演出、展览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场馆,故希望能建成新校区的标志性建筑。
2.工作目的1)学习掌握大跨度空间建筑的特点及其基本设计方法。
2)学习掌握密集型交通流量的交通组织、安全疏散、防火等问题的处理原则和方法及相关的设计法规。
3)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复杂功能建筑问题的实际能力。
4)学习和掌握大跨度建筑的采光、通风和视线问题。
3.规划设计条件规划总用地68403平方米,建筑控制线退道路红线15米,用地界线退道路红线3米。
总建筑面积控制在15000平方米左右。
建筑高度控制在30米,容积率控制在0.3以内,建筑密度不大于20%,绿化率不小于25%。
4.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5.综合性民用建筑设计基本图纸及制图标准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建筑制图标准》和《总图制图标准》。
二、参考文献1、《建筑设计指导丛书——体育建筑设计》(建工出版社)2、《现代建筑设计系列手册——体育建筑设计手册》(重庆大学曾涛编)3、《体育馆建筑设计》(梅季魁编)4、《建筑设计资料集》(七)5、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6、建筑物理、结构选型、建筑构造类书籍三、设计(研究)内容和要求(包括设计或研究内容、主要指标与技术参数,并根据课题性质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眼下咱能摸着嘛时间:2006年08月27日08:50 搜索我来说两句【来源:天津日报网-城市快报】2010中心城区建14处商业中心完成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高速铁路京津多几条通道中心城区完成四条地铁轻轨建立起快速路骨架路网系统建一批医疗文化体育设施记者吴森/城市快报记者从昨天在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展上获悉,围绕总体规划,本市规划部门还制定了本市2005年—2010年的近期建设规划,市民对本市近期将重点建设的交通和公共设施更加明了。
公共设施中心城区建设14处区级商业中心建新天津医院扩建精神卫生中心商业设施:中心城区建设14处区级商业中心,其中主要有佟楼、大沽南路、体育中心、水上公园、西站、丁字沽、大直沽、华昌大街、中山门、中山路、新开北路、胜利路、北运河、建设路等商业中心。
文化设施:重点建设海河文化带,建设规划展览馆、音乐厅、博物馆等文化设施。
体育设施:按照建设体育强市的目标和申办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的标准,以建设奥林匹克中心为龙头,以滨海新区为重点,完善及扩建原有的运动场、体育馆、游泳馆、网球场等体育活动场所。
扩建全国一流的蓟县体育训练基地和韩家墅体育训练基地。
医疗卫生设施:新建新天津医院、改扩建精神卫生中心、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卫生监督所、职业病防治院、儿童医院、医大总医院二期项目、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中医一附院医疗综合楼和医大二院二期等重点项目。
绿化建设沿海河构筑东西向生态走廊建立沿海生态型经济防护林中心城区实施绿色家园工程,重点建设侯台、梅江、柳林、南淀、银河五大风景区和植物园、桥园等大型公园。
继续建设外环线绿化带以及沿快速路、铁路(6条)、河流(12条)两侧绿化。
滨海新区结合古海岸自然保护区,构筑南北向的生态绿地,沿海河构筑东西向的生态走廊,建立沿海生态型经济防护林体系。
对外交通完成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港口:到2010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0万吨。
天津市高校教育用地空间布局模式与用地结构分析
天津市高校教育用地空间布局模式与用地结构分析宋洋;贾艳杰;张娜;刘利东【摘要】为了进一步掌握天津市高校教育用地的现状和供需矛盾,分析天津市高校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取天津市29所普通高等学校(含10所独立学院)的用地布局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基于天津市高校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结合高校类型、空间区位和天津市高教区划分等,对天津市高校教育用地的结构进行多样性和均衡性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29所高校的用地空间布局可以归纳为中心-环状型、线性、网格型和组团型共4种主要用地布局模式.用地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平均值分别为1.52和0.90,最大值出现在天津大学(1.69和1),最小值则出现在天津音乐学院(1.28和0.76).不同类型、不同区位和不同建设时期的高校用地结构信息熵差别较大,相应的土地利用多样化程度和均衡度也差别较大.由此可知,高校的类型、建设时期、区位以及规模和资金状况是导致天津市高校教育用地布局和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期刊名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7)002【总页数】9页(P57-65)【关键词】高校教育用地;空间布局模式;用地结构;天津市;信息熵【作者】宋洋;贾艳杰;张娜;刘利东【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天津300387;天津师范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天津30038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63;F301.24自教育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向大规模及综合化方向加速发展[1].随着各地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条件逐渐改善,运作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大批高校陆续进行新建、扩建和迁建,教育用地扩张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用地需求新的增长点,高校建设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2-3].国内外学者基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土地经济学理论、区位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4-5]等对高校教育用地开展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校园的内部规划与设计[6-8]、高校发展规划和文脉传承[9-10]、高校老校区的利用与更新[11-12]、大学城的历史演变与发展[13-14]、高校教育用地结构与空间布局[15-16]、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评价[1-3,17-18]以及高校与城市周边的融合互动发展[19-20]等方面.李淑杰等[2]在剖析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以吉林大学6个校区为样本及评价单元,构建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对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定量评价研究.杨琳琳等[21]基于对国内外大学用地布局的对比以及用地结构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的测算,建议我国现代高校校园建设的主要布局模式可采用圈层型综合功能组团模式,同时总结出导致国内外高校用地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郭子成等[10]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校园规划为案例,对高校文化要素及其空间组织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高校文脉传承的相关分析,对校园文化传承的文脉空间组织模式进行研究,为科学合理地做好校园规划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行的发展引导模式.作为不同功能用地空间分布状况及数量关系的度量,用地空间布局和用地结构已成为研究高校教育用地土地利用模式的重要内容[21].目前,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以整个城市的高校教育用地状况为案例展开的空间布局和用地结构对比分析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选取天津市29所普通高等学校,通过比较其用地空间布局的特征和模式,同时基于对天津市高校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的测算,结合高校类型、空间区位和天津市高教区划分等,对天津市高校教育用地的结构进行多样性及均衡性对比分析,以期准确掌握天津市高校教育用地现状、供需矛盾和现存用地问题等,为高校教育用地的集约利用提供参考,同时为高校教育用地规划与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1.1 研究区域概况作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天津市是国际港口城市、环渤海经济中心和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改革开放近40年间,天津高等教育经历了改革、发展和创新等一系列巨变.根据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公布的教育事业统计信息,截止2015年底,天津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55所,其中本科院校29所(含独立学院10所),高职高专学校26所.目前,天津市共建成第一高教区、第二高教区、第三高教区、海河教育园区、大港大学城以及团泊健康产业园高教区共6个规模较大的大学城[1],29所本科院校(共38个校区)的空间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1.2 数据来源本研究选取天津市29所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含10所独立学院)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校园区域的用地功能及建筑单体用途,将高校教育用地划分为教学与科研实验用地、学生与教职工生活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体育活动用地、景观与生态用地和其他用地功能分区共6类,各分区的具体含义如表1所示.本研究基础数据调查采用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充分利用遥感技术手段,通过Google Map和Baidu Map等获取天津市29所高等院校遥感影像作为调查的基础信息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现有资料,全面掌握各校区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空间布局主要是剖析研究各功能分区的地理区位、组合关系和分布特点,是人文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22],作为影响校园空间环境特征的决定因素,高校教育用地的空间布局结构是指校园空间的组织模式[23].在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高校校园用地功能的分异带动了用地形态的分异,从而形成高校校园空间布局形态,并通过用地形态的发展表现高校空间结构的演变,其本质是各功能要素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与组合规律.文献[23]将校园发展规划类型归类为线性型、网格型、中心型和分子型4种发展规划,本研究在总结天津市29所高校用地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将其归纳为中心-环状型、线性、网格型和组团型4种最基本模式,各模式的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24].2.1 中心-环状型空间布局模式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和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均具有内聚性较强的校园中心区,而其他建筑元素则围绕中心区布局,本研究将其概括为中心-环状型空间布局模式.分析可知,此类空间布局模式中,诸多地物及环境要素围绕校园核心呈环状或放射状布置,具有中心明确、环境统一、紧凑合理、条理性强的布局特点,此类布局以体育场中心式布局、绿地广场中心型布局和建筑中心式布局3种模式最为典型.2.2 线性空间布局模式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校园整体呈“L”型布局,是较为典型的线性空间布局模式,其校园以篮球场、集中绿化用地、炎培园、桃李园和勉园共同组成中心轴线,两侧分布其他建筑单体以形成不同功能分区,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和南开大学滨海学院与其类似.在此空间布局模式中,各功能分区空间布局沿特定的线性地物扩展,且可以形成完整的景观环境.常见的线性地物有绿化带、广场、校园主干道及河流水体等.2.3 网格型空间布局模式以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农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等为代表的部分高校老校区和以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和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等为代表的部分独立学院新建校区以校园主干道为界进行地块划分,将校园主体划分为若干网格,每类网格成为相对独立的用地功能区,各用地功能分区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校园教学、生活的有机整体.这种模式是典型的网格型空间布局,在天津市高校建设中比较常见.2.4 组团型空间布局模式除上述高校外,天津市高校中还有部分空间布局是通过多个校园中心区与次中心区有机串连,形成多核心结构,以地处中心城区的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南开大学卫津路校区和地处中心城区外的天津商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辰校区、中国民航大学等新规划建设校区较为典型,本研究称其为组团型空间布局模式[23].这种模式多以标志性休闲广场、湖泊和标志性建筑等为中心构成校园多核心,不同类型和功能的建筑群形成类似于“枝干”的主从层次,另有停车场用地、集中绿化用地等公共服务用地相间分布.3.1 用地结构量化方法—信息熵信息熵是一个物理学概念,表示大量分子的无序运动,Shannon将其引入信息论中[25],用以测度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26].在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中,信息熵用来测度用地结构的多样性和均衡性,以综合反映区域内各种用地类型在一定时期内的动态变化和转化程度,从而指导区域内用地结构的优化和调整[27].3.1.1 信息熵的计算假设具有固定行政界线的区域的总面积为A,区域内用地类型分成n类,A(xi)表示各用地类型的面积,则某一用地类型的出现概率可表示为Σp(xi)=1,满足归一化条件.基于信息论原理,该区域用地结构信息熵可定义为3.1.2 优势度和均衡度测算为使用地结构的信息熵值更具可比性,引入用地结构均衡度和优势度的概念.均衡度E和优势度D分别为式(3)和式(4)中:用地结构均衡度E为实际熵值和最大熵值的比值;H为用地结构信息熵;Hmax为信息熵最大值;优势度D为土地利用的集中程度,反映区域内一种或几种优势用地类型支配该区域土地的程度[27].根据信息论原理,区域内用地类型越丰富,各类用地面积越接近,其信息熵值越大.当该区域处于未开发状态时,信息熵值为0,即Hmin=0;反之,当区域内各用地类型趋于均衡、稳定,且满足熵值最大化条件时,即A(x1)=A(x2)=…=A (xn)=A/n时,则该区域信息熵值达到最大,即Hmax=ln(n).由于H≤Hmax,故E的变化区间为[0,1].当E=1时,区域内土地利用达到最理想的平衡状态;反之,当E=0时,土地尚未开发,处于最不均衡状态.3.2 用地结构分析根据式(3)和式(4),对天津市29所高校的用地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进行测算,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天津市29所高校的用地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平均值分别为1.52和0.90,最大值为天津大学,分别为1.69和1.00;最小值为天津音乐学院,分别为1.28和0.76.由各高校用地结构信息熵值的均值、极值及分布情况可知,不同类型、不同区位和不同建设时期的高校用地结构信息熵差别较大,相应的土地利用多样化程度和均衡度差别也较大.3.2.1 基于用地类型的用地结构分析按照各高校校园各种功能用地的状况(详见表1),对其用地结构进行统计测算,结果如图2所示.对图2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天津市29所高校的用地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教学与科研实验用地作为高校校园各功能用地的核心用地类型,教学与科研实验用地在29所高校的用地结构中所占比例平均值为32.69%,但各类高校存在一定差距,其中,作为建设较早的老校区和独立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和天津天狮学院受区位、地价、学校资金状况和基本办学条件要求等因素的影响,该用地类型占比相对偏高,分别为58.05%、52.32%、49.58%和47.49%.天津体育学院作为体育类院校,因其教学环境的特殊性,故其教学科研实验用地占比较低,仅为9.84%,而体育活动用地区占比最高,达到44.16%.(2)学生与教职工生活用地学生与教职工生活用地在天津市高校各功能用地的比重仅次于教学科研实验用地,全市各高校平均值为24.97%.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在区域分布上空间相连,建成时间较早,历史文化悠久,且在校学生人数众多,因此其学生与教职工生活用地占比分别高达42.97%和41.33%;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均为新建校区,由于校园在建和未建用地占比较高,规划及已建成生活用地占比较低,仅为6.80%和10.75%.(3)体育活动用地体育活动用地是天津市高校中的第三大功能用地,受高校类型、建校时间和规模以及规划理念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活动用地在天津市各高校用地结构中的占比差异较大,最高为天津体育学院44.16%,最低为天津理工大学4.86%.以天津师范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为代表的新建校区,体育活动用地规划合理、布局均衡,由于校区总面积较大,其占比分别为8.69%和11.72%;而天津天狮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等独立学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老校区,受校区规模扩展限制、规划布局不合理、建校时间较早等因素影响,体育活动用地占比均高于17.42%的平均值.(4)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多以集中绿化用地、广场用地和停车场用地等形式,结合教学与科研实验用地和生活用地零散分布.天津市各高校该用地类型占比和空间布局均差别较大.天津理工大学和中国民航大学等新建现代化校区更注重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将该用地与其他类型用地融合规划,有效避免了大片土地的浪费和闲置.而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和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等独立学院受建筑面积和在校师生人数所限,多集聚分布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所占比重分别高达20.15%和17.11%.(5)景观与生态用地景观与生态用地在各高校用地类型中的占比相差较大,天津师范大学和天津理工大学倡导低密度和生态化校园建设,在校园建设过程中保留了校区内原有的大面积湖泊和集中绿化用地,景观与生态用地达到高教区已建成面积的30.44%和28.12%,已建成土地在满足在校师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兼顾了景观生态功能.而以天津美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及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代表的中心城区老校区和以天津天狮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及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为代表的独立学院受校区用地规模或资金与办学条件限制,没有成片区的景观生态用地.(6)其他用地其他用地包括教工住宅和附属学校等在内的附属建筑用地、校办企业、大规模酒店、写字楼以及未建土地和发展预留用地等.受各高校类型、建校规模、建校时间及办学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天津财经大学、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高校于国家实施扩招政策以后投入建成,发展历史较短,各个校区内均留存有一定的预留发展用地,因此其他用地区占比偏高,分别为34.57%、24.93%、22.33%和21.04%.相比之下,天津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天津医科大学建校时间较早,校区内可建设土地已开发完毕,因此该用地类型占比基本为0.3.2.2 基于空间区位差异的用地结构分析区位是影响高校教育用地空间布局与结构的重要因素.根据行政区划及城市功能分区划分,天津市29所高校中,有12所位于中心城区内,17所位于中心城区外.图3和图4分别给出了基于空间区位和高教区的高校土地利用结构熵值图.由图3和图4可以看出,受空间区位差异的影响,不同高校用地结构信息熵值差别较大.中心城区内主要分布有第一、二高教区以及市内六区其他分散分布的高校.其中,第一和第二高教区共有7所高校,集中分布于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和河西区大沽南路一带,属于自然发展型大学城[1].园区内多由一些历史悠久的高等院校组成,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建设,土地利用率达到100%,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其土地利用结构相对成熟且更加均衡,因此其用地结构信息熵平均值较高,分别为1.56和1.55.第三高教区位于中心城区外环附近,作为典型的政府规划型新兴大学城,分布有6所高校,其占地面积大,发展历史较短,以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和生态化作为校园规划建设理念,倡导科学规划的低密度和生态化建设,已建成校舍建筑用地在满足在校师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兼顾了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的功能,规划用地更注重人文性和科学性.因此,其整体用地空间结构较合理,信息熵平均值为1.54.与第三高教区类似,大港大学城和团泊健康产业园高教区用地结构信息熵也相对较高,分别为1.64和1.60.此外,以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美术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为代表的中心城区其他高校建校时间也相对较早,地理位置相对分散,尽管土地利用率均达到100%,但占地面积相对较少,可开发的预留发展用地很少,校区逐渐呈现出用地更新与用地扩展受限、用地类型单一、结构不合理的特征和问题,因而其用地结构信息熵平均值较低,仅为1.41.中心城区外分散分布的高校多以建校较晚、规模较小的独立学院为主,这些高校或布局松散、规模过大,或更新速度和方式严重滞后,总体用地结构不尽合理,用地结构信息熵值分别为1.41和1.49.3.3 小结合理利用高校教育用地结构与用地规模需要综合考虑在校学生规模、学科门类设置、办学特点和学校发展趋势等多个因素[28].综合对比分析天津各高校用地类型结构比例与其信息熵值、优势度和均衡度可知,以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为代表的传统综合类大学,多以组团型空间布局模式为主,建校历史悠久,占地面积广阔,用地结构均衡且稳定,因此信息熵值较高,分别为1.69和1.59,均衡度分别高达1.00和0.94;得益于其紧凑合理的中心-环状型用地布局,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和天津商业大学等新建校区的公共服务用地和景观生态用地比例较高,土地利用多样性更高,各用地类型面积相差较小,因此信息熵值集中在1.54~1.64,均衡度集中在0.91~0.97,均高于平均值;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和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等独立学院新建校区多为网格型或中心-环状型布局,占地面积适中,规划布局合理,用地结构均衡,信息熵值相对较高,分别为1.67、1.68和1.60,均衡度也均在0.95以上.此外,天津音乐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等位于中心城区的传统老校区,建校时间较早且规模较小,内部空间形式单一且布局简单,用地结构比例失衡,环境老化现象严重,信息熵值普遍偏低,分别为1.28、1.32和1.37;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和天津天狮学院2所独立学院受资金短缺、办学条件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占地规模较小,布局紧凑,用地类型相对单一,因而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较低,分别为1.35和1.36.通过比较天津市29所高校的教育用地空间布局与用地结构,结合国内外相关教育用地布局与结构分析研究发现,天津市高校教育用地空间布局与用地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高校校园与城市的互动空间不足高等教育功能的转变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的社会性和开放性[29].作为中心城区内“大院”模式高校的典型代表,天津音乐学院和天津体育学院缺乏与城市社区的交流,在严重占据城市土地资源的同时,既影响了高校周边城市土地利用,又使自身的校园规划建设与布局受到限制.而新建大学城和各高校新建校区远离城市中心,与城市整体发展脱节,无法体现对城市建设用地的互补作用.(2)老校区大量占据城市用地,更新速度和方式滞后高校的诞生和演变始终与城市的发展相生相伴.高校老校区经过长年的发展,往往会成为它们所在城市的一部分.而与新建大学城、新建校区的用地现状相比,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和南开大学卫津路校区等位于中心城区内的老校区逐渐显现出粗放利用的弊端.老校区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发生相应改变,其职能也大多向低层次的继续教育、研发和第三产业等方面调整.为了在城市转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许多老校区的更新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3)部分新建校区布局松散,规模过大近年来,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结束了前期“渐进式”发展格局,转变为“一次性”整体设计模式.伴随着不断扩招,高校开始大规模异地迁建新校区.大学城等新建校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大面积用地浪费和高校建筑低容积率并存的问题,加上前期不合理规划设计造成高校校园规划空间布局松散,导致新建校区虽然占地面积较大,但建筑缺乏亲切感,削弱了大学应有的活力和氛围.(4)校区建设速度超常,空间布局个性缺失校园文脉包含了高校的发展历程、学术特色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沉积下来的人文艺术底蕴,是大学的精神所在[10].包括西青大学城与大港大学城在内的部分高校新校区,在建设过程中出现校园规划随意、建设速度超常等问题,因此一些高校校园空间形态多样性不足,规划设计千篇一律,用地布局与结构单一,建筑体量大,但建筑群结构太过简单,缺乏空间层次感,使人无法感受传统校园独特的文化魅力. 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天津市29所普通高等学校(含10所独立学院)的空间布局和用地结构,归纳各类用地的功能及分布特征,并结合校园建设沿革及用地布局特征,总结出天津市高校具有中心-环状型、线性、网格型和组团型共4类主要空间布局模式.在测算天津市高校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的基础上,结合天津市高校用地类型和空间区位,对天津市高校教育用地空间布局与用地结构进行多样性和均衡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不同建设时期和不同区位高校用地结构信息熵差别较大,相应的各高校土地利用多样化程度和均衡度差别较大:①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和天津医科大学等传统综合类大学的区位集中在中心城区,校园建设起步较早,空间布局合理且成熟,用地结构均衡度高;②由于规划合理,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等新建校区各用地类型面积相差更小,用地多样性更高,用地结构与空间布局均更为合理;③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和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等独立学院新建校区多以网格型或中心-环状型布局,占地面积适中,规划布局合理,用地结构均衡;④以天津音乐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和天津美术学院为代表的艺体类院校,以天津外国语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代表的中心城区老校区以及以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和天津天狮学院为代表的小规模独立学院用地结构信息熵值相对较低,空间布局和用地结构合理性较差.因此,高校的类型、建设时期、区位以及规模和资金状况是导致天津市高校教育用地布局和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掌握天津市高校教育用地现状和供需矛盾、发现天津市高校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决策依据.受时间、文章篇幅以及高校教育用地自身的特殊性所限,本研究对于完善天津市高校教育用地结构与布局的对策和措施分析相对不足,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探索.【相关文献】。
天津大学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
设计团队提出“一中心、两理念”的设计思想,即“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景观的文脉延续和生态的可持续”。设计前期通过查阅史料、问卷调 查,对既有校区的场地空间信息进行搜集并进行满意度调查,从而对师生 的使用诉求和空间偏好有了全面真实的了解。景观文脉延续以景观基因解 读和提取为基础,采用现代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来诠释天津大学原有的校 园景观特征和景点,使历史景观基因得以延续。生态的可持续则以对场地
106
城市建筑 2017.9 |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Sep. 2017
图 2 滨河步道(摄影:罗俊杰)
自然排雨区、中环综合集雨区和中心岛LID调蓄区。每个分区结合自身的功 能定位、用地特性,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了不同的雨水管理系统,系统间 配合协作,从而实现校区水安全与水利用的双赢。
自然环境特点的系统研究为基础,深入挖掘校园景观建设的生态要素,着 力强调生态功能与景观审美的融合,特别注重雨洪管理与师生使用需求、 雨洪管理与盐碱土改良功能的融合。
在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天大新校区“一轴串人文十景、一环 连两堤六园”的景观结构。一轴串人文十景,景观轴从承载历史的北洋广 场起航,穿越宣怀广场、三问桥、天麟广场、求是大道、书田广场、牛顿 苹果树、太雷广场,如滔滔运河水汇入青年湖与龙园湿地,隐喻历史之传 承,展百年之筑梦。一环连两堤六园,如水流之琢玉成器,同古木之树人 育人。桃花堤——北洋园之再现,海棠堤——天津大学的还原。一环将多 学科组团串联,象征天大多学科的构成与发展。“花桃蔼蔼”,平园、诚 园、正园等组团相映成趣 ; “柳丝翼翼”,修园、齐园、治园等组团交相 辉映。中心河两岸开放空间相互呼应,形成六组对景关系,为学生们创造 了一个有趣的交往空间。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1979年8月21日,天大四分校改称天津大学建筑分校,划归建工局主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1980年7月14日,学校由单一的工民建专业,调整为三个专业,即:工民建、暖通和给排水专业。标示着天津大学建筑分校的专业结构初步形成。
1980年9月,学校开始参加市高校统一招生。
1980年11月23日,市建委主任毛昌五同志批准建委教育处建议:“在办好现有建筑分校基础上,经过三至五年过渡成为天津建筑工程学院”。
1981年11月11日,建委主任毛昌五、市文教委员会副主任谭绍文联合签署文件:“从82年1月1日起建筑分校划归市建委,由市建委和文教委双重领导。”
2002年9月10日,第18个教师节之际,学校举行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新题“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新校牌揭幕仪式。市委书记张立昌,市长李盛霖、市委常委、教卫工委书记邢元敏,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文华,副市长王德惠和老同志毛昌五、刘文藩、胡晓槐,市委规划建设工委、市建委、市委教卫工委、市教委的主要领导同志莅临揭幕式。张立昌书记为新校牌揭幕,李盛霖市长为新校牌揭幕致辞,邢元敏书记主持揭幕式。
1996年3月18日,广东长青集团公司出资10万元在我校设立长青燃气教学奖励基金,用于奖励从事燃气教学的优秀教师和成绩优异的学生。这是我院在探索教企结合新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1996年4月8日,国家教委下发《关于公布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等十三所高等工科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结论的通知》,批准我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顺利通过。
1986年8月28日,根据市城建工委[86]第27号文件及建工局党委[86]筑党字第58号文件通知精神,天大建筑分校党的关系归属市城建工委。
天津城市建设大学 地下停车场设计
学号********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课程设计建园地下停车场规划设计学生姓名文树勋班级10级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一班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土木工程系2013年6月16日目录1 建园现状及发展概况 (1)1.1城建学院现状及发展 (1)1.2校园道路交通概况 (1)1.3校园功能分区分布情况 (2)1.4建园地下空间利用情况 (3)2 建园停车调查 (4)2.1调查目的和方法 (4)2.2停车设施使用特征 (5)2.3调查数据 (5)2.4停车分析 (5)3 停车需求预测 (6)3.1 校园车辆增长预测 (6)3.2 停车位需求预测 (2)4 地下停车场规划方案 (8)4.1地下停车场概述 (9)4.2建园地下停车场规划依据 (9)4.3旧校区地下停车场规划方案 (9)4.4新校区地下停车场规划方案 (9)5 建园停车调查 (10)参考文献 (11)1建园现状及发展概况1.1城建学院现状及发展天津城建大学始建于1978年,前身是天津大学建筑分校,1987年更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3年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原全国政协主席、时任天津市市长李瑞环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发展城市科学、培育建设人才”的办学宗旨,秉承“重德重能、从实从严、勤奋俭朴、团结竞进”的优良传统,立足天津、面向全国,服务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管、艺、文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基本涵盖城建领域的学科专业体系,是天津市唯一一所城建类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市属普通高等学校。
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建设用地面积89.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5.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29.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3亿元;中外文纸质图书117.6万册,各类电子图书120万种,是天津市高校联合图书馆成员馆,可实现馆际互借;有27个教学实验中心(室)、124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拥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3个出口的校园网络体系;形成了以“一环、一路、二湖、三园、四景观节点”为主要风景的优雅美观、清新亮丽的人文生态校园。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doc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天津城建大学是一所天津市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是天津大学建筑分校,1987年更名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3年更为现名。
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建校30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发展城市科学,培育建设人才的办学宗旨,践行重德重能、善学善建的校训,坚持依托行业,强化特色,质量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立足天津、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服务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形成了以工、理、管为主要学科,工、理、管、经、艺、文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城建类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已为国家培养了4万余名适任敬业的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处在天津市高校前列。
2007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成绩。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逐步发展留学生教育。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400余人,其中本科生16500余人,硕士研究生900余人。
拥有本科专业50个,其中工学28个,理学6个,管理学8个。
近年来,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天津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点7个,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点5个;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学等5个专业通过全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评估,获批建筑学学士学位授权点;获批天津市优秀教学实验室4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8个,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天津市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和省部级规划教材6部。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
近年来,获教育部批准与丹麦VIA大学联合举办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Carroll大学联合举办英语专业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联合成立了防灾减灾联合研究中心。
天津城建大学环境艺术设计赏析
天津城建大学环境艺术设计赏析现代教育中心姓名学院学号摘要:文科楼作为学校新建的一批教学楼,其外环境景观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景观的统一性、和谐性。
文科楼是文理院师生学习工作使用频率最高的地方,文科楼外环境景观设计的好坏也间接影响到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因此我的设计给人以赏目的环境景观为宗旨,提高师生们的学习工作效率为目的,使用多种绿化方式,提高绿化量以达到预期景观、生态效果。
关键词:现代教育中心、环境、景观设计前言:天津城建大学始建于1978年,前身是天津大学建筑分校,1987年更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3年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原全国政协主席、时任天津市市长李瑞环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发展城市科学、培育建设人才”的办学宗旨,秉承“重德重能、从实从严、勤奋俭朴、团结竞进”的优良传统,立足天津、面向全国,服务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管、艺、文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基本涵盖城建领域的学科专业体系,是天津市唯一一所城建类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市属普通高等学校。
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建设用地面积89.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5.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29.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3亿元;中外文纸质图书117.6万册,各类电子图书120万种,是天津市高校联合图书馆成员馆,可实现馆际互借;有27个教学实验中心(室)、124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拥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3个出口的校园网络体系;形成了以“一环、一路、二湖、三园、四景观节点”为主要风景的优雅美观、清新亮丽的人文生态校园。
一.现代教育中心简介作为学校校园环境质量和景观特色再现的空间环境,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它随着学校的经济条件,学校校园文化的变化发展,不断地呈现出新的具有环境整体美,浓厚的校园气息,具有丰富文化艺术内涵美的校园环境。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眼下咱能摸着嘛So a缨谤时间:2006年08月27日08:50搜索我来说两句【来源:天津日报网-城市快报】2010中心城区建14处商业中心完成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高速铁路京津多儿条通道中心城区完成四条地铁轻轨建立起快速路骨架路网系统建一批医疗文化体育设施记者吴森/城市快报记者从昨天在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一2020 年)》展上获悉,围绕总体规划,本市规划部门还制定了本市2005年一2010年的近期建设规划,市民对本市近期将重点建设的交通和公共设施更加明了。
公共设施中心城区建设14处区级商业中心建新天津医院扩建精神卫生中心商业设施:中心城区建设14处区级商业中心,其中主要有佟楼、大沽南路、体育中心、水上公园、西站、丁字沽、大直沽、华昌大街、中山门、中山路、新开北路、胜利路、北运河、建设路等商业中心。
文化设施:重点建设海河文化带,建设规划展览馆、音乐厅、博物馆等文化设施。
体育设施:按照建设体育强市的LI标和申办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的标准,以建设奥林匹克中心为龙头,以滨海新区为重点,完善及扩建原有的运动场、体育馆、游泳馆、网球场等体育活动场所。
扩建全国一流的蓟县体育训练基地和韩家墅体育训练基地。
医疗卫生设施:新建新天津医院、改扩建精神卫生中心、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卫生监督所、职业病防治院、儿童医院、医大总医院二期项II、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中医一附院医疗综合楼和医大二院二期等重点项U。
绿化建设沿海河构筑东西向生态走廊建立沿海生态型经济防护林中心城区实施绿色家园工程,重点建设侯台、梅江、柳林、南淀、银河五大风景区和植物园、桥园等大型公园。
继续建设外环线绿化带以及沿快速路、铁路(6 条)、河流(12条)两侧绿化。
滨海新区结合古海岸自然保护区,构筑南北向的生态绿地,沿海河构筑东西向的生态走廊,建立沿海生态型经济防护林体系。
对外交通完成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匸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港口:到2010年,天津港货物乔吐量达到3亿吨,集装箱呑吐量达到1000万吨。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2021整理)
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确定天津市近期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提出天津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安排的意见。
1.5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依据十六大精神和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处理好促进经济发展、调控空间资源与保护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关系;加快天津区域都市化发展进程。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在京津大都市圈中,对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和要素市场进行全面接轨与整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突出"海河"和"海岸带"综合开发的龙头作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市服务功能,注重城市特色和文化品位,整体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树立城市经营理念,合理调控城市空间资源,统筹安排重大项目用地,适度超前建设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发挥重大项目的拉动和乘数效应;协调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制定强制性规划措施,切实保护天津市现存的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遗产。
最新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城市大学校园总体规划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城市大学)校园总体规划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城市大学)校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一、现状分析1.项目背景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是天津市重点发展的高校之一。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现实情况下,高等学校面临着全面培养对城市发展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拥有全新城市经营思想和掌握现代城市管理理论与方法、具有多学科交叉知识结构和综合人文科学素质的城市建设人才的历史重任。
而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是一所在办学定位、学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拥有独特个性的大学,具备发展成为现代“城市大学”的优越条件,随着学校校园建设的进一步展开,必将在为天津、以至全国培养城市建设所需各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现状条件分析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位于天津市西南部、外环线外津静公路北侧、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天津市第三高教区内。
规划用地范围东至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与天津农学院之间的规划路、南至津静公路、西至滨渠路、北至大学道延长线,规划总占地面积为1,100,000平方米(约110公顷)。
根据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联合批准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规定,可以满足规划15,000在校学生的使用要求。
规划用地周围有津静公路、大学道延长线、城市外环线等交通干道,与城市中心和城市外部的交通联系十分便捷。
校园东、西侧分别与农学院、宝德学院相比邻,西侧与南侧与华苑产业园区(环外)相临,东侧紧邻城市外环绿化带,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用地范围南北长约1,800米,东西宽约650米,基地地势较为平坦。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现有老校区位于规划范围的南端,占地约20公顷;本次规划扩大的校园用地位于规划范围的北部,现状为农田和鱼塘、沟渠,进行适当的平整后适于校园建设。
校园西侧现有的水渠和校园用地内部的水塘为新校区的水景规划和水系整合提供了可资利用的资源条件。
现有老校区的主要入口位于南侧的津静公路一侧,校园南部为教学、办公区,北部为学生宿舍区,中部为服务设施及水塘、球场等。
天津城建大学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个):计算机控制与建筑智能化、建筑经济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土木工程测绘与 3S技术、城市热能工程、城乡道路交通规划、工程施工装备及其自动化、环境材料与技术、城市艺术设计、城市 管理、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
历史沿革
天津大学第 四分校
天津城市建 设学院
1978年7月,天津市市委决定:天津自筹经费建立大学分校。在完成国家当年下达的招生任务外,全市再扩 招8000人左右,由各分校进行培养,这在国内是一个创举。
1978年9月,在原天津市第八中学的基础上,成立天津大学第四分校。
1979年8月21日,天大四分校改称天津大学建筑分校,划归建工局主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59.5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5.32万平方米;设有15个学院、2个教学部 (中心)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开设58个本科专业;拥有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 别;在校生规模18000余人,有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400余人。
学校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天津市一流建设课程33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天津市精品课程12门、 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天津市“党史专题课程思政精品课”2门、天津市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4门。获批国家级和省部级规划教材12部、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材1部。拥有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 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天津市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1个,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创新中 心1个,天津市高校实践育人示范基地1个。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 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
我的大学_PPT
请欣赏~
音乐:下一个天亮
机构设置
教学单位: 规划与建筑系 电话:23085067 邮箱:ghyjzx@ 地址:建筑楼205 土木工程系 电话:23085076 邮箱:tmgcx@ 地址:建工楼410 能源与机械工程系 电话:23085102 邮箱:nyyjx@ 地址:行知楼614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电话:23085110 邮箱:clykxx@ 地址:行知楼220 管理工程系 电话:23085187?邮箱:glygcx@ 地址:第一教学楼B区 303、307
科学研究
学院科学研究工作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面向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 文明建设服务。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等三方面合理配置资源,注重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在学术领域内,贯彻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不同学派 与持不同学术观点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探讨, 逐步加强了校内、校际以及与社会各界的学术和 科研信息交流,建立了多层次、多方位的科研合 作关系。
招生Leabharlann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是一所以城市领域为主要服务 对象的普通高等学校。建校30余年来,学校综合 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 断提升,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全 国城市建设领域培养出了近3万名莘莘学子。目前, 我校本科专业达到37个,形成以工为主,工、管、 理、文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招生范围面向全国 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基本涵盖了招生各大 主要科类和批次。
本科专业介绍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 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现有 37个本科专业,覆盖工、管、文、理等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万余人,其中本科生近万 人。学校现设有规划与建筑系、土木工程系、能 源与机械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管理工程 系、环境与市政工程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艺 术系、外语系和基础学科部、社会科学部、体育 教学部等12个教学系(部)。目前,学校拥有国 家级特色 专业建设点1个,建成市级精品课程11 门;有3名教师被评为市级教学名师。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的论证报告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的论证报告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始建于1978 年,前身是天津大学建筑分校,1987年更名为现名,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为该校题写了校名。
该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发展城市科学、培育建设人才”的办学道路,秉承“重德重能、从实从严、勤奋俭朴、团结竞进”的优良传统,立足天津、面向全国,服务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形成了以工、理、管三大学科门类为主,工、理、管、艺、文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是我市城建类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市属普通高等学校。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该校办学规模、层次和结构不断优化、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服务社会能力、师资队伍素质、校园文化品位、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全面发展,办学水平显著提升,为国家和天津市的城市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更好适应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需要,进一步优化天津市高等教育布局,促进该校又好又快发展,依据教育部关于普通本科学校设置的条件规定、天津市院校设置规划和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发展规划,经过充分论证,认为将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十分必要且切实可行。
一、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的必要性(一)该校更名大学是更好地满足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与城市现代化进程显著加快。
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50%。
以大都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发展迅速,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最活跃的城市群。
以陆桥、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的“两横三纵”网络化城市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布局。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市功能内涵更加丰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日益扩大。
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合理利用、能源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多因素聚合而成的多元、复杂、动态的巨型系统,需要以更宽阔的视野,融合多学科的知识,集成多领域的技术,汇聚多层次的人才为之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保障。
交通规划
第一章天津城建大学概况一、学校规模天津城建大学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津静公路26号,是一所天津市市属普通高等学校,该校建设用地面积94.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5.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29.9万平方米,设有12个学院、2个教学部和1个成人教育学院;专任教师937人;全日制在校生17400人,其中本科生16500余人,硕士研究生900余人。
(一)学校人口特征表1-1-1 天津城建大学近年学生数一览表图1-1-1 天津城建大学近年学生数增长折线图表1-1-2 2014年天津市大学女生比例统计表比天津其他学校女生较少,学校有教师900多人,其他人员(食堂,行政,保洁等)约1200多人,共占总人数的20分之一。
大学学生人数受师资力量、学校面积、生活和运动场所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在未来期间内如无建设新校区或大规模扩建的影响,学校人数不会产生较大变化。
学生数目增长呈缓慢趋势,增长率约为。
(二)区域划分:1、按照不同的功能和性质,出行量的大小及特点,进行如下划分:表1-2-1 城建大学区域划分表2、城建大学平面图图1-2-1 城建大学平面图(三)周边经济区发展对出行的影响:天津城建大学周边无较大的生活区,娱乐区。
学生活动对周边范围内的影响小,大部分学生选择:中北镇永旺商场,华苑,杨柳青等附近大规模的商圈进行消费,带来较为明显的交通出行。
因为附近缺乏满足学生日常生活娱乐的设施,且出行范围较大,所以学生出行多以公交和出租车等方式出行。
第二章校内交通量的调查(一)调查方式:1、问卷调查:我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校内学生出行交通量进行了统计调查,了解了同学们日常的出行次数,频率,方式,时间等调查问卷(如附表一)2,、人工计数:校内,我们小组对不同交通小区间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进行了统计交通小区间的交通量、OD3、询问:调查学生校内出行的目的、是否建议设置公共自行车。
(二)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出行目的单一,主要包括上课和生活两大类,其中宿舍楼与教学楼间的出行占较大比例,其他则包括学生日常离校购物,娱乐等交通量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城市大学)校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一、现状分析1.项目背景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是天津市重点发展的高校之一。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现实情况下,高等学校面临着全面培养对城市发展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拥有全新城市经营思想和掌握现代城市管理理论与方法、具有多学科交叉知识结构和综合人文科学素质的城市建设人才的历史重任。
而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是一所在办学定位、学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拥有独特个性的大学,具备发展成为现代“城市大学”的优越条件,随着学校校园建设的进一步展开,必将在为天津、以至全国培养城市建设所需各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现状条件分析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位于天津市西南部、外环线外津静公路北侧、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天津市第三高教区内。
规划用地范围东至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与天津农学院之间的规划路、南至津静公路、西至滨渠路、北至大学道延长线,规划总占地面积为1,100,000平方米(约110公顷)。
根据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联合批准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规定,可以满足规划15,000在校学生的使用要求。
规划用地周围有津静公路、大学道延长线、城市外环线等交通干道,与城市中心和城市外部的交通联系十分便捷。
校园东、西侧分别与农学院、宝德学院相比邻,西侧与南侧与华苑产业园区(环外)相临,东侧紧邻城市外环绿化带,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用地范围南北长约1,800米,东西宽约650米,基地地势较为平坦。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现有老校区位于规划范围的南端,占地约20公顷;本次规划扩大的校园用地位于规划范围的北部,现状为农田和鱼塘、沟渠,进行适当的平整后适于校园建设。
校园西侧现有的水渠和校园用地内部的水塘为新校区的水景规划和水系整合提供了可资利用的资源条件。
现有老校区的主要入口位于南侧的津静公路一侧,校园南部为教学、办公区,北部为学生宿舍区,中部为服务设施及水塘、球场等。
校园内现状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其中大部分建筑质量较好,可以满足未来的使用要求,因此在本轮规划中建议保留,并可以对部分建筑进行功能调整。
现有一个400米标准运动场,条件较好,建议保留,作为未来南部老校区学生的体育活动场所。
南侧老校区内部的东侧和西侧分别有一条12米和6米宽的现状道路,通过适当的改造后可以与北侧的新校区联系。
根据未来整个校园的使用要求,本规划建议对南部老校区的中部、现状保留运动场西侧的道路进行适当的改造、拆除部分建筑,以打通与新校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3.现状用地情况一览表二、规划设计构思及特点根据建设单位对本轮校园规划设计的整体要求,本规划设计方案的构思原则与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创造“天津城市大学”的独特规划理念1.1.体现“城市大学”的特点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的校园规划设计有别于其它一般的校园规划设计,如何体现“城市大学”的特点,始终是我们进行本规划设计工作的第一出发点。
我们通过具有鲜明“城市”特征的路网体系和规划布局结构,使本规划设计方案具有独特的“城市肌理”,赋予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以鲜明的“城市”特性和面貌,进而发掘“城市大学”所应具有的深层内涵;1.2.突出“天津的”地域文化特点如何使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的校园具有鲜明的“天津的”地域特色、以区别其它城市的“城市大学”,是我们从事本规划设计工作所始终坚持的一条核心原则,也是本规划设计方案的灵魂所在。
本规划设计方案将天津的城市结构特征——包括城市路网结构、水系、城市形态个性等,通过“大地雕塑(Land Art)”的形式、加以艺术的提炼和抽象处理,使之有机地融会到整个校园的规划设计之中,成为体现校园地域文化特征的物质载体。
1.3.“天津的城市大学”理念的完整体现体现“城市”形态特征的城市肌理网格与体现“天津”地域文化特色的“大地雕塑(Land Art)”及其系统的共生,塑造了“天津城市大学”自身独特的物质和文化内涵;上述两个系统的叠合,形成了校园规划的总体框架,同时创造了不同性格的空间场所,突出了“天津的城市大学”这一主题,彰显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所应具有的独特定位和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
2.统一的校园规划布局体现“城市”形态特征的城市肌理网格与体现“天津”文化内涵的“大地雕塑(Land Art)”及其系统形成了校园的总体规划框架,整个校园的建筑布局、广场系统、道路系统、步行系统、水系和绿化系统等均依此展开,进而构成了校园统一完整的规划布局。
3.适度超前、有机生态、持续发展校园的整体规划布局以满足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为前提,并适度超前,以满足学校未来发展的现实要求。
目前阶段以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为主,将来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整体开放的可能,以进一步体现“城市大学”的特性;校园的景观、绿化规划充分利用现状原有的水体资源,有机地组织水体景观和水网体系,并与绿化系统密切结合,形成绿色、生态的校园环境;考虑到学校未来远期发展的切实需要,在建筑馆的东侧留有整块的发展预留用地;另外,教学组团的规划设计也考虑了未来加建和扩建的可能性;结合市政设施规划,设立中水处理系统,加强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规划布局、建筑空间组织校园中心广场——“城市建设广场”以充分体现天津城市特征的三维“大地雕塑(Land Art)”为主体,是整个校园的核心和灵魂所在。
“大地雕塑(Land Art)”以天津的城市建设为主题,实时地、发展地展现天津城市面貌的变迁,真实而艺术地体现天津城市建设的巨大成果。
立足这个主题广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的莘莘学子便能够在几年的大学生活历程中时刻关注天津的城市建设、时刻体会天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使自己在接受课堂教育的同时,全身心地融入到天津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生活之中,为日后切实投身到天津的城市建设工作打下全面而坚实的基础;结合“城市建设广场”的建设,在广场周边东、北、南三个方向分别布置“城市建设博物馆”、“综合行政办公楼”和“图书馆”,形成校园主体建筑群。
与中心广场上的“大地雕塑(Land Art)”相互补,广场东侧的“城市建设博物馆”则以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为主来展示天津城市建设的全面成果。
使广大师生员工以及前来参观的市民群众能够全方位、多视角地体验天津的城市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取得的巨大成果;结合“城市建设广场”的建设,在广场北侧综合行政办公楼的南端布置典礼空间,为学校组织开学典礼、毕业式等项活动提供礼仪场所;以“城市建设广场”为原始出发点,结合天津的主要路网走向来组织从广场中心向整个校园发散延伸的步行专用道路系统,以体现天津的城市道路特征;从“城市建设广场”出发,结合天津的主要水系走向来组织校园的整体水景系统,并在广场的东南侧汇集成湖,以寓意天津“九河下梢”、汇集渤海的独特城市水系结构;结合广场东南侧寓意渤海的“湖面”,布置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校园主题公园,可游可憩,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丰富的室外学习交往空间;公园内高坡之上结合通讯设施设有专门的观景塔,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的学生提供眺望天津城市发展、关注城市总体面貌变迁的学习场所;结合校园北侧入口,在综合行政办公楼的北侧规划设计专门的“礼仪广场”,作为礼仪接待、外事活动的场所;结合校园西侧入口,规划设计以学生校园生活为主题的“未来广场”,寓意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的学生立足天津、放眼全国的宏大志向;广场周围以模块式布局结构所安排的“城市街区”,为各个学院教学科研设施的组织提供了有机灵活的场地条件;在校园规划用地东侧安排布置体育设施及市政配套设施,既与中心区有所分隔,又便于使用;主要体育场馆的布局结合体育系馆的位置安排在校园的东北侧,既方便校内体育课的教学组织,也可以在非上课时段面向社会开放,以降低运行费用;学生宿舍区及配套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安排在新校区南侧,与现有的宿舍区共同形成学校未来整体的生活区。
四、交通系统组织校园与城市的交通组织以方便学校生活为前提。
根据周边道路交通规划的具体情况,在新校区的北侧临大学道延长线设置北门,主要供学校与城市之间来往机动车辆出入使用;在新校区西侧开设西门,主要供学校与华苑产业园区之间的机动车辆出入使用;在新校区西侧南端临城市公交站场设置辅助出入口,满足学生生活区的使用要求,并方便学生与设在华苑产业园区的城市轻轨车站以及城市公共交通之间的联系;在新校区东侧南端设置辅助出入口,主要供校园东侧市政配套设施等辅助服务车辆的出入。
学校内部的交通组织遵循人车分流的原则。
沿教学区外围和学生生活区周边分别设置12米宽的机动车环形道路,并在其一侧分别设置若干个机动车停车场(新校区地面停车场总停车量为285辆)。
机动车的行驶范围严格限定在环形机动车道路,其内部均为步行区,实行交通管制;必要时,个别车辆可以在非上下课高峰时间有组织地到达位于教学区中央区域的个别建筑。
外单位来校车辆均停放在北门、西门附近的停车场和底层车库,严禁穿行校园;教职工的车辆可以选择环形机动车道路旁的停车场和停车库就近停放。
机动车环路内部的路网全部由8米宽的道路构成,主要供自行车和步行人流使用。
在紧急情况下,抢险和救护车辆均可通行,满足消防、救灾等要求。
以天津的城市放射状道路为原形、从“城市建设广场”延伸到整个校园主要区域的步行专用道路(2-4米宽)仅供步行使用。
在校园主要建筑和学生宿舍的底层设置架空层或半地下层,供学生和教职员工停放自行车和机动车。
在教学楼的附近,结合小品和绿化景观设计,可以设置少量的地上自行车棚,供临时停放之用。
新旧校区之间的交通主要通过位于老校区东(12米宽)、西侧(6米宽)和中间(6-12米宽)的三条道路来组织。
其中,位于中间的道路以步行为主。
五、绿化系统及环境景观设计绿化系统及环境景观的规划设计力求创造出人工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两种不同的校园空间氛围。
位于校园中央的“城市建设广场”着力表现广场作为校园精神中心的象征性,通过“大地雕塑(Land Art)”来塑造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所特有的地域文化个性;北门内“礼仪广场”以严整的绿化布置和景观设计为主,体现礼仪广场的庄严与肃穆;西门内“未来广场”则以装饰性的绿化与建筑小品的有机配合为主,结合水池、休憩设施,创造生活性广场的宜人气息;校园东南侧的主题公园以自然起伏的地貌、自由布置的绿化和大片的水面为主,表现自然、生态、和谐的景观特性;公园内的观景塔是整个校园的制高点,一方面作为校园的地标,同时也是从西校门进入学校的主要对景。
穿插在各教学组团和宿舍区的景观绿化设计结合各自的地形和建筑布局,或绿地、或池塘、或小品,形成亲切、恬静的环境氛围;绿化隔离带以高大的乔木为主,辅以灌木、草坪,形成立体的绿化景观效果,达到隔绝城市交通噪声、净化校园环境质量的效果;校园内部道路两侧的行道树以观赏性的树木为主,作为联系各主要景观空间的线性景观绿化,使整个校园景观形成有机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