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急诊医学名词解释总结
急诊医学名词解释 大全
1、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跨专业跨学科的边缘学科,是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一临床医学救治措施为手段,在机体的整体角度上研究和从事急症的及时快速有效救治及科学管理体系的综合临床学科;2、急救医学的范畴:院前现场抢救、复苏学、危重病医学、创伤学、急性中毒、儿科急诊、灾难医学、急诊医疗服务体系;3、急诊医学专业特点:综合分析、侧重功能、逆向思维、时限紧迫;4、急诊流程:1、评估患者ABC,判断有无生命危险,如有危险要立即抢救;2、无论是否能够即可做出临床诊断,最重要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3、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4、救治中继续观察病情变化、重复评估治疗效果;5、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典型表现包括意识突然丧失、呼吸停止和大动脉波动消失的“三联征”;诊断要点:1、意识突然丧失,面色可有苍白呈现发绀;2、大动脉搏动消失,触摸不到颈、股动脉搏动。
3、呼吸停止或开始叹息杨呼吸,逐渐缓慢,继而停止;4、双侧瞳孔扩大;5、可伴有短暂抽搐和大小便失禁,伴有口眼歪斜,随即全身松软;6、心电图表现: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静止、无脉心电活动6、承认基本生命支持:判断反应、启动EMSS、开放气道及检查呼吸、人工呼吸、检查脉搏、胸外按压、电除颤7、心肺复苏有效的指证:瞳孔由大变小、面色由青紫发绀变为红润、触及颈动脉搏动、眼球活动、睫毛反射对光反射出现神志脚开始抽动肌张力增加、自主呼吸恢复;8、终止CPR的指标:又作30min以上,仍无自主呼吸、无心跳脉搏、深度昏迷生理反射消失、可以考虑病人真正死亡终止复苏;9、复苏药物首选肾上腺素;10、机械通气:借助人工装置,呼吸机的力量产生和辅助呼吸工作,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的一种治疗措施和方法;11、机械通气禁忌症:呼吸衰竭并大咯血、呼吸衰竭合并气胸、肺大泡、多发性肋骨骨折、低血压12、机械通气通气模式:控制通气(CV应用)、辅助通气、控制/辅助通气(A-CV)、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气道双水平正压通气;13、机械统计撤机方法:直接撤机、经T型管逐步撤机、SIMV过度撤机、PSV过度撤机、BiPAP过度撤机14、休克: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
急诊医学
名词解释:1.心肺复苏(CPR):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电除颤矫正VF/VT,以及药物治疗等,目的是恢复患者的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
2.休克: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引起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
3.中毒:是指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中毒量而产生的全身损害。
4.淹溺:常称为溺水,是一种淹没或沉浸在液性介质中并导致呼吸损伤的过程。
由于罹难者气道入口在液体与空气的交界面之下,因而无法呼吸空气(窒息),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5.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机体散热功能衰竭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6.电击伤:也称触电。
是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而引起的机体损伤和功能障碍。
电能转化成热能还可造成电烧伤。
7.多发伤:是指在同一机械致伤因素(直接、间接暴力,混合性暴力)作用下,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种以上解剖部位或器官的较严重的损伤,至少一处损伤危及生命或并发创伤性休克。
8.复合伤: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而造成的损伤,所致机体病理生理紊乱常较多发伤和多部位伤更加严重而复杂,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
9.昏迷:是意识障碍的严重阶段,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对内外环境不能够认识,由于脑功能受到高度抑制而产生意识丧失和随意运动消失,并对刺激反应异常或反射活动异常的一种病理状态。
10.晕厥:又称昏厥,是由于一过性脑缺血导致大脑抑制状态,而出现突然、短暂、自限性的意识丧失和身体失控,其发生较快,并随即自行恢复。
11.?植物状态: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缺乏认识,能睁眼,有睡眠-觉醒周期,不能执行指令。
12.?脑死亡:是深度不可逆性昏迷,无自主呼吸,需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脑干反射全部消失。
脑死亡属于生物学死亡,无抢救意义。
急诊医学总结
1.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其主要任务:对不可预测的急危病(症)、创伤,以及患者自认为患病初步评估判断、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或对人为及环境伤害给予迅速的内、外科及精神心理救助2.急救:表示抢救生命,改善病况和预防并发病时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护措施。
急诊:是紧急地或急速地为急性病人或伤病员诊查、察看和诊断他的病与伤及应急的处理。
3.急诊医疗体系:包括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急救和各监护或强化医疗病室心跳骤停/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即为心跳骤停,其中心脏自身病变以冠心病最为多见。
(2)猝死(Sudden death):指平时看来健康者或病情稳定的病人,突然意外的自然死亡。
不包括各种人为因素如创伤、自杀、他杀、手术及麻醉等意外所致。
心脏性猝死指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1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
(3)临床死亡: 自主呼吸和循环停止,大脑活动暂时停止,处于死亡的早期,但尚未到不可逆的阶段(一般情况心跳停止4~6分钟内),及时正确地进行CPR,脑及其它脏器功能可望恢复到心跳呼吸停止前的水平(7)心肺复苏/心肺脑复苏(CPR / CPCR):CPR是指对心脏骤停/猝死的急救过程,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
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电除颤纠正VF/ VT,及药物治疗等。
又称心肺脑复苏/CPCR(9)心肺脑复苏的安全时限:系指大脑皮层耐受完全性缺血缺氧的最长时间,而并非心脏能否复跳的时限。
一般认为,安全时限为4~6分钟,在此时限内抢救成功,则大部分可无任何后遗症3.心肺脑复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现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BLS)、进一步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LS/ACLS)、后续生命支持(PLS—以脑为重点的加强医疗)(1)BLS:包括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和早期电除颤等基本抢救技术和方法,其归纳为初级A、B、C、D。
BLS包含生存链(早期识别、求救;早期CPR;早期电除颤和早期高级生命支持)中的前三个环节1)判断反应:判断患者意识通过动作或声音刺激,如拍患者肩部或呼叫,观察患者有无语音或动作反应2)启动EMSS3)开放气道及检查呼吸呼吸的观察:眼看患者胸部有无上下活动;用手掌放在病人鼻孔前面感受气息或听病人呼吸的气流声;(要求在10秒钟之内完成)4)人工呼吸推荐人工呼吸的方式:口对口呼吸,球囊-面罩通气和通过已建立的人工气道通气。
急诊医学名词解释
1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贯穿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危重病监护过程中的对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评估,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专业体系。
2急诊医学专业特点:危重复杂性,时限急迫性,病机可逆性,综合相关性,处理简捷性。
3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典型表现包括意识突然丧失、呼吸停止和大动脉波动消失的“三联征”;诊断要点:1、意识突然丧失,面色可有苍白呈现发绀;2、大动脉搏动消失,触摸不到颈、股动脉搏动。
3、呼吸停止或开始叹息杨呼吸,逐渐缓慢,继而停止;4、双侧瞳孔扩大;5、可伴有短暂抽搐和大小便失禁,伴有口眼歪斜,随即全身松软;6、心电图表现: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静止、无脉心电活动4成人基本生命支持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除颤5心肺复苏有效的指证:心电波出现,大动脉搏动,循环体征改善,冠状动脉灌注压大于15mmHg,,皮肤渐转正常颜色,瞳孔缩小,对光有反应。
自主呼吸恢复。
6终止CPR的指标:又作30min以上,仍无自主呼吸、无心跳脉搏、深度昏迷生理反射消失、可以考虑病人真正死亡终止复苏;7机械通气:借助人工装置,呼吸机的力量产生和辅助呼吸工作,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的一种治疗措施和方法;8机械通气禁忌症:呼吸衰竭并大咯血、呼吸衰竭合并气胸、肺大泡、多发性肋骨骨折、低血压9机械通气通气模式:控制通气(CV应用)、辅助通气、控制/辅助通气(A-CV)、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气道双水平正压通气;10休克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
根据病因分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
11休克治疗原则:去除病因诱因、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增进心脏功能12常用检测指标:血压、脉搏、意识、尿量、肢体温度及色泽13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紧急处理:对心脏呼吸呼吸骤停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急诊医学名词解释
急诊医学名词解释急诊医学名词解释急诊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急性疾病和突发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下面是一些与急诊医学相关的常见名词的解释。
一、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指在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时,通过一系列的急救措施,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的过程。
二、心肺脑复苏(ACLS)心肺脑复苏是在心脏骤停或严重心律失常的情况下,采取一系列的急救措施来恢复心跳和呼吸,并保护脑部功能的过程。
常见的措施包括电除颤、药物治疗和人工通气等。
三、创伤评估(ATLS)创伤评估是指对患者的创伤进行系统化评估和处理的过程,以诊断伤情和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体检、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四、扩张性心肌病(DCM)扩张性心肌病是一种心肌疾病,其特征是心脏扩大和心肌功能减退。
患者常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和血栓形成等症状。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和心脏移植等。
五、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状动脉供血急剧不足或中断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主要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等。
治疗依托于冠脉血运重建和抗血小板药物等。
六、大面积烧伤(MASS)大面积烧伤是指烧伤范围广泛,表面面积大于体表面积的30%的严重烧伤伤情。
患者常伴有水和电解质紊乱、感染和器官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治疗包括早期抗休克、液体复苏和切除坏死组织等。
七、吸入性损伤(IINJ)吸入性损伤是指吸入烟雾、有毒气体或腐蚀性物质后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损伤。
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和胸闷等。
治疗主要是氧疗、支持治疗和病因治疗等。
八、颅脑损伤(TBI)颅脑损伤是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引起的脑部损伤。
常见的损伤类型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和颅骨骨折等。
治疗包括抢救生命、控制颅内压和康复治疗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急诊医学名词的解释。
急诊医学涉及广泛,需要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评估和处理患者的疾病,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急诊医学名词解释
附录二:名词解释一、病案首页治疗结果栏目中治愈、好转、无效、死亡和其他的含义1、治愈:症状消失,功能恢复,创口愈合。
2、好转:症状减轻,功能较入院时明显改善。
3、无效:症状与功能和入院时相比较,改善不大。
4、死亡:已办入院手续,不论入院时间长短,均计入死亡。
(均应完成医疗文书填写)5、其他:指未治、入院体格检查、正常产、人工流产、节育手术、术后预防复发的放疗化疗、巩固疗效化疗。
二、抢救1、抢救定义与范围:抢救是指对病情严重危急者,或突然遭受意外伤害者所进行的紧急救护。
它的范围一般仅限于:①恢复中枢功能,如对心搏骤停和呼吸停止者所进行的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动脉内输血等抢救生命的措施;②使急、重危患者病情缓解,如各种原因导致的昏迷、休克、窒息、麻醉或手术意外,以及严重外伤,所进行的急救措施,如不实施则可能导致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衰竭而危及生命。
(注:对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的临终救护及常规处理,不属抢救范围)2、抢救成功:急、重危患者经过抢救,使其病情得到缓解,生命体征基本平稳24h以上,可认为一次抢救成功。
如果病情虽有暂时减轻,但于24h内死亡,应认为抢救无效。
3、抢救次数:对急、重危患者的连续抢救,如果其病情得到缓解,生命体征基本平稳24h以上,可计为一次抢救(抢救成功),如果24h后病情恶化,所作的抢救为第2次抢救。
如果经抢救,病情有缓解,但24h内死亡,也应计为一次抢救(抢救无效)。
三、死亡1、猝死: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非暴力意外发病后6—24h内死亡者称为猝死,现国内外多数学者主张发病后1h内死亡者为猝死。
2、临床死亡:指呼吸和心跳停止,大脑活动暂时停止,瞳孔散大、固定和对光反射消失。
3、生物学死亡:临床死亡未行心肺复苏或急救后放弃复苏,机体所有组织相继发生细胞学结构死亡,组织自溶。
4、大脑死亡:又称皮层死亡,指大脑半球皮层的不可逆损害和死亡,患者的思维、行为等高级功能丧失,而维持生命的脑干功能(如呼吸、心跳功能)仍存在。
急诊科常见医学术语解释手册
急诊科常见医学术语解释手册急诊科医学术语解释手册引言急诊科是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致力于迅速诊断和治疗急性病情。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沟通急诊科的医学术语,本文将提供一个详细的手册,解释了常见的医学术语及其含义,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医学术语和医学术语所代表的概念。
一、急诊科基本医学术语解释1.1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心肺复苏是一种用以挽救临床积极生命威胁病情的常见抢救技术。
它包括对停止心跳或呼吸的患者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以恢复心脏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1.2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呼吸衰竭是指呼吸系统无法提供足够氧气并排出足够二氧化碳以维持正常机体功能。
呼吸衰竭可由各种疾病,如肺炎和哮喘等引起。
1.3 中毒(Poisoning)中毒是指人体受到有毒或有害物质的损害。
中毒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发生,例如吸入、摄入或皮肤接触。
中毒可导致一系列不同的症状,从轻微不适到严重并危及生命。
1.4 创伤(Trauma)创伤是指身体受到外部力量的物理伤害。
创伤通常是突发且意外的,可以包括骨折、刺伤、烧伤、撕裂和内脏破裂等多种伤害类型。
二、急诊科专业医学术语解释2.1 手术刀(Scalpel)手术刀是一种外科手术器械,常用于在手术中进行切割和切割组织和器官。
手术刀通常由金属制成,具有尖锐的刀刃。
2.2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心电图是一种用于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检测工具。
通过将电极置于患者的皮肤上,心电图可以测量和记录心脏的电信号,帮助医生诊断心脏问题。
2.3 针灸(Acupuncture)针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将细针插入特定的身体部位,以调节身体的功能和治疗疾病。
针灸通常用于缓解疼痛和改善循环系统等问题。
2.4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脑电图是一种用于记录脑电活动的检测工具。
急诊医学
名词解释1.我国完整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急诊发展模式。
2.心肺复苏(CPR)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
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电除颤纠正VF/ VT,及药物治疗等,目的是使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和自主呼吸。
3.生存链:是由早期识别、求救;早期CPR;早期电除颤和早期高级生命支持环节组成。
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在多种急性致病因素所致机体原发病变的基础上,相继引发 2个或 2 个以上器官同时或序贯出现的可逆性功能障碍,其恶化的结局是多器官功能衰竭MOF。
5.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指机体对致病因子防御性的应激反应过度,最终转变为全身炎症损伤病理过程的临床综合征。
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ion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肺部影像学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
6.中毒(poisoning)是指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中毒量而产生全身性损害。
7.多发伤在同一机械致伤因素(直接、间接暴力,混合性暴力)作用下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中以上解剖部位或器官的较严重的损伤,至少一处损伤危机生命或并发创伤性休克,称为多发伤。
8.复合伤(combined trauma injuries)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所致机体病理生理紊乱常较多发伤和多部位伤更加严重而复杂,是引起伤亡的重要原因。
简答题1.心脏骤停的典型表现包括:意识突然丧失、呼吸停止和大动脉搏动消失的“三联征”。
诊断要点:①意识突然消失,面色可由苍白迅速呈现发绀。
②大动脉搏动消失,触摸不到颈、股动脉搏动。
③呼吸停止或开始叹息样呼吸,逐渐缓慢,继而停止。
急诊名词解释
急诊一.填空1.休克的分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
2.急性冠脉综合征:UA(不稳定性心绞痛)、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昏迷的初级期呈:嗜睡状态,转而进入昏睡状态4.有机磷抑制胆碱酯酶5.胃十二指肠穿孔临表:突发腹痛,剧烈程度难以忍受,始于上腹并迅速扩散到全腹,触诊呈木板样强直,全腹压痛。
6.骨折的急救原则:止血、包扎、复位、固定。
7.起搏器:8.电除颤:9.意识障碍的分度:嗜睡、意识模糊、昏睡、谵妄、昏迷(轻度、中度、深度)10.M中毒:二.名解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伴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下降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和呼吸道感染诱发。
2.昏迷:指人体对内外环境能够认识,由于脑功能高度抑制而产生的意识丧失和随意运动消失,并对刺激反应异常或反射活动异常的病理状态。
3.急腹症:以突发急性腹痛为特征的起病急、进展快、变化迅速常需手术治疗的若干腹部疾病,如不及时处理会危及生命。
4.心肌梗死: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5.心脏骤停(SCA):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随机出现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呼吸停止,经过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部分患者可存活。
6.休克: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引起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综合征。
7.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指在多种急性致病因素所致机体原发病变基础上,相继发2个或2个以上器官同时或序贯出现的可逆性功能障碍,其恶化的结局是多器官功能衰竭。
8.急性冠脉综合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表面出现破溃,血小板黏附并聚积在破溃斑块表面,与纤维蛋白原相互结合产生纤维蛋白,进而激活了凝血系统。
急诊医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重点总结
心肺脑复苏 1、心脏骤停的概念以及心电图表现?
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其心电图表现有:1、心 室颤动;2、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3、心室静止;4、无脉心电活动。 2、心肺复苏的有效指证是什么?
(急诊课本)心肺复苏过程通常根据心电波形和大动脉搏动判断复苏有效 性,有效指证是:1、维持冠状动脉灌注压>15mmHg;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浓度 波动于 60 %~80 %,若小于 40 %几乎没有自主循环恢复的机会;3、呼吸末二氧 化碳分压,在未使用血管药物的情况下,小于 10mmHg 提示预后不良。
(技能资料)心肺复苏的有效指证:1、触摸到大动脉搏动;2、口唇、面色 开始转红;3、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4、逐渐恢复自主呼吸;5、逐渐 出现吞咽动作、眼球活动等。
创伤急救 1、颈椎骨折的搬运要点? 颈椎损伤应由专人牵引伤员头部,颈下须垫一小软垫,使头部与身体成一水平 位置,颈部两侧用沙袋固定或使用颈托,肩部略垫高,防止头部左右扭转和前屈、 后伸。
抽搐 1、真假性抽搐的特征以及鉴别?
课本 P282 图 18-1 2、抽出发作六大特征?
抽搐发作六大特征:1、突然发作,典型的抽搐发作没有任何先兆;2、持续 短暂,抽搐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 120s;3、意识改变,除轻微部分性抽搐发 作,抽搐均伴有意识状态改变;4、无目的性活动,如:自主性、无方向性强直阵挛性发作;5、不能被唤醒,特别是情绪刺激不能被唤醒,但儿童高热,成人 停药戒断不在此列;6、抽出发作后状态,除部分发作和失神发作,几乎均有急
名词解释
1、急救:表示抢救生命,改善病况和预防并发病时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护措施。 2、急诊:是紧急地或急速地为急性病人或伤病员诊查、察看和诊断他的病与伤 及应急的处理。 3、心肺脑复苏(CPCR):当心跳呼吸骤停发生时,给予迅速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 与人工呼吸,同时积极保护大脑,最终使大脑功能获得最大限度恢复等系列挽救 过程。 4、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 5、心脏性猝死:指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 1 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 6、休克: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 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症。 7、昏迷:是意识障碍的严重阶段,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对内外 环境不能够认识,由于脑功能受到高度抑制而产生意识丧失和随意运动消失,并 对刺激反应异常或反射活动异常的一种病理状态。 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 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 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 9、中毒:是指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中毒量而产生全身性损害。 10、中心静脉压(CVP):指血液流经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压力,是右心室 前负荷与右心功能状态的指标。 11、致命性心律失常:可以导致心脏骤停的严重心律失常称为致命性心律失常。 12、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表面纤维帽出现糜烂或破 裂后,血小板黏附和聚积在破溃斑块表面,与纤维蛋白原相互结合产生纤维蛋白, 进而激活凝血系统。 13、淹溺:是呼吸道被液体介质淹没引起原发性呼吸功能障碍的过程,患者气道 入口处存在液体/空气界面,无法通气而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14、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衰竭引 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15、抽搐(tic):是指骨骼肌痉挛性癎性发作及其他不自主的骨骼肌发作性痉挛。 16、癫痫持续状态:任何一类癫痫发作连续或反复发作之间意识不完全恢复者称 为癫痫持续状态。 17、发热:是机体在内、外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 障碍,体温超出正常范围。 18、长期不明原因发热(FUO):指发热持续 3 周以上,提问超过 38.5℃,经完 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 19、稽留热:体温持续于 39~40℃,达数日或数周之久,24 小时体温波动不超 过 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极期。 20、弛张热:体温在 24 小时内波动达 2℃或更多,且均在正常体温水平之上, 常见于化脓性感染、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 21、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 续 1 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22、波状热:体温在数日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低热状态,
急救医学名词解释
急救医学名词解释
急救医学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患者提供紧急医疗护理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急救医学名词解释:
1. 心肺复苏(CPR):一种急救技术,用于在心脏停跳或呼吸停止时维持血液和氧气供应,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恢复心脏和肺部功能。
2.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一种用于检测和纠正心脏节律异常的可携式电子设备。
它可以通过电击来恢复正常心律,常用于心脏骤停的急救处理。
3. 窒息:指由于气道受阻而导致无法正常呼吸的情况。
窒息是一种紧急情况,应采取紧急措施清除气道,以保证氧气供应。
4. 中风: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症状。
中风可能是出血性或缺血性的,紧急处理可以帮助减轻损伤并提高生存率。
5. 突发心脏病:指突然发生的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
紧急处理包括急救措施和尽快就医。
6. 外伤:指因意外事件或暴力行为导致的身体损伤。
包括创伤性骨折、出血、烧伤等,紧急处理包括止血、固定骨折等措施。
7. 窒息:指气道受阻导致无法正常呼吸。
急救措施包括清除气道阻塞物、进行人工呼吸等。
8. 烧伤:指皮肤和组织受到热量、化学物质或放射性物质等的损伤。
急救措施包括冷却烧伤部位、保护伤口等。
9. 骨折:指骨头的断裂或破裂。
急救措施包括固定骨折部位、止血等。
10. 脱臼:指关节的骨头脱离正常位置。
急救措施包括冷敷、固定关节等。
这些术语和概念在急救医学中非常常见,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在紧急情况下提供适当的急救护理。
急诊医学(名解和填空)
高血压脑病:是指高血压病程中发生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而产生的系统临床表现。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疾病或意外的伤害因素造成心搏突然停止而引起的死亡。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严重损伤,且其中至少一处危及生命。
呼气末正压通气:是指呼气末时,呼吸道内压不下降到零,而是达到所需的预定正压水平,人为地使呼气末呼吸道、肺泡内压高于大气压。
急腹症:泛指急性腹痛的各种腹腔急性疾患和腹部外伤。
全身炎症反应: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刺激宿主触发炎症过度反应的结果,这些因素刺激免疫系统,释放体液和细胞因子,对血管张力和渗透性产生影响,导致微循环障碍、休克或气管衰竭,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急诊链”的4E学说:及早到达及早心肺复苏及早除颤及早加强治疗昏迷:是指觉醒状态和意识内容均出现严重障碍的一种理想状态中毒时限:毒物进入人体倒临床救治开始的这一段时间范围为中毒时限。
休克: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的作用时,所发生的以组织有效循环血流量急剧降低为特征,并导致重要器官血液灌流不足,引起微循环障碍、血氧含量减少、组织和细胞氧供-氧需失衡、机体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监测:在休克、动静脉短路、碱中毒及细胞内呼吸损害都会造成组织缺氧,导致厌氧代谢,产生,组织为缓冲而产生2,因此组织2增加而下降。
用胃张力计监测胃、肠粘膜2及计算值可准确敏感的反映组织氧合状态,对估计危重病患者病情及指导治疗,以及判断预后都有帮助。
电击:一定量的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而造成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发生亡,称为电击或电损伤。
急性心力衰竭指短时间内心脏收缩力明显减退和心室、心房负荷突然增加导致心排血量急剧下降,体循环或肺循环急性淤血,组织灌注减少的临床综合征。
:是是严重创伤、感染和病理产科等原发病发生24小时后,同时或序贯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功能障碍以以致衰竭的临床综合症。
急诊的名词解释
急诊的名词解释急诊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术语,意为紧急医疗服务。
它是指提供急性疾病或意外伤害的初始医疗护理的部门或单位。
急诊科室通常是医疗机构中最繁忙且具有挑战性的部门之一,因为它提供了无论何时何地发生的任何急性疾病或伤害的救治和管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解释与急诊相关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术语。
1. 急性疾病:急性疾病是指突然发生的短暂、严重的健康问题。
它们可能由感染、创伤、过敏反应、心脏病、中风或其他原因引起。
急性疾病的典型特征是症状的突然出现和严重程度的迅速加重。
2. 意外伤害:意外伤害是指由于意外事件而导致的身体损伤。
这些事件可能包括车祸、跌倒、火灾、溺水、刺伤等。
急诊部门经常处理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包括骨折、创伤性脑损伤、烧伤等。
3. 三级急诊:急诊科室根据能力和资源的不同,通常分为三个级别。
一级急诊部门设备和人员充足,可以处理各种疑难急症;二级急诊部门也配备必要的监护设备,但在一些高级技术方面可能有限;三级急诊部门通常是基层医院,处理较为常见的紧急情况。
4. 初步评估:初步评估是急诊科医生对患者进行的第一次快速评估,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紧急程度。
这一评估有助于医生快速决定处理的优先顺序和适当的急救措施。
5. 心电图:心电图是一种检查心脏电活动的非侵入性方法。
医生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诊断心脏病、心律失常和其他心脏疾病。
在急诊科,心电图常用于对患者的心脏情况进行初步评估。
6. 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可以生成身体内部的横断面图像。
急诊科医生常借助CT扫描进行更详细的疾病诊断,特别适用于骨折、脑出血、脏器损伤等急性情况。
7. 输液:急诊护理中常用的一项治疗措施是给予患者液体,称为输液。
输液可以通过静脉管或其他途径将液体直接输送到患者体内,以补充体液或给药。
8. 非尽力治疗:非尽力治疗是指在急诊情况下,当患者情况危急、甚至出现心跳停止时,医生采取的紧急救治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心肺复苏、气道管理、电除颤等,目的是挽救患者的生命。
急诊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急诊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选择20 填空20 名词解释20(5)大题(10+10+20)第一章绪论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是研究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危重症抢救以及医疗救援的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p1)急诊医学的范围包括:(p1)1.院前急救:是指到达医院前急救人员对各类急危重患者及灾害伤员所采取的现场和转运途中的医疗救治。
包括现场急救和安全转运。
2.复苏学3.危重病医学4.创伤学5.急性中毒6.灾害医学7.急诊医疗体系急诊医学的特点(p2)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是紧密联系又各有特点,在统一指挥下能协调有序地救治伤病员。
(p3)检伤CRASHPLAN1.循环C2.胸部R3.腹部A4.脊柱S5.头部H6.骨盆P7.四肢L8.周围动脉A9.周围神经N第二章心肺脑复苏心肺复苏(CPR):针对心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p6)心肺脑复苏(CPCR):复苏是指一切挽救生命的医疗措施,复苏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挽救生命,而是促使患者神志清醒和脑功能恢复。
(p6)了解:心搏骤停后开始复苏的时间是成功的关键。
心搏骤停后3秒,会感到头晕;10~20秒可发生晕厥或抽搐;30~45秒可出现昏迷;60秒后呼吸停止;4~6分钟脑组织开始发生不可逆损害。
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被救活;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10%的患者可以救活;超过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存活率仅4%;10分钟以上开始进行复苏者,存活的可能性更小,因此,心肺复苏应力争在心搏停止后4分钟内的黄金时间进行。
(p7)心搏骤停(CA):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有效射血功能突然停止,随即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脉搏消失,是临床最紧急的危险情况。
(p7)心源性心搏骤停(p7)1.冠心病:约占心血疾病的80%2.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病3.心肌疾病4.主动脉疾病5.瓣膜性心脏病6.其他:心脏肿瘤、心脏压塞、高血压性心脏病非心源性心搏骤停(p7)1.意外事件2.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和中毒3.严重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4.麻醉和手术及其他临床诊疗技术操作5.其他急性重症胰腺炎,脑血管意外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波动消失、呼吸停止,称心搏骤停“三联征”心搏骤停的诊断要点(p8)1.意识突然丧失,呼之不应2.大动脉搏动消失3.呼吸停止或异常呼吸或呈叹气样4.瞳孔散大5.面色苍白或转为发绀6.心电图示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静止、无脉心电活动基本生命支持BLS(p8-11)1.评估、判断意识和呼吸2.呼救并启动EMSS3.安置体位(平整坚实的地面或硬板床上)4.检查脉搏(检查时间限定在5~10秒内完成)5.人工循环(部位: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频率:100~120次/分深度:成人5~6cm 按压/通气比30:2)6.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托颌法)7.人工呼吸8.除颤(两电极分别置于右侧锁骨下区和左乳太外侧腋中线处)高级生命支持ALS(p11)1.人工气道(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术)2.机械通气(呼吸机)药物治疗(p12)1.肾上腺素(首选)2.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3.碳酸氢钠(心搏骤停和复苏期间产生的酸中毒)脑复苏:是为防治心搏骤停后缺氧性脑损伤,以保护神经功能为目的所采取的救治措施(p13)脑复苏低温治疗原则:降温早、速度快、程度够、时间足(p14)脱水疗法:控制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p14)复苏有效指标(p14)1.大动脉恢复2.皮肤、黏膜、面色及口唇转为红润3.瞳孔由散大到缩小,对光反射存在4.神志改善,患者出现脑功能恢复迹象如眼球活动、睫毛反射甚至手脚开始抽动,肌张力恢复5.自主呼吸出现终止复苏指标:经30分钟以上积极正规心肺复苏抢救后,仍无任何心电活动、自主循环不能恢复(p15)第三章休克休克: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
急诊医学名解和简答
名解EMSS: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由院外急救、医院急诊室救护和重症监护治疗三部分组成。
心跳骤停/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即为心跳骤停,其中心脏自身病变以冠心病最为多见。
脑死亡:为全脑功能的不可逆停止和神经坏死。
临床表现为无自主呼吸,无任何意识及反射活动,全身肌肉无张力,仅靠升压药物维持循环,无任何脑电活动。
休克: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其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致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
创伤:是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造成组织结构完整性损害或功能障碍挤压伤:人体肌肉丰富的部位受重物一段时间的挤压,造成肌肉组织的损伤,导致肌肉的缺血、变性和坏死而形成肌红蛋白血症。
临床上以受压肢体肿胀和一过性肌红蛋白血尿为特点。
挤压综合征:挤压伤的同时并发肌红蛋白尿,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和氮质血症,进而形成急性肾衰竭者称为挤压综合征。
多发伤:指在同一机械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较严重的创伤,而其中一个创伤可造成病人生命危险。
多处伤:系指一种致病因素造成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有两处以上的创伤。
复合伤:两种以上致病因素引起的损伤。
昏迷:意识障碍的严重阶段。
是一种病理状态:脑功能受到高度抑制,导致意识丧失、随意运动消失、对外界刺激反应减弱或消失及反射活动异常。
主要见于脑功能失调、全身性疾病和脑局灶病变。
晕厥:是由于一过性脑缺血导致大脑抑制状态,而出现突然、短暂、自限性的意识丧失和身体失控,其发生较快,随即自行恢复发热:是机体在内、外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各种病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温超出正常范围,一般认为,口腔温度>37.3℃、直肠温度>37.6℃即为发热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急诊医学名词解释汇总
急诊医学名词解释汇总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在多种急性致病因素所致机体原发病变的基础上,相继引发2个或2个以上器官同时或序贯出现的可逆性功能障碍,其恶化的结局是多器官功能衰竭。
2.晕厥:晕厥又称昏厥,是一过性全脑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性意识丧失,其特点是突然、短暂和自行完全恢复。
3.发热:是机体在内、外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各种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出现以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
4.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是机体对致病因子防御性的应激反应过度,最终转变为全身炎症损伤病理过程的临床综合征。
5. .昏迷:昏迷是指人体对内外环境不能够认识,由于脑功能受到高度抑制而产生的意识丧失和随意运动消失,并对刺激反应异常或反射活动异常的一种病理状态。
6.肺栓塞(PE):肺栓塞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
7.主动脉夹层(PE):血液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壁延展剥离的危重心血管急症。
8.灾难医学:灾难医学是指因灾害事故中涉及人员伤亡而必须迅速实施的医疗救援,包括对灾害的预见、预防和准备,灾害现场伤员的解救和医疗急救,重大灾难后卫生防疫,如饮水卫生、营养以及适时的心理危机干预等。
9.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模式。
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简答题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临床上符合以下2项或2项以上可诊断为SIRS1.体温>38℃或<36℃2.心率>90次/分3.呼吸> 20 次/分,或PaCO2<32mmHg4.白细胞计数>12×109/L 或<4×109/L或未成熟粒细胞>0.10治疗原则:1.祛除诱因彻底清创、清除感染灶和坏死组织;有胃肠道胀气的患者,应及时胃肠减压;休克早期充分液体复苏;改善组织缺氧2.病因治疗对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针对非感染因素所致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3.清除拮抗炎症介质和免疫调理拮抗内毒素制剂、抗TNF-α抗体、IL-1受体拮抗剂、PAF拮抗剂、胸腺肽等4.对症支持控制体温;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内环境稳定5.中医中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养阴2、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治疗措施?治疗原则:1.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终止与毒物继续接触。
急救技术名词解释
急救技术名词解释
1. 心肺复苏术CPR:一种紧急情况下的急救技术,通过按压胸部和人工呼吸等手段维持心肺功能,以防止病人死亡。
2.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一种紧急情况下的医疗设备,用于检测病人心脏骤停时的心律情况,并自动给予电击治疗。
3. 意识评估:急救中对病人神志状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病人是否有突发性丧失意识的危险,以便快速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
4. 手臂拐杖:一种普遍使用的急救设备,用于固定受伤的手臂、肘部或手腕,以便在运送病人前减轻疼痛并防止进一步损伤。
5. 心电图:一种用于监测心脏电活动的医学测试,通常用于急救中检测心律异常并为正确治疗提供信息。
6. 颈椎固定器:一种急救设备,用于固定受伤的颈椎,以预防颈椎骨折和神经损伤。
7. 血压计:一种用于测量人体血压的设备,通常用于急救中,以确定病人是否处于紧急情况,如心血管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危机或休克状态。
8. 碳酸氢钠:一种紧急情况下的药物,用于调节体内酸碱度和治疗某些紧急状况,如休克和代谢性酸中毒。
最新急诊医学名词解释总结
1急诊:突然发生的急性疾病以及意外伤害。
2急诊医学:在急救医学的基础上,危重病医学,复苏医学,灾害学,急性中毒学,创伤学,急诊医学管理学等逐步发展,共同组成了现代急诊医学。
3院前急救:事发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实行的初步急救,实施急救的地点可以是家庭,公共场所,社区,野外等,施救者可以使院前急救专业人员,院前急救辅助人员,全科医生,公民或者公民本人。
4反应时间:接到患者呼救信息至急救力量到达现场所需要的时间,为国际上用以衡量急救系统质量的重要指标,按照国际化惯例,失去的反应时间不超过8分钟,郊区的反应时间不超过15~30分钟。
5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急诊医学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6专科型ICU:专科建设的衍生和发展,是英语专科建设医院或者专业特色十分明显的学科。
收治某一专业分为内的危重患者。
综合性ICU:跨学科,面向全院的监护病房,其任务是收治多科为重患者,适应绝大多数医院。
7院内获得性感染:入院前无感染,入院后48~72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常见获得性肺炎,血源性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外科感染等等。
8心肺脑复苏术:心跳呼吸骤停后,是自主心脏和自主呼吸得以恢复并积极保护脑功能的急救技术。
9生存链:用来描述VF所致SCA患者复苏时间重要性的一个四环接链。
包括:早期识别和启动急救医疗系统,或者联系当地急救反应系统,呼叫120。
早期由目击者进行CPR,早期进行电击除颤,早期由医务工作者进行复苏后的高级生命支持。
10黄金时间:发生伤病后的前四分钟。
11休克:是集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有效循环血量显著下降,不能维持机体脏器与组织的正常灌注,继而发生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一种危急重症。
12心源性休克:狭义上是指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引起的休克综合症,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等,广义上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泵功能极度衰减退,心室充盈或者射血障碍,导致心排血量锐减,多重要脏器和周围组织灌注不足而发生的一系列代谢与功能障碍综合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急诊:突然发生的急性疾病以及意外伤害。
2急诊医学:在急救医学的基础上,危重病医学,复苏医学,灾害学,急性中毒学,创伤学,急诊医学管理学等逐步发展,共同组成了现代急诊医学。
3院前急救:事发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实行的初步急救,实施急救的地点可以是家庭,公共场所,社区,野外等,施救者可以使院前急救专业人员,院前急救辅助人员,全科医生,公民或者公民本人。
4反应时间:接到患者呼救信息至急救力量到达现场所需要的时间,为国际上用以衡量急救系统质量的重要指标,按照国际化惯例,失去的反应时间不超过8分钟,郊区的反应时间不超过15~30分钟。
5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急诊医学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6专科型ICU:专科建设的衍生和发展,是英语专科建设医院或者专业特色十分明显的学科。
收治某一专业分为内的危重患者。
综合性ICU:跨学科,面向全院的监护病房,其任务是收治多科为重患者,适应绝大多数医院。
7院内获得性感染:入院前无感染,入院后48~72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常见获得性肺炎,血源性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外科感染等等。
8心肺脑复苏术:心跳呼吸骤停后,是自主心脏和自主呼吸得以恢复并积极保护脑功能的急救技术。
9生存链:用来描述VF所致SCA患者复苏时间重要性的一个四环接链。
包括:早期识别和启动急救医疗系统,或者联系当地急救反应系统,呼叫120。
早期由目击者进行CPR,早期进行电击除颤,早期由医务工作者进行复苏后的高级生命支持。
10黄金时间:发生伤病后的前四分钟。
11休克:是集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有效循环血量显著下降,不能维持机体脏器与组织的正常灌注,继而发生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一种危急重症。
12心源性休克:狭义上是指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引起的休克综合症,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等,广义上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泵功能极度衰减退,心室充盈或者射血障碍,导致心排血量锐减,多重要脏器和周围组织灌注不足而发生的一系列代谢与功能障碍综合症。
精神源性休克:即神经原性休克或者中枢循环衰竭,是指由于强烈的神经刺激如创伤,剧烈疼痛等,引起某些血管活性物质如缓激肽,5——羟色胺等释放增加,或者脑损伤缺血,深度麻醉,脊髓高位麻醉或者脊髓损伤交感神经传出通路被阻断,最终导致周围血管扩张,大量血瘀滞于扩张的血管中,有效循环血量突然减少而引起的休克。
13 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机体在经受严重损害如严重疾病,外伤,手术,感染等之后,同时或者序贯性发生两个或者以上急性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功能衰竭的综合征。
14 SIRS(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当机体经受打击后,发生全身性自我破坏性炎性反应过程。
15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由于肺外或者肺内的严重疾病引起肺毛细血管炎症性损伤,通透性增加,继发以急性高通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是急性呼吸衰竭常见类型,也是急性肺损伤(ALI)的病情发展结局。
16 PEEP(呼吸末正压通气):为机械呼吸机在吸气相产生正压气体进入肺部,在呼吸末起到开放时,祈祷压力仍保持高于大气压,以防止肺泡萎缩塌陷。
17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急骤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的临床综合症,为常见循环系统急症。
18高血压急症:是指原发性或者继发性高血压在其病变过程中,由于某些诱导因素导致血压突然或者短时间内升高,造成的心脑肾眼底等主要靶器官功能严重障碍的临床急症。
19高血压脑病:急进行或者严重的缓进行高血压病患者,尤其是伴有明显脑动脉硬化者,在其病程过程中因各种诱因导致的血压突然或者短时间内明显升高,突破脑血管自身调节机制,脑部小动脉发生持久的痉挛,继之扩张,导致急性脑循环障碍,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20恶性高血压:为高血压并的严重临床类型,月1%~5%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可发展为恶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有关,常伴有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而以肾脏损害更加突出,病情进行性加重,故又称为急进型高血压病。
21高血压危象:高血压病程中,由于各种诱因导致循环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外周血管阻力突然增加,血压迅速升高,出现神经精神症状,靶器官功能障碍及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表现。
22 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导致冠脉血流量急剧减少而形成的临床急性综合症。
23慢快综合征:(心动过缓——过速综合症):多出现于疾病晚期,在原有窦性心动过缓的基础上,发作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烦颤动等等。
出现突发心悸,气急,头晕,晕厥等临床表现,严重时导致猝死。
24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0ml或者循环血容量的20%,临床主要变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性循环衰竭。
低血糖症:是指多种病因引起血葡萄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25糖尿病危象:指糖尿病控制不佳,在应激情况下诱发的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糖尿病治疗不当或者胰岛素分泌异常而引起的低血糖也属于此类。
26甲状腺危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是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一种严重表现,不常见,但是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27肾上腺危象:凡有原发性和继发性,急性或者慢性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在应激状态下不能相应的增加皮质醇的分泌引发的危急症。
主要表现为高热,胃肠紊乱,休克和脑功能障碍。
28癫痫持续状态(癫痫状态):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者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或者神经功能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29氧合指数:即PaO2/FiO2,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正常值为400~500mmHg.30急性中毒:一定量的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产生相应的毒性损害,起病急病情重,甚至危及生命。
31慢性中毒:长时间反复接触小剂量毒物而引起的中毒,起病隐匿病程长,已漏诊与误诊。
32阿托品化:即应用阿托品后患者出现意识好转,皮肤干燥,颜面潮红,肺部湿罗音消失,瞳孔较前扩大,心率较前增快等表现。
33湿性淹溺:喉部肌肉松弛,吸入大量水分重赛呼吸道和肺泡发生窒息。
34干性淹溺: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者无水吸入,喉痉挛导致窒息。
35中暑: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或者强烈辐射环境中,引起以机体温度调节中暑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及水电解质紊乱等对高温环境适应不全的表现为特点的一组疾病。
3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常见急性并发症,也是内科急诊之一,是以高血糖高酮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症。
由胰岛素绝对和相对不足及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引起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障碍,导致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加重,血清酮体积聚。
⒈简述心搏停止的诊断要点①主要依据:突然意识丧失;心音或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心电图可以有3种表现-------心室颤动,室性自主心律即心肌电-机械分离,心室停搏(心搏停止)②次要依据: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自主呼吸完全消失,或先呈叹息或点头状呼吸,随后自主呼吸消失;口唇,甲床等末梢部位出现紫绀⒉简述心肺脑复苏过程的三阶段九步骤三个时期:基础生命支持,加强生命支持,复苏后生命维护。
九步骤:A airway:开放气道 B breathing呼吸支持 C circulation循环支持 D difibrillation+drug除颤+给药E electrocardiograph心电图G gauge监测H human mentation保持和恢复人的智能活动I intensive care强化监护⒊简述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以消除诱因,环节患者紧张情绪,积极氧疗,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肌收缩为主⑴一般治疗:①患者取坐位,双下肢下垂于床边,以减少静脉回流,必要时轮流结扎四肢②吸氧⑵药物治疗:①镇静:吗啡。
②快速利尿:呋塞米。
③血管扩张剂:硝普钠,酚妥拉明,硝酸甘油。
④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强心苷类,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
⑤氨茶碱⑥糖皮质激素⑶机械辅助循环:主动脉内囊反搏动⑷消除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⒋一般监测内容包括哪几项?简述重症监护的适应症1意识状态2体温3心律与心率脉搏4呼吸频率与节律5无创血压①心搏,呼吸骤停需CPR或者复苏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者出现严重并发症②休克③急性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治疗④急性心血管事件⑤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⑥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失衡⑦严重创伤,多发伤⑧MODS⒌如何诊断ARDS?简述其治疗措施,以及ARDS病因病因:①休克②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③严重感染(败血症)④误吸(误吸胃内容物,淹溺)⑤吸收有害气体(氯气,光气)⑥急性中毒(急性药物中毒)⑦代谢紊乱(尿毒症)⑧过量补液(输库存血)⑨其他(妇产科疾病,其他急性疾病)诊断:①欧美ARDS联席会议:a急性起病b氧合指数(PaO2/FiO2)≤200mmhg (不管PEEP水平为多少)c胸部X线片显示双肺浸润阴影d肺动脉楔压(PCWP)≤18mmhg或者没有左房压升高的临床证据②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有发病的高危因素b 急性起病,呼吸频数和(或)呼吸窘迫c低氧血症,ALI时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ARDS时氧合指数(PaO2/FiO2)≤200mmhg d胸部X线片表现为两肺浸润阴影e毛细血管楔压(PCWP)≤18mmhg或者临床上能除外心源性肺水肿治疗:原则:改善肺氧合功能,纠正缺氧,生命支持,保护器官功能,防止并发症,积极治疗原发病①祛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有效的控制感染,是关键②氧疗:纠正缺氧为抢救患者的关键措施,高浓度给氧3机械通气:PEEP或者CPAP④维持液体平衡:限制液体摄入⑤药物治疗:a非皮质类固醇药物b肺表面活性物质cNO d糖皮质激素⑥监测脏器功能,防止MODS⑦加强支持治疗,足够的热卡⒍如何评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量①粪便饮血阳性,出血量大于5ml②粪便柏油样便,出血量达50~70ml以上③因胃出血而出现呕血症状,胃内积血量大于250~300ml④出血量小于400~500ml,不引起全身症状⑤大于500ml引起全身症状——头晕心悸出汗乏力等⑥短时间大于800~1000ml或者循环血量的20%,可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失血性贫血和氮质血症等⒎如何判断上消化道出血是否有继续出血提示有继续出血的表现:①反复呕血或者黑便次数增多,肠鸣音亢进②周围循环衰竭的变现经充分补液输血未见明显改善,或者暂时好转而又恶化③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容继续下降,网织细胞技术持续增高④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者再次增高⒏试述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治疗措施常见病因:消化性溃疡,肝硬化食管—为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粘膜病变,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