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人体解剖生理学
腮腺解剖及临床应用
腮腺解剖及临床应用腮腺是人体面部重要的咀嚼肌器官之一,分为颌下腺和耳下腺两块。
下面我将对腮腺的解剖结构及其临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腮腺的解剖结构腮腺位于面颊三角深部,分别位于颌下和耳下两侧。
腮腺主要由导管、腺体和血管神经组成。
1.导管:腮腺的导管是将腺体分泌的唾液引流入口腔的通道。
颌下腺的导管称为颌下导管,耳下腺的导管称为耳下导管。
这两者的位置分别位于口腔内侧颊粘膜的第二上臼齿和第三下臼齿的前方。
2.腺体:腮腺主要由腺单位和间质组成。
腺单位是腮腺最基本的功能单元,它由多小叶间质包围,每个小叶由上皮细胞和嗜腺细胞组成。
3.血管神经:腮腺的血管神经丰富,主要由颌底血管、耳后动脉以及颜面神经等供应。
二、腮腺的临床应用腮腺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一些常见的疾病,下面列举几种临床应用:1.炎症:腮腺炎是腮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病因主要为病毒感染,导致腺体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
常见的是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此外,还有一部分非特异性腮腺炎,可以由多种细菌感染引起。
2.肿瘤:腮腺肿瘤是指发生在腮腺组织中的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腮腺肿瘤有多种类型,如腺瘤、表皮样囊肿等。
恶性腮腺肿瘤包括腺癌、淋巴瘤等。
对于腮腺肿瘤的治疗,常见的方式是手术切除,术后可能需要放疗或化疗。
3.结石:腮腺结石是由于唾液中的钙、磷和尿酸等物质的沉积形成的。
它常导致口腔疼痛、肿胀以及进食困难等症状。
治疗腮腺结石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热敷、按摩、口腔卫生等;如果结石较大或症状较严重,可能需要手术切除。
4.功能障碍:腮腺功能障碍是指腮腺分泌唾液的异常,如分泌过多或分泌不足。
唾液分泌过多称为流涎,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如食物刺激、情绪激动等。
唾液分泌不足则可能导致口干症状,可能与药物副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关。
腮腺的解剖结构和临床应用是医学生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了解腮腺的解剖结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手术操作、诊断和治疗。
腮腺咬肌区-解剖学
6、耳后支—枕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
(六)、淋巴回流
腮腺浅淋巴结 腮腺深淋巴结 颈外侧深淋巴结
总结—— 穿经腮腺的结构
(1)、纵行 颈外 a. 颞浅 v.和 a. 下颌后 v. 耳颞 n.
(2) 横向 上颌 a. 和 v. 面横 a. 和 v. 面N.的分支
在腮腺内合成。
从腮腺下端穿出分为:
前支-- 颈内静脉; 后支---颈外静脉。
(五)、面神经
颅外支分三段(第一段裸露,1-1.5cm)。 在腮腺内(为第二段)脉 的浅面,并形成丛,发出五组(支,
为第三段): 1、颞支--眼轮匝肌、额肌、耳廓肌。 2、颧支--眼轮匝肌、颧肌。 3、颊支--两支,眼口裂间水平向前,
增厚形成茎突下颌韧带(茎 突与下颌角之间),以分隔 腮腺和下颌下腺。
(二)、腮 腺 1、形态位置
呈不规则的三角锥形,分为浅部
和深部。深部可达咽侧壁、茎突及 茎突咽肌、茎突舌肌、茎突舌骨 肌。
整个腮腺位于外耳道前下方,即 下颌支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
上至颧弓 前至咬肌表面 下至下颌角上方
副腮腺—腮腺管的前上方,大 小不定。
* 运动神经 舌咽神经的副交感 成份(经耳神经节换元,管 理分泌)
而交感成份来自颈上神经节 换元
*淋巴回流——
腮腺浅淋巴结(表面)--腮 腺深淋巴结(内部)---颈外 侧深淋巴结
(三)、颈外动脉
穿行于腮腺内侧面。
在下颌颈高度分为— 颞浅动脉、 上颌两动脉。
(四)、下颌后静脉
位于颈外动脉的浅面。
由颞浅和上颌两静脉
⚫ 1在耳下清除覆盖在腮腺和咬肌的筋膜,注意其 表面的耳大N和腮腺淋巴结,在颧弓下一横指清 理出腮腺管到咬肌前缘。
腮腺解剖及病变影像学表现
腮腺咬肌筋膜
腮腺咬肌筋膜来自颈深筋膜的浅层,在腮腺的后缘 分成浅、深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
在腮腺前缘浅、深两层筋膜又合为一层,覆于咬肌 的表面,叫做咬肌筋膜。
腮腺鞘的浅层特别致密,并发出许多小隔将腮腺分 为许多小叶,因而腮腺发炎化脓时,表面不易摸出 搏动;深层较为薄弱,因而脓液易向深部扩散,形 成咽旁脓肿。
与良性肿瘤合并感染难以鉴别。
(右侧腮 腺)高分 化粘液表 皮样癌, 侵犯周围 涎腺组织 伴神经束 累及。
男,56y
(右腮腺)低度恶性表皮样癌,侵出包膜伴包膜外瘤结节形成并累及周围 神经。男,55y
(右腮腺)粘液பைடு நூலகம்皮样癌,侵犯周围腮腺组织伴陈 旧性出血及坏死。男,32y
腮腺慢性炎症性病变
如果包膜局部模糊,常提示病变生长活跃或 恶变。
恶性:大部分欠清,常无包膜或有假包膜, 呈浸润生长,可突破包膜及间隙。
但部分良性肿瘤伴感染也可表现边界不清。
信号
T1WI大多数呈低或等信号。仅脂肪瘤呈高信 号,囊性淋巴管瘤和腺泡细胞癌的囊变部分 亦呈高信号。
T2WI:相当部分T2呈低、等信号 文献报道:分化较低的恶性肿瘤由于上皮细
胞多,水分少 T2低信号;良性肿瘤为高信号。 (鉴别重要征象)
均质性
囊变、坏死:长T1长T2 出血:短T1长T2 不均匀既可是肿块坏死、囊变,也可由组成细胞的
多样性所引起。 实质细胞含水量少→信号低; 腺腔分泌物、黏液、退变组织及水肿含水量高→信
号高。 鉴别:坏死囊变的高信号区常范围较大,而由组成
男,46y,腺淋巴瘤
男性,68y, Warthins瘤
腮腺的解剖及常见疾病ppt课件
腮腺解剖及其常见疾病
一、腮腺的位置及形态
腮腺(PAROTID GLAND)是最大的一对涎腺,重 约15~30克,位于面侧区,外耳道的前下方及 下颌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窝内 呈不规则的锥体形,底向外侧,尖向内侧突向 咽旁 可分为浅、深两部,通常以下颌骨后缘或以面 神经作为两者的分界
腮腺水平断面(右侧下面观)
• 腮腺良性肿瘤,多呈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周
围脂肪间隙清晰,多位于浅叶,可见囊变或钙化 • 腮腺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界模糊,与 周围组织粘连,多位于深叶,可伴有淋巴结转移 • CT、MR不能鉴别具体组织学类型,但综合病变的 特点和临床资料可初步评价肿瘤的良恶性
学习园地
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二、腮腺毗邻结构
上缘:邻接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 下缘:平下颌角 前缘:邻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的后缘
后缘:邻接乳突肌前缘及胸锁乳突肌的上部
腮腺组织学
• 腮腺为复管泡状腺,表面覆有结缔组织被膜,结缔
组织伸入腺内,将腺体分隔为若干个小叶,血管、
淋巴管和神经也随同走行其间
• 腺实质由分支的导管及末端的腺泡组成 • 腺泡为纯浆液性腺泡 • 导管包括闰管、纹状管、小叶间导管和总导管
五、腮腺深、浅叶的划分
• U线:通过下颔后静脉 最背侧点与同侧颈椎骨 最背侧点的连线 • 以U线代替面神经来划
分,便于病变定位
六、腮腺常见疾病
• 腮腺炎症
• 腮裂囊肿 • 良性肿瘤:以良性混合瘤(多形性腺瘤)、腺淋巴 瘤(Warthin瘤)多见,血管瘤、淋巴管瘤、脂肪 瘤等少见
• 恶性肿瘤:较常见有恶性混合瘤、粘液表皮样癌、 腺癌、腺泡细胞癌和乳头状囊腺癌等
腮腺组织学图
三、腮腺导管
腮腺的应用解剖
腮腺的应用解剖腮腺在涎腺中体积最大,左右各一,为浆液腺。
腮腺本身的结构较简单,但与周围血管、神经等组织间的关系颇为复杂。
腮腺的临床解剖1.形态结构腮腺位于面侧部,表面略似倒立的锥体形,底在上,尖朝下,前后宽约3~4 cm,上下高约6 cm(图5- 13)。
腺体的内外观为一外大内小的哑铃状,其柄在下颌升支后缘和乳突前缘之间。
腺体的内侧部分形态不规则,前方伸至下颌升支和翼内肌内侧,可达咽旁间隙。
此处发生的肿瘤不易早期发现,有时可在咽侧壁出现肿块。
后方伸至胸锁乳突肌的内面和二腹肌后腹表面。
上方可延至下颌关节窝的后部,该处的肿瘤可将髁突推移向前,产生颞下颌关节症状。
image.png下颌角与乳突之间的部分腮腺浅叶为腮腺的后下极,又称腮腺尾。
发生于此处的肿瘤约占所有腮腺肿瘤的20%,其中绝大多数为Warthin瘤。
正常情况下,腮腺后下极的直径约2 cm,厚1 ~2 cm,扪诊时界线不清。
但在老年人,由于脂肪浸润,腺体增大,扪诊时腺体界线较清楚。
约半数人的腮腺有副腺体,其部位、数量及体积均不恒定。
大多位于腮腺导管的上方,大小及形状类似豌豆(图5-13)。
副腺体有分支导管进入腮腺主导管,腮腺造影时常可显示。
Oppenheim等统计100份腮腺造影片,38%有一个副腺体,7%有两个,6%有三个或更多个副腺体。
副腺体的组织结构与腮腺完全一致,因而,发生于腮腺的疾患也可在副腺体内发生。
腮腺导管长约5 cm,管径0.9~4 mm不等,在腺体前缘穿出,在颧弓下约1.5 cm处与颧弓平行越过嚼肌表面,在嚼肌前缘几成直角转向内侧,穿过颊脂体及颊肌纤维,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相对的颊黏膜,开口处形成腮腺乳头。
腮腺导管与面神经颊支的关系较恒定,故常作为解剖面神经颊支的重要标志。
从耳屏中点向鼻翼至口角联线中点作一联线,在该线的中1/3处,即为腮腺导管的表面投影。
2.腮腺筋膜来自颈深筋膜浅层,在腮腺后缘分为浅层和深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
腮腺及面神经解剖及临床
腮腺相关疾病
腮腺炎
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的腮腺炎症,表现为腮 腺肿胀、疼痛、发热等
症状。
腮腺肿瘤
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 瘤,常见症状为腮腺区 肿块、疼痛、面神经麻
痹等。
腮腺结石
由于唾液中的矿物质沉 积在腮腺导管内形成的 结石,可导致腮腺导管
阻塞和炎症。
干燥综合征
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导致唾液腺(包括腮 腺)受损,出现口干、
感觉功能
分泌功能
控制唾液腺的分泌,维持口腔湿润。
传递面部皮肤的感觉信息,如触觉、 痛觉和温度觉等。
面神经相关疾病
01
02
03
04
面神经炎
面神经的炎症性疾病,导致面 部肌肉瘫痪和感觉异常。
面肌痉挛
面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的面部肌 肉不自主收缩。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受损导致的面部肌肉瘫 痪,表现为额纹消失、口角下
腮腺肿瘤
症状
腮腺区肿块、疼痛、面神经麻痹等。
诊断
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 诊断。
治疗
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疗、化疗等综 合治疗。
预后
与肿瘤性质、分期、治疗方式等因素 有关。
面瘫
症状
诊断
面部额纹消失、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 等。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电生理检查可确诊 。
治疗
预防
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等 )、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CT检查
可清晰显示腮腺及面神经的解剖结 构,有助于诊断腮腺肿瘤、炎症等 病变。
MRI检查
可显示腮腺及面神经的软组织病变 ,对于诊断面神经麻痹、肿瘤等病 变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腮腺区结构》课件
03
腮腺区的疾病与病变
腮腺炎
腮腺炎概述
腮腺炎是一种由病毒或细菌感 染引起的腮腺炎症,通常表现 为腮腺肿胀、疼痛和发热等症
状。
腮腺炎的分类
根据病因,腮腺炎可分为流行 性腮腺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等类型。
腮腺炎的症状
腮腺炎的症状包括单侧或双侧 腮腺肿胀、疼痛、发热、头痛 、食欲不振等,有时还伴有颌 下腺肿胀。
腮腺损伤的诊断
诊断腮腺损伤需要进行体格 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以确 定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腮腺损伤的治疗
治疗腮腺损伤的方法包括清 创缝合、引流治疗和手术治 疗等,根据损伤的部位和程 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04
腮腺区的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颞下颌关节X线平片
可观察颞下颌关节有无骨质改变、关节间隙是否异常。
诊断腮腺肿瘤需要进行体格检查、影 像学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等,以确 定肿瘤的性质和分期。
腮腺肿瘤的治疗
治疗腮腺肿瘤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 放疗和化疗等,根据肿瘤的性质和分 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腮腺囊肿
腮腺囊肿概述
腮腺囊肿的症状
腮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病变,通常是 由于导管阻塞或损伤引起的。
腮腺囊肿的症状包括单侧或双侧耳垂下方 肿胀、疼痛等,有时还伴有发热和头痛等 症状。
腮腺分泌的激素和生 长因子对人体的生长 发育和代谢具有调节 作用。
02
腮腺区的主要结构
腮腺管
腮腺管是腮腺的输出管,位于腮腺浅叶的深面,自腮腺前缘发出,在颧弓下方、外耳道前方 向内横行,穿行于咬肌表面、下颌支和翼内肌之间,开口于上颌第8磨牙对应的颊黏膜上。
腮腺管在行程中发出小分支,包绕咀嚼肌,主要引流腮腺深叶的分泌物。
3.腮腺的局部解剖
学
– 第2段:为腮腺内段。
—
头
部
– 第3段:为面神经穿出腮腺以后的
部分。
—
局 • 下颌后静脉
部
– 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穿入腮腺
解
汇合而成。
剖
– 分为前、后二支,穿出腮腺。
学
– 前支与面静脉汇合,注入颈内
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合成颈
外静脉。
头
部
下颌后静脉
—
局 • 颈外动脉
部
– 由深面穿入腮腺,行于下颌后静脉的
腮腺的局部解剖
局部解剖学
腮腺
局 • 位置和毗邻
部
– 浅面
解
– 深面
剖
“腮腺内动脉、颈内静脉、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
舌下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
头
部
—
—
局 • 腮腺咬肌筋膜 部 解 剖 • 腮腺管 学
头 部
• 腮腺淋巴结
腮腺管
腮腺管造影
局 • 穿经腮腺的血管和神经
解
前内侧。
剖
– 至下颌颈平面分为两个终支:
颞浅动脉
学
• 上颌动脉
• 颞浅动脉
颈外动脉
头 部
上颌动脉
局 • 耳颞神经
部
– 穿入腮腺鞘,在腮腺深面至颞区。
解
剖
学
—
头 部
耳颞神经
咬肌
局
– 起自颧弓下缘及其深面。
部
– 止于下颌支外侧面和咬肌粗隆。
解
– 受三叉神经第三支的运动纤维支配。
剖
学
头 部
—
咬肌
腮腺
颞下颌关节
局 • 是由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及关节结节构成的联合关节。 部 解 剖 学
人体解剖学16面部浅层、腮腺区、颅顶部解剖
〔2〕根据穿出 的部位又可分为 三组:
①由腮腺浅 部上缘穿出的有 耳颞神经、颞浅 血管和面神经颞 支。
②由腮腺浅 部前缘穿出的有 面神经颧支、面 横血管,面神经 颊支和腮腺管。
③由腮腺下 端穿出的有面神 经下颌缘支、颈 支和下颌后静脉。
三、颅顶部解剖
1.颅顶部软组织层次 (1)皮肤 (2)浅筋膜 (3)帽状腱膜和枕额肌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 织〔腱膜下间隙〕 (5)颅骨外膜
头皮:由皮肤、浅筋膜、 帽状腱膜三层构成。
皮肤 浅筋膜 帽状腱膜 颅骨外膜
腱 膜 下 隙
返回
2.颅顶部的血管、神经
〔1〕眶上动、静脉及神经,滑车上血管和神经
〔2〕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
〔3〕枕动、静脉和枕大神经
〔4〕耳后动、静脉和耳大神经、枕小神经
〔5〕导静脉
头皮静脉
导静脉 板障静脉 硬脑膜窦
5.三叉神经在 面部的分支
(1)眶上神经 (2)滑车上神经 (3)眶下神经 (4)颏神经 (5)耳颞神经
二、腮腺区解剖
1.腮腺
(1)位置 位于耳廓前下 方。分浅、深 两部。 (2)形态 浅部略呈三角 形,深部呈锥 体状突向咽侧 壁。
2.腮腺②
3.面神经 (1)行径 (2)分支
面部浅层与腮腺区、颅顶部解剖
一、面部浅层解剖
1.皮肤 薄而柔嫩,富含汗腺、皮脂腺、毛囊,是
皮脂腺囊肿和疖肿的好发部位。
2.浅筋膜 睑部皮下组织疏松,一般不含脂肪,易
出现水肿。 面部其余部位的浅筋膜内的弹性纤维将
肌纤维与皮肤的真皮层相连,因而无皮下间 隙存在。
3.面肌(表情肌)
表情肌
环形肌:关闭孔裂. 辐射状肌:开大孔裂.
①纵行于腮腺内穿过的血管、神经:颈外动脉、颞浅血管、 下颌后静脉、耳颞神经。
涎腺解剖
• 回声与腮腺相似,境界 清晰。
• 层次与腮腺一致。
呈枣核状,位于
颌下腺和下颌舌骨肌 的深面,与颌下腺的 后级相连。舌下腺通 过主导管开口在颌下 腺导管,也偶有直接 开口于口腔者。
LOGO
涎腺解剖
• 腮腺位于面侧部 • 大小约5×3.5cm • 稍不规则的倒三角形
• 前缘覆盖嚼肌表面, • 后至胸锁乳突肌前缘, •约2.0×3.4cm, 呈三角形或类圆形。
• 位于颌下三角内,二腹肌 前、后腹之间。
• 颌下腺分为深、浅两部分, 腺体的大部分属浅份,位 于下颌舌骨肌的浅面,深 份绕过下颌舌骨肌后缘并 在下颌舌骨肌与舌骨舌肌 之间进入舌下间隙与舌下 腺相接。
腮腺的解剖及常见疾病课件
腮腺的解剖及常见疾病
21
❖ CT表现:单个或多个圆形、椭圆形肿块,大小一般 在2cm~3cm,边界清晰锐利,内部密度不均匀,增 强扫描强化程度与多形性腺瘤近似,可清晰显示肿 瘤内坏死、囊变区
腮腺的解剖及常见疾病
22
男,54岁
病理:右侧腮腺 腺淋巴瘤
腮腺的解剖及常见疾病
23
混合瘤恶变
❖ 肿瘤生长速度加快,并呈侵润性生长 ❖ 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包膜不完整 ❖ 增强强化程度高于良性混合瘤 ❖ 肿瘤表面出现破溃
腮腺的解剖及常见疾病
8
四、腮腺的断层解剖
❖ 腮腺是脂肪性腺体组织,正常CT上呈低密度,低于 周围的肌肉密度,但高于皮下、颞下窝及咽旁间隙 内的脂肪
腮腺的解剖及常见疾病
9
五、腮腺深、浅叶的划分
❖ U线:通过下颔后静脉 最背侧点与同侧颈椎骨 最背侧点的连线
❖ 以U线代替面神经来划 分,便于病变定位
腮腺的解剖及常见疾病
腮腺的解剖及常见疾病
14
❖ 主要症状为腮腺区或颈侧无痛性肿块,大小不定, 可缓慢生长,常合并有瘘管,继发感染常发热,疼 痛,瘘管有脓性分泌物和粘液流出。
腮腺的解剖及常见疾病
15
❖ CT表现为边界清楚囊性密度,囊壁薄且均匀,增强 可见强化,囊液密度均匀,常合并感染,囊壁增厚 ,周围界面模糊,增强囊壁强化囊液密度增高
❖ CT表现:腮腺体积弥漫性增大,正常腺体的低密度 脂肪影可为炎性增生结节代替,增强扫描多均匀强 化,叶间间隔和包膜可有增厚
腮腺的解剖及常见疾病
12
女,43岁
双侧腮腺 炎
腮腺的解剖及常见疾病
1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腮裂囊肿
❖ 属先天性疾病,系胚胎发育过程中腮弓和腮裂未能 正常融合或闭锁不全所致。
解剖腮腺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腮腺区的解剖结构,包括腮腺、面神经、腮腺导管等。
2. 掌握腮腺区的解剖标志和层次结构。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解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X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人体头颈部解剖模型2. 解剖刀、剪刀、镊子、解剖针等实验器械3. 消毒液、生理盐水、纱布等辅助材料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解剖模型放置在实验台上,检查实验器械是否完好,用消毒液擦拭实验器械。
2. 定位:观察解剖模型,用手指按压颧弓下缘处,确认腮腺区的位置。
3. 皮肤切口:在颧弓下缘处做一横切口,暴露腮腺区皮肤。
4. 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用解剖刀和剪刀分离腮腺区皮肤和皮下组织,暴露腮腺。
5. 观察腮腺:观察腮腺的形态、大小、颜色,记录腮腺的表面结构和周围关系。
6. 找出面神经:用解剖针和镊子仔细分离腮腺周围组织,寻找面神经的走行路径。
7. 观察腮腺导管:找到腮腺导管后,观察其走行路径和开口位置。
8. 观察腮腺鞘:分离腮腺周围组织,观察腮腺鞘的结构特点。
9. 恢复解剖结构:将分离的组织恢复到原位,缝合皮肤切口。
六、实验结果1. 腮腺位于面侧区,上缘邻接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下平下颌角;前邻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的后缘,浅部向前延伸,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后缘邻接乳突前缘及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上份。
2. 腮腺呈锥体形,底向外侧,尖向内侧突向咽旁。
3. 腮腺导管由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处,向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急转向内侧,穿颊肌,在颊黏膜下潜行一段距离,然后开口于上颌第2磨牙相对处的颊黏膜上,开口处黏膜隆起(腮腺乳头)。
4. 腮腺鞘为颈深筋膜浅层向上的延续,在腮腺后缘分为深、浅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两层在腮腺前缘处融合,覆盖于咬肌表面,称为咬肌筋膜。
5. 腮腺有致密的筋膜鞘包裹,炎症时常引起剧痛。
腮腺鞘的浅层特别致密,而深层薄弱且不完整。
七、实验讨论1. 腮腺区解剖结构复杂,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切,了解腮腺区的解剖结构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局部解剖学课件:腮腺咬肌区
腮腺咬肌筋膜
深
浅
层
层
腮腺床
三、腮 腺
parotid gland 位置和形态 腮腺管 穿经腮腺结构
耳颞神经 下颌后静脉 颈外动脉 面神经
腮腺床
四、腮腺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
腮腺前段 腮腺内段 腮腺后段
五、小结
综上所述,腮腺表面没有重要结构,仅被以皮肤、 浅筋膜及腮腺鞘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多位于腮腺 深面或穿行于腮腺实质内,或自腮腺边缘呈放射状 走出。 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腮腺肿瘤的发生率较高,约80 %。手术时勿伤神经血管等。
腮腺咬肌区
Parotid and Masseteric Region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境界 腮腺咬肌筋膜 腮腺与面神经 小结
一、境 界
上界:颧弓、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乳突、
胸锁乳突肌 上部前缘
二、腮腺咬肌筋膜
形成
深层薄弱
腮腺的深层
腮腺的深层
腮腺的深层
网友的疑问:
腮腺是最大的一对唾液腺,位于下颌骨下颌支的后方、颞骨乳突前方的间隙内。
腮腺的形状十分不规则,大致呈倒锥体形。
大部分作者人为地把腮腺分为前叶和深叶两部分,大致以面神经穿行的平面作为分界标志,这一平面也大致相当于下颌支后缘与乳突的连线。
图1 腮腺周围的解剖断面图。
STM:胸锁乳突肌
腮腺的深叶可以深入到很深的地方,最深部可以一直抵达咽侧壁。
腮腺深叶后方有多条神经通过,颈内动脉、颈内静脉以及茎突和茎突周围肌也位于腮腺深叶的后方。
由于腮腺组织对于高频超声有很强的衰减特性,因此高频超声检查腮腺时腮腺深叶的深层部分一般都是不能显示的,因此某些书上所谓的腮腺的厚径在1.5-2.0cm是完全不对的,这一径线测量是根本没有显示腮腺深层部分。
我们检查腮腺时除了利用高频探头扫查腮腺浅层部分外,一定要再选择低频探头对深层扫查一遍。
利用低频探头可以清晰显示腮腺深层和周围的茎突与茎突周围结构,这时候测量腮腺的厚径应该在3.0cm左右。
图2 利用高频探头只能显示腮腺的浅层部分,腮腺深层及深层周围组织不能显示。
M:下颌支;S:乳突。
图3 利用低频探头可以显示腮腺深层(绿箭头)直达咽侧壁(LA)。
M:下颌支;S:乳突;白箭头:茎突与茎突周围肌肉。
腮腺深层周围的病变往往与咽部病变或周围神经源性病变有关,日常常规扫查腮腺时除了利用高频探头显示腮腺的浅层部分外,一定要再用低频探头扫查一下腮腺深层及深层周围组织。
(浙江杭州的周玲燕朋友看到信息后联系我,告知你的联系电话,之前的电话少了一位数字。
谢谢。
)。
腮腺教学大纲
腮腺教学大纲腮腺教学大纲腮腺是人体中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它扮演着分泌唾液的关键角色。
了解腮腺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医学生和医生来说都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腮腺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腮腺的解剖结构腮腺是位于颌下的一对大型腺体,分为颌下腺和颌上腺。
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下方,颌上腺位于上颌骨上方。
它们都由腺体和导管组成。
腺体主要由腺泡和腺管组成,而导管则将唾液输送到口腔。
二、腮腺的生理功能腮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唾液,唾液含有消化酶和抗菌物质,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口腔的保护。
腮腺还有助于维持口腔的湿润,促进言语和咀嚼功能的正常运作。
三、腮腺的疾病和症状1. 腮腺炎:腮腺炎是腮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
患者常常出现腮腺肿胀、疼痛和发热等症状。
腮腺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预防。
2. 腮腺结石:腮腺结石是腮腺导管中的钙化物质堆积形成的。
它会导致腮腺肿胀和疼痛,甚至引起感染。
治疗腮腺结石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切除。
3. 腮腺肿瘤:腮腺肿瘤是腮腺的恶性肿瘤,虽然相对罕见,但仍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四、腮腺教学大纲的制定制定一份完善的腮腺教学大纲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和功能的介绍:教学大纲应该包括腮腺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详细介绍,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腮腺的基本知识。
2. 常见疾病和症状的讲解:教学大纲应该涵盖腮腺炎、腮腺结石和腮腺肿瘤等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的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临床知识。
3. 临床技能的培养:教学大纲还应该包括一些与腮腺相关的临床技能的培养,比如腮腺的检查方法、结石的切除技术等,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 病例讨论和实践教学:教学大纲还应该包括一些病例讨论和实践教学的环节,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大纲的实施和评估教学大纲的实施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室实践和临床实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腮腺
1.腮腺的位置
2.腮腺的形状与分部
上方与颧弓,外耳道、颞下颌关节相毗
邻,下方平下颌角,除部分位于下颌支的后侧外,大部分腺体位于下颌后窝。
腮腺呈锥体形,底向外,尖朝
内突向咽旁间隙。
有上、外、
前内、和后内四面。
分部峡部浅叶深叶
下颌后窝
腮腺导管:开口于口腔内的腮腺乳头
一、腮腺
1.腮腺的位置
2.腮腺的形状与分部
上方与颧弓,外耳道、颞下颌关节相毗
邻,下方平下颌角,除部分位于下颌支的后侧外,大部分腺体位于下颌后窝。
腮腺呈锥体形,底向外,尖朝
内突向咽旁间隙。
有上、外、
前内、和后内四面。
分部峡部浅叶深叶
下颌后窝腮腺乳头
腮腺导管:开口于口腔内的腮腺乳头
3.腮腺鞘
腮腺表面被致密的结缔组织包裹,称
为腮腺鞘。
鞘的浅层厚而致密,深层薄弱,在茎突与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
4.腮腺肿瘤
良性:约占2/3,其中混合瘤最多恶性:占1/3。
腮腺肿
瘤见,它易复发和癌变。
腮腺肿瘤
肿瘤切除术
3.腮腺鞘
腮腺表面被致密的结缔组织包裹,称
为腮腺鞘。
鞘的浅层厚而致密,深层薄弱,在茎突与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
4.腮腺肿瘤
良性:约占2/3,其中混合瘤最多恶性:占1/3。
腮腺肿
瘤见,它易复发和癌变。
腮腺肿瘤
肿瘤切除术
3.腮腺鞘
腮腺表面被致密的结缔组织包裹,称为腮腺鞘。
鞘的浅层厚而致密,深层薄弱,在茎突与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
4.腮腺肿瘤
良性:约占2/3,其中混合瘤最多恶性:占1/3。
腮腺肿
瘤见,它易复发和癌变。
腮腺肿瘤
肿瘤切除术
二、面神经
属混合性神经,其运动纤维分管面部表情肌的运动。
茎乳孔①颞支:1-2支,从腮腺的上缘穿出,支
1.面神经的行程
2.面神经在腮腺内的分支
经茎乳孔出颅,在腮腺的浅叶与深叶之间进入腺体,最后形成五组分支穿出腮腺。
配额肌、眼轮匝肌上份等,受损时,
可出现同侧额纹消失。
①
二、面神经属混合性神经,其运动纤维分管面部表情肌的运动。
茎乳孔①颞支:1-2支,从腮腺的上缘穿出,支
1.面神经的行程
2.面神经在腮腺内的分支
经茎乳孔出颅,在腮腺的浅叶与深叶之间进入腺体,最后形成五组分支穿出腮腺。
配额肌、眼轮匝肌上份等,受损时,
可出现同侧额纹消失。
①
二、面神经属混合性神经,其运动纤维分管面部表情肌的运动。
茎乳孔①颞支:1-2支,从腮腺的上缘穿出,支1.面神经的行程2.面神经在腮腺内的分支经茎乳孔出颅,在腮腺的浅叶与深叶之间进入腺体,最后形成五组分支穿出腮腺。
配额肌、眼轮匝肌上份等,受损时,可出现同侧额纹消失。
咬肌
下颌支翼内肌
腮腺乳突①
2.面神经在腮腺内的分支
②颧支:2-3支,从腮腺的前上缘穿出,
支配眼轮匝肌、颧肌、提上唇肌
等,如颧支受损后,眼睑闭合不全。
②③颊支:3-5支,出腮腺的前缘,分布于口轮匝肌、颊肌及口周围肌等,损
伤时,可出现鼻唇沟变浅或消
失,上唇运动力减弱,鼓腮漏
气等症状。
③
③颊肌口轮
匝肌
⑤颈支多为一支,出腮腺下端向前下
2.面神经在腮腺内的分支
⑤
①②③④
⑤进入颈部,支配颈阔肌的运动。
④下颌缘支2支,从腮腺的下前缘穿出,支配降口角肌、降下唇肌等,损伤时可导致患侧口角下垂、歪斜。
④腮腺肿瘤手术中正确解剖和保护面神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
1)有哪些异常的表现?提示1)有许多重要的血管神经穿经2)分析可能的原因
恶性损伤
面神经
腮腺肿瘤
及其分支表情肌运
动功能障碍
面瘫腮腺肿瘤
切除术腮腺或位于腮腺深叶的深面
2)面神经损伤也不是面瘫的唯一原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