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知识点.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学校的各种组织和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
学生管理的特点:1、学生管理的复杂性;2、学生管理的全面性;3、学生管理的教育性;4、学生管理的周期性5、学生管理的沟通性在学生管理中,管理者和管理的对象都是人,而且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管理工作需要很强的教育性,突出其培养人机制,这也是学生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
管理者与学生的沟通需要几个手段:即信息的传递、管理者的控制、管理者的激励以及情感的交流。
学生管理的内容:1、学生学籍的管理;2、学生的常规管理;3、学生的德育管理;4、学生学习的管理学生管理的方法(新增内容):1、班级管理法;2、自我管理法;3、思想教育法;4、行政管理法;5、制度管理法班级管理方法主要有:①说服教育法;②榜样示范法;③活动教育法;④情境陶冶法;⑤实践锻炼法。
行政管理法依据学校行政工作的计划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奖罚、评价的管理方法。
行政管理法的特点:①权威性;②强制性制定规章制度必须符合以下要求:①教育性;②科学性;③政策性;④透明性学生管理的目的:1、学生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活动;2、学校管理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团队管理属于新增内容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已达到共同的目标。
团队的特点:1、团队以完成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2、团队以成员的相互依存为重要保障;3、沟通协调是团队运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4、团队成员共同担负团队的责任。
团队的核心要素:五个基本要素,简称“5P”即目标(purpose)、人员(people)、定位(place)、职权(power)和计划(plan)。
人员是构成团队最核心的力量,3个(包含3个)以上的人员可以构成团队。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述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述1学生管理的特点:1复杂性2全面性3教育性4周期性(计划实施检查总结)5沟通性2学生管理的目的:1学生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活动2学生管理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3学生管理的任务:1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2建立规范的学声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首先要体现民主性原则能够体现出它的规范化和人性化)3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4学生管理的内容:1学生学籍的管理2学生的常规管理(学生差高贵管理的意义和要求:中小学常规管理有利于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3学生的德育管理4学生学习的管理5学生的德育管理(1加强组织领导2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3提高管理者的素质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5改革学生的德育评价制度(建立激励性和发展性评价机制)6充分发挥校外资源的影响作用)6学生学习的管理:(加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1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科学性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管理者要建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档案再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改学生学习动机最后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良好的教学,服务态度,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7一个好的班集体的主要特征在于他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共同的活动纲领8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9班干部是班集体的组织核心,担负着整个班级的日常事务与领导工作,是组织,团结和凝聚全班同学的重要力量10在班级管理中,良好的班风是评价一个班级好坏的重要依据,而班风则是靠舆论和习惯保证的整体作风11由于班级舆论是全体学生参与形成的,因此培养班级健康舆论要从加强班级的民主作风开始12问题行为学生的特点表现为:1自卑感强2逆反心理较强13问题学生的形成:1自身原因2家庭原因3社会的影响14问题行为学生的管理:1尊重理解问题行为学生2帮助问题行为学生提高思想认识3与社会,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15新时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1摆正学生管理工作的位置2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体制3建立学生管理团队4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激发和发展人的自主性,使人能主动的追求完善)16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艾拉斯莫斯17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
学生与团队管理工作复习重点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各章重点第一章学生管理与团队管理(判断)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学校的各种组织和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
学生管理既是一个计划、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的过程。
(选择)学生管理的三个基本因素: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对象。
(选择)学生管理的特点:①学生管理的复杂性、②学生管理的全面性、③学生管理的教育性、④学生管理的周期性、⑤学生管理的沟通性。
(选择、简答)学生管理的内容:学生学籍的管理、学生的常规管理、学生的德育管理、学生学习的管理。
(判断)学籍管理是学校维护教学秩序、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重要的日常工作。
(判断)常规管理是学生入校后接受的正常的、规范的基本管理工作,是提高学生教育质量的保证。
(简答)学生的德育管理(如何搞好对学生的德育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2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3提高管理者的素质;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5改革学生的德育评价制度;6充分发挥校外资源的影响作用。
(简答)对学生进行学习管理的基本要求? 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对学生学习做出积极的评价。
(选择)学生管理的方法:班级管理法、自我管理法、思想教育法、行政管理法、制度管理法。
(选择)班级管理方法的分类: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活动教育法、情境陶冶法、实践锻炼法。
(判断)自我管理法是指学生自己组织起来,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的一种管理方法。
(选择、简答)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学校民主建设,促进学生自我管理;2搞好学生组织建设,强化学生自我管理;3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完善学生自我管理。
(选择、简答)运用思想教育法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学生;2正确引导学生。
教师资格考试-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第一章学生管理概论1.学生管理的特点:学生管理的复杂性;学生管理的全面性;教育性;周期性;沟通性。
2.学生管理的任务: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监理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
3.学生管理的内容:学生学籍管理;学生常规管理(分类:按管理的不同性质、内容,可分为品德常规管理、学习常规管理、教育活动常规管理、学籍常规的管理和生活常规的管理);学生的德育管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革学生的德育评价制度;充分发挥校外资源的影响作用);学生学习的管理。
4.学生常规管理的内涵:中小学的常规管理是学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具体实际,针对中小学生的行为常规而实施的管理。
学生常规管理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的管理工作。
根据常规管理的性质、内容,学生常规管理可以分为学生品德的常规管理、学生学习的常规管理、教学活动的常规管理、学生学籍的常规管理和学生生活的常规管理。
5.班级管理的领导者: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组织核心,担负着整个班级的日常事务与领导工作,是组织、团结和凝聚全班同学的重要力量。
6.学校共青团管理的方法:用多种形式加强共青团管理;做好青年人才建设;大胆创新团队的管理工作。
7.问题学生:分为学习问题生、品行问题生、学习品性都有问题的学生。
特点:自卑感强;逆反心理较强。
形成原因:自身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影响;学校管理。
8.问题行为学生的管理:尊重、理解问题行为学生;帮助问题行为学生提高思想认识;与社会、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
9.新时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摆正学生管理工作的位置;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体制;建立学生管理团队;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第二章班级管理工作与班主任工作1.班级管理的特点:目的的教育性;内容的广泛性;对象的不成熟性。
2.班级管理目标的依据:基本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团队建设}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
(团队建设)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教师资格考试:学生和团队管理课本总结(76题)第壹章:学生管理概述1、学生管理定义:学校管理者通过学校各种组织和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
2、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3、学生管理的特点:复杂性,全面性、教育性、周期性、沟通性4、学生管理的目的:以“育人”为目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5、学生管理的任务: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为什么说学生管理具有复杂性(1)管理者和管理的对象均是人,且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2)学生管理要受到校内教育条件和学生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制约。
它具有牵涉面广,制约因素多以及对学生管理的质量难以用量化进行评估等特性。
7、为什么说学生管理具有教育性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具有很强的教育性,突出其培养人的管理特性,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所以对于学生的管理目标、过程、原则和方法等,均需要壹定的规章制度和措施手段来实施,这些规章制度和措施手段均应该把培养人放于管理的第壹位,离开这壹点,学生的管理工作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效用。
8、学生管理的作用:稳定性作用、导向作用9、学生管理的内容:学生学籍管理、学生的常规管理、学生的德育管理、学生学习的管理10、学生管理的基本要求: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积极的评价11、团队的内涵:由俩个或者俩个之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壹定规则结合于壹起的组织。
12、团队的特点(1)团队以完成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即具有壹定的目标(2)团队以成员的相互依存为重要保障(3)沟通协调是团队运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4)团队成员共同担负团队的责任13、团队的核心要素:壹般来讲,壹个成熟团队均有五个基本要素,简称“5P”。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
教师资格考试:学生与团队管理课本总结(76题)第一章:学生管理概述1、学生管理定义:学校管理者通过学校各种组织和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
2、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3、学生管理的特点:复杂性,全面性、教育性、周期性、沟通性4、学生管理的目的:以“育人”为目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5、学生管理的任务: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为什么说学生管理具有复杂性(1)管理者和管理的对象都是人,且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2)学生管理要受到校内教育条件和学生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制约。
它具有牵涉面广,制约因素多以及对学生管理的质量难以用量化进行评估等特性。
7、为什么说学生管理具有教育性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具有很强的教育性,突出其培养人的管理特性,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所以对于学生的管理目标、过程、原则和方法等,都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和措施手段来实施,这些规章制度和措施手段都应该把培养人放在管理的第一位,离开这一点,学生的管理工作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效用。
8、学生管理的作用:稳定性作用、导向作用9、学生管理的内容:学生学籍管理、学生的常规管理、学生的德育管理、学生学习的管理10、学生管理的基本要求: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积极的评价11、团队的内涵: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
12、团队的特点(1)团队以完成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即具有一定的目标(2)团队以成员的相互依存为重要保障(3)沟通协调是团队运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4)团队成员共同担负团队的责任13、团队的核心要素 :一般来讲,一个成熟团队都有五个基本要素,简称“5P”。
教师招聘考试:学生与团队管理(必备考点)
教师招聘考试:学生与团队管理(必备考点)第一章学生管理与团队管理1. 学生管理的三要素:管理主体;实现管理的平台(被管理的客体管理者的方式和方法)。
2. 学生管理的特点:复杂性;全面性;教育性;周期性;沟通性。
3. 学生管理的内容:学生学籍的管理;学生的常规管理;学生的德育管理;学生学习的管理。
4. 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学习做出积极的评价;5. 学生管理的方法:班级管理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活动教育法、情境陶冶法实践锻炼法】;自我管理法;思想教育法;行政管理法;制度管理法。
6. 制度制定的基本要求:教育性;科学性;政策性;透明性。
7. 学生管理的目的: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活动;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8. 学生管理的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程序性原则;社会协调性原则;有效性原则。
9. 学生管理的任务: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10. 学生管理的作用:稳定性作用;导向性作用。
11. 团队管理的特点:团队以完成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团队以成员的相互依存为重要保障;沟通协调是团队运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团队成员共同担负团队的责任。
12. 团队的核心要素:目标;人员;定为;职权;计划。
【合成“5P”】13. 团队的组织形式: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模拟型团队。
14. 团队的构建:共同愿景;共同的目标;合理配置成员;培养良好的团队文化。
15. 团队构建的意义:团队能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使成员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团队构建可以促使建立共同的长期目标;团队可以激发成员的创新能力。
16. 高效团队的打造与管理:强化共同愿景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加强沟通,建立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营造团队文化,增强成员的归属感;第二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1. 班级管理的特点:目的的教育性;内容的广泛性;对象的不成熟性;2. 班级管理的意义与作用:是学校工作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保证;是班集体建设的必要条件;是营造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11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学生管理周期包括:计划、执行、检查、总结。
三位一体教育管理体系以学校德育为主题、以家庭教育为补充、以社区教育为依托。
使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德育网络。
加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在学生管理工作上、才能得到学生的密切配合,一切难题迎刃而解。
行政管理法:依据学校行政工作的计划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经法、评价的管理方法。
学生管理的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程序性原则;社会协调性原则;有效性原则。
学生管理的内容包括:学生学籍的管理;学生的常规管理;学生的德育管理;学生学习的管理。
学生管理的方法包括:班级管理法;自我管理法;思想教育法;行政管理法;制度管理法。
班级管理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类: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活动教育法;情境陶冶法;实践锻炼法。
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校民主建设,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搞好学生组织建设,强化学生自我管理。
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完善学生自我管理。
学生管理的目的学生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活动;学生管理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学生管理的特点?学生管理的复杂性;学生管理的全面性;学生管理的教育性; 学生管理的周期性;学生管理的沟通性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管理?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提高管理者素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改革学生的德育评价制度。
充分发挥校外资源的影响作用。
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学生学习做出积极的评价学生管理的任务?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
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艾拉斯莫斯。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发表《大教学论》一书。
学生与团队管理
学生与团队管理1、学生管理的目的:①学生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活动,②学生管理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3、学生管理的内容:①学生学籍的管理,②学生的常规管理;③学生的德育管理,④学生学习的管理。
4、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
6、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科学性。
7、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要求: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③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8、一个好的班集体的主要特征,在于它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共同的活动纲领。
9、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10、班干部是班集体的组织核心,担负着整个班级的日常事务与领导工作,是组织、团结和凝聚全班同学的重要力量。
10、在班集体中,良好的班风是评价一个班级好坏的重要依据,而班风则是靠舆论和习惯保证的整体作风。
11、问题行为学生的管理:问题行为学生分为学习问题生,品行问题生和学习和品行都有问题三类学生。
它们共同的特点表现为:第一,自卑感强,第二,逆反心理较强。
问题行为学生的形成,一是自身原因,二是家庭原因,三是社会的影响,四是学校管理的问题。
①尊重、理解问题行为学生;②帮助问题行为学生提高思想认识;③与社会、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
12、新时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①摆正学生管理工作的位置;②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体制;③建立学生管理团队;④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13、自我教育能激发和发展人的自主性,使人能主动地去追求完善,所以在学生管理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产生自我教育的需要,主动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和完善自我,由此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和调控能力。
14、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艾拉斯莫斯。
15、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并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即:一个教师同时教很多学生是可能的,以后经过赫尔巴特等教育家的研究和补充,使它在理论上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学生和团队管理》.doc
《学生和团队管理》1《学生和团队管理》第一讲学生管理综述1、学生管理的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自理、自治、独立生活和抵制社会丑恶现象的能力。
终级目的指向学生人性完善。
2、常规管理:是经常性的规章制度的管理,常规管理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3、优良校风、学风要先从常规管理抓起4、常能:指最基本、最平常的生活能力、活动能力。
常能训练是中小学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理、自治、自护的能力。
5、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护能力,这是当前教育易视的又要面对的课题,这首先要教会学生审丑,对社会上的假丑恶有防卫意识和抗击能力。
6、常能训练的基本指导精神是把学生的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连接起来。
7、从小就培养关心意识会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更宽广的胸襟和眼界。
8、教师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发展。
教师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将向着情绪稳定、态度友好和具有领导能力等方向发展;教师采用专制的态度,易于导致学生的紧张情绪、冷淡、攻击性和不能自制;教师采用放任的态度,易使学生走向无组织、无纪律的方面发展。
可见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学生是搞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必要前提9、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对品德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10、德育手段要创新:第一多讲讲德育的“享用”功能,第二开放德育的边界(德育应变成生活德育,无论德育内容还是德育方法都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生活世界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第三强化德育的活动性、实践性,第四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改善德育工作效果,第五学科教学融入品德教育。
11、理应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理。
12、约翰。
卡尔是研究“过度拥护现象”最为著名的学者。
13、环境心理学家霍尔的“个人空间理论”更是认为,一般人的正常个人距离应以47—75厘米为宜。
14、学生管理的原则A全员性原则,B激励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联动性原则15、人的发展程度与他受到的激励的程度是成正比的。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邓佳佳整理笔记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第一章学生管理概念第一节学生管理的基本认识一.学生管理的含义和意义(一)学生管理的含义由管理的内涵我们可以得出学生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基本性质,即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学校的各种组织和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
(二)学生管理的特点(三)※学生管理的复杂性在学生管理中,管理者和管理的对象都是人,而且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简答1.学生管理的全面性从管理的目标上看,管理目标的制定要分三步走,即近景、中景和远景。
近景包括学生身心及品德现阶段要熬到的一些管理目标,当近景目标能够顺利地实施并完成时,就可以考虑展开中景的规划,最后一步步逼近远景的目标。
2.学生管理的教育性根本目的:培养人3.学生管理的周期性学生管理的过程相对于其他管理的过程来说周期性比较强。
学生的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4.学生管理的沟通性首先,信息传递是沟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过达到这一目的才得以实现的。
其次,鼓励是实现沟通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最后,情感的交流是沟通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二.学生管理的目的和任务(一)学生管理的目的1. 学生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活动学生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使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得到最优配置,进而获得最佳的管理效益。
※管理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简介,能够与教室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管理中还要做到同等看待、公平对待,不偏不向,是每个学生都成为生活与学习的主体。
2. 学生管理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从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生管理的任务1. 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学生管理的目标对于学生及管理者来说都是一个向导,只有目标明确,教育管理工作才能够富有生机和活力,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学生和团队管理
学生和团队管理第一讲,学生管理综述学生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自理、自治、独立生活和一,现代学生管理的主要内容(一) 常规管理.,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先从常规管理抓起.◎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护能力,这是当前教育易视的又要面对的课题,这首先要教会学生审丑,对社会上的假丑恶有防卫意识和抗击能力。
(二) 常能管理所谓常能,是指取基本的,最平常的生活能力,,常能训练也是最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常能训练的基本指导精神(三) ,因此,德育管理素质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师的态度德育目标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现代意思包括,创造意识,独立意识,团队意识、生命意识、问题一时、关心意识,规则意识,国际意识、民族意识, )2德育方法应当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3. 5.为学生寻找生活榜样. 6要借助于集体舆论的影响多讲德育的享用功能.2开放德育的边界.3强化德育的活动性,实践性.4.5学科教学融入品德教育,(四) 环境管理:应注意以下问题:1新建校要精心选址2给学生营造宽松的生活空间3应努力营造书卷气4校园建筑应成为建筑学与教育学的结晶。
5校园空间应分区规划。
6搞好净化、绿化、美化工作。
7研究室陈设8◎卡尔是研究“过度拥护现象”最为著名的学者。
◎47—753过多的惩罚还会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4不恰当的惩罚会降低学生的内在惩罚机制5要避免奖惩负效应,必须注意三个问题:①奖惩的共同前提是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人来看待,必须把其视为教育活动的主体,重视他的意愿、需要、情感价值观,注意唤起学生主体内部的自我强化机制。
②奖励和惩罚的实施都应该与行为动机】2教师对学生激励的学生的主体性原心理,让学生参与学校善于发掘其中富有批判性、创造性的教育潜力。
然后积极运用自身的文化经验,帮助学生提高选择信息、调控行为的能力,引导他们创造积极的主体文化,让学生文化成为培养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源泉。
罗杰斯(四)学生管理的联动性原则:是指学校应与社区教育、家庭教育联合行动。
教师资格证知识点-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一.学生管理的特点?(简答)1.学生管理的复杂性2.学生管理的全面性3.学生管理的教育性4.学生管理的周期性(计划、执行、检查、总结构成一个完整的周期性)5.学生管理的沟通性(首先,信息传递是沟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过达到这一目的才得以实现的。
其次,激励是实现沟通的一个重要手段。
最后,情感的交流是沟通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二.学生管理的内容(多选)1.学生学籍的管理2.学生的常规管理3.学生的德育管理4.学生学习的管理A.(中小学常规管理)有利于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能够促进他们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是学生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
(单选)B.学生常规管理的分类:(多选)按照其管理的不同性质、内容可以分为对于品德、学生学习、学生教育活动、学生学籍、学生生活常规的管理五项根据学生在校的每个不同阶段的管理,学生管理包含学生入学的、学生期中阶段的、学生期末、毕业时期的、学生寒暑假的常规管理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和管理范围,学生常规管理包括学校的、班级的、学生个人的常规管理工作C.学生德育管理的具体要求:(选择)1、加强组织领导2、学校德育管理系统3、提高管理者的素质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5、改革学生的德育评价制度(德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德育评价制度,建立激励性、发展性评价机制,为广大青少年营造轻松、和谐、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6、充分发挥校外资源的影响作用D.加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单选/√)E.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简答)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③对学生学习做出积极的评价三.学生管理的方法:(多选)1、班级管理法2、自我管理法3、思想教育法4、行政管理法5、制度管理法A.班级管理法的分类:(选择)①说服教育法:演讲比赛、报告、谈论、讨论、会议②榜样示范法:借助他人的好行为、好思想、好品质去教育影响学生③活动教育法:④情景陶冶法:养鱼⑤实践锻炼法:上山、下乡B.思想教育方法就是学校领导、教师从思想感情上接近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按照老师的正确指导去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管理方法。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2 (1)
(二)团队的特点
1.团队以完成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 即具有一定的目标
2.团队以成员的相互依存为重要保障 3.沟通协调是团队运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4.团队成员共同担负团队的责任
《团队的智慧》曾对团队有这样的诠释
“团队就是一群拥有互补技能的人,他们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达成目的, 并固守相互间的责任。”
目标(Purpose)
团队应该有一个既定的目标,为团队成员导航,知道要向何 处去,没有目标这个团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自然界中有一种昆虫很喜欢吃三叶草(也叫鸡公叶),这 种昆虫在吃食物的时候都是成群结队的,第一个趴在第二个 的身上,第二个趴在第三个的身上,由一只昆虫带队去寻找 食物,这些昆虫连接起来就像一节一节的火车车箱。管理学 家做了一个实验,把这些像火车车箱一样的昆虫连在一起, 组成一个圆圈,然后在圆圈中放了它们喜欢吃的三叶草。结 果它们爬得精疲力竭也吃不到这些草。这个例子说明在团队 中失去目标后,团队成员就不知道上何处去,最后的结果可 能是饿死,这个团队存在的价值可能就要打折扣。
三、各章节内容
第一章 学生管理概述
学生管理的含义 管理者
管理
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学校 (谁去管) 的各种组织和方式,有 目的的对学生的各种活
概 念
手段
动进行计划、组织、协
四
调和控制,以实现学生 德、智、体各方面全面 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 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 接班人的过程。
管理 目标
要 素 管理
对象
制度化的人际关系:如班集体,有班主任, 有学生干部,还有一般的学生。班干部中班长、 副班长、学习委员、文体委员等。
稳定的组织机构:比如,共青团,校团委、 年级团总支,班团支部。
较为固定的角色定位:老师、学生
学生团队与管理复习知识要点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复习知识要点第一章:学生管理与团队管理第一节:学生管理概述1、学生管理的含义例如:学生管理既是一个计划、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的过程(√)2、学生管理的特点复杂性、全面性、教育性、周期性和沟通性(1)单选题,例如:学生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一个显出特点是(教育性)(2)多选题,例如:学生管理的特点有()(3) 简答题,例如:①怎样理解学生管理的全面性特点?②管理者与学生的沟通需要的手段有哪些?3、学生管理的内容包括:学籍的管理、常规的管理、德育管理、学习的管理①怎么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②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③学生常规管理的要求有哪些?④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应该要从哪些方面开展?⑤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要求有哪些?4、学生管理的方法班级管理法、自我管理法、思想教育法、行政管理法和制度管理法(1)单选题,例如:①学生自己组织起来,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的一种管理方法是()②教师从思想感情上接近学生,作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按照老师的正确交到去做,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管理方法是()(2)多选题,例如:①对学生的管理方法主要有()②班级管理法主要有()③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④行政管理法的特点有()⑤制定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哪些基本要求()(3)简答题5、学生管理的目的:育人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6、学生管理的原则7、学生管理的任务①学生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什么?②制定学生管理制度应注意哪些问题?③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点(√)8、学生管理的作用稳定性作用和导向性作用第二节团队管理概说1、团队的特点2、团队构成的五个要素(5P)①共同的目标是构成团队的凝聚力(√)②在班级管理中,正确的管理目标是班级日常管理的开始(√)3、团队的分类(组织形式):问题解决型、自我管理型、多功能型、虚拟型要明白每种类型的特点并学会联系实际应用4、团队构建易出简答题,例如:建设团队应从哪几个方面做起?第一,打造共同的愿景和共同的目标第二,合理配置成员第三,培养良好的团队文化5、高效团队的打造与管理掌握本知识点,要学会联系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例如:①怎样打造一个高效的学生团队?第一,强化共同愿景,提高团队凝聚力第二,加强沟通,建立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第三,营造团队文化,增强成员的归属感③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怎样建立一个高效团结的班集体?(参考答案要点如下第一,建立班级共同目标,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第二,选拔培养好一个高校团结的班委队伍第三,制定严格的班级规章制度第四,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第五,平时多加强与班级成员的沟通第二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第一节班级管理工作1、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和发展掌握班级授课制形成的三个阶段(1)单选题,(2)判断题,例如:①我国班级授课制的最早雏形是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②1901年的“废科举,兴学堂”开启了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现代教育(√)(3)简答题,例如: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2、班级管理的含义与特点班级管理的构成要素、班级管理的特点①构成班级管理的基本要素有哪些()②班级管理的特点有()3、班级管理的意义与作用易出判断题,例如:建立和完善班集体工作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 )4、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方法:师生共商法和班级管理者定夺法5、班级管理的内容(要与学生管理点内容进行区别性记忆)包括班级的德育管理、班级学习管理、班级文体活动管理、班级常规工作管理(1)多选题,例如:①班级管理主要包括()②对班级进行德育管理的方法有()(2)简答题,例如:怎么对班级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管理?6、班级管理的过程包括:制定管理计划、实施管理计划和对班级管理进行总结(1)简答题,例如: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有哪些?(2)多选题,例如: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过程包括哪几个环节()7、班级管理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方法有:观察法(了解学生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书面材料分析法(是间接了解学生的方法)、谈话法(间接了解学生的方法)调查法(深入了解学生的方法)班级管理的方法包括:说理法、自我管理法、情感激励法、实践锻炼法、创新管理法等(1)单选题,例如:①班主任了解学生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②班级管理者通过创造美的情境来感染和熏陶学生,促使他们形成一定品的的方法是()③在班级管理中,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方法是()(08年高中教师资格考试题)(2)多选题,例如:①班主任了解学生常用的方法有()②班级管理的方法有()(3)判断题,例如①了解学生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谈话法(×)②调查法是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的方法(√)第二节:班级文化建设1、构建班级文化的意义易出简答题,例如:构建班级文化的意义有哪些?2、班级文化的内涵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显性文化)和软文化(隐性文化)要理解两种文化的涵义,学会联系现实①通常我们看到的教室里墙壁上的字画或名言警句属于()②班级的软文化即反映出的一个班级的班风或制度建设情况(√)3、班级文化的特点:教育性、凝聚性、制约性和自主性4、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5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易出简单题:例如:作为班主任怎么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答案要点:第一,精心装点教室,营造积极向上的物质文化氛围第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第三,打杂班级精神,构建班级精神文化第四,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第三节:班主任工作1、班主任的职责包括: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的首要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协调校内外教育力量(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班主任重要的日常工作)(1)判断题,例如:①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②班主任工作的实质是要尽可能开发学生的潜能,旨在帮助学生“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他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生活道路”(√)③班集体的组织核心是班干部(√)(2)简答题,例如:①作为班主任,怎么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②作为班主任,应该怎么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2、班主任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知识和能力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易出多选题,例如:班主任的素质包括那几个方面()3、班主任培养的途径包括:开展全员培训、实施岗前培训、进行专项培训班主任培养的途径有哪些(ABC )(08年高中教师资格考试)A开展全面培训 B实施岗前培训 C进行专项培训 D校本模式培训 E情感素质培训4、班主任的评价班主任评价的作用班主任评价的依据第三章——第五章所考知识点较少,通常会以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形式出现需要掌握知识点如下:第三章:少先先锋队1、少先队的性质特点(1)革命性(2)教育性(3)儿童性(4)群众性(5)自主性2、新的历史时期,少先队的任务(1)团结、扶持和教育全体少年儿童(2)带领和组织少年儿童参与社会生活(3)维护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3、少先队文化内容的层次(1)物质文化层次(2)行为文化层次(3)制度文化层次(4)精神文化层次4、少先队文化的基本内容(1)少先队组织管理文化(2)少先队活动文化(3)少先队礼仪文化(4)少先队辅导文化(5)少先队理论文化5、少先队活动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2)教育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4)趣味性原则(5)自主性原则第四章:共产主义青年团1、共青团的奋斗目标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全国各族青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哥们义气或同伴排斥的消极影响
56、群体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要求学生管理者:
。第一、要了解同辈群体的理论,发挥同辈群体在青少年中的积极作用,利用不同的方法弱化其消极影响;
。第二、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在中小学开展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理想教育,教育孩子怎样成才立业,怎么为人处世,怎样形成和选择一个积极上进的同辈群体;
。实践依据
19、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步骤与方法:
。分析现状
。研究信息
。把握理论
。体察民心
。确定目标
20、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原则:
。保持一致性和体现针对性
。包含全面和突出重点
。难度适宜和易于评价
21、班级德育管理的意义:
。首先,班级德育管理有助于班级整体风貌的形成。
。其次,班级德育管理有助于学生个体品德的发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
。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重要的日常工作
33、班会活动的程序:
。确定班会活动的主题
。设计班会活动方案
。实施班会活动
。班会活动的总结深化
34、班主任的思想品德素质:
。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旺盛的进取精神
25、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过程:
。分解目标
。组织实施
。协调工作
。激励学生
26、班级管理的总结过程中还要注意:
。首先,所选择的总结对象要有代表性;
。其次,要尊重客观事实,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再次,要全面分析,综合研究,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最后,要注意已有的经验,善于筛选,以敢于大胆创新。
27、班级管理的方法:
。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其中包括学习积极性如何、学生学习的科学性怎样以及学生知识和能力处于什么状况等。
。其次,管理者要建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档案。
。再次,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
4、以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班级行为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
31、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与管理:
。精心装点教室,营造积极向上的物质文化氛围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打造班级精神,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32、班主任的职责:
。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1、选拔和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2、对全班同学提出班级建设目标;3、制定班规并认真地贯彻执行;4、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
。第三、要重视新形势下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积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的文化娱乐、体育卫生、心理保健等方面的宣传和设施,借助班级、少先队、青年团和学生会等正式群体的力量,在学生思想上、心理上建立一道防线;
。第四、要善于控制和积极引导群体中对其他成员具有强大影响的领袖人物,不断瓦解不良群体中的不坚定成员,使他们迅速认识到自己所属群体的不良行为,痛下决心离开不良群体;
。建立检查考核制度
。建立评比表彰和奖惩制度
49、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
。选拔贤能,加强学生会形象建设
。奖惩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因势利导,提高学生会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
50、同辈群体社会化理论——结论:
。第一、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的同辈群体。
。第二、学生同辈群体是学生文化中一支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对学生有着较强的凝聚和吸引力,直接影响着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
。其他方法(1、情感激励法;2、实践锻炼法;3、创新管理法)
28、构建班级文化的意义:
。营造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视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树立典型化的人格榜样
。构建和谐班级文化,有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
29、班级文化的特点:
。教育性。
。凝聚性
。制约性
。自主性
30、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
。班级物质文化
。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要有献身教育事业和尊重热爱学生的高尚品质
35、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和身体等情况,时时处处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的贴心人,为学生排忧解难。
。二是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向学生倾注最大的热情,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师生之间倡导一种民主、平等、团结友爱、真诚相见的新型风尚。
。利用“参照群体”,发挥个体的“领头羊”效应
。在组织工作方面,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全面安排,并提供物质和时间保证。
39、班主任培养的途径:
。开展全员培训
。实施岗前培训(资深教师指导模式;集中训练模式;校本培训模式)
。进行专项培训(思想道德培训;技能技巧培训;情感素质培训)
40、班主任的评价的作用:
。目标导向作用
。反馈调节作用
。监督促进作用
。保证作用
。。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第一、从心理上讲,学生的犯罪与其心理的满足度密切相关,当其心理受到挫折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时,往往会产生心理的偏差,走向犯罪的道路。
第二、从社会交往上讲,学生的犯罪与他受到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同辈亚文化的影响密切相亲。
55、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同辈群体亚文化的消极影响
。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
12、团队的特点:
。团队以完成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
。团队以成员的相互依存为重要保障
。沟通协调是团队运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团队成员共同担负团队的责任
13、团队的构建:
。共同愿景
。共同的目标
。合理配制成员
。培养良好的团队文化
14、高效团队的打造:
。强化共同愿景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
41、班主任评价的依据:
。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
。班主任的素质(第一、要衡量班主任的政治思想素质;第二、要衡量班主任的业务素质;第三、要衡量班主任的个性素质)
。优秀班主任的特点和条件(第一、参照优秀班主任的条件衡量班主任的素质和工作绩效;第二、以优秀班主任的基本特点和条件衡量班级管理的过程、内容和效果。)
。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反馈
42、学生会的职责:
。组织开展学生各项活动
。积极参与学生的管理工作
。组织学生深入社会
。沟通与联系各项组织关系
43、学生会的作用:
。桥梁纽带作用
。榜样示范作用
44、学生会的工作思路: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管理理念
。建立引导型的工作方式
。拓宽活动的领域和内容
。强化服务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提高服务水准
。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心理沟通构筑了平台
。同辈群体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体验
。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兴趣发展创造了机会
。同辈群体为学生的交往互动提供了场所
。同辈群体为学生的文化融合营造了环境
54、青少年犯罪的理论阐释: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解释(“心理缺陷说”;“挫折一一侵犯说”)
。学生犯罪的社会学解释(“差异交往说”;“控制缺乏说”;“亚文化理论”;“标签理论”;)
。三是要有甘为人梯的精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勇于进取,超过自己。
36、班主任的知识和能力素质:
。知识素质(1、精深的专业知识。2、全面的教育理论知识。3、广博的文化知识)
。教学管理能力(1、设计教学环境的能力。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的能力。3、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4、深刻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5、培养学生合作能力。6、应变能力。7、广泛的交往协调能力。8、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
1、学生管理的特点:
。学生管理的复杂性
。学生管理的全面性
。学生管理的教育性
。学生管理的周期性
。学生管理的沟通性
2、学生的德育管理: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改革学生的德育评价制度
。充分发挥校外资源的影响作用
3、学生学习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对象的不成熟性
17、班级管理的意义与作用:
。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
。班级管理是教育活动的保证
。班级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必要条件
。班级管理是营造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18、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依据:
。基本依据(第一、确定班级管理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的总体要求。第二、确定班级管理目标必须依据学校的总体要求。)
。理论依据
45、学生会的工作机制:
。沟通机制
。监督机制
。自身建设
46、学生会的工作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弹性结构原则(部门结构具有弹性;设岗具有弹性)
。责权统一原则
。民主监督原则
47、学生会的工作要求:
。健全学生会组织
。确立学生会基本任务
。明确学生会内部职责
48、学生会的制度建设:
。建立汇报工作制度
。建立会议制度
。加强沟通,建立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营造团队文化,增强成员的归属感
15、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教学获得巨大的效率。
。第二、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和秩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第三、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
16、班级管理的特点:
。目的的教育性
。内容的广泛性
。第三、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既有正面的积极作用,以有负面的消极作用,因此,它并非科尔曼所研究的一种类型,而是有着不同的类型。
51、同辈群体的分类:
。娱乐型群体
。学习型群体
。违规型群体
52、同辈群体的特征:
。交往的自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