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
公共基础知识讲义整理-第六章-管理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讲义整理第六章管理知识第一节管理概述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期高效的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一、主要管理理论及代表人物(一)古典管理阶段1.泰勒及其科学管理理论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代表人物(其主要贡献是将管理由一种经验发展为一门学科),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其研究的主要是如何提高管理的效率,进而提高整体的劳动生产效率)。
他提倡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
其主要著作有:《科学管理原理》(1911)、《科学管理》(1912)。
泰勒使管理由经验发展为一门科学。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每项工作选择“第一流的工人”(将每个工人安排到与其相适应的岗位,这样他才能热爱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标准化管理(想要提高生产效率,必须挖掘工人潜力,这就需要将工人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巧进行归纳总结,腥草一种共性/规律性的东西,即标准化,这样在管理中就可以形成一种科学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就能将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工具和时间进行合理搭配,消除种种不合理因素,形成一种系统性的、共性的管理方法,再利用经验和技巧将其标准化,所有工人都按照这种模式进行工作,工作效率就能提高。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根据大家工作量的多少或贡献大小与工资匹配,提高工作积极性。
)”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改变劳资双方对彼此的态度,只有双方密切合作,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工人才能拿到更高的工资,资本家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主张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实行职能工长制。
2.法约尔法约尔是以大企业为研究对象,提出的是管理整个企业的理论和方法,这一理论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使用于其他各种组织,因而他的管理理论被叫做“一般管理理论”(因其理论不仅适用于一般企业,也适用于行政单位,具有普适性)。
公共基础知识教材-公共管理知识
公共管理知识第一章公共行政概述一、公共行政的含义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构为了公共的利益和目的,以公共权力和法律为基础,对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自身内部事务所进行的管理和服务活动。
二、公共行政构成要素(一)公共行政的主体公共行政的主体是公共行政组织。
所谓公共行政主体,是指执掌公共行政权力、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
主要分为:(1)职权性公共行政主体。
一般为政府部门,有着结构严密、分级有序、分工协调的组织体系,管理着十分广泛的社会事务;(2)授权性的公共行政主体。
授权性行政组织是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而具有公共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主体。
(二)公共行政的客体公共行政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自身内部事务。
(三)公共行政的基础公共行政是以公共权力和法律为基础的。
(四)公共行政的目的满足公共需要,促进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公平。
所谓的公共利益是为社会成员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公共利益的实现主要表现为提供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
(五)公共行政的功能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排他性是指一部分人对于某一产品的消费能阻止其他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
竞争性是指一部分人对于某一产品的消费能减少其他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
公共产品的涵义非常广泛,既可指有形的物品,如: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道路交通,也可指无形的产品和服务,如:社会治安、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
我国政府主要有五大经济职能:政策指导职能;宏观调控(经济调节)职能;培育、完善市场机制职能;检查监督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
3.文化职能我国政府的文化职能主要有以下四类:发展科学技术的职能、发展教育的职能、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发展体育职能。
4.社会职能我国的社会职能主要有以下三类:社会保障职能、环境保护职能、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职能。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行政的主要职能党的十六大对政府职能又作了新的概括,指出政府主要承担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这四大职能,加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认识。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管理学效应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管理学效应
1.手表定律:不能同时秉持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
2.羊群效应:从众心理。
3.刺猬效应:领导与下属保持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创作关系。
4.鳄鱼法则:遭受损失时应及时止损。
5.破富效应:不良效应如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6.马太效应:两极分化。
7.二八法则:帕累托法则(最重要差防占整体20%)。
8.晕轮效应:成见/光圈/光环效应。
9.棘轮效应:消费习惯形成后具有不可逆生。
10.木桶理论:劣势部分的重要作用.墨菲定律--变坏的可能总会发生。
11.彼得原理:晋升到难以胜任的职位。
12.帕金森定律:机构臃肿,效率越来越低
13.责任分散效应:旁观者效应,群体中每个竹体责任晓弱。
14.华盛顿合作规律:"三个和尚"的故事
15.幸存者偏差:只看到结果,没意识到过程,忽略了关键信息。
16.霍桑效应:当知道自己成为观察对象时,会改变自己的行为。
17.禁果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得到。
18.酒与污水定律:坏的部分及时处理掉,否则会造成整体的巨大损失。
19.邻避效应:集体反对行为。
2020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测试内容
2020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
识》测试内容
一、政治经济学
1.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解。
2. 解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之间的区别,并列举各自的优缺点。
3. 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比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二、法律法规
1. 请简要介绍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地位。
2. 解释法律的效力和适用。
3. 什么是行政法?行政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 请简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的劳动合同制度。
三、管理学
1. 请简要介绍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 解释“计划管理”和“控制管理”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3. 什么是团队管理?团队管理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四、社会学
1. 请简要介绍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解释“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3.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有什么应用?
五、心理学
1. 请简要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
2. 解释“情绪”和“情感”之间的区别。
3. 什么是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对个体的发展和职业生涯有什么影响?
以上是2020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测试内容的题目,希望能够帮助你进行复准备。
祝你成功!。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科学管理理论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科学管理理论【导语】常识是军转|军队文职|公安现役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为了帮助考生熟悉复习内容,中公教育军人考试网为您提供常识知识及模拟题,供广大考生学习。
管理学涉及到的考点日益增多,考题类型也由之前的识记类题目转变为理解分析题目居多。
管理学中的不同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也是当前十分热门的考点,对不同理论的代表人及其思想与代表作都要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认知。
在古典管理中的科学管理理论是经常会考到的,是由“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在其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的,泰勒在一家工厂由学徒做到总工程师,在这家工厂的经历使他了解工人们普遍怠工的原因,他感到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是提高生产率的严重障碍。
为此,泰勒开始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理论。
他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形成其管理体系——科学管理。
泰勒的第一个贡献即确定合理的日工作量。
他选择合适且技术熟练的工人;研究这些人在工作中使用的基本操作或动作的精确序列,以及每个人所使用的工具;用秒表记录每一基本动作所需时间,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延误时间,找出做每一步工作的最快方法;消除所有错误动作、缓慢动作和无效动作;将最快最好的动作和最佳工具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序列,从而确定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即劳动定额。
第二是标准化的操作。
他把工人多年积累的经验知识和传统的技巧归纳整理并结合起来,然后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找出其具有共性和规律性的东西,然后将其标准化,这样就形成了科学的方法。
用这一方法对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劳动和休息的时间进行合理搭配,同时对机器安排、环境因素等进行改进,消除种种不合理的因素,把最好的因素结合起来,这就形成一了所谓的标准化操作。
第三实行了差别计件工资制。
即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额而采用不同的工资率。
例如以加工100个零件为标准,如果正好加工100个,每个按照1元计算,如果多于100,每个按照1.25元计算,而如果少于100个,则每个按照0.8元计算,这样的差别计件虽然可以激发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但是仍然有不合理的地方,例如两个工人分别加工了99和101个零件,虽然个数只差2个,但是99个零件每个按照0.8元计算,而101个零件每个都按照1.25元计算,所以最后的工资会相差甚远,反而会让工人产生不公平之感。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中常见十大原理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中常见十大原理【导语】常识是军转|军队文职|公安现役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为了帮助考生熟悉复习内容,中公教育军人考试网为您提供常识知识及模拟题,供广大考生学习。
1、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
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2、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4、鲇鱼效应: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
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
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当一个组织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一团和气”的集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集体,这时候“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的“医疗”作用。
一个组织中,如果始终有一位“鲶鱼式”的人物,无疑会激活员工队伍,提高工作业绩。
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
公共基础——管理知识
第四篇 管理知识 第一章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第一节 概述一、事业单位含义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二、人事管理概述(一)原则与方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
(二)管理方式与权限国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中央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所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
(三)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制定或者修改人事管理制度,应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工作人员意见。
289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义第二节 岗位设置及招聘一、岗位设置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岗位。
岗位应当具有明确的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事业单位拟订岗位设置方案,应当报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
二、公开招聘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但是,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除外。
第三节 聘用合同一、聘用合同的订立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
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3年以上的,试用期为12个月。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业单位应当与其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
二、聘用合同的解除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2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全国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管理学基本原理
全国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管理学基本原理(一)总论1.(2017山西大同)管理的核心职能是()。
A.沟通B.组织C.领导D.控制2.(2017山西阳泉)围绕组织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在政府管理运行中属于()。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3.(2014湖北)要确保“事有人做,人有事做;事得其人,人得其事”,需做好管理中的()工作。
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4.(2017湖北)三个市直机关部门联合执法,整治道路乱停乱放,在此过程中,需要行使行政职能,使这三个部门密切沟通,理顺关系,相互配合,做到行动步调一致。
这种行政职能属于()。
A.组织职能B.决策职能C.协调职能D.控制职能5.(2019河北)在管理过程中引导组织之间、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和主动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共同预期目标的活动是()。
A.协调B.控制C.决策D.指挥6.(2017江西上饶)古人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这里的“运筹帷幄”反映了管理的()职能。
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二)决策、计划7.(2018天津)计划的最显著特点是()。
A.预见性B.可行性C.理论性D.指导性8.(2017江西南昌)程序性决策被称为()。
A.例行决策、常规决策和定型化决策B.开关式决策和重复性决策C.旋钮式决策和开关式决策D.战略决策和旋钮式决策(三)组织9.(2017江西九江)某大型建工集团公司,每年在全国中标各种工程建设项目十余项,标的资金额大,工期长,技术标准要求较高,为管理分布在全国众多大小不一的工程项目经理部,根据管理学原理和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公司最适合采用下面哪一种组织结构形式?()A.直线职能制B.事业部制C.矩阵制D.指挥部制10.(2018江西上饶)在公共管理学中,非正式组织是指()。
A.人际互动中形成的非正式群体B.人际互动中形成的非正式规则C.未经上级批准的组织D.未得到社会承认的组织11.(2019湖北)当前信息技术支持下,在一定规模组织中,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变化趋势是()。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类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类常识考生要了解管理类的常识才能备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管理类常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公共基础知识管理类常考题目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
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W、Taylor,1856-1915)、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H、Fayol,1841-1925)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Weber,1864-1920)。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科学管理的关键在于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为此,泰罗提出了任务管理法和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法约尔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管理过程的职能划分理论,他在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阐述了管理职能的划分,法约尔认为管理的五大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马克斯·韦伯在管理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官僚组织体系理论,他认为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
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
其中贡献较为突出的是英国的厄威克(L、Urwick)与美国的古利克(L、Gulick),前者提出了他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条原则,后者概括提出了“POSDCORB”,即管理七项职能。
公共基础知识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行为科学学派阶段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
行为科学的主要成果有梅奥(Mayo,1880-1949)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F、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D、M、McGregor,1906-1960)的“X理论-Y理论”等。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10个常见管理学效应
10个常见管理学效应
1.蝴蝶效应:指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2.鲶鱼效应:渔民发现的一种使捕获的鱼保持鲜活的方法,打捞到船舱里的鱼时间一长容易萎靡不振,死亡率高,而放入几条凶猛的鲶鱼,就把整个鱼群激活了。
3.刺猬法则:在寒冷的冬天,生物学家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他们紧紧地靠在一起,但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各自分开。
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
该法则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4.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5.近因效应:是指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
6.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它是指对某个群体产生一种固定的看法和评价,并对属于该群体的个人也给予这一看法和评价。
7.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即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因对他的某一品质特征的强烈、清晰的感知,而掩盖了其他方面的品质。
8.马太效应: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9.帕金森定律: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
10.彼得原理: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被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知识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知识常识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知识变得愈发重要。
尤其是对于公共基础知识,其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公共基础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的知识常识。
什么是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公共基础知识管理是指对社会中的公共基础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利用和传播的过程。
公共基础知识指的是那些对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性强、涉及面广的知识,如科学常识、法律法规、历史文化等。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高社会整体素质水平。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的重要性1.社会稳定:具备基础知识的群体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减少误解和冲突,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人才培养:公共基础知识是培养各行各业人才的基础,加强对这些知识的管理有助于提高人才素质。
3.科学发展: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传播,有效管理公共基础知识可以促进科学研究的进展。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的方法1.建立知识库:收集整理公共基础知识,建立起系统的知识库,方便查询和使用。
2.知识传播: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传播公共基础知识,如举办讲座、开展宣传活动等。
3.普及教育:加强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教育普及,提高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的挑战1.知识更新换代:公共基础知识不断更新换代,管理者需要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并及时更新知识库。
2.知识权威性:面对网络信息泛滥的情况,如何筛选出权威可靠的公共基础知识成为一大挑战。
3.知识流失:人员变动、信息遗漏等都可能导致公共基础知识的流失,需要加强知识管理的稳固性。
总结公共基础知识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对于社会的稳定与进步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公共基础知识的管理和传播,提高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希望本文对于公共基础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常识有所启发,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公共基础知识管理事业的发展与壮大。
公基管理学
公基管理学
公共基础知识中的管理学主要涉及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管理职能、管理方法和管理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其中,系统原理是指将组织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协调各个部分来实现整体目标;人本原理强调以人为本,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责任原理要求明确各个管理层次和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效益原理则关注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
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计划职能涉及确定组织的目标和战略,并制定相应的计划;组织职能包括设计组织结构、分配职责和协调工作;领导职能关注激励和引导员工,以实现组织目标;控制职能则涉及监督和调整组织的活动,以确保其按照计划进行。
管理方法包括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和教育方法等。
行政方法依靠行政权力进行管理;经济方法利用经济手段来引导和激励行为;法律方法通过法律规范来约束和规范管理活动;教育方法则注重培养和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管理伦理涉及管理活动中的道德和价值观。
它关注管理者的道德责任、诚信、公平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强调管理者在决策和行为中应遵循道德准则。
以上是公共基础知识中管理学的一些关键内容。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及在实际管理情境中做出有效决策和实施管理措施都非常重要。
公共基础知识-公共管理
公共基础知识-公共管理(总分:127.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7,分数:67.00)1.下列选项中的哪一组是关于行政行为从属性的正确理解?( )①行政行为的实施必须有法律依据②行政行为必须在行政机关首长指令的范围内实施③行政行为一经作出,相对人必须遵守和服从④行政行为是受法律约束的行为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分数:1.00)A.B. √C.D.解析:我国提倡依法治国,行政行为自然也不例外,需要依法行政,可直接选出①④,而②将行政行为视为首长的个人意愿,③则不管行政行为是否恰当,是否合法,就要求相对人绝对的服从,这都是与依法行政相悖的,所以选B。
2.根据现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国家公务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但不包括其中的( )。
A.党群专职工作人员 B.工勤人员C.政府组成人员 D.国务院各部部长(分数:1.00)A.B. √C.D.解析:本题属识记内容,《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适用于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因此正确答案为B。
3.以下组织结构形式,能够有效结合组织的纵向垂直管理和横向水平管理的是( )。
A.直线指挥式 B.职能参谋式 C.事业部制D.矩阵式(分数:1.00)A.B.C.D. √解析:如果我们对矩阵式组织结构的概念理解的话,很容易选出答案。
它的定义是将职能管理人员沿纵向排列,同时将负责产品或独立经营单位的管理人员横向排列而形成的一种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因此它能够符合题干要求。
4.揭示公共部门管理人员具有“相互制造工作”特性;从而导致管理机构不断自我膨胀规律的法则是( )。
A.寡头政治铁律 B.“跳板”法则 C.彼得原理 D.帕金森定律(分数:1.00)A.B.C.D. √解析:我们先来了解以下定义:寡头政治铁律是指任何现代组织都将趋于集权化、官僚化、寡头化,最后为少数大众的“公仆”所控制。
跳板法则是指在保持命令统一的前提下,迅速而及时地解决一般事务,从而使组织最上层专注于重大问题。
公基常识的管理知识
公基常识的管理知识简介公共基础知识是广大管理人员必备的知识体系,涵盖多个领域的知识,在管理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公共基础知识中与管理相关的知识要点,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的概念公共基础知识是指社会中每个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在管理工作中,公共基础知识对于决策、沟通、组织、协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基础知识在管理中的应用政治知识政治知识是管理人员的基本素养之一,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对管理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关注国家政策动向,保持政治敏感,做到政治合规。
法律知识在管理实践中,法律法规是管理者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遵守法律法规,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经济知识经济是管理的基础,管理人员需要了解经济运行规律,掌握基本的经济知识,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决策。
文化知识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员需要了解文化差异,尊重多元文化,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团队凝聚力。
如何提升公共基础知识学习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听取讲座等方式,不断提升公共基础知识水平。
实践在管理实践中,管理人员应用学到的公共基础知识,不断总结经验,提升实践能力。
交流与其他管理人员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公共基础知识的学习心得,共同提升管理水平。
结语公共基础知识是管理工作的基石,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
希望本文能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和运用公共基础知识,提升管理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以上就是关于公基常识的管理知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知识)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知识)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据是( )。
A.党的决定B.政府职能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D.国务院的决定正确答案:B解析:国家职能与国家机构的关系是: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根据,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国家职能的实施是通过国家机构来执行的。
因此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据。
知识模块:管理学2.下列措施属于政府发挥社会职能的是( )。
A.提供公共产B.居民委员会建设C.计划生育D.发展体育事业正确答案:C解析:A项属于经济职能,B项属于政治职能,C项属于社会职能,D项属于文化职能。
知识模块:管理学3.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调解特有的原则是( )。
(1)自愿原则;(2)平等互信原则;(3)合法、合情、合理原则;(4)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诉讼权利的原则。
A.(1)(2)(4)B.(1)(3)(4)C.(2)(3)(4)D.(1)(2)(3)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
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调解的特有原则有:自愿原则;合法、合情、合理原则;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诉讼权利的原则,故本题选B项。
知识模块:管理学4.按照我国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要求,要把( )作为事业单位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
A.干部考察制度B.聘用制度C.干部任免制度D.行政任命制度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事业单位改革常识。
按照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要把聘用制度作为我国事业单位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
故本题选B项。
知识模块:管理学5.小李在某中学工作,其父系该校副校长,按照回避制度,小李不得在该单位从事( )工作。
A.教学B.科研C.审计D.安全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
事业单位负责人员聘用实行回避制度。
受聘人员凡与聘用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不得被聘用从事该单位负责人员的秘书或者人事、劳资、财务、纪检、监察等岗位的工作,也不得在有直接上下领导关系的岗位工作,本题选C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之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预测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信息化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包括系统科学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预测方法等几种基本形式。
2、公共政策分析模式
(1)内容—过程分析模式
这是美国学者麦考尔与韦伯提出的分析模式。
它强调公共政策分析应集中在内容与过程的分析上,主张使用规范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两种方法。
(2)系统分析模式
这是美国行政学家沃尔夫提出的分析模式。
它强调政策分析既要重视对政策制定的分析,也应加强对政策执行的分析。
(3)信息转换分析模式
这一模式是由美国学者邓恩提出的。
该模式认为,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事实、价值、规范三大问题,由此产生了经验方法、评价方法、规范方法三种分析方法。
3、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来划分,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可以分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1)纵向结构包括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2)横向结构包括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社会政策和对外政策。
4、公共政策决策思维模式
(1)经验决策模式:最传统的决策思维模式。
指决策者依据个人决策实际经验进行公共政策抉择的思维方式。
(2)理性决策模式:二战后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家特别倡导的公共政策决策模式,又叫科学决策模式。
指决策者采用科学实证的量化分析技术和严格的逻辑程序,对确定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最优的公共政策方案设计和政策决定的思维模式。
(3)非理性决策模式:指决策者依靠直觉、信仰、意志、感情等非理性因素对公共政策作出选择和决定的思维方式。
(4)渐进决策模式:该模式认为政策决定是人们根据政策经验,经过政治互动和渐进调试的过程,而获得共同一致看法的政策活动
(5)综视决策模式:综合理性决策模式和渐进决策模式的特点,即运用渐进决策模式方法从宏观角度找出重点政策问题之所在,运用理性决策模式方法从微观角度对重点政策问题作细微的分析决策。
5、公共政策决策过程模式
(1)政治系统决策模式:这一理论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的,他指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对全社会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
政治系统的公共政策决策过程是一个包括环境、输入、要求、支持、输出和反馈等环节的有机整体。
(2)功能过程决策模式:政治科学的创始人哈罗德·拉斯韦尔最早提出了决策过程的七功能分析模式,认为公共政策活动过程的七个互相连续的功能活动环节是情报、建议、规定、行使、运用、评价和终止。
在七功能分析模式的基础上,安德森提出五阶段功能过程决策模式理论。
即问题的形成、政策方案的制定、政策方案的通过、政策的实施、政策的评价。
(3)制度程序决策模式:制度程序化决策模式理论,是西蒙提出的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理论,这一理论从动态的角
度分析管理决策过程,积极倡导运用现代决策技术,提出可以运用手段—目的分析法来使非程序化决策转化为程序化决策。
(4)公共选择决策模式:这一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布坎南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实质就是对公共政策的研究。
这一理论既想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又想实现公共选择公平合理,这种良好的主观动机却克服不了两者的内在矛盾。
(5)追逐决策模式:这是指在公共政策决定实施后,通过追踪信息反馈,决策系统对原政策方案进行补充、修正、使政策方案完善更新的决策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追踪和反馈实现二次决策。
6、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
(1)公共政策制定的体制因素
公共政策制定机构的设置及其权限设置,对政策设置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般而言,公共政策制定体制有民主型和专制型两类。
这两类体制对政策制定的质量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2)公共政策制定者因素
公共政策最终是由人来制定的,因此政策制定者的个人素质,对政策制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决策者个人的智力和能力的水平与政策水平是成正比的。
(3)公共政策的客体因素
公共政策是调整和规范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它所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制定。
因此,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之前了解社会成员的需要、利益和心态,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4)公共政策制定的技术因素
公共政策制定中所使用的政策制定手段和方法,对政策质量和政策结果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来源:考试大-公务员考试站
7、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和手段
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1)坚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2)实事求是与创造性相结合;
(3)注重整体性原则;
(4)强制执行和宣传教育相结合。
公共政策执行主要的手段包括行政手段、法律和法制手段、经济手段、思想教育手段。
8、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
(1)公共政策执行体制。
这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首要因素。
(2)公共政策执行者。
这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最直接因素。
(3)政策客体。
政策能否达到目标与广大的政策对象有直接的关系。
(4)政策本身的问题。
(5)政策执行的资源。
9、公共政策评价标准
第一类是公共政策评价的一般标准,即公共政策评价活动中共用的和通用的标准。
一般包括政治标准、生产力标准、公共利益标准、社会实践标准。
第二类是公共政策评价的特殊标准,即不同类型的公共政策行为的评价有自己的特殊评价标准。
主要包括成本标准、效果标准、效率标准、效益标准。
10、公共政策评价方法
(1)比较分析法。
政策评价中最为常用的方法。
(2)整体评价方法。
运用系统方法,侧重于从整体上评价政策。
(3)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政策运行成本与政策实施效益加以对比的分析方法。
11、影响公共政策评价的因素
(1)政策评价主体自身素质的差异。
(2)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3)政策资源的混合。
(4)政策评价资源的稀缺性。
(5)政策评价的社会环境因素。
12、政策调整的内容和类型
公共政策调整是对政策系统的调整,包括对其内部的各种要素、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调整。
其主要内容有:政策目标的调整;政策方案的调整;政策实施措施的调整;政策效能的调整;政策关系的调整。
政策调整的类型,主要有增扩型和缩减型的政策调整;合并型和分解型的政策调整;激进型和渐进型的政策调整;终结型和延续型的政策调整。
13、政策终结的内容和方式
政策终结的内容包括政策目标、政策计划、政策执行、政策组织和政策功能五个方面的终结。
公共政策的终结有五种具体的方式:政策废止、政策替代、政策分解、政策合并和政策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