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通货膨胀原因分析
第9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2011
一、认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3、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NP deflator)是按 照现行价格指数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 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 涵盖面非常广的 涵盖面非常广 价格水平指标,不仅包括消费品和劳务,还纳入了 资本品和进出口商品等,因此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 一国的整体价格水平变化。然而,由于编制这个指 数需要大量的数据,因此它无法经常性地公布,通 常一年只能公布一次或两次。 很多时候,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可以用国内 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 deflator GDP deflator)来代替。
日本陷入通缩赤字两难境地
通货紧缩已成为严重影响日本经济复苏的一大问题。三 日本中央银行——日本银行公布的速报显示,2009财年 (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日本国内的企业物价指数 企业物价指数 (CGPI)为102.6,比上年度大幅下降了5.2%。这是日本 企业物价指数年度指标6年来首次出现下降,降幅之大与 1986年创下的历史纪录比肩。 这一数据的出炉为日本经济再次抹上一层阴影。自20年前 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低迷,年均经济 资产价格泡沫破裂 增长率仅为1.1%,债务总额 债务总额也直逼国内生产总值(GDP) 债务总额 的两倍,近来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问题也成为摆在日本政府面前的一 通货紧缩 道难题,日本经济深陷高债务和通货紧缩的双重挑战。
特定商品和劳务的当期价格 价格指数 = × 100 相同商品和劳务的基期价格
一、认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消费者价格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是根据家庭消费的代表性商品和劳务的价格 CPI 变动状况来编制的。它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最 为密切的物价指数,反映了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 衣服、食品、住房、水、电、交通、医疗、教育等 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 这一指数的主要优点 优点是资料比较容易搜集,便 优点 于及时公布,能够综合并且迅速地反映人们生活消 费的物价趋势;缺点 缺点则是包含的商品和劳务范围较 缺点 为狭窄,不能够反映资本品和中间品的价格变动情 况。来自一、认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我国2011年通货膨胀原因及对策
原材料价格上升推动整个物价上涨,即成本推动导致通货膨胀。
传统意义上,拉动需求有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其中消费支出是总支出的主要力量。
在发达国家消费占GDP总量的2/3 左右,其次是投资和出口。
而在我国呈现相反的格局,出口占比最高,其次是投资与消费。
投资和出口驱动型的增长模式,一方面加剧了国内能源、燃料等资源的紧缺,资源的稀缺性促使产品物价上涨,另一方面加大了国外大宗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力,并导致输入型通货膨胀。
对策:(1)增加利率弹性,提高存贷款利率水平,尤其是存款利率通胀日趋严峻已经是无法回避的棘手问题之一,各界要求央行再加息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但有些研究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加息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负利率会酝酿出泡沫经济,就像兴奋剂,给消费者带来一时的资产增值快感,但以将来长久的痛苦为代价。
所以央行应逐步增加利率的弹性,提高存贷款利率水平,或者退一步讲,央行也可以选择使用单边提高存款利率而保持贷款利率不变的做法,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企业的影响,还可以保证储户不会遭遇由于实际负利率造成的购买力下降。
(2)完善汇率管理机制,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往往是导致经济偏离平衡的根源。
现行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已经无法改变国外的旺盛需求。
不改革现行的汇率制度,将无法改变国外的旺盛需求,将会使国家外汇储备日益增长,相应地,得增发同样数量的基础货币,导致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
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善汇率的管理机制,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已经成为当前任务。
倘使汇率可上升至市场认可的真实汇率,则出口企业可以依据真实汇率调整自己的生产行为,产业结构也能得到另外也可以避免我国有限的资源秉赋被低价贱卖,使得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高效的使用和配置。
2011年通货膨胀的走势与对策
2011年通货膨胀的走势与对策2011-09-08 10:07摘要: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动性过剩、成本的过快上涨和输入型产品价格的上涨。
2011年全年通货膨胀将呈现“前高后稳”态势,预计通货膨胀率为4%-5%。
为此,应实施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加强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和供给管理。
关键词:通货膨胀走势,流动性过剩,治理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流动性过剩造成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4月我国外汇占款余额为24万亿元,比上月增加了3017亿元,1至4月份新增外汇占款达14348亿元。
巨额的外汇占款大大增加了国内货币的流动性,从而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
(二)成本上涨过快国内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是通货膨胀形成的重要原因。
无论是人工成本、土地价格还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明显。
国家统计局2010年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2011年原材料、燃料等成本上升趋势更加明显。
此外,2011年劳动工资将会持续上涨,加上利率上调,都会使企业的成本上升,从而推动了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三)输入型产品价格上涨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金属矿和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都达10%左右。
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再加上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大宗商品存在供需缺口,都推动了物价水平的上涨。
二、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走势2011年我国将存在温和的通货膨胀,全年通胀率预计为4%-5%。
通胀的高点出现在第二季度,之后将略有下降且趋于稳定,全年将呈现“前高后稳”的态势。
但也存在以下几个不确定性:第一,2011年物价上涨仍有较大的流动性过剩基础,流动性回收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存在不确定性。
首先,长期的高速货币发行导致目前累积的流动性存量较大,只要2011年M2的增速达14%以上,我国的经济货币化率(M2/GDP)就将再创历史新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预测2011年M2增速将有可能达到16.5%,因此,流动性过剩问题仍难以得到明显的缓解。
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哪些
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哪些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中出现的这样⼀种情况:投⼊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纸币发⾏量过多,⼤⼤超过流通实际需要的数量,以致引起货币贬值。
为什么会通货膨胀,以下就是店铺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
通货膨胀的原因 (1)直接原因。
不论何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其直接原因只有⼀个,即货币供应过多。
⽤过多的货币供应量与既定的商品和劳务量相对应,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2)深层原因。
①需求拉动 即由于经济运⾏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平下商品和劳务等⽅⾯的供给⽽引发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于总供给的地步,过度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平的普遍上升。
在我国,财政⾚字、信⽤膨胀、投资需求膨胀和消费需求膨胀常常会导致我国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出现。
我国1979年⾄1980年的通货膨胀的成因即是由财政⾚字⽽导致的需求拉上。
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②成本推动 成本或供给⽅⾯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商⽣产成本增加⽽引起的⼀般价格总⽔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致有:⼯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商品价格上涨。
(1)⼯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资推动通货膨胀是⼯资过度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推动价格总⽔平上涨,⼯资是⽣产成本的主要部分。
⼯资上涨使得⽣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平下,⼚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移动。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资率完全由劳动的供求均衡所决定,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劳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强⼤的⼯会组织的存在往往可以使得⼯资过度增加,如果⼯资增加超过了劳动⽣产率的提⾼,则提⾼⼯资就会导致成本增加,从⽽导致⼀般价格总⽔平上涨,⽽且这种通胀⼀旦开始,还会引起"⼯资---物价螺旋式上升",⼯资物价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2011(威力加强版)
一、通货膨胀因素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越来越辉煌的成就,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的经济成就不可忽视,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推崇起“中国模式”。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中国还有很多方面要做好,中国的人口很多,如果按照人均来算中国的GDP只是刚刚达到小康水平,现在还在为奔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努力呢。
在经济方面中国要解决好经济发展过热的问题和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特别是通货膨胀,现在越来越成为中国政策制定的关键因素了。
查阅中国历年来通货膨胀率表,发现自97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维持在3%以下,只是04年才超出3%,很长一段时间,通货膨胀因素都不是政策制定者要关注的对象。
但是现在通货膨胀因素不可忽视了,不仅在新兴市场,而且发达国家也有可能面临通货膨胀的影响。
二、影响通货膨胀因素的三个假设现在有三个假设是关于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的:1.固定汇率制度;2.外汇储备水平;3.美元因素。
(一)固定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下,人民币不能自由浮动或者只能小幅度浮动。
在此条件下,如果进口的商品的价格升高而人民币汇率没有升值的话,很有可能导致输入型的通货膨胀。
现在中国对原材料的需要越来越多,中国虽然是原材料的大买家,但是却不是原材料的价格制定者,所以中国现在只能接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事实。
中国进口铁矿石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010年中国钢铁行业集体成为了三大铁矿石出口公司的打工仔,一年赚取的利润都不够三家铁矿石公司的利润,为此中国多付出了大约有1000亿美元。
铁矿石的升价导致钢铁涨价,最终只会导致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
在这里我们不得要问是不是实施固定汇率制度就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让我们来看一下其它国家的一些表现。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前,拉美国家采用的是固定汇率制。
当时,为推动进口替代工业化,拉美国家采用了高估币值的做法。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拉美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或其他较为灵活的汇率制度,如管理浮动和爬行钉住等。
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措施分析
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措施分析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多个朝代都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一、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原因1. 货币供应量过度增加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度增加。
在中国历朝,如果政府过度发行铸币或纸币,就会导致货币供应量膨胀,进而引起通货膨胀问题。
这种情况通常与政府为了应对各种开支需要而大量发行货币有关。
2. 军事冲突和战争战争和军事冲突会导致财政紧张,政府为了筹集大量军费常常采取发行纸币等手段。
这种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方式会加剧通货膨胀问题,因为战争导致生产力受到破坏,同时需求增加,形成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
3. 经济结构失衡在某些历朝时期,由于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工商业相对较弱,农产品价格波动对整体物价的影响较大。
当农业产量下降或价格上涨时,随之引发的通货膨胀问题往往严重。
4. 外部因素的影响一些外部因素也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例如,中国历史上屡次发生的黄金和白银的大规模流入,会刺激经济发展,但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问题。
二、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应对措施1. 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了应对通货膨胀,政府首先需要控制货币供应量。
合理的货币供应量能够保持稳定的货币价值,降低通货膨胀的风险。
政府可以通过合理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2. 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监管和执法,以防止非法金融活动和欺诈行为。
监管部门需要密切监控市场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违规行为,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3.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的失衡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需要采取措施促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均衡发展,提高经济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同时,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有效控制通货膨胀问题。
4. 加强对外贸易管理外部因素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容忽视。
2011年通胀形势分析
二、本轮通胀驱动因素分析............................................................................................................................................... 8
四、2011 年通胀形势展望................................................................................................................................................27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第 2 页 共 30 页
插图
表:相关指标预测...............................................................................................................................................................1 图 1:CPI 指标连创新高 ............................................................................................
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
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摘要:2011年我们对于通货膨胀这个词也许并不陌生,不仅是因为cpi,gdp等在新闻媒体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还由于我们在日常消费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
本文将着重分析今年11个月来国内通货膨胀形势,以之探索今后政府面对的通货膨胀及调控压力。
关键词:通货膨胀;2011年一、2011年通货膨胀的总体形势2010年下半年开始,整个中国社会明显感受到了”通胀来敲门”。
2010年12月15日央行公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最能说明其严峻性:居民对物价满意度创下此项调查实施以来(1999年第四季度)最低点,73.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
进入2011年,通胀成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头号难题。
今年以来,cpi同比增幅从年初的4.9%一路高歌猛进至年中的6.5%,从8月份开始有所下滑,2011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2,从12月9号的最新cpi数据来看,11月cpi出现年内最大环比降幅。
同时,货币政策的松动,也意味着中国通胀压力正在减小。
总体来说2011年的通胀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特点,通胀高点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cpi在三季度见顶后高位震荡,逐渐回落。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按成因可分成三种类型。
由货币供应过多形成市场需求远超市场商品供应量,从而导致物价全面上涨的通胀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由于能源等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劳动报酬过快增加趋近生产增长速度,从而推动商品价格最终上涨的通胀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在经济国际化大背景下,一国对外开放度不断扩大,国际上大宗原材料等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外来游资的大量流入而推动或加大国内物价上涨压力的现象是输入型通货膨胀。
据此分析本通胀是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通胀的结合。
其中,需求拉动型通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货币投放量过大。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和2010年,我国新增贷款18.9万亿,外汇占款5.7万亿,两者相加接近25万亿,相当于我国1949年至2009年货币投放总量的53.4%,我国去年货币供应量为72.6万亿,我国gdp是美国的1/3,而货币供应量是美国的120%。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策略(3篇)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策略(3篇)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策略(3篇)第⼀篇: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摘要:中国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较复杂,既有短期因素,⼜有长期因素。
受到的影响也是多⽅⾯的,包括内外需求、⾃然因素、市场波动、资源价格、经济结构调整等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规模⽇益加快,现阶段正是⼤⼒推动经济发展⽅式转变是我国加快宏观调控,取得经济改⾰的重⼤历史阶段。
从短期看需要经历阵痛期,从长期看,必须深化⾦融体制改⾰,完善货币调控机制,才能处理市场经济中各种各样的⽭盾,迎接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通货膨胀;特点与成因;对策分析2008年全球⾦融危机爆发。
我国经济也经历过了巨震。
当时采取了⼀系列应对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反危机成效。
但2010年下半年通货膨胀果然来临并逐步加剧,经济回落速度持续加⼤,经济多次触底,其迅猛之势波及到各⾏各业。
如何应对成为党和国家、政府、经济学家的最关⼼的问题。
各界都在为通货膨胀的形成与治理寻找出路与对策。
⼀、我国通货膨胀现状(⼀)消费者价格指数指数呈现上升态势截⾄2016年3⽉,CPI虽然以前有过⼀个阶段的⼩幅下降,但整体⽔平⼀直呈现上升趋势。
尤其是在2016年1⽉以来,CPI始终处于较⾼⽔平。
再加上新常态下因为经济下⾏的压⼒央⾏采取了多种稳健宽松政策以刺激国内需求,通货膨胀压⼒出现了增加的情况。
(⼆)⽣产价格指数呈现上升⾛势随着外资资本的流⼊,我国⼈民币呈现了升值态势。
2016年1⽉以来央⾏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持续增加,促使国内投资需求开始回暖,使得从2015年10⽉到2016年3⽉PPI同⽐增幅呈现上升趋势。
⼆、我国通货膨胀特点(⼀)我国的通货膨胀与世界很多国家是同步的本轮通货膨胀出现了全球⼀体化的特征。
因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平要⾼于我国⽬前的发展⽔平,因此衡量标准会有所不同。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百分之三是⼀个分界线,低于这个数字即为温和型通货膨胀,⽽对于我国来说,这个数字是百分之五。
以美国为例,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之际,其CPI出现⼤幅波动,⼀度达到了百分之四以上,在采取了⼀系列措施之后,虽然有所下降,但不久就⼜抬起头来,上升接近到百分之六。
2011年通货膨胀原因分析
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去年召开的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自2010年5月份首次超过官方的控制目标3%之后,便逐月走高,截至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2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本月CPI同比涨幅4.9%。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进入通货膨胀阶段是不争的事实,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
造成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1.货币超发严重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的上涨以及货币的贬值,从而也是形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在较大的外贸顺差及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背景下,我国当前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人民币在国际社会存在着较大的升值压力。
为了保持币值的稳定,央行只能买入美元,这同时也就卖出了本国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应。
但是如此大规模注入流动资金的做法将会引发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风险。
造成了这样的一种奇怪的现状:中国老百姓辛苦的劳动生产产品,然后低价出售给世界人民,其他国家的人民得到了廉价的商品,中国政府收到了外汇,人民得到了贬值的人民币。
另外,由于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全球已形成的低利率环境造成大量资金四处流动,外汇资本在我国大量流入趋势仍然有增无减,而大规模资金流动势必将引发价格上涨。
还有,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得以美元标价的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上扬,盯住美元的人民币价格也相应上扬。
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和经济压力都很大,这就意味着央行为了保持币值稳定,加大基础货币投放的可能性也将继续存在。
2.投资结构问题中国不管从国家层面看还是从人民层面看,都不缺钱,但是,中国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能够使用这些钱,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人主要的投资投向了房地产市场和股票。
当股票市场低迷是,更多的钱会涌入房地产市场,不仅会打乱国家调控的计划,同时房价的高涨也会强化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有可能造成事实上的通货膨胀。
2011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2011年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1成本上升仍是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随着提高居民收入政策的逐步实施和劳动力人口增速的下降,职工工资必然呈上涨的趋势;我国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生产较低的部门的工人需求向生产高的部门靠齐结果导致整个社会工资增长率超过了经济增长率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
另外,受宏观调控暂缓涨价的部分商品和服务,随着经营成本的上升,下半年可能进行调价,增加新涨价的因素。
似乎在短期内都没有改变的可能,所以2011年,依然是一个继续通胀上行的时代,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2货币供给增加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央行在大量印刷货币,是一种内生性通胀,说白了就是货币多了,央行为什么要滥发货币——①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
②政府主导的投资体系。
③联系汇率制度。
通货膨胀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产生,由于物价的流通,近几十年全球没有发生恶性的通货膨胀,反而是产生了不少次的通货紧缩。
而我们由于汇率管制,无法与国外市场同步,客观上导致了通货膨胀。
3我国农业的基础不牢固近年来我国粮价不断上涨,是由于粮食产量下降造成的,是供给出了问题。
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畜产品的商品率低;我国人口多,对农畜产品的需求旺盛,农畜产品的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价格必然呈上升趋势;如遇大的自然灾害,这种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价格上涨也会加快。
4输入性通胀压力也就是中国进口的商品涨价了:原油、铁矿石、粮食、油料等大宗进口商品价格仍在高位波动,推高国内商品的价格,这种原因是存在的,自然带动下游产品成本增加,进而涨价。
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这种输入性通胀并没有那么厉害,有经济学家测算,这种涨价带来的通胀相关度也就是4~5%。
而且国外大额商品涨价往往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中国需求大增。
5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因长期外贸顺差多发的货币和2009年前后大量的贷款还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消化,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全球性流动过剩对我国的影响也还在发生作用。
6通货膨胀的隐性原因——生态系统失衡生态失衡是通货膨胀的内在原因——①当生态失衡后,稳定协调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的效率便会受到影响而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有效物质和能量的产出减少,即生态供给量减少;加上人们的需求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增加,使整个社会对生态的全面需求急剧增长,造成总需求大大高于总供给,产品供不应求,必然拉动相应的物价不断上涨,从而产生了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2010~2011中国通货膨胀分析
2010~2011国内通货膨胀状况调查分析一.通货膨胀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上涨,从年初的1.5%一直上涨至11月份5.1%的高位,12月份CPI同比上涨4.6%,环比上涨0.5%,全年涨幅为3.3%。
去年的物价上涨,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大量的“物价新鲜词”,例如“蒜你狠”、“豆你玩”、“油不得你”、“姜你军”到“糖高宗”等,各种新物价名词层出不穷,戏说中透露着物价高涨。
2011年这种趋势依然没有减轻,反而愈演越烈。
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4%,4月份 5.3%。
但是许多老百姓认为这一数据偏低,普遍认为2010年通货膨胀率为7.1%。
二.通货膨胀原因分析在查找相关资料之前,个人根据所学的内容对2010~2011年的通货膨胀做了一个自己的分析。
通货膨胀的最直观表现就是物价上涨。
这两年新闻里最经常听到房价上涨,油价上涨,菜价上涨。
房价上涨自然是因为炒房热引起的。
油价基本是由政府控制的,油价上涨意味着政府要多收钱。
菜价上涨或许因为供不应求,这两年国家自然灾害比较多,导致农作物歉收,菜价自然要涨。
石油涉及到工业,石油价格涨了,许多生产的成本也就涨了,相应的产品价格就涨了。
菜价,房价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吃住问题。
综合这三类,物价统统上涨,而人们的生产并没有相应的增加,我想这些应该是导致物价的部分原因。
以下是我根据网上的资料整理的引发通货膨胀的若干要素,事实证明我还说对了几点。
(一)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农产品欠收2010年中国农产品总体歉收,造成物价上涨较快。
首先,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至东部和南方地区;其次,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发生大面积干旱;再者,青海省玉树####族自治州玉树县4月份发生7.1级####,造成2698人遇难,失踪270人;同时,海南作为是重要的蔬菜供给地却在10月发生洪灾,导致食品价格上涨严重。
这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2011年GDP及通货膨胀分析
2011年GDP及通货膨胀分析一、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1.国内需求增速有所回落。
2.外贸逆差再次出现。
3.通胀压力进一步蔓延。
4.居民收入增长受通胀影响。
二、GDP发展情况2006年到2011年,我国的GDP一直持续增长,且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
——从生产角度看,——分季度看,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同比增长比率9.7% 9.5% 9.1% 8.9%三、2011年CPI走势分析1、CPI走势2011年CPI涨幅呈倒“V”型,其中1月份为4.9%,6~9月份以后均在5.6%以上,7月份最高达6.5%,这是2008年以后的最高涨幅,8月份CPI下跌到6.2%,然后逐月回落,到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4.1%,2011年CPI涨跌幅度同上年相比2011年CPI上涨5.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6.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0%。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1%。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6.5%。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指标全国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 5.4 5.3 5.8其中:食品11.8 11.6 12.4 烟酒及用品 2.8 3.0 2.4衣着 2.1 2.2 1.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2.4 2.7 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3.4 3.4 3.3交通和通信0.5 0.2 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0.4 0.3 0.8居住 5.3 5.1 5.72、影响CPI因素·食品类价格上涨2011年,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对CPI上涨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1-11月份食品类累计涨幅为14.9%.在食品类中粮食、肉禽蛋、鲜菜、鲜果价格的上涨成为拉动CPI上涨的“主力军”,食品类价格的上涨拉动CPI上涨4.26%.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累计涨幅为41.9%,拉动CPI上涨2.58个百分点,鸡蛋价格累计涨幅为14%,拉动CPI上涨0.13百分点,鲜菜、鲜果价格上涨拉动CPI上涨了0.13和0.38个百分点。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现状以及解决对策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现状以及解决对策论文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普遍的物价上涨问题日益显现。
当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全面的通货膨胀,其成因主要是投资和出口需求过旺、货币的流动性过剩、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和国际市场上某些主要商品价格上涨。
这种通货膨胀问题将扩大居民的收入差别、引发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降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等,需要使用多种手段实行综合治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涨,从年初1.5%一直上涨至11月份5.1%的高位,12月份CPI同比上涨4.6%,环比上涨0.5%,全年涨幅为3.3%。
但是很多老百姓认为这个数据偏低,普遍认为2010年通货膨胀率为7.1%。
2011年这种趋势依然没有减轻,反而愈演愈烈。
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4%,4月份5.3%。
2010年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高0.8个百分点。
10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5.0%,涨幅比9月份高0.7个百分点。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我国的CPI与PPI由负转正,并迅速攀升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近几年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攀升。
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成了政府重点注重和调控的对象。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在2011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经济方面提出:要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
本文尝试着对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的水准实行判定,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多管齐下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指“货币总量“相对“物品总量“持续增大而导致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即CPI指标长期的、持续的超过3%的警戒水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逐月攀升,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0%。
通货膨胀案例分析
通货膨胀案例分析一、通货膨胀原因分析(一)结构型通货膨胀。
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农产品欠收,2010年中国农产品总体歉收,造成物价上涨较快。
首先,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至东部和南方地区;其次,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发生大面积干旱;再者,青海省玉树4月份发生7.1级地震,造成2698人遇难,失踪270人;同时,海南作为是重要的蔬菜供给地却在10月发生洪灾,导致食品价格上涨严重。
这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同时,部分国家2010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因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2011年灾情:一方面,长江中下游旱灾——开始於2011年4月,发生在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旱灾。
这起旱灾是自1959至1961年的旱灾后50年来最严重的一起旱灾。
旱灾所处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淡水渔业也相当发达。
由於严重缺水,该地区的农业灾情极为严重,渔业也大幅度减产,进而对2011年的中国经济、民生与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数千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49亿元人民币,大量面积的农作物和大量牲畜也因乾旱遭灾。
另一方面,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消息,截至6月11日统计,入汛以来全国累计有13个省份发生洪涝灾害,受灾人口848万人,因灾死亡94人,失踪78人,倒塌房屋2.7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74.45亿元。
(二)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其一,国家实施“拉动内需”政策,大搞赤字财政、大发国债,地方政府更是不遗余力地圈地,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导致投资性需求放大。
其二,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太规范,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
在当前流动性过大的情况下,资本的保值增值投机性需求造成了通货膨胀。
(三)货币供给量增加形成的通货膨胀。
货币发行量过大及热钱的进入。
自2008年金融海啸发生后,全球采取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发行大量货币,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后中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货币量发行太多,理论上超过 GDP两倍,市场流动的货币偏大,当货币供应偏多的时候物价自然要上涨。
通货膨胀2011
通货膨胀2011.3—2011.6失控,逼着连续加息2010年12月25日,二次加息方案被批准,这个时间点非常地搞,正好是西方的圣诞节。
加息自然可以对通货膨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加0.25并不能产生很大的作用,而且需要有个传导过程,这个过程起码需要3到6个月。
2010年2月,CPI(官方消费物价指数)2.5%的时候,一年期存款利率是2.25%。
2010年底,CPI是5.1%,而一年期存款利率才提高到2.75%。
所以,这次加息,又是一次对于通货膨胀的事后确认,而不是预防式加息。
即使再加两次0.25,加到3.25%,也控制不了通货膨胀,也刺破不了坚硬的地产泡沫。
地产泡沫被刺破,通货膨胀被控制,恐怕要到第五次加息以后才有可能。
“有责任,也有信心,使物价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这句话如果是严肃的承诺,那么2011年上半年恐怕要继续连续多次加息,并且其中某一次恐怕不得不加0.50。
“有责任,也有信心,使物价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这句话如果是严肃的承诺,2011年第二季度,股市恐怕要在屡次加息中跌得鬼哭狼嚎。
其实,我们目前并不知道“有责任,也有信心,使物价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是一个人的意见,还是9个人的共识。
没有共识,即使两次加息以后,也难以持续。
海宁(一)论通货膨胀2011.3—2011.6失控,逼着连续加息。
“有责任,也有信心,使物价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这句话很快面临考验。
有人说,中国二次加息说明“决心刺破泡沫”,我不认同。
我说二次加息只是在“确保不会刺破泡沫,对经济的减速效果也不明显”的前提下被批准的。
但是,中国通货膨胀2011年上半年向纵深方向发展,某种程度上在第二季度失控,是有强大而坚实的基础的,不是2次,4次0.25的加息就能控制住的。
否则经济也太TMD 好管理了。
这里就不展开了,以前的文章里谈过很多了。
简要地说:1. 2008年底,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流通中纸币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是47.5万亿,而2010年底是70万亿,两年多了23万亿。
2011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
2011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浅谈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对策建议摘要:作者结合目前国际、国内主要工业品和农产品价格上涨趁势,对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如何进行通货膨胀治理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今年召开的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自2010年5月份首次超过官方的控制目标3%之后,便逐月走高,截至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2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本月CPI同比涨幅4.9%。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进入通货膨胀阶段是不争的事实,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
一、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造成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一)流动性过剩引发通胀1.2010年11月,美联储继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宣布推出第二轮货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该政策计划让美联储在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美联储同时宣布,将在之后的各月中逐步实施这一计划,预计每月将购买75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
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美国的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会使全球再次面临流动性泛滥的冲击,我国自然也不能避免。
为刺激本国经济,缓解债务危机,美国实施这一货币政策等于开动起印钞机,其中一部分钞票用于购买中国的产品或在中国进行投资。
大量美元流入中国,银行、企业、居民都不愿持有美元,在市场上卖给中央银行,同时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进行对冲,央行购汇,就要向市场吐出相当数量的人民币,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2.85万亿美元,央行吐出了将近20万亿人民币。
而由于量化宽松、零利率的政策,增加的外汇储备再投资美国资产,投资经营和保值增值难度也越来越大。
投资既得的利益也不能完全弥补先前投放的大量基础货币,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增加,无疑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2011年中国五月份通货膨胀形势
2011年中国五月份通货膨胀形势现在控制通货膨胀已成为中国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央行的领导,包括最广大老百姓都对这个问题很敏感。
通货膨胀率由2010年的控制在3%左右改为现在的4%,虽然允许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了,但是中国的通货膨胀形势依然相当严峻,这是由内部和外部原因造成的。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美国的货币政策、日本大地震和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
首先来分析一下美国的货币政策,好消息是美国的将不会继续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6月30日QE2结束后,将不会推出QE3了。
原因是美国也开始感受到通货膨胀的压力了。
美国不推出新的量化宽松政策,对缓解全球流动性过剩有积极作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后,或许全球大宗商品疯狂涨价的时代结束了。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美国很有可能也要加息了,随着欧洲央行加息,现在主要发达经济体只剩下美国和日本还没有加息,日本由于灾害原因还没有加息可以理解,但是美国面临的加息压力越来越大了,这个对大宗商品的价格无疑是一个坏消息,美国加息有助于缓解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不过美国加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只是对中国的通货膨胀有影响,还会对其它方面影响很大,这个我想下篇文章再分析。
其次分析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日本大地震后,给大宗商品当头一棒,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应声下跌,因为受这次大地震的影响,日本短期石油消费减少,而日本的钢铁公司在大地震中受到重大影响,产能降低了大概三分之一。
当发生大地震后,有一些评论人认为这次大地震有可能缓解中国的通货膨胀形势,但是现在看来大地震后中国的通货膨胀形势反而加剧了,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1、大地震虽然给日本带来很大的影响,各产业的产能均有所下降,但是从长远来看,日本在此次大地震后将会推高大宗商品的价格,因为重建需要许多钢铁和近期日本核辐射的问题将会使日本考虑火力发电,这无疑会推高油价。
2、日本重建的主要资金主要是靠印发钞票,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央行已经向市场注入了几十万亿日元,这无疑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从而推高大宗商品的物价。
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相关治理对策
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相关治理对策通货膨胀的原因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主要观点是以需求过度解释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引起价格水平持续上升。
这种通货膨胀表现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对价格水平产生拉上作用的过度需求有两个方面:实际因素和货币因素。
实际因素包括过度的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等,其中主要是过度投资。
货币因素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度导致总需求过剩。
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对社会商品和劳务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因生产成本提高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成本提高的原因基本有两个:一是工资增长率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二是一些垄断企业为了获得垄断利润,经常大幅度地提高垄断产品的价格三、结构型通货膨胀(structural inflation )基本观点是,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部门结构的某些特点,当一些产业和部门在需求方面和成本方面发生变动时,往往会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看齐的过程而影响到其他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
这种结构型通货膨胀可分为三种情况:1. 需求转移型2。
部门差异型3. 外部输入型1。
需求转移型。
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某个部门的一部分需求转移至其他部门,而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却不能及时转移,这时需求增加的部门的工资和产品价格就会上涨,而需求减少的部门的产品价格却未必相应下降,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升。
2。
部门差异型。
英国经济学家萨尔沃用部门间的差异来解释结构型通货膨胀.一般来说,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服务业部门,但两大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速度却大体相同,而且这种增长速度是由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决定的,结果造成服务业部门货币工资的增长速度超过其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这种部门间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和货币工资的一致增长,形成服务业部门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从而成为价格水平上涨的压力.3.外部输入型其依据是将结构型通货膨胀同开放经济结合起来分析的“小国开放模型”。
分析中国2011年的通货膨胀
要分析中国2011年的通货膨胀,就要了解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要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就要先了解通货膨胀的定义。
在老百姓感觉中,所谓通胀就是钱不值钱了,原来一百元的票子,放在身上觉得很踏实,现在似乎还不够一家三口一顿麦当劳。
用经济学术语通俗解释就是生产的物质总量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发行的货币多了,就会导致通胀。
好比原来只有一个面包,一个面包一块钱,你有一块钱,只能换一个面包,现在还是只有一个面包,你有十块钱了,那么要换面包,面包主就可以涨价了。
说到涨价,一种解释是输入性通胀,也就是中国进口的商品涨价了,这种原因是存在的,比如铁矿石涨价了,自然带动下游产品成本增加,进而涨价。
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这种输入性通胀并没有那么厉害,有经济学家测算,这种涨价带来的通胀相关度也就是4~5%。
而且国外大额商品涨价往往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中国需求大增。
如果不是输入性通胀,那就是内生性通胀,说白了就是货币多了,央行为什么要滥发货币?关于这个问题我给过一个解释,但不全面,最近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
第一个原因是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
房价的本质是什么?是把你未来20年,甚至是30年,50年的收入现在一次性拿出来买一套房,可这套房钱是你的未来收入,你没有,怎么办?银行说,我借给你,你要还贷款,于是皆大欢喜签了合同。
你终得了房子跻身房奴;银行得了利益变成债主;房地产商卖了房得了钱。
可这钱一进入房地产,就可以纳入流通,你想想,全国假如有5亿家庭,如果有5%贷款买房,就是500万套房,假如每个家庭平均贷款20年,就是10亿家庭的年收入,这几乎相当现在家庭收入的2倍,这些未来的收入都会变成现金,进入各个市场,引发物价上涨。
因为未来的收入已经花了,可未来的东西还没生产出来呢。
所以政丅府一打丅压房价,必然导致资本外逃引发其它方面的物价暴涨,这在2010年被农产品反复证明了的。
假如政丅府不管制房价,房价这个泡沫又太大,不可收场。
这造成两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去年召开的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自2010年5月份首次超过官方的控制目标3%之后,便逐月走高,截至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2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本月CPI同比涨幅4.9%。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进入通货膨胀阶段是不争的事实,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
造成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1.货币超发严重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的上涨以及货币的贬值,从而也是形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在较大的外贸顺差及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背景下,我国当前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人民币在国际社会存在着较大的升值压力。
为了保持币值的稳定,央行只能买入美元,这同时也就卖出了本国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应。
但是如此大规模注入流动资金的做法将会引发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风险。
造成了这样的一种奇怪的现状:中国老百姓辛苦的劳动生产产品,然后低价出售给世界人民,其他国家的人民得到了廉价的商品,中国政府收到了外汇,人民得到了贬值的人民币。
另外,由于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全球已形成的低利率环境造成大量资金四处流动,外汇资本在我国大量流入趋势仍然有增无减,而大规模资金流动势必将引发价格上涨。
还有,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得以美元标价的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上扬,盯住美元的人民币价格也相应上扬。
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和经济压力都很大,这就意味着央行为了保持币值稳定,加大基础货币投放的可能性也将继续存在。
2.投资结构问题中国不管从国家层面看还是从人民层面看,都不缺钱,但是,中国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能够使用这些钱,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人主要的投资投向了房地产市场和股票。
当股票市场低迷是,更多的钱会涌入房地产市场,不仅会打乱国家调控的计划,同时房价的高涨也会强化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有可能造成事实上的通货膨胀。
3.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2010年以来,蔬菜与猪肉价格连连上涨,虽然最近蔬菜批发价格有所下跌,甚至出现了有农民自杀的惨状,但由于仓储物流的成本居高不下,人民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实惠。
而农产品是基础产品,农产品的价格高企也将带来下游产品成本与售价的提高。
而且由于农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价格的上涨更容易强化人们对于通胀的预期。
4. 能源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涨进入2011年,煤荒,电荒接踵而至,煤价已经连连高升,各地工业用电也有小幅度的调涨,日本大地震也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环境中对能源需求的恐慌,各种能源价格的提高必然会助推CPI提高5.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虽然通货膨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通货膨胀的持续发展很大程度是由于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预期所导致的。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各种经济体制约束机制不健全,再加上各种经济活动的过热,人们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没有一个充分的预期。
通货膨胀预期是加速通货膨胀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公众都是“经济人”,他们通过掌握大量的信息形成一种“理性预期”后,政府的政策效应将被理性预期所抵消,此时适度的通货膨胀将在理性预期的作用下而升级。
某个领域物价的持续上涨本身将会导致一种市场秩序的混乱。
在涨价的过程中,事实上一些原材料并没有涨价,即某种商品的生产成本并没有增加,但在一种整体涨价预期的情形下,就会产生搭便车行为,从而形成整体上所有物品涨价的事实。
6需求拉动。
需求拉动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而货币供给增长过快的原因则是外汇流入过多。
近年来,外汇流人已经成为我国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唯一途径。
外汇流入导致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虽然中央银行采取了大量发行央行票据的政策回收基础货币,依然无法完全摆脱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其结果,物价上涨就不可避免。
但是,我国的物价上涨却有其特殊性。
当流动性过剩出现时,首先上涨的是资产价格,随后商品价格开始上涨,而且商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远远低于资产价格的上涨幅度。
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我国目前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是从供给一边说的,从需求一边看就是所谓的“有效需求不足”,二者是一个意思。
“有效需求不足”的意思就是老百姓的基本消费需求快达到饱和,老百姓的边际消费倾向已经很低,因此随着老百姓手中货币的增加,老百姓并不大量增加消费,而是增加储蓄,而储蓄就是对各种资产的需求。
7成本推动。
生产成本上升是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的另一个原因。
(1)工资成本上升。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的各种引入瞩目的事件如“民工荒”现象、某企业连续出现十几次员工跳楼事件、频频出现的劳资纠纷和罢工等等都表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形势已经跟以前大不相同。
相应的,中国各地政府相继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因素也导致工资成本上升。
我们应该明确的是,工资成本上升并不是坏事。
实际上,工资成本上升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的之一。
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而居民生活水平又取决于其收入水平,而居民收入的大部分是工资收入,因此,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就必须提高工资,这对于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工资成本的上升。
因此,工资成本的提高本身对经济就有了两面性:一方面,工资提高是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另一方面,工资提高又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给企业生产和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问题。
(2)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中国对原材料、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大幅度增长,中国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也迅速提高。
这导致资源价格的上升,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3)随着节能减排在全世界逐步得到认可,以及我国经济面临的资源压力,我国政府对节能减排也越来越重视,相应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种要求,企业就得增加人力、物力,这就客观上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8 流动性过剩引发通胀2010年11月,美联储继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宣布推出第二轮货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该政策计划让美联储在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美联储同时宣布,将在之后的各月中逐步实施这一计划,预计每月将购买75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
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美国的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会使全球再次面临流动性泛滥的冲击,我国自然也不能避免。
为刺激本国经济,缓解债务危机,美国实施这一货币政策等于开动起印钞机,其中一部分钞票用于购买中国的产品或在中国进行投资。
大量美元流入中国,银行、企业、居民都不愿持有美元,在市场上卖给中央银行,同时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进行对冲,央行购汇,就要向市场吐出相当数量的人民币,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2.85万亿美元,央行吐出了将近20万亿人民币。
而由于量化宽松、零利率的政策,增加的外汇储备再投资美国资产,投资经营和保值增值难度也越来越大。
投资既得的利益也不能完全弥补先前投放的大量基础货币,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增加,无疑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9.贸易顺差过大也对通货膨胀有一定的影响。
国际贸易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顺差在2007年占到GDP的10.6%,2007年后的三年在逐步下降,2010年降到GDP的5.2%。
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比经常项差额要小得多,但也是顺差。
经常项目或贸易顺差过大,使得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央行必须购回美元,从而被迫投放基础货币。
较多的货币增强了流动性过剩,推高了通货膨胀,进而物价上涨。
10.为渡过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我国自2008年底逐步实施“4万亿”拉动内需政策。
这一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有利于重振人们的信心,经济有过热的转向,大家比较乐观,从而引起资产价格大幅上升,尤其是房地产和股市价格上升较快,又给投资和消费带来很大刺激。
受此刺激,很多做实业的人开始转向投资,炒房产、股票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产泡沫,通胀压力。
11.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加剧了我国通胀。
我国现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需求较大,而农业科技欠发达,无法释放更多的劳动力到非农业部门,尤其是继春节之后,各地均现用工荒,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再加上国家进一步努力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推动了劳动力成本继续上涨。
而由于人口上升,天气变化,自然灾害,农产品市场也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再加上上游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
据去年我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农民收入(工资上调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增速13年来首次超过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但是这一成绩的背后,也预示着成本推动是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又一原因。
12,对通胀的预期加剧通胀发生通胀预期是指人们已经估计到通货膨胀要来,预先打算做好准备要避免通胀给自己造成损害,然而防范通胀的措施本身就会造成资产价格的上升,即对通胀的预期本身就会加快通胀的到来。
从国际上看美元贬值,黄金再创新高,油价站上高位,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预期。
从国内来看,我国近几年来出现的购房热,购车热,购黄金热,与通胀预期的流行与强化有直接关系。
人们非理性的通胀预期必然改变其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加剧通胀,可能造成通胀成螺旋式的上升。
另外,大量国际投机资金因人民币升值预期而持续流入我国,2003年-2010年我国热钱已为净入年了,据测算,十年来境外流入中国的热钱2890亿美元,2010年高达为355亿美元。
这些投资基金在增加流动性的同时进入了资产领域,驱动房地产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进而扩大了总需求,推动了物价上涨,进而推高通货膨胀率。
13,现阶段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就业人数多,对通胀的发生也形成一定的压力。
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并有过热风险,GDP增长速度为10.3%,创下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
经济快速增长,会大量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推动物价大幅度上升,导致通货膨胀加剧。
14,大宗商品进口成本提升及美元贬值,造成了输入型通货膨胀大宗商品进口成本提升及美元贬值,输入型通货膨胀是通货膨胀在国际间的传递,它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国外商品价格的上涨传递到国内,从而导致该国国内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讲,它一般表现为由进口商品价格上升所引起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对外依存度是各国广泛采用的衡量一国经济对国外依赖程度的指标,是用一国进出口总额除以该国的 GDP。
我国经济对外贸易依存程度已经达到了 60%以上,最为明显的是我国对国际大宗基础性商品依赖度很高。
如最近受到人们持续关注的铁矿石谈判,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已经攀高至 62%,在铁矿石价格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中国作为铁矿石全球第一大买家首当其冲,这无疑推动了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的价格上涨;另外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目前已经达到了 51.3%,首次超过 50%的警戒线;而且我国煤炭进出口的形势也在发生巨变, 2009 年首次由煤炭出口大国一跃成为煤炭的净进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