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先秦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百度文库
第二章 《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根据音乐内容不同,分为《风》、 《雅》、《颂》。
《诗经》创作上运用了“赋”、“比”、 “兴”三种主要表现手法。。
第一节 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
一、《诗经》的名称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从
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六世纪)大约 500年间的305篇诗歌作品。原称《诗》或 《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经典,称为 《诗经》。
三、文学概况
1. 原始歌谣。 2. 诗:《诗经》诗乐舞结合。 3. 神话:影响到叙事文学、诸子散文、诗歌创作。 4. 史书:《尚书》——《左氏春秋》——《国语》。 5.散文:语录体——记言体——专题论文
第一章 上古文学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与原始歌谣
一、文学的起源 呈百家争鸣状态。 有: 1.神灵赐予说 2. 巫术说 3.游戏说 4.模仿说 5.心灵表现说 6.劳动说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商、西周:奴隶社会的兴盛时期。西周末期
奴隶制开始动摇。 春秋时期:奴隶制逐渐走向崩溃。
二、思想文化概况
1.原始宗教、原始艺术:传说、原始的歌谣、神话 由此产生
2.刻画符号——文字(仰韶文化 ) 宗教迷信——了巫和史(殷商) 制礼作乐——重视史(西周初年) 《易》——占卜文化 士阶层 ——百家争鸣(春秋末期 )
素材和文学形象的宝库。 想象、夸张、拟人化的手法成为非写实文学
的基本特征。
上古神话
作品解读 (一)、《夸父逐日》(见教材2页) (二)、《女娲补天》(见教材3页)
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斗争,概括了 人类智慧和对自己力量的自信。
夸父逐日翻译
在北方大荒之中,有座山名叫成都载天。山上有个 人。耳朵穿着两条黄蛇,手中握着两条黄蛇,他名 叫夸父。后土生了信,信生了夸父,夸父不自量力, 想追逐太阳的影子,在禺谷就赶上了。到黄河喝水 而黄河水却不够喝,他想去喝北方大湖的水,还没 到,就渴死在这儿。
(三)《后羿射日》
后羿射日内容大致为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 人们难耐高温。后羿力大无比,射掉了九个 太阳,剩下现在的一个太阳,使温度适宜人 们居住。
不仅反映出战胜自 然灾害的愿望,还表现 了远古人民对天体自然的认识,以及对人类 伟大发明――弓箭的赞美。
评述《女娲补天》中女娲形象
详见教材4页。
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
二、《诗经》的内容、组成
1.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类内容;

风:是不同地区的民歌。

雅:是西周京城范围的诗歌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赋、比、兴则是指《诗经》所用的创作原则与 方法。
2.内容: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表达了劳动人 民的真实情感。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与原始歌谣
二、原始歌谣 1. 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其内容与劳动
联系紧密。 2. 节奏短,句子单纯。从二言到四言,反映了人
最基本的节奏感。 3. 是口头文学。文学艺术在文字发明之前就已产
生。 歌谣和神话主要是口头流传。 4. 与音乐、舞蹈紧密结合。 5. 原始歌谣散见于后世典籍,如《周易》、《礼
夸父与太阳竞跑,即追上太阳;感到口渴,想要喝 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 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在道路上渴 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评述《夸父逐日》中夸父形象,体现了什么精 神?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古老的神话之一。在 这篇神话中,讲述了英雄夸父敢于与太阳竞 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 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执著顽强的英雄气 概,形象地反映了远古人民探索、征服大自 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体现了对勇敢、 力量和伟大气魄的歌颂。
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
三、《诗经》中民歌的收集 中国古代有王官采诗的制度 《诗经》中作品的地域范围,北至今河北,东至山
东省东部,西至今甘肃,南至今湖北省北部。这样 广大地域上的诗歌,被收为一集,有一个收集的机 制和过程。是诸侯国通过采诗之官收集上来,由诸 侯国的乐师进行整理、挑选之后再献给天子。
上古神话
三、神话保存及流传的情况
最早发祥于黄河流域。
典籍没有完整的神话著作,只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多见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列 子》等。
《山海经》是我国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 方式加工出来的。
古代神话
神话对后代的影响 神话是我国非写实文学的源头,是古代文学
见教材第3页
女娲补天解释

古代的时候,支撑苍天的四根柱子断了,天下的土 地出现了裂缝,天象异常,地震频繁,火焰燃烧, 无法熄灭,水灾浩荡,无法止住。凶猛的野兽和禽 鸟以人为食。于是女娲烧炼了五色彩石修补苍天, 割下一只大鳌的脚作为四根柱子来支撑天地,杀死 黑色的龙来安抚北边的土地,烧出芦灰来堵住肆意 的洪水。苍天被补上了,四根天柱也得以安放,肆 意的洪水被止住了,北边的土地平定了,凶猛的野 兽死了,平民百姓得以安生。
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研读
先秦文学作品
戴新安
先秦文学作品研读
一、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
炎黄时代:约五六千年前,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其后 期已出现了私有财产和部落与部落联盟首领的特权。
结合《黄帝与蚩尤之战》,(见《古文学》90页) 讲解《炎黄子孙的由来》。
概论
概论
先秦,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夏、商、周、春 秋、战国到秦统一之前。这是一个极为漫长 的历史阶段。在这漫长的年代中,中国社会 形态跨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初期三个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是中 国文学产生、奠基阶段。
记》、《吕氏春秋》、《尚书》、《左传》等。形 式简单、内容古朴。是后世诗歌的源头
上 古神话
一、神话的起源: 神话是歌谣之外远古人民创作的另一种口头文学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
工出来的。 神话产生于人类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幼年时期。 我国神话大约产生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