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_6.5宇宙航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的第五节《宇宙航行》。主要内容是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宇宙速度,了解人类的航天历程。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万有引力的定律,并能初步利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求引力或一些速度,但学生的推理和运算能力较差,加上本章书的公式运用较为灵活,故学生对此有一定的畏难心理。

三、设计思想

针对本节课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采用的模式可以用下图表示:

本课的主要设计思想是采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设计各种交互性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主题资源,其中包括主题导入、同步练习(其中设有交互性很强的习题)、实战演练(其中设有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的小测,并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建议)、课外拓展等。并采用学生交流互动为主导,教师作为学习的辅助者的课堂教学模式。希望能借此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有关知识和航天发展史。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和数值,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理解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学习牛顿对卫星发射的思考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何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2.通过对卫星运行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展示人类在宇宙航行领域中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2.通过介绍我国在航天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

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2.卫星运行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六、教学难点

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关系。

七、教学过程:

八、学生学习评价表(课后填写,并记入学科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学情分析

学生在解答例题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大体有:

(1)不列原始方程,而是直接把课本上推导出的结果写出来,然后代入数值求解,因此,在此要特别强调列出原始方程,变形推导后再代入数值求解。

(2)数学计算错误,由此可知学生代数式运算能力不够。所以在此应特别要求学生细致认真计算结果,并点拨关于该类计算的方法。

(3)学生在解答时,不画情景示意图,导致乱用字母而出错。在本章中字母混淆是学生常见的错误,而画出情景示意图并标出相应字母,是解决的最有效方法,例如:R,r分别表示天体的半径和轨道半径;M,m分别表示中心天体的质量和环绕天体的质量。

效果分析

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以及卫星运行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相关的计算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节课我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设计的,教师仅起问题的设置、课堂节奏的控制、点评、引导总结规律等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解答讨论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和应用,从而很好的达成目标,使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对知识进行巩固,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教材分析

(1)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对此前已学万有引力定律起到复习巩固,加深理解的作用;

(2)作为中学唯一涉及并用以讨论天体运动问题的万有引力定律,被物理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列为教学及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诚然,万有引力定律这一章的知识点并不多。但是,需要用这个定律处理的习题题型多、综合性强,物理量多,学生处理这类问题时普遍感到困难。

(3)本节课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课堂的生命性,物理学的生命性为出发点。在实施中,虽然是以教师为主导进行介绍和启发,但学生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学生始终在自由的生长,在自主的生成属于自己的知识。

评测练习

1、若取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8km/s ,某行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6倍,半径是地

球的1.5倍,则此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 )

A 、16 km/s

B 、32 km/s

C 、4km/s

D 、2km/s

2、同步卫星离地心的距离为r ,运行速度为1V ,加速度1a ,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2a 第一宇宙速度为2V ,地球的半径为R ,则( )

A .

R r a a =21 B .r R a a =21 c .r

R

V V

=21 D .2221r R V V =

3、 一颗在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半径为 r ,它的线速度大小为 v ,问 : 当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 2r 时,它的线速度是多大?重力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4、 天文台测得一颗卫星沿半径为 R 的圆形轨道绕某行星转动,周期为 T ,求卫

星的向心加速度和行星的质量。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大胆猜想,独立思维,探索研究,经历、体验与牛顿研究人造卫星发射原理相似的“再发现”过程。

以下是本人在这次课中的几点体会:

○1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本次从准备到磨课到正式上课的过程中,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本组的老师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才使得我的学案一步步的精细,课件一步步的精简,语言表达一步步的准确,有很多东西是我自己没有想到和考虑到的。

○2 要上好一堂课,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花时间,关键还是要用心。用心去备课,用心去查找资料,虚心学习,认真钻研,每试完一堂课,都要认真分析不足之处,还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即便这样反复了几次,最后正式上完课后,我还是觉得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认为本应该做得更好,还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教无止境,只要善于发现,用心去钻研,一定会做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