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的类型与结构
(完整)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完整)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90803b743323968001c9280.png)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力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因此,高中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乐课程体系解读
![音乐课程体系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c77f128453610661ed9f459.png)
音乐课程体系解读音乐课程体系解读二十一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迎来了一场新的改革浪潮。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规定:高中音乐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不同层次之间是统合与隶属的关系。
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音乐审美为导向,突出美育性能;弘扬民族音乐,尊重多元文化;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人文关怀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这次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实现基础教育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它必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也正经历着这场改革。
一、课程体系的含义(音乐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广义上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上是指某一门学科。
体系:从词义上讲,体系(system)是一个科学术语,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
体系的分类: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转换,又有物质交换。
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有能量转换,没有物质交换。
孤立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能量转换,又无物质交换。
那么,课程体系的定义则为学科之间或学科内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的组合的整体。
而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学科既可以是一种敞开的体系——综合性,又可以是一种封闭的体系——整体性。
它不是孤立的音乐,它可以与语言、舞蹈、演奏、歌唱同时存在,也可以是音乐自身的“综合”,它以以音乐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结构与内容解读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结构与内容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3c8fa8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f.png)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结构与内容解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音乐与美术学科联系起来,拓展学生的艺术思维。
例如,在研究唱歌时,我们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情境教学、探究式研究、合作研究等,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例如,在研究乐理知识时,我们可以采用探究式研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深入理解乐理知识的本质和应用。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
三、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我们还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通过给学生提供自由参与和自我表达的空间与舞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培养自信心和创造力。
例如,在研究合唱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擅长的声部,让他们在合唱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表现力。
总之,落实新课标需要我们不断拓展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让音乐教学成为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和美术都是艺术的一部分,其中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则是视觉艺术。
绘画可以被视为凝固的音乐,而音乐则是绘画的芳姿倩影。
这表明了美术和音乐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在课堂教学中,当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结合在一起时,它们会同时刺激人的不同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相互影响,发挥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创造力的作用。
例如,在教授歌曲〔动画城〕时,我制作了动画城片头中的许多图片,设置了跟随歌曲〔动画城〕的动画播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很快就学会了歌曲。
学生学会歌曲后,我展示了动画城10岁生日的图片,并引导学生为动画城生日制作贺卡,让学生在歌曲〔动画城〕的伴奏下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画形象。
《音乐教育理论》课程标准
![《音乐教育理论》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bc51c3bccbff121dd368386.png)
《音乐教育理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音乐教育理论》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师范类)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必修课程。
《音乐教育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中学音乐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目的和任务,中学音乐教学的领域、过程、原则、手段、方法、组织形成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学习成绩的考查评定等。
《音乐教育理论》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所要揭示的是中学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一般规律。
就学科性质而言,它属于教育学分科教学理论,是整个音乐教育学科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
《音乐教育理论》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以《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整体规划》及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为指导。
突出音乐审美教育的特点,总结与继承我国音乐教育的优良传统,学习与借鉴国内外音乐教育成功的经验与做法,紧密联系我国中学音乐教育实际,为培养具有扎实的音乐教育理论基础、较强的音乐教学实际能力、适应21世纪中学音乐教育需要、全面发展的中学音乐教师发挥该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1、知道本课程的学科性质、地位、价值、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知道中学音乐教育的过程、原则、模式;知道对中学音乐教师与音乐教育的评估方法与评估标准;知道本课程的学科进展情况及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
2、理解中学音乐教育的任务、大纲和教材;理解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理解音乐教育实习的意义。
3、掌握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审美心理发展过程;掌握中学音乐教育的歌唱教学、器乐教学、欣赏教学、律动教学、创作教学、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教学领域的教学方法。
4、学会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组织各种课外音乐活动;学会使用各种音乐教学设备和电化教学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学会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进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及各项音乐能力的测量。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音乐教育理论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的属性和运用范围的认知。
【音乐鉴赏课件】音乐结构与要素
![【音乐鉴赏课件】音乐结构与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5431987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0.png)
这部作品的第四乐章是“暴风雨”,贝多芬先让小提琴奏出短促的音符和 嗖嗖凉风似的短促动机,倍大提琴则在低音区奏震音,这隆隆的声音就像远处 的滚雷,然后,木管和定音鼓加入进来,力度逐渐增强,突然间铜管咆哮起来, 定音鼓重重地捶击,毫无疑问,“暴风雨”降临了。贝多芬在这里动用了整个 管弦乐队的能量。
曲例二: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暴风雨”开头
速的时候,音乐却是慢速的,这种时候往往会产生十分有效的结果,这就是 令观赏者更加紧张,或者是加大了空间感。
比如在描写越战的电影《野战排》中,有一组镜头相当激烈,飞机在天
上连续地向地面扔炸弹,大地一片火海,许多人在挣扎、流血,而音乐却用 了美国作曲家巴伯(Barber)的一首为弦乐队而写的“柔板”,速度很慢,
4、节奏
节奏(rhythm)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 音乐中的节奏概念是很宽泛的,从最宏观的角度看,它可以 说是音乐的“进行”,这个概念包括了音乐中各种各样的运动形 态,既有轻重缓急,也有松散与紧凑;具体些说,节奏包括节拍 和速度这两个概念,前者是指音乐规律性的强弱交替的运动,即 拍点的组合,后者是指这种律动的速率。
中《春天的前兆和青年男女之舞》 先看谱例:
再聆听:
这部舞剧描绘的是史前人原始祭祀的情景,其疯狂而野蛮的音乐风格曾让人大为愤怒,甚至 引起了音乐史上空前绝后的剧场骚乱,但后来它很快就成为20世纪的经典之作了。
二、速度(tempo)
速度是指节拍的速率。它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慢、快和适中。速度术语一般记在乐谱开头,它
控制非常严格,他会给演奏者规定具体的演奏时间,例如在乐谱上 标明“本乐章演奏8′55″字样。
现在让我们来对照着欣赏两首小曲,它们的关系十分有趣。 法国作曲家圣-桑(Saint-Saens)的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乌龟》。乌龟的特点 是动作慢,所以作曲家用了很慢的速度来描写它的形象。 这首曲子旋律的来源--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Offenbach)的一首快速舞曲。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深解读(一)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深解读(一)](https://img.taocdn.com/s3/m/25aeae6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1.png)
关注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和个性发展,提 供多样化的音乐课程选择,满足不同学生 的音乐学习需求。
加强音乐实践
弘扬民族音乐
强调音乐学习的实践性和活动性,引导学 生在亲身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 经验和情感体验。
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 学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文 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格把握等。
学习品质标准
03
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习惯等品质,如自主性、创新性
、合作性等。
05
教材编写与使用建议
教材编写原则
思想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
教材编写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 领,充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
教材编写应遵循音乐学科基本规律,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准 确性和系统性,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社区音乐活动
利用社区音乐活动资源,如社区合唱团、乐队等,引导学生参与社区 音乐文化建设。
网络资源利用
网络教学平台
利用在线音乐教学平台,提供多样化的音乐学习资源,满足学生 个性化学习需求。
音乐教育资源库
建设音乐教育资源库,整合优质音乐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应用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创新音乐教学 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活动设计
1 2
音乐表演实践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音乐表演活动,如音乐会、音 乐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表演能力 和自信心。
音乐创作实践
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作曲、编曲、歌词创 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艺术素养。
3
音乐与社会实践
引导学生将音乐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参与社区 音乐活动、音乐治疗等,让学生理解音乐在社会 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音乐课基本乐理知识
![音乐课基本乐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23722b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4.png)
音乐课基本乐理知识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复杂的结构。
要想在音乐创作和欣赏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音乐,基本乐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音乐课上学习的一些基本乐理知识,帮助读者深入了解音乐的本质和构成要素。
一、音符音乐的基本单位是音符,它代表了不同音高的音。
音符分为整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不同时值的音符,通过它们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节奏和旋律。
在乐谱上,音符的形状和位置表达了其音高和时值。
二、五线谱五线谱是表示音符的常用方法,它由五条平行的水平线和四个间隔组成。
每条线和每个间隔代表一个特定的音高,通过在五线谱上标注音符,可以准确地表示音乐的音高和旋律。
三、音程音程是指两个音高之间的距离。
音程分为纯音程和变化音程,纯音程包括纯一度、纯四度、纯五度和纯八度,而变化音程则包括半音、全音等。
四、调性调性是音乐的基本属性之一,它决定了音乐的音高结构。
常见的调性有C大调、G大调、A小调等,每个调性都由一系列确定的音符组成。
调性不仅决定了音乐的音高,还对音乐的情绪和表达产生影响。
五、和弦和弦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符组成的音的组合。
和弦可以用来伴奏或作为音乐的基础,常用的和弦有三和弦、七和弦等。
和弦的构成方式复杂多样,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六、节拍节拍是音乐中的基本时间单位,它决定了音符和和弦的排列方式。
节拍可以分为二拍、三拍、四拍等,通过对节拍的准确掌握,可以保持音乐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七、音阶音阶是由一组有序音符构成的音序。
常见的音阶有大调音阶、小调音阶等,它们以特定的音程关系逐个组成,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
音阶可以作为音乐的基础材料,在创作和演奏中广泛应用。
八、节奏节奏是音乐中的重要要素之一,它决定了音乐的时间性和韵律感。
节奏可以通过音符的时值和排列方式来表达,它直接影响音乐的节奏感和整体效果。
九、乐句和乐段乐句和乐段是音乐的组成部分,它们是由一组音符和和弦组成的小结构。
乐句和乐段的排列和组合决定了音乐的形式和结构,通过对乐句和乐段的处理,可以构建出富有层次和变化的音乐作品。
音乐学科教育学
![音乐学科教育学](https://img.taocdn.com/s3/m/d41a9f43be1e650e52ea9919.png)
1、音乐学科教育学是教育科学领域内正在兴起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研究音乐教育全过程的学科,是揭示音乐教育规律的各音乐教育分支学科的总称,主要研究学校音乐学科的本质、目标、内容、方法的一门科学。
2、音乐教育的特征:1情感性(2)形象性(3)愉悦性(4)主体性3、审美态度:指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一种无直接实用和个人功利目的的观赏态度。
4、音乐感知觉:是音乐审美能力最基本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对音乐客体形式所蕴含的意蕴有选择的感知上,听觉主要体验表现在对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分辨上;知觉是人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直接反映。
5、音乐审美能力:包括音乐感觉和知觉、音乐记忆和音乐想象,音乐动作和智慧、音乐表现等多种能力。
它是在一种特殊情感体验状态下,体现出在音乐审美创造性、认知能力或敏感性方面。
6、音乐想象:是一种在知觉基础上更深层次的心理活动,它使个体依据知觉把握的材料,将自己丰富的经验渗入其中,在广阔的心理时空内神游。
7、音乐记忆:以往感知过的音乐表象在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情况下,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表象。
8、音乐情感:伴随着个体的音乐审美活动而产生的特定的情绪活动和情感上的共鸣,即音乐情感是个体对特定的音乐音响产生的相应的态度和内心体验。
9、音乐表现能力:主要指与听觉、审美情绪相配合的相关活动——演唱、演奏时对声带、有关肢体的运动神经及肌肉进行协调合作的控制能力、运用能力及熟练程度。
10、课外音乐活动:指课堂教学以外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从广义来说,它可以包括校外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
1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学校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标准,是教学原理引申和具体化,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抽象。
12、教学中如何运用期望效应,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关心体贴、保护自尊、注重反馈、真挚鼓励、目标适度。
13、课堂教学艺术:实质是教师本人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教师将教学规律与独创性相结合,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的获得音乐美感的过程,是教师个人教学魅力与风采的集中展现。
第4课_音乐体裁及形式(2)
![第4课_音乐体裁及形式(2)](https://img.taocdn.com/s3/m/a77d4827ccbff121dd3683da.png)
第四课音乐体裁及形式(二)【幻想曲】(Fantasia)一种含有浪漫色彩而无固定曲式的器乐叙事曲。
原指一种管风琴或古钢琴的即兴独奏曲。
十八世纪末叶起,幻想曲遂成为独立的器乐曲,如格林卡运用俄罗斯民间音乐写成的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创意曲】(Invention)它是以模仿为主的复调音乐的体裁名称,是一种复调结构的钢琴小曲,根据某一音乐动机即兴发展而成,类似小赋格曲等。
【托卡塔】(Toccata)又称"触技曲",它是一种富有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
【萨拉班德】(Sarabande)舞曲的一种。
据情起源于波斯,十六世纪初传入西班牙。
由于情调热烈奔放而被教会禁止。
十六世纪未传入法国后,逐渐演变为速度缓慢、音调庄重的舞曲,常用于贵族社会和舞剧中。
其结构为二部曲式,节奏为三拍子;第二拍的音,时值较长而突出。
【塔兰台拉】(Tanantella)塔兰台拉原为意大利南部的一种民间舞曲。
据传:被一种毒蜘蛛"塔兰图拉"(Tarantula)咬伤的人,必须剧烈跳舞始能解毒,塔兰台拉舞即起源于此说,另一说此舞因产生于塔兰多城而得名。
其特点:速度极快,6/8或3 /4拍子,主要节奏为连续不断的三连音,情绪热烈。
【即兴曲】(Impromptu)它原是钢琴独奏曲的体裁名称,后也用于其他乐器的独奏乐曲。
它是即兴创作的器乐小品,常由激动的段落和深刻抒情的段落组成,所以大多数是复三部曲式的。
【夜曲】(Nocturne)原指十八世纪所流行的西洋贵族社会中的器乐套曲,风格明快典雅,常在夜间露天演奏,与"小夜曲"类似。
【小夜曲】(Serenade)原指傍晚或夜间在情人的窗下歌唱的爱情歌曲体裁,所以曲调常是亲切抒情的。
在十八世纪末开始出现多乐章的重奏或合奏曲的小夜曲,则是为当时的达官贵族餐宴时助乐用的,曲调较轻快活泼,而与爱情无关,属于室内乐体裁。
【无言歌】(Song without Words)(无词歌)它的旋律犹如歌曲,用音型伴奏,但却无歌词,不供歌唱之用,是抒情歌曲般的器乐小品。
音乐课型(1)
![音乐课型(1)](https://img.taocdn.com/s3/m/700233f4bed5b9f3f80f1c09.png)
音乐课常用的五种课型陈俞俊——漳平实验小学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教学模式不断改革,音乐学科的教学也迎来了一系列崭新的变化。
要求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丰富和多样,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
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已经成为了教育热点问题。
一、音乐课堂教学基本类型课堂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形式,可分为单一课型和综合课型。
单一课型指在一节课中,只进行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完成一个主要任务,其内容集中、单纯、突出中心,能有效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
如唱歌课、器乐课、欣赏课、乐理课、视唱练耳课、节奏训练课等。
综合课型是指在一节课中,进行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任务,其教学内容丰富,有讲、有唱、有听,有艺术实际,有层次变化,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
如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器乐、乐理与唱歌的综合课等。
音乐课的五种课型一、以唱歌教学为主的综合课1、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拓展。
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就是要备好课,备教参、备歌曲、备伴奏等,从教参上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曲作者、词作者他们的生平、代表作等,然后熟悉歌曲,一定要先唱会歌曲,包括歌曲的节奏、节拍、时值、情绪等,都要非常准确的唱会。
然后再来分析歌曲,这首歌是几段体,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呢?应该用什么样的演唱方法去演唱呢?随后再根据歌曲的风格给歌曲选配合适的伴奏,伴奏的织体要根据歌曲的风格选配恰当,欢快的一般选用分解和弦,舒情的一般用扒音来伴奏,雄壮有力的一般用柱式和弦。
选配完织体以后就要反复不停的弹奏,直到非常的熟练,这样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才不会影响学生的演唱不影响老师的教学。
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以后就要设计拓展环节,一节好的唱歌课往往出彩的地方出亮点的地方就在拓展环节,常用的拓展有创编伴奏,创编舞蹈,诗歌、绘画等等,确记不可全部都用上,要根据歌曲的风格、情绪选配合适的一项或两项即可。
音乐各种形式和题材
![音乐各种形式和题材](https://img.taocdn.com/s3/m/7e8bbe2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2.png)
音乐各种形式和题材Sonata :奏鸣曲式(Sonata Form)是欧洲十八世纪下半叶以来,各种大型乐器体裁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曲式。
大多数交响乐的第一乐章都运用“奏鸣曲式”写成,其结构大致如下:1.呈示部:在引子之后,往往出现两个性质不同的曲调,称为“主部主题”(又称“第一主题”)及“副部主题”(又称“第二主题”)两个主题之间富于对比性,如一个是雄壮的,另一个则是温柔的;一个是悲伤的另一个则是欢乐的;一个是粗犷、有力的,另一个则是优美、抒情的等等。
它们有各种乐器重复地叙述,加强听者对主题的印象。
副部主题的调性与主部主题不同,通常建立在主调的近关系调上或上下三度的关系调上。
2.展开部:它和呈示部的各主题材料有密切关系,但可以作较大的调性转移及音形变化,好比一场动人的戏,音乐的力量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乐曲感情的高潮往往也是在这一部分。
3.再现部:“再现”就是回到“呈示部”开始的音乐形象,它综合了前面主题对比与冲突,得到结论。
再这里,副部与主部均在同一主调上出现。
加洛普”一名为音译(Gallop),其本义为“急驰、飞奔、迅速运输”。
加洛普舞曲是一种欢快、两拍舞曲波尔卡起源于捷克民间,曾经风行全欧,不少著名作曲家都用过这种体裁写过音乐作品。
它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
变奏曲(Bianzouqu)全称:主题与变奏曲。
器乐曲。
由一个主题与根据这个主题写成的一组变奏曲组成。
作曲家可新创主题,也可借用现成曲调。
然后保持主题的基本骨架而加以自由发挥。
手法有装饰变奏、对应变奏、曲调变奏、音型变奏、卡农变奏、和声变奏、特性变奏等。
另外,还可以在拍子、速度、调性等方面加以变化而成一段变奏。
变奏少则数段。
多则数十段。
变奏曲可作为独立的作品,也可作为太型作品的一个乐章。
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这种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和一个跳踏步组成,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
舞曲大致分为急速、徐缓和玛祖卡节奏等三种类型,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节奏活泼。
完整)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完整)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eede6c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e.png)
完整)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透到音乐鉴赏、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方面,使学生在研究中感受音乐的美和魅力,培养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和热爱。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性发展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欲望,促进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3.以多元文化为背景,开拓视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以多元文化为背景,开拓学生音乐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尊重不同文化的能力。
通过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各民族音乐,了解不同文化的音乐表现形式和特点,拓宽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课程的结构与内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程包括音乐鉴赏、音乐表演、音乐创作和音乐文化常识等模块。
选修课程包括声乐、器乐、合唱、舞蹈、音乐制作等模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1.音乐鉴赏音乐鉴赏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研究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和鉴赏方法,了解不同风格、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2.音乐表演音乐表演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研究基本的音乐表演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和创造力。
3.音乐创作音乐创作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研究音乐创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音乐文化常识音乐文化常识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研究音乐历史、音乐文化、音乐产业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终身研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普通高中音乐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支撑,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方法应具有启发性、交互性、实践性和趣味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乐曲的基本体裁汇总
![乐曲的基本体裁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bdc98af3c1ec5da51e270d5.png)
乐曲的基本体裁汇总(一)体裁:体裁就是指艺术作品的式样和类型、品种。
(二)曲式:曲式是指乐曲在连贯展开过程中的结构布局。
(三)乐曲的题材乐曲的体裁是指乐曲在音乐风格和性质方面(一)体裁: 体裁就是指艺术作品的式样和类型、品种。
(二)曲式: 曲式是指乐曲在连贯展开过程中的结构布局。
(三)乐曲的题材 乐曲的体裁是指乐曲在音乐风格和性质方面的特征。
不同体裁的器乐曲的形成,都是同它们各自的应用和表演的目的、演出的场合、乐曲内容的倾向性、音调和节奏的特色、音乐风格的特征等等有关。
(四)器乐曲的基本体裁: 器乐曲的基本体裁包括:【前奏曲】含:前奏曲、序曲、套曲、小步舞曲、谐谑曲【赋格】含:赋格、卡农、练习曲、浪漫曲、狂想曲【幻想曲】含:幻想曲、创意曲、托卡塔、萨拉班德、塔兰台拉【即兴曲】含:即兴曲、夜曲、小夜曲、无言歌、摇篮曲、随想曲【圆舞曲】含:圆舞曲、玛祖卡、波洛乃兹、波尔卡协、协奏曲、组曲、组曲、交响诗、奏鸣曲【康塔塔】康塔塔清唱剧、交响曲举例如下:(1)【前奏曲】原文是"序"、"引子"之意。
它是一种单主题的中、小型器乐曲。
它源自十五、十六世纪某种乐曲前的引子,最初常为即兴演奏,有试奏乐器音准、活动手指及准备后边乐曲进入的作用。
不少作曲家均有独立的钢琴前奏曲。
十九世纪后,西洋歌剧、乐剧中的开场或幕前音乐亦有称作"前奏曲"者,其含义与上述独立体裁的前奏曲有所不同。
(2)【序曲】乐曲体裁之一。
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
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
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
音乐课程简介
![音乐课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d9fffcd8bd63186bcebbc66.png)
课程简介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结构与内容解读
【课程简介】
本专题课程内容紧扣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设计思路深入解读,具体阐述了音乐课程人文特征的落脚点,全面认识中小学音乐课程目标体系。
同时,对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部分突出重点提示性理解。
课程标准的表述以及解读主要放在理性辨析层面,特别是音乐课程过去在学校教育中位置边缘认识模糊,需要通过对于新课标的学习提高音乐教师自身认识,加强实践自觉性。
因此,专题除开课标内容的解读外,同时从思维学习的角度,展开了更加深入的理论思考。
课程主要是基于对音乐课程标准文本的解读。
具体涉及到2001版音乐课程标准十年实验过程的成功经验及问题;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及过程;新旧版本音乐课程标准的异同比较;新版课标的主要特征与内涵。
课程学习包括专题讲座(视频、文本)、拓展资源的学习与阅读、个人思考与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层面的支持与帮助。
【学习要求】
通过对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深入解读,了解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内容,奠定对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基本认识,指导音乐教师的教学实践。
突出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创造的阐述,强调对听觉艺术课程的本体特征把握。
学习要求如下:
1.通过远程方式收看专题讲座,阅读专题文本。
2.分学员组讨论
讨论题:《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定位。
3.自学阅读《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与提供的拓展文本。
4.根据思考题要求,完成规定的作业。
论音乐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论音乐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e9ae87f1eff9aef8951e0695.png)
论音乐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组织起来,并与学生建立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师生采取怎样的联系形式及确定授课的具体方式等,都是教学组织形式问题。
音乐教学组织形式结构上的合理化,对提高音乐教学工作的效率,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班级上课制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具有许多优点的一种集体教学组织形式。
它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有规定人数的教学班,音乐教师按规定的教学时间和课程表,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音乐教学内容进行音乐教学的组织形式。
学生逐年升级,是我国现阶段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学校普遍采用的形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1、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材,对普及音乐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
2、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
在班级上课中,音乐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面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自始至终在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音乐学习。
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学生之间在共同的学习中,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学习和互相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性、纪律性。
目前,我们从我国的教育实际出发,也正在研究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改变单一化的班级上课制,建立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新体制。
肯定班级上课制是音乐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并不否定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的作用。
把个别教学与小组教学作为班级教学的辅助形式,可以弥补班级别上课制不能充分照顾每个学生个性差异的缺陷。
这样可以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如个别学生的声乐较好,就可对其个别辅导,使其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提高他们的歌唱表演水平;对个别音准、节奏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弥补音准、节奏的不足,提高技能,跟上全班水平。
一、音乐课的基本类型划分课的类型,是为了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技巧,完成音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音乐课的类型是根据音乐教学基本任务而划分的,目前大致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种基本类型。
音乐课四大部分及教材教法浅析
![音乐课四大部分及教材教法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b97de310661ed9ac51f368.png)
音乐课四大部分及教材教法浅析鉴赏模块、歌唱模块、演奏模块、音乐与戏剧模块,是高中音乐课堂的4大组成部分。
虽然每一模块围绕某一特定内容,以明确的目标从不同侧面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和作用,但从宽泛的角度看,各个模块之间在教学方式上都有其相通与兼融性。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将体验、实践、探究、比较与合作的方法贯穿始终。
鉴赏模块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方式。
这是音乐鉴赏模块最典型的教学方法之一。
音乐是一种直接的经验,必须通过直觉的方式去获得。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在生动的教学活动中,实现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过程。
高中的音乐鉴赏教学,强调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音乐作品绝非一般性接触,而要深入音乐作品的内涵、音乐风格和广博的文化内容,对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等有鉴别与判断的能力。
音乐教育不谋求统一答案,音乐课堂不是结束真理的地方,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就应该大胆地让学生说“不”,即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批评性思维(求异思维),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向着创新的终级目标转化。
歌唱模块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在具有艺术性、音乐性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有机地渗透知识技能的内容,并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探究音乐艺术的真谛。
在歌唱模块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合唱、重唱及独唱3种演唱形式。
可见,从教学的角度看,这几种形式都是需要的,但为什么又要提出“以合唱为主”的建议呢?合唱是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音乐形式,其音域宽广、音色丰富、体裁多种多样,是实施音乐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和发展学生演唱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发掘、发展其表演潜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是提出以合唱为主的原因之一。
歌唱天然地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及情感交流特征,它有益于人际间的情感沟通,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而合唱在这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课的类型与结构
音乐课堂教学类型:课堂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形式。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形式,可分为:
1、单一课型。
指在一节课中,只进行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完成一个主要任务,其内容集中、单纯、突出中心,能有效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
如唱歌课,欣赏课,乐理课,器乐课、视唱练耳课、节奏训练课等。
2、综合课型。
综合课型是指在一节课中,进行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任务,其教学内容丰富,有讲、有唱、有听,有艺术实际,有层次变化,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
如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器乐、乐理与唱歌的综合课等。
音乐课单一课型的结构:
第一种:欣赏教学课堂结构
欣赏过程:导入→整体性教学阶段(初听)→分析性教学阶段(分听)→综合性教学阶段(复听)。
1、导入新课;提出聆听要求(可采用情景法、描绘法、直观法)
①点明课题,识记作者、辨认题材(板书)
②感知主题音调、辨认、追踪、记忆、反复强化(出示主题音调)。
③认知有乐器及音色(挂图,聆听)。
④情感的辨认、追踪、记忆(类型,变形)。
情感类型一般可分为(出示小黑板):
a\欢快活泼
b\雄壮有力
c\委婉细腻
d\悲怆哀伤
2、整体性欣赏(初听)
(出示曲式结构挂图)
放录音,全听一遍,感知音乐整体形象。
聆听过程,教师要以动态、神态及相当准确的言语点拨,扼要提示分段和音色的表现。
3、分析性欣赏(分听)
(编制分听磁带)
分段反复细听通过对各段音乐感知、分析,理解音乐表现要素和手段表现情感的作用,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进行音乐情感的体验。
A、分析性欣赏,可采用如下的提问,启发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
⑴在这段音乐里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它用了哪些表现手段和表现要素?
⑵缓慢抒情的曲调可表现怀念、回忆或歌颂、赞美的情感,这段缓慢的曲调表现了什么情感呢?
⑶谁能听出这首乐曲的节拍.音色.情感?它和以前听过的乐曲有相似的地方吗?
⑷这首乐曲与某些乐曲相比,你能感到有哪几种乐器演奏呢?
B、听,要完成如下教学任务:
⑴回答教师所提出的要求;
⑵能按曲式结构逐段聆听,并能感受其情感;
⑶抓住各部分的情绪表现,确切地分析表现要素和手段的作用,使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到理性的阶段。
回答顺序:这一段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表现了什么情感→哪些要素和手段起了什么作用?
总之,分听时要注意理性的升华,既从初听的感官欣赏进入情感的欣赏。
综合性欣赏(复听):
复听是建立在对乐曲全面感知、深刻感受理解的基础上,因此,为学生接受音乐情感提供了可能性。
1、出示各部分(特别是标题音乐)的意境挂图、直观教具。
以幻灯、放像为手段,启发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
2、要求学生能按照曲式顺序,记录乐曲情感与自己相关的生活体验。
表述的方式:
听了へ段乐曲,它表现了へ情感,好象へ(可以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要能记录自己脑屏上产生的图像,即“心中景”。
4、联想可根据乐曲标题、歌词为线索和音乐自身表现的手段(模拟式的、描绘式的、情感式的)产生定向的联想和想象。
5、让学生讨论、交换“心中景”的细节:景物、人物、情节场面。
6、复听要完成对所欣赏音乐的理解、产生联想和想象,达到审美欣赏的目的。
7、在感知乐曲的基础上,有条理的归纳知识、技能要点,提高学生“双基”水平。
8、让学生回答自己的联想和情感体验的收获。
9、通过欣赏教学,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掌握一些欣赏音乐的方法。
第二种:“双基”教学课堂结构
“双基”教学,主要内容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双基”教学的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①通过教师演奏、演唱,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启发下,提出本节课的“双基”具体教学内容(教师板书课题)
②直观教法:上课时以键盘为教具,启发学生观察、感知、记忆、理解所要学的“双基”内容。
③直接导入法:点明课题,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或以旧知识、技能引出新知识、技能。
2、新授课
①在导入的基础上,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聆听与“双基”有关的音乐。
②以讲解法,准确的表达乐理、技能的概念内涵,使学生心中明白并记忆(讲解)。
③演示“双基”所涉及的音乐表象,并让学生以听、唱、奏、创等活动参与音乐实践,将“双基”转化为能力(演示)。
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中不断通过音乐实践消化(记忆)。
⑤分组讨论,教师归纳总结,使“双基”得以巩固(讨论)。
3、复习应用
①将所认知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具体艺术实践,即演唱、演奏等、使所学的“双基”得以深化理解。
②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听觉、视觉、动觉的多感官的配合,使“双基”于实践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第三种:器乐教学课堂结构
器乐教学主要以竖笛、口琴教学为主。
课堂器乐教学的两种形式:一是演奏方法的教学;二是为音乐课所用,即为歌曲教学,欣赏教学,“双基”教学所兼顾。
本课型重点以基本演奏方法教学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①踏着歌曲或乐曲进教室,端坐入神,准备好学具(竖笛或口琴)。
②教师检查学具准备情况。
提出本节学习任务。
2、导入新课
①出示器乐挂图,让学生直觉认知器乐形状,介绍其结构等。
②教师有表情的范奏,激发学生兴趣。
3、新授课
①掌握基本要领,养成正确习惯。
②加强示范和欣赏教学。
③加强技巧性练习,提高学生演奏兴趣。
④抓住骨干,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器乐训练应使课内课外相结合,使学生的吹奏能为音乐课和音乐活动服务。
4、复习巩固
①演奏音阶,看乐谱练奏。
②练习各种技巧性吹奏,提高器乐表现力。
③与教师范奏、录音相对比,找差距,自我提高,组织小型演奏会。
④留课外复习作业。
第四种:视唱练耳教学的方法:
1、培养儿童的音高概念
培养儿童正确的音高概念,不可能通过孤立地练习一个单音获得。
而是通过音与音的关系,即通过横的练习(即先后出现的旋律音程)和纵的练习(即同时出现的和声音程)才能在听觉上形成正确的音程概念。
2、培养儿童正确的时值概念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每一个音符、节奏型、乐句、乐段都反映着音乐的时间性。
因此,只有准确地表达每个音符、节奏型等的时值,才能完美地表现音乐。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正确的音乐时值概念
是提高识谱能力的前提。
节奏、节拍是音乐的骨骼,它赋予音乐以活力。
节奏、节拍在音乐中对于塑造音乐形象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3、通过视唱教学培养乐感
在视唱教学中,除了要求唱准乐音的音高时值外,还应注意旋律进行的方向,音乐的速度、力度等表现手段。
在教学中,通过演唱多种不同情绪、体裁和风格的视唱练习,不仅要培养儿童的独立视唱能力,还要促进其音乐表现能力的发展。
4、在练耳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听辩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运用各种乐器在它们所具有的高、中、低三个不同音区上演奏同一段音乐,让儿童听辩三个音区的各自音色的特点。
教师还可以通过听音乐、游戏等来巩固和检查上述教学要求。
例如教师在高音区演奏时,要求儿童将双手向上作表演;在中音区演奏时,儿童将双手向前在胸前作表演;在低音区演奏时,儿童则双手下垂作表演。
这种游戏也可以结合欣赏教学进行。